知识库 > 全身 > 肥胖 > 症状

肥胖症状

肥胖症状相关内容 更多>

维生素D:你身边的&ldqu...

病请描述:维生素D:你身边的“隐形健康卫士”,补对了吗?文 | 费健 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全网粉丝超100万,线上咨询超10万次的外科医生,用30年经验告诉你科学真相 一、开场白:你的身体可能正在“缺阳光” 大家好,我是费健医生。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看似普通却影响全身的“健康密码”——维生素D。 最近门诊遇到一位30岁的女性患者,长期乏力、情绪低落,检查发现她的维生素D水平只有12ng/mL(严重缺乏!)。她疑惑:“我每天喝牛奶、吃钙片,怎么还会缺?”其实,钙的吸收需要维生素D“搭把手”,而现代人普遍存在“隐形饥饿”——维生素D不足。 据研究,中国50%以上人群缺乏维生素D,成都等阳光稀缺地区更是高达85%!今天我们就用“说人话”的方式,揭开维生素D的神秘面纱。 二、维生素D的“家族成员”:选对才能补到位 维生素D不是单一的“独行侠”,而是一个分工明确的“家族”: 三、缺维生素D的“危险信号”:从骨头到情绪都遭殃 你以为缺维生素D只是“腿抽筋”?它的影响远超想象: 骨骼告急:孩子佝偻病、成人骨软化、老人骨质疏松,骨折风险飙升。 免疫力下降:反复感冒、伤口难愈合,甚至增加哮喘、类风湿风险。 情绪失控:焦虑、抑郁、失眠,血清素(快乐激素)分泌减少。 代谢紊乱:肥胖、糖尿病、高血压悄悄找上门。 癌症风险:最新《Science》研究显示,维生素D能调节肠道菌群,增强免疫系统抗癌能力! 甲状腺危机:维生素D缺乏与甲状腺结节、甲亢、桥本甲状腺炎密切相关,女性尤其要警惕! 自测小贴士: 经常宅家、防晒过度、腰围超标、肤色较深? 总感觉疲劳、肌肉酸痛、情绪低落?→ 快去医院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几十元就能查!)。 四、科学补充三步走:晒太阳、吃对饭、选对药 1. 晒太阳:免费“D工厂” 黄金时间:春夏秋11:00-15:00,露出手臂和腿,晒10-15分钟(别涂防晒霜!)。 避坑指南:隔着玻璃晒=无效!树荫下可延长至30分钟。 2. 食补:吃出“阳光力” 天然D库:三文鱼(100g含526IU)、蛋黄(1个含40IU)、蘑菇(紫外线照射过的品种)。 饮食真相:单靠食物补D≈杯水车薪,成年人每天要吃20个鸡蛋才能达标! 3. 补充剂:精准出击 普通人:每日400-800IU维生素D3(随餐吃,吸收更好)。 严重缺乏:医生可能开5000IU短期强化,但需定期复查,避免中毒。 避雷提示:活性维生素D(如骨化三醇)不能乱吃!适合肝肾功能不全者,普通人用了反伤身。 五、特别关注:维生素D与甲状腺健康 作为普外科医生,我特别想提醒女性朋友:甲状腺疾病与维生素D息息相关! 甲状腺结节:研究显示,结节患者维生素D水平普遍偏低。 桥本甲状腺炎:维生素D能调节免疫平衡,抑制抗体攻击甲状腺。 甲亢/甲减:维生素D缺乏可能加重心悸、手抖、疲劳等症状。 给甲状腺患者的建议: 定期检测25-羟基维生素D,目标值≥40ng/mL。 合并肥胖或糖尿病时,更需强化补充(遵医嘱)。 晒太阳+口服D3双管齐下,免疫力提升看得见! 六、费医生总结:健康是“攒”出来的 维生素D就像身体的“隐形盔甲”,默默守护着骨骼、免疫和代谢系统。补D不难,关键是科学和坚持: 普通人:每天1粒D3(400IU)+每周3次日晒。 高危人群(孕妇、老人、慢性病患者):定期检测,个性化方案。 切记:维生素D≠万能药!严重疾病需综合治疗,别盲目依赖补剂。 我是费健医生,深耕外科30年,既拿手术刀也做科普。希望这篇“干货”能帮你少走弯路。健康路上,我们并肩同行! 推荐理由:本文融合7篇权威文献及临床经验,用最易懂的语言解答维生素D困惑,特别适合关注甲状腺健康、追求科学养生的你。转发给家人,一起做“阳光健康达人”吧!  

费健 2025-04-03阅读量264

手术后手脚发麻?警惕&ldq...

