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烫伤 > 内容

烫伤内容

脊髓空洞症最常见问题的全面解答

病请描述:神经外科戴大伟教授一直从事神经外科尤其是颅脑和脊柱神经外科工作,持续钻研攻关脊髓脊柱疾病,在国内神经外科界独树一帜,每年诊治数千名全国各地患者,每年为数百名脊柱脊髓疑难复杂疾病患者手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治和手术经验,获得了广大病患的高度信任和众多业内专家一致好评。戴大伟副主任医师就广大患者关心的“脊髓空洞症”的相关问题进行全面细致解答。 1.脊髓空洞症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脊髓空洞症(syringomyelia)可以理解为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缓慢进展的脊髓内液体异常积聚的为特征的退行性疾病,算是脊髓的“脑积水”。它最常见于颈段脊髓,在一些疾病可以向上延伸到生命中枢脑干(延髓和桥脑)。 因为脊髓的功能十分重要,它是脑控制躯干和四肢之间的连接,大脑接收信号和发出指令全靠脊髓,相当于一颗大树,扎入土壤深部的树根吸收水分和养分要通过树干传递到树枝和叶子,这里树干就相当于脊髓,脊髓空洞症相当于树干空心了,大树的生命就发生威胁。 2.脊髓空洞是怎么形成的? 有关脊髓空洞的发生机制目前没有统一的推断,最有代表性的发病机制研究为1960年代Gardner提出了水动力学理论。在正常胚胎发育过程中,脉络丛的脑脊液搏动对神经管的扩张起到了重要作用。小脑幕上下脑脊液搏动不均衡会导致后颅窝容积改变从而引起Chiari畸形和脊髓空洞症。 多数学者认为与脊髓局部的脑脊液循环障碍有关,导致脑脊液循环不畅的原因有很多,如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Chiari畸形或Arnold-Chiari畸形),该畸形位于颅颈交界区,可以引起明显脑脊液循环障碍,脊髓内的脑脊液与第四脑室脑脊液流动不畅。或者是寰枢椎脱位、颅底凹陷症引起相对的小脑扁桃体下疝,后颅窝容积减小导致脊髓内脑脊液循环障碍。 此外,颈椎病、脊髓髓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脊髓炎、脊髓肿瘤、脊柱侧弯等疾病都可以引起脊髓中央管扩张,脑脊液进一步在脊髓内部异常积聚,导致脊髓空洞症。 脊髓损伤头尾端空洞 3.脊髓中央管扩张是脊髓空洞症吗? 脊髓中央管扩张实际上是脊髓空洞的早期表现,它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稳定不变,每年复查脊柱核磁共振,中央管扩张无明显扩大,也无明显临床症状,一般不需要手术干预。另一种为脊髓中央管扩张逐渐加重,且有临床症状影像学习、工作或生活,则需要积极治疗。据临床观察,脊髓中央管扩张多数为稳定性。 多发颈段脊髓空洞,形成分隔 4.哪些因素会导致脊髓空洞的发生或加重? ①先天因素: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脊髓栓系综合征,脊髓脊膜膨出,脊髓或终丝脂肪瘤,脊柱裂,脊髓纵裂,椎管内先天性肠源性囊肿,畸胎瘤,先天性脊髓血管畸形,先天性脑积水等。 ②后天因素:寰椎枕化畸形,寰枢椎脱位,颅底凹陷症,颈椎病、脊髓髓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脊髓炎、脊髓肿瘤、脊柱侧弯,脊柱肿瘤,脊髓多发性硬化,脑积水等。 ③生活习惯因素,饮食因素:长时间低头看书、看手机或工作,导致的颈椎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反弓,加重颈椎病和颈椎管狭窄,屈曲位时脊髓前方受压加重,脊髓中央管脑脊液循环受阻,脊髓中央管逐渐扩张。不正确坐姿或工作负重加重脊柱侧弯也会加重脊髓空洞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饮食与脊髓空洞发生发展相关。 5.脊髓空洞是良性病变还是会恶变? 脊髓空洞症实际上是脊髓的积水,像脑积水一样当然属于良性病变,不是肿瘤性病变,不会恶变成为癌症。只要及时发现,正确对待,听取医生的建议和治疗,会得到很好的疗效和远期预后。 6.脊髓空洞症的分型有哪些? 根据脊髓空洞腔内脑脊液特点和脊髓形态,以影像学MRI表现为依据可分为:①交通型脊髓空洞;②非交通型脊髓空洞;③萎缩型脊髓空洞。 根据MRI矢状位脊髓空洞特点分为:①单发性脊髓空洞;②多发性脊髓空洞。以及①单节段型脊髓空洞;②多节段型脊髓空洞。 根据MRI横断面脊髓空洞程度分为:①轻型; ②中型; ③重型。 根据MRI横断面脊髓空洞位置分为:①中央型; ②偏中央型。 7.脊髓空洞症患者会有哪些表现呢?   脊髓空洞症患者主要有以下临床表现: 手内在肌萎缩,畸形,手灵活性降低 鱼际肌萎缩,手指无法展开,灵活性下降 ① 空洞内脑脊液张力性压迫症状 脊髓空洞压迫脊髓中央管前方的痛觉神经纤维及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细胞,导致受累节段的痛温觉丧失、肌肉萎缩、肌力下降,而触觉保留(触觉受双侧神经纤维支配),患者往往表现为上肢肌肉,尤其是手内在肌萎缩(大小鱼际肌),手指麻木、灵活性下降,痛温觉下降后患者容易烫伤,手部畸形,力量下降等。