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选择出行,去了解,去感悟周边的世界,慢慢的人的生活圈子变大了,四处奔走劳碌或者旅游变成了很多人的生活佐料。 记得我们自己科一个老主任在家人陪同下出去旅游,去了台湾,比较辛苦,一直坐飞机,本来是儿女的一片孝心,但等他回到大陆时突然胸闷了起来,于是就来自己医院看病,检查报告提示d2聚体偏高,心电图有右心室负荷表现,提示肺栓塞。计划晚上尽快把检查做掉,但老主任担心造影剂负荷的事情,决定晚点做,也就是第二天,先用上甘素。可就在一念之差,中午突然又胸闷加重起来,人很快意识到大面积肺栓塞可能发生了。虽然血压心率还是好的,但人变得烦躁起来,决定转重症病房,可就在搬运途中,患者突发意识丧失,血压测不出,后经气管插管,积极抢救,人仍然没有上流回来,病例分析时,大家都很伤心,认为他错失了抢救机会,这也时刻提醒我们不能大意。这不在上个月我们医院之前的内科主任也发生了类似的事情,肺栓塞,d2高,右心室负荷重,及时给他做了检查,明确诊断后,及时行抗凝治疗,後稳定出院随访了。 这样类似的病例还有很多,尤其老年人,下肢静脉有血栓,斑块脱落进入肺动脉的有很多,很多都有下肢制动病史,或旅游或长期卧床,再加上年龄大,有点糖尿病,高血压等等,都加重了老年人发生肺栓塞的机会。 目前针对肺栓塞治疗有几种方法,有抗凝就可以,有的需要及时溶栓,有的需要导管碎栓,有的可以外科开刀取栓,或者滤器防止大块血栓脱落等等,但说一千道一万,最重要的还是预防为主,尤其年龄偏大的老年人出去旅游,一定要经常动动下肢,不能不动,否则发生血栓风险很高!再次提醒大家一定当心,不能让孝心变成后悔。 除了肺栓塞之外,和旅途相关的还有其他,在此我再举两个例子,一个是胡大一教授,一个是我自己亲身经历。 记得前几年印象是2015年,胡大一教授坐高铁回北京,在高铁上突然遇到一个人浑身大汗,胸闷胸痛,成持续性,不能缓解。问病史了解既往有冠心病pci病史,平素有劳力性胸闷,胡教授很快判断患者急性心肌梗死,让患者放轻松,高铁及时联系120,在下一站郑州站等候,同时胡教授及时和郑大附院联系好急救人员,很快患者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开通了血管,很快症状就减轻,康复出院了,在该抢救过程中,胡教授全程陪护,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该病人运气好,正好遇到了我们科的医生,而且还是国内顶级专家胡大一教授。人的运气有的时候很关键,但最关键的还是遇到了好心的医生,如果没有遇到,如果没有处理,后果不堪设想,后来可能他就没有了后来。胡教授的故事讲完了,后面讲述的是我的故事。 因为家里有亲戚过世,和同事调好班以后就匆匆忙忙赶火车回去。故事就发生在k1234次这趟开往石家庄的快车上。凌晨04:00快到邯郸车站时,突然有人呼叫乘务员,说有患者摔倒了,没有反应了。就在我的车厢,大家都没人敢过去。空气在这一刻凝固了,回荡着一个好心人的呼叫声,乘务员,乘务员!我当时还在睡梦中,昨天值夜班太累了,被惊醒了,第一反应得赶紧过去,万一没有心律,这个人可能抢救晚点就来不及了。三步并作两步,在走廊地上躺着一个20来岁的小伙子,人呼之能应,大动脉搏动有,律齐,不快,只是脉搏比较弱,初判定血压低。肢体湿冷,问病史,患者刚下来准备如厕,突然头晕黑蒙伴有乏力。然后就趟下了,之前初中有一次类似病史,也是在上厕所时,其他基础疾病没有。及时叫来乘务员,及时叫来乘务员,拿了听诊器,血压计,后来患者血压恢复,心率正常,心音是好的,没有杂音。可以初步判断患者为血管迷走性晕厥。体位性低血压待排。患者休息一会儿后就可以了。刚工作一周,出差比较累,加上没有休息好,诱发了。嘱咐他好好休息观察一下,患者不乐意去医院,也不能强求,于是就在邯郸站下车,我嘱咐其观察一会儿,去医院看看查一下。 后面如果明确是血管迷走性晕厥,那他肯定不能开车,也不能经常憋小便,平时站立都要慢一些。至于是否选择gp消融或者药物来治疗,就需要看他的发作是否频繁了。 该晕厥发作时正好碰到我这个心内科医生,可以及时评估情况,进行处理。如果没有医生在,如果没有相关好心人及时呼救,如果他的病是器质性的,那末他可能就会变得很危险,这趟列车可能就会变成开往冬天的列车,也是他人生最后一趟了。 世界上还是好心人多,但大家还是需要提高警惕,旅途之中要当心。也希望我们的乘务员会最基本的抢救措施,否则一旦没有医生,一旦没有人出手相救,可以必要时及时心肺复苏,为挽救生命提供时间。所以该事件提醒相关公司企业对人员的培训也是很重要的,否则随着现在医疗纠纷越来越多,环境越来越复杂,政府的不作为,真不能保证后续能有那末多人出手相救。你难道忘了新闻报道中那些摔倒在马路上,摔倒在路边的老年人,年轻人了吗?真希望这个社会让人心凉的事情越来越少,让这个世界充满爱,这个民族才会有希望,国家才能进步! 最后借此机会,祝愿祖国越来越强大!人民越来越健康!旅途越来越充满爱!
