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以下情况通常需要冷敷物理治疗。 一是急性扭伤,如脚踝扭伤等,能减轻疼痛、减少局部出血和肿胀。 二是运动后的肌肉酸痛,可缓解肌肉疲劳,降低炎症反应。 三是轻度烫伤,能使局部温度降低,减轻疼痛并防止烫伤进一步加重。 四是拔牙后,可减轻拔牙后的肿胀和疼痛。 五是发热时,可在额头、颈部等部位冷敷,帮助降低体温。 但要注意,冷敷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如果是慢性疼痛、皮肤破损、对冷过敏等情况,则不适合冷敷。同时,冷敷时间和温度要适当,避免过度冷敷造成冻伤等不良后果。而且,如果病情较为严重,应及时就医,不能单纯依赖冷敷进行治疗。
齐学锋 2024-10-08阅读量1373
病请描述:以下情况通常需要冷敷物理治疗。 一是急性扭伤,如脚踝扭伤等,能减轻疼痛、减少局部出血和肿胀。 二是运动后的肌肉酸痛,可缓解肌肉疲劳,降低炎症反应。 三是轻度烫伤,能使局部温度降低,减轻疼痛并防止烫伤进一步加重。 四是拔牙后,可减轻拔牙后的肿胀和疼痛。 五是发热时,可在额头、颈部等部位冷敷,帮助降低体温。 但要注意,冷敷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如果是慢性疼痛、皮肤破损、对冷过敏等情况,则不适合冷敷。同时,冷敷时间和温度要适当,避免过度冷敷造成冻伤等不良后果。而且,如果病情较为严重,应及时就医,不能单纯依赖冷敷进行治疗。
齐学锋 2024-10-08阅读量1300
病请描述:在风雨天,突如其来的暴雨往往让人措手不及,淋雨后若不及时处理,很容易引发感冒。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在预防和治疗感冒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方法。以下是中医推荐的几个高招,帮助大家在雷雨天预防淋雨后感冒。 一、雨中行走,策略应对 1.寻找避雨处 遇到大雨倾盆,不妨寻找附近的商场、地铁站或公交站等避雨设施,待雨势减弱再行动。 2.快速移动,减少停留 如果必须外出且雨势不大,尽量加快步伐,缩短在雨中停留的时间,减少身体被雨水打湿的面积。 二、到家后的及时护理 1.及时更换干爽衣物,保持身体温暖 **重点**:淋雨后,首要任务是尽快更换湿衣物,保持身体干燥。湿衣物会加速体温流失,使身体更易受寒。 **做法**:回到室内后,立即脱下湿衣物,换上干净、干燥的衣物,特别是要保护好颈部、肩部和脚部等容易受寒的部位。 2.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 **原理**:泡脚是中医推荐的驱寒方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体内寒气排出。 **做法**:淋雨后,用温水泡脚,可以在水中加入姜片或艾叶,进一步增强驱寒效果。泡脚时,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泡至身体微微出汗即可。 三、食疗调理,增强体质 **推荐食物**: 1.**生姜红糖水**:生姜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红糖则能补中益气、活血化瘀。将生姜切片,加入红糖,用开水冲泡,趁热饮用,可有效驱散体内寒气,预防感冒。 2.**温热性食物**:如羊肉、姜、蒜、葱等,这些食物可以增强体内阳气,预防寒气入侵。 3.**祛湿食物**:如薏米、芡实、红豆、冬瓜等,有助于排出体内湿气,减少感冒风险。 **避免食物**:生冷、油腻和辛辣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影响身体的抵抗力。 四、艾灸疗法,温经散寒 **原理**:艾灸是中医常用的驱寒方法,可以温经通络、祛寒除湿。 **做法**:淋雨后,可以对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位进行艾灸。艾灸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烫伤皮肤。如果不熟悉艾灸操作,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五、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推荐运动**:淋雨后避免立即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出汗过多导致毛孔张开,寒湿之气乘虚而入。可以选择在室内进行一些温和的运动,如瑜伽、太极拳等,这些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调节身心,促进血液循环。 六、其他注意事项 1.**勤洗手**:保持手部清洁,避免细菌传播。 2.**避免接触污水**:尽量不要接触洪水或污水,以免引发其他疾病。 3.**保持室内通风**:雷雨过后,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及时就医**:如果出现感冒、发热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综上所述,中医在预防淋雨后感冒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通过及时更换干爽衣物、温水泡脚、食疗调理、艾灸疗法、适当运动以及注意其他生活细节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预防淋雨后感冒的发生。希望大家在雷雨天也能保持健康体魄!
