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腹部 > 食欲异常 > 内容

食欲异常内容

早泄治疗“四步法...

病请描述:早泄的发病率是很高的,占到成年男性的三分之一以上,是最常见的射精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较短的射精潜伏期、较差的射精控制力,以及因此而引起的痛苦或人际交往困难等。早泄很常见,给患者身心健康及家庭带来了极大危害,也成为影响夫妻和睦、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过,男性同胞们大可不必惊慌,早泄并非不治之症,大多数的早泄通过规范的足疗程治疗,都可以获得明显的改善,提高患者的性生活满意度。「早泄」治疗想要延长性生活时间就是根据你现有的问题逐一予以干预措施,逐个击破。导致「早泄」的诱因很多,有些甚至是原发性的,但万变不离其中,归结为“性经验不足、阴茎敏感度高、神经敏感度高、盆底功能障碍”四个方面,针对性的施与干预措施,只要有效的方法都可以尝试,具体内容如下: 一.性经验不足 1.如何定义:(1)初次性生活或性生活次数少(雏);(2)性生活前、过程中心里紧张、异常兴奋、幻想连篇、期待满满;(3)对避孕、性生理、性体    位、性技巧等知之甚少;(4)女性伴侣同样也会影响你,比如她也经验缺乏、未经人事; 2.划重点:一定是规范、足疗程的治疗,才能有效地改善早泄的症状。在临床上大致可以分为三步。 一是“纠正”心理和行为因素。其实,我们可以把控制自己的射精行为理解为男人的一种能力,而早泄患者恰恰是一开始就没有掌握这种能力,即原发性早泄;或者在后天实践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丧失了这种能力,即继发性早泄。因此,早泄的治疗过程其实就是帮助患者学习与掌握控制射精行为这项能力的过程。如果把男性的整个射精行为比作是开车,那么早泄患者就是没有学会如何踩刹车,只会一脚油门到底,结果就追尾(射精)了。因此我们首先要帮助患者学会如何“踩刹车”,实践到临床中就是秉承“急则治标”的原则,配合心理疏导、行为疗法等,尽可能迅速纠正患者射精过快的习惯,重新帮助患者建立起新的射精习惯,这个过程通常需要2周左右。 二是“巩固”。当患者建立起新的射精习惯后,就要提升患者的熟练度,加深、巩固这种习惯。同样拿开车来做比喻,当我们学会了踩刹车后,就可以适当地学着踩油门往前走了,一旦发现快追尾了,就再踩刹车……这样反反复复,就会越走越远。临床中,这个阶段主要就是标本兼治,巩固疗效。通过规律的性生活,维持并巩固射精控制能力,最终形成了习惯和肌肉记忆,不断精进,熟能生巧。要知道,熟练掌握一门技术远远要比学会一门技术花费更多的时间,因此临床中“巩固”这个过程往往需要3个月左右时间。 三是“获得”。这也是一个收获的奏章,意味着马上就能享受胜利的喜悦了。随着熟练度的不断提升,患者会越来越适应这种新的射精习惯,彻底和过去那个“快枪手”说再见。“获得”意味着患者已经成为一个收放自如的“老司机”,完全可以在驾驶的道路上自由驰骋。临床中,这个阶段要做的,依靠生活方式调整、锻炼等维持这种习惯即可。 3.具体如何做: ⑴避孕套法:做好避孕工作毫无顾忌性生活才是一次良好性生活体验的开始。“避孕套”不仅价廉易行、安全可靠,而且减少了阴茎性神经刺激的敏感性,可延长性交时间,对「早泄」更适宜,还能防止交叉感染性病等,是不二之选。 ⑵性生活模式调整 ①养成规律性生活(多久一次性生活合适)处   男第一次有性生活往往射精比较快,即使是结婚一段时间的夫妻,分开一段时间后,由于较长时间没有性生活,久别重逢时的一次性生活时间也不理想,这都跟此时他的大脑性中枢的兴奋性太高有关。所以培养规律的性生活频率,先让身体适应性生活带来的愉悦刺激,学会享受,而不是紧张、异常亢奋,这样也有利于男性健康。 ②营造舒适环境刚刚开始有性生活时,由于太年轻得不到家人、社会的认可,只能“偷偷摸摸”性生活。环境不好,害怕被发现,心情太紧张和过于兴奋,潜意识里也是希望尽早射精,结束性交。这容易出现一触即发,草草收兵。 ③合理排精有一种情况:一些男子第一次射精后,休息几分钟到几小时后再次性交时,性交时间会延长很多。这是因为,经过第一次射精,积累的性冲动和大脑性中枢的性兴奋已经大大下降,同时积累的精液宣泄压力也会有所缓解。所以对于长时间没有性生活,但是明天即将有一次性生活的你,可以提前一天或者几个小时,排精一次,这样对降低性生活中高射精冲动有用。 ⑶善用性体   位性生活时采取男下女上位(分为两种:女性面向男性、女性背朝男性),而女性背朝男性这种体   位,颠簸摇摆活动的幅度较大,古书称为“兔吮毫”。男下女上位女子主动获取的快   感较强,男子由于体  位被动,不用理,只看见女方背后,可有效抑制性地过度兴奋而控制早泄。 ⑷把控性刺激、及时刹车大脑性中枢活动(性需求、性幻想)、视觉(女性的容貌、裸体的视觉刺激)、听觉(悦耳动听、情意绵绵的话语)、嗅觉(女性特有的气味)、触觉(身体、性器官的紧密接触、摩擦)都是性刺激的来源。其中,决定灵敏值(阈值)最重要的性刺激来源是触觉的刺激和大脑性中枢活动。当性刺激强度达到它的灵敏值(阈值)时,它就会打开,让射精反应出现,性交结束。所以在性生活的过程中如果意识到自身兴奋度很高、处在射精的边缘,那么请冷静下来、减少身体接触,待射精阈值降低后再进行性生活,可以通过交换性体   位、分散注意力等来完成,但掌握难度大,可配合药物治疗,有利于更好刹车! 4.预计想达到的效果:(1)选择私密舒适的性生活环境排除外界不良影响因素,养成规律性生活,培养健康性生活模式;(2)戴避孕套能延长30~60秒;(3)女上男下体    位等延长60秒; 二.神经敏感度高 1.如何定义:(1)原理:;(2)自己想控制住不射精但是事与愿违,射精快   感来的太快;(3)神经电生理检查: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正常,阴茎交感皮肤反应(PSSR)异常,提示交感高兴奋型「早泄」患者。 2.如何做: (1)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盐酸达帕西汀 ①「必利劲」是目前正规医院唯一有适应症用于治疗「早泄」的西药,具有起效快(达峰时间约1.3 h)等特点,同时适用于治疗原发性和继发性早泄; ②药物说明书自带的优势:改善射精控制力,延长阴道内   射精时间(时间延长2.5-3倍),性交满意度明显提高;随着盐酸达帕西汀服用次数的增加,累计服用次数30粒左右时,即使停用药物,性生活时间也可维持在服药时的药物水平。 ③注意事项:Ⓐ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眩晕、嗜睡、腹泻、头痛、呕吐,一般程度较轻微,其严重程度与服用剂量成正相关。Ⓑ其他相关注意事项详见说明书;Ⓒ服药时间有要求:在性生活的时候才吃,且在性生活前1-1.5小时之间吃效果最好;Ⓓ最好跟「他达拉非」组合使用,效果更有保障。 ⑵三环类抗抑郁药----盐酸舍曲林片(左洛复) 「左洛复」可提高男女性兴奋和性    高    潮的阈值,抑制男女性欲,延迟男女性   高   潮的发生,因此理论上可利用其副作用达到治疗早泄的目的。 注意事项:①「左洛复」不良反应轻而短暂,可能与轻度的抗胆碱作用有关,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食欲减退、恶心、腹泻、失眠等,但发生率很低;②其他相关注意事项详见说明书;③患者在性交之前的3个小时左右服用盐酸舍曲林,可以明显延缓射精时间。 3.预计想达到的效果:以上药物可以单独使用,但有一定的局限,需要使用一个疗程进行评估,延长性生活时间能达到的效果因人而异(无效-10分钟以上)。同时,药物的副作用也是限制其使用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三.阴茎敏感度高 1.如何定义:(1)原理:性行为是一种“刺激-反应”行为模式,即接受刺激-作出反应-达到最高耐受刺激程度(阈值)-反应结束,阴茎龟头皮肤就是接受刺激的头一遭,俗话说“来得快去的也快”就是「早泄」之理;(2)身体表现:有包皮过长,龟头包皮稚嫩敏感;(3)性生活中感受:阴道内抽    插行为,抽   插频率稍快或时间过长就容易射精;(4)神经电生理检查: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异常,阴茎交感皮肤反应(PSSR)正常,提示阴茎高敏感型「早泄」患者; 2.如何做: ⑴包皮环切术 对待「包皮过长」最大的困惑在于不能确定是否为「早泄」的主要原因,如果手术完发现没有效果,岂不是白挨了那一刀。我要告诉你以下几点: ①如果「包皮过长」的你平常能做到以下这些,可以考虑不手术:Ⓐ明确自己仅是「包皮过长」,过长的包皮可以正常下翻,阴茎勃起、性生活无疼痛等异常表现,需与包茎做鉴别;Ⓑ有较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平时注意翻下过长包皮清洗,有些人还提出最好能一直保持外露(暴露疗法),让龟头逐渐适应外界,但不要外露太长时间,及时复位包皮,否则可能出现包皮嵌顿、水肿的问题; ②如果你存在以下问题,建议手术:Ⓐ烦恼!——呈乳酪状且伴有奇臭的“包皮垢”,它可引起龟头及包皮发炎;Ⓑ自认为龟头十分敏感才导致性生活时很容易射精; ③需要提醒你的事:Ⓐ「包皮环切术」虽成为小手术,风险较低,但手术的恐惧(曾经为几个体育生做过这个手术,术后晕倒了,据说是吓的)、术后疼痛也是不可避免的;Ⓑ据我的临床上观察「包皮过长」患者行「包皮环切术」后,性生活时间有50%-80%有不同程度的延长,但不是手术后短时间内就可以延长性生活时间,因阴茎头敏感性降低需要一段时间(我的经验至少术后半年以上)。 ⑵局部应用麻醉制品 主要针对有龟头异常敏感的患者,可选择外用喷剂,可以根据每次性生活时使用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增加或减少涂抹的量和部位,具体的使用及注意事项参考下图: ⑶阴茎背神经隔离术或选择阻断术(谨慎选择) 「阴茎背神经隔离术」通过在背神经上覆盖“脱细胞异体真皮”或“埋线”,增加了背神经上软组织厚度,起到隔离背神经的作用,从而使阴茎本体感觉下降,降低磨擦时皮肤与黏膜的敏感度,减弱背神经刺激,延长了性生活时间,这个手术好比为阴茎永久带上隐形的加厚的避孕套一样;「阴茎背神经选择性阻断术」通过选择性的阻断/切断阴茎部分背神经分支以降低神经敏感性。 3.预计想达到的效果:(1)以往经验所得,「包皮环切术」后大部分患者感觉“比以前好多了”(包括性生活时间、夫妻双方感受,并可以减少   妇科炎症发生等),但改善的程度因人而异;(2)应用局部麻醉制品对于存在高阴茎敏感度的患者来说是最直接有效的,但是很难掌控和操作、影响性体验也是其主要缺点;(3)「阴茎背神经隔离术」需要严格把控手术适应症和精细操作。以上三种治疗达到的程度是能让患者恢复到正常性生活时间(5、6分钟)。 四.盆底功能障碍 1.如何定义:自身控制射精的肌肉,盆底括约肌薄弱,想控制射精但是身体跟不上,水龙头质量差,无法尽如人意;以往经验来说几何很多「早泄」患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2.如何做: 3.预计想达到的效果:功能锻炼起效较慢,至少要规律锻炼“1月”才能正确评估此方法是否适合你,但是可以前期配合药物治疗改善,可加速康复过程,早日树立信心,更好的投入到功能锻炼中去。我们遵循的原则“三分药物,七分锻炼”。请在医师指导下完成药物治疗。想达到的效果,在停药之后,依靠规律的功能锻炼能够一直维持性生活时间在5-10分钟,而且根据我们的经验,功能锻炼对“阴茎勃起不坚、射精无快    感、尿频、尿无力、排尿费力、尿分叉”等男性泌尿生殖系统常见不适表现也具有很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以上就是早泄治疗“四步法”的整个流程。总的来说,通过续贯性的治疗逐渐完成,最终可以延长、巩固并掌控性生活控制能力的技巧,助您一步一步成为“时间掌控者”;达到治愈的目标。