病请描述:手术后手脚发麻?警惕“钙管家”罢工!瑞金医院专家教你科学应对作者:费健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 文章出处 本文内容参考《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管理专家共识》(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4年),结合我30年临床经验撰写,帮你轻松理解复杂医学知识! 作者介绍 我是费健,瑞金医院普外科“老司机”,既拿手术刀又玩微创消融,全网粉丝超100万。每天线上解答甲状腺问题,见过太多因“缺钙”手麻脚麻的朋友。今天就用大白话,告诉你术后低钙背后的秘密! 为什么手术后容易“缺钙”? 甲状腺或甲状旁腺手术后,有些朋友会出现手脚麻木、抽筋甚至心慌,这可能是“甲状旁腺”受伤了!👉 甲状旁腺是啥?它像身体里的“钙管家”,分泌甲状旁腺激素(PTH),负责调节血钙水平。一旦手术误伤它,PTH减少,血钙就会“断崖式下跌”,引发一系列症状。 术后低钙的“危险信号” 急性期(术后几天内): 口周、指尖发麻或刺痛 肌肉抽搐(比如眼皮跳、小腿抽筋) 严重时可能心慌、呼吸困难甚至抽搐 慢性期(术后长期): 皮肤干燥、指甲变脆、头发易断 情绪低落、记忆力变差 白内障、肾结石风险增加 划重点! 如果术后出现手脚麻木,别硬扛!及时查血钙和PTH水平,早发现早治疗。 手术中如何保护“钙管家”? 作为外科医生,我和团队会全程“守护”甲状旁腺: 术前准备: 查血钙、维生素D、PTH,提前补充营养。 术中操作: 用荧光显影、纳米炭等技术精准定位,避免误切。 术后监测: 每天查血钙,高风险人群甚至要每小时盯紧! 术后低钙怎么办?急救+长期管理双管齐下 🔥 急性期急救方案(医院处理): 静脉补钙: 葡萄糖酸钙“救命针”,快速缓解抽搐。 补镁也很重要: 低镁会加重症状,需同步检测! 🌱 长期管理(居家调理): 补钙: 选碳酸钙或柠檬酸钙,餐中吃效果更好。 活性维生素D: 骨化三醇、阿法骨化醇是“黄金搭档”,帮助钙吸收。 定期复查: 每3个月查血钙、尿钙,防肾结石。 新型疗法: 传统治疗无效时,PTH替代治疗(如帕罗培特立帕肽)能显著改善生活质量。 ⚠️ 特别注意: 补钙别过量!血钙过高会伤肾、伤血管。 合并肾结石的朋友,优先选柠檬酸钙,多喝水、少吃盐。 哪些人术后更容易“缺钙”? 甲状腺全切或多次颈部手术 术前维生素D不足、血钙偏低 女性、老年人、孕期/哺乳期妈妈 有肥胖、甲亢、桥本甲状腺炎等问题 费主任的暖心叮嘱 术前沟通很重要! 和医生充分讨论手术风险,了解术后补钙方案。 术后别急着出院! 低钙可能“延迟发作”,建议监测1周再回家。 健康生活方式: 多吃含钙食物(牛奶、豆腐)、适度晒太阳(促进皮肤合成维生素D)。 推荐理由 这篇科普源自权威专家共识+我的实战经验,帮你:✅ 看懂术后低钙的原因✅ 掌握急救和调理方法✅ 避开补钙误区健康无小事,转发给身边需要的人,一起做“钙”世英雄! (如需个体化咨询,欢迎关注我的线上平台,10万+案例经验为你护航~)  

费健 2025-03-20阅读量403

您的肾脏还好吗?早检查、保健康

病请描述:慢性肾脏病在全球范围内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对患者的健康构成长期且隐蔽的威胁。2025年3月13日是第二十个世界肾脏日,今年的主题是:“您的肾脏还好吗?早检查,保健康。”“早检查”的意义是什么?大众该如何有效预防肾脏病的发生?近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陈香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肾脏病医学部副主任医师李平做客人民好医生客户端直播访谈时,分享了相关见解。陈香美院士指出,慢性肾脏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其诊断并非一次性完成,而是需要在三个月内反复检查确认。因其早期症状隐匿,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疾病中晚期,甚至需要透析或肾移植,因此常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约为10%,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及代谢性疾病的增加,该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在访谈中,陈香美院士分享了世界肾脏日的意义与发展历程。2006年由国际肾脏基金联盟和国际肾脏病学会联合发起,将每年3月的第二个星期四定为世界肾脏日,旨在提高公众对肾脏健康的关注。从2006年的“慢性肾病的早期检测和预防”到2025年的“早检查,保健康”,每一年的主题都聚焦于肾脏病的预防、早期检测及治疗,凝聚了全球医学界的智慧和共识。“过去20年来,我国在肾脏病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基层医疗机构逐渐完善,尿常规和肾功能筛查得到了广泛推广。”陈香美院士表示,但我国慢性肾脏病防治仍面临严峻挑战,有超过一亿名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且大众对疾病的认知率较低,防控任务依然艰巨。“我们还要不断地努力,进一步地提高公众的健康素养,加强慢病全链条的管理。”李平教授从临床出发,介绍了常用的慢性肾脏病的筛查方法。其中,尿常规检查是肾脏疾病筛查最基础的项目,是判断是否有肾脏病的基本指标;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是评估肾脏损伤的关键指标,建议成人每年至少检测一次;血肌酐和胱抑素C检测是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的重要指标,用于评估肾脏的过滤功能;肾脏影像学检查是评估肾脏结构和功能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超声、CT、磁共振和放射性核素扫描等。在访谈中,李平教授详细阐述了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其中包括糖尿病和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有肾脏病家族史的人群、长期使用肾毒性药物的人群、肥胖人群、吸烟者以及高尿酸血症患者等。而且其并发症也不容小觑,比如心血管疾病、代谢功能紊乱、肾性贫血、肾性骨病、神经系统并发症等。以肾性贫血为例,其不仅影响肾脏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增加肾脏疾病进展、终末期肾脏病的风险,当然治疗手段也随着科技发展在不断迭代升级,比如最新的HIF-PHI药物。她强调,“早干预、早获益。早期发现和干预不仅能帮助高风险人群及时发现肾脏疾病,还能减轻疾病负担,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的关键。”近年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在医疗领域运用越来越广泛深入,如临床疾病的风险预测、早期诊断和治疗等方面,为实现精准的医疗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新的机遇。陈香美院士展望了人工智能在慢性肾脏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前景。她指出,AI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帮助医生进行精准诊断,预测疾病进展及预后。虽然AI不能完全替代医生,但其赋能作用不可忽视。未来,随着A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有望在慢性肾脏病的早期筛查、诊断及治疗中发挥更大作用。总之,慢性肾脏病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但通过早期筛查、积极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应用,可以有效地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两位专家共同发出呼吁:通过世界肾脏日的科普宣传,希望能够提高公众对肾脏健康的关注,推动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也正如陈香美院士所言:“二十年风雨兼程,我们以科学之光驱散疾病的阴霾。展望未来,我们更需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为肾脏健康事业持续奋斗。以早检查筑牢防线,共同去管理,守护人民的生命,让每一位患者都能享有高质量的健康人生,为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蓝图贡献肾脏病领域的坚实力量。”(本文转载自“人民好医生”)

