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神经痛 > 内容

神经痛内容

流感季须小心带状疱疹感染

病请描述:立秋之后需要关注的皮肤疾病 凉风至,寒蝉鸣。立秋已过,已进入秋天,一些皮肤疾病也进入高发期,还要小伙伴们做好防护措施。 秋季是带状疱疹的高发期,它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疾病,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痊愈后,病毒潜伏在体内神经节内,像潜伏的杀手。99%成人体内潜伏有带状疱疹病毒,当50岁以后年龄增长,身体患有慢病,免疫力低下时,病毒又会引发身体疾病即带状疱疹。发病表现为皮肤出现带状排列水疱,伴有显著神经痛,疼痛程度超过分娩痛。近期气温变化频繁,传染性疾病高发,人体免疫力容易受损,这时候就容易诱发带状疱疹。一旦发病72小时内前往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最佳诊疗时机,而产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如何预防呢?①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提升免疫力。②50岁以上朋友,特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朋友建议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进行预防,数据显示可以提供11年90%以上保护效力。

王子雄 2025-01-22阅读量1143

乳腺癌患者术后胳膊疼是什么原...

病请描述:  乳腺癌术后胳膊疼痛,可能是手术后创伤、淋巴水肿、肩周炎、疤痕组织、神经痛等原因造成的。   1、手术后创伤:乳腺癌手术通常涉及切除肿瘤和淋巴结。手术会对周围组织和神经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和刺激,导致胳膊疼痛。   2、淋巴水肿:乳腺癌手术可能会干扰淋巴液的正常流动,导致淋巴水肿。淋巴水肿可引起局部胳膊肿胀、疼痛和不适。   3、肩周炎:由于手术后保护手臂的姿势,肩部肌肉和关节可能会因过度使用或紧张引起肩周炎。肩周炎可以导致持久的疼痛,影响手臂的正常活动。   4、疤痕组织:手术后切口愈合时可能会形成疤痕组织。疤痕组织可能在手臂运动时受到拉伸或压力,并导致疼痛。   5、神经痛:手术还可能会损伤周围神经,导致神经痛。疼痛可能在手术区域延伸到胳膊。   乳腺癌术后胳膊疼痛的症状若长期得不到改善,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遵医嘱进行针对性治疗。   乳腺癌术后的康复是一个持续且需要细致的过程,主要目标是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预防癌症的复发。乳腺癌术后的康复措施如下:   1、伤口护理:在手术后的康复阶段,患者需要密切关注伤口愈合情况,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正确的伤口护理和换药。同时,注意休息,避免大力活动和负重,尽量保持伤口的稳定和洁净,以促进愈合。   2、定期复查:在康复期间,患者需要进行定期的复查和随访,包括乳腺超声、乳腺MRI等检查,以及对淋巴结的观察。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来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3、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包括体力恢复训练和心理康复。体力恢复训练主要包括适量的锻炼和按摩,有助于促进肌肉的恢复和减轻乳腺癌手术带来的身体不适。心理康复则主要包括心理咨询、心理干预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面对手术后的身心变化和压力,保持乐观的心态。   4、营养饮食:患者在饮食上也需要特别注意,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同时避免摄入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少营养不良的风险。   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计划,并注意自身的身体状况变化,及时调整康复方案。

赵华栋 2024-12-25阅读量1829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科普

病请描述:大家好,今天为大家分享一个常见的疾病-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民间俗称蛇缠腰。带状疱疹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成群的密集性小水疱,主要好发于胸前,背后,头部等。带状疱疹一般多发于中老年人,特别是患有基础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慢阻肺等,常伴有神经痛。疼痛特别剧烈,感觉像烧灼、针刺或电击,有的患者疼痛持续十年之久,会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应及时前往疼痛科就诊,疼痛科特有治疗有脊髓神经电刺激、神经阻滞、神经射频调控等,可以进行有效的治疗。那么如何预防带状疱疹呢?尤其是50岁及以上的患者。目前有效的预防办法就是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能够为50岁以上成人提供超过90%的保护效率,为中老年人提供有效的保护手段。