李建辉 2024-09-23阅读量3903

摆脱贫血困扰:子宫腺肌症患者...

病请描述:(江苏阜宁)王长杰医生 一、贫血和子宫腺肌症的介绍 1、贫血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症状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水平的一种状态。血常规检查成年男性血红蛋白小于每升120克,成年女性血红蛋白小于每升110克,则可确诊是贫血。贫血常见的症状包括疲劳、乏力、头晕、心悸、苍白等。贫血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营养不良、慢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失血等。 2、子宫腺肌症的定义和病因 子宫腺肌症是一种妇科疾病,其特征 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并在其中生长。这种情况会导致子宫增大,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以及痛经等症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与宫腔操作、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异常等因素有关。 二、贫血和子宫腺肌症之间的关系 1、子宫腺肌症如何导致贫血 子宫腺肌症会导致月经量显著增加,这种长期的月经过多会导致失血性贫血。由于月经失血过多,身体无法及时补充足够的铁质和其他造血所需的营养物质,从而引发贫血。 2、贫血对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影响 贫血会使子宫腺肌症患者的症状进一步加重,因为贫血会导致身体虚弱、疲劳、抵抗力下降等。这些症状会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同时也可能影响到疾病的治疗效果。此外,贫血还可能导致心悸、头晕等不适症状,进一步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总结来说,子宫腺肌症和贫血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主要表现在子宫腺肌症可能导致月经过多,从而引发贫血;而贫血又会加重子宫腺肌症的症状,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因此,对于患有子宫腺肌症的患者,应密切关注其是否有贫血的情况,并及时进行相应的治疗。 三、贫血的类型和症状 1、铁缺乏性贫血与其他类型的贫血 (1)、铁缺乏性贫血: 这是子宫腺肌症引起最常见的贫血类型,由于体内铁含量不足,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常见原因包括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失血等。典型的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 (2)、溶血性贫血: 这类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加速,骨髓造血功能补偿不足所引起。可分为遗传性和获得性两大类。例如,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贫血等。 (3)、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性贫血: 这类贫血是由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导致DNA合成障碍,从而影响红细胞的生成。表现为巨幼细胞性贫血。 (4)、再生障碍性贫血: 这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性疾病,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2、贫血的症状和体征 (1)、一般症状: 贫血常见的症状包括乏力、易疲劳、头晕、头痛、心悸、气短等。这些症状通常是由于血液中的氧气运输能力下降所引起。 (2)、皮肤和黏膜变化: 贫血时,由于血红蛋白含量降低,皮肤和黏膜可能会出现苍白的表现。此外,指甲可能会变得脆弱,甚至出现匙状甲。 (3)、神经系统症状: 长期贫血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头晕等。 (4)、心血管系统症状: 严重贫血可能导致心脏负荷增加,出现心率加快、心律不齐,甚至心力衰竭。 (5)、消化系统症状: 贫血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6)、特殊表现: 缺铁性贫血患者可能出现口角炎、舌炎、吞咽困难等症状。严重缺铁还可能导致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 总的来说,贫血的类型多样,症状也各有不同。在诊断和治疗贫血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处理。同时,饮食调理也是防治贫血的重要环节。 四、自救第一步:生活方式的调整 调整生活方式是应对健康问题的重要步骤,特别是对于那些涉及营养不良、压力管理和整体健康的问题。以下是具体的方法: 1、饮食调整 (1)、富含铁质的食物:增加铁质的摄入可以帮助改善贫血状况。富含铁质的食物包括红肉(如牛肉、羊肉)、绿叶蔬菜(如菠菜、羽衣甘蓝)、豆类(如黑豆、扁豆)和干果(如葡萄干、杏干)。 长期探讨子宫腺肌症中西药保守治疗方案的王长杰医生,建议贫血的子宫腺肌症患者,饮食方面不能为了补血而食用红枣、桂圆、任何蜂蜜制品、胎盘、也不能长期服用阿胶、鹿类的任何制品等,因为长时间连续吃这些,虽然有可能改善贫血的程度,但会增加子宫腺肌症患者体内的雌激素,使激素增高,刺激子宫腺肌症病情持续加重或影响药物治疗的效果,最终得不偿失!因此,除了食用以上的宣含铁质的食物外,王长杰医生建议贫血的子宫腺肌症,可以平时用含铁量丰富的黑木耳配合山药、精肉片,一起煲汤喝,中午煲汤,分成二次,中午吃一次,晚上再吃一次。但月经期间不要再放黑木耳,以防增加月经的出血量。 (2)、增强铁吸收的食物:维生素C可以帮助身体更好地吸收铁质。因此,应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橙子、柚子)、草莓、番茄和彩椒。 2、生活习惯的改变 (1)、适当的运动和休息: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但过度运动可能导致身体疲劳和铁质流失。因此,应根据个人体质选择适合的运动强度和时间,并确保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2)、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管理:过度劳累和压力会影响身体的免疫系统和恢复能力。通过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时间,采用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来管理压力,有助于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平衡。 五、自救第二步:药物治疗与管理 在生活方式调整的基础上,药物治疗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尤其是在急性期或症状严重的条件下。 1、西药铁剂补充 (1)、铁剂的种类和用法:铁剂补充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主要方法。常见的铁剂包括硫酸亚铁、富马酸亚铁和葡萄糖酸亚铁。铁剂通常口服,但在某些情况下(如胃肠道吸收不良)也可能采用注射形式。 (2)、注意事项和副作用管理:铁剂补充可能会引起便秘、恶心、胃部不适等副作用。为了减少这些副作用,可以在饭后服用铁剂,并增加饮水量和富含纤维的食物摄入。同时,应定期监测血红蛋白和铁质水平,以确保补充量合适。 (3)、中药配合西药补铁制剂优点:长期探讨子宫腺肌症中西药物保守治疗方案的王长杰医生,不建议子宫腺肌症患者单纯服用补铁制剂,一是绝大多数补铁类药物,均有对身体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临床观察到,不少子宫腺肌症患者合并贫血,服用西药补铁类药物,的确能改善贫血的程度,但停止服用铁剂后血红蛋白数值又下降!但如果同时配合补血类中药后,则能较好预防在停服西药铁剂后的血红蛋白下降,减少铁剂的一些不良反应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不过,在服用中药和铁剂时,不能在同一时间内口服,需要二者最少间隔一个小时。 2、其他药物治疗 (1)、止血药和调经药的使用:对于子宫腺肌症引起月经量过多导致的贫血,可以考虑使用止血药和调经药来减少出血量。否则,即使中西药物补血,也会随着每次月经量过多而雪上加霜!这些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以确保安全和有效。 对于中医止血的用药:子宫腺肌症患者,平时月经的经量过多,那么在月经来时可以配合服用二种止血中成药,对于止血中成药的选择,有着治疗子宫腺肌症二十余临床经验的王长杰医生,建议患者可以用断血流胶囊或片剂来配合后面推荐的止血中成药中的任何一种来配合。建议患者在当地药店选择的止血中成药有:葆宫止血颗粒、妇科止血灵片(或胶囊)、妇科止血胶囊、止血宝胶囊、妇血宁、断红饮胶囊、益妇止血丸、宫血停颗粒、维血宁冲剂、崩漏丸等等。如应用单纯的止血中成药效果并不理想,那么可以考虑尝试用4天止血中药汤剂来配合二种止血中成药,增强止血效果,则有很好疗效!不过,需要警告的是,如果出血的颜色并不呈黑色、且没有什么血块,最好不用口服云南白药胶囊!因为云南白药胶囊主要适用于月经的血瘀之症,如月经的颜色呈黑色、有血块等。 (2)、疼痛管理药物:对于伴随的疼痛症状,可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或其他疼痛管理药物。较长时间口服止痛药物绝大多数对肠胃、肝肾功能有较大的损害!王长杰医生建议患者自己到当地药店,买西药双氯芬酸钠栓或吲哚美辛栓外用肛门内提高止痛强度!推荐使用前面两个栓剂的原因,是它直接作用于肛门内吸收,要比内服止痛片的副作用少得多。在使用西药肛门止痛栓剂改善痛经的症状,也可以在月经前八天开始服用7天止痛中药汤剂,一直服用到月经正常来,则立即停止服用。经临床证实7天止痛中药汤剂能提高药物的止痛效果,有着很不错的疗效,值得借鉴! 六、中医与替代疗法 中医和替代疗法可以作为传统西医治疗的补充,但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1、中医治疗 (1)、中药方剂:中药方剂可以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进行调配,常用的补血中药包括当归、熟地黄、白芍和川芎。这些药材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配伍成方剂,如“当归补血汤”、“四物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等名方。服用方便的补血中成药如当归补血丸、八珍颗粒、四君子丸 、养血饮、人参归脾丸、十全大补丸等。还有补气血效果不错的膏方,就是王长杰医生根据祖父、父亲所遗留补气血良方——药食同源的当归黄芪猪皮枸杞膏(补血益气滋养膏方)等。这款膏方主要成分包括当归、黄芪、枸杞、桑叶、核桃仁、黑芝麻、猪皮等十几种药食同源的原料。于2015年成功入选江苏省首批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项目,其配方和制作工艺均受到官方的认可和保护。 (2)针灸疗法:针灸可以通过调节气血运行来改善贫血症状。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气海、关元等。 2、替代疗法 草药和营养补充剂:除了传统的中药,一些草药和营养补充剂也被认为有助于改善贫血,如铁质叶酸片、维生素B12补充剂等。这些补充剂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最后,再一次感谢审核员及网管们的辛勤劳动和付出! 作者简介:王长杰医生,江苏省阜宁县人,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三十余年,专业探讨气血不足、痛经、子宫腺肌症等领域长达二十余年。二个中药配方曾获得中药发明专利证书,二个中药配方被列为省级首批保护项目之一。在此期间,撰写了二百余篇原创网络文章,并制作近百个关于这些方面的医学小视频。王长杰医生入驻平台,将继续撰写并发表探讨这些方面的原创文章。