李永光 2020-09-24阅读量8143
病请描述:远离卒中 邻居张先生最近遇到了一件烦心事,他的父亲患有高血压和高脂血症十多年了,近日突然出现左侧眼睛视物不清,到医院检查后发现老爷子有颈动脉狭窄,这令原本工作就很忙碌的张先生有些不知所措。张先生的父亲所患的颈动脉狭窄到底是一种什么病? 今天,小编带你了解颈动脉狭窄的原因,并指导你如何及时发现颈动脉狭窄,避免发生中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脑中风”或“脑卒中”)。 1.颈动脉狭窄的原因 颈动脉狭窄在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因是颈动脉粥样硬化,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动脉硬化以后,血管壁上沉积了大量的脂质斑块,这些斑块占据了血管腔,造成血管的狭窄。就好像自来水管一样,如果管道里沉积了大量的水垢,水流就不通畅了;再加上颈动脉有个“Y”字形分叉,当血液向上流动时,分叉的地方更易出现冲击、旋涡,从而使得斑块更容易在此形成。斑块不断长大后,会加重血管的阻塞,或斑块脱落后随血液流动阻塞血管,使供应大脑的血流越来越少,造成脑缺血,就会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导致脑中风的发生! 2.如何识别颈动脉狭窄 1)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许多颈动脉狭窄患者临床上无任何神经系统的症状和体征。有时仅在体格检查颈部超声时发现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颈根部或颈动脉行经处闻及血管杂音。 2)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a.脑部缺血症状:可有耳鸣、眩晕、黑蒙、视物模糊、头昏、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嗜睡、多梦等症状。眼部缺血表现为视力下降、偏盲、复视等。 b.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局部的神经功能一过性丧失,临床表现为一侧肢体感觉或运动功能短暂障碍,一过性单眼失明或失语等,一般是短暂性、可逆性的,仅持续数分钟,发病后24h内完全恢复。影像学检查无局灶性病变。 c.缺血性脑卒中:通常表现为有一侧肢体感觉障碍、偏瘫、失语等脑组织损伤的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昏迷,危及患者生命。 附:颈动脉狭窄计算公式: 狭窄程度(%)=(1-最窄处管径/狭窄病变远端正常颈内动脉管径)×100% 颈动脉狭窄程度分级: ▶<50%为轻度狭窄 ▶50%~69%为中度狭窄 ▶70%~99%为重度狭窄 ▶99%~100%为极重度狭窄或次全闭塞 很多人在颈动脉狭窄早期是没有症状的,这时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颈动脉狭窄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约占90%以上,其他原因包括慢性炎症性动脉炎、纤维肌性发育不良、颈动脉迂曲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累及颈动脉导致动脉狭窄甚至闭塞而引起脑缺血及卒中症状,是全身性动脉硬化在颈动脉的表现,病变特点是主要累及颈动脉分叉及颈内动脉起始,可导致相应器官供血区的血运障碍。 因此,想要及早发现颈动脉狭窄,预防中风,我们应从定期专业的体格检查着手。 (温馨提示:远离卒中—如果您的年龄超过40岁,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长期吸烟、饮酒、有心血管病家族史等高危因素,一定要及早做颈动脉超声筛查,尽早弄清楚自己是否存在颈动脉斑块、狭窄。如果您已经查出有颈动脉斑块、狭窄,则应尽快明确斑块的性质,评估颈动脉狭窄的程度,积极去除促进动脉硬化发生的因素,通过治疗、生活方式的改变等,降低罹患中风的机率。同时,一定要注意定期复查,一般每半年一次。如果斑块变大或者超声回声由中强回声变为低回声、混合回声,则需要我们引起高度重视)
童仙君 2020-06-04阅读量1.2万
病请描述: 华山神内 王子高 前面的科普文章中提到,脑梗死的原因很多,包括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疾病、小血管病变等。流行病学数据显示颈动脉狭窄是导致脑梗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约20%-30%的脑梗死与颈动脉狭窄有关。 那么,如果发现颈动脉狭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可以像心梗那样也放个支架呢? 为什么会发生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是一种影像学的描述,事实上颈动脉狭窄并不是单一的疾病。导致颈动脉狭窄的原因很多,其中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颈动脉狭窄的最常见病因,约占90%以上。