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牙龈炎和牙龈肿痛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会对人们的口腔造成一定的影响,疾病的成因是比较丰富的,有可能是因为感染、营养因素或者激素水平改变而引发的,但是很多人并不了解疾病的成因,就不利于预防疾病,为了大家的健康,接下来我会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牙龈炎肿疼造成的原因要包括以下几点 1.有的人会因为感染因素而出现牙龈炎这种疾病,如果人们长期不刷牙,就会导致牙齿或者牙龈出现大量的牙菌斑,就会对牙龈的组织造成一定的损害。有的人可能会因为牙结石、食物镶嵌或者不良修复体,而导致牙龈炎症的出现。 2. 一个人身体的激素改变对于人体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在青春期或者妊娠期,激素水平可能会产生一些生理变化,所以就会加重牙龈炎的症状,就会出现牙龈疼痛流血或者红肿的状况。 3.如果一个人有不良的饮食习惯,那么牙龈炎也有可能会发生,有的人经常吃一些油腻辛辣,容易导致上火的食物,比如油炸类食物或者烧烤类食物,再加上身体缺乏维生素或者身体无法正常的吸收营养,那么就会出现牙龈肿痛。 4.如果一个人长期心情抑郁,身体抵抗力低下,再加上经常抽烟喝酒,那么牙龈就有可能会因为受到损伤而出现容易被炎症侵害的情况,不仅会导致牙龈肿痛,还有可能会导致牙龈萎缩。 以上介绍了引起牙龈炎肿疼的一些原因,想必大家一定有了解,如果人们出现牙龈炎和牙龈肿痛,应及时到医院口腔科检查治疗,避免造成严重后果,导致疾病发展,
章宁波 2020-09-02阅读量9761
病请描述: 患者常常被牙龈出血、红肿、胀痛等痛苦所困扰,牙龈炎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这种炎症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口腔不清洁,常有食物残渣留在齿缝引起细菌感染,久而久之易导致牙龈炎。下面为您详细解释牙龈炎是怎么引起的,该如何治疗? 一般常见的牙龈炎是慢性单纯性龈炎,引发的原因也常是由于细菌感染。由于个人对其口腔卫生的忽视,饮食后口腔常有食物残渣残留,稍不注意卫生容易引发该症。 所以牙龈炎发病的主要原因就是是口腔卫生不良,使得牙菌斑、牙结石及软垢在龈缘附近牙面沉积,从而诱发该症。患者应该及时治疗,不然牙龈炎或许会逐渐发展为牙周炎,最终将导致患者牙齿松动,更严重的是牙齿脱落丧失。 我们平时应该多多注意自身口腔卫生,及时清除牙垢,减少细菌的滋生和繁殖。 一方面注意饮食多吃清淡的食物,远离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 另一方面做好牙护理工作,如牙龈按摩,养成良好的咀嚼习惯,细嚼慢咽,正确刷牙等。同时应当定期做门诊口腔检查,这样能够做到防范于未然,及时了解自身牙龈的变化。患者也应该实时注意自身病情,及时复诊,以免病情加重。 所以说,牙龈炎是怎么引起的呢? 最主要的就是口腔不清洁,细菌感染,牙垢沉积,这是种常见的病症,需要我们关注自身的口腔卫生,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饭后刷牙漱口,做好牙护理,平时加强锻炼,养成良好的作息生活习惯。当然做一个定期的口腔检查也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应当多多听取医生的意见和建议,患者也应当积极配合治疗。
章宁波 2020-08-04阅读量9625
病请描述: 牙周炎是在生活中保健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患有牙周炎的患者如果没有正确的治疗,那么就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牙齿松动、脱落症状,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所以患有牙周炎疾病一定要及早的采取治疗措施,那么,牙周炎咋办呢?下面就看看牙周炎的治疗与护理方法。 在临床上,对于牙周炎这种疾病的治疗主要以局部治疗为主,首先需要患者去除牙龈上的牙石,再把牙周袋内的牙石进行清除,然后在刮除牙周袋中发生病变牙骨质,在经过这些治疗后,患者的牙龈红肿症状基本就可以消退,并且牙龈出血症状和牙周袋溢脓症状也会随之消失。 