陈旋 2024-09-23阅读量1624
病请描述: 如果人感受不到疼痛会不会是好事呢?前段时间,有一位患者找到宣武医院王作伟主任,他说自己在4年多前就发现自己的手好像对疼痛不敏感了,刚开始是左手,后来两只手都是。刚开始他也没有发现,直到有一次他突然发现自己的手上有破口伤疤,都不知道在哪伤的,还有一次拿手指夹着抽烟,玩手机入迷忘了,最后发现烟头把手指烫变色了,他一点感觉也没有,不烫也不疼。但他发现自己触觉没啥问题,就以为没啥大事。 可后面发现症状越来越重,甚至整个上肢感觉都有问题了。除此之外,他渐渐还出现上肢没劲、发麻,下肢走路不稳、头疼等情况。尤其是今年过年后,他感觉症状又加重了,严重影响他日常工作和生活,这才去了当地医院检查。拍了头颈部的片子后,发现他的脊髓几乎就要成“空心”了!看来感觉不到疼痛也不是什么好事。 为什么会感觉不到疼痛和温度? 其实,患者的这种表现是他的痛温觉出现了障碍。当我们受到疼痛或者烫的刺激后,信号会传导到脊髓,然后在传入大脑,我们才能感觉到哪里疼,哪里烫伤了。但是脊髓出现病变,比如出现了脊髓空洞,脊髓被压得扁扁的,痛温觉的传导通道受阻,信号传递不上去,就会让这类患者出现这样的痛温觉减退或者丧失。 那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为了进一步治疗,这位患者飞到了北京,找到了王主任。王主任听了他的描述,仔细地看了他的影像学片子以及各项检查结果,建议他尽快进行手术。他的脊髓空洞又长又大,而且是由于上方的小脑扁桃体下疝导致的,如果不手术解决下疝问题,脊髓空洞还会越来越大,等到脊髓某个部位的空洞大到将脊髓挤压断了,就会导致患者瘫痪!而且越早手术,脊髓受压的时间越短,术后也会更好恢复。 术前影像学资料: 手术后,还能正常感觉到温度和疼痛吗?效果如何? 这位患者同意手术后,王主任就为他成功进行了手术。术后,患者感觉自己肢体无力以及温痛觉都得到了一定的恢复。术后半年,患者前来复查,片子显示他的小脑扁桃体不再下疝,脊髓空洞大大缩小,他表述自己的痛温觉基本恢复,肢体经过一些康复锻炼也已恢复正常,早已回归正常生活,对效果非常满意。 术后影像学资料: 如果您在生活中也遇到这样手被烫伤或外伤后没有感觉,就一定要尽快去正规医院的神经外科看看是不是脊髓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拍核磁共振就能确诊,如果不幸真的是脊髓空洞症,请尽早治疗,不要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王作伟 2024-09-02阅读量1480
病请描述:银屑病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免疫介导性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疾病。为了进一步规范银屑病的诊疗,提高临床治疗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业委员会发布了《2023版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本文将详细解读该指南的核心内容,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文 | 刘驰 银屑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01 遗传因素 银屑病的遗传倾向非常显著,研究显示,大约31.26%的银屑病患者有家族史,一级亲属和二级亲属的遗传度分别为67.04%和46.59%。当父母一方患有银屑病时,子女的发病率约为20%;若父母双方均患有银屑病,子女的发病率则高达65%。双胞胎研究也显示,同卵双生子的发病一致性为65%至72%,而异卵双生子的发病一致性则为15%至30%。 在遗传研究方面,HLA-C06:02位点与银屑病的发病关联性最为显著。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安徽医科大学张学军团队发现了38个银屑病易感基因,这些基因占全球已发现银屑病易感基因的38%。目前,已确认的银屑病易感基因超过80个,包括IL-12B、IL-23R、IL-17A、TNFAIP3等。脓疱型银屑病与IL-36基因位点相关,而银屑病关节炎(PsA)则与HLA-B27位点相关。 02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在银屑病的发病和加重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点滴状银屑病常与咽部急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精神紧张、睡眠障碍、过度劳累等因素也可导致银屑病的发生、加重或复发。创伤如手术、烫伤或擦伤可能诱发同形反应,使受损部位发生银屑病。 03 免疫因素 免疫系统的异常是银屑病发病的核心机制。T细胞、树突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等免疫细胞通过分泌TNF-α、IL-17、IL-22等细胞因子,形成炎症循环,导致银屑病的特征性皮损。IL-23和Th17细胞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IL-23可促进Th17细胞分泌IL-17,而IL-17A与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关系最为密切。此外,IL-17A还可通过激活信号传导子和转录活化子1(STAT1)和STAT3通路,促进角蛋白K17的表达。 银屑病的诊断与分型 银屑病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和皮肤病理特征。不同类型的银屑病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 01 寻常型银屑病 寻常型银屑病是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银屑病病例的80%至90%。主要表现为边界清晰的暗红色斑块或浸润性红斑,上覆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后可见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现象。 02 脓疱型银屑病 脓疱型银屑病包括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和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GPP是一种临床少见但严重的银屑病类型,表现为全身弥漫性红斑及无菌性脓疱,常伴有发热、关节肿胀疼痛、外周血白细胞增多等系统症状。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主要发生在手掌和足跖部位,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小脓疱。 03 红皮病型银屑病 红皮病型银屑病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重症银屑病类型,患者全身弥漫性红斑,伴有大量糠状鳞屑,皮损面积可超过90%体表面积。患者常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畏寒、乏力等,病程较长且易复发。 04 银屑病关节炎(PsA) PsA患者除了皮肤表现外,关节也受到影响。