子宫腺肌症知识宝库 2024-09-23阅读量1740

儿童心理科普之抑郁篇-王云峰

病请描述:儿童心理科普之抑郁篇 儿童抑郁症,作为抑郁症的一种特殊类型,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此种病状特指于孩童阶段(通常定义为12岁及以下)发生的心理问题,其核心症状包括明显的且持久的精神压抑与缺乏热情。这种被称为儿童抑郁症的情况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由于其较低的辨识度、治疗成功率低和高自杀风险等特征,给孩子的身体和心灵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甚至危及生命安全。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普及关于儿童抑郁症的基本认识,同时通过详细解析病例来加深理解。   一、儿童抑郁症概述 儿童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疾病,其症状可能包括情绪波动大、行为冲动、愤怒、沮丧、自卑、食欲不振、失眠或嗜睡、社交退缩、难以集中注意力等。有时,患儿还会出现腹痛、头痛等躯体症状,甚至可能发生自杀行为。多元因素可能导致抑郁症的发生,包括遗传因素、家庭环境、社会援助以及压力生活事件等。   二、临床案例分析 案例一:小明的抑郁之旅   小明,一个十岁的小男孩,原本活泼好动,成绩优异。然而,近半年来,他的性格发生了明显变化。他开始变得沉默寡言,对学习和游戏都失去了兴趣。晚上经常失眠,食欲也大幅下降。父母发现他的变化后,带他来到医院的心理科就诊。   经过详细询问和检查,诊断小明患有儿童抑郁症。原来,小明的父母近期关系紧张,经常争吵,甚至考虑过离婚。这种家庭氛围对小明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导致他出现了抑郁症状。在医生的建议下,小明的父母开始调整他们之间的关系,给予小明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小明接受了心理和药物的治疗,并逐渐从抑郁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案例二:小红的逃避与自救   小红,一个十二岁的女孩,一直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然而,进入初中后,她突然变得不爱上学,经常找借口请假或逃课。父母和老师都以为她是厌学或叛逆,但实际上,小红正被抑郁症所困扰。   小红的抑郁源于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进入初中后,课程难度加大,她感到力不从心;同时,新环境中的人际关系也让她感到孤独和无助。这些压力逐渐积累,最终导致了她的抑郁症状。幸运的是,小红的家人及时发现了她的异常,并带她去看了心理医生。   在医生的帮助下,小红学会了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她还参加了学校的心理咨询活动,结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红逐渐恢复了往日的活力和自信。   三、儿童抑郁症的识别与应对 1、如何识别: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应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变化。如果孩子出现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缺失、睡眠障碍、食欲改变等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2、对策:一旦孩子被诊断出患有抑郁症,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这包括心理干预、药物疗法以及家庭援助等多种方式。同时,家长还应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理解,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生活态度。 3、预防:预防儿童抑郁症的关键在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环境。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避免过度施压和惩罚;学校也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干预服务。 四、结语 儿童抑郁症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精神疾病,它严重危害着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通过科普和宣传,我们可以提高公众对儿童抑郁症的认识和关注,促进早期识别和有效干预。同时,家长和教育工作者也应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心灵的蓝天。

生长发育 2024-07-16阅读量3047

小胖子的“甜蜜”负担:儿童肥...

病请描述:小胖子的“甜蜜”负担:儿童肥胖与糖摄入的关系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我经常接触到各种因不良饮食习惯导致的儿童健康问题。其中,儿童肥胖是我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近年来,小胖子的数量不断增加,而他们的“甜蜜”负担——过量的糖摄入,成为了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之一。今天,我想通过分享一些实际案例和临床数据,来深入探讨儿童肥胖与糖摄入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预防建议。 一、糖摄入与儿童肥胖的紧密联系 糖,作为一种简单的碳水化合物,是我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过量的糖摄入却会给儿童健康带来诸多隐患。首先,糖在体内的代谢过程相对简单,容易被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长期摄入过量的糖,自然会导致体重增加,进而引发肥胖。 其次,高糖饮食还会影响儿童的食欲和饮食习惯。许多孩子因为偏爱甜食,而减少了对蔬菜、水果等健康食品的摄入,导致营养不均衡,进一步加剧了肥胖的风险。 二、案例分享:小明的“甜蜜”负担 小明,一个年仅8岁的男孩,因为肥胖问题来到了我的诊室。他的父母告诉我,小明从小就喜欢吃甜食,尤其是糖果、巧克力、蛋糕等高糖食品。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明的体重也一路飙升,现在已经达到了100斤,远远超出了同龄孩子的正常体重范围。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小明的身体状况,我为他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检查和化验。结果显示,小明的血糖、血脂等指标均存在异常,且体脂率远高于正常水平。这些异常数据都指向了一个问题——过量的糖摄入。 三、临床检查化验数据揭示的真相 通过对小明的临床检查化验数据的分析,我发现他的肥胖问题并非偶然。首先,小明的血糖水平持续偏高,这说明他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已经出现了异常。胰岛素是调节血糖的重要激素,长期摄入过量的糖会导致胰岛素分泌过多,进而引发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其次,小明的血脂水平也偏高,尤其是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这些异常指标都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密切相关。肥胖儿童往往伴有血脂异常,这会增加他们未来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四、如何减轻小胖子的“甜蜜”负担 面对儿童肥胖和糖摄入过量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进行干预。首先,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高糖食品的摄入量,增加蔬菜、水果等健康食品的摄入。同时,家长还需要关注孩子的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和过度摄入零食。 其次,增加体育锻炼也是预防儿童肥胖的重要手段。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如跑步、游泳、球类运动等。这些运动不仅可以消耗能量、促进脂肪分解,还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对儿童肥胖的宣传和教育。通过科普讲座、健康课堂等形式,向家长和孩子普及肥胖的危害和预防知识,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五、结语 儿童肥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饮食、运动、遗传等多个方面。其中,过量的糖摄入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加强科普宣传和教育、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增加体育锻炼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的发生。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生长发育 2024-06-25阅读量1976

儿童脊柱侧弯的危害-张满燕

病请描述:儿童脊柱侧弯危害 各位家长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绍兴的一名儿科医生,在儿科临床一线也工作也近30年,在门诊中也发现许多小朋友存在脊柱侧弯的情况,脊柱侧弯无疑是极为需要引起高度警觉的一种状况。脊柱侧弯所带来的影响,绝非仅仅局限于身体外观的改变,更会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一系列极为严重的危害。 患儿姓名:小敏,年龄:10 岁。小敏被发现患有脊柱侧弯后,其家长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脊柱侧弯首先会极为显著地影响孩子的身体形态,它会让孩子的双肩不再等高,让孩子的胸廓不再对称,让孩子的身体呈现出扭曲的姿态。这不但会对孩子的外貌美观度造成极大冲击,还极有可能致使孩子萌生出自卑的心理。 长时间持续的脊柱侧弯还会对孩子的心肺功能产生重大影响,它会让心肺的活动空间被大幅缩减,让心肺的正常功能受到抑制,让孩子的呼吸变得困难、心跳变得异常。孩子可能会时常出现呼吸困难、心慌意乱等症状,这对他们的日常活动以及运动能力均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此外,脊柱侧弯还会对孩子的消化系统造成干扰,它会让胃肠道等器官受到挤压,让消化变得艰难,让食欲变得不振,进而影响孩子的营养吸收与生长发育进程。 患儿姓名:明明,年龄:12 岁。明明的脊柱侧弯状况较为严重,已经开始出现一些身体不适的表现。]对于类似明明这样的孩子,脊柱侧弯还可能致使其出现腰背部位的疼痛,它会让疼痛如影随形,让不适逐渐加剧,让孩子的生活陷入困扰;这种疼痛或许会随着病情的加剧而逐渐变得更为剧烈,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品质造成严重影响。与此同时,脊柱侧弯还有可能对孩子的平衡能力与运动协调性产生影响,它会让孩子在运动中更容易摔倒,让孩子受伤的风险大大增加,让孩子对运动产生畏惧。 从心理层面来看,脊柱侧弯的孩子或许会因为自身身体的异常而遭受到他人异样的目光和嘲笑,从而滋生出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它会让孩子的心灵蒙上阴影,让孩子的情绪变得低落,让孩子的性格变得内向。这些心理问题倘若未能得到及时的疏导与化解,极有可能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长久性的损害。 为了有效规避儿童脊柱侧弯所带来的这些危害,家长和社会都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注重培养孩子正确的坐姿与站姿,避免长时间处于弯腰驼背或过度负重的状态;要积极鼓励孩子参与各类体育活动,增强他们的体质,锻炼他们的肌肉,提升他们的协调能力;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身体形态,一旦发现异常迹象,必须即刻带孩子前往医院进行细致检查。 患儿姓名:亮亮,年龄:11 岁。亮亮平时特别喜欢趴着看书,坐姿也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针对亮亮这类情况,家长务必要及时对孩子的不良姿势习惯予以纠正,要为孩子选择合适的桌椅,让孩子有良好的学习环境,要时刻提醒孩子保持正确的姿势,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平时还需格外留意观察孩子的身体形态,一旦察觉有异常迹象,必须即刻带孩子前往医院进行细致检查。 总之,儿童脊柱侧弯的危害是多方面且极为严重的,我们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干预;学校要加强对脊柱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让孩子们认识到脊柱侧弯的危害,学会保护自己的脊柱;社会要营造良好的氛围,减少对脊柱侧弯孩子的歧视和偏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只有通过多方齐心协力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切实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儿童脊柱侧弯的发生,全力保障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为孩子们的脊柱健康筑起坚实的防护屏障。