牙周炎患者如果出现牙周袋症状后,患者可以对牙周袋进行药物治疗,首先是在牙周袋内放入一些药物,如碘甘油、复方碘液或是抗菌类的药物,使患者的牙周袋内保持相对较高的药物浓度,以达到消灭牙周袋内的各种细菌,如果患者的病情严重则需进行牙周手术治疗。 此外,为了能够有效控制的牙菌斑,避免牙周炎疾病的发生,患者在生活中一定要养成一个良好卫生习惯,在饭后一定要注意及时刷牙嗽口,每天刷牙三次比较好,刷牙时间是在三到五分钟,同时建议牙周炎患者用含氟的牙膏,或是具有抗牙石效果的牙膏,以防止牙石牙垢的形成,进而达到预防牙周炎疾病发生的目的。 温馨提示:牙周炎的患者在平时要注意口腔的卫生护理,勤刷牙漱口,养成良好的个人口腔卫生习惯,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一些绿色蔬菜与水果,因为患上了牙周炎疾病后,对患者的饮食状况就会造成许多影响,所以在发现患有牙周炎疾病时一定要及早的采取治疗措施,不可耽误。
章宁波 2020-07-27阅读量9747
病请描述:2020年6月29日,国务院公布了《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中一条新规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将牙膏参照普通化妆品进行管理。此消息一出,有人点赞,有人迷惑,那么此举的初衷和意义在哪里呢? 一直以来,由于牙膏的定性不明确,牙膏行业近乎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牙膏的各种“新功能”(诸如:美白、防龋、牙龈止血等)也层出不穷。现在,将牙膏列入化妆品监管体系,意味着长期以来没有专门规范监管的牙膏,有可能获得化妆品一样的广告监管体系,有利于遏制广告市场概念炒作的不良倾向,保障消费者权益。 那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地选择牙膏呢?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牙膏的基本功能是清洁牙齿,而清洁牙齿的功效主要是由牙膏配方中的摩擦剂通过物理摩擦作用来实现的,从而达到清除牙齿表面污渍、抛光牙面的效果。因此,作为牙膏的基础成分,摩擦剂在牙膏中的质量分数通常可占到15%~50%。便宜的牙膏常常会选择天然矿物碳酸钙、硅石作为摩擦剂,它成本低、摩擦力强,很容易刷掉污渍和牙菌斑,但同时也容易磨损牙本质。更好一些的牙膏,会选用水合硅石作为摩擦剂,这种温润型软性硅磨料对牙齿的磨损小一些,当然成本也会高一些。如果你只需要清洁口腔、保持口气清新的基础功能,那么一个便宜的牙膏就能基本满足需求了。 如果你对牙膏还有些特殊需求,那就要认真挑一挑。 目前,我国《功效牙膏标准》中提到的牙膏功效主要有以下3种,即防龋、抗炎、抗牙本质过敏。防龋牙膏多为含氟牙膏,现已得到广泛应用,成人牙膏含氟量须在0.05%-0.15%之间,通常在牙膏包装上都会标注氟含量。抗炎牙膏适用于患有牙龈炎、牙周炎的患者。这些专业护理牙膏中添加了一些抑制牙周致病菌的化学成分(如:西吡氯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牙龈红肿、出血等炎症表现,但需要注意的是,具有抗炎作用的牙膏不能替代任何药物和医生的治疗。抗敏牙膏中则会添加一些化学成分,通过封闭牙本质小管(如:氯化锶),或者抑制刺激传导至牙髓神经(如:硝酸钾),从而缓解由于过度磨耗、牙龈退缩导致的牙齿敏感症状。 可以看到,在牙膏的功效中,并没有提及美白和牙龈止血功能。 健康的牙齿本来就是淡黄色的,“美白”牙膏的美白效果,通常是通过添加一些化学成分,使牙齿表面的色素更容易分离,防止牙结石形成和色素沉积。更简单粗暴的成分还有着色剂,让你眼不见心不烦 。但这种美白效果很难持久,吃点东西喝杯水,就会“原形毕露”。因此,“美白”牙膏并不能真正起到使牙齿增白的作用。 还有些牙膏宣称有止血功效,其实是添加了氨甲环酸的成分,它确实能止血,但并不治本,而且作为一种处方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才能使用。 看来要想牙齿健康,必须具备正确的医学常识,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随着大家对牙膏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清晰,再挑选牙膏时一定都会心中有数了吧!