大约30%的银屑病患者会发展为PsA,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晨僵以及关节活动受限。根据是否存在关节病变,结合皮损情况,诊断PsA。 银屑病的严重程度分级 银屑病的严重程度分级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指标进行评估: 01 PASI(银屑病皮损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 PASI是评估银屑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最常用指标。PASI评分根据皮损的面积、红斑、鳞屑和浸润程度进行打分,分值范围从0到72分。 02 BSA(皮损体表面积) BSA通过估算皮损面积占全身表面积的百分比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患者单个手掌及手指屈侧面积定义为1%体表面积。 03 PGA(医生整体评价) PGA根据红斑、鳞屑和斑块浸润的整体情况进行评分,从无症状(0分)到极重症(5分)进行分类,评分越高表示病情越重。 04 DLQI(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 DLQI用于评估银屑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值范围为0到3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受影响越大。指南强调治疗不仅要改善皮损,还应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银屑病的治疗选择 01 外用治疗 外用治疗是轻度银屑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指南推荐使用维生素D3衍生物如他卡西醇,以及弱效至中效的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软膏和糠酸莫米松软膏。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减少炎症和鳞屑,并在长期使用中相对安全。 02 光疗 光疗特别是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被推荐用于中度至重度银屑病患者。研究表明,NB-UVB疗效较广谱中波紫外线(BB-UVB)更为显著,且与外用药物联合使用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03 系统治疗 中重度银屑病或外用治疗无效的患者,系统治疗是主要选择。常用药物包括甲氨蝶呤、环孢素、维A酸类药物(如阿维A酸)、托法替布等。指南建议,对于那些对传统系统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考虑生物制剂。 04 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是近年来银屑病治疗的重大进展,主要靶向TNF-α、IL-17和IL-23等细胞因子。阿达木单抗(抗TNF-α单抗)、司库奇尤单抗(抗IL-17A单抗)和乌司奴单抗(抗IL-12/23单抗)均已被证明在改善银屑病皮损和预防复发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银屑病的共病管理 银屑病是一种系统性疾病,常伴有多种共病,如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精神心理疾病和慢性肾脏疾病等。指南详细列出了各类共病的管理策略。 01 心血管疾病 研究显示,银屑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特别是重度银屑病患者。常见的心血管共病包括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等。指南建议,银屑病患者应定期监测心血管健康状况,尤其是在使用可能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治疗药物时,如TNF-α抑制剂。 02 代谢性疾病 银屑病与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和肥胖有密切关联。银屑病患者的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1.69倍。研究显示,肥胖是银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特别是在年轻患者中。体重指数(BMI)与银屑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指南建议在治疗银屑病的同时,应积极管理代谢性疾病。 03 精神心理疾病 银屑病患者中焦虑和抑郁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这与银屑病的外观影响和慢性病程密切相关。精神抑郁可能通过炎症通路加重银屑病的病情。指南建议对合并精神心理疾病的银屑病患者进行定期评估,并在必要时转诊至心理科进行综合治疗。 04 慢性肾脏疾病 严重银屑病患者罹患慢性肾病和终末期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尤其是在使用可能对肾功能有影响的药物时,如甲氨蝶呤、环孢素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应定期监测肾功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特别提到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策略,融合了中医诊治银屑病的最新研究成果。 01 中医辨证施治 中医治疗银屑病强调“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养血润燥”的基本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施治。例如,对于湿热内蕴证患者,可选用清热解毒、利湿化浊的中药方剂;对于血瘀阻滞证患者,可使用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 02 中药的外用与内服结合 中药的外用治疗可以有效减轻局部症状,如炎症和瘙痒,而内服中药则有助于整体调理,预防复发。指南建议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 本指南在继承以往版本的基础上,结合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更加系统、规范和科学的诊疗建议。对于临床医生而言,遵循指南不仅能提高银屑病的治疗效果,还能有效减少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引用文献: [1]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23版)[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23,56(7):573-625. DOI:10.35541/cjd.20220839.
