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头部 > > 眼睑下垂 > 内容

眼睑下垂内容

“隐形杀手&rd...

病请描述:胸腺瘤“隐形杀手”你知多少一、认识胸腺瘤什么是胸腺瘤?胸腺瘤是来自胸腺上皮的肿瘤,多见于成人,是前纵隔最常见的肿瘤,可呈圆形、扁平或分叶状肿块。胸腺瘤可引起胸骨后疼痛、膈肌麻痹、声音嘶哑、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等表现,多数患者合并发生重症肌无力症状,少数病人伴有免疫、内分泌或血液方面的异常。手术切除和放射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为什么说胸腺瘤是“隐形杀手”呢?这是因为胸腺瘤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多数人在体检时才发现。此时有人会问“身体出现哪些症状时我们需要提高警惕呢?”接下来让我们共同探索~二、有什么症状当肿瘤生长到一定体积时,会压迫累及身体周围器官出现相应症状,多数病人会出现重症肌无力症状,出现以下这些症状时我们应提高警惕:累及身体有哪些症状?累及胸壁、气管:胸部不适、钝痛,咳嗽、气促、胸闷、心悸等呼吸困难症状累及喉返神经、膈神经:声音嘶哑,膈肌麻痹累及上腔静脉:面部青紫、颈静脉怒张若恶性病变或伴局部转移:乏力、盗汗、低热、消瘦、贫血、严重胸痛以及心包、胸腔积液主要症状—重症肌无力(MG)胸腺癌常伴有副肿瘤综合征,比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重症肌无力和内分泌疾病等,其中重症肌无力(MG)最常见,据不完全统计MG合并胸腺瘤比例为10~30%,而胸腺瘤合并MG比例为15~60%。MG症状包括:眼睑下垂、看东西有重影、流口水、登梯困难、声音嘶哑和(或)呼吸困难等。三、早发现早治疗其实胸腺瘤并不可怕,增强CT是发现胸腺瘤最快速有效的方法,每年至少一次的全面体检是必不可少的,能早期发现健康问题。目前手术是治疗胸腺瘤的主要方法之一。随着胸腔镜技术的发展,微创手术已在临床中广泛开展。据文献参考,几乎所有的Ⅰ期和绝大多数Ⅱ期胸腺瘤都能够完全切除,50%左右的Ⅲ期胸腺瘤和25%左右的Ⅳ期胸腺瘤也能完全切除。手术切除后的胸腺瘤 I期和Ⅱ期患者的10年生存率分别为 90%和 70%,m期和 iva期患者的 10年生存率分别为 55%和 35%。Ⅰ、Ⅱ、Ⅲ和Ⅳ期患者的1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8%、73%、30%和 8%。另外,不能手术治疗的胸腺瘤患者应该采用放疗或放化疗联合治疗,术后放疗可以提高Ⅱ ~Ⅳ期胸腺瘤患者的局部控制率,联合化疗对于进展期胸腺瘤有效。四、如何预防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身体健康,有效预防疾病,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1. 避免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如吸烟、二手烟、空气污染和有害射线等。2.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减少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分的食物。3. 锻炼身体及控制体重:定期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和维持健康的身体状况,避免超重或肥胖。4. 加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充足的睡眠,快乐的心态和减轻压力,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全面体检可以发现任何早期症状或异常,及时进行诊治,提高治疗的效果。