生长发育 2024-06-18阅读量2473

肥胖是孩子健康长高的绊脚石,...

病请描述:肥胖是孩子健康长高的绊脚石,如何预防改善?   肥胖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常见,尤其是儿童肥胖问题,已经引起了家长和医学界的广泛关注。肥胖不仅影响孩子的外貌和心理健康,更重要的是,它对孩子的身高增长和整体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将探讨为什么肥胖是孩子健康长高的绊脚石,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预防和改善儿童肥胖问题。   一、肥胖对孩子身高的影响   1. 影响骨骼发育   肥胖儿童的骨骼承受过多的体重压力,容易导致骨骼变形,尤其是下肢骨骼,如膝盖和脚踝,可能会出现X型腿或O型腿等问题。这种情况下,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受到限制,影响孩子的身高。   2. 内分泌失调   肥胖会导致体内脂肪组织过多,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尤其是影响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分泌。生长激素对骨骼和肌肉的生长至关重要,胰岛素抵抗也会进一步影响生长激素的作用,从而抑制身高增长。   3. 运动量不足   肥胖儿童往往运动量不足,导致肌肉和骨骼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和刺激,进一步影响身高的增长。运动不足还会导致新陈代谢减慢,脂肪进一步堆积,形成恶性循环。   二、肥胖儿童的具体案例分析   病例一:小杰在小学三年级时体重已经超标30斤。他因为体重问题不愿参加体育活动,经常宅在家里看电视、玩游戏。家长带他去医院检查,医生发现他骨龄提前,且生长激素分泌不足。经过饮食调整和运动干预,小杰的体重逐渐下降,身高增长有所改善。   病例二:小美由于家族肥胖史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在四年级时体重严重超标。她的膝盖开始出现X型腿的症状,医生建议通过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和物理治疗来改善她的情况。通过一年的综合干预,小美的体重下降了15斤,膝盖问题得到缓解,身高也有了一定的增长。   三、预防和改善儿童肥胖的策略   1. 均衡饮食   增加膳食纤维 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全谷物和豆类,有助于增加饱腹感,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同时,膳食纤维还可以促进肠道健康,提高新陈代谢水平。   控制高热量食物 减少高糖、高脂肪和高盐食物的摄入,如快餐、零食和含糖饮料。家长应尽量选择健康的烹饪方式,如蒸、煮、炖等,避免油炸和高糖调味。   规律饮食 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可以通过定时定量进餐和适量零食来控制孩子的食欲,避免饥饿感导致的过量饮食。   病例三:小东每天放学后总是吃零食,导致体重逐渐增加。家长意识到问题后,开始控制小东的零食摄入,并用水果和坚果代替高热量零食。同时,调整了家庭的饮食结构,增加了蔬菜和蛋白质的摄入量。几个月后,小东的体重有所下降,身高增长也趋于正常。   2. 增加运动量   制定运动计划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保证每天有足够的运动时间。比如每天至少进行一小时的户外活动,如跑步、骑自行车、跳绳等。   培养运动兴趣 通过参加体育兴趣班或社团活动,培养孩子对运动的兴趣。例如篮球、足球、游泳等,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提高团队合作精神。   家庭运动 家长可以带领孩子进行家庭运动,如周末的户外远足、公园散步等。这样不仅增加了亲子互动,还能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运动习惯。   病例四:小雪由于缺乏运动,体重持续增加。家长决定每天晚饭后和小雪一起散步,并在周末带她去游泳。通过这种方式,小雪逐渐喜欢上了运动,体重开始下降,身高也有了显著的增长。   3. 心理支持   建立自信 肥胖儿童往往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家长应多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比如,可以表扬孩子在控制饮食和坚持运动方面的努力。   健康的价值观 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避免将体重和外貌作为评价自己的唯一标准。家长应更多关注孩子的健康和整体发展,而不仅仅是体重和身高。   专业心理辅导 对于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肥胖儿童,可以寻求专业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正确面对自己的问题,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病例五:小波因为肥胖问题在学校受到嘲笑,变得自卑和内向。家长通过与小波的沟通,了解他的内心困扰,并带他去看心理医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小波的心态逐渐改善,配合饮食和运动计划,他的体重逐渐下降,身高也有了明显的增长。   4. 定期健康检查   监测身体指标 定期带孩子进行健康检查,监测体重、身高、体脂率和骨龄等指标,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专业指导 在发现孩子体重异常或生长发育问题时,及时寻求专业医生和营养师的指导,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   病例六:小慧在健康检查中被发现体重超标,且骨龄提前。医生建议进行详细检查和制定减重计划。家长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了小慧的饮食和运动计划,并定期进行复查。在一年的综合干预下,小慧的体重和身高都有了显著改善。   文章小结结论   肥胖确实是孩子健康长高的绊脚石。它通过影响骨骼发育、内分泌系统和运动习惯等多方面,阻碍了孩子的身高增长和整体健康。通过均衡饮食、增加运动量、提供心理支持和定期健康检查,家长可以有效预防和改善儿童肥胖问题,帮助孩子实现健康的身高增长。通过具体案例可以看到,科学的方法不仅能帮助孩子减轻体重,还能促进身高的正常发育,改善整体健康。家长应积极学习相关知识,运用科学的方法,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生长发育 2024-06-16阅读量2463

乳腺癌并骨转移解救治疗病例分...