赵治涛 2024-09-29阅读量2042

带状疱疹科普

病请描述:大家好,今天为大家分享一个常见的疾病-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激活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民间俗称蛇缠腰。带状疱疹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成群的密集性小水疱,主要好发于胸前,背后,头部等。带状疱疹一般多发于中老年人,特别是患有基础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慢阻肺等,常伴有神经痛。疼痛特别剧烈,感觉像烧灼、针刺或电击,有的患者疼痛持续十年之久,会严重影响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应及时前往疼痛科就诊,疼痛科特有治疗有脊髓神经电刺激、神经阻滞、神经射频调控等,可以进行有效的治疗。那么如何预防带状疱疹呢?尤其是50岁及以上的患者。目前有效的预防办法就是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能够为50岁以上成人提供超过90%的保护效率,为中老年人提供有效的保护手段。

赵治涛 2024-09-29阅读量2239

带状疱疹的治疗和预防

病请描述:立秋已过,已进入秋天,一些皮肤疾病也进入相对的高发期,伙伴们要做好防范措施了。 带状疱疹就是这样一种疾病。它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皮肤疾病,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痊愈后,病毒潜伏在体内神经节内,等机体抵抗力下降后病毒会从神经节迁移出来,导致神经支配区域的疼痛和皮肤水疱。发生在头面部为的带状疱疹有时会出现面瘫、听力下降等严重不良反应。如果神经损害严重的话还会遗留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这种情况免疫低下的老年人更常见,往往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谁容易得带状疱疹? 成年人往往劳累后容易诱发带状疱疹,有些有基础疾病的人比如糖尿病、,慢性肾病、长期口服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使用生物制剂或小分子药的患者也容易出现带状疱疹。 怎么识别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的表现包括疼痛和皮肤红斑水疱。突然出现的阵发性疼痛要考虑带状疱疹的可能,比如没有外伤或者扭伤却出现单侧的某神经支配区域疼痛,往往是阵发性刺痛、或者局部有烧灼感,或者有像虫爬一样的感觉。皮肤出现红斑伴有成簇的水疱是带状疱疹的典型表现。 怎么治疗带状疱疹? 尽早诊断,尽早抗病毒治疗,防止神经损伤留下后遗神经痛才能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一般认为3天内积极的抗病毒治疗更有价值,具体抗病毒的药物有很多,可以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中医药方法在控制炎症,改善神经痛方面也很有价值。 如何预防带状疱疹? 绝大多数成人体内潜伏有带状疱疹病毒,有数据显示当50岁以后,身体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更容易患带状疱疹,有些患者一生中会多次患带状疱疹。除了各种提高免疫力的方法以外,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是比较靠谱的预防方法。对于50岁以上的人群,特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朋友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进行预防更有价值。有数据显示可以提供长达11年90%以上保护效力。

王力军 2024-08-28阅读量1789

带状疱疹的防止

病请描述:      进入秋天,一些皮肤疾病也进入相对的高发期,伙伴们要做好防范措施了。带状疱疹就是这样一种疾病。       它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皮肤疾病,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痊愈后,病毒潜伏在体内神经节内,等机体抵抗力下降后病毒会从神经节迁移出来,导致神经支配区域的疼痛和皮肤水疱。发生在头面部为的带状疱疹有时会出现面瘫、听力下降等严重不良反应。如果神经损害严重的话还会遗留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这种情况免疫低下的老年人更常见,往往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谁容易得带状疱疹? 成年人往往劳累后容易诱发带状疱疹,有些有基础疾病的人比如糖尿病、,慢性肾病、长期口服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使用生物制剂或小分子药的患者也容易出现带状疱疹。 怎么识别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的表现包括疼痛和皮肤红斑水疱。突然出现的阵发性疼痛要考虑带状疱疹的可能,比如没有外伤或者扭伤却出现单侧的某神经支配区域疼痛,往往是阵发性刺痛、或者局部有烧灼感,或者有像虫爬一样的感觉。皮肤出现红斑伴有成簇的水疱是带状疱疹的典型表现。 怎么治疗带状疱疹? 尽早诊断,尽早抗病毒治疗,防止神经损伤留下后遗神经痛才能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一般认为3天内积极的抗病毒治疗更有价值,具体抗病毒的药物有很多,可以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中医药方法在控制炎症,改善神经痛方面也很有价值。 如何预防带状疱疹? 绝大多数成人体内潜伏有带状疱疹病毒,有数据显示当50岁以后,身体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更容易患带状疱疹,有些患者一生中会多次患带状疱疹。除了各种提高免疫力的方法以外,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是比较靠谱的预防方法。对于50岁以上的人群,特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朋友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进行预防更有价值。有数据显示可以提供长达11年90%以上保护效力。

