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头部 > 口腔 > 舌苔黄腻 > 内容

舌苔黄腻内容

呼吸道感染后,失眠为何如影随...

病请描述:在这个换季时节,呼吸道感染似乎成了许多人的“小插曲”。然而,当发热、咳嗽逐渐退去,一个不速之客——失眠,却悄悄找上门来。你知道吗?这失眠背后,隐藏着中医理论中的深刻智慧,与少阳湿热及阴血不足息息相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层神秘面纱,探索如何有效应对这一困扰。😧失眠:湿热与阴血虚的交织上呼吸道感染后,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就是失眠。这并非偶然,而是延续了发热感染的本质病机——少阳湿热,同时又兼有阴血不足。门诊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患者:他们的舌苔黄腻、脉象滑,这是典型的湿热证象;但仔细观察,又会发现舌体偏瘦、左脉细弦、心悸易醒,这些则是阴血虚的表现。这种阴虚与湿热并存的复杂体质,正是导致失眠的“元凶”。📄古籍智慧:失眠的中医解读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对失眠有着深刻的论述。《灵枢·营卫生会》提到:“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而《素问·六节藏象论篇》则直言:“心神不安,则生不寐”。这些经典论述,为我们理解失眠的病机提供了宝贵的线索。🥤阳不入阴:失眠的根本原因为何阳气无法顺利入于阴,导致失眠?关键在于邪气内扰,如湿热、痰饮、瘀血等。《景岳全书·不寐》有云:“不寐证虽病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矣。盖寐本乎阴,神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因此,治疗失眠的关键在于解决阳气入阴的障碍,祛除内扰的病邪。🤔治疗策略:祛湿热,补阴安神针对上呼吸道感染后导致的失眠,最重要的病理产物是湿热,以及湿热继发的痰饮、瘀血等。治疗时,需双管齐下:一方面祛除湿热,另一方面补阴安神。阴虚湿热的代表古方——甘露饮,便是不错的选择。同时,配合养阴血的药物,如女贞子、黄精、白芍、芦根、合欢皮等,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呼吸道感染后的失眠并非简单的“睡不着”,而是身体内部湿热与阴血虚相互交织的结果。了解这一病机,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失眠,还能指导我们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让失眠不再成为康复路上的绊脚石。希望这篇文章能为你带来启发,助你早日摆脱失眠的困扰,重获健康与安宁。门诊时间:曙光医院西院普安路185号周一下午曙光医院东院张衡路528号周五下午

陈旋 2025-01-09阅读量1367

呼吸道感染后,失眠为何如影随...

病请描述:在这个换季时节,呼吸道感染似乎成了许多人的“小插曲”。然而,当发热、咳嗽逐渐退去,一个不速之客——失眠,却悄悄找上门来。你知道吗?这失眠背后,隐藏着中医理论中的深刻智慧,与少阳湿热及阴血不足息息相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层神秘面纱,探索如何有效应对这一困扰。😧失眠:湿热与阴血虚的交织上呼吸道感染后,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就是失眠。这并非偶然,而是延续了发热感染的本质病机——少阳湿热,同时又兼有阴血不足。门诊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患者:他们的舌苔黄腻、脉象滑,这是典型的湿热证象;但仔细观察,又会发现舌体偏瘦、左脉细弦、心悸易醒,这些则是阴血虚的表现。这种阴虚与湿热并存的复杂体质,正是导致失眠的“元凶”。📄古籍智慧:失眠的中医解读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对失眠有着深刻的论述。《灵枢·营卫生会》提到:“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藏之气相搏,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而《素问·六节藏象论篇》则直言:“心神不安,则生不寐”。这些经典论述,为我们理解失眠的病机提供了宝贵的线索。🥤阳不入阴:失眠的根本原因为何阳气无法顺利入于阴,导致失眠?关键在于邪气内扰,如湿热、痰饮、瘀血等。《景岳全书·不寐》有云:“不寐证虽病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矣。盖寐本乎阴,神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因此,治疗失眠的关键在于解决阳气入阴的障碍,祛除内扰的病邪。🤔治疗策略:祛湿热,补阴安神针对上呼吸道感染后导致的失眠,最重要的病理产物是湿热,以及湿热继发的痰饮、瘀血等。治疗时,需双管齐下:一方面祛除湿热,另一方面补阴安神。阴虚湿热的代表古方——甘露饮,便是不错的选择。同时,配合养阴血的药物,如女贞子、黄精、白芍、芦根、合欢皮等,以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呼吸道感染后的失眠并非简单的“睡不着”,而是身体内部湿热与阴血虚相互交织的结果。了解这一病机,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失眠,还能指导我们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让失眠不再成为康复路上的绊脚石。希望这篇文章能为你带来启发,助你早日摆脱失眠的困扰,重获健康与安宁。门诊时间:曙光医院西院普安路185号周一下午曙光医院东院张衡路528号周五下午