刘驰 2024-08-30阅读量1591
病请描述:【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局限性结核病变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我院收治的局限性结核病变患者,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分别在术前、术后即刻以及术后复查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结核病灶形态及分布范围,消融区吸收情况,计算病灶缩小率,并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消融术后即刻超声造影结果显示病灶形态皱缩,呈无增强表现。术后第1个月,16例患者的消融灶(23个)体积较术前不同程度缩小,术后第3、6、9、12、24个月消融灶体积平均缩小率分别为(60.94±16.16)%、(71.30±14.04)%、(80.44±12.05)%、(87.73±10.48)%、(91.60±10.39)%。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出血、周围器官损伤等严重并发症。随访至今,所有患者均未发现活动性进展或复发。结论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局限性结核病变微创,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射频消融(RFA);局限性结核;超声引导 目前,我国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发病数居世界第3位[1]。抗结核治疗时间长,容易产生耐药,治疗的成功率降低[2]。对于局限性结核病灶,手术是一种有效选择,但手术创伤大,容易造成窦道等并发症[3]。临床上结核病的治疗非常困难,形式不容乐观,因此,迫切需要更为安全有效的新型治疗方法。本研究笔者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局限性结核病灶,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经我科收治的16例结核病患者,男13例,女3例。年龄5~75岁(31±19)岁。16例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术后继续正规抗结核治疗。淋巴结结核7例(10个病灶),其中包括颈部淋巴结结核6例(9个病灶)、腹股沟淋巴结结核1例(1个病灶),髂窝结核1例(1个病灶),胸壁结核5例(6个病灶),肝脏结核2例(5个病灶),肝周结核1例(1个病灶)。临床诊断标准:①入院行影像学检查(CT/MRI/超声)提示局限性结核病灶。②由病理学及细菌学证实结核杆菌感染。入选标准:①内科治疗6个月以上,疾病局部进展并引起明显症状。②超声下有合适的进针入路,病灶能够在超声下清晰显示。③患者的一般状况好,能够耐受射频消融治疗。排除标准:严重心肺疾病、严重感染、严重的全身各脏器功能不全。消融治疗前所有患者均已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二、仪器 采用绵阳立德公司生产的多极射频消融系统(冷循环),型号为LDRF-120S。超声设备为PHILIPSEPIQ7,变频探头型号为C5-1,探头频率5MHZ,或变频探头L12-5,探头频率12MHZ用于超声引导治疗。 研究方法 1.术前:首先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观察病灶的大小、边界、内部回声、血流分布情况以及有无窦道形成等。其次行超声造影引导下穿刺活检,明确病理结果。 2.手术方法:①患者采取平卧位,充分暴露手术区域,进行常规超声检查或超声造影,评估消融范围及拟定进针路径。②局部消毒麻醉后,在超声引导下将消融尖端为1cm的消融电极穿刺至结核病灶底部,遵循由深到浅、由左到由、由上到下、逐层覆盖的原则,采取固定+移动相结合的消融方式,进行适形消融,针尖超出病灶边缘约5mm。设置射频消融的参数,启动消融,功率35W,实时监控消融过程,至结核病灶完全由强回声覆盖,消融结束。对于中央出现液化坏死区域的病灶应先行PTC针抽吸、冲洗,再进行消融,消融时将所在区块内温度>90℃后再拔出PTC针,避免针道种植。病灶贴近皮肤时,现在皮肤与病灶之间注入生理盐水隔离液,隔离液宽度大于5mm,消融过程中用手感觉消融处皮肤温度,如感到皮肤发烫,用湿纱布覆盖,避免皮肤烫伤必要时再次注入隔离液。术毕行超声造影,以超声造影无强化范围超过原结核病灶为治疗结束,如病灶内有增强区域,则即刻补充消融。 3.术后随访 术后1、3、6、9、12、24个月复查行超声造影检查。消融前及随访中计算结核病灶体积,以超声造影下无增强范围作为消融术后即刻和消融术后随访疗效的主要评价指标。 结果 1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7例淋巴结结核(10个病灶),术中二维超声显示消融灶边界欠清晰,其内为不均匀强回声区。