在疾病早期,感觉障碍常位于一侧肢体,并逐渐加重。 ② 脑脊液循环障碍症状 头痛,可位于后枕部或颈部,可放射至顶部、乳突、肩部,常为阵发性。 ③ 其他合并疾病症状 如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寰枢椎脱位等可有走路不稳、眼球震颤,一过性视物模糊、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眩晕、恶心、共济失调等症状。 8.脊髓空洞症如何诊断? 脊髓空洞症的诊断和其他脊柱脊髓疾病诊断一样,以临床表现为主,结合脊柱CT和MRI扫描综合诊断。单纯靠临床表现或单纯靠影像学表现都不能诊断为“脊髓空洞症”,必须是临床症状体征与影像学表现相符合才能明确诊断,有时候有相关症状,但影像学不支持,不能明确诊断。有时候影像学有相应表现,但无临床症状体征,也不能明确诊断,也不一定需要手术治疗。这里需要经验丰富的神经外科医生来判断。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Chiari畸形)伴脊髓空洞症 9.脊髓空洞症是良性病变需要治疗吗? 脊髓空洞症是良性病变,不一定需要手术治疗,但是临床上必要的复查和随访是必须要做的,患者要定期看专门医生,最好是一直看一位医生,长期规律随访复查,对比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和影像学脊髓空洞本身的改变。必要时,医生会根据病情本身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保守治疗、药物治疗、微创手术治疗) 10.脊髓空洞症如何治疗呢? 总体来说,脊髓空洞症的治疗可以概括为保守治疗、药物及物理治疗、微创手术治疗。 ① 保守观察 定期随访观察也是治疗,对于无明显临床症状或轻型患者可以选择保守治疗,定期复查患者MRI平描或增强扫描、CT三位重建等。 ② 药物及物理治疗 对于有轻微症状但暂不需要手术的患者,可以给与对症止痛、缓解肌张力和麻木的药物治疗,如口服塞来昔布、加巴喷丁、普瑞巴林胶囊、盐酸乙哌立松等,针灸、理疗等也可以尝试。 ③ 微创手术治疗 对于较为严重或进行性进展的脊髓空洞症,建议行显微镜下的微创手术治疗,手术为脊柱后路小切口微创手术,分离肌肉和一个节段的椎板(部分患者采取半椎板入路),损伤较小,手术方式包括脊髓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脊髓空洞-胸腔或腹腔分流术,空洞穿刺造瘘术。而前者手术更加微创,疗效确切,并发症更少。上海长征医院神经外科戴大伟教授团队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和临床实践,提出根据脊髓空洞症分型个体化手术治疗。选取脊髓空洞张力最高空洞最明显的区域为手术目标区域(尽量避免高颈段脊髓和上胸段脊髓血供十分薄弱的区域),对于部分患者采取脊髓后正中沟入路,对于病因治疗无效及特发性偏心型脊髓空洞患者,脊髓DREZ入路空洞-蛛网膜下腔分流术是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申请发明专利,改良和优化目前分流管 标准化术式,标准尺寸置入,保证最好疗效 部分患者采取脊髓背根入髓区(DREZ)软脊膜切开,极其微创,避免后正中沟切开损伤薄束和楔束纤维,避免下肢深感觉障碍 软脊膜切开长度极小2.5-3mm 分流管远端务必要置入蛛网膜下腔,保证引流通畅,通则不堵。 11. 我不想做手术,能保守治疗吗? 对于无明显临床症状或轻型患者可以选择保守治疗,定期复查患者MRI平描或增强扫描、CT三位重建等。定期随访观察也是一种治疗方式,对于有轻微症状但暂不需要手术的患者,可以给与对症止痛、缓解肌张力和麻木的药物治疗。患者不需要焦虑,正确面对脊髓空洞,完全能够监测疾病情况和发展趋势。对于病情较为严重和进行性进展的患者,不应该惧怕手术治疗而延误治疗,手术较为安全和微创,手术总体上肯定是利大于弊,挽救患者神经功能,给患者带来真正的获益。 12. 脊髓空洞症手术以后康复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多久复查? ① 饮食方面 术后应注意补充营养促进伤口愈合。不要偏爱食物和挑食。也不能够吃太过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能抽烟喝酒。 ② 并发症方面 康复期间要注意伤口生长情况,适当活动,不过度活动,短期内可能有肢体肿胀、疼痛等,对于有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要预防褥疮、肢体深静脉血栓等后遗症的情况。低头和弯腰要在医生建议下进行,必要时戴颈托、腰围等护具,不要久坐或久站,需要注意防寒保暖,可以在床上做五点支撑锻炼肌肉力量。 ③ 脊髓空洞症手术以后标准化复查应该这样的:手术后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一年分别复查一次,以后病情稳定是每年复查一次。戴大伟副主任医师提醒,复查时带好出院小结和之前的影像学片子等资料,方便医生及时了解病情,并将最新的情况与之前病情表现进行对比。