病请描述:病例介绍* 患者概况患者姓名(首字母):HXB患者性别:女患者年龄:51岁民族:汉族就诊时间:2021年3月10日就诊科室:乳腺外科主诉:发现右乳肿物并皮肤破溃4个月现病史:患者因“发现右乳肿物并皮肤破溃4个月”首次入院。入院查体:右乳外下象限可触及1枚肿物,大小约4.0 cm×3.0 cm,质硬,界限欠清,形态规则,无压痛,表面皮肤破溃,未侵及胸壁。右侧腋窝扪及肿大淋巴结,约2.5 cm×2.0 cm。双侧锁骨上未及肿大淋巴结。患者患病以来饮食睡眠可,食欲良好,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患者平素身体健康,否认肝炎病史,无结核病史,否认疟疾病史,否认密切接触史,否认高血压、心脏病史,否认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史,否认手术史   ,无外伤史,无输血史,无过敏史,其他预防接种史不详。过敏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体格检查:右乳外下象限可触及1枚肿物,大小约4.0 cm×3.0 cm,质硬,界限欠清,形态规则,无压痛,表面皮肤破溃,未侵及胸壁。右侧腋窝扪及肿大淋巴结,约2.5 cm×2.0 cm。双侧锁骨上未及肿大淋巴结。 * 辅助检查2021-3-11乳腺超声:双侧乳腺腺体略增厚,腺叶增粗,回声增强,腺体结构清晰,分布欠均匀,右乳7~8点位见不均质低回声区,范围约3.9 cm×3.1 cm,边界不清,形态欠规则。右侧腋下见2.4 cm×1.7 cm肿大淋巴结,门髓欠清;左侧腋下未见明显有意义肿大淋巴结。检查结论:右乳不均质回声区(BI-RADS 5类);右侧腋下淋巴结肿大,考虑转移。2021-3-12 全身骨扫描:左侧肩胛骨、左侧髂骨、右侧股骨颈、双侧股骨近端转移瘤可能性大。2021-3-15 PET-CT检查:右侧乳腺外下象限软组织密度肿块,代谢增高,SUVmax为13.9;右侧乳腺外下象限、左侧乳腺内侧象限(约平乳头平面)软组织密度结节影,结节状代谢增高,SUVmax为5.1;右侧腋窝、右侧内乳区、右侧锁骨区大小不等淋巴结,代谢增高,SUVmax为14.7;双侧肩胛骨、L2椎体、骶骨、左侧髂骨、双侧股骨部分混合性骨质破坏,代谢增高,SUVmax为10.9。2021-3-11穿刺病理:(右乳低回声区穿刺活检)浸润性癌(组织学Ⅲ级)。(右腋下淋巴结穿刺活检)淋巴组织内见浸润性癌转移。免疫组化(右乳低回声区穿刺活检)ER(++~+++,90%),PR(++~+++,80%),HER-2(0),Ki-67(+,50%)。(右腋下淋巴结穿刺活检)ER(++~+++,80%),PR(++~+++,80%),HER-2(0),Ki-67(+,60%)。2021-03-11 血常规(无网红): 单核细胞计数 5.67×109/L, 嗜碱细胞计数 0.09×109/L,单核细胞百分率 12.40%,嗜碱粒细胞百分率 1.20%, 大血小板比率 30.90%。2021-03-11 肾功: 尿素 4.39mmol/L, 肌酐 76umol/L, 肾小球滤过率(eGFR)  61.38ml/min/1.45m2, 尿素/肌酐 13.20, 胱抑素C 1.29mg/L, 补体C1q 99mg/L,尿酸 356umol/L。2021-03-11 血脂分析: 胆固醇 5.12mmol/L, 载脂蛋白A1 2.87g/L, APOB/APOA  0.51, 低密度脂蛋白  3.39mmol/L, 游离脂肪酸  0.89mmol/L。基因检测:无CT检查:2021-03-12胸部CT示右乳肿物伴右侧腋窝多发肿大淋巴结,双肺未见明显结节影,建议随诊复查,双肺慢性炎症可能性大,冠脉走行区可见钙化,请结合临床综合评估。2021-03-12颅脑CT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脑室系统未见明显异常。中线结构居中。颅骨骨质未见明显异常。脑沟、脑裂未见明显增宽或变窄。2021-03-13上腹部CT肝脏形态、大小未见明显异常,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肝内外胆管未见明显扩张。上腹部腹腔、腹膜后淋巴结大小基本正常。胆囊大小可,壁不厚,腔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胰腺、脾脏未见异常密度影。内镜检查:无 肿瘤标志物2021-03-11糖类抗原CA-199测定:糖类抗原199  4.23U/mL , 2021-03-11糖类抗原CA-153测定:糖类抗原153  11.1 U/ml, 2021-03-11 糖类抗原CA-125测定:糖类抗原125  6.11 U/ml , 2021-03-11癌胚抗原测定:癌胚抗原  0.88 ng/m 。* 诊断疾病1: 乳房恶性肿瘤疾病2: 骨继发恶性肿瘤* 治疗经过2021年3月16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一线解救治疗   选用TX方案: 白蛋白紫杉醇400 mg(254 mg/m2)21 d/次,卡培他滨1.5 bid po d1-14,21天/周期。同时应用骨保护剂:唑来膦酸4 mg 静滴28 天/次。定期监测血常规、生化等情况;每2周期评估解救化疗效果。患者经2周期TX方案解救化疗后皮肤破溃面积较前略有缩小,物理查体见乳房肿块、腋下肿大淋巴结较前无明显变化,总体疗效评价SD。患者第2周期TX方案化疗后出现重度肝功异常、手足综合征,经保肝、营养神经等治疗后痊愈。化疗过程中偶有白细胞降低,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升白支持治疗。肾功及心脏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查体:右乳外下象限可触及1枚肿物,大小约3.5 cm×3.0 cm,质硬,界限欠清,形态规则,无压痛,表面皮肤破溃,较前略缩小,肿块未侵及胸壁。右侧腋窝扪及肿大淋巴结,约2.0cm×1.5cm,活动度尚可。左乳及腋下未触及明显肿物,双侧锁骨上未及肿大淋巴结。辅助检查:2021年5月7日乳腺超声:双侧乳腺腺体略增厚,腺叶增粗,回声增强,腺体结构清晰,分布欠均匀,右乳7-8点位见不均质低回声区,范围约3.5 cm×2.9 cm,边界不清,形态欠规则。右侧腋下见1.5 cm×0.9 cm肿大淋巴结,门髓欠清;左侧腋下未见明显有意义肿大淋巴结。检查结论:右乳癌治疗后右乳不均质回声区(BI-RADS 6类),右侧腋下淋巴结肿大。2021年5月10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二线解救治疗本例患者为绝经前、HR阳性HER-2阴性、无内脏转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2周期TX化疗不敏感,疗效总体评价SD,且治疗期间出现较为严重并发症。