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头部 > 口腔 > 裂腭 > 检查

裂腭检查

裂腭检查相关内容 更多>

孩子长得矮小但很漂亮,小心这...

病请描述:孩子长得矮小但很漂亮,小心这种疾病 案例:我的生长发育门诊中来了一个5岁的小男孩,主诉是矮小几年,要求评估。体格检查:现5岁5月,身高100.3cm(<P3),体重15kg(<P3),高腭弓,鼻尖塌陷,蓝巩膜,长睑裂,睫毛显著,下睑外侧三分之一外翻,双眼有内斜视,招风耳,双手第五指中指节较短,睾丸G1期,阴毛PH1期,阴茎正常,双侧睾丸可扪及,心肺腹正常,身材比例正常。现病史及家族史:患者系足月儿出生,剖宫产,出生体重3.04kg,身长50cm。患儿生后因“牛奶蛋白过敏”喂养困难,生长迟缓。父亲身高166cm,母亲身高155cm,家族中无矮身材史。处置建议:完善矮小相关检查。 案例分析:这个矮小的患者在进入到我的诊室,就发现他的特殊面容,和其他“正常”小朋友不一样,眼睫毛很显著,且巩膜呈蓝色,看起像“洋娃娃”。我的心里咯噔一下,担心是一种特殊的疾病。所以我建议家属除了完善矮小的常规检查,再做一个基因的检测。辅助检查结果回示:患儿骨龄为4岁,落后实际年龄1岁半;垂体MRI提示垂体偏小;生长激素激发试验峰值为21.1ng/ml;染色体核型分析为46,XY;胰岛素样生长因子58.7ng/ml(-1.4SD),IGF-BP3正常;基因检查提示,检测到MLL2基因的一个杂合变异,关联疾病:Kabuki综合征1型(OMIM:147920)。诊断:矮小症(Kabuki综合征1型)。处置意见:目前已除外生长激素使用禁忌症,建议使用生长激素,家属了解生长激素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后同意使用。 在上述的案例中,我提到了一个特殊的疾病,叫Kabuki综合征,可能很多家长都不了解,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疾病? Kabuki综合征,也叫歌舞伎面谱综合征,因为这类患者的面容类似于日本传统歌舞伎演员的装扮,因此而得名。这个疾病的发病率不高,且它的发病原因暂且不明,但很多研究者发现此类疾病与细胞遗传学异常有关系。 Kabuki综合征的常见症状包括下眼睑外翻和特殊的浓妆的容貌,除此以外,该类患者可能还会表现出身体发育不良、骨骼发育的障碍、先天性内脏发育畸形、皮肤纹理异常、中轻度智力低下等。据研究显示,此种疾病的患者可能还会在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泌尿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多系统存在异常和障碍。对于这个疾病的诊断,我们除了结合临床的表现,还需要借助分子生物学检查来帮助诊断。所以针对于该疾病的治疗,不仅是在身高上解决患者矮小的问题,还需要多科室协作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看到这里,可能有些家长会紧张,自己孩子的睫毛很长、长相漂亮,会不会得了这种“怪病”?大可不必担忧!在前面我有讲述到,这类疾病的发病率比较低,且它的临床表现其实是多方面的,不能就光看这一点!在此提醒我们的家长朋友,在育儿的道路上,既不要讳疾忌医,也不要杯弓蛇影。若确实是有拿不准的,多寻求专业医生的答疑解惑,我们共同守护儿童的健康成长!

生长发育 2024-06-01阅读量2476

(2015)中国垂体腺瘤外科...