戴大伟 2025-03-30阅读量3888

"白内障术后干眼症...

病请描述:白内障手术是一种常见的眼科手术,通过摘除浑浊的晶状体,来改善患者的视力。然而,术后干眼是白内障手术的一个常见并发症,给患者造成困扰。本文将为您科普白内障术后干眼的相关知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一、白内障术后干眼的原因白内障术后干眼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主要包括:1. 手术刺激:手术过程中对眼部组织的刺激可能导致眼部血液循环不畅,影响泪液的分泌和稳定性。2. 角膜受损:手术过程中可能对上角膜组织造成一定的机械性损伤,影响泪膜的稳定性。3. 局部组织水肿:术后局部组织水肿可能对眼睛部位造成刺激,影响泪液的分泌。4. 术后眼部炎症:如果术后没有做好护理工作,导致眼部炎症,也可能影响泪液的分泌,引起干眼症状。二、白内障术后干眼的症状白内障术后干眼的症状主要包括:1. 眼睛干涩:患者常感到眼睛干涩、刺痛、酸胀等不适感。2. 视力模糊:干眼可能导致视物模糊,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3.眼部疲劳:长时间用眼后,患者可能感到眼部疲劳、不适、眼睑难睁。三、白内障术后干眼的治疗方法针对白内障术后干眼,可以采取以下治疗方法:1. 热敷:使用热毛巾对眼部进行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眼部组织的恢复。热敷时需注意温度适中,避免烫伤眼部皮肤。2. 饮食调理:多吃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苹果等,有助于促进眼部组织的修复和泪液的分泌。同时,保持均衡饮食,避免食用过于油腻和辛辣的食物。3. 使用滴眼液: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滴眼液来补充眼部水分,模拟自然泪液,为眼部提供必要的润滑和保湿。使用滴眼液时需注意卫生,避免交叉感染。同时,需遵医嘱控制使用频率和剂量,避免过量使用导致眼部不适。4. 保持室内湿度:在室内使用加湿器,保持适宜的湿度,有助于减少泪液蒸发,缓解眼部不适。5. 抗炎治疗:若干眼症状持续加重,且伴有眼部红肿、疼痛等炎症表现,需及时就医进行抗炎治疗,以减轻眼部炎症,促进眼部组织的恢复。四、预防白内障术后干眼的方法为了预防白内障术后干眼,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术前准备充分:通过完善相关检查、调整患者身体状态等方式进行术前准备,以减少手术对眼部组织的损伤,降低术后干眼症的发生风险。2. 术后合理用药:按医嘱使用术后滴眼液,控制炎症反应。同时,避免使用含有防腐剂的滴眼液,以免对角膜上皮细胞产生毒性作用。3. 避免强光刺激:外出时佩戴太阳镜保护眼睛免受强烈阳光照射,以减少强光对角膜上皮细胞的损伤及炎症反应。4. 保持角膜湿润:可通过滴眼药水或使用湿房眼镜来维持角膜湿度,减缓角膜上皮细胞失水干燥的速度。5.定期复查:按照医生建议的时间表进行眼科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包括感染、过敏等可能导致干眼症的因素。五、总结白内障术后干眼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但不必过于担心。通过了解其原因、症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如果您在白内障术后出现干眼症状,请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护理。一般白内障术后干眼及时治疗,在一个月左右恢复。若患者本身存在干眼,则恢复周期比较长,经过积极治疗后6个月左右恢复正常。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有助于缓解干眼症状,促进眼部健康。

俞莹 2025-02-07阅读量811

"白内障术后干眼症...

病请描述:白内障手术是一种常见的眼科手术,通过摘除浑浊的晶状体,来改善患者的视力。然而,术后干眼是白内障手术的一个常见并发症,给患者造成困扰。本文将为您科普白内障术后干眼的相关知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一、白内障术后干眼的原因白内障术后干眼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主要包括:1. 手术刺激:手术过程中对眼部组织的刺激可能导致眼部血液循环不畅,影响泪液的分泌和稳定性。2. 角膜受损:手术过程中可能对上角膜组织造成一定的机械性损伤,影响泪膜的稳定性。3. 局部组织水肿:术后局部组织水肿可能对眼睛部位造成刺激,影响泪液的分泌。4. 术后眼部炎症:如果术后没有做好护理工作,导致眼部炎症,也可能影响泪液的分泌,引起干眼症状。 二、白内障术后干眼的症状白内障术后干眼的症状主要包括:1. 眼睛干涩:患者常感到眼睛干涩、刺痛、酸胀等不适感。2. 视力模糊:干眼可能导致视物模糊,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3.眼部疲劳:长时间用眼后,患者可能感到眼部疲劳、不适、眼睑难睁。三、白内障术后干眼的治疗方法针对白内障术后干眼,可以采取以下治疗方法:1. 热敷:使用热毛巾对眼部进行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眼部组织的恢复。热敷时需注意温度适中,避免烫伤眼部皮肤。2. 饮食调理:多吃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苹果等,有助于促进眼部组织的修复和泪液的分泌。同时,保持均衡饮食,避免食用过于油腻和辛辣的食物。3. 使用滴眼液: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滴眼液来补充眼部水分,模拟自然泪液,为眼部提供必要的润滑和保湿。使用滴眼液时需注意卫生,避免交叉感染。同时,需遵医嘱控制使用频率和剂量,避免过量使用导致眼部不适。4. 保持室内湿度:在室内使用加湿器,保持适宜的湿度,有助于减少泪液蒸发,缓解眼部不适。5. 抗炎治疗:若干眼症状持续加重,且伴有眼部红肿、疼痛等炎症表现,需及时就医进行抗炎治疗,以减轻眼部炎症,促进眼部组织的恢复。四、预防白内障术后干眼的方法为了预防白内障术后干眼,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术前准备充分:通过完善相关检查、调整患者身体状态等方式进行术前准备,以减少手术对眼部组织的损伤,降低术后干眼症的发生风险。2. 术后合理用药:按医嘱使用术后滴眼液,控制炎症反应。同时,避免使用含有防腐剂的滴眼液,以免对角膜上皮细胞产生毒性作用。3. 避免强光刺激:外出时佩戴太阳镜保护眼睛免受强烈阳光照射,以减少强光对角膜上皮细胞的损伤及炎症反应。4. 保持角膜湿润:可通过滴眼药水或使用湿房眼镜来维持角膜湿度,减缓角膜上皮细胞失水干燥的速度。5.定期复查:按照医生建议的时间表进行眼科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术后并发症,包括感染、过敏等可能导致干眼症的因素。五、总结白内障术后干眼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但不必过于担心。通过了解其原因、症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如果您在白内障术后出现干眼症状,请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护理。一般白内障术后干眼及时治疗,在一个月左右恢复。若患者本身存在干眼,则恢复周期比较长,经过积极治疗后6个月左右恢复正常。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有助于缓解干眼症状,促进眼部健康。

俞莹 2024-12-11阅读量1882

风雨天,预防淋雨感冒,中医有...