经乳腺癌多学科会诊讨论后决定换用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起始治疗时间为2021年5月10日),具体方案为哌柏西利100 mg 口服 d1-21,戈舍瑞林3.6 mg 皮下注射q28,依西美坦25 mg 口服 qd;继续给予唑来膦酸4 mg 静滴 q28。患者应用1周期后出现重度骨髓抑制,粒缺性发热,第2周期起哌柏西利剂量调整到75 mg口服 d1-21。后续患者治疗过程顺利,无明显毒副作用。患者经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3个月后乳房皮肤溃疡面逐渐愈合,乳房肿物较前缩小.2024年5月15日查体:右乳未触及明显肿物,表面皮肤破溃处已愈合结痂。右侧腋窝扪及肿大淋巴结,约1.0 cm×1.0 cm,活动度可。左乳及腋下未触及明显肿物,双侧锁骨上未及肿大淋巴结。辅助检查:2021年8月21日(用药3个月后)乳腺超声:双侧乳腺腺体略增厚,腺叶增粗,回声增强,腺体结构清晰,分布欠均匀,右乳7-8点位见不均质低回声区,范围约1.6 cm×1.4 cm,边界不清,形态欠规则。右侧腋下见1.5 cm×0.6 cm肿大淋巴结,门髓欠清;左侧腋下未见明显有意义肿大淋巴结。2023年5月23日(用药24个月后)乳腺超声:双侧乳腺腺体略增厚,腺叶增粗,回声增强,腺体结构清晰,分布欠均匀,右乳7-8点位见不均质低回声区,范围约1.2 cm×1.0 cm,边界不清,形态欠规则。右侧腋下见0.8 cm×0.6 cm肿大淋巴结,门髓欠清;左侧腋下未见明显有意义肿大淋巴结。2024年5月13日(用药36个月后)乳腺超声:双侧乳腺腺体略增厚,腺叶增粗,回声增强,腺体结构清晰,分布欠均匀,右乳7点位见低回声区,范围约1.0 cm×0.8cm,边界不清,形态欠规则。右侧腋下未见肿大淋巴结;左侧腋下未见明显有意义肿大淋巴结。2024年5月16日胸部CT平扫(用药36个月后):双肺未见明显结节。双侧肩胛骨可见混合性骨质破坏,较前未见明显变化,部分呈现成骨性改变。2024年5月15日肿瘤标志物:CA125 2.20 U/ml,CA153 4.70 U/ml,CEA 0.25 ng/ml。患者血常规、肝功、肾功未见明显异常。* 病例小结与治疗体会      该例患者为中年女性、乳腺癌并多发骨转移瘤的首诊Ⅳ期、HR阳性HER-2阴性患者。一线解救给予2周期TX方案化疗,效果欠佳。二线解救治疗给予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治疗,乳房肿物及腋窝淋巴结明显缩小,溃破面愈合结痂,骨转移瘤得到有效控制,目前病情稳定达36个月,耐受性良好。晚期乳腺癌治疗的总体目标是延长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控制症状,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骨转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预防和治疗骨相关事件、缓解疼痛、恢复功能尤为关键。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4/6抑制剂正在成为冉冉升起的抗癌“新星”,迅速改变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格局。CDK4/6是人体细胞分裂增殖周期的关键调节因子,可触发细胞周期从生长期向DNA复制期转变。CDK4/6在很多恶性肿瘤尤其是HR阳性的乳腺癌中过度活跃,表现出显著活性,促使癌细胞增殖扩散,而CDK4/6抑制剂则可将细胞周期阻滞于生长期,从而发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乳腺癌细胞中,上游的激素受体以及PI3K-Akt-mTOR等促进有丝分裂的信号通路激活,进而激活下游的CDK4/6-CyclinD1复合体,导致细胞周期异常,加速肿瘤细胞增殖,CDK4/6抑制剂能有效地通过此途径阻滞肿瘤细胞从G1期进入到S期,并能够抑制G1期HR阳性乳腺癌细胞的生长,恢复正常细胞周期,阻断肿瘤细胞增殖。PALOMA-1研究显示与来曲唑单药相比,来曲唑联合哌柏西利明显提高了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由10.2个月提高到20.2个月。PALOMA-3研究结果表明哌柏西利联合氟维司群,较氟维司群单药可改善PFS(9.2个月vs 3.8个月),在既往内分泌治疗敏感的亚组中总生存显著延长10个月。内分泌治疗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轻、患者依从性好等优势,《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1版)指出针对在H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优先推荐CDK4/6抑制剂联合内分泌药物的治疗方案。此例患者确诊时CDK4/6抑制剂尚未纳入医保,价格非常昂贵。对于局部肿瘤负荷较大的患者,医生对于内分泌治疗仍缺乏足够的信心,不少医生会考虑化疗以便尽快降低肿瘤负荷。通过本例患者的治疗,我们发现对于HR阳性/HER2阴性的患者化疗效果相对欠佳,内分泌联合靶向治疗可能会带来意外的获益。从今天的角度而言,按照指南推荐我们的一线治疗应优选内分泌联合CDK4/6抑制剂靶向治疗。但在当时的条件下,结合患者经济因素、肿瘤负荷和对疾病的认识,化疗也是一种可选的方案。该病例对化疗不敏感,应用内分泌治疗后取得了理想的效果,这也从侧面证实了内分泌联合CDK4/6抑制剂靶向治疗的临床优越性。晚期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已有超过百年历史。从1977年他莫昔芬到2000年后AI以及氟维司群等药物出现,内分泌药物治疗策略已经有超过40年历史。随着芳香化酶抑制剂、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等为代表的内分泌药物的不断丰富,特别是CDK4/6抑制剂药物的诞生进一步提升了内分泌治疗的临床获益,推动HR阳性晚期乳腺癌进入靶向联合内分泌治疗的新时代。本例患者为H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经一线解救化疗失败后选用靶向联合内分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再次印证了NCCN指南推荐的HR阳性/HER-2阴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优选内分泌治疗的理论。点击下图,进入大医精诚经典病例项目专区        