王方 2020-07-19阅读量8796
病请描述: 经常听到人说道牙周病,目前牙周病有很多种分类方法,但主要分为龈炎、牙周炎、牙周创伤、青少年牙周炎和牙龈萎缩等。严重者牙齿可自行脱落或者导致牙齿的拔除。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牙周炎是我国成年人丧失牙齿的首位原因。 龈炎主要表现为牙龈和龈乳头变圆纯,光亮,点彩消失,龈质粉软脆弱,缺乏弹性,龈探诊易出血,局部有牙垢或牙结石存在。 牙周炎除龈炎的表现外,还有牙周袋形成,牙周袋内可有脓液溢出,牙齿不同程度松动,X光照片可见牙槽骨呈不同程度吸收。 牙周创伤,由于咬合力过大或者是方向异常,超越了牙周组织所能承受的负荷,使牙周支持组织产生的破坏性的疾病。它发展缓慢,一般没有明显症状,有时候感觉咀嚼无力,或者是有隐疼或者是钝疼感。 青少年牙周炎,是累极多数牙齿的牙周组织的慢性变性损害,其特点是大部分患者比较年轻,病变发展迅速,以至于发病早期牙齿就出现松动、移位、牙周袋形成。 牙周萎缩,主要是牙龈和牙槽骨骨组织的退缩性病变,表现为牙龈萎缩、牙颈部或牙根暴露。发生牙周萎缩的主要原因是牙颈部牙石对牙龈的压迫,该部位的牙长期废用或者是全身性的因素所导致,也有可能是不正确的刷牙方法。 牙周病最重要的是维护治疗,就是回家以后要自我刷牙,控制菌斑,每天早晚刷牙,而且要做到有效刷牙。平时要使用牙线和间隙刷,或者可以使用冲牙器,也可以选择使用电动牙刷,但是一定要刷到位,时间上要有控制。
章宁波 2020-04-06阅读量1.2万
病请描述:今天,微医君准备和大家聊聊关于「口腔健康」的问题。别看上面说的这些好像都是“小毛病”,但其实全都隐含着一些口腔疾病问题,对此,微医君只想劝大家一句:1.牙龈出血多数是牙龈炎所致,而非缺乏维生素几乎80%的人在刷牙时都碰到过这种情况,但一般大家也都不在意,觉得可能是缺乏维生素,吃点蔬菜就好。然而,除非一连两三个月不吃蔬菜水果等含有VC的食物,否则大多数牙龈出血都是牙龈炎的表现。(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你的牙刷刷毛太硬了……) 口腔内的细菌聚集、互相粘附,并与唾液等物质形成“牙菌斑”, 时间一长就会形成牙石,从而导致牙龈组织产生炎症,甚至进一步发展为牙周炎。轻者在刷牙、吮吸、咬硬物或剔牙时出血。重者在轻微刺激或没刺激时也会出血。(其中青少年和孕妇尤其容易患牙龈炎) 应对措施:可通过洗牙的方式有效去除牙结石和牙面上的菌斑、软垢,从而控制牙龈炎或牙周炎导致的牙龈出血情况。同时,尽可能选择软毛牙刷,刷牙时力度不要过大,减少对牙龈的刺激。2.吃东西总塞牙牙周炎是成年人塞牙最常见的原因正常情况牙齿之间并不会存在缝隙,也就很少会发生塞牙,如果你吃东西经常会塞牙,那说明你的牙齿出现“问题”了,其中牙周炎是成年人塞牙最常见的原因。 牙周炎会导致牙齿出现不同程度的松动和移位,这也就使得原本紧密排列的牙齿中间会出现缝隙,食物自然也就容易嵌进去。除此之外,蛀牙、阻生智齿(通常塞牙发生在口腔最里面)、牙齿缺失、牙齿排列不齐等原因也会造成塞牙。 应对措施:因牙周炎导致的塞牙需寻求牙周科医生的帮助进行基础治疗,但是,牙周病即便被控制住了,退缩的牙龈依然很难恢复。因此大家只能通过勤刷牙、使用牙线的方式尽可能清除牙缝深处的食物残渣。其他原因导致的塞牙应对症治疗,比如修补蛀牙,拔除阻生智齿,修复缺失牙,对牙齿进行正畸矫正等。3.舌苔厚腻产生口臭,导致蛀牙、牙周炎等正常情况下,粉红的舌头上应该只是覆盖着一层淡淡的白色舌苔,但不少人的舌苔却是又厚又腻。导致舌苔增厚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感冒、长时间不进食、唾液减少等,但很多时候往往是因为人们不注意口腔清洁、食物残渣存在舌苔上所致。 