陈旋 2025-01-09阅读量1510

咽痒咳嗽,是寒咳还是热咳?分...

病请描述:在这个换季时节,你是否常感咽喉不适,咳嗽连连?面对“咽痒咳嗽”这个小恶魔,你是否也曾困惑:这到底是寒咳作祟,还是热咳来袭?别急,今天我们就来一场深入浅出的探讨,通过解析病程发展和伴随症状,助你精准辨证,让健康回归! 一、初识寒咳与热咳 寒咳 -**特点**:痰液清稀,色白,多伴有鼻塞、流清涕、怕冷、四肢不温等症状。寒咳多因感受风寒之邪,肺气失宣所致。 -**常见场景**:冬季或初春,气温骤降,未及时添衣保暖时易发。 热咳 -**特点**:痰液黄稠,甚至带血丝,咽喉干痛,伴有发热、口渴、便秘等热象。热咳多因外感风热或肺热壅盛所致。 -**常见场景**:春秋季节,天气干燥,体内水分不足,或过多食用辛辣燥热食物后易发。 二、结合病程,细辨真伪 病程初期 -**观察重点**:初起时咳嗽的性质、痰液颜色及全身症状。寒咳往往起病急,咳嗽声重,痰液迅速清稀;而热咳则可能伴有咽喉疼痛,逐渐出现黄稠痰。 病程进展 -**变化观察**:随着病程延长,寒咳可能因治疗不当或体质差异转为热咳,表现为痰液由清转黄,症状加重。此时需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三、伴随症状,辅助判断 -**鼻塞流涕**:清涕多为寒,浊涕多为热。 -**舌苔与脉象**:寒咳舌苔白腻,脉象浮紧;热咳舌苔黄腻或红,脉象浮数或滑数。 -**全身症状**:寒咳多伴有恶寒、无汗;热咳则可能伴有发热、口渴、便秘等。 四、精准施治,早日康复 自我调理 -**寒咳**:注意保暖,多喝温开水或姜茶,适量食用温热性食物如羊肉、红枣等。 -**热咳**: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吃清凉滋润的食物如梨、百合、莲子等,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专业就医 -鉴于咳嗽原因复杂多样,当自我调理效果不佳或症状持续加重时,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辨证施治,以免延误病情。 结语 咽痒咳嗽虽小,但辨证施治不可马虎。通过了解寒咳与热咳的不同特点,结合病程发展和伴随症状,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因,采取合理的自我调理或就医措施,让健康不再受扰。希望今天的分享能为你带来帮助,让我们共同守护好这份来之不易的健康吧!