病请描述: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垂体腺瘤的发现率逐年增高。由于垂体腺瘤不仅具有肿瘤的各种特性,又可以引起内分泌功能的异常(包括不孕、不育),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垂体腺瘤是良性肿瘤,近年来发现率逐年增高,由于医疗水平参差不齐,医务人员对疾病的认识和处理亦存在很大差异,严重影响了垂体腺瘤患者的预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高阳为了提高垂体腺瘤外科治疗水平,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组织各位垂体腺瘤相关专家和学者撰写了《中国垂体腺瘤外科治疗专家共识》希望通过共识,提高对垂体腺瘤外科治疗的认识,规范垂体外科治疗的行为,为中国垂体外科的发展做出贡献。一、垂体腺瘤概论垂体腺瘤发病率在颅内肿瘤中排第 2 位,约占颅内肿瘤的 15%,人口发病率为 8.2%-14. 7%,尸体解剖的发现率为 20% - 30%。1.分类:(1) 根据激素分泌类型分为:功能性垂体腺瘤(包括催乳素腺瘤、生长激素腺瘤、促甲状腺激素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促性腺激素腺瘤及混合性垂体腺瘤)和无功能性垂体腺瘤。(2) 根据肿瘤大小分为:微腺瘤(直径 <25px< span="">)、大腺瘤(直径 1-75px)和巨大腺瘤(直径 >75px)。(3) 结合影像学分类、术中所见和病理学分为侵袭性垂体腺瘤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不典型垂体腺瘤:Ki-67>3%、P53 染色广泛阳性、细胞核异型性,临床上以上 3 点有 2 点符合可诊断为不典型垂体腺瘤。2.主要临床表现:(1) 头痛;(2) 视力视野障碍;(3) 肿瘤压迫邻近组织引起的其他相应症状;(4) 功能性垂体腺瘤的相应症状体征。3.诊断:(1) 相应的临床表现;(2) 内分泌学检查:催乳素腺瘤:催乳素 > 150 μg/L 并排除其他特殊原因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血清催乳素 < 150μg/L,须结合具体情况谨慎诊断。生长激素腺瘤:不建议用单纯随机生长激素水平诊断,应行葡萄糖生长激素抑制试验。如果负荷后血清生长激素谷值 <1.0 μg/L,可以排除垂体生长激素腺瘤。同时需要测定血清类胰岛素因子 (IGF)-1。当患者血清 IGF-1 水平高于与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值范围时,判断为异常。库欣病:血皮质醇昼夜节律消失、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 正常或轻度升高、24 h 尿游离皮质醇 (UFC) 升高。库欣病患者经典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实验 (LDDST) 不能被抑制,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实验 (HDDST) 能被抑制。有条件的医院进行岩下窦静脉取血测定 ACTH 水平有助于提高库欣病和异位 ACTH 综合征的鉴别诊断。促甲状腺激素腺瘤:血浆甲状腺素水平升高,TSH 水平多数增高,少数在正常范围;(3) 鞍区增强磁共振或动态磁共振扫描:鞍区发现明确腺瘤。部分库欣病患者 MRI 可能阴性。二、垂体腺瘤手术治疗指征垂体腺瘤手术治疗目的包括切除肿瘤缓解视力下降等周围结构长期受压产生的临床症状;纠正内分泌功能紊乱;保留正常垂体功能;明确肿瘤组织学。1.手术指征:(1) 经鼻蝶入路手术:①存在症状的垂体腺瘤卒中。②垂体腺瘤的占位效应引起压迫症状。可表现为视神经、动眼神经等临近脑神经等受压症状以及垂体受压引起的垂体功能低下,排除催乳素腺瘤后应首选手术治疗。③难以耐受药物不良反应或对药物治疗产生抵抗的催乳素腺瘤及其他高分泌功能的垂体腺瘤(主要为 ACTH 瘤、CH 瘤)。④垂体部分切除和(或)病变活体组织检查术。垂体部起源且存在严重内分泌功能表现(尤其是垂体性 ACTH 明显增高)的病变可行垂体探查或部分切除手术;垂体部病变术前不能判断性质但需治疗者,可行活体组织检查明确其性质。⑤经鼻蝶手术的选择还需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瘤体的高度;病变形状;瘤体的质地与血供情况;鞍隔面是否光滑完整;颅内及海绵窦侵袭的范围大小;鼻窦发育与鼻腔病理情况;患者全身状况及手术意愿。(2) 开颅垂体腺瘤切除手术:不能行经蝶窦入路手术者;鼻腔感染患者。(3) 联合入路手术:肿瘤主体位于鞍内、鞍上、鞍旁发展,呈“哑铃”形。2.禁忌证:(1) 经鼻蝶入路手术:垂体激素病理性分泌亢进导致系统功能严重障碍或者垂体功能低下导致患者全身状况不佳为手术相对禁忌,应积极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后手术。①活动性颅内或者鼻腔、蝶窦感染,可待感染控制后再手术。②全身状况差不能耐受手术。病变主要位于鞍上或呈“哑铃形”。③残余或复发肿瘤无明显症状且手术难以全部切除者。(2) 开颅垂体腺瘤切除手术:①垂体微腺瘤;②有明显的垂体功能低下者,需先纠正再行手术治疗。三、围手术期病情的评估和处理1、对围手术期患者的评估和治疗包括:(1) 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 (2) 术前术后垂体激素异常导致的合并症或患者原有内科疾病的治疗; (3) 术前术后腺垂体功能的评价及激素水平的调整和治疗; (4) 术前后水、电解质平衡的调整; (5) 围手术期病情的宣传教育等方面。建议三级以上医院由经验丰富的垂体腺瘤治疗方面的多学科协作团队或小组来共同参与制定治疗方案。