病请描述:在风雨天,突如其来的暴雨往往让人措手不及,淋雨后若不及时处理,很容易引发感冒。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在预防和治疗感冒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方法。以下是中医推荐的几个高招,帮助大家在雷雨天预防淋雨后感冒。 一、雨中行走,策略应对 1.寻找避雨处 遇到大雨倾盆,不妨寻找附近的商场、地铁站或公交站等避雨设施,待雨势减弱再行动。 2.快速移动,减少停留 如果必须外出且雨势不大,尽量加快步伐,缩短在雨中停留的时间,减少身体被雨水打湿的面积。 二、到家后的及时护理 1.及时更换干爽衣物,保持身体温暖 **重点**:淋雨后,首要任务是尽快更换湿衣物,保持身体干燥。湿衣物会加速体温流失,使身体更易受寒。 **做法**:回到室内后,立即脱下湿衣物,换上干净、干燥的衣物,特别是要保护好颈部、肩部和脚部等容易受寒的部位。 2.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 **原理**:泡脚是中医推荐的驱寒方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体内寒气排出。 **做法**:淋雨后,用温水泡脚,可以在水中加入姜片或艾叶,进一步增强驱寒效果。泡脚时,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皮肤,泡至身体微微出汗即可。 三、食疗调理,增强体质 **推荐食物**: 1.**生姜红糖水**:生姜具有温中散寒的作用,红糖则能补中益气、活血化瘀。将生姜切片,加入红糖,用开水冲泡,趁热饮用,可有效驱散体内寒气,预防感冒。 2.**温热性食物**:如羊肉、姜、蒜、葱等,这些食物可以增强体内阳气,预防寒气入侵。 3.**祛湿食物**:如薏米、芡实、红豆、冬瓜等,有助于排出体内湿气,减少感冒风险。 **避免食物**:生冷、油腻和辛辣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影响身体的抵抗力。 四、艾灸疗法,温经散寒 **原理**:艾灸是中医常用的驱寒方法,可以温经通络、祛寒除湿。 **做法**:淋雨后,可以对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位进行艾灸。艾灸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烫伤皮肤。如果不熟悉艾灸操作,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五、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推荐运动**:淋雨后避免立即进行剧烈运动,以免出汗过多导致毛孔张开,寒湿之气乘虚而入。可以选择在室内进行一些温和的运动,如瑜伽、太极拳等,这些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能调节身心,促进血液循环。 六、其他注意事项 1.**勤洗手**:保持手部清洁,避免细菌传播。 2.**避免接触污水**:尽量不要接触洪水或污水,以免引发其他疾病。 3.**保持室内通风**:雷雨过后,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4.**及时就医**:如果出现感冒、发热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 综上所述,中医在预防淋雨后感冒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通过及时更换干爽衣物、温水泡脚、食疗调理、艾灸疗法、适当运动以及注意其他生活细节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预防淋雨后感冒的发生。希望大家在雷雨天也能保持健康体魄!