王力军 2024-08-26阅读量3164

带状疱疹预防

病请描述:立秋之后需要关注的皮肤疾病 凉风至,寒蝉鸣。立秋已过,已进入秋天,一些皮肤疾病也进入高发期,还要小伙伴们做好防护措施。 秋季是带状疱疹的高发期,它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疾病,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痊愈后,病毒潜伏在体内神经节内,像潜伏的杀手。99%成人体内潜伏有带状疱疹病毒,当50岁以后年龄增长,身体患有慢病,免疫力低下时,病毒又会引发身体疾病即带状疱疹。发病表现为皮肤出现带状排列水疱,伴有显著神经痛,疼痛程度超过分娩痛。近期气温变化频繁,传染性疾病高发,人体免疫力容易受损,这时候就容易诱发带状疱疹。一旦发病72小时内前往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最佳诊疗时机,而产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如何预防呢?①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提升免疫力。②50岁以上朋友,特别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朋友建议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进行预防,数据显示可以提供11年90%以上保护效力。

王子雄 2024-08-26阅读量2989

慢性疼痛

病请描述:慢性疼痛 慢性疼痛是指持续或反复疼痛大于3个月以上,或者疼痛超过组织损伤愈合时间,失去了让机体产生自我保护的意义。因此,慢性疼痛不仅仅是一类症状,更是一种疾病, 慢性疼痛往往是急性疼痛的延续,伴有其相关区域的炎症、肌肉力学失衡、组织结构的病变和异常等。但是,慢性疼痛又不仅仅是急性疼痛的简单延续,随着长时间疼痛的刺激,神经系统会出现外周敏化和中枢敏化,中枢神经发生可塑性改变甚至重构。许多研究表明与健康无痛人群相比,慢性疼痛患者脑部某些核团的功能或者结构会发生改变,此时即使原来疼痛的部位得到了治疗或已经治愈,再塑(重构)的神经系统从可逆性则逐渐转变为不可逆性,不但使疼痛慢性化,而且难以彻底治愈,需要长期的管理和治疗。若慢性疼痛因各种原因疼痛得不到合理的控制,患者常无法胜任其原来的社会角色,因不能工作而失去经济来源,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和失眠等问题,疼痛也会不断易化和泛化,最终使得部分患者失能或残疾。因此,在积极预防急性疼痛发生(一级预防)的同时,需要积极预防急性疼痛慢性化(二级预防)和慢性疼痛患者的失能和残疾(三级预防)。 疾病、易感基因、外界环境、心理和社会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可以促进急性疼痛向慢性疼痛转化。疾病因素包括:炎症、压力、肌肉痉挛、损伤、退行性病变、肌肉力学失衡、过敏体质、疾病性质(例如自身免疫,癌症)、身体机能低下、睡眠不足等。心理和环境因素包括: 抑郁、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社会孤立、对压力产生负面影响等*)。因此,慢性疼痛不仅仅是一种症状,也不仅仅是急性疼痛的一种时间上的延续形式,更是一种应当加以积极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根据ICD-11,慢性疼痛分为:①慢性原发性疼痛:包括慢性原发性内脏痛、慢性广泛性疼痛、慢性原发性肌肉骨骼疼痛、慢性原发性头痛或颌面痛、灼口综合征、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②慢性癌症相关疼痛,包括由原发癌症本身或转移病灶和癌症治疗所引起的疼痛。