2、围手术期处理要着重关注以下方面:(1) 并发心血管病变,包括肢端肥大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等,术前、术后需经心血管内科会诊给予强心利尿、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 B 受体阻滞剂治疗等治疗;如果垂体生长激素腺瘤患者术前已发现明确心脏病损,即使其心功能可以耐受手术,也可以先使用中长效生长抑素类药物,改善其心脏病变,再予手术治疗。对于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手术前后均应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积极控制血压和血糖。垂体腺瘤尤其是生长激素腺瘤合并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 (OSAS) 的患者麻醉风险高,术前应请麻醉师和心血管科医生共同会诊,在围麻醉期应及时调整麻醉深度,酌情给予心血管活性药物,防止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降低围麻醉期心血管意外的发生率。(2) 术后水电解质和尿崩症的处理:对垂体腺瘤术后患者应常规记录 24 h 出入液量,监测血电解质和尿比重。如果术后即出现尿崩症症状,根据出入量和电解质情况必要时给予抗利尿激素等治疗。(3) 围手术期的激素替代治疗:垂体腺瘤患者术前需进行腺垂体功能的评估,包括甲状腺轴、肾上腺轴、性腺轴、生长激素、IGF-I 等激素水平的测定。对于存在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和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需要给予生理替代量的治疗。垂体腺瘤患者手术当日补充应激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库欣病除外),术后调整糖皮质激素的剂量以维持患者的正常生命体征和水电解质平衡,并逐渐降低糖皮质激素的剂量至生理替代剂量。垂体腺瘤患者术后应规范随诊进行临床评估及垂体功能评价,以调整激素替代治疗剂量,部分患者需要终身腺垂体激素替代治疗。四、手术室条件及人员培训1.显微镜、内镜及器械:具备神经外科手术显微镜或内镜系统和垂体腺瘤经蝶或开颅手术多种显微操作器械。2.监测系统:术中 C 型臂或神经导航设备。3.人员培训:具备颅底显微操作训练的基础并参加垂体腺瘤显微操作培训班,在上级大夫指导下做过 50 例以上的类似手术。内镜手术操作人员要具备神经内镜操作的解剖训练并持有准人证,在上级大夫指导下做过 50 例以上的内镜下操作。五、手术治疗1.经鼻蝶入路手术:(1) 手术原则:充分的术前准备。①术中定位;②切除肿瘤,更好地保护垂体功能。③做好鞍底及脑脊液漏的修补。解剖生理复位。(2) 手术方法:①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术前准备:抗生素溶液滴鼻、修剪鼻毛;体位:仰卧位,根据肿瘤生长方向适当调整头后仰的角度;经鼻中隔黏膜下沿中线进入,暴露蝶窦前壁及蝶窦开口,打开蝶窦前壁后处理蝶窦黏膜,暴露鞍底骨质;高速磨钻打开鞍底骨质后,定位后剪开鞍底硬脑膜,暴露肿瘤后沿一定顺序用环形刮匙、吸引器、肿瘤钳切除肿瘤;瘤腔用止血材料适度填塞,如明胶海绵、流体明胶、再生氧化纤维素(速即纱)等,小骨片、纤维蛋白黏合剂等重建鞍底(必要时使用白身筋膜、肌肉或脂肪等进行修补),鼻中隔及黏膜复位,鼻腔适度填塞。②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方法: a.内镜进人选定的鼻孔(常规经右侧),在鼻中隔的外侧可见下鼻甲。用浸有肾上腺素稀释液(1mg 肾上腺素 /10 ml 生理盐水)的棉片依次填塞在下鼻道(下鼻甲与鼻中隔之间)、中鼻道及上鼻道,使得鼻道间隙明显扩大后,将内镜沿鼻道进入到蝶筛隐窝,可发现蝶窦开口。确定蝶窦开口可依据、在后鼻孔的上缘,沿着鼻中隔向蝶筛隐窝前行 0.8 -1.5 cm; b.在中鼻甲根部下缘向上 1 cm。c.沿蝶窦开口前缘向内侧在蝶窦前壁及鼻中隔的筛骨垂直板上做弧形切开,将黏膜瓣翻向后鼻孔(近中鼻甲根部有蝶腭动脉分支),显露蝶窦前壁。 d.用高速磨钻磨除蝶窦前壁骨质及蝶窦腔内分隔,充分暴露鞍底。可见 OCR(颈内动脉 - 视神经隐窝)、视神经管隆起、颈内动脉隆起、斜坡隐窝、蝶骨平台等解剖标志。充分打开鞍底骨质。穿刺后切开鞍底硬膜,可以采用沿肿瘤假包膜分离或者采用刮匙和吸引等方式切除肿瘤。切除肿瘤后采用可靠方法进行鞍底重建,蝶窦前壁黏膜瓣及鼻甲予以复位后撤镜。 e.术后处理:其他同经鼻显微手术。2.开颅手术:(1) 经额下入路的手术方法:①头皮切口:多采用发际内冠状切口。②颅骨骨瓣:一般做右侧额骨骨瓣,前方尽量靠近前颅底。③肿瘤显露:星状切开硬脑膜,前方与眶上平齐。沿蝶骨嵴侧裂锐性切开蛛网膜,释放脑脊液,降低颅内压。探查同侧视神经和颈内动脉,显露视交叉前方的肿瘤。④肿瘤切除:电凝并穿刺肿瘤,切开肿瘤假包膜,先行囊内分块切除肿瘤。游离肿瘤周边,逐步切除肿瘤。对于复发的肿瘤,术中注意不要损伤肿瘤周边的穿支动脉和垂体柄。(2) 经翼点入路的手术方法:①皮瓣及骨瓣:翼点入路的皮肤切口尽量在发际线内。骨瓣靠近颅底,蝶骨嵴尽可能磨除,以便减轻对额叶的牵拉。②肿瘤显露:锐性切开侧裂池,释放脑脊液。牵开额叶显露视神经和颈内动脉。从视交叉前后、视神经一颈内动脉和颈内动脉外间隙探查,从而显露肿瘤主体。③肿瘤切除方法同上。3.联合入路的手术方法:以上各种入路联合内窥镜或显微镜经鼻蝶手术。六、术中特殊情况处理1.术中出血:(1) 海绵间窦出血:术中遇到海绵间窦出血,可选用止血材料进行止血。如出血难以控制,可考虑使用经蝶窦手术专用枪状钛夹钳夹闭止血;(2) 海绵窦出血:吸引器充分吸引保持术野清晰,尽快切除肿瘤后,局部填塞适量止血材料及棉片压迫止血,但需避免损伤窦内神经及血栓形成;(3) 鞍上出血:如垂体大腺瘤向鞍上侵袭,与 Willis 动脉环粘连,术中牵拉、刮除肿瘤时可能会造成出血,严重者需压迫后转介入或开颅手术治疗;(4) 颈内动脉及其分支出血:因颈内动脉解剖变异或肿瘤包绕颈内动脉生长,手术中可能会造成颈内动脉损伤,引起术中大出血,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此时,应立即更换粗吸引器,保持术野清晰,迅速找到出血点,如破口不大,可用止血材料、人工脑膜及棉片等进行压迫止血,如破口较大则局部填塞压迫止血后转介入治疗。