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四肢 > 间歇性跛行 > 检查

间歇性跛行检查

间歇性跛行检查相关内容 更多>

怪事!腿疼百米难行,骑车反而...

病请描述:  今年55岁的刘女士(化名)最近遇见了一件怪事,让她百思不得其解。在大约2年前,她出现了腰腿疼的症状,去当地医院就诊后,告知为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当时她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了保守治疗。可是今年开始,她感觉自己症状越来越严重,尤其是腿又疼又麻,让她出行困难,基本上走不到2百米就难受得要停下来,等腿疼缓一缓,又能再走一会,这对她平时走路上班影响很大。但有一天,她偶然骑共享单车去上班,反而腿不是特别疼,还能一口气骑到单位,这是咋回事?病自己好了?结果她走路的时候又出现腿疼,这是怎么了?   她之前已经做了多次保守治疗,效果都不好,后来当地医院建议手术干预,最后她考虑再三,这次终于请了假,决定前往北京大医院治疗,最后找到了宣武医院王作伟主任。   腿疼得走不了路,为什么骑车却没事?   这位患者在看诊时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为啥骑车的时候,腿就不太疼了?”其实,她的症状是典型的腰椎管狭窄的症状——间歇性跛行。这就是腰椎管狭窄了,里面的神经受到挤压导致的症状,表现为患者走路走一段时间,腿就出现疼、麻,甚至无力,就要坐着歇会,等症状缓解,又能站起来走一会儿。这就导致患者不能连续地远程行走,甚至走的距离越来越短。   但是患者骑车没事,骑多远都不会出现腿疼、腿麻。这是由于骑车时,大家的姿势是前倾、弯腰的,这样的姿势会让椎管容积有一定程度的扩大,对椎管里面的神经挤压就相对轻一些,患者就会感觉自己的症状好像缓解了。但直立走路的姿势,对椎管里的神经挤压是越来越重的,所以就会越走越疼。      但患者朋友们要清楚,你不可能一直保持这样的弯腰姿势,所以要想真正解决问题,还是需要去正规医院治疗。   腰椎管狭窄导致的出行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王主任看了患者的片子,结合查体等各项检查结果,发现她有多处腰椎间盘突出,但是真正导致她出现腰椎管狭窄的是腰4-5的椎间盘突出,这个节段的突出很大,已经压到后方椎管,并严重挤压到里面的神经。考虑到她保守治疗没有效果,症状严重影响生活,王主任建议她尽快手术,给神经减压。   术前影像学资料:      这位患者同意手术后,王主任为她成功进行了手术,将腰4-5的椎间盘突出切除,给神经彻底减压,并进行了该节段的内固定。术后,患者的腿疼得到了立刻缓解,腿麻也有所减轻。术后片子显示腰椎管已经恢复通畅,她对手术效果也非常满意。   术后影像学资料:      如果您也有上面这位患者类似的情况,走路腿疼、不能远程行走,骑车却没事,就要考虑腰椎管狭窄可能了,一定要尽快去正规医院检查并治疗。

王作伟 2024-09-30阅读量1537

OLIF技术微创治疗腰椎退变...

病请描述:病史资料:女性,70岁,患者长时间站立或行走超过300米出现腰痛伴双下肢麻木,间歇性跛行,平卧休息症状可缓解。术前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提示:腰椎退变性侧弯,伸屈动力位L3/4不稳;CT检查提示腰椎退变侧弯,L3/4退变性滑脱;MRI检查提示L2-S1多节段椎间盘退变,轻度椎管狭窄。图1术前X线显示腰椎退变性侧弯,伸屈动力位L3/4不稳图2术前CT显示退变侧弯,L3/4退变性滑脱图3术前MRI显示L2-S1多节段椎间盘退变,轻度椎管狭窄手术方案设计及创新点:1、手术采用斜外侧入路腰椎融合OLIF技术,手术入路微创化,避免了传统后路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时间长的缺点;2、根据术前X线、CT和MRI检查结果,详细分析患者腰痛及双下肢麻木、间歇性跛行症状主要来源于腰3/4不稳退变性滑脱所导致的椎管动态不稳,手术节段选择准确。术后疗效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患者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地行走,术后腰痛及双下肢麻木症状明显改善。术后X线和MRI检查提示L3/4滑脱复位,椎管狭窄改善,神经减压充分。图4术后X线图5术后MRI

陈宇 2024-09-23阅读量1230

久坐臀腿痛,骨盆旋移综合征惹...