陈旋 2024-09-23阅读量1423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方法

病请描述: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多因长期饮食不节,劳逸失常,导致肝气郁结,脾失健运,胃脘失和,日久中气亏虚,从而引发种种症状。根据症状不同,中医把慢性胃炎分为8种类型,即食滞伤胃型、脾胃虚寒型、胃阴亏虚型、热邪犯胃型、肝郁犯胃型、瘀滞 伤胃型、肝火犯胃型、湿困脾胃型。根据各种类型对症治疗。 1、食滞伤胃型患者 饮食不节致使脾胃受损,食积胃脘,胀满痞痛,恶心呕吐,嗳腐吞酸,大便秘结有腐败异臭,舌质红,苔厚黄腻,脉象弦滑。证属食滞伤胃、腑气不通,宜健脾和中、 消食开胃。药用白术、茯苓各12克,山楂、神曲、鸡内金、麦芽、炒莱菔子各15克,木香、厚朴、半夏、陈皮、枳实、大黄(另包后下)各10克,生姜5片。 每日一剂,水煎服。 2、脾胃虚寒型患者 胃脘坠胀不舒,食欲不振,呕吐酸水,隐隐 作痛,遇寒加重,得暖则轻,饿时疼甚,进食稍减,大便稀溏,神疲乏力,舌质淡、胖大、边有齿印,苔薄白,脉象沉细弱或浮大无力。证属中气不足、脾胃虚寒,宜补中益气,健脾温胃。药用炙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茯苓、山药、扁豆、海螵蛸、煅瓦楞子各12克,陈皮、良姜、香附、吴茱萸、炙甘草各10克。 每日一剂,水煎服。 3、胃阴亏虚型患者 胃脘灼热疼痛,嘈杂不适,虽饥而纳差,口 干口渴,大便艰涩,舌质红有裂纹,舌苔光剥或少苔,脉象弦细数。证属肝脾不和、胃阴亏虚,宜疏肝健脾、益阴养胃。药用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各30克,北沙 参、玉竹、白芍、全栝楼各15克,麦冬、花粉、草决明、草石斛、山楂各12克,川楝子、醋元胡各10克,甘草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4、热邪犯胃型患者 胃脘灼热疼痛,嘈杂易饥,口苦咽干,泛吐酸苦水,便秘,舌质红苔薄黄,脉象弦细。证属热邪犯胃、中焦郁滞,宜疏利中焦、清热和胃。药用蒲公英、败酱草各 30克,白花蛇舌草、白芍各15克,枳壳、佛手、连翘、黄芩各10克,海螵蛸、锻瓦楞子各12克,黄连、吴茱萸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5、肝郁犯胃型患者 胃脘痞满隐痛,两胁撑胀疼痛,嗳气频频,时有泛酸,食欲减退,舌质红苔薄白微黄,脉象弦细。证属肝郁气滞、胃失和降,宜疏肝理气、健脾安胃。药用柴胡、 白芍各15克,白术、茯苓、香附、醋元胡各12克,当归、川楝子、乌药、枳壳、佛手、苏梗、吴茱萸各10克,黄连、甘草各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6、瘀滞伤胃型患者 胃脘刺痛或锐痛,痛处拒按,时感胃部灼热嘈杂,纳差,舌质暗紫有瘀斑苔薄黄,脉象涩滞。证属气滞血瘀、郁热伤胃。宜活血化瘀、行气理胃。药用丹参、蒲公 英各30克,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20克,香附、元胡各12克,三棱、莪术、五灵脂、蒲黄、川楝子、乌药各10克,砂仁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7、肝火犯胃型患者 因久病脾胃气虚,情志不舒,郁而化火,致使胃脘痞满隐痛,食后疼痛加重,经常烧心泛酸,口苦发黏,便溏,舌质淡红,苔黄腻,脉细数。证属虚实夹杂、肝火 犯胃。治宜舒肝理气、清热调胃。药用党参、柴胡、茯苓各15克,半夏、黄芩、栀子、木香、佛手、生麦芽各10克,黄连、吴茱萸、甘草各6克。每日一剂,水 煎服。 8、湿困脾胃型患者 胃脘痞闷,纳呆,少食即感胀,口淡无味,渴而少饮,肠鸣辘辘,大便稀溏,身重乏力,困倦懒动,舌质淡胖苔白腻,脉象濡细。证属湿阻脾胃,困遏中焦。宜健脾祛湿、理气醒胃。药用薏苡仁30克,苍术、茯苓、鸡内金各12克,藿香、佩兰、白蔻仁、厚朴、菖蒲、半夏、陈皮、干姜、枳壳、连翘各1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药剂师温馨提示胃炎患者平时关键还是靠自己调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饮食,不吃辛辣刺激食物,不抽烟喝酒,不熬夜,注意休息;不要久坐久站,可以适当按摩,平时适当运动,坚持有氧运动,效果挺好的。  http://ahongyi.000.pe/?i=1