术后即刻超声造影,其中3个病灶边缘可见部分强化,补充消融,超声造影显示见无增强区域覆盖高回声范围,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随访至今,所有患者均未发现活动性进展或复发,且恢复良好(图1)。1例髂窝结核(1个病灶),射频后即刻病灶被强回声覆盖,消融灶的最大径较消融前病灶最大径增大。5例胸壁结核(6个病灶),消融完全,随访期间窦道愈合,病灶完全消失(图2),其中1例患者6个月病灶完全吸收,其它患者超声造影下测量病灶体积,明显缩小。2例肝脏结核(5个病灶),术后第1天,1例患儿夜晚出现发热,热峰38.6℃,物理降温,体温恢复正常。其余术后未见异常反应。1例肝周结核(1个病灶),术后即刻病灶体积缩小,随访期内病灶完全消失。所有病例无大出血、周围组织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无皮肤灼伤等。 此外,随访1个月,32个病灶消融灶不同程度的吸收缩小。随访第3、6、9、12个月,消融灶体积平均缩小率分别为60.94±16.16%、71.30±14.04%、80.44±12.05%、87.73±10.48%。随访1~12个月,吸收率逐渐升高。随访24个月,消融灶明显缩小,平均吸收率为(91.60±10.39)%。 ① ② 图1患者女,53岁,颈部淋巴结结核。①图示病灶突破皮肤溃疡形成。②图示消融1个月后病灶伤口愈合,恢复良好。 ① ② ③ ④ 图2患者男,62岁,胸壁结核脓肿。先行超声引导下脓液穿刺抽吸,冲洗干净,后行超声引导下结核病灶射频消融术。①②图示B超检查结核病灶(红色箭头指病灶范围,白色箭头分别指结核皮肤及深部窦道)。③图示超声引导下深部窦道及病灶射频消融(红色箭头指消融针)。③图示超声引导下皮肤窦道的射频消融(红色箭头指消融针) 讨论 结核病是指由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后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结核分枝杆菌对湿热敏感,在液体中加热62~63℃15min或煮沸即被杀死。射频消融通过电极发射频繁变化的高频交变电流,使组织细胞内的导电离子或极化分子快速变换方向,相互震荡摩擦产生热能,导致组织局部温度100℃左右[4],从而使病灶内的结核杆菌、肉芽组织等达到不可逆性坏死。而且病变周围组织温度上升可致血管扩张、血流加快,组织代谢增强,促进炎症吸收和组织再生,加速局部病理修复,有利于患者恢复[5,6]。 近年来,热消融技术迅猛发展,超声引导的热消融治疗具有创伤小、可重复操作、恢复快等优点,符合现代医学的发展需求[7]。热消融技术己广泛应用于肝脏肿瘤。大量研究证实局部热消融治疗肝癌可以达到与手术切除相当的治疗效果[8,9]。此外,杨高怡等[10]报道超声引导下激光消融治疗颈部淋巴结结核,结果显示激光消融后的消融灶在1年复查时体积减小了近80%。彭红艳等[11]报道微波消融治疗结核局限性病变,取得了良好治疗效果。本组16例结核病患者均采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技术成功率100%,效果满意。 射频消融治疗结核病的难度及关键点:与肿瘤消融相比,由于结核病灶容易播散,射频消融更为困难。笔者总结以下关键点:①抗结核药物的应用:术前应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至少2周,最好1个月以上,长期、足量、规律的抗结核治疗可减轻患者的结核中毒症状,改善一般情况,防止结核播散。②操作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a.术前行超声造影增强病灶与周围正常组织的对比,使病灶轮廓显示清晰,观察病灶内部的血流灌注情况,以及是否存在窦道与瘘管分布情况,准确把握消融范围。b.对于液化坏死灶需要抽吸、冲洗处理干净后方可消融;对于靠近皮肤侧有窦道形成者,消融时尽量沿窦道进针,退针时要消融窦道,覆盖范围超过窦道范围,退针直至皮肤,皮肤窦道处形成沸腾气化。如果无法沿窦道进针,必须边消融边退针至皮肤,破坏针道处皮肤,避免结核种植。c.必要时局部持续滴注生理盐水,将病灶与周围的重要结构分离形成安全距离再进行射频消融治疗,能减少消融过程中的热损伤[12,13]。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对局限性结核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但本组临床病例有限,随访时间较短,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 [1]陈伟,夏愔愔,李涛,陈卉.2015年全球及中国结核病疫情形势分析[J].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2016,5(1):32-36.DOI:10.3969/j.issn.2095-3755.2016.01.010 [2]罗一婷,翁榕星,周芳,余卫业,陆普选.2019WHO全球结核报告:全球与中国关键数据分析[J].