郑远 2025-02-10阅读量954

偏头痛诊断与防治

病请描述: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头痛,其病情特征包括一侧或两侧中度至重度搏动性头痛,且多发生于偏侧头部,可合并有恶心、呕吐、害怕声光刺激等症状。偏头痛多起病于儿童期、青春期和成年早期。15%~30%患者头痛发作前出现先兆。中国偏头痛年患病率为9.3%,女性与男性之比约为2∶1。学术界定义为这是一种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 一、流行病学偏头痛影响了全球大概18%的人口,全球大概有13.3亿的偏头痛人群。最新的全球疾病负担2019研究报告显示,偏头痛目前仍是全世界第二大导致患者失能的病因,且在中青年女性中排名第一,占全球疾病负担的5.6%,超过了所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总和。中国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成年偏头痛的年患病率是9.3%,大概有1.5亿人在最具有生产力的年龄段(15-49岁)患病。我国偏头痛患病率是9.3%,但症状就诊率是52.9%,诊断正确率是13.8%,急性期治疗率是26.6%,预防治疗是22.7%。在中国,80.3%的偏头痛患者是由初级保健水平的全科医生管理,尤其是在农村或欠发达地区更常见。偏头痛多起病于青春期,少部分可在儿童期发病,到中青年期达发病高峰,这个年龄段发作频繁、症状剧烈。偏头痛特别“偏爱”女性,女性患者是男性的2~3倍。偏头痛常有遗传背景,在患有癫痫、抑郁症、哮喘、焦虑、卒中和其他神经遗传性疾病的人群中,偏头痛也更为常见。 二、偏头痛类型根据头痛的主要临床表现将其分型为无先兆偏头痛、有先兆偏头痛等。慢性偏头痛是指每月符合偏头痛特点的发作超过15天,连续3个月或3个月以上,而且每个月至少发作8天。这类头痛的诊断须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头痛,尤其是药物过量引起的头痛。学术界对偏头痛有非常细致的分类,更多用于学术研究。临床上,还有一些临床较少见的偏头痛类型:这是头痛与您的经期有关的时候。 这些通常发生在月经开始前 2 天,并持续到月经开始后 3 天。 您也可能在一个月的其他时间出现其他类型的偏头痛,但月经前后的偏头痛通常没有先兆。这种也称为偏头痛。 您有先兆症状但没有头痛。 事实上,先兆通常是这类偏头痛的主要警示信号。 但您也可能有恶心和其他偏头痛症状。 它通常只持续约 20-30 分钟。 您有平衡问题、眩晕、恶心和呕吐,伴有或不伴有头痛。 这种通常发生在有晕车病史的人身上。专家对这种类型知之甚少。 它会引起胃痛、恶心和呕吐。 它经常发生在儿童身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变成典型的偏头痛。 您的身体一侧有短暂的麻痹(偏瘫)或无力。 您可能还会感到麻木、头晕或视力改变。 这些症状也可能是中风的征兆,因此请立即就医。这类表现为反复发生的完全可逆的单眼视觉障碍,包括闪烁、暗点,甚至失明,但是眼科检查正常,这类偏头痛与脑干先兆性偏头痛的区别在于视觉症状仅限于单眼。脑干先兆性偏头痛,实际上是指基底动脉先兆性的偏头痛,可能和基底动脉重要的后循环血管的功能收缩障碍有关系,患者会出现眩晕、恶心、呕吐,或者短暂一过性的意识模糊、偏头痛。此类病人需要跟后循环脑梗死进行鉴别,如果患者初次发病,是需要进行严密观察有没有后循环梗死的发生的可能性,因为从临床表现很难与后循环脑梗死的初次发病,很明确地鉴别,尤其在急诊,没办法进行很好的血管评估的情况下,需要进行严密观察。此类患者预防的治疗方法和偏头痛类似,要避免咖啡因、腌制的食物、过度疲劳、生活不规律等诱发偏头痛发作的诱因。还需要对血管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和进一步的干预,包括血压、血糖、血脂以及血管性的病变的评估,包括冠心病、外周血管病变等。这种严重的偏头痛可持续 72 小时以上。 疼痛和恶心非常剧烈,您可能需要去医院。 有时,药物或药物戒断会导致它们。这会导致眼睛周围疼痛,包括周围肌肉麻痹。 这是一种医疗急症,因为症状也可能由眼后神经受压或动脉瘤引起。 其他症状包括眼睑下垂、复视或其他视力变化。 三、基本病因与风险因素,偏头痛具有遗传易感性,约60%的偏头痛患者有家族史,如果一个人患偏头痛,则其亲属出现偏头痛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3~6倍。有学者找到了一类偏头痛患者的特殊的突变基因,而且有一定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综合发作时的表现,这类偏头痛被称为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基于人群的家庭研究表明偏头痛具有很强的遗传易感性,尤其是先兆偏头痛 。 受体及其调节位点似乎与偏头痛的病理生理事件有关。使用功能候选方法并使用来自 15q11-q13 基因组区域的标记对 10 个家族进行基因分型,该区域包含编码受体亚基的基因。有学者发现有一类神经系统兴奋性相关基因突变与偏头痛常见类型有关,以此推论偏头痛与大脑神经细胞的兴奋性紊乱有关。这一因素在临床上表现非常明显,尤其是和女性激素水平有关,偏头痛女性可达男性的3倍,青春期女性发病尤其明显,而且常常有月经期发作规律,妊娠期或绝经后发作减少或不再发作。女性患偏头痛的频率是男性的三倍。2、年龄。 大多数人在 10 到 40 岁之间开始出现偏头痛。但许多女性发现她们的偏头痛在 50 岁后会好转或消失。3、家族史。 五分之四的偏头痛患者有其他家庭成员患偏头痛。 如果父母一方有此类头痛病史,则他们的孩子有 50% 的几率患上此类头痛。 如果父母双方都有,风险会上升到 75%。4、其他。抑郁、焦虑、双相情感障碍、睡眠障碍和癫痫会增加患病几率。 四、诱发因素来自工作或生活的压力、紧张、情绪不稳定、应激及应激后放松可诱发偏头痛。当您感到压力时,您的大脑会释放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会导致血管发生变化,从而导致偏头痛。过度焦虑也可能是偏头痛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许多女性注意到她们在月经前后、怀孕期间或排卵期间会感到头痛。 症状也可能与更年期、使用激素的节育或激素替代疗法有关。如明亮或闪烁的灯光、大声喧哗等。大声的噪音、明亮的灯光和强烈的气味会引发偏头痛。浓烈的气味(香水、油漆味、二手烟等)均可诱发偏头痛。口服避孕药和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可加重偏头痛。另外,经常服用治疗偏头痛的药物也会诱发偏头痛。唤醒-睡眠模式的变化均可诱发偏头痛强烈的体力活动可能诱发偏头痛,包括性活动吸烟同样是一个诱导因素摄入过多或摄入不足会导致头痛。 咖啡因本身可以治疗急性偏头痛发作。 五、症状偏头痛的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开始常为隐约疼痛,逐渐变为搏动性疼痛,活动时加重,还可从头的一侧转移至另一侧,累及头前部或整个头部;对光线、噪音和气味敏感;伴有恶心、呕吐,胃部不适,腹部疼痛;食欲差;感觉非常的暖或冷;肤色苍白;疲劳;头晕;视野模糊;腹泻。比较罕见的症状包括发烧、影响正常的肢体活动。大多数患者的头痛持续约4小时,但严重者可持续超过3天。偏头痛的发生频率因人而异,每月发生2~4次较为常见,但有些患者每隔几天就会发生偏头痛,也有些患者一年仅发生一两次。 六、就医,偏头痛的诊断非常依赖于患者对症状的描述,因此如果经常出现偏头痛发作的症状和体征,应记录发作及处理的情况,并在就医时向医生描述。对于有头痛史患者,若头痛模式改变或突然感觉不同于以往,应尽早就医。若出现以下任何症状和体征,应立即就医:1. 突发的、严重的头痛;2. 头痛伴发烧、颈部僵硬、精神错乱、癫痫发作、复视、乏力、麻木或言语障碍;3. 头部受伤后头痛,特别是头痛加重;4. 咳嗽、劳累、紧张或运动后,头痛加重;5. 年龄超过50岁新发头痛。 七、相关检查1、体格检查着重于神经系统检查,根据先兆症状及头痛性质,可能会检查意识是否清醒、言语交流状态、眼部活动、颈部强直性等,但是对于有经验的医生一旦判断为偏头痛,如果患者还在发作期可能会快速叮嘱患者安静休息,以避免过多检查诱发更为严重的头痛发作。2、血液检查一般考虑偏头痛很少进行血液检查,当怀疑合并有血管疾病、脊髓或颅内感染、内分泌性疾病时,可能安排相关检查。3、磁共振成像MRI利用强大的磁场和无线电波可产生大脑和血管的详细图像,其可帮助医生排除脑肿瘤、卒中、脑出血、感染及其他脑和神经系统疾病。4、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使用一系列X射线可创建大脑的详细横截面图像,有助于医生排除肿瘤、感染、脑损伤、脑出血及其他可能导致头痛的疾病。5、腰椎穿刺若怀疑颅内感染、出血或其他潜在疾病,医生可能会推荐腰椎穿刺。6、血清CGRP浓度检测近年来有研究认为,血清CGRP浓度与偏头痛密切相关。 八、鉴别诊断,根据偏头痛发作类型、家族史和神经系统检查,通常可作出临床诊断。而通过脑部CT、MRI等检查,可排除脑血管疾病、颅内动脉瘤和占位性病变等颅内器质性疾病。偏头痛需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1、丛集性头痛,这是较少见的一类头痛,一侧眼眶周围发作性剧烈疼痛,持续15分钟~3小时,发作从隔天1次到每日8次。本病具有反复密集发作的特点,但始终为单侧头痛,并常伴有同侧结膜充血、流泪、流涕、前额和面部出汗和Horner征等。 2、紧张型头痛,这类头痛为双侧枕部或全头部紧缩性或压迫性头痛,常为持续性,很少伴有恶心、呕吐,部分病例也可表现为阵发性、搏动性头痛。多见于青、中年女性,情绪障碍或心理因素可加重头痛症状。 3、症状性偏头痛,由头颈部血管性病变引起的头痛,如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脑出血、未破裂的囊状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由非血管性颅内疾病引起的头痛,如颅内肿瘤;由颅内感染引起的头痛,如脑脓肿、脑膜炎等。这些继发性头痛在临床上也可表现为类似偏头痛性质的头痛,可伴有恶心、呕吐,但无典型偏头痛发作过程,大部分病例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或刺激症状,颅脑影像学检查可显示病灶。由内环境紊乱引起的头痛如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子痫或先兆子痫等,可表现为双侧搏动性头痛,头痛在发生时间上与血压升高密切相关,部分病例神经影像学检查可出现可逆性脑白质损害表现。 