微医药 2025-03-19阅读量543

除了药物治疗,胆囊切除术后反...

病请描述:除了药物治疗,胆囊切除术后反流性胃炎还可以采用以下非药物治疗方法: 饮食调整 低脂饮食:避免高脂肪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等,以减少胆汁分泌和反流。 少食多餐:每天进食5-6小餐,避免一次性进食过多,减少胃部负担。 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酸性食物,以及咖啡、酒精等。 生活方式改变 戒烟戒酒:烟草和酒精会刺激胃黏膜,加重反流症状。 保持良好的姿势:进食后不宜立即躺下,睡前2-3小时不宜进食,睡觉时可将床头抬高10-15厘米。 控制体重:肥胖会增加腹压,促进胆汁反流,因此应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控制体重。 物理治疗 腹部按摩:轻柔地按摩腹部,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胆汁反流。 心理干预 减轻精神压力:心理压力会加重胃肠道功能紊乱,通过心理咨询、放松训练等方式减轻压力。 内镜治疗 幽门成形术:通过内镜下幽门成形术,可以改善幽门括约肌的功能,减少胆汁反流。 这些非药物治疗方法可以与药物治疗相结合,共同改善胆囊切除术后反流性胃炎的症状和预后。

赵刚 2025-03-10阅读量289

肥胖症状相关医生 更多>

评分:10
问诊量:1702
治疗各种常见慢性病、疑难杂症,主要是消化系统,包括肝胆脾胃肠等方面的病症,比如慢性肝炎,胆囊炎,慢性胃炎,肠炎,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性病症,其他症状包括头痛,失眠,便稀或腹痛腹泻,胃胀,烧心,呕吐,嗳气,反酸,肥胖,颈肩腰腿痛,不孕不育,妇儿科杂症,老年病症,以及各种亚健康状态,均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纯中医药调理,养治结合,标本兼顾。
评分:0
问诊量:14
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血糖控制不佳,糖尿病并发肢体麻木,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等)、高尿酸血症、痛风、骨质疏松(骨痛,无力…)、营养不良、肥胖、高血压(头晕、头痛、血压控制不佳等)、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心悸,活动后气短等)以及老年常见疾病症状(咳嗽,咳痰,气短,大便干燥,排尿困难等)的诊治!
评分:9.9
问诊量:78
肥胖症,病态性肥胖,肥胖伴有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睡眠打鼾、月经紊乱和营养不良等代谢综合征症状的外科治疗。腹痛、胃肠肛肠等疾病外科诊疗。
评分:0
问诊量:0
运用针刺、艾灸、耳针、拔罐、穴位埋线及中药治疗改善多种功能性胃肠病症(腹胀、腹泻、顽固性便秘、消化不良等),神经系统病症(偏瘫、失眠、面瘫等)以及针灸常见的颈腰椎病及肥胖。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性便秘,消化不良,恶心呕吐(术后恶心呕吐,妊娠恶心呕吐以及放化疗导致的恶心呕吐)以及应用冬病夏治三伏贴敷的方法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虚寒怕冷易感冒等症状。

肥胖症状相关医院 更多>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256

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26.0万

上海中医药大学固生堂万嘉门诊部

对外综合 预约量:2.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