这类患者术后均需血管造影检查以排除假性动脉瘤;(5) 脑内血肿:开颅手术时由于脑压板过度牵拉、损伤额叶可出现脑内血肿;巨大垂体腺瘤只能部分切除时易发生残瘤卒中,故术后应注意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变化,一旦病情恶化立即行 CT 检查,及时发现血肿及时处理,必要时再次开颅清除血肿和减压。此外,开颅手术时提倡开展无脑压板手术治疗。术中止血方法及材料的选择。对于垂体腺瘤手术来说,术中止血非常关键,止血不彻底可以影响患者功能,甚至生命。术中静脉出血时,可以采用棉片压迫止血及双极电凝电灼止血的方法。如果海绵间窦或海绵窦出血难以彻底止血时,可以选用止血材料止血,如明胶海绵、流体明胶、再生氧化纤维素(速即纱)等。如果是瘤腔内动脉出血,除压迫止血外,需同时行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 (DSA),明确出血动脉和部位,必要时通过介入治疗的方法止血。2.术中脑脊液漏:(1) 术中鞍隔破裂的原因:①受肿瘤的压迫,鞍隔往往菲薄透明,仅存一层蛛网膜,刮除上部肿瘤时,极易造成鞍隔的破裂;②肿瘤刮除过程中,鞍隔下降不均匀,出观皱褶,在刮除皱褶中的肿瘤时容易破裂;③在试图切除周边肿瘤时容易损伤鞍隔的颅底附着点;④鞍隔前部的附着点较低,鞍隔塌陷后,该部位容易出现脑脊液的渗漏或鞍底硬膜切口过高,切开鞍底时直接将鞍隔切开;⑤伴有空蝶鞍的垂体腺瘤患者有时鞍隔菲薄甚至缺如。(2) 术中减少脑脊液漏发生的注意要点:①术中要注意鞍底开窗位置不宜过高,鞍底硬膜切口上缘应距离鞍隔附着缘有一定距离;②搔刮肿瘤时应尽量轻柔,特别是刮除鞍上和鞍隔皱褶内的残留肿瘤时;③术中注意发现鞍上蛛网膜及其深部呈灰蓝色的鞍上池。(3) 脑脊液漏修补方法:①对破口小、术中仅见脑脊液渗出者,用明胶海绵填塞鞍内,然后用干燥人工硬膜或明胶海绵加纤维蛋白黏合剂封闭鞍底硬膜;②破口大者需要用白体筋膜或肌肉填塞漏口,再用干燥人工硬膜加纤维蛋白黏合剂封闭鞍底硬膜,术毕常规行腰大池置管引流。术中脑脊液漏修补成功的判断标准:以纤维蛋白黏合剂封闭鞍底前在高倍显微镜或内镜下未发现有明确的脑脊液渗出为标准。3.额叶挫伤:常发生在开颅额下入路手术,由于脑压板过度牵拉额底所致。术后应注意观察患者神志瞳孔变化,一旦病情恶化立即行 CT 检查,及时发现血肿和挫伤灶,及时处理,必要时开颅除血肿和减压。4.视神经及颈内动脉损伤:开颅手术在视交叉、视神经间歇中切除肿瘤、经蝶窦入路手术凿除鞍底损伤视神经管或用刮匙、吸引器切除鞍上部分肿瘤时可能损伤视神经,特别是术前视力微弱的患者,术后会出现视力下降甚至失明。预防只能靠娴熟的显微技术和轻柔的手术操作,治疗上不需再次手术,可用神经营养药、血管扩张药和高压氧治疗。颈内动脉损伤处理见上文。七、术后并发症的处理1.术后出血:表现为术后数小时内出现头痛伴视力急剧下降,甚至意识障碍、高热、尿崩症等下丘脑紊乱症状。应立即复查 CT,若发现鞍区或脑内出血,要采取积极的方式,必要时再次经蝶或开颅手术清除血肿。2.术后视力下降:常见原因是术区出血;鞍内填塞物过紧;急性空泡蝶鞍;视神经血管痉挛导致急性视神经缺血等原因也可以致视力下降。术后密切观察病情,一旦出现视功能障碍应尽早复查 CT,发现出血应尽早手术治疗。3.术后感染:多继发于脑脊液漏患者。常见临床表现包括:体温超过 38℃或低于 36℃。有明确的脑膜刺激征、相关的颅内压增高症状或临床影像学证据。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可见白细胞总数 >500×106/L 甚至 1 000×106/L,多核 >0.80,糖 <2.8 -4.5 mol/L(或者 <2>0.45 g/L,细菌涂片阳性发现,脑脊液细菌学培养阳性。同时酌情增加真菌、肿瘤、结核及病毒的检查以利于鉴别诊断。经验性用药选择能通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根据病原学及药敏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治疗尽可能采用静脉途径,一般不推荐腰穿鞘内注射给药,必需时可增加脑室内途径。合并多重细菌感染或者合并多系统感染时可联合用药。一般建议使用能够耐受的药物说明中最大药物剂量以及长程治疗 (2-8 周或更长)。4.中枢性尿崩症:如果截至出院时未发生尿崩症,应在术后第 7 天复查血钠水平。如出院时尿崩情况仍未缓解,可选用适当药物治疗至症状消失。5.垂体功能低下:术后第 12 周行内分泌学评估,如果发现任何垂体 - 靶腺功能不足,都应给予内分泌替代治疗。八、病理学及分子标志物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根据激素表型和转录因子的表达情况对垂体腺瘤进行临床病理学分类在我国切实可行,应予推广。绝大多数垂体腺瘤属良性肿瘤,单一的卵圆形细胞形态,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纤细,核分裂象罕见,中等量胞质,Ki-67 标记指数通常 <3%< span="">;如细胞形态有异形,细胞核仁清晰,核分裂象易见,ki-67 标记指数>3%,p53 蛋白呈阳性表达,诊断“非典型”垂体腺瘤;如垂体腺瘤细胞有侵犯鼻腔黏膜下组织,颅底软组织或骨组织的证据,可诊断“侵袭性”垂体腺瘤;如发生转移(脑、脊髓或全身其他部位)可诊断垂体癌。最近发现:FGF 及其受体 FGFR 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MMP9 和 PTTG 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呈高表达。垂体腺瘤相关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GADD45 与无功能垂体腺瘤密切相关;IGFBP5、MY05A 在侵袭性垂体腺瘤中有过度表达,但仅有 MY05A 在蛋白水平上有过度表达;ADAMTS6、CRMPI、PTTG、CCNBI、AURKB 和 CENPE 的过度表达,认为与 PRL 腺瘤复发或进展相关。