4、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这类属于继发性头痛。头痛发生与药物过度使用有关,可呈类偏头痛样或同时具有偏头痛和紧张型头痛性质的混合性头痛,头痛在药物停止使用后2个月内缓解或回到原来的头痛模式。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对预防性治疗措施无效。 九、治疗 偏头痛无法根治,其治疗目的是减轻或终止头痛发作,缓解伴发症状,预防头痛复发。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性治疗分为发作期治疗和预防性治疗。非药物治疗主要是加强宣教,帮助患者确立科学、正确的防治观念和目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寻找并避免各种偏头痛诱因;非药物干预手段包括针灸、按摩、理疗、生物反馈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等。 1、药物治疗,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临床治疗偏头痛通常应在症状起始时立即服药。治疗药物包括非特异性止痛药(如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药物)和特异性药物(如麦角类制剂、曲普坦类药物)。药物选择应根据头痛程度、伴随症状、既往用药情况等综合考虑,进行个体化治疗。 轻-中度头痛· 单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萘普生、布洛芬、双氯芬酸等有效,如无效再用偏头痛特异性治疗药物;· 阿片类制剂如哌替啶对偏头痛急性发作亦有效,因其具有成瘾性,不推荐常规应用;· 对于有麦角类制剂或曲普坦类应用禁忌的病例,如合并有心脏病、周围血管病或妊娠期偏头痛,可给予哌替啶治疗以终止偏头痛急性发作。 中-重度头痛,严重发作可直接选用偏头痛特异性治疗药物以尽快改善症状,部分患者虽有严重头痛但以往发作对反应良好者,仍可选用。麦角类制剂适用于发作持续时间长的患者,复方制剂如麦角胺咖啡因合剂可治疗某些中-重度的偏头痛发作。须注意:麦角类和曲普坦类药物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心悸、烦躁、焦虑、周围血管收缩,大量长期应用可引起高血压和肢体缺血性坏死。因具有强力的血管收缩作用,严重高血压、心脏病和孕妇患者均为禁忌。此外,麦角类和曲普坦类药物应用过频,会引起药物过量使用性头痛,建议每周用药不超过2~3天。 药物主要有以下一些类别,(1)缓解疼痛。 非处方药通常效果很好。 主要成分是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咖啡因和布洛芬。 切勿给 19 岁以下的任何人服用阿司匹林,因为存在瑞氏综合症的风险。 服用非处方止痛药时要小心,因为它们也可能会加重头痛。 如果你使用它们太多,你可能会出现反弹性头痛或变得依赖它们。 如果您每周服用任何 OTC 止痛药超过 2 天,请与您的医生讨论可能效果更好的处方药。 他们可能会推荐可以很好地缓解偏头痛的处方药,包括曲坦类药物,以及较新的迪坦类药物。 您的医生可以告诉您这些是否适合您。(2)恶心类治疗药。 如果您因偏头痛而感到恶心,您的医生可以开药。(3)曲坦类。 这些药物可以平衡大脑中的化学物质。 您可能会吞下一颗药丸、在舌头上溶解的药片、喷鼻剂或打一针。 示例包括阿莫曲坦、依曲普坦、利扎曲坦、舒马曲坦和佐米曲坦。 2、伴随症状治疗,恶心、呕吐者有必要合用止吐剂,严重呕吐者可给予小剂量氯丙嗪。伴有烦躁者可给予苯二氮䓬类药物以促使患者镇静和入睡。 3、手术治疗,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4、中医治疗,中医治疗包括中草药,针灸,按摩等不同治疗方法。有中草药治疗方面,目前还没有强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哪些中草药可能缓解偏头痛。但是,中医治疗偏头痛有悠久的历史。治疗偏头痛的中药主要有具有平肝、息风、理气、活血通络、止痉等作用的天麻、三七、柴胡、川芎、全蝎、白芷、香附、钩藤、葛根、白芍、郁李仁等,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以上药物进行治疗,如果病情持续不能缓解,建议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针灸方面,从偏头痛发病的位置来说,它主要是在耳面部,基本上的以足少阳胆经,就是以少阳经也就是手上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以及足阳明胃经受累为主。在治法上强调的是通络止痛、疏利少阳,取穴方面可以取局部穴位配合远端的穴位。最常用的穴位,如风池、太阳、头维、率谷、合谷、太冲、外关、足临泣。另外,脊椎按摩疗法、按摩、穴位按摩、针灸和颅骶疗法等物理治疗也可能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5、预防性治疗,预防性治疗是在偏头痛还未发生时的用药,其指导用药的适应范围包括:· 频繁发作,尤其是每周发作1次以上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患者;· 急性期治疗无效,或因副作用和禁忌症无法进行急性期治疗者;· 可能导致永久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特殊变异型偏头痛,如偏瘫性偏头痛、基底型偏头痛或偏头痛性梗死等。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药物分为以下几大类,均应从小剂量单药开始,在医生指导下缓慢加量至合适剂量,同时注意副作用。偏头痛发作频率降低50%以上可认为预防性治疗有效。有效的预防性治疗需要持续约6个月,之后可缓慢减量或停药。 心血管药物· β受体阻滞剂可降低偏头痛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和噻吗洛尔已被证明可有效预防偏头痛;· 钙离子拮抗剂有助于预防偏头痛和缓解症状,如维拉帕米有助于预防有先兆的偏头痛;·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赖诺普利可减少偏头痛的发作时间和严重程度。 6、其他治疗,(1)心理治疗,偏头痛的心理治疗主要基于行为治疗,包括放松、生物反馈及认知治疗。放松疗法主要目的是,降低身体各系统的激活及促进身体放松。生物反馈可通过使用各种仪器,感受衡量肌张力(肌电图生物反馈疗法)、皮肤电阻(电皮生物反馈疗法)或周围体温(温度生物反馈疗法)来测量、放大并反馈躯体信息给患者,从而达成由生物反馈促进的放松。认知疗法通过指导患者更好地处理与头痛相关的应激反应及其他伴随心理疾患,来治疗反复发作的头痛。(2)行为疗法。放松训练:选择安静的场所 ,排空大小便 ,舒适地躺着或坐着。将注 意力集中于自己身体的感受,摒弃杂念,进行自然有节律的缓慢 的腹式深呼吸 。 十、预后 大多数偏头痛患者的预后良好。偏头痛症状可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缓解,部分患者可在60~70岁时偏头痛不再发作。 十一、并发症 1、偏头痛持续状态,偏头痛发作持续时间≥72小时,而且疼痛程度较严重,但其间可有因睡眠或药物应用获得的短暂缓解期。 2、无梗死的持续先兆,有先兆偏头痛患者在一次发作中出现一种先兆或多种先兆症状,持续1周以上,多为双侧性;本次发作其他症状与以往发作类似;需神经影像学排除脑梗死病灶。 3、偏头痛性脑梗死,极少数情况下,在偏头痛先兆症状后出现颅内相应供血区域的缺血性梗死,此先兆症状常持续60分钟以上,而且缺血性梗死病灶为神经影像学所证实,称为偏头痛性脑梗死。 4、偏头痛先兆诱发的痫性发作,极少数情况下偏头痛先兆症状可触发痫性发作,且痫性发作发生在先兆症状中或后1小时以内。偏头痛常见的合并症还包括:哮喘、慢性疼痛、纤维肌痛、抑郁症、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肥胖、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 十二、日常照护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寻找并避免各种偏头痛诱因,遵医嘱服药,可帮助患者预防和减少偏头痛发作。 1、家庭护理,患者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适当的运动来缓解偏头痛病情:· 实践肌肉放松训练:放松方法包括渐进式肌肉放松、冥想或瑜伽。· 保证足够睡眠:每天作息规律,确保有足够的睡眠,但不要过度。· 休息和放松:头痛时,可尝试在黑暗、安静的房间里休息。· 坚持写头痛日记:即使看过医生,也要坚持写头痛日记。这将有助发现诱发偏头痛的因素以及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黑暗、安静的房间里闭着眼睛休息· 将冷敷布或冰袋放在额头上,并轻按头皮上的疼痛部位。· 喝大量的液体 2、日常生活管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避免偏头痛诱发因素,如进食奶酪、巧克力等食物,避孕药、硝酸甘油等药物,以及避免过劳、紧张、情绪不稳等,并遵医嘱服药。 十三、预防在注意避免偏头痛诱发因素的同时,可遵医嘱服用预防性治疗药物。同时,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采取预防策略,可减少偏头痛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 创建每日生活计划:日常生活中,建立规律的睡眠模式并定时进餐。另外,尽量控制压力。· 识别并避免触发因素。 在日记中记录您的症状模式,以便找出导致它们的原因。· 管理压力。 冥想、瑜伽和正念呼吸等放松技巧会有所帮助。· 定期进行适度运动:定期有氧运动可缓解紧张情绪,有助预防偏头痛。经医生同意,可选择喜欢的有氧运动,包括散步、游泳、骑自行车等。同时应注意,运动时要慢慢热身,因为突然剧烈运动会引起头痛。此外,经常运动也有助减肥或保持健康体重,肥胖被认为是偏头痛的一个易发因素。不过,运动也不可以过度,过度运动也可能会诱发偏头痛,因此,需要坚持适量运动。· 减少雌激素的影响:对于女性偏头痛患者,雌激素可能会诱发或使头痛恶化,所以应避免或减少服用含雌激素的药物。· 定期进食。· 多喝水。· 得到充足的休息。