病请描述: 腰臀莫名疼痛,检查却无异样 陈女士,38岁,职业会计,每天久坐伏案工作,左侧腰臀部酸胀痛,严重时甚至能延伸到腿部,不时会感到一阵剧痛,特别夜间明显,活动后会缓解。这样的疼痛已经持续1个多月,去医院检查,然而核磁共振、心电图、腰部CT片、化验血常规等浑身检查个遍,却没发现任何异常,在休息静养吃止痛药2周后,症状没有任何改善。 问诊中医骨伤,揪出病根 完全没辙的陈女士,来找到老王,最终揪出了隐匿在身体深处并狡猾躲过检查机器的疾病“真凶”。症见:骶髂处肿胀、压痛(+),髂后下棘内侧压痛、叩击痛(+),可触及痛性结节;双下肢不等长,短腿侧足异常旋前;骨盆两侧骨性结构不对称:两侧髂前、髂后上棘、髂嵴高度不一致。诊断:骨盆旋移综合征。臀腿放射痛,问题在骨盆很多患者出现腰腿疼痛都会去想自己是不是腰椎间盘突出了,大家往往都会忽视骨盆的问题。有研究表明,80%~90%的成年人会出现骨盆姿势不良的问题,骨盆旋转的不对称是目前为止最常见的因素,尤其是右侧髋的旋前和左侧髋的代偿后旋最为普遍,约占患者数量的80%,骨盆旋移才是疼痛的真凶啊。 骨盆旋移综合征 所谓骨盆旋移综合征是指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运动状态的改变或者突发暴力、外伤以及不正确的长时间的工作、休息坐姿、卧姿、先天性关节不对称及下肢不等长等各种急、慢性损伤引起的脊柱、骨盆内外失平衡,发生相应力学改变,使韧带松弛,骨盆各构成结构及脊柱其他多关节错、滑动而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手法治疗,化解疼痛出现骨盆旋移后,如果不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将会感到臀部钝痛、酸胀,或发展为剧烈锐痛,如针刺刀割;久坐、久站或行走会使疼痛加剧,出现间歇性跛行,对行动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针对陈女士因骨盆旋移引发的臀部及下肢酸胀、疼痛,老王以脊柱三联手法,为其进行治疗。在给予手法治疗后,其症状得以明显改善,目前恢复正常生活。许多腰腿痛患者,久治未见成效,走了很多弯路。老王提醒,出现腰臀腿痛,不要忽略骨盆引发的问题,需要及时到专业医疗机构进一步做诊断筛查。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185

糖尿病7个信号,说明微血管病...