陈旋 2024-09-23阅读量1592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解读

病请描述:银屑病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免疫介导性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疾病。为了进一步规范银屑病的诊疗,提高临床治疗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业委员会发布了《2023版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本文将详细解读该指南的核心内容,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文 | 刘驰 银屑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01 遗传因素 银屑病的遗传倾向非常显著,研究显示,大约31.26%的银屑病患者有家族史,一级亲属和二级亲属的遗传度分别为67.04%和46.59%。当父母一方患有银屑病时,子女的发病率约为20%;若父母双方均患有银屑病,子女的发病率则高达65%。双胞胎研究也显示,同卵双生子的发病一致性为65%至72%,而异卵双生子的发病一致性则为15%至30%。 在遗传研究方面,HLA-C06:02位点与银屑病的发病关联性最为显著。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安徽医科大学张学军团队发现了38个银屑病易感基因,这些基因占全球已发现银屑病易感基因的38%。目前,已确认的银屑病易感基因超过80个,包括IL-12B、IL-23R、IL-17A、TNFAIP3等。脓疱型银屑病与IL-36基因位点相关,而银屑病关节炎(PsA)则与HLA-B27位点相关。 02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在银屑病的发病和加重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点滴状银屑病常与咽部急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精神紧张、睡眠障碍、过度劳累等因素也可导致银屑病的发生、加重或复发。创伤如手术、烫伤或擦伤可能诱发同形反应,使受损部位发生银屑病。 03 免疫因素 免疫系统的异常是银屑病发病的核心机制。T细胞、树突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等免疫细胞通过分泌TNF-α、IL-17、IL-22等细胞因子,形成炎症循环,导致银屑病的特征性皮损。IL-23和Th17细胞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IL-23可促进Th17细胞分泌IL-17,而IL-17A与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关系最为密切。此外,IL-17A还可通过激活信号传导子和转录活化子1(STAT1)和STAT3通路,促进角蛋白K17的表达。 银屑病的诊断与分型 银屑病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和皮肤病理特征。不同类型的银屑病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 01 寻常型银屑病 寻常型银屑病是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银屑病病例的80%至90%。主要表现为边界清晰的暗红色斑块或浸润性红斑,上覆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后可见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现象。 02 脓疱型银屑病 脓疱型银屑病包括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和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GPP是一种临床少见但严重的银屑病类型,表现为全身弥漫性红斑及无菌性脓疱,常伴有发热、关节肿胀疼痛、外周血白细胞增多等系统症状。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主要发生在手掌和足跖部位,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小脓疱。 03 红皮病型银屑病 红皮病型银屑病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重症银屑病类型,患者全身弥漫性红斑,伴有大量糠状鳞屑,皮损面积可超过90%体表面积。患者常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畏寒、乏力等,病程较长且易复发。 04 银屑病关节炎(PsA) PsA患者除了皮肤表现外,关节也受到影响。大约30%的银屑病患者会发展为PsA,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晨僵以及关节活动受限。根据是否存在关节病变,结合皮损情况,诊断PsA。 银屑病的严重程度分级 银屑病的严重程度分级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指标进行评估: 01 PASI(银屑病皮损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 PASI是评估银屑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最常用指标。PASI评分根据皮损的面积、红斑、鳞屑和浸润程度进行打分,分值范围从0到72分。 02 BSA(皮损体表面积) BSA通过估算皮损面积占全身表面积的百分比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患者单个手掌及手指屈侧面积定义为1%体表面积。 03 PGA(医生整体评价) PGA根据红斑、鳞屑和斑块浸润的整体情况进行评分,从无症状(0分)到极重症(5分)进行分类,评分越高表示病情越重。 04 DLQI(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 DLQI用于评估银屑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值范围为0到3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受影响越大。指南强调治疗不仅要改善皮损,还应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银屑病的治疗选择 01 外用治疗 外用治疗是轻度银屑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指南推荐使用维生素D3衍生物如他卡西醇,以及弱效至中效的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软膏和糠酸莫米松软膏。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减少炎症和鳞屑,并在长期使用中相对安全。 02 光疗 光疗特别是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被推荐用于中度至重度银屑病患者。研究表明,NB-UVB疗效较广谱中波紫外线(BB-UVB)更为显著,且与外用药物联合使用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03 系统治疗 中重度银屑病或外用治疗无效的患者,系统治疗是主要选择。常用药物包括甲氨蝶呤、环孢素、维A酸类药物(如阿维A酸)、托法替布等。指南建议,对于那些对传统系统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考虑生物制剂。 04 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是近年来银屑病治疗的重大进展,主要靶向TNF-α、IL-17和IL-23等细胞因子。阿达木单抗(抗TNF-α单抗)、司库奇尤单抗(抗IL-17A单抗)和乌司奴单抗(抗IL-12/23单抗)均已被证明在改善银屑病皮损和预防复发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银屑病的共病管理 银屑病是一种系统性疾病,常伴有多种共病,如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精神心理疾病和慢性肾脏疾病等。指南详细列出了各类共病的管理策略。 01 心血管疾病 研究显示,银屑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特别是重度银屑病患者。常见的心血管共病包括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等。指南建议,银屑病患者应定期监测心血管健康状况,尤其是在使用可能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治疗药物时,如TNF-α抑制剂。 02 代谢性疾病 银屑病与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和肥胖有密切关联。银屑病患者的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1.69倍。研究显示,肥胖是银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特别是在年轻患者中。体重指数(BMI)与银屑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指南建议在治疗银屑病的同时,应积极管理代谢性疾病。 03 精神心理疾病 银屑病患者中焦虑和抑郁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这与银屑病的外观影响和慢性病程密切相关。精神抑郁可能通过炎症通路加重银屑病的病情。指南建议对合并精神心理疾病的银屑病患者进行定期评估,并在必要时转诊至心理科进行综合治疗。 04 慢性肾脏疾病 严重银屑病患者罹患慢性肾病和终末期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尤其是在使用可能对肾功能有影响的药物时,如甲氨蝶呤、环孢素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应定期监测肾功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特别提到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策略,融合了中医诊治银屑病的最新研究成果。 01 中医辨证施治 中医治疗银屑病强调“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养血润燥”的基本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施治。例如,对于湿热内蕴证患者,可选用清热解毒、利湿化浊的中药方剂;对于血瘀阻滞证患者,可使用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 02 中药的外用与内服结合 中药的外用治疗可以有效减轻局部症状,如炎症和瘙痒,而内服中药则有助于整体调理,预防复发。指南建议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       本指南在继承以往版本的基础上,结合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更加系统、规范和科学的诊疗建议。对于临床医生而言,遵循指南不仅能提高银屑病的治疗效果,还能有效减少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引用文献: [1]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23版)[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23,56(7):573-625. DOI:10.35541/cjd.20220839.