王炎林 2024-04-11阅读量1819

重症肌无力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病请描述:重症肌无力是以眼睑下垂、言语费力、吞咽困难、颈项及四肢无力为主要症状的神经免疫疾病。现代医学认为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患者神经肌肉接头处神经递质传递障碍,导致肌肉无力收缩的慢性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肌萎缩、重症肌无力等疑难病,要到专科诊治,这样能少走弯路,而且越早治疗,效果越好。重症肌无力患者应该注意药食补养,培补元气,预防邪气外侵诱发疾病发作。平时要避免劳累和情绪波动,要适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能力预防疾病复发。

胡军勇 2023-02-20阅读量609

提眉手术可以改善哪些问题?

病请描述:提眉手术可以改善哪些问题?   1、提眉术让眉形变秀美:通过修复不理想的眉形,坏眉,让眉形秀美,还可去除洗眉落下的疤痕。   2、重现双眼皮:上眼睑皮肤随着年龄增大,会松弛下垂,遮住原有的双眼皮。上提上眼睑皮肤和深部肌筋膜后,改变上眼睑皮肤下垂现象,重现迷人的双眼皮。   3、实现提升眼角:随着眼角的上提,改变了三角眼的状态,还可形成微微的“桃花眼”,增添女性韵致。   4、改善眼周细纹。   5、去除多余脂肪,改善眼部臃肿问题。   6、预防眉衰老。这也是当下提眉手术让求美者青睐的重要原因。

谢峰 2023-02-05阅读量913

医生我的双眼皮下垂了,可我不...