张峰 2024-09-09阅读量3791

苏州专治男科的老中医讲堂(2...

病请描述:    泌尿系统结石又叫泌尿结石或尿石症,是泌尿系的常见病,患者会出现腰部绞痛,并向下腹及会阴部放射,还伴有腹胀、恶心、呕吐、程度不同的血尿等症状,严重危害患者健康,那么苏州哪里治疗泌尿系统结石好,泌尿系统结石该怎样治疗,不要急,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     1、温热蕴结型     表现:患者常见腰酸时痛,或腰腹绞痛难忍,痛处觉热或兼重坠,小便浑浊黄赤,涩滞不畅,或排尿时突然中断,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治疗:宜清热利湿,化石通林。     2、肝郁气滞型     表现:患者常见胁胀腰痛,若腰痛加剧,则痛引少腹,累及阴股,小便难涩,点滴而下,或欲出不能,尿流中断,小腹膨癃,窘迫难忍。苔薄黄,脉弦数。     治疗:宜疏肝理气,排石通淋。     3、瘀血内阻型     表现:患者常见腰或下腹刺痛不移,面色黑或晦暗,小便时夹有血块,疼痛满急加重,舌质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治疗:宜活血化瘀,化石通淋。     4、脾肾不足型     表现:患者常见腰或下腹隐痛或灼痛或冷痛,遇劳加剧,尿后自觉空痛,余沥不尽,面色无华,腰膝疲软,神疲体倦乏力,舌红少苦,脉沉细。     治疗:宜健脾益肾,化石通淋。    自我介绍:     苏州哪里治疗泌尿系统结石好?本人沈利华,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上海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任副主任医师,苏州国医堂老中医,上海中医药学会肿瘤会分会委员,上海市男性病研究中心委员。曾跟随临床大家“现国医大师”上海著名中医肿瘤专家刘嘉湘、上海著名肿瘤专家徐振晔教授学习诊治肿瘤经验,深受启蒙。钻研中药抗瘤40多年,在《中医杂志》等国内外期刊发表专病论文数十篇。曾任上海中医药学会肿瘤会分会委员;上海市男性病研究中心委员;曾获全国中青年医生科研成果奖和上海市十佳抗癌明星等荣誉称号。