③慢性术后或创伤后疼痛,疼痛部位可局限于损伤或手术区域,投射到该区域的神经支配区域,也可牵涉到皮节。这类疼痛通常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④慢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是一组表现各异的慢性疼痛,源于局部或全身病因引起的骨骼(包括脊柱与关节)、肌肉、肌健和相关软组织的持续伤害感受性刺激,也可与深部躯体损伤有关。疼痛可能是自发的或运动诱发的。⑤慢性继发性内脏痛,是指源自头颈部及胸腔、腹腔和盆腔内脏器官的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疼痛。⑥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引起的慢性疼痛,表现为自发痛、痛觉过敏或痛觉超敏,感觉异常,如带状疱疹性神经痛。⑦慢性继发性头痛或颌面痛:包括所有具有潜在病因的头痛和颌面部疼痛性疾病,在至少3个月内有一半以上时间发生疼痛与急性疼痛相比,慢性疼痛对机体的危害性更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影响日常生活:有数据显示,慢性疼痛患者中,54%的无法料理家务,47%的步行困难,43%的性生活方面有障碍,30%的生活不能自理。因此,慢性疼痛患者的日常生活饱受折磨。 睡眠:据不完全统计,44%的成年慢性疼痛患者伴有睡眠障碍()。情绪心理障碍:慢性疼痛会导致情绪心理障碍和认知障碍,后者反过来又会增强疼痛感受。对330例≥18岁的慢性疼痛住院患者的调查研究显示,64.1%的患者存在抑郁症状,44.7%的患者存在焦虑症状"。焦虑/抑郁情绪又进一步影响睡眠。 高血压:慢性疼痛的强度是高血压状态独立预测因子。对300例慢性疼痛和非慢性疼痛患者的对照研究显示,39%的慢性疼痛患者被诊断有临床高血压,只有21%的非慢性疼痛患者被诊断有临床高血压(p<0.001)(")。 影响社交能力和关系:28%的慢性疼痛患者认为他们的家人不理解疼痛对他们生活的影响,26%的患者认为他们的家人已经厌倦了听到他们对疼痛的抱怨和担忧,37%的患者因疼痛感到孤单。 残疾:慢性疼痛除了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外,严重者还可导致残疾。2015年,全球因腰痛和颈痛导致的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s)排在所有疾病(包含传染病、孕产妇、新生儿和营养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伤害)的第4位。此外,骨关节炎也是导致残疾的常见原因()。 慢性疼痛与失业显著相关:慢性疼痛导致患者无法正常履职工作岗位,给患者的身心造成折磨的同时,也给患者的家庭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和损失。研究显示,慢性疼痛患者因健康原因导致失业的比例显著高于无慢性疼痛者。 自杀意念:自杀意念在患有慢性疼痛的患者中相当普遍。3项酸立研究表明,慢性疼痛患者的自杀意念是非慢性疼痛患者的8倍。慢性疼痛患者中5%~14%的慢性疼痛患者在一生中尝试过自杀,约20%的患者有自杀的想法。他们常对疼痛感到无助和绝望。把疼痛灾难化,想通过自杀来逃避疼痛。

马彩毓 2023-12-15阅读量5289

得了带状疱疹需要注意什么?