此外,对于有遗传倾向的家族性患者、垂体巨大腺瘤、罕见的多激素腺瘤和不能分类垂体腺瘤的年轻患者建议检测 MENI 和 AIP 基因。九、手术疗效评估和随访治愈标准和随访:(1) 生长激素腺瘤:随机生长激素水平 <1< span="">μg/L, IGF-I 水平降至与性别、年龄相匹配正常范围为治愈标准。(2) RL 腺瘤:没有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等治疗情况下,女性 PRL<20< span="">μg/L,男性 PRL<15< span="">μg/L,术后第 1 天 PRL<10< span="">μg/L 提示预后良好。 (3) ACTH 腺瘤:术后 2d 内血皮质醇 <20 μg/L,24 h 尿游离皮质醇和 ACTH 水平在正常范围或低于正常水平 ( UFC)。术后 3-6 个月内血皮质醇、24 h 尿游离皮质醇和 ACTH 在正常范围或低于正常水平,临床症状消失或缓解。(4) TSH 腺瘤术后 2d 内 TSH、游离 T3 和游离 T4 水平降至正常。(5) 促性腺激素腺瘤术后 2d 内 FSH 和 LH 水平降至正常。(6) 无功能腺瘤术后 3 -6 个月 MRI 检查无肿瘤残留。对于功能性腺瘤,术后激素水平恢复正常持续 6 个月以上为治愈基线;术后 3 -4 个月进行首次 MRI 检查,之后根椐激素水平和病情需要 3-6 个月复查,达到治愈标准时 MRI 检查可每年复查 1 次。十、影像学评估影像学在垂体腺瘤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术后残留、并发症及复发的评价上有重要的地位。目前磁共振成像为垂体病变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部分需要鉴别诊断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加做 CT 检查。需要进行薄层(层厚≤3 mm)的鞍区冠状位及矢状位成像,成像序列上至少包括 T1加权像和 T2 加权像,对于怀疑垂体腺瘤的病例,应进行对比剂增强的垂体 MRI 检查,对于怀疑是微腺瘤的病例,MRI 设备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进行动态增强的垂体 MRI 检查。垂体腺瘤的术后随诊,常规应在术后早期(1 周内)进行 1 次垂体增强 MRI 检查,作为基线的判断。术后 3 个月进行 1 次复查,此后根据临床情况决定影像复查的间隔及观察的期限。垂体腺瘤的放疗前后应有垂体增强 MRI 检查,放疗后的复查间隔及观察的时限参照肿瘤放疗的基本要求。十一、辅助治疗1.放射治疗指征,伽马刀治疗指征:放射治疗是垂体腺瘤的辅助治疗手段,包括:常规放疗 Radiotherapy(RT),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 放射治疗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SRS)/ Radiotherapy(SRT)。RT、SRS/SRT 治疗垂体腺瘤的指征: (1)手术后残留或复发者; (2)侵袭性生长或恶性者; (3)催乳素腺瘤药物无效、或患者不能耐受不良反应者,同时不能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者; (4)有生长趋势、或累及海绵窦的小型无功能腺瘤可首选 SRS; (5)因其他疾患不适宜接受手术或药物治疗者;体积大的侵袭性的、手术后反复复发的,或恶性垂体腺瘤适合选择 RT,包括调强放疗 (IMRT)、图像引导的放疗(IGRT) 等。小型的、与视神经有一定间隔的、或累及海绵窦的垂体腺瘤更适宜选择一次性的 SRS 治疗。介于以上两者之间的病变,可以考虑 SRT 治疗。如果患者需要尽快解除肿瘤压迫、恢复异常激素水平引发的严重临床症状,不适宜首选任何形式的放射治疗。2.药物治疗指征:(1) 病理学证实为催乳素腺瘤或催乳素为主的混合性腺瘤,如术后 PRL 水平仍高于正常值,且伴有相应症状者,需要接受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291;(2) 生长激素腺瘤术后生长激素水平或 IGF-I 水平仍未缓解者,且 MRI 提示肿瘤残留(尤其是残留肿瘤位于海绵窦者),可以接受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对伴有 PRL 阳性的混合腺瘤,也可以尝试接受多巴胺激动剂治;(3) ACTH 腺瘤如术后未缓解者,可选用生长抑素类似物或针对高皮质醇血症的药物治疗。十二、随诊术后第 1 天及出院时行垂体激素检测及其他相关检查,如视力、视野等,详细记录患者症状、体征变化。推荐早期(术后 1 周)垂体增强 MRI 检查。患者出院时,强调健康教育,嘱咐长期随访对其病情控制及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性,并给予随访卡,告知随访流程。患者每年将接受随访问卷调查,若有地址、电话变动时,及时告知随访医师。术后第 6 - 12 周进行垂体激素及相关检测,以评估垂体及各靶腺功能。对于有垂体功能紊乱的患者给予相应的激素替代治疗,对于有并发症的患者随诊相应的检查项目。术后 3 个月复查垂体 MRI,评估术后影像学变化,同时记录患者症状体征变化。对于垂体功能紊乱,需激素替代治疗的患者,应每月随访其症状、体征变化及激素水平,记录其变化,及时调整替代治疗。患者病情平稳后,可每 3 个月评估垂体及各靶腺功能,根据随诊结果,调整激素替代治疗。有些患者需要终生激素替代治疗。根据术后 3 个月随访结果,在术后 6 个月选择性复查垂体激素水平和垂体 MRI 等相关检查。对于控制良好的患者,术后每年复查垂体激素及相关检查,根据患者病情控制程度复查垂体 MRI;对有并发症的患者应每年进行 1 次并发症的评估。术后 5 年以后适当延长随访间隔时间,推荐终身随诊。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视频,建议使用火狐或者谷歌浏览器