刘驰 2024-08-30阅读量1564

《烧伤防治全知道》

病请描述:  烧伤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可能会对人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了解烧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对于保障我们的安全至关重要。  一、烧伤的原因  常见的烧伤原因包括:  1. 热液烫伤:如开水、热汤等。  2. 火焰烧伤:如火灾、炉灶火焰等。  3. 高温固体烫伤:如热金属、热煤块等。  4. 化学烧伤:强酸、强碱等化学物质接触皮肤。  5. 电烧伤:不同电压的电流接触人体,通过人体组织产生损伤。  二、烧伤的预防  1. 在日常生活中,要小心处理热液,避免打翻热水壶、热汤等。  2. 厨房使用炉灶时要注意安全,防止火焰外窜。  3. 接触高温物品时要使用防护工具。  4. 妥善保管化学物品,避免接触皮肤。  5. 注意用电安全,避免触电事故。  三、烧伤的处理  1. 立即脱离致伤源:如迅速脱去着火的衣物,或用大量清水冲洗被化学物质污染的皮肤。  2. 冷却烧伤处:用流动的凉水冲洗烧伤部位 15-30 分钟,降低局部温度,减轻疼痛和损伤。  3. 水疱的处理:送医前勿自行剪破水疱,以免污染伤口引起感染。  4. 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覆盖伤口,避免进一步污染。  5. 如有必要,及时就医:严重烧伤或特殊部位烧伤(如面部、手部等)应尽快前往医院治疗。  四、烧伤后的注意事项  1. 保持伤口清洁:按照医生的指导定期换药。  2. 注意休息:充足的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  3. 合理饮食:伤口的修复需要充足营养,建议选择富含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的食品,以利伤口愈合。  4. 避免伤口受压和摩擦:防止影响伤口愈合。  5. 遵医嘱进行后续治疗和康复训练。  总之,烧伤的防治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安全意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一旦发生烧伤,要正确处理并及时就医,以减少烧伤带来的危害和后遗症。同时,烧伤患者和家属要积极配合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态,促进身体的康复。  希望这篇科普文章的内容可以帮助市民更好地了解有关烧伤,烫伤的防治知识,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和健康。

严炯 2024-07-22阅读量1394

儿童烧烫伤事故频发,生活中的...

病请描述:烧烫伤是儿童最常见的意外伤害,尤其是学龄前儿童,他们天性好动,模仿能力强,对外界充满好奇,喜欢去探索,但对于危险的事物没有判断力,如果家长疏于看护,这个时候很容易导致烧烫伤。那么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预防烧烫伤事故的发生呢? 清除有烫伤安全隐患的物品 确保家里物品有序摆放,避免杂物堆积,特别是热水瓶、热锅等高温物品。家长切勿图方便,将家中的开水或热汤等放在宝宝可触及的位置。往往家长想着我就放一会儿,马上就过来,结果好奇的宝宝伸手去拿,热饮从高处坠落洒在宝宝身上,导致面部、颈部等部位烫伤,甚至可能会呛入喉咙,影响呼吸,救治不及时可危及生命。家长应该将热饮放在宝宝触摸不到的地方或等放凉后再拿出来。   警惕厨房、餐桌上的危险 做饭时,确保宝宝不能进入厨房。厨房门可以加装安全门栏,热汤和食物应放在宝宝触及不到的地方。餐桌避免使用桌布,以免宝宝拉扯桌布,导致热汤或食物翻倒烫伤。饮水机应设置安全开关,让宝宝无法打开。 避免使用明火取暖 有些地方天气寒冷,习惯使用煤炉、炭火取暖,宝宝在周边玩耍,一不小心跌到炉边,如果家长未及时发现,后果不堪设想。炉火熄灭后还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如果房屋处于封闭状态,可能导致一氧化碳中毒,严重的会造成面部毁容、肢体残疾,甚至失去生命。家长应避免使用明火取暖,可选用安全系数高的取暖产品并有专人看护,避免宝宝触摸。 洗澡时先放冷水,再兑热水 洗澡时,有些家长习惯先接热水,再兑冷水。对宝宝看护不到位时,一不小心掉入热水盆中导致全身大面积烫伤。宝宝洗澡前应先放冷水再兑热水,这样水温不会很高,也可以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待温度合适后再将宝宝放入水盆中。 尽量避免给宝宝使用热水袋 寒冷的冬季,有些家长怕宝宝冷,就给宝宝用起了热水袋,结果一晚上过去,宝宝却被低热烫伤,且深度都会比较深,严重的甚至需要手术治疗。热水袋在使用过程中也可能会发生破裂导致烫伤事故。小宝宝皮肤娇嫩,婴幼儿因为神经发育不完全,表达能力差等原因,是低热烫伤的重灾区。因此,家长尽量避免给宝宝使用热水袋,可采取其他更安全的取暖措施。 切勿单独燃放烟 花爆竹 小朋友对烟 花爆竹感兴趣,但儿童也是严烟 花爆竹炸伤的高危人群。如果燃放烟 花爆竹,请到正规销售点购买,并且在家长的监护下燃放,以防被炸伤。 正确选购电子产品 目前市面上的电子产品五花八门,有些电子产品质量堪忧,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导致温度过高,烫伤宝宝。家长要定期对家中的电子产品、炉具、热水瓶等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其安全可靠,无漏电、破损等情况。 通过加强看护、创造安全环境、提高安全意识等多方面的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宝宝发生烧烫伤的风险,为宝宝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如果万一不幸发生烧烫伤事故,也请大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牢记“冲脱泡盖送”五字诀。(文:冯婷,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科普文章仅作公益用途。

谢卫国 2024-06-14阅读量1860

预防儿童意外伤害,助力儿童健...