沈利华 2024-07-16阅读量1467

甲状腺结节不必坐等穿刺或手术

病请描述:随着影像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大量甲状腺结节被检出并广泛关注,宏观数据告诉我们癌症的实际患病几率非常小,约为1-5%,大多数病变为良性,无症状,无需治疗。但作为患病的个体而言仍是不小的焦虑。 欣慰的是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治疗已具有十分成熟系统的流程,一旦发现甲状腺结节,医生会安排进入系统的评估和处理流程(参考《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第二版)》)。 在评估流程中超声是甲状腺最常用且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大多数结节也是常规超声体检发现,医生会根据结节生长速度、形态、边缘、与甲状腺包膜关系、血运情况、钙化性质等,给出TI RADS分类及相应的诊疗建议(参考《甲状腺结节超声恶性危险分层中国指南》)。有经验的超声科医生诊断结节良恶性的符合率可以达90%以上。 甲状腺功能生化检查是甲状腺结节评估处理流程中的另一重要项目,对甲状腺疾患的鉴别诊断十分有意义。如果TSH降低,根据临床情况,可考虑测定TSH受体抗体以确定甲亢的病因;如果临床和超声怀疑存在与甲状腺炎相关的甲状腺毒症,则可参考TPOAb;如果临床或超声怀疑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且TPOAb阴性的患者,可参考Tg抗体;在缺碘地区(目前已经极少了),具有结节性甲状腺肿伴TSH正常的患者,还可采用甲状腺核素扫描。 临床上,大部分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不会引起明显症状或需要特殊治疗。少数生长迅速、质地较硬、形态不规则或伴随症状(如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的结节(主要是TI RADS 4类以上)需要密切随访,监测其进一步变化以便采取进一步措施(主要指手术切除)。那么在随访的间隙,我们是不是能做点什么呢? 尝试中医药治疗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下面是一个中医药消除TI RADS 4a类甲状腺结节病例,供大家参考。 女性,31岁,既往结核病史,已接受规范抗痨治疗。2023年9月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超声见甲状腺左叶下极2.3×1.8mm低回声区,边界尚清,形态欠规则,周边似见点状强回声,CDFI未见明显彩色血流。超声诊断:甲状腺左叶下极实性结节(TI-RADS:4a类,建议密切随访);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可能;左侧锁骨上淋巴结稍肿大,结合病史,考虑结核可能。 患者平素疲劳乏力,口干偶有口苦,心烦、失眠、多梦,月经量少色暗,舌质红偏暗、舌苔薄黄腻,脉弦。 中医诊断:甲状腺结节-痰瘀阻滞 中医治疗:清热化痰活血散结 方药:夏枯草9g 川楝子9g 连翘6g牡蛎15g 半夏6g 浙贝母6g 海藻9g陈皮9g 僵蚕6g 鸡内金6g当归9g 白芍9g 茯苓9g 白术9g 太子参9g 泽泻9g 益母草15g 猫爪草9g 紫花地丁9g 以上方为基础,随证加减药物,服药3月余,患者自诉日常精神状态,月经状况明显改善,2024年1月复查甲状腺及颈部超声提示甲状腺左叶下极结节消失。 下面是一个中医药消除甲状腺恶性肿瘤术后合并TI RADS 3类结节的病例: 女性,51岁,2023年4月确诊左侧甲状腺癌并接受根治术,但右叶仍在存在多发甲状腺结节。2023年10月来我处就诊,甲状腺及颈部超声所见:右叶见数个低回声团块,最大6×4mm,CDFI见点状彩色血流。甲状腺内部回声增粗不均匀,甲状腺内部血流较丰富。超声诊断:甲状腺右叶结节(TI-RADS 3类)-考虑良性病变,甲状腺右叶弥漫性病变,双侧颈部见淋巴结。  患者平素乏力明显,多汗、盗汗,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入睡难、多梦、早醒。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数。 中医诊断:甲状腺癌术后、甲状腺结节–气阴两虚 中医治疗:益气滋阴清热散结 方药:夏枯草9g 牡蛎15g 半夏6g 浙贝母6g 海藻9g 鸡内金6g 黄柏6g 知母6g 生地9g 山茱萸9g 地骨皮9g 柴胡9g 黄芩9g 太子参30g 熟大黄6g 龙骨15g 牡蛎15g 以上方为基础,随证加减药物,服药6月余,患者睡眠、大便以及乏力、多汗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2024年5月复查甲状腺及颈部超声提示甲状腺右叶结节消失。 结合上述病例,总结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一些优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调节整体,治疗局部: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全身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失常,因此在治疗上也是着眼于整体,而不是局限于结节本身。 强调共性,突出个性:中医要强调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常见的分型有肝郁气滞、气滞血瘀、痰湿阻滞、阴虚火旺、气阴两虚等,不同分型采用不同的方药,针对性强。 缓解症状,预防复发:中医药不仅可以帮助缩小或消除结节、减轻结节症状,还可以缓解伴随的其他症状,如疲劳、情绪波动、睡眠障碍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注重治病求本,通过调理身体内环境,改善体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甲状腺结节的复发。 因此,甲状腺结节,合并有躯体症状的患者,中医药是不错的选择!