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2020,5(1):47-50. [3]钱南平,李志刚,魏新随.胸壁结核的手术治疗[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16(2):49-50.DOI:10.3969/j.issn.1007-8991.2010.02.034 [4]吴敏.肿瘤射频治疗原理及技术进展[C].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十五次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2015:229-234. [5]刘中华.经纤支镜介入微波治疗支气管结核56例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1,30(2):81-82.DOI:10.3969/j.issn.1674-0742.2011.02.059 [6]杨贤明,陈伟生,翁嘉豪,郑绍庭.微波消融术对支气管结核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热带医学,2015,15(5):633-634,646. [7]范卫君.射频、微波、冷冻消融治疗肿瘤的临床应用及优势对比[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21):3447-3448.DOI:10.3969/j.issn.1006-5725.2013.21.001 [8]刘方义,梁萍.肝癌热消融治疗规划的研究进展[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2,18(3):238-240,243.DOI:10.3760/cma.j.issn.1007-8118.2012.03.023 [9]吴洁,董刚,翟文龙,陈昆仑,叶健文.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治疗原发性肝癌中期随访结果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9,25(1):35-38.DOI:10.3969/j.issn.1672-187X.2019.01.011 [10]杨高怡,徐建平,张文智,闻波平,张莹.超声引导下激光消融治疗颈部淋巴结结核初探[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9(3):232-233.DOI:10.3969/j.issn.1005-4561.2019.03.022 [11]彭红艳,余松远,屈亚莉,贺飞,金婷,吴华丽.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结核局限性病变的初步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8,34(6):549-552.DOI:10.3969/j.issn.1002-0101.2018.06.022 [12]郝国良,于杰,程志刚,张旭,曹丰,于晓玲,韩治宇,刘方义,钱同刚,穆梦娟,李鑫,梁萍.比较水隔离与温度监测技术在超声引导经皮微波消融肾癌中的效果[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8,39(5):369-372.DOI:10.3969/j.issn.2095-5227.2018.05.002 [13]孙璐璐,董刚,吴洁,高维强,刘婷婷.超声引导下胆囊浆膜层下注射生理盐水辅助微波消融胆囊旁肝肿瘤[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8,15(9):536-539.DOI:10.13929/j.1672-8475.201712002
董刚 2024-08-16阅读量1912
病请描述:一周前,想着三伏天艾灸可以养生,爷爷奶奶便带着2岁4个月的男童明明(化名)去艾灸馆做艾灸。灸到大腿根部时,明明大哭起来,原来由于温度过高,明明的右大腿、会阴部被烫伤,还伴有部分表皮撕脱。家人随即把明明送到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诊断为“会阴、右大腿艾灸烫伤2%,II°-深II°”。经过一周的换药治疗,明明创面愈合出院。 41岁的段女士(化姓)一个月前在养生馆做艾灸,当时做的时候并无明显不适,只是觉得艾灸时间越长、离皮肤越近,效果越好。没想到过了几个小时,段女士后驱开始疼痛,并形成了水疱。养生馆工作人员告知段女士:“艾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小水疱是因为体内湿气过重所致。”段女士便没多想,自行在家使用云南白药涂抹20余天无好转,创面还加深加大,遂到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治疗。