病请描述: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护理告知 为了促使您的病情得到更快的康复,减少病痛带来的痛苦,请您仔细阅读以下内容: 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是: 疼痛护理 :1、穿宽大柔软的衣裤,防止衣服过小磨擦患处增加疼痛。 2、分散注意力,年老病人让其家属陪伴。 3、协助病人采用保护性姿态以减轻疼痛。4、遵医嘱应用止痛药及神经营养药。 5,注意保暖,减少局部刺激。 感染的护理: 1、积极治疗疱疹,防止破损、溃烂发生。 2、调整饮食,平衡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 3、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温度、湿度适宜。 4、局部如有破损应及时换药、保护创面不受污染,防止感染。 5、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细菌感染。6、观察体温变化及遵医嘱抽血查白细胞。 眼部疱疹护理: 1、角膜、结膜受累时,注意做好眼部护理,嘱病人不宜终日紧闭双眼,应活动眼球。 2、眼部分泌物多时可外用盐水冲洗眼部,如有角膜溃疡禁用冲洗,需用专用消炎镇痛药水冲洗,可用棉签擦除分泌物每日2-3次,并用眼药,防止眼睑粘连。 3、角膜疱疹有破溃,要防止眼球受压,滴药时动作轻柔。 饮食需要注意哪些呢? 1.带状疱疹患者应调整平衡营养,多食豆制品、河鱼、蛋、瘦肉等高蛋白食物及新鲜的瓜果蔬菜,多吃高纤维食物,补充维生素,补充适量蛋白质,预防发生与本病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疾病,提高自身免疫力。 2.忌食“”发物”,“”发物”指一切海鲜,羊肉、鹅肉、非菜、香菜、香椿、竹笋、葛笋、香菇等, 3.忌食辛辣温热食物:酒、烟、生姜、生葱、生蒜、生萝卜、辣椒、红肉及前炸食物等 4.少吃肥、甘、油腻之品肥肉、饴糖及甘甜等食物,少吃酸涩收敛的食物豌豆、芡实、石榴等。 注意事项: 带状疱疹患者要严格按医嘱服用药物,使疼痛得到控制,不得擅自停用药物,这样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几率。另外,本病根据发病时间的长短,需要不同的治疗疗程,希望每位患者都能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如果有问题可以留言。