高阳 2019-07-15阅读量9563

关爱嗓音健康-嗓音疾病病因、...

病请描述:嗓音是人类声音的总称,包括讲话、歌声、笑声等,健康的嗓音优雅动听,一旦嗓音出了问题,常常会出现声音嘶哑、说话费力、发音疲劳等。出现嗓音问题,多数与不良讲话习惯有关,如大喊大叫不、大发脾气、讲话太多等不科学发声,很容易损伤声带,导致声带充血肿胀、长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等。烟酒过度、环境污染也会损害声带,引起声带发炎、声带白斑甚至喉癌等。只有保持良好的科学的用嗓习惯,才能保证健康嗓音。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吴海涛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医咽喉科咽喉科,是国内最大的嗓音疾病诊治中心之一,拥有国际一流嗓音评估检查设备和最先进的手术治疗设备。嗓音疾病设有特需门诊、专家门诊和专科门诊,嗓音疾病治疗设有行为学治疗和手术治疗,嗓音疾病的行为学治疗包括功能性失声,男声女调、肌紧张性发声障碍、发声疲劳等。嗓音疾病的手术治疗:包括声带良恶性病变(声带息肉、白斑、乳头瘤、囊肿、声带沟和早期喉癌等)的显微喉镜下手术治疗;声带粘连的预防和治疗,声带麻痹的声带注射、声门扩大和甲状软骨成型等手术治疗。嗓音疾病原因  发声是多器官的综合作用,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鼻腔、鼻窦、口腔和胸腔的共鸣作用,再通过唇、舌、颊、腭等的共同调节作用,才能形成美妙的嗓音。所以,声带是嗓音的核心结构,嗓音异常的根源主要在于声带,如果声带发炎、长肿物或声带运动障碍,就会出现声门关闭不全,造成嗓音障碍,包括声音嘶哑(轻者发音粗糙,音质欠圆润,重者发音沙哑,甚至完全失声)、 发音时气喘、微弱、疲倦、费力、音调改变(如声音低沉,或者音调过高)、音量减小、发音中断(无力伴气息音)等。常见的嗓音疾病原因包括:一.喉炎性疾病:常见的有急、慢性喉炎,一些特异性感染如喉结核、喉梅毒等。1、急性喉炎。劳累、受凉或烟酒过度,可引起喉部急性发炎,轻者音调降低、声音粗糙,发音费力,重者可失音。此病多发于冬、春、秋季节,儿童急性喉炎症状较重,因为小儿喉头组织疏松,一旦发生水肿,很容易堵塞声门,引起呼吸困难。这时小儿除有发烧、声音嘶哑外,还有犬叫样咳嗽;严重者吸气费力,夜间憋醒,甚至有生命危险,应及时到医院治疗。成人急性喉炎一般无呼吸困难现象,声音嘶哑是主要症状。急性喉炎通过适当药物治疗及休息、少说话,可在短期内恢复正常。2.慢性喉炎。多见于长期烟酒过度、过度劳累,生活或生产环境中有灰尘烟雾、挥发性气体刺激,使喉部粘膜慢性发炎,说话声音粗糙,音调较低,早期为间歇性,逐渐发展变为持续性,但完全失音的很少。要治慢性喉炎,应首先戒除烟酒,生活有规律,避免过度劳累。二、声带良性增生性病变:常见的有声带息肉、声带小结、声带囊肿、声带任克氏水肿、喉接触性肉芽肿、喉淀粉样变等。声带小结和声带息肉:声带小结和息肉患者大多是好发于用声过度者,如教师、商人及其他讲话较多的人群,此类声音嘶哑表现为进行性加重,但进展比较缓慢。声带小结和息肉较小时,经适当休息(尽量控制用声强度和时间,保证声带有充分的休息时间)后,声带小结和会有所减小或消失。但存在较小声带小结和息肉的情况下,如继续用嗓过度,声带小结和息肉会不断增大,到一定程度,保守治疗无效,可在显微喉镜下手术切除声带小结和息肉。儿童声带小结,都因大喊大叫引起,不喊不叫后都能恢复到正常,因此不需要手术治疗。三、喉癌前病变-声带白斑和慢性肥厚型喉炎:声带白斑虽然不是恶性肿瘤,但有10-15%的患者会发生癌变,应定期到医院检查,如有癌变,可实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如激光和部分喉切除术等),达到既根治肿瘤又可保留发音功能的最佳治疗效果。如没有及时尽早到医院检查,很多病人到了晚期才去医院就诊,此时已丧失最佳治疗时机,只能切除全喉来治疗喉癌。慢性肥厚型喉炎,与抽烟和过多讲话有关,也会癌变,要及时治疗。普通慢性喉炎,一般不会癌变。四、喉乳头状瘤,儿童喉乳头状瘤很容易复发,常常需要多次手术,但一般不会癌变。成人喉乳头状瘤也容易复发,还会癌变,要高度重视,及时手术治疗。五、喉癌。喉癌(特别是声带癌)是引起声音嘶哑最严重的疾病。长期烟酒过度、空气污染、喉部的病毒感染等原因可致喉癌。长期慢性肥厚性喉炎、声带白斑和成年人喉乳头状瘤,如不及时治疗,也可癌变。喉癌引起的声音嘶哑早期较轻,逐渐加重,无缓解期,最后可完全失声;还常伴有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丝,晚期则有呼吸困难症状。