经过创面扩创、人工皮移植及换药等治疗,段女士后驱创面最终好转治愈。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更多的人开始注重养生,艾灸因其有效、简单、方便的特点,广受大众欢迎。虽然艾灸的操作简单,但运用不当还是有可能造成烫伤。2岁的明明是因为燃烧的艾条直接接触皮肤导致的烫伤,段女士则是因为低热烫伤引起的。低热烫伤是指身体长时间接触温度不太高的热源,致使热量蓄积而导致接触部位皮肤、皮下组织烧伤。低热烫伤通常痛感较小,仅在皮肤表面出现红肿、水疱等现象,这种低敏感性导致我们在艾灸时很难注意到,等到发现烫伤时,往往已经比较严重了。 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提醒广大市民,如果要进行艾灸等治疗,请选择有康复理疗科的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艾灸时要注意灸条与皮肤的距离不少于3-4cm,不宜过度靠近皮肤以强求温热感,并且将艾灸时长控制在30-60分钟。 如果不幸被艾灸烫伤,请及时移走艾灸,并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创面30分钟以上。如果烫伤部位无法进行冷水冲洗,可以选择用冷水浸泡或者冷敷,充分降低烫伤部位的温度,防止烫伤面积和深度进一步加重。如果出现水疱,不要自行弄破水疱,以防发生感染。且不要在创面上涂抹草药、药膏、紫药水、红药水、酱油、色拉油、牙膏等,此类物品可能会造成伤口细菌感染、加重烫伤深度,也会影响医生对伤情的判断。(文:李甦;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为健康科普,不含具体诊疗意见。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谨遵医嘱。
谢卫国 2024-08-13阅读量1580
病请描述:7月20-21日,由武汉市第三医院烧伤科、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援助办公室、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等共同举办的第二届烧烫伤儿童舒压艺术夏令营圆满帷幕,18位烧烫伤小朋友及其家长与医护专家、心理专家、艺术专家一起,沉浸式渡过了2天的美好时光。 “我以前都没什么朋友,于是我主动去问同学,同学告诉我:我们不和你交朋友不是因为你的外貌看起来不一样,而是因为你看起来很高冷。后来我打开心扉,交到了很多朋友。”12岁的小妍站在台上,和烧烫伤小朋友分享自己的感受。 5年前,小妍吃年夜饭时酒精爆炸,面部被严重烧伤,今年已经是她第二次参加夏令营活动了。去年夏令营结束后,她回学校参加了演讲比赛,自信大胆的在台上演讲,还获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夏令营挺有意思的,在这里认识了很多朋友,感觉自己的心也慢慢敞开,变得不迷茫。”当问到明年是否还想来参加 夏令营,小妍毫不犹豫:“想!” 和小妍一样,还有4位小朋友也是第二次参加夏令营活动。 17岁的小辉6年前不幸被酒精火焰大面积烧伤,这次,她和妈妈特意从恩施来凤来到武汉参加夏令营。谈及夏令营的收获,她告诉我们:“从家里到医院花了10多个小时,公交、汽车、火车都坐了,虽然很奔波,但这两天我玩得非常开心,还收获了友情、关心和关爱,真的是不虚此行。” “小宇今天玩得太开心了,我们不回去了,明天参加完活动再走。”11岁的小宇夏令营当天刚好出院,本来准备参加半天活动就跟妈妈回家,最后硬是央求妈妈留下来参加完全部活动。 “在这里看到了孩子的另一面,发现了孩子更多的闪光点。”“原来我的孩子这么优秀!”很多家长都不约而同的发出同样的感叹。 两天的时间里,烧烫伤小朋友们发挥想象力绘画,精心编排话剧,勇敢面对伤痛,认真剖析自我并展示自我,与小伙伴快乐游戏、愉快玩耍。家长们跟着心理专家一起,学习亲子沟通和应对压力的技巧…… 从最开始的害羞含蓄,到打开心扉畅所欲言,再到离别时的依依不舍,烧烫伤小朋友们在夏令营收获了快乐,收获了友情,收获了勇气,收获了成长。他们脸上的笑容越来越灿烂,对未来也更加从容。(文:蔡玥)
谢卫国 2024-07-25阅读量1267
病请描述: 烧伤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可能会对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了解烧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对于保障我们的安全至关重要。 一、烧伤的原因 常见的烧伤原因包括: 1. 热液烫伤:如开水、热汤等。 2. 火焰烧伤:如火灾、炉灶火焰等。 3. 高温固体烫伤:如热金属、热煤块等。 4. 化学烧伤:强酸、强碱等化学物质接触皮肤。 5. 电烧伤:不同电压的电流接触人体,通过人体组织产生损伤。 二、烧伤的预防 1. 在日常生活中,要小心处理热液,避免打翻热水壶、热汤等。 2. 