而舌苔上的这些细菌,有些会导致蛀牙、牙周炎等疾病;还有一些会分解蛋白质,产生有臭味的含硫化合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口臭」。 应对措施:养成饭后漱口的好习惯,刷牙的同时也要记得轻刷舌苔。可以选择专门的刮舌器(有些牙刷背面也有专门的橡胶是用来刷舌苔的),刷的时候尽可能伸长舌头,保持一定的压力从后往前刮。该动作需重复若干次,每次开始前可将刮舌器放于流水下清洗干净。4.牙缝变大除先天因素外,大部分由病变引起牙缝变大的主要原因是牙龈乳头的地方退缩,前面微医君就说过,牙周炎会导致原本排列密切的牙齿变得松动错位、自然也就出现了牙缝。而经常用牙签剔牙、刷牙不当就会使得这个缝隙越来越大。除此之外,两个相邻牙齿之间的正常牙体组织出现龋坏,也会导致牙缝隙变大。应对措施:治疗牙周病是首选,基本控制牙周炎症,可以避免牙缝进一步扩大。更改不良刷牙习惯、修补蛀牙、做牙齿矫正/修复也是可行的方式。5.吃饭时总咬舌头可能为脑血管病变的前兆,需引起重视俗话说“牙齿和舌头也有打架的时候”,偶尔咬到一两次当然没什么问题,多为吃饭时说话、注意力不集中所致。但如果是经常性咬到,那可能是以下两种情况导致:(1)牙齿咬合有问题;(2)当经常出现无意识地咬舌头,且经常都咬到同一个部位,可能为脑血管病变的前兆(如脑梗死、脑出血),这种情况多见于中老年人。同时还可能伴有流口水、手脚麻木等症状。 应对措施:如果是第一种,可去医院口腔正畸科做个检查,确诊后进行正畸矫正。如果是第二种,则需引起重视,微医君建议应尽早去神经内科做检查,确认是否患有神经系统疾病。保护牙齿,应注意哪些方面?保护牙齿,说起来很简单,就是做好口腔清洁工作+定期检查,不过根据年龄的不同具体做法也有所不同,因此微医君特别为大家总结了两个版本。 儿童版1. 从小养成口腔清洁的好习惯●从孩子第一颗乳牙萌出开始(一般在6个月左右),家长可在孩子喝完奶后用纱布或棉签沾水擦拭牙面进行口腔清洁。●等孩子长牙多一些以后,可以用乳胶指套或指套型牙刷为孩子清洁口腔。●孩子2岁之后,可以培养他早晚自己刷牙的习惯,不能因为孩子不喜欢刷牙,就选择用漱口代替。(如果担心孩子刷不干净,可以再用牙线帮孩子清理一遍。)2.定期带孩子进行口腔检查●孩子第一颗乳牙萌出后的半年之内建议带孩子进行第一次口腔检查,此时医生可以帮助判断患龋齿的风险,并提供指导意见。●1岁半以后的孩子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常规口腔检查,这将有助于尽早发现孩子可能存在的口腔疾病(比如龋病、牙列畸形等),此时治疗效果较好。 3.对牙齿进行一些保护措施:涂氟和窝沟封闭●涂氟防龋没有明确的年龄限定,一般只要在2岁以上,可以配合医生操作即可。普通的预防每半年一次,蛀牙多的孩子需要每三个月做一次。●对于一些比较容易长蛀牙,口腔卫生状况又不佳的孩子,建议在10~12岁左右对恒牙中的 8 颗前磨牙进行窝沟封闭。4.避免摄入过多含糖多的零食,比如饼干、糖果、蛋糕以及含糖饮料等。有夜奶习惯的孩子,也要早日戒掉。成人版1.早晚各刷牙1次:刷牙时注意将刷毛倾斜45度,这有助于更好地清除牙菌斑;牙齿的外侧、里侧和咬合面都要兼顾(也别忘了刷舌苔);每次刷牙时间不低于2分钟。2.使用含氟牙膏:选择牙膏时注意挑选含「氟」的牙膏,它对于预防龋齿比较有效(《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也推荐使用)。3.每天至少使用牙线1次:牙齿邻面有很多食物残渣是牙刷无法刷到的,这些不清理掉就会滋生细菌,导致龋齿、牙龈炎等口腔疾病。4.少摄入富含酸性物质的食物和饮料:包括柑橘类水果、各类糖果、腌菜、泡菜、各种软饮料。另外,茶类和咖啡容易引起牙齿色素沉淀,应适量饮用。5.每年安排1次口腔检查(洗牙1次):即使每天做到了正确刷牙、使用牙线,时间久了牙齿上还是会形成牙石,这时就只能通过洗牙来清除。*本文为微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图片来源:123RF正版图库。