大医精诚 2024-06-14阅读量3177

儿童肥胖症与身高发育-甄婗

病请描述:儿童肥胖症与身高发育 在当今社会,儿童肥胖已成为一个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儿童的短期健康,还对其长期发展,特别是身高发育,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将通过一个典型的临床案例,深入探讨肥胖对儿童身高发育的具体影响机制、诊断、治疗及预防策略。  我的一名患者小明(化名),一名9岁的男孩,身高130厘米,体重45公斤,BMI(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达到了26.9,远超同龄儿童正常范围(14-20)。近一年来,小明的体重增长迅速,而身高增长缓慢,家长担心肥胖影响其成长发育,遂就医。经我综合评估,发现小明伴有轻度的胰岛素抵抗和性激素水平异常,提示肥胖可能已经影响到他的内分泌系统,进而影响身高发育。 1. 性早熟与骨龄提前:肥胖儿童易发生性早熟,提前分泌的性激素加速骨骺板的闭合,缩短生长周期,从而影响最终身高。 2. 内分泌紊乱:肥胖导致的胰岛素抵抗、瘦素抵抗及性激素水平的改变,可干扰正常的生长激素轴,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与作用,阻碍身高增长。 3. 代谢压力:过重的体重给骨骼、肌肉及关节带来额外负担,增加运动困难,减少了促进身高增长的运动量。 4. 心理因素:肥胖儿童常伴随自尊心受损,可能导致抑郁或焦虑,影响食欲调节及睡眠质量,进一步干扰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 小明的诊断基于详细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包括血糖、胰岛素、性激素水平、生长激素激发试验)以及骨龄测定。骨龄超前约1.5年,提示生长潜能受限,性激素水平偏高与性早熟相符。 1. 生活方式干预:首要措施是饮食调整与增加体力活动。制定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计划,减少加工食品和高热量零食的摄入。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以促进能量消耗和改善心肺功能。 2.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咨询,帮助小明建立自信,应对肥胖带来的心理压力,改善睡眠质量,间接促进生长激素的夜间分泌。 3. 药物治疗:对于重度肥胖或伴有严重并发症的儿童,考虑使用药物辅助治疗,如二甲双胍,以改善胰岛素抵抗。 4. 监测与评估:定期回访,监测体重、身高、BMI及内分泌指标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l 早期教育:家庭与学校应加强营养教育,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l 规律运动:鼓励儿童每日进行适量运动,减少久坐时间。 l 家庭环境: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减少高热量食品的诱惑,家长应以身作则,树立良好榜样。 小明的案例揭示了肥胖对儿童身高发育的复杂影响,强调了综合管理的重要性。通过早期识别、生活方式的改变、心理支持及必要的医疗干预,可以有效缓解肥胖对儿童生长发育的负面影响。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应协同努力,构建支持性环境,预防儿童肥胖,促进其健康成长。

生长发育 2024-05-31阅读量2428

来了!适合中国人的&ldqu...