马彩毓 2023-07-10阅读量1633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

病请描述:      书接前文,上一篇《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1系列解读的第二章主要为大家介绍了中晚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以及该阶段运动并发症的药物治疗,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收获。那么本篇我们将继续为大家带来《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系列解读之三,本篇侧重解读PD的非运动症状,主要包括睡眠障碍、感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精神及认知障碍等方面的内容。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是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也是常见的PD夜间症状之一。睡眠障碍主要包括快速眼球运动期睡眠行为异常(RBD)、失眠、白天过度嗜睡(EDS)和不宁腿综合征(RLS)等,相较第三版指南,新版指南的更新点集中于RBD治疗、失眠和睡眠片段化治疗以及EDS治疗这三个方面,也将第三版中归属于感觉障碍的RLS移至该部分。其中,新版指南在RBD治疗中新增了“首先防护“;其次在失眠和睡眠片段化治疗中删除了短效的镇静安眠药的推荐;而在EDS治疗中则更加细化,不仅对第三版用药推荐(改用左旋多巴常释剂)做出临床用要提醒(注意药物影响),还推荐了司来吉兰、莫达菲尼新等药物,详见表1。司来吉兰因其代谢产物的神经兴奋性,对睡眠有一定影响,而多项研究显示,雷沙吉兰单药及联合治疗均可改善PD患者睡眠。如Wiebke Schrempf等2进行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验证了雷沙吉兰对PD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的积极影响。试验方法为由单中心、双盲、基线对照,患者随机分配使用雷沙吉兰1mg/天或安慰剂治疗伴睡眠障碍的PD患者8周。结果表明,在治疗结束时,雷沙吉兰组睡眠维持显著增加(+16.3±27.9%;P =0.024,配对双侧t检验),其睡眠效率的正向趋势已被检测(+12.1±28.6%,p=0.097)。实验显示,雷沙吉兰耐受性良好,无意外不良反应,与基线相比。患者睡眠维持度显著改善,患者的觉醒时间、觉醒次数、白天嗜睡等指标也有改善。感觉障碍治疗PD最常见的感觉障碍主要包括嗅觉减退、疼痛或麻木。目前尚缺乏有效措施能够改善嗅觉障碍,第三版指南除提及优化多巴胺能药物之外,未推荐具体药物治疗共病或原因引起的疼痛,新版指南新增治疗疼痛的药物推荐,即非阿片类和阿片类镇痛剂治疗肌肉骨骼疼痛,抗惊厥药和抗抑郁药治疗神经痛。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治疗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包括便秘、泌尿障碍和位置性低血压等。新版指南在本节变化不大。如便秘注重调整饮食,增加运动,适当使用温和的导泻药、胃蠕动药等,需要停用抗胆碱能药;泌尿障碍相关内容更为详细,即治疗尿频、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推荐外周抗胆碱能药;治疗逼尿肌无反射推荐胆碱能制剂(新版指南指出该药会加重PD的运动症状,需慎用)等;而位置性低血压则建议调整饮食、注意日常体 位,推荐的药物治疗包括α‐肾上腺素能激动剂米多君(最有效)以及屈昔多巴、多潘立酮等。精神及认知障碍的治疗精神及认知障碍包括抑郁和(或)焦虑、幻觉和妄想、冲动强迫行为和认知减退及痴呆等。首先需要分辨这可能是由抗帕金森病药物诱发,还是由疾病本身导致,如果是前者,按照抗胆碱能药、金刚烷胺、MAO‑BI、DAs、复方左旋多巴的顺序依次调整药物剂量,后者考虑对症用药。1. 抑郁、焦虑、淡漠PD引发抑郁、焦虑、淡漠的治疗方式在第三版指南涉及内容较少,推荐药物如抗胆碱能药、MAO-B抑制剂等。新版指南在其基础上,新增非药物和药物治疗两种治疗方式,新增内容包括“心理咨询、药物干预和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等。当抑郁影响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时,新增推荐药物为“加用DA和抗抑郁药物,如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五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三环类抗抑郁药(TCA)”。除此之外,新版指南说明治疗淡漠的、缺乏证据的药物(吡贝地尔、利伐斯的明)可能有用。2. 幻觉和妄想第三版指南在PD引发的幻觉和妄想的治疗方式仅推荐了氯氮平或喹硫平;而新版指南在旧版的基础上点明排除了药物诱发因素后,强调对症治疗,并新增抗精神病药物匹莫范色林(MDS循证:证据有效,临床有用)治疗PD相关精神症状。此外,其他抗精神病药由于可加重运动症状,不建议使用;所有的精神类药物都不推荐用于伴随痴呆的PD患者。 3. 冲动强迫行为冲动强迫行为主要包括:冲动控制障碍(ICDs)、多巴胺失调综合征(DDS)和刻板行为。新版指南强调冲动强迫行为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多巴胺能神经元缺失和多巴胺能药物的使用有关,尤其强调DAs。对其治疗则在尚缺乏有效的循证干预手段的前提下建议重视预防,常见治疗方案如表2:4. 认知障碍和痴呆25%~30%的PD患者伴有痴呆或认知障碍。第三版对这部分内容涉及较少,新版指南建议临床上排除可能影响认知的抗帕金森病药物,如抗胆碱能药物苯海索。排除了药物诱发因素后可应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利伐斯的明(证据充分,临床有用)、多奈哌齐和加兰他敏(MDS循证证据有限,临床可能有用)。此外,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PD伴轻度认知障碍的临床用药也缺乏有效的药物证据。 总的来说,新指南在PD的非运动症状治疗方面有较多的新增药物推荐,并反复强调临床应排除可能影响的抗帕金森病药物。下篇指南我们将继续解读新版指南中手术治疗、康复与运动疗法、心理干预、照料护理、人工智能及移动技术的相关内容,敬请期待~ 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0年53卷12期, 973-986页, ISTIC PKU CSCD, 2021.2.Schrempf W, Fauser M, Wienecke M, et al. Rasagiline improves polysomnographic sleep parameters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a double-blind, baseline-controlled trial. Eur J Neurol, 2018, 25: 672-679.

微医药 2022-11-29阅读量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