健康资讯 2020-01-13阅读量1.0万
病请描述:随着人们口腔卫生保健意识越来越强,很多人喜欢上了使用冲牙器来清洁牙齿。但是,最近在临床中却发现不少患者使用冲牙器的方法并不正确,甚至由于使用不当导致一些问题的产生。本次话题,我们就来聊聊冲牙器。 冲牙器又被称为水牙线,主要是通过在一定压力下喷出的水流对牙齿和牙齿周围进行清洁,尤其是针对口腔中的一些卫生死角,如:牙缝之间、修复体和牙龈之间等。由于这些位置单靠刷牙或使用牙线很难清洁到位,此时,冲牙器可以为我们提供有效帮助。 冲牙器根据其技术原理可以分为高压脉冲式、活氧式和微爆气流式。高压脉冲式是指通过每分钟一千转以上转速产生的高压脉冲超细水柱来冲刷口腔,这也是目前最舒适和最有效的冲牙器技术。活氧式是指在高压水流中注入空气以产生不同的频率和脉冲,在清洗的同时能够按摩牙龈,缺点是压力太小。微爆气流式类似于高压水枪,水流强劲,但不适宜敏感人群。 那么如何正确使用冲牙器呢? 1 喷嘴的位置和角度 一般来讲,冲牙器的用法比较简单,只要对准你想要清洁的地方冲洗即可。通常着重于牙齿之间的缝隙以及修复体和牙龈接触的部位。需要注意的是,喷嘴不能垂直朝向牙龈进行大力喷冲,这样做的后果是一方面会造成牙龈的损伤,长时间甚至会导致牙龈萎缩(尤其是牙龈较薄时);另一方面水流产生的力量会破坏牙龈与牙齿、牙龈与修复体之间的结合,使细菌更容易侵入。尤其是种植牙修复后的患者,由于种植牙与周围黏膜的结合比天然牙薄弱,很多患者将喷嘴对着种植体周的牙龈用力冲洗,最终导致种植体周的软组织屏障被破坏,反而导致种植体周黏膜红肿不适,严重的甚至逐步演变为种植体周炎。 2 水流的压力 冲牙器通常有不同的档位来调节水流压力的大小。由于每个人牙龈厚度、耐受程度以及需要清洁的位置不同,因此,初次使用时要先从最低档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水流压力。喷冲牙龈时,应以不感觉疼痛,健康牙龈不出血为宜。当然,如果患有牙龈炎,即便很轻的触碰也会出现牙龈出血的情况,此时,可适当调低压力,并继续坚持做好清洁工作,牙龈出血情况通常会逐步好转,如长时间仍不能缓解,则应及时就医。另外,冲牙器不是万能的,它应该和其他清洁方式,如:刷牙、牙缝刷、牙线等工具结合使用,而不能单纯通过加大水流压力来达到清洁效果。 3 使用次数和持续使用时间 冲牙器一般每天使用2~3次即可,早晚刷牙后和午饭后,如果受到使用条件限制,至少要保证晚上刷牙后使用一次。每次使用的时间不要超过两分钟,时间太长,容易对牙龈产生机械损伤。 4 冲牙器里装什么水 一般用清水就可以。如果牙齿敏感,则最好使用温水。如果牙龈有轻度炎症,也可以装上漱口水或镇痛消炎药。 冲牙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1.过度使用会使唾液流失。和其它清洁方式相比,冲牙器在使用过程中会更多地使唾液流失,唾液是机体内有益的液体,因此,要做到适度、正确的使用。 2.冲牙器不可以代替刷牙。牙刷主要帮助我们清除附着在牙齿表面的软垢、牙菌斑,冲牙器作为辅助工具可以清除隐藏在牙齿缝隙及龈沟中的食物残渣及细菌等,因此,它们是各在其位、各司其职。 3 冲牙器不能替代专业洗牙。洗牙是民间说法,专业术语称之为:龈上洁治术。通过使用超声波洁牙机,清除牙龈上方附着在牙齿表面的牙石、菌斑和色渍,并磨光牙面,以延迟菌斑和牙石再沉积。冲牙器无法达成以上效果,因此,是不能替代专业洁治的。