向军 2024-06-21阅读量1775

直肠癌中医药治疗

病请描述:患者梁某,男,63岁,因“肠癌确诊4年余”就诊。2023-07因“腹痛”检查发现直肠癌IV期,肝转移;2023-7-27肠镜示直肠占位性病变,CA考虑,腹部CT增强示直肠及乙状结肠肠壁增厚、周围多发淋巴结显示,恶性肿瘤伴系腹多发淋巴结转移,肝内多发占位,病理示直肠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灶区考虑癌变。患者拒绝化疗。 2023.08.30患者刻下腹痛,便血,呈淡红色,体重下降,感尿痛,大便稀溏,每日10余次,量少次频,胃纳可,夜寐可,口唇发麻,舌苔黄腻,左脉沉,右脉濡滑。 2023.09.06患者小便调,仍感尿痛。肛门疼痛。余症如前。 2023.09.14患者大便成形。余症如前。 2023.10.25患者腹痛好转,后臀部稍感疼痛。余症如前。 2023.11.29患者刻下腹痛明显好转,肛门疼痛仍有但较前好转,少量便血,胃纳可,夜寐可,尿痛较前好转,舌苔黄腻较前减轻,左脉沉,右脉濡滑。 中医诊断:肠癌脾虚夹湿热证 西医诊断:直肠恶性肿瘤 治法:健脾益气,清热化湿 面色变化(2023.08.30-2023.11.29) 舌象变化(2023.08.30-2023.11.29) 案语: 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位在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早期直肠癌多数无症状,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出现排便习惯改变、血便、脓血便、里急后重、便秘、腹泻等症状。侵犯膀胱、尿道、阴道等周围脏器时可出现尿路刺激症状、阴道流出粪液、骶部及会阴部疼痛、下肢水肿等症,须尽早防治。 患者首诊时大便稀溏、苔腻、右脉濡滑,为脾虚不运、水湿内生之征象,以六君子汤(党参、茯苓、白术等)健脾益气、祛痰化湿,后患者大便成形、舌象有明显改善。患者苔黄,故佐以炒黄连、栀子清湿邪蓄积所酿之热。患者腹痛,以木香等行气止痛。患者便血,加炭类中草药止血,效良验。“对病”下药,患者确诊“直肠癌”,故以清热解毒类药物遏制肿瘤发展。经过3个月的治疗,患者腹痛、便血、尿痛等症改善明显,舌脉具有较大改善。 辨病机而缓治其本,辨病症而速解其标,辨病针对恶性肿瘤的特殊性,防制病灶蔓延。仲景在《伤寒论序》中批评医者“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的做法,可见惟有四诊合参、明察微末,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付晓伶 2023-12-04阅读量1693

得了精囊炎怎么办?来看看中医...