病请描述:    得了糖尿病,不能只盯住血糖一个指标。有的患者血糖控制得很好而并发症仍然会发生,这就需要糖友对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进行综合控制,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糖尿病人有以下症状,原因在微血管病变 1.视物模糊、视力下降表现:视物模糊、眼前有闪光感、视力减退、视物变形、眼前有黑影飘动感等。 提示:长期高血糖导致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微血管发生损伤、渗出、出血、坏死以及新生血管形成等。视网膜病变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2.泡沫尿表现:尿中有细小的泡沫,久久(一般超过10分钟)不消散。 提示: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导致大量蛋白质从肾小球漏出,随尿液排出,使尿液表面张力增高,形成一层细小的泡沫,且久久不散。注意:剧烈运动、喝水较少、饮食等也会导致尿有泡沫,一般很快会消散。其他疾病也可能导致泡沫尿,如尿路感染、前列腺炎等。总之,出现泡沫尿后应及时就医检查。 3.勃起功能障碍表现:勃起功能障碍、性欲减退等。 提示:长期高血糖会导致微血管和末梢神经病变,导致性欲减退、勃起障碍等,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4.双腿感觉异常表现:双腿麻木、蚁走、虫爬、发热、触电样感觉,往往从远端脚趾上行达膝上,有穿袜子与戴手套样感觉。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间歇性跛行。 提示: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引起神经滋养失常或代谢紊乱,导致糖尿病神经病变。随着缺血的加重,休息时即可出现下肢疼痛,尤其在夜间入睡时疼痛更甚。 5.胫前色素斑表现:小腿前侧、大腿前侧等部位,出现胫前色素斑,早期表现为红斑、水疱或紫癜,之后发展为萎缩的、不规则的褐色斑块。直径5-12毫米,呈线形排列或成群或单个的反复出现。 提示:糖尿病血管病变导致皮肤供血不足,营养不良,稍有刺激就可能导致皮肤出现胫前色素斑。 6.双脚发麻、发凉表现:双脚麻木、发凉,足趾苍白。 提示:周围神经病变与外周血管疾病合并过高的机械压力,引起足部压力异常,导致足部血液供应不良,足部软组织及骨关节系统破坏与畸形。 7.皮肤瘙痒表现:皮肤瘙痒,全身泛发或局限于外阴及肛周。 提示:糖尿病会引起多种皮肤疾病,包括各种感染,微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造成的继发损害。糖尿病皮肤瘙痒的发病机制是以微血管病变为主。 为什么糖尿病易引起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形成分为三个过程,第一,微血管壁发生病变,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早期症状,若血糖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会加快基底膜增厚,受累的微血管部分或全部堵塞,进而引起组织缺氧。       第二微血流紊乱,微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使其早期变化,在病人的肾脏、视网膜和其他组织中会出现高灌注和血流量增加的情况,从而促进微血管病变发展。      第三,微循环血液理化特性改变,病人的血液呈现高凝状态,糖代谢紊乱时可增强红细胞聚集性,释放氧气功能也异常,导致管腔狭窄或微循环障碍,进而促进微血管病变发生。 预防微血管病变的方法 做到以下几点,能帮助糖尿病患者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1、改变生活方式    糖尿病患者饮食须保持营养均衡,进餐定时定量。适量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油腻及升糖快的食物,多喝水、少吃盐,每日食盐摄入量应小于6克;经常锻炼,以有氧运动最佳,每天锻炼30分钟左右;戒烟、限酒,保持体重在一定范围。  2、监测血糖     血糖达标是糖尿病患者预防并发症的关键,一般空腹血糖<7mmol/L,餐后血糖<10mmol/L。    即使是血糖控制得很好的患者也应该保持每周监测血糖2~4次,对血糖波动很大或血糖过高的病人应该每日监测7次血糖,并及时调整治疗。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评价长期血糖控制的金指标,可以反映近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HbA1c需要每3个月检查1次,应控制在HbA1c<7.0%。  3、定期查血压、血脂     血压和血脂的控制对减少糖尿病并发症有重要作用,可以减少并发心脏病的风险,每次就诊时应该监测血压,每年至少查一次血脂和心电图。    糖尿病患者理想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总胆固醇<4.5mmol/L,甘油三酯<1.7mmol/L。  4、定期检查视力     所有的糖尿病患者每年都应去医院检查眼底。如果出现视物模糊、部分视力缺失的话,千万不能大意,应及时到眼科就诊,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及早处理,防止失明。  5、定期检查肾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特征是尿中白蛋白排泄轻度增加(微量白蛋白尿),逐步进展至大量白蛋白尿和血清肌酐水平上升,最终发生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或肾移植。    糖尿病患者要定期进行检查尿微量蛋白以及血肌酐水平,以便确定肾功能情况。如果总是出现腿肿或脚肿,一定要注意,这很可能是合并糖尿病肾病的征兆。  6、注意感觉异常情况     如果出现双手或双脚麻木、刺痛或有烧灼样感觉时,这很可能是神经病变的征兆。  7、防止微循环老化和硬化     平时可以多吃含抗氧化剂的食物,能对抗自由基,不同的抗氧化剂作用途径和抗氧化能力不一样。脂溶性抗氧化剂能保护细胞膜,避免受到自由基伤害,不妨把抗氧化物联合用如维生素C、维生素A和绿茶粉等。之所以毛细血管有良好的弹性,主要得益于毛细血管壁胶原蛋白。胶原蛋白合成和修复需不同的营养素合理配比,如蓝莓可强化毛细血管弹性,预防器官功能下降和衰竭。 8、戒烟戒酒     于糖尿病病人而言,吸烟如同火上浇油。吸烟会使得全身血管痉挛,影响心脑血管。大部分糖尿病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方面异常,如心脑血管动脉硬化或狭窄,吸烟可加重其病变。因此糖尿病病人不能吸烟,同时要远离二手烟和三手烟环境。另外,酒精可直接作用于肝细胞,影响肝脏转移血脂,增加肝脏负担,因此应做到滴酒不沾。    温馨提示:若想要预防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首先要平稳控制血糖,严格服用药物来让血糖达标。听从医生建议服用能改善微循环的营养物质,这是改善微血管病变的主要方法之一。另外多留意自身症状,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俞一飞 2024-02-27阅读量1631

间歇性跛行检查相关医院 更多>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503.3万

南京明基医院

三级医院 预约量:5323

天津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2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