王方 2019-09-06阅读量1.3万
病请描述: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齿周围支持组织上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通常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牙周溢脓、牙周脓肿、牙齿松动、牙龈退缩、口腔异味等。临床中,有不少患者因为严重的牙周病导致缺牙前来求治。那么,和牙周健康的患者相比,有牙周病史的患者能够种牙吗?通常会面临哪些风险?又该如何应对呢? 1、口腔环境差 牙周病患者的口腔卫生往往非常不好,临床可见:牙龈红肿,牙面上覆盖大量的软垢、牙石。此时,若不进行规范的牙周治疗而盲目进行种植手术,则很容易发生种植体周围感染,导致种植的早期失败。 2、可用骨量严重减少 牙周病患者,由于持续的牙槽骨吸收,牙龈退缩,牙齿看上去比较长,并且在牙齿之间会存在缝隙(通常称之为:黑三角),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种植牙治疗,修复出的牙冠通常较正常牙冠形态长,牙冠的长宽比不协调,在前牙区便会影响到美观效果,在后牙区则会增加种植牙的受力风险。因此,在许多情况下,为了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通常需要进行相应的软硬组织增量(也就是医生常说的植骨、补牙肉)。 3、口内余留牙倾斜、移位 牙周病患者进行种植牙修复前,必须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综合考虑治疗方案,绝不能“缺哪补哪”,“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尤其是当口内的多数余留牙出现伸长、倾斜和移位时,常造成修复空间不足,咬合关系紊乱,形成咬合创伤,此时,需结合牙周、正畸、牙体牙髓、口腔修复、口腔外科等多学科进行联合治疗。 4、牙周病患者可能伴有全身因素 众多研究已经证明,牙周炎与许多全身疾病有关。如:糖尿病患者比常人更容易患牙周病,特别是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牙周病是心脏病、中风疾病的风险因素等。急性脑血管缺血患者更容易有口腔感染。此外,抽烟和牙周病之间也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当患有牙周病时,不仅要做好局部的口腔环境管理和治疗,同时还要兼顾全身状况,共同应对牙周病。 牙周病不是种植牙的禁忌证,但是,没有得到良好控制的牙周病是不宜立即进行种植手术的。综合考虑、系统治疗、长期监控是保证牙周病患者种植修复长期成功的关键所在。“路漫漫其修远兮”,是对牙周病患者种植治疗的真实写照,不论患者还是医生,都不能急于求成,只有耐心地善待“它“,才会得到“它”长久的陪伴。
王方 2019-07-09阅读量9281
