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四肢 > 冬天脚冷 > 检查

冬天脚冷检查

冬天脚冷检查相关内容 更多>

烈日炎炎,糖尿病患者如何控制...

病请描述:     下面就来谈一谈炎炎夏日如何更好控制血糖,安然度夏~及时补水     夏天出汗较多,体内水分的丢失量很大,应注意多饮水,糖尿病患者每天的饮水量应该达到1500ml左右。如果活动量大,出汗多,还应该补充额外的水分。(1)不渴而饮:很多患者误以为糖尿病的多饮、多尿症状是喝水过多引起的,只要少喝水就能控制这些症状,殊不知这是在害自己。当机体脱水时不仅会升高血糖,还会诱发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同时老年人神经系统反应较迟钝,口渴感觉不敏感,因此要养成“不渴而饮”的好习惯。每日饮水1500ml-1700ml,运动后、出汗量特别大的时候还应当增加饮水量。(2)察“颜”观色:对于饮水量多少是合适的,患者除了根据日常活动和出汗情况形成自己的经验之外,还可以通过观察尿液的颜色来评估,尿液颜色如果较深说明饮水量不够,控制在浅黄色以下较为合适。(3)开水淡茶是绝配:对于喝什么,当然白开水是首选,无糖零卡,绝对安全有效。温度在30度至40度之间,能迅速被机体吸收。由于糖尿病患者长期服用很多药物,消化道黏膜极易被破坏,过热的水易引起不良的刺激,发生炎症反应,过凉的水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其次,偶尔可以辅以淡茶,每日1-2杯,特别是出汗较多的时候。避免饮用碳酸饮料、甜饮料、啤酒等,这些饮品都含有高糖和热量,不利于血糖的控制。  (4)少量多次:避免进食后1小时内大量饮水,因为这段时间胃中的碳水化合物还没有排空。如果此时大量饮水,水和胃中食物相混合,会加速碳水化合物中糖分的吸收,使餐后血糖迅速上升,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因此建议在睡眠、吃饭、饭后1小时以外的时间来饮水,并且按照连续、少量、频服、大约每两小时饮用200ml水分为宜。定时定量就餐    人们在夏季往往食欲下降、喜食清淡、爱喝稀饭、愿吃水果。不能因为食欲不好少吃,甚至不吃,这对糖尿病的治疗与控制非常不利。尤其是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不可随意减少主食,否则容易出现低血糖。这对血糖的平稳控制十分不利。需要注意的是:糖友饮食宜多干少稀,以干为主。因为稀粥吸收快,会明显的升高餐后血糖。瓜果虽好,切勿贪食     夏季上市的瓜果比较多,很多糖尿病患者一时控制不住进食过量水果,血糖就会跟着升高。这是因为水果中含有果糖,而果糖经过分解后就会变成人体吸收的葡萄糖,葡萄糖增多,血糖自然就跟着升高了。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良好、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含糖量低的水果,但量不宜多,并且最好是在两餐之间(如上午10~11点,下午3~4点)或睡前食用,同时相应减去正餐中主食的量。需要注意的是:严重高血糖、病情不稳定的患者不建议使用水果,可用番茄、黄瓜等蔬菜代替。夏天要择时运动     糖尿病患者夏日运动不可少,但是一定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时间最好是早晨或者傍晚气温相对较低的时候,进行强度适中的运动。中午炎热时运动最好选择有空调的健身房。预防感染     夏天赤脚机会多,脚部出汗也更多,更容易引起脚部外伤、霉菌、细菌感染。所以,糖尿病患者应尽量让脚部多透气。经常洗脚并保持脚部干燥,定期检查脚部是否出现感染等。注意预防低血糖一年中,夏天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通常处于较低水平。因为,夏天人体内对抗寒冷的肾上腺激素分泌减少,胰岛素敏感性也增高,胰岛素的作用可以更充分地发挥;夏天天气闷热,食欲减退,进食减少,同时出汗多,热量消耗大;室外活动增多,活动量较大,代谢加强,消耗过多,对血糖的利用增加。所以,夏天的血糖通常情况下较其他季节偏低,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及时加餐,定期监测血糖,避免出现低血糖。注意皮肤清洁     糖友在夏季应保持皮肤清洁,并注意防晒,外出时不妨戴上遮阳帽和太阳镜。此外,足部卫生不容忽视,建议穿透气的鞋袜,被汗液浸渍后应及时更换,以免导致真菌感染,出现脚气。药物的使用及保存虽然夏天相比冬天来说血糖好控制一些,但是糖尿病患者还是必须要按时按量吃药,不能在家自行减量或停药。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药物的储存,降糖药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胰岛素最好冷藏在2~8℃冰箱中,用时拿出先放在室内“回暖”。要注意的是:切勿放入冰箱冷冻,不要在太阳下直晒。

俞一飞 2022-06-19阅读量9412

重症精神分裂症有 &ldqu...