病请描述:   《共识》围绕6个主题,就中国居民减重行动提出20项建议。     肥胖诊断标准:我国目前使用BMI≥24.0kg/m2和BMI≥28.0kg/m2作为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诊断标准;以男性腰围≥90.0cm、女性腰围≥85.0cm作为诊断成人中心性肥胖的标准。 01 健康生活方式:2条建议     《共识》指出,生活方式干预是科学减重的首选和基础措施。包含2点建议: 1. 超重/肥胖是热量摄入多于消耗造成的机体总脂肪含量过多,或局部脂肪含量增多及分布异常。减重需要控制饮食,增加身体活动。 2. 不健康生活方式是超重/肥胖的主要危险因素,生活方式管理可帮助有效减重。      《共识》介绍,“全生活方式管理”是指对超重/肥胖者同时实施多维度的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饮食、运动和行为干预三个要素。全生活方式管理优于单纯的饮食干预或运动干预,并可带来多重健康效应。        如果你最近慢慢在变胖,除了控制饮食、加强运动外,也该考虑下自己的工作安排、睡眠时间等是不是需要调整了。或许它们已经在悄悄影响你的体重和健康了。 02 科学减重饮食:7条建议       合理膳食是科学减重的基础。《共识》在饮食方面一共给出了7点建议:      适当增加奶制品,有助于减肥     《共识》指出,膳食中适当增加奶类及其制品,有助于减重。研究表明,牛奶对超重、肥胖、心血管疾病具有潜在的改善作用。奶及奶制品可提供优质蛋白质,是膳食钙的最佳来源,同时可以提供人体必需的多种营养素。      细嚼慢咽,每餐吃够20分钟     《共识》介绍,降低进食速度有利于恢复和保持健康体重。研究显示,进食速度过快与肥胖有关,特别是腹型和内脏型肥胖,建议成年人每餐进食时间不少于20分钟。      管理好早晚两餐很重要     《共识》指出,夜间饮食和不吃早餐增加肥胖风险,不利于减重。三餐定时有助保持健康体重。一般建议早餐7-8点吃完,晚餐依据工作时间固定在18-20点左右,21点后尽量避免进餐。      吃饭试试“东方健康饮食”     《共识》介绍,在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坚持谷类为主的平衡膳食模式有利于减重。每日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畜禽鱼蛋奶和豆类食物,减少油、盐、糖摄入。      不推荐长期使用间歇性断食     《共识》指出,控制总热量、改变三大供能营养素配比(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和间歇性断食有助于短期减重,但长期效果缺乏证据支持。不推荐长期使用。      想用生酮饮食要医生指导      现在不少年轻人会采取“生酮饮食”减肥。但是,《共识》指出,研究显示,短期应用生酮饮食减重效果显著,但长期应用的安全性和益处尚不明确,一定要在专业人员的科学指导下进行。      用“膳食补充剂”减重需谨慎      有些人会借助天然膳食补充剂减肥,包括肉碱、白芸豆提取物、咖啡因、辣椒素、壳聚糖、瓜尔胶等。      不过,《共识》指出,尚无明确科学证据证实,天然膳食补充剂的减重效果,需谨慎使用。也就是说研究还不够充分,而且,有些研究还发现,个别的膳食补充剂使用后可出现肠道不良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 03 科学减重运动:2条建议    《共识》指出,运动是科学减重的核心。建议:     有氧、抗阻、高强度间歇运动均可有效减重     《共识》介绍,长期规律的快走、长跑、广场舞、长距离骑行等有氧运动有利于减脂;引体向上、俯卧撑、深蹲,哑铃、壶铃等抗阻运动能够预防肌肉量下降;高强度间歇运动有助提高减脂效率。     每周运动超过250分钟减重效果明显     《共识》指出,维持中等强度运动超过250分钟/周可帮助减重,较高强度运动减重效果更明显。其中,维持中等强度运动(150~250分钟/周)即可达到适度减重目的;超过250分钟/周,可达到明显减重并维持的效果。 04 健康心态和睡眠:2条建议      想减重睡眠最好别低于7小时      《共识》指出,每天睡眠时间小于6小时增加肥胖风险,超过7小时有利于减重,特别是有利于预防腹型肥胖。不过也不建议睡太长时间,比如超过9小时。      保持健康积极心态有助减重      《共识》介绍,长期持续地心理压力可增加肥胖风险,保持良好的心理和情绪有助于保持健康体重。       长期持续的心理压力会干扰人的认知功能,如执行功能和自我调控能力。在慢性压力之下,我们往往容易暴饮暴食或者摄入高脂肪、高糖食物,同时减少活动和睡眠时间使得体内脂肪堆积。 05 减重辅助方法:2条建议      常照镜子有助恢复健康体重      《共识》指出,照镜子、正念有利于恢复健康体重。比如,有研究显示,经常照镜子可以改变认知,影响人的膳食行为;正念可以让人们对进食的过程有更好的觉察,有助于改善饮食行为的失调,强化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这就是心理学方法用于减肥。      针灸疗法或有助减重      《共识》介绍,针灸疗法辅以生活方式管理有助于减重。耳针、针灸、穴位埋线等方法或有助于超重、肥胖者减肥。针灸通过改变中枢神经递质,调节饥饿感和饱腹感,增加血浆和脑组织中的脑啡肽、β-内啡肽和血清素水平,降低食欲,而起到减重的效果。 06 减重药物手术:2条建议      《共识》指出,药物和手术治疗也是临床减重的重要手段。 1. 超重/肥胖合并“三高”的患者,经3~6个月生活方式干预仍不能有效减重的,可考虑药物治疗。 2. 手术治疗肥胖有效,适用于重度肥胖且生活方式干预无效者。 07 儿童肥胖问题:3条建议      《共识》提醒,要关注儿童肥胖的问题。建议: 1. 超重/肥胖儿童的体重干预目标是维持体重不增或增长速度减缓,最终达到健康体重,而非必须降低绝对体重。方法首推生活方式干预,父母和家庭的参与至关重要。 2. 超重/肥胖儿童减重应注重膳食结构调整,减少外出就餐,控制进食速度、零食和含糖饮料。 3. 超重/肥胖儿童每周至少应进行150分钟中高强度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减少久坐,每天电子设备使用不超过2小时。

俞一飞 2024-05-27阅读量913

认识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重要...

病请描述:认识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重要性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组以反复发作的餐后饱胀、早饱、厌食或上腹痛、上腹烧灼感为主要表现的消化道症候群,可伴有反酸、恶心、呕吐、嗳气等不适,症状一般持续至少2个月,FD已经成为一个日益凸显的健康议题,不容忽视。FD症状的产生与胃肠动力紊乱、内脏高敏感性、黏膜和免疫功能改变、肠道菌群变化及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异常有关。各种生物、心理、社会因素错综复杂,其中内脏高敏感和中枢神经系统高度警觉可能是发病的关键。研究发现与父母分居、饮食不规律、经常吃冷食或腌制食品是我国儿童FD的独立危险因素,最新统计数据显示,FD在儿童群体中的发病率正逐渐上升,对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质量构成了严重威胁。FD症状长期得不到缓解,会影响孩子的食欲,进而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许多家长在面对这一疾病时常常感到手足无措。 下面我们看看一例FD的患儿的诊疗经过。小明是一个活泼好动的8岁小男孩,但近几个月来,他经常在饭后出现腹胀、上腹痛的症状,食欲也大打折扣,影响了他的生长发育。小明的妈妈曾带他辗转多家医院,但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医生们始终未能找到明确的病因。小明的病情反复发作,让全家人都倍感焦虑。 有一天,小明的妈妈带着他来到我们医院。我在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后,初步判断小明可能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随后,我为小明进行了血常规、粪便常规、腹部B超、13C尿素呼气试验等一系列辅助检查。检查结果显示,小明的身体并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这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特征相吻合。 在明确诊断后,我为小明量身定制了一套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除了调整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外,开了相应的治疗药物。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明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食欲也逐渐恢复。 那么,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患有FD呢?FD诊断标准为36月龄以上儿童有消化不良症状至少2个月,每周至少出现1次,并符合以下3项条件:①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上腹部烧灼感、餐后腹胀、早饱以及嗳气、恶心、呕吐、反酸等;②症状在排便后不能缓解或症状发作与排便频率、粪便性状的改变无关;③经过适当评估,症状不能用其他疾病来解释。 我们在门诊经常碰到反复腹痛发作的孩子,因此提倡家长密切关注孩子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以预防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生。

生长发育 2024-05-25阅读量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