病请描述:很多缺牙患者因为不喜欢活动假牙,嫌它不方便,咀嚼效率低且有明显的异物感,很想选择种植牙作为修复方式,但到医院一检查,医生可能会告诉您,您的骨头要么宽度不够,要么高度不足,难以容纳一个正常直径和长度的种植体,需要增加额外的手术操作以增加骨量。那么,牙齿周围原有的骨到底哪儿去了呢? 常见的引起骨量不足的原因有几下几种情况: 1 严重的牙周病 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齿周围软硬组织上的疾病,包括常见的牙龈炎、牙周炎。如果平时不注意口腔卫生,牙齿上附着的菌斑、软垢以及牙石较多,久而久之就会出现牙龈红肿、刷牙出血等症状,此时若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进一步发展成牙周炎,导致牙齿周围牙槽骨的不断丧失。 2 长期缺牙未及时修复 长期缺牙,由于颌骨得不到正常的生理性刺激,会导致骨的废用性萎缩,不仅降低骨高度,局部还会形成刀刃状的牙槽嵴。 3 长期佩戴不合适的活动义齿 有些患者长期佩戴活动假牙,由于自身牙槽骨存在生理性和继发性的萎缩,义齿常常与牙槽骨间不再匹配,此时若不及时衬垫或更换假牙,会加速骨的吸收。 4 拔牙处理不当 如果拔牙时创伤较大或者原有患牙炎症比较严重,拔牙窝清创不彻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导致骨的丧失或者牙槽窝愈合不良。 5 外伤导致颌骨受损 外伤后,除了导致牙齿的折断或脱位,通常也会造成骨的断裂或缺损,影响种植手术的进行。 以上是造成骨缺损的常见原因,可见,一旦牙齿有了不适或问题,一定要及时就诊,防微杜渐,采取恰当的处理措施,才能最大程度地保存和保护我们的骨组织,为今后的修复提供必要的条件。
王方 2019-06-23阅读量8130
病请描述:经常会有一些人问关于牙缝的问题: 医生,我的牙缝有点大,吃东西老塞牙,怎么办? 医生,我压风太大,都不怎么敢小,有什么办法改善吗? 医生,我这门牙缝太大,不但说话漏风,还飞唾沫星子,好尴尬,能补起来吗? …… 嗯,牙缝大的人真的是太多了,但是能重视的却很少,牙缝大不仅影响面容美观,还容易导致发音不清,飞唾沫星子等一些尴尬,甚至还会影响口腔健康。 今天要介绍的这位小美女就是因为大牙缝来寻求帮助的: 年龄:28岁 3月2日初诊主诉:门牙缝隙太大,每次一笑那条牙缝都特别引人注意,有时候说话漏风,发音不准,总会让别人忍不住笑,虽然知道别人不是故意的,但还是很尴尬;最尴尬的就是有时候跟别人说话会突然飞出唾沫星子,现在经常说话都要用手稍微挡着点嘴。不想再这样尴尬下去,决定来做牙贴面修复。 口腔检查:门牙缝隙大,口腔卫生差,牙龈红肿出血严重,牙石(++)。 诊断:牙龈炎 治疗计划:全口超声波龈上洁治术 3月8日复诊口腔检查:牙缝大 缝隙有2MM ,冷(-),探(-),叩(-),松(-),已牙周未见明显异常。对合牙略伸长。余牙无特殊。咬合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牙缝隙大 治疗计划:牙贴面修复 治疗过程:已告知患者各种备选修复材料的优缺点、相应修复费用和修复时间、可能的复诊次数和并发症,患者自愿选择:贴面修复。牙位图基牙预备,必兰局麻下排龈,精修,制取硅橡胶印模,硅橡胶咬合记录比色:2m1色。 3月14日正式戴牙贴面情况:临时冠使用无异常,无冷热刺激痛。 粘贴过程:清洁基牙和修复体,试戴修复体边缘密合、邻接良好。调合、抛光,美加贴面粘结套装永久粘固。 【重要提醒】 牙龈健康是粘接前提,牙龈不能出血 牙龈要健康,牙周要健康。 这是口腔美学修复的嵌体,任何一种修复方式,需要在牙齿口腔健康的情况下去进行。 先将牙龈炎、牙周炎等疾病治疗好后,再进行制备印模和贴面制作。 在粘接时,牙龈不能出血,要进行止血,防止导致贴面变色和脱落。 所以,想要做牙贴面的牙友,先要保证口腔健康哦!
章宁波 2019-06-05阅读量8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