病请描述:医生,我美丽的大双眼皮下垂了,不想动眼睛只想恢复双眼皮的宽度。而且听说做全切双眼皮消肿要几个月,还有我也不想经历那么久的恢复期。确实,切开双眼皮的恢复期太久了,针对这种原生有双眼皮下垂并不严重的求美者更好的方案是做提眉。提眉术提眉大多设计在眉毛下缘,因为刀口比较隐蔽,先设计出需要切除的皮肤量,然后做对位缝合,这样,切口下面的皮肤就会有效地上提,就像窗帘过长剪掉缝合起来一样。因此,这个切眉手术的本质是面部提升的一部分,只不过提升的部分主要是上眼睑以及一点眼尾部分。王女士术前双眼皮呈自然下垂状态皮肤松弛王女士术后切眉提升双眼皮最大的好处是效果自然,整个上眼皮均匀地上提,王女士这样的情况适合做提眉手术,不但能恢复双眼皮宽度,还能预防三角眼和眼尾纹,而切眉最大优势是消肿比切开双眼皮迅速,疤痕的问题后期注意护理是完全不用担心的,虽然刀口瘢痕早期发红,但是可以用画眉掩盖,而在半年之后刀口基本就是一条白印子,变的非常模糊不清了。

刘天一 2021-05-13阅读量8188

丛集性头痛该怎么办?

病请描述:□  丛集性头痛:痛到想自杀 丛集性头痛,因难以置信的疼痛剧烈程度及不良后果,被称为“最最严重的头痛”、“自杀性头痛”。由于发作期的痛苦比分娩、骨折或肾结石绞痛等的痛苦更甚,被患者形容如同经历地狱般的感受,听听病友群的典型哭诉:“丛集性头痛就是魔鬼:有十年了,每次发作的时候都是一场恶战:左侧眼球像是一直被人挤压着,不自觉地流眼泪,左侧鼻子不停流鼻涕,痛的时候各种吐。所有止痛药都没效果,痛的时候就想拿把刀把左边的头砍了。总觉得这样活着没意思,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每次犯病都痛的嚎啕大哭、衣服湿透,怕父母担心不敢告诉他们,目前打算辞掉工作,安心养病。”“被丛集性头痛困扰了十多年,隔段时间就要犯一次,就像有人在脑子里搞装修:电钻、镐头、凿子等各种工具全用,自己就是医生却也毫无办法,没法预防,痛起来吃各种止痛药也没用。昨天痛了一晚上,有那么一刻真想从楼上跳下去算了!”“痛了二十多年了,每年痛一个多月、每天痛4、5小时才逐渐缓解,打止痛针、吃药、针灸都没用,这几天感觉痛的要死过去的节奏了,疼的身体快虚脱了。骂娘!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也不是梦想,是万恶的头痛!“今年32岁,从18岁开始痛,几乎每年都痛苦不堪,去过很多医院看过很多医生,都检查不出问题。今年又开始了,感觉越来越痛、越来越扛不住了,好心人有好的办法求求您帮帮我…”□  什么是丛集性头痛? 很多人在一生中都遭遇过头痛,头痛可以分为:紧张性头痛、血管性头痛、偏头痛等等,其中丛集性头痛是最严重、也比较少见的一种,因头痛在一段时间内密集发作而得名。 表现为单侧眼眶、额颞区的剧烈疼痛,可伴有同侧眼结膜充血、流泪、鼻塞、流涕等自主神经症状,有时还会出现瞳孔缩小、眼睑下垂、颜面潮红等(被称为霍纳综合征)。头痛多为非搏动性剧痛,患者坐立不安,有人痛到用拳击打头部、拿头撞墙以试图缓解疼痛。 丛集性头痛好发于20-50岁的青壮年男性(男性的患病率为女性3倍以上),一般无家族史。丛集性头痛分为发作性丛集性头痛(约占90%)和慢性丛集性头痛(约10%)。(1)发作性丛集性头痛的丛集期持续时间大多在2-12周,很多患者的头痛在固定时间内出现,例如在每年的同一季节发生,间歇期可达数月到数年。(2)慢性丛集性头痛会经历1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丛集期,没有缓解期或者缓解期小于1个月。值得注意,发作性丛集性头痛可以毫无征兆的转为慢性丛集性头痛,反之亦然。 丛集性头痛具有疼痛剧烈、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严重影响了患者精神健康和生活质量,患者异常痛苦,影响到学习和工作。丛集性头痛久治不愈,会给患者身体带来严重影响,使抵抗力下降,导致更多疾病的滋生。研究报道:超过50%的患者在头痛发作时有自伤意念和行为,很多患者共患抑郁和焦虑。□  丛集性头痛的治疗方法 丛集性头痛应用镇痛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现有药物治疗均为缓解发作时的疼痛感,但并不能真正减少发作。 ■ 急性发作期治疗:尽可能减轻患者头痛,较有效的二种方法是使用曲坦类药物和吸入高流量、高浓度的纯氧治疗。舒马普坦是5-羟色胺受体激动剂,可抑制头痛发作时的血管扩张。面罩吸氧或高压氧治疗,对部分患者有效,但由于在家庭环境中获得氧气困难而受到限制。 类固醇激素短期治疗常能减少头痛的发作时间,但副作用较大,如长期使用需注意。 ■ 预防治疗:慢性丛集性头痛或者对于类固醇不响应的患者,应采取预防性治疗。可选择的药物包括钙离子拮抗药(如异搏定、维拉帕米、氟桂利嗪)和麦角胺类药物(如二氢麦角胺、二甲麦角新碱)。 其他可以尝试的还包括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托吡酯)。锂剂(碳酸锂)一般用于治疗双相型精神障碍,对于预防慢性丛集性头痛也有一定的效果。 ■ 手术治疗:当以上治疗措施都失败的时候,还可以选择手术治疗缓解疼痛。外科手术包括神经阻滞(蝶腭神经节阻滞、三叉神经球囊压迫、枕大神经阻滞)和脑深部电刺激术(下丘脑电极植入术)、迷走神经刺激术等。□  神经调控治疗- 微创治疗的新选择 丛集性头痛治疗的最终目的应该是避免反复发作、而不只是暂时缓解症状。对于接受过药物及多种治疗方法,仍不能避免反复发作的患者,神经调控是一个治疗选择。 新近研究认为,丛集性头痛的发病机制与下丘脑的生理节律改变和神经内分泌紊乱有关,尤其是与5-羟色胺的代谢异常关系密切,脑深部电刺激(DBS)、又称为脑起搏器,属于微创性神经调控疗法,DBS可以调节神经活动,有助于预防丛集性头痛发作。  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下丘脑DBS能够改善难治性丛集性头痛的发病频率和严重程度。2016年英国学者报告21例患者进行DBS治疗,中位随访18个月,头痛频率改善60%,头痛程度改善30%,头痛负荷改善68%;患者每月曲坦服药量下降了57%,生活质量有显著提高。2018年研究报告15例患者,DBS术后长期随访平均>5年,患者从平均每周39次发作减少到2次,疼痛强度从9分减少到3分,头痛持续时间从平均53分钟减少到8分钟。2020年另一项欧洲研究,通过Meta分析4个队列研究的40名患者,平均随访44个月,总体应答率为75%,头痛发作频率平均降低了77%。□  患上丛集性头痛- 该怎么办? 首先,患者应保持作息时间规律,避免午休。避免在丛集期内服用扩血管药物、忌烟酒、不吃巧克力及牛奶等食物。需避免接触挥发性物质如溶剂、汽油,避免耀眼的光线等。 其次,患上丛集性头痛不能轻视,应尽早前往医院就诊、规范治疗。在头痛发作期使用曲坦类药物和吸氧治疗缓解疼痛。慢性丛集性头痛患者,尝试预防性药物治疗。在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还可以采用外科神经阻滞、微创球囊压迫(急性发作期)和神经调控治疗。 最后,患上丛集性头痛的患者,不要绝望、不要放弃。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该病症已经从“不可治”到“可治”。在临床实践中,应结合患者个体情况进行选择,权衡安全性、副作用和治疗成本。目前比较行之有效的是,缓解发作期头痛、预防丛集性发作相结合的综合疗法。