除此之外,大动脉炎、纤维肌发育不良、动脉夹层、放射性损伤也可导致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程度的分级 目前根据颈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可将颈动脉狭窄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狭窄。临床上一般是根据狭窄最严重处的管径与临近的正常管径来计算狭窄程度,狭窄率=(正常管径-狭窄最严重处管径)/正常管径*100%。狭窄率≤49%为轻度狭窄,狭窄率在50-69%之间为中度狭窄,狭窄率在70%-99%之间为重度狭窄。 3. 颈动脉狭窄的危害 由于颈动脉是供应脑部血液的重要血管之一,因此颈动脉狭窄的主要危害是导致脑部血液供应的减少,严重者可导致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表现为突发的黑蒙、单侧肢体无力、麻木、言语不清、表达障碍等。当然,临床上有部分患者虽然存在颈动脉狭窄,但他却没有卒中发生,称之为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4. 如何发现颈动脉狭窄? 目前可通过多种检测方法来早期发现我们的颈动脉是否存在狭窄。首先是颈动脉超声,颈部血管超声已成为临床上筛查颈动脉狭窄的首选检查,该检查无创、便捷,基本上在二级以上的医院均可完成。其次是CTA,该检查是在利用CT借助静脉注射对比剂来显示颈动脉。可很好地显示整条颈动脉管腔及管壁情况。但由于需要注射含碘的对比剂,故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再次是MRA,注射对比剂利用MRI对颈动脉进行显影,可清晰的显示管壁与管腔。最后是DSA,也就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可精确地显示颈动脉的管腔形态与颈动脉血液流动状态,同时可以了解有无侧枝代偿。 5. 发现颈动脉狭窄,我们该怎么办? 如果我们发现颈动脉的确存在狭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好呢? 首先,应该明确颈动脉狭窄的病因。正如前文所述,颈动脉狭窄的原因很多,当我们发现了颈动脉存在狭窄,我们首先需要弄明白是导致颈动脉狭窄的病因是什么。因为不同病因引起的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方案是不一样的。 其次,应对颈动脉狭窄的程度进行评估,评估的手段包括上述提到的颈动脉B超、颈部CTA、颈部MRA,最终需要进行DSA检查来确诊。 最后,根据狭窄的病因与程度对颈动脉狭窄进行精准治疗。 5.1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颈动脉狭窄 轻度狭窄:采取内科治疗,包括控制危险因素、(戒烟、减重、适当体育锻炼、清淡因素、降血压、降血糖)、他汀类药物的使用(目标是将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1.8 mmol/L以下)以及抗血小板聚集。 中度狭窄:针对这部分人群,除了需采取上述提及的控制危险因素、他汀类药物以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使用,部分经高度选择的病例,特别是那些经过积极的内科保守治疗仍有同侧脑梗死或TIA发作的患者,还可进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也就是在颈动脉狭窄的地方放个支架,将压瘪的血管腔撑开,以恢复血流。该手术可在局麻下进行。 重度狭窄:与中度狭窄相似,这部分人群除了需采取上述内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也可进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除此之外,在部分经选择的病例,特别是高龄、血管迂曲严重的患者,可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也就是通过手术的方式将颈动脉狭窄处的斑块切除,从而恢复颈动脉正常的血流。该手术需采用全麻,且需要在有经验的医院进行。 5.2 颈动脉夹层所致颈动脉狭窄 目前认为,颈动脉夹层首选药物治疗,可以选择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治治疗。如果在积极的内科治疗后仍有同侧脑梗死或TIA的发作,那么可以考虑进行病变处支架植入术(CAS)。 5.3 大动脉炎所致颈动脉狭窄 对于大动脉炎导致的颈动脉狭窄,主要是内科药物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抗血小板聚集药。不考虑支架置入术。 5.4 纤维肌发育不良 纤维肌发育不良不常见,但也是导致颈动脉狭窄的原因之一,往往双侧发病,可同时合并肾动脉狭窄及高血压。对此类疾病引起的劲动脉狭窄,药物治疗往往有限,可考虑不放置支架的血管成形术。 总之,颈动脉狭窄是一个临床表象,对应着有不同的病因,需要综合狭窄的病因、狭窄的程度,才能最终做出精准的治疗方案。只有部分经过严格评估和筛选的病例,颈动脉狭窄方可在有条件和相当经验的医院进行支架植入术。
王子高 2018-11-29阅读量6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