很多喉癌病人因早期声音嘶哑不注意,直到出现呼吸困难才去医院看病,失去了保留喉发音功能的治疗时机。早中期喉癌可保留发音功能,晚期喉癌只能切除全喉。造成声音嘶哑的原因很多,轻则由轻微感冒引起,重者则可能由喉癌引起。一旦出现声音嘶哑,不可忽视,特别是有长期吸烟史、年龄45岁以上的成年男性,如果声音嘶哑超过2周,经发声休息(少讲话)仍无好转者,应该及时到耳鼻喉科进行喉镜检查,及时寻找声音嘶哑的病因。声带白斑、成年人喉乳头状瘤和慢性肥厚型喉炎病人,应定期到医院检查,尽早治疗,如有癌变,可实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六、声带麻痹(一侧或二侧声带固定不活动)。病毒感染、颅脑肿瘤、食管癌、肺癌、甲状腺癌等压迫喉神经而引起。甲状腺肿瘤、食管癌、肺癌手术也会损伤喉返神经引起一侧或二侧声带麻痹。声带麻痹表现为语音单调、声音低而粗糙,不能发高音,重者呈耳语状,经过一段时间代偿后会有所有好转。出现声带麻痹,应尽快查找病因,及时发现相关疾病并进行治疗。七、功能性发音障碍:最常见于年轻女性患者精神性发声障碍(如癔症性失声),于情绪激动或精神创伤之后突然失音。喉镜检查表现为言语性发声时,声带不内收,处于外展位或声带飘动不定,声门裂忽大忽小,非言语性发音正常,如咳嗽、笑和打哈欠等动作时,发音是正常的。其它如肌紧张性发音困难,假声发音,功能减弱性发音障碍。八、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喉蹼,先天性喉裂,先天性喉软化。九、全身因素:很多全身因素疾病也能导致嗓音问题,常见有以下情况:1、反流性咽喉炎:反流性咽喉炎在嗓音疾病的患者中的发病率高达50%。此病主要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胃食管括约肌一过性或者持续松弛,导致胃内容物反流或气体反流到达喉部引起炎症,但很多患者本身并没有感觉反酸存在。很多耳鼻喉科专科医生也没引起足够重视,或对咽喉反流了解不够。2、内分泌功能异常:嗓音对机体内分泌水平的变化异常敏感,如性激素水平对于男性变声期及女性月经期声音变化影响都很大。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能影响声带固有层液体成分的变化,引起声带体积及形状的变化,导致嗓音变化。此外甲状旁腺、肾上腺及垂体等其他激素水平的异常也可以导致发声障碍。65岁以上的老年人还因为激素水平的改变导致声带萎缩而出现嗓音改变。3、神经源性疾病:包括帕金森氏病、各种震颤性疾病、重症肌无力等均可影响嗓音。另外各种其他疾病导致的支配声带运功的神经麻痹而导致的声带运动功能障碍,引起嗓音障碍。4、风湿性关节炎和痛风性关节炎也能影响到环杓关节导致嗓音障碍。十、喉外伤十一、其他:如声带沟,老年喉声带萎缩等。嗓音疾病检查诊断一、喉镜检查:用于了解声带外观、运动情况及良恶性鉴别诊断。1.普通喉镜2.窄带成像(NBI):利用滤光器过滤掉内镜光源所发出的红蓝绿光波中的宽带光谱,仅留下窄带光谱用于诊断各种疾病。NBI内镜技术主要的优势在于观察上皮血管网的形态改变,提高喉镜对早期肿瘤诊断的准确率。3.动态喉镜:评价声带振动特征,观察声带形态改变,通过声带粘膜波、声带振动幅度的观测对早期声带癌、声带白斑等进行早期诊断。同时由于放大的倍数大,可以检查到其他喉镜看不到的细小病变。4.高速摄影二、声音(声学)分析三、喉神经肌肉电功能评估。通过皮肤插入小针以测量语音框肌肉中的电流。四、咽喉反流24小时PH监测。嗓音疾病治疗一、病因治疗:1.声带休息。像身体的其他任何部位一样,声带需要经常休息,少讲话。2.戒烟、酒。如果您的嗓音问题是吸烟、饮酒的结果,戒烟酒可以帮助改善声音质量。3.抗反流治疗二、行为学治疗(语训)包括功能性失声,男声女调、肌紧张性发声障碍、发声疲劳、声带小结、声带麻痹等。三、药物治疗。根据嗓音疾病的原因,可采用药物来减轻炎症,PPI治疗咽喉反流;痉挛性发音困难,可采用肉毒杆菌注射,减少肌肉痉挛或异常运动。四、手术治疗:1.KTP激光治疗:KTP激光治疗是一种较先进的疗法,通过切断病灶的血液供应来治疗声带病变(如血管瘤、声带白斑和喉乳头状瘤等)。2.声带良恶性病变(声带息肉、白斑、乳头瘤、囊肿、声带沟等)的显微喉镜下手术治疗。3.早期喉癌CO2激光治疗4.声带粘连的预防和治疗:喉内植入硅胶膜防止双声带粘连。5.声带注射:一侧声带麻痹和声带萎缩后行声带注射,可改善声嘶。6.双侧声带麻痹声门扩大术,解决呼吸困难。7.甲状软骨成型:治疗一侧声带麻痹、声带萎缩引起的声嘶。8.喉癌喉部分切除术后喉功能重建、吞咽功能康复(解决术后呛咳)9.全喉切除术后发音功能恢复重建(食道发音训练、电子喉、手术发音重建)。