病请描述: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不明确。研究认为,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所致的脑功能失调,它与遗传、生物及环境、心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抗精神病药物是首选治疗方案,可以解决大部分患者的精神症状问题;但是,少部分精神分裂症病人,对药物治疗无效或者拒绝服药,这部分病人逐渐发展成为“重症精神分裂症”。对于重症精神病患者,还有“临床治愈”的希望吗?  我们认为,微创手术治疗也许是“临床治愈”重症精神病人的最佳方法。手术可以有效控制顽固性精神症状,根除其冲动、暴力行为,恢复自知力并自愿接受治疗;有助于帮助患者更好地回归家庭和社会。  然而,少部分家属认为,手术治疗有风险,不到万不得已,不要选择手术治疗。部分专科医生也对手术疗效持怀疑态度。  事实真的如此吗?  以下我们通过一则案例进行分析!  患者小陈,男性,25岁。1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精神异常,表现为睡眠质量差、敏感多疑,被监视感,认为家里有人安装摄像头监视他;幻听,凭空听见有人与他对话;非血亲妄想,认为自己亲生父母是某知名企业的董事长,而现在的父母是养父母;交谈时,言语夸大,认为自己有非凡能力与才华。当地精神专科医院诊断其为精神分裂症,曾反复住院、进行电休克和药物治疗,病情时好时坏。近些年,家属发现小陈虽然服用多种药物,但症状控制的越发不理想,有加重趋势。例如,怀疑母亲在饭菜里下毒,他将饭菜打包送至检验中心验毒;其脾气越来越古怪、暴躁,一言不合就动手,多次砸坏家中电器;不承认患病,拒绝复诊治疗;不出门、不交往,其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家属逐渐对药物治疗失去信心和耐心。经病友家属推荐,来我院准备接受手术治疗。  专家术前评估,小陈的精神症状如下:  (1)幻听幻视:凭空听见有人说话、看见有人在家中走动;经常自言、自语、自笑;(2)敏感多疑:认为有人跟踪自己、家里有人安装摄像头监视自己;(3)各种妄想:认为自己亲生父母是某知名企业的董事长,而现在的父母是养父母;认为自己有非凡能力与才华;怀疑母亲在饭菜中下毒;(4)情感淡漠:与父母敌对、对家人漠不关心;(5)伤人毁物:曾数次打父母,砸坏家中电器等;(6)行为思维异常:冬天用冷水泡脚等;(7)社会功能受损:不与人接触、孤僻懒散、否认自己有病等。  根据患者的精神症状,结合其病程5年以上,服药治疗效果不佳且病情有加重趋势,确诊为“重症精神分裂症”。经过检查,有手术适应症、无手术禁忌症,于2020年8月3日行第五代脑立体定向神经调控术。  术前,小陈父母向专家表达了他们的担忧。专家进行了耐心的解释:现代的立体定向手术是精准微创手术,术前可以做手术计划和手术模拟,避开重要的神经与血管,治疗靶点也不在脑部的智能区、运动区和语言区,因此手术具有较高安全性。家属尽可能放心!图为手术组专家行“机器人”神经调控术场景  经四小时成功完成手术!术后第2天,患者从ICU转至功能神经科病房。  术后第1天医生查房,家属说小陈变乖了,懂事了,脾气变得温和了、情绪也稳定了,能与父母正常交流,语言谈吐不再夸大了。术后肢体活动灵活、智商正常。术前的各种担心,现在显得有点多虑了!  术后第5天医生查房,家属描述小陈的敏感多疑、妄想、夸大的思维、怪异的行为均已消失。与患者交流时,他变得思维清晰、语言表达流畅、行为正常、礼貌待人。为自己过去的不良行为向父母道歉,亲情感恢复了。  手术疗效让家属赞叹不已,并表示出院后向其他病友家属进行科普宣传,让更多的家属能够接受手术治疗。  精神分裂症有“临床治愈”的可能吗?  多数人认为,精神分裂症是不治之症。专家认为,采用适当的治疗方法,精神分裂症也可以“临床治愈”。有统计显示,在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有60%以上能够获得临床治愈;而对于初次发病的患者来说,治疗的效果会更好。对于病程长且药物治疗疗效不佳的病人来说,应当选择手术治疗。药物和手术治疗的完美结合,对于去除顽固性精神症状、减少用药量进而降低药物的副作用具有重要作用。双管齐下的治疗,让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了“临床治愈”的希望,即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消失、自知力恢复,在坚持服药、定期随访、结合其他康复训练的基础上,患者可以回归正常的社会和家庭生活。

吴景文 2020-09-02阅读量8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