周洪语 2021-04-06阅读量9481

做了双眼皮有肉条怎么办?

病请描述:双眼皮手术后,无论是埋线的、微创的还是全切开的方法都有可能在皱褶下面有一条“肉条”,这是因为原来的单眼皮是一整层,没有局部凹陷,在双眼皮手术后,人为形成了一条“凹陷皱褶”,在皱褶的下面有局部一条凸起,形似肉条,所以才有了这个称呼,很多人对这个肉条有遗憾,想要修薄或者去除。肉条形成的原因有几个方面:1.双眼皮皱褶下面有很多脂肪、筋膜或者肌肉堆积,由于双眼皮的皱褶是人工形成的,靠的是一条瘢痕作为固定,瘢痕很坚固,缝线下面一直到睫毛之间的上述软组织随着眨眼活动堆积,形成了肉条;2.由于双眼皮皱褶瘢痕坚固,影响了下面的皮肤软组织淋巴回流,这样由于淋巴液堆积,在术后早期肉条感比较明显,但是随着愈合一般都越来越好,最终淋巴回流都恢复好,肿胀自然恢复;3.双眼皮皱褶的缝线挂扣不牢固,这样随着睁眼,固定的位置漂浮下移,把皱褶与睫毛之间的软组织向下推挤,形成了一条肉条,而在闭眼的时候,推挤作用消失,眼皮就会比较平整;4.很大一部分情况,求美者眼皮本身就肥厚,肉条就已经存在,但是由于单眼皮显示不出来肉条,再加上多年来已经习以为常,患者对此都不在意,但是做过手术之后,患者每天反复照镜子再加上心理作用,对变化特别敏感,又很容易把网络上叙述的东西往自己身上安,造成了把正常的眼睑术后变化过度化夸大,而且,有很多人其实并不是真的有“肉条”。自己觉得双眼皮手术后有肉条怎么办?首先是去看医生,听医生的具体情况分析。一种情况是真的存在肉条,脂肪筋膜等组织堆积,这就要手术切开,切除和修薄双眼皮皱褶下面的这些软组织,把皮肤铺平,重新固定好,这种时候会获得非常理想的效果,也是我平时修复最多的情况,需要精细的操作和彻底的止血,减少恢复时间并且减少瘢痕组织;另外第二种情况是患者自己的眼球比较凸,而实际上眼皮是不肿的,也没有过多的软组织,此时就不能再去除组织了,就是说不能手术修复;第三种情况是眼皮非常厚,这样缝合之后刀口的缝合痕迹就比较明显,虽然脂肪和筋膜肌肉都已经处理的很到位,但是皮肤切口的深痕明显,这不是肉条,并不需修复。阅读我的更多文章°【原创】预防面部下垂你要做的功课是什么?°【原创】人脸发腮了是什么原因?°【原创】为什么有的人一看就是做过拉皮?如何避免拉皮过度?

刘天一 2020-04-02阅读量8182

吹空调也会引起面瘫?夏季吹空...