病请描述:预防儿童意外伤害,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和障碍,如何跨越这些障碍,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快乐的童年时光,茁壮成长,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今天我们关注的是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 目前正值夏季,全国各地儿童意外伤害的事件如溺水等,给许多家庭带来了不幸,同时也给国家目前的人口政策、提高人口出生率、降低老龄化水平等带来沉重的压力。意外伤害无处不在,实时可能发生,严重威胁着孩子的生命、家庭的幸福。防范意外伤害的发生就要求家长、老师包括孩子自己掌握意外伤害的发生的特点,在孩子的哪些阶段容易发生哪些意外伤害?都有哪些特点?如何预防?一旦意外伤害出现,该如何规避?如何处置才能将意外伤害对孩子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低? 意外伤害带来的挑战是巨大的,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那么如何避免意外伤害,就需要我们了解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哪些不同的性格特征。一个人的一生主要经历7个不同的年龄分期:1.胎儿期2.新生儿期3.婴幼儿期(0-3y)4.学龄前期(3-6y)5.学龄期(6-14y)6.青春期(14-20y)7.成人期。 每个时期的儿童有不同年龄儿童生理特点,学龄前期(3-6岁)运动、认知、情绪发展迅速,以无意注意为主,注意时间短,范围小,易分散,情绪化;这个阶段的孩子易模仿,情绪调控能力差,情绪反应强烈,易冲动, 自我控制差。学龄期的孩子(6-12岁)大运动技能如平衡性、协调性、灵活性逐渐提高;青春期的孩子情感和生理易变化,逆反、攻击性、破坏性行为。从众心理,易受同伴影响。由于受儿童自身的发育和认知程度的影响,和探索性强、好奇心重、同伴影响喜欢尝试冒险行为且缺乏成人监管等原因导致儿童不同时期意外伤害高发。家长(监护人)疏于照顾,居室布局或物品放置使用、管理不合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率差;监护人及老师等缺乏儿童意外伤害防护意识和常识,并未意识到意外无处不在,时时可能发生。同时,当意外发生时,缺乏必要知识及处理预案,导致错误处置或错失施救良机,导致不良后果。 儿童意外伤害0-14岁儿童死亡的第1位因素。发病率高达685-941/10万;总死亡率26.1%,非常之高。伤害分为无意伤害和有意伤害。常见原因为车祸、跌落、烧伤、溺水、中毒及自杀等,其中 1-4岁儿童最常见原因是溺水、溺粪和交通伤害。儿童意外伤害城市以车祸伤为主,农村则以溺水、中毒为主;我国.南方城市水系发达,溺水、窒息、车祸居多,而北方则窒息、中毒、车祸较多。意外伤害高发的场所:家庭 约占52%;街道 约19%;学校(幼儿园)12%; 其它17%,提示低年龄段儿童注意家庭、学校和街道应注意儿童意外伤害。1岁以内婴儿,窒息或捂闷是常见的意外伤害形式,应注意避免;错误的喂药方式也可导致窒息,严格杜绝。同时避免跌落。及进食呛咳误吸,小婴儿进食应逐步从流质-糊状食品-固形食品逐渐过渡,锻炼婴儿咀嚼和进食能力,避免呛咳误吸。警惕食物返流窒息,小婴儿喂奶后应竖抱数分钟。床旁不放太多毛绒玩具,没有小颗粒物及玩具部件。1岁以内婴儿,应加强看护,管控好视野范围内的小物体; 婴儿衣服尽量用系带式,少用纽扣,避免脱落及误吸;严格杜绝或摒弃错误的喂药方式;避免捂闷,婴儿单睡,或用婴儿床,被子盖到颈部以下,杜绝被褥过厚过严或蒙头;1岁以内婴儿发生异物吸入时应进行急救,将婴儿放于掌心,面部朝下,拍打,助异物排出,急诊送医,必要时行心肺复苏。年龄稍大的孩子注意避免烫伤,应加强厨房管理,妥善放置,脱离孩子接触范围。尽量不用易抽动桌布。婴儿洗澡先放凉水,后放热水,温度适中,避免烫伤。发生烫伤是立即烫伤部位浸入凉水,冷却,减轻疼痛,减少渗出;将伤口附近衣服脱掉,如果发生粘连不要强行脱掉,应用剪刀将衣物剪去,严重时紧急送医。 学龄期儿童易发生溺水,这年龄段孩子好奇、探索、冒险、尝试等行为,自控力差,风险把控能力低,受同伴影响出现高危行为;游泳能力差;儿童和家长对溺水认知水平低,家长监管缺失或不足,极易出现溺水,学校和家庭均应加强教育,提高孩子对溺水危害性的认知。 应加强意外中毒防范,农药、毒药应妥善保管,必要时上锁。成人药物(降压药、降糖药等)不随意放置,定点保存,不要当小年龄孩子面服药避免模仿行为,易致儿童中毒药物严禁与儿童喜食食物等混放,更不包装成食品。鼠药等定点投放。对于薰麦药等危害性极大的农药,致死率高,使用时应通风,做好防护,与人畜分离。教育儿童及家长加强防范意识。 要警惕各种各样的食道异物及气管异物,2岁以内注意糖果、果冻、坚果、花生、板栗等食物型异物,教育孩子不要摆弄金属异物,警惕磁力珠、纽扣电池、硬币等异物。学会上气道异物排除方法海姆立克法,同时应注意各种车祸伤、高坠伤、电梯伤、动物蛰咬伤等。 总之,我们应掌握各种意外伤害高发类型,特点,采取针对性预防,加强重点人群、高危人群教育,特别是家长和教师、孩子;加强宣传和儿童安全教育,牢固建立立体防护体系。共同维护儿童安全,助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生长发育 2024-05-05阅读量2370

面部烧伤后应该怎么处理?