厨房使用炉灶时要注意安全,防止火焰外窜。 3. 接触高温物品时要使用防护工具。 4. 妥善保管化学物品,避免接触皮肤。 5. 注意用电安全,避免触电事故。 三、烧伤的处理 1. 立即脱离致伤源:如迅速脱去着火的衣物,或用大量清水冲洗被化学物质污染的皮肤。 2. 冷却烧伤处:用流动的凉水冲洗烧伤部位 15-30 分钟,降低局部温度,减轻疼痛和损伤。 3. 水疱的处理:送医前勿自行剪破水疱,以免污染伤口引起感染。 4. 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覆盖伤口,避免进一步污染。 5. 如有必要,及时就医:严重烧伤或特殊部位烧伤(如面部、手部等)应尽快前往医院治疗。 四、烧伤后的注意事项 1. 保持伤口清洁:按照医生的指导定期换药。 2. 注意休息:充足的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 3. 合理饮食:伤口的修复需要充足营养,建议选择富含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的食品,以利伤口愈合。 4. 避免伤口受压和摩擦:防止影响伤口愈合。 5. 遵医嘱进行后续治疗和康复训练。 总之,烧伤的防治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安全意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一旦发生烧伤,要正确处理并及时就医,以减少烧伤带来的危害和后遗症。同时,烧伤患者和家属要积极配合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态,促进身体的康复。 希望这篇科普文章的内容可以帮助市民更好地了解有关烧伤,烫伤的防治知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和健康。
严炯 2024-07-22阅读量1400
病请描述:作为烧伤科医务人员,经常会碰到患者或者家属问我们:烧烫伤之后有没有什么忌口?应该多吃些什么来补呀?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烧烫伤之后的正确饮食。 烧伤早期 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常常会因全身的应激反应,引起胃肠道功能的紊乱,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胃肠道不耐受症状。此时病人还易出现口渴的症状,这通常是血容量不足的表现,烧伤面积越大口渴越明显,这时单纯的饮水并不能缓解口渴现象,反而会加重胃肠道负担,引起急性胃扩张或水中毒。若是合并头面部烧伤的患者,因面部皮下组织松弛、神经血管丰富,烧伤后极易发生水肿。因此,大面积烧伤患者早期不宜大量饮水或进食,可以分次少量地饮用一些淡盐水或含电解质的饮料。如果伤者没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可以分次少量服食流质食物,如牛奶、稀饭、米汤等。 如果是烧伤面积较小、非头面部烧伤的患者,则可根据自身饮食习惯,正常饮食,避免辛辣刺激即可。 创面修复期 创面修复期,患者因代谢率增高、分解旺盛、机体需要量增多,对营养的需求逐渐增加,这个时间饮食非常重要,应该选择高热量、高蛋白、营养密度高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增加蛋类、鱼类、肉类、蔬菜等食物的摄入。对于一名成年烧伤患者每日摄入蛋白质应在100g-200g。我们可以选择“1.2.3.4”摄入法,例如:每天吃一个鸡蛋,喝两杯200ml牛奶(如果担心乳糖不耐受,可以喝2-4杯酸奶),吃三两瘦肉(包括鱼、虾等),吃40g干大豆的豆制品(豆浆、豆腐、豆腐干)。 烧伤患者易发生胃肠功能紊乱、有时还会因疼痛、睡眠等情况,导致食欲较差,因此进食仍需要以患者耐受为宜,选择易消化的饮食,在口服营养无法满足机体需求时,我们会给予静脉营养或肠内营养制剂的补充,以满足患者机体需求。 康复期 烧伤康复期,创面大部分愈合,处于疤痕生长的阶段,应正常三餐饮食,避免营养过剩,提倡少盐、少油、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如胡萝卜、猕猴桃等),少吃或不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生蒜等)。此外还需多饮水,注意补充水分,否则容易引起皮肤干燥瘙痒。 在这里还想要重点提醒大家,在合理安排烧伤患者饮食时,要结合自身基础疾病或过敏情况,如高血压患者需控制盐份摄入,糖尿病患者需控制糖份摄入,会引起患者自身过敏的食物也是绝对禁忌。 希望所有烧烫伤患者都能吃得健康,早日康复!(文:肖淑丹、谢爽;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科普文章仅作公益用途。
谢卫国 2024-07-08阅读量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