病请描述:有些演员演技不佳,演什么都一个表情时,大家经常用“面瘫”这个词来形容。但是,有些面瘫可能是一种病征。在炎热的夏季,由于贪凉狂吹空调,让不少年轻人都患上了面瘫。夏季吹空调为什么会引起面瘫?得了面瘫怎么办?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 一、夏季吹空调为什么会引起面瘫夏季长时间吹空调者,其面部易受到风寒侵袭。面部长期受冷会使面部经络阻塞、气血不畅,面部血管因血流循环障碍而易发生挛缩,导致面神经出现缺血及水肿,从而表情肌出现运动障碍而无法完成皱眉、闭眼、撅嘴等动作,导致患侧口角下垂、眼睑不能闭合,最终形成面瘫。 二、夏季如何正确吹空调1、不要直接对着吹吹空调时应该避免让空调出风口对着自己的身体,尤其是头和肚子。空调吹出的是冷风,远远低于人体的温度,直接吹到人的身上可能会引发风湿、疼痛等症状。在安装空调时应该选择远离床、沙发的地方。 2、不要长时间吹空调夏天外界温度比较高,有些人就喜欢在屋里一直吹着空调,甚至有的人在晚上睡觉时都会一直开着空调。这种做法是不对的,长时间吹空调对身体的危害非常大。当屋内温度降下来以后,建议关闭空调以免受凉。 3、温度保持在26度左右,不要小于23度使用空调时不要把温度调的过低,一般在23度以上,国家建议的温度是26度,不仅节能还在人体舒适的范围内。温度太低会使人体不适应,长时间在低温下逗留,会减慢新陈代谢,不利于身体健康。另外房间内外温差太大,很难再适应外界的温度。 4、每天开窗通气3到4次,每次30分钟为了让房间内的冷气保持的时间更久,通常开空调时会关闭门窗。空调虽然具有换气的功能,但是换气量很小,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若不及时开窗通风换气,会使得房间内的氧气减少,让人感觉呼吸不顺畅、胸闷。同时房间内还有很多物品会散发出各种气味,长时间不开窗会导致房间内空气污浊,容易滋生细菌。因此,建议每天开窗通气3到4次,每次30分钟,以保证室内充分换气。 5、身体弱尽量少开空调有关节炎,风湿病的老人、儿童以及孕妇等身体免疫功能较差的人应尽量少开空调。本来身体就较虚弱,长时间开空调无疑是有害无益的。三、夏季预防面瘫做好这些事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轻心理压力,加强身体锻炼,尽量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提高自身免疫力。 2、注意空调的使用方式即使很热,也不要直接对着空调冷风直吹,晚上头部切忌对着空调那一边睡。同时,空调的温度最好不要低于26℃,室内外温差不要超过7℃,如果在有空调的房间内停留时间较长,应经常站立、走动,以促进血液循环。特别是中老年人夏天使用空调时应将温度调至26℃以上。 警惕:老年人一旦感觉闷热难受,如果忽然出现头痛、头晕、眼花、肢体麻木、乏力和肢体感觉异常等,很可能是中风的信号,不要以为是天热吃不好、睡不好的原因,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3、避免面部受持续冷刺激坐公交或是开车时,不要在高速下开窗,以免面部肌肤受刺激,还有,骑摩托车或电动车的朋友也应该注意保护面部别着凉,特别是早晚温差较大时。 4、面部受冷后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吹空调后或者面部持续受冷后,面部出现麻木等不适情况,或者有高血压、高血脂者,出现一过性手脚麻木症状,应及早就医。*本文为微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图片来源:123RF正版图库

健康资讯 2018-05-18阅读量1.5万

医院推荐 | 全国眼科优质医...