病请描述:    什么是精囊炎?精囊炎是男性中常见的疾病,其病变发生在精囊中,对男性的危害不容小视,可导致男性不育,所以要积极治疗,那么如何治疗男性精囊炎呢?下面来看一下中医治疗精囊炎的方法。      1、下焦湿热型     表现:患者常见精液带血,有明显的射精疼痛、少腹胀痛、会阴胀痛、胁痛、胀满、烦躁易怒、眼睛发红、口苦粘腻、尿短红、舌质红、舌苔黄腻、脉象弦数。     治疗:宜清利湿热,凉血止血。     2、阴虚火旺型     表现:患者常见精液带血,遗精,盗汗,心烦,手足心热,阴部坠胀,射精疼痛,舌质红,少苔,脉象细数。     治疗:宜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3、脾肾两虚     表现:患者常见精液带血,体倦食少,失眠,心悸,舌质红,舌苔白,脉象弱。     治疗:宜健脾益肾,固摄止血。     4、血瘀阻络     表现:患者常见精液带血,有创伤史,射精有涩痛,下腹和会阴疼痛,舌质暗红,舌苔薄白,脉象弦涩。     治疗: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自我介绍:     得了精囊炎怎么办?本人沈利华,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上海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任副主任医师,苏州国医堂名医便民工作室专家,上海中医药学会肿瘤会分会委员,上海市男性病研究中心委员。曾跟随临床大家“现国医大师”上海著名中医肿瘤专家刘嘉湘、上海著名肿瘤专家徐振晔教授学习诊治肿瘤经验,深受启蒙。钻研中药抗瘤40多年,在《中医杂志》等国内外期刊发表专病论文数十篇。曾任上海中医药学会肿瘤会分会委员;上海市男性病研究中心委员;曾获全国中青年医生科研成果奖和上海市十佳抗癌明星等荣誉称号。     坐诊时间:     每周日全天在苏州国医堂相城店坐诊。

沈利华 2023-09-21阅读量1443

口苦是不是肝不好?

病请描述:今年7月,浦西门诊上遇到一中年男性患者自诉口干口苦一个月,头痛,面部容易出油,脘腹胀满,不知饥饿,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先去了消化科就诊,吃了两周中药无效。患者自己认为是肝出了问题,来我门诊检查,开了肝功能和超声,因浦西检查速度快,不一会儿就拿着检查结果过来,全都正常。患者近期脾气急躁,血压在临界值,头痛时不易入睡,痛的位置以头顶为主。结合前面的症状,辨证为肝胆湿热证。患者七情内伤,化火,阳以热、动、燥为特点,阳盛则出现烦躁、头痛、舌红苔黄厚腻、脉滑,阳盛则热的表现。阳的偏盛又会导致阴的一方相对偏衰,所以出现阳盛伤阴,耗伤津液,阴液不足的表现,故见口干。方药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1周后患者舌苔即改善,口干口苦减轻。又1周后,患者明显缓解。 口苦是不是肝不好?确实很多肝炎、肝硬化的病人会出现口苦,但也常见于胃病和胆囊疾病的人群。 从中医角度,肝主疏泄,郁而化火,肝火上炎,情绪不畅的人群就会出现肝气郁结或者肝火旺盛,导致胆汁反流,出现口苦表现。另一方面,往往因饮食因素,喜欢吃甜食、肥甘、辛辣刺激的食物,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助长湿热,影响肝胆疏泄,会出现舌苔厚腻或者黄腻,导致口苦症状。

蒋式骊 2023-09-04阅读量1184

21岁女孩反复高热1个半月,...