病请描述:不久前,香港男星关某某发长文透露自己因煤气漏气大意点火导致面部及手部二度烧伤。所幸烧伤并不是很严重,很快就痊愈了。突发烧伤怎么办?很多朋友应该已经非常熟悉烧伤急救五字口诀:冲脱泡盖送。 Ø 冲:伤后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洗创面30分钟以上,直到感觉不痛为止; Ø 脱:如果穿了衣服,轻柔脱掉衣物,必要时可用剪刀剪开衣服,不要撕伤皮肤; Ø 泡:将烧烫伤部位浸泡于冷水中直至创面不痛; Ø 盖:用干净的纱布或者棉布盖住伤口; Ø 送:送往烧伤专科医院治疗。   但如果烧、烫伤发生在面部时,持续的冲水可能不会那么方便,这时候使用家中的医用冷敷贴或将干净毛巾浸湿后敷在脸上(可使用多片敷贴或多个毛巾交替冷敷),持续30分钟以上,同样可以起到降温、缓解疼痛的效果。   特别提醒: 1.如果是化学制剂的烧伤,如强酸、强碱、干石灰等,不要直接用水冲,要迅速用干布擦除后再大量清水冲洗,要注意保护眼睛,并尽快送往医院。 2.婴幼儿及老年人烫伤面积过大时,不建议大量冷水冲洗,避免引起休克,可以以冷敷为主。 3.全身大面积烧烫伤合并骨折等严重情况,患者有可能发生休克或大出血等并发症,则不宜长时间冲冷水,应尽快送往医院。 4.如果头面部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或者呼吸困难者,也应立即前往专业医院就诊,必要时可拨打120求助。   头面部烧烫伤后会留疤吗? 烧伤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受伤的面积和深度,烧伤深度可以分为Ⅰ度、Ⅱ度、Ⅲ度和Ⅳ度(其中Ⅱ度又分为浅Ⅱ度和深Ⅱ度)。   Ⅰ度烧伤和浅Ⅱ度烧伤一般不会遗留瘢痕,但会遗留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在社交过程中,面部色素沉着可能会让患者产生自卑感,甚至留下心理阴影。可采取光电治疗、色素治疗等方式来减轻色素沉着并缩短恢复周期。 深Ⅱ度烧伤大概率会遗留瘢痕,可采取措施预防瘢痕增生,比如涂擦预防瘢痕增生的药物、压力治疗及激光治疗等,必要时早期行手术治疗。 Ⅲ度和Ⅳ度烧伤创面不行手术治疗很难愈合,这种情况是一定会留疤的。临床多采用植皮和皮瓣手术治疗,实现创面愈合。创面愈合后需进行抗瘢痕治疗,治疗方式与深Ⅱ度烧伤方法类似。若出现瘢痕疙瘩,可进行瘢痕注射。若因瘢痕增生挛缩导致关节功能障碍,可行功能康复训练或瘢痕松解术、瘢痕切除术等手术治疗。 头面部烧烫伤创面愈合后,紫外线照射会加重色素沉着,所以日常生活中应做好防晒工作,防晒霜应选择刺激性较小、且肤感好的。日常饮食可以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A、铁、锌等元素,如多吃番茄、草莓、大白菜、生菜等。   烧烫伤发生后,正确的急救和处置可阻止损伤进展,明显缩短病程,并加速愈合。所以如果不慎发生头面部烧烫伤事故,请一定做好伤后急救,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文:项俊、冷旭,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为健康科普,不含具体诊疗意见。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谨遵医嘱。

谢卫国 2024-04-07阅读量1578

肩关节痛,医生让做康复理疗,...

病请描述:在肩关节疾病早期不严重的时候,康复理疗是一个重要的治疗手段。 康复理疗的原理在于通过一系列的物理疗法、运动训练、功能恢复指导来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身体功能,减轻炎症和疼痛,恢复肌肉力量和稳定性,提高生活质量。此外,康复理疗还可以提高患者的身体意识和动作技巧,在日常生活中避免不良姿势和动作,预防病情的恶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肩关节康复理疗方法以及其原理和作用: 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是利用人工或自然界物理因素作用于人体,使之产生有利的反应,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常用人工物理因素有电、光、声、磁、温度和机械力等,常见物理疗法包括电疗法、磁疗法、超声疗法、传导热疗法等。 电疗分直流电、低频电、中频电、高频电和静电等疗法,通过电流刺激肌肉,促进肌肉收缩和放松,增强肩关节稳定性; 光疗分红外线、可见光线、紫外线和激光等疗法,利用日光或人工光线预防和治疗疾病以及促进机体康复; 声疗又分超声波和超低声疗法,超声波可以深度加热肌肉和组织,促进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 磁疗是利用磁场作用于人体一定部位或穴位来治疗疾病,包括静磁场疗法、脉冲磁场疗法、低频磁场疗法、中频电磁疗法、高频电磁场疗法等; 利用温度的治疗有热疗、冷疗和冷冻疗法,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减轻炎症和疼痛,患者也可在家淋浴时用热的流水多冲一下患处,注意不要烫伤;冷敷可以减少炎症反应和肿胀,缓解疼痛; 利用机械力的疗法有按摩、推拿、手法治疗、牵引和运动等,康复师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运动训练 常见的肩关节运动疗法包括肩关节活动性和肌肉力量训练,例如,通过进行肩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被动活动训练,可以增加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和灵活性。而肌肉力量训练则可以加强肩部肌群,提高肌肉控制和稳定性。 功能恢复指导 此外,康复师会指导患者进行日常生活中的姿势和动作的调整,如正确的坐姿、站姿和使用肩膀的方式;康复师还可以教授患者如何正确进行肩关节的保护性动作,避免进一步损伤,促进肩关节的康复。 在接受肩关节痛康复理疗时,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康复师的指导,坚持进行运动训练和日常生活的调整。 康复理疗的效果因人而异,对于一些严重的肩关节疾病可能效果有限,此时可能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因此,在出现肩关节痛的情况下,及早咨询骨科、康复科医生,及时进行康复理疗,对于促进肩关节相关疾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 文中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如有疑问请私信。

王金武 2024-01-08阅读量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