病请描述:注:下列医院排名不分先后      上海市       1.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上海市五官科医院)  [简介]: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始建于1952年)眼科是国家教育部和卫生部重点学科,为中国最重要的眼科医疗、教学与科研中心之一。医院设有卫生部听觉医学重点实验室和近视眼重点实验室。[地址]:上海市徐汇区汾阳路83号(总部);上海市宝庆路19号(宝庆路分部);上海市耀华路389号(浦东分院);上海市江月路2600号(在建浦江东院)[治疗特色]:擅长玻璃体视网膜疾病、青光眼与视神经疾病、白内障与晶状体疾病、眼表疾病、视光学与斜弱视、眼肿瘤眼眶病等的诊治。[相关专家]:眼科   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简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始建于1953年,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是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眼科实验室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眼科视觉科学研究所。[地址]:上海市黄浦区制造局路639号(南院);上海市黄浦区瞿溪路500号(新门诊楼);上海市宝山区漠河路280号(北院)[治疗特色]:擅长眼整形眼眶病、玻璃体视网膜病、白内障、青光眼、眼表角膜病、眼视光和斜弱视等的诊治。[相关专家]:眼科   3.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简介]: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始创于1948年,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上海市重点临床医学中心、上海市眼科研究所、上海市眼底病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眼科研究所,也是国内唯一的“医、教、研、防”四位一体的眼科专科。[地址]:上海市虹口区海宁路100号 (北院);上海市新松江路650号(南院)  [治疗特色]: 擅长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老年性黄斑变性等眼底病、复杂性白内障、难治性青光眼、角膜病及斜弱视等疑难眼病的诊治。[相关专家]:眼科(北院) 眼科(松江南院)      北京市      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简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始建于1953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眼科中心,也是全军眼科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所在单位,眼科中心在医疗、保健、教学及科研总体水平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28号[治疗特色]:擅长眼外伤及玻璃体视网膜病、白内障、准分子激光及角膜病、青光眼、眼底病、小儿眼科、眼眶肿瘤及整形等的诊治。[相关专家]:眼科   2.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简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其前身是北大医院眼科,创建于1918年,其小儿眼科是全国第一个成立的以儿童眼科疾病为专业研究方向的独立学科,也是全国首批博士点,并培育了众多全国著名眼科专家。[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什库大街8号[治疗特色]:擅长青光眼、角膜病、葡萄膜炎、白内障、眼底病、小儿斜弱视等的诊治。[相关专家]:眼科 小儿眼科                           3.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简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眼科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最早成立的眼病专科之一,医疗水平居国内领先。[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永安路95号[治疗特色]: 擅长眼底病、白内障、青光眼、斜弱视、角膜移植等的诊治。[相关专家]:眼科      浙江省      1.浙江省眼科医院杭州院区  [简介]: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浙江省眼科医院)成立于1998年,设有温州总院、杭州院区、之江院区等三个院区,是全国唯一一家同时获眼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卫生部优秀重点实验室的医疗单位,也是目前浙江省唯一一家三级甲等眼科专科医院。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产业、公益、推广为一体,位列中国眼视光医学教育第一,眼科科技实力前二。[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凤起东路618号[治疗特色]:擅长视光学、斜视弱视、屈光手术、高度近视、眼底病、白内障、青光眼、眼外伤、角膜病、眼整形、眼鼻相关等的诊治。[相关专家]:视光诊疗 白内障 眼底病 青光眼 角膜病 特需门诊 眼鼻相关 屈光手术   2.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简介]:浙江省立同德医院眼科是浙江省中西医结合眼科诊疗中心,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为一体。为浙江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古翠路234号[治疗特色]:擅长青光眼性白内障、高度近视眼、翼状胬肉、眶骨骨折、难治性黄斑变性、角膜炎、急性结膜炎等的诊治。    [相关专家]:眼科      江苏省       1.江苏省人民医院  [简介]:江苏省人民医院眼科是江苏省科教兴卫工程重点学科、江苏省卫生厅临床重点专科、南京医科大学重点学科、江苏省眼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江苏省眼库、国家级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地址]:江苏省南京市广州路300号;江苏省南京市江东北路368号(河西分院)[治疗特色]:擅长玻璃体和视网膜病、青光眼、白内障、眼底内科、斜弱视和小儿眼科、眼眶和眼整形、眼外伤、角膜病等的诊治。[相关专家]:眼科   2.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简介]: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系江苏省红十字眼科医院,国家三级甲等眼科医院,是国家重点临床建设专科单位。[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汉中路138号[治疗特色]:擅长近视激光、青光眼、白内障、眼底病、斜弱视和小儿眼科、眼眶和眼整形、眼外伤、角膜病等的诊治。[相关专家]:眼科      湖北省       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简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眼科是一个集医疗、科研和教学于一体的机构,历年门急诊量在湖北省同行中均位居第一,来诊病人覆盖华东、华西部分省份,主要为中南六省。[地址]: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大道1095号[治疗特色]:擅长青光眼、角膜病、白内障、眼底病、斜视弱视、眼肿瘤、眼表病、眼科激光、泪道病等的综合诊治。[相关专家]:眼科   2.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简介]: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是湖北地区最早创立的眼部疾病防治基地,为目前国内综合医院中规模最大的眼科中心。设有武汉大学眼科研究所、湖北省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临床筛查中心、国家药物临床实验基地等重要机构。[地址]:湖北武汉武昌区张之洞路(原紫阳路)99号解放路238号[治疗特色]:擅长复杂性眼底病、白内障、角膜移植及羊膜移植术、小儿斜弱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母细胞瘤等的综合诊治。[相关专家]:眼科      湖南省       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简介]: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科成立于1958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和防盲治盲为一体的现代化专业性科室,现为湖南省眼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眼科质量控制中心,湖南省青光眼诊疗中心,国家临床药物机构与临床药物试验基地及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地址]:湖南省长沙市人民中路139号[治疗特色]:擅长青光眼、视网膜病、眼外伤、眼表与角膜病、屈光与眼肌、葡萄膜炎、白内障、儿童眼病、眼肿瘤与眼眶病、神经眼科等的诊治。    [相关专家]:眼科   2.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简介]: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创建于1940年,由美国耶鲁大学和湖南省政府联合创建,是国内最早的西医眼科发源地之一,是卫生部和教育部直属三级甲等医院。[地址]: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治疗特色]:擅长眼表疾病、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等的诊治。[相关专家]:眼科       重庆市       1.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简介]: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眼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全军眼科医学专科中心”,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也是重庆市眼底病研究所、重庆市视觉损伤与再生修复重点实验室,成立了全军第一个符合国家标准的眼库。[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正街30号[治疗特色]:擅长复杂眼底病、复杂青光眼、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复杂眼部整形、儿童眼病等的诊疗。[相关专家]: 眼科   2.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  [简介]: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眼科始建于1960年,是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眼科。2010年,成立眼科专科医院,为眼科硕博培育点。[地址]: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长江支路10号[治疗特色]:擅长白内障、青光眼、近视激光手术、眼底病、眼眶病、眼外伤、眼肿瘤、斜弱视等的诊治。[相关专家]:眼科      广东省      1.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简介]: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眼科始建于1972年,现为广东省内眼科学领域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骨干科室,是中山大学眼科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河路600号(院本部);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开创大道2693号(岭南院区)[治疗特色]:擅长青光眼、斜视、眼睑下垂、角膜移植、视网膜脱离术,复杂性眼外伤、糖尿病性眼底病变、黄斑病变、高血压眼底病变、肾性视网膜病变等的诊治。[相关专家]:眼科(天河医院) 眼科(岭南医院)   2.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简介]: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即广州华侨医院) 眼科是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暨南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学科。[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黄埔大道西 613 号[治疗特色]:擅长白内障、青光眼、疑难眼底病、角膜移植等的诊治。[相关专家]:眼科      陕西省     西安市第四医院  [简介]: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是陕西省、西安市的重点学科和专科,成立了陕西省眼科医疗中心。[地址]:陕西省西安市解放路21号[治疗特色]:擅长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眼外伤、眼底病等的诊治。[相关专家]:眼科      山东省       1.青岛眼科医院(山东省眼科研究所)  [简介]:青岛眼科医院是经山东省卫生厅批准成立的集医疗、科研、教学和防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眼科医院。院长由目前国内眼科界唯一的两院院士、中央保健会诊专家谢立信教授担任,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建设单位,眼科学国家重点学科联合建设单位。[地址]:山东省青岛市燕儿岛路5号;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威海路371号(北部院区);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大崂路1118号[治疗特色]:擅长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及眼眶与眼整形等的诊治。[相关专家]:青光眼科 白内障科 角膜病科 眼眶与眼整形   2.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简介]: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始建于1902年,是国家重点学科、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是山东东部地区眼科医疗、教学、科研中心,并在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以规模大、专业齐全、整体学术水平高、仪器设备先进而著称。[地址]:山东省青岛市江苏路16号(市南院区);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海尔路59号(崂山院区)[治疗特色]:擅长角膜病与白内障、眼科病理、玻璃体视网膜病与眼外伤、眼底病内科、青光眼、斜视弱视与眼眶病、眼整形与泪道疾病等的诊治。[相关专家]:眼科(市南院区) 眼科(崂山院区)      吉林省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简介]: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眼科医院始创于1936年,2004年11月在原有眼科基础上成立了眼科医院,现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及保健为一体的区域领先、国内先进的现代化大型眼科中心。目前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自强街218号[治疗特色]:擅长眼底病、青光眼、白内障、眼眶病与眼整形、斜视与小儿眼病、视光学及激光近视等的诊治。   [相关专家]:眼底病科 青光眼科 白内障科 眼科门诊 小儿眼病      河南省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简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成立于上世纪30年代初,自50年代在张效房教授带领下开始眼外伤眼内异物的研究,70年代起成为国内外著名眼外伤临床诊疗和研究中心。是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设有河南眼外伤研究所、郑州大学眼底病研究所。[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建设东路1号[治疗特色]:擅长眼外伤、眼底病、白内障、青光眼、斜视弱视与小儿眼病、泪道病、神经眼科学和葡萄膜病与眼免疫学等的诊治。[相关专家]:眼科  *图片来自123RF正版图库  

就医指导 2017-04-10阅读量2.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