病请描述:半个月前,好朋友着急打电话给我,请求帮助,她家亲戚的孩子今年21岁,反复高热1个半月,跑遍了福州各大医院,做了各种检查都无法明确病因,实在束手无策,想来华山医院王牌科室感染科就诊。于是孩子母亲在信息中详细描述了发病过程。这个女孩子的诊治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异常艰辛,对父母和孩子来说都是煎熬。 过程是这样的,这个孩子从4月1日开始无明显原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1℃,6日开始体温进一步升高,每天都在39-40℃,每次发烧前都会出现寒战,还伴有四肢皮肤散在的皮疹,因为各种检查都无法明确病因,只能经验性的使用抗生素消炎,逐步升级到顶级抗生素泰能能无济于事,并且出现了副作用-寒战,只能停用抗生素。最后实在没办法只能使出最后的杀手锏-激素来退烧,但不幸的是,使用第一天就开始不停地出汗,持续12小时,同时出现了嘴角和眼皮的抽搐痉挛,换成口服泼尼松也出现同样的反应,还出现了皮肤骨骼剧烈疼痛,皮肤无法碰触,也只好停用。后来全身PET-CT也做过了,结果显示全身浅表的淋巴结反应性增生,脾脏、全身骨骼代谢弥漫性增高,于是就准备做骨穿排除血液系统的疾病,这时孩子父母对当地医院失去了信心,准备来沪就诊。 追溯病史,发病前的12月份感染过XG病毒,1月4日出现面瘫,二者之间有没有关系很难判断。去年6月份时皮肤也出现过类似的硬结,会疼会痒,后来自己就慢慢消散了。8月份的时候也有几天莫名其妙地出现过发热,自己就好了。 华山医院作为全国著名的大三甲医院,感染科绝对是王牌科室,每年都会接诊许许多多从外地慕名而来的发热患者,同时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也在福州建了华山医院分院,我推荐她们可以先到家附近的华山医院分院感染科就诊。同时建议边检查边治疗,既然西医已经束手无策了,那就用中医试试看。 对于发热类疾病,中医的效果很多时候效果是非常好的,尤其在去年底放开后很多人感染XG并出现后遗症,其中就有很多反复低热2-3个月的患者,最后用中药都完美的解决了。出于朋友的信任,建议远程看诊,仔细研究了孩子舌苔照片,从舌像看,舌质比较红,显然是因为长期高热伤津耗气导致,苔根部黄腻,并伴有口渴、口苦,说明少阳有郁热,并夹有湿热,于是远程处方,使用柴胡五根汤清透少阳郁热,从肌表、小便、大便三条通路分消郁热。 三天后随访,其母亲说孩子好了很多,体温精神状态一切正常,已经出院。昨日再次随访,朋友说孩子已经正常上学了,骨穿结果也没什么大问题。这对于孩子父母和医者都是非常好的消息。 柴胡五根汤是小柴胡汤和五根汤的组合。五根汤这张处方对于感染类发热,不管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导致的各种发热均有显著的效果。这首方记载于内蒙古自治区医院李凤林主任医师编著的《临证实践》,据说这首方经过了30年10万多患者的临床应用,证明其具有消炎、杀菌、抗病毒作用,而且部分季节,只要发烧一律使用,均有奇效,可谓闻名遐迩,其组成有葛根、板蓝根、山豆根、芦根、白茅根、藿香、红花、大黄。这首方之所以效果这么好,是因为它把宣透郁热的治法发挥到了极致。 中医对于发热外感类疾病具有显著的优势,但将中医作为首选的发热患者寥寥无几。中医接诊的发热者多是久病、坏病、逆病,常由多处医者(患者自购药、西医、个体医、地摊医)治得没有办法才轮到中医上手。即使是身边信任中医的朋友,也常是经过医院输过液,未见好转、或加重,多是无计可施是才上门求诊。 对发热的理解,中医与西医有些不同。西医常主要以退其热为目的,而中医则注重正气与邪气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富有珍惜“发热”的理念。如果不分青红皂白,立即用药退热,表面上热已退,实际上是正气受伤了,无力抗争之象,不一定是好事。临床上很多孩子的腺样体肥大、湿疹、过敏性鼻炎反反复复,究其原因,很多都是因为过度使用消炎药、雾化激素、退烧药后,进入人体的外来邪气无法及时清除而引起。 不管是西医还是中医,各有优势,大家要客观看待中西医是协同关系,共同维护患者健康,我一直以来的观点就是适合西医就看西医,适合看中医就看中医。而不是一旦西医束手无策时,就大加贬斥,充满怨恨,转而投向中医,和医生说,我就信中医,早知道就不该去看西医!偏执的念头任何时候都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可能转脸就去和西医生说,早知道就不该看中医的。当一种医学无法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及时转变观念,不能一根筋走到底,拼命做各种检查,非要找出原因才肯善罢甘休,要知道人体是很复杂的系统,至今还有很多未知领域需要进一步探索,很多疾病是无法解释的。作为中国人,其实是很幸福的,有两种医学同时为健康保驾护航,关键是要放下执念,及时转变认知,只有这样才是有智慧的应对疾病之道。

刘宝君 2023-06-03阅读量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