吴海涛 2018-08-07阅读量6874

牙隐裂的预防和治疗

病请描述:      什么是牙隐裂提起牙隐裂,许多因牙隐裂发展到折裂而拔除患牙的患者都有一种"恨未就医未裂时"的感觉。这篇科普就来说说牙隐裂的预防和治疗。     牙隐裂是指牙冠表面存在非生理性细小裂纹,裂纹常渗入到牙本质结构,引起冷热刺激痛或咀嚼疼痛甚至牙髓炎等牙痛症状。严重者可由隐裂发展成牙齿完全折裂。      牙隐裂的发生特点牙隐裂最多见于上颌磨牙,其次是下颌磨牙和上颌前磨牙,第一磨牙又明显多于第二磨牙,尤其近中腭尖更易发生。隐裂位置与颌面发育沟的位置重叠,并向一侧或两侧边缘嵴伸延,上颌磨牙隐裂常与颌面近中舌沟重叠,下颌磨牙隐裂常与颌面近远中发育沟重叠,并越过边缘嵴到达邻面,或者与颌面颊舌沟重叠,前磨牙隐裂常呈近远中向。       牙隐裂的疼痛特点       因隐裂的深度不同而有不同的疼痛表现。隐裂较轻较浅,没有裂到牙髓时,一般只是冷热痛,或吃东西时偶尔咬到硬物引发疼痛,但不会持续较长时间。如果隐裂加深波及牙本质牙髓时,可出现咬合后短暂剧痛,牙髓出现炎症时表现出牙髓炎的疼痛特点。当完全裂开时可出现剧痛而不敢咬合。       牙隐裂的诊断       早期牙隐裂常常表现为咬合不适、定点性咬合痛、冷热刺激痛。典型的咀嚼疼痛常常是患者就诊的主诉症状,即在咀嚼时突然感到剧烈的酸痛感,此时通过仔细检查往往可以发现隐裂纹,同时牙齿伴有明显的叩击疼痛。随着隐裂的发展可伴有牙髓炎、根尖周炎等临床症状。诊断方法结合病史可进行叩诊试验、咬合试验、染色试验、探针探查等。要注意与龋病、牙周病、牙根折等引起的疼痛进行鉴别。X线片检查:近远中向的隐裂往往不能被显示,颊舌向隐裂有可能被显示。       牙隐裂的预防1.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尽量少咬硬性食物。2.定期口腔检查,如有隐裂可预防性调合、充填,过锐、过陡的牙尖要进行调磨。3.重视牙隐裂的早期症状,及时就诊,防止隐裂进一步发展。4.重度深覆合、牙齿重度磨损,特别是有夜磨牙表现的患者,可适当配戴咬合垫。     牙隐裂的治疗     牙隐裂不会自行愈合,如果任其发展,结局就是发生牙齿折裂,严重者就要拔除。所以对牙隐裂一定要积极治疗。牙隐裂根据隐裂的深浅程度以及自觉症状的不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1.调合:调合是治疗的重要步骤,任何隐裂牙均需调合。早期症状轻微的隐裂牙可以只做调合观察。进行其它治疗时也要配合调合处理。2.充填治疗:对裂纹仅达牙本质浅层并未波及牙髓的患牙,给予磨除裂纹备洞,用充填材料将隐裂纹覆盖,防止裂纹进一步向深部发展。3.如果隐裂较深,自觉症状明显,甚至影响到咀嚼和进食时,应该尽快做根管治疗,然后做全冠保护,在做全冠之前注意保护,防止患牙折裂。      有些患牙在根管治疗中或做全冠之前因发生完全裂开而要拔除。还有些患牙在做了全冠后仍会发生牙冠和牙根的折裂而要拔除。这一点医患双方都应加以重视。

张耀国 2017-02-20阅读量1.5万

裂腭检查相关医院 更多>

北京儿童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193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2.1万

乌镇微医互联网医院

一级医院 预约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