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腺样体肥大多见于儿童青少年,常常表现为睡觉打鼾,腺样体面容,张嘴呼吸等等。 手术是微创的吗? 仁树医疗耳鼻喉科沈伟医生指出:一般腺样体肥大所采取的手术方案是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属于微创手术。 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是通过鼻内镜,经口腔暴露鼻咽部的腺样体组织,在内镜的监视下,用等离子刀或鼻科微创动力系统将肥大的腺样体切除。 鼻面部没有切口,一般不会遗留疤痕,而且在内镜的监视下手术,可以避免损伤咽鼓管咽口和咽鼓管圆枕。手术出血量可以控制在5mL以内,术后大约2周就可以恢复。 微创的优势有哪些 1、安全性高。 a.等离子工作温度在40-70度,低温环境工作安全; b.不需要开刀,精准,创口小,痛苦小,正常组织创伤小; 2.手术时间短、出血少。 a、术中对病变周围组织结构无破坏。 腺样体肥大手术的适应症 并不是所有的腺样体肥大都需要手术治疗的,但对于一些较为严重的腺样体肥大,已经影响到患儿生活质量的,应手术切除。比如患儿经常有打鼾、呼吸不畅、睡眠憋气等症状,或者经常发生感冒,同时伴有鼻炎、鼻窦炎而不易好转的,都可以选择手术治疗。 此外,一些患儿经常出现分泌性中耳炎或腺样体本身炎症,又或腺样体压迫到咽鼓管,中耳炎不易愈合的,也可以选择手术治疗,帮助患儿解决睡眠质量不佳、呼吸困难等症状。 腺样体肥大手术后需要注意什么 腺样体手术是耳鼻喉科的一种常见手术。一般术后护理注意事项主要有以下: 1、一般术后建议尽量卧床休息,不要做过度剧烈的头颈部活动,以防伤口裂开出血。 2、常规饮食一般建议吃温凉流食,吃饭时注意小口吃,不要一次吃太多,避免呛咳、避免鼻咽部返流,导致食物污染腺样体术区,从而出现感染等。 3、尽量别感冒,因为一旦感冒,容易导致流鼻涕、鼻涕倒流、污染腺样体术区出现感染等,术后需要进行抗炎治疗、消炎治疗、加强漱口治疗。一般进行以上的对症处理,患者恢复都比较好。
微医健康 2022-11-29阅读量3339
病请描述:每到春季三四月份,总有一些人感觉头疼、打喷嚏、鼻塞、流鼻涕,浑身不舒服,而且周期长、反反复复没完没了。。。其实,很多人并不是感冒,而是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季节性很强,春、秋两季感觉最明显,而花粉过敏是导致过敏性鼻炎的一个重要因素。三四月份花粉浓度高,过敏性鼻炎发病率会升高,我们常见的杨毛柳絮过敏都属于这一类,随着花粉浓度降低,症状才会慢慢缓解。 花粉过敏有啥症状呢? 花粉引发的过敏症状大体一致,主要表现为频繁打喷嚏、流清水鼻涕、眼睛流泪红肿、眼睛干涩痒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引起哮喘、组织水肿、休克等病症。据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专家说,对北京全年整体而言,3月初至10月中均为北京的花粉季。但主要强致敏性花粉集中在3月中旬到4月中旬,及8月中旬到9月末这两个时间段。 怎样预防过敏性鼻炎? ●1.戴口罩,戴护目镜 ● 远离过敏源,花粉过敏是导致过敏性鼻炎最主要的原因之一,请远离这些过敏源。 ●2.预防感冒 ● 春冬交替季节北方早晚间还是比较冷,容易着凉,而感冒如果和过敏性鼻炎交织在一起,那就很不舒服了。俗话说“春捂秋冻”嘛,还是要做好保暖,预防感冒。 ●3.鼻部护理 ● 做好鼻子日常护理,用热毛巾敷鼻子,有缓解鼻塞和鼻部痒的好处;用淡盐水或清水清洗鼻腔,能很好的预防过敏性鼻炎发作。 ●4.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 猜测很多朋友疫情期间都快馋哭了,现在遇到火锅川香鱼都会猛吃一顿,可是需要注意辛辣刺激食物可反复诱发鼻炎,或者导致鼻炎症状加重。 ●重点提示 ● 清明小长假又要到了,有外出打算的朋友们一定要注意哦。 疫情期间还是多待在家里宅吧。 怎样确定过敏原? 对于不明原因的过敏可以进行过敏原检查。通过检查可以查出潜在的过敏原,及时避免接触或进行脱敏治疗。常用的过敏原的检测方法有皮试和血液检测。皮试检测主要用于检测吸入性过敏原如花粉、灰尘、霉菌、皮屑、动物毛发等。血液检测也很方便,并且推荐给儿童和老人做检查。但是敏感性跟特异性受到实验体系的影响,部分患者会出现假阴性。 过敏性鼻炎能根治吗? 过敏通常很难根治,现在可以用药物有效的控制它,去缓解症状。有些孩子小时候容易过敏,而长大就好了;有些人换个环境居住避开过敏原就不再有症状了;有些人则需要做免疫治疗。所以提前预防最重要,避开过敏原: 1. 外出佩戴口罩、帽子和眼镜; 2. 减少户外运动; 3. 回家后及时更换外出衣物,并洗头洗澡; 4. 不在户外晾晒衣物; 5. 在家和车内关闭门窗,使用过滤功能的空调; 6. 减轻室内湿度,避免花粉和霉菌一起加重过敏症状;
健康资讯 2022-03-18阅读量9764
病请描述:本文转自新民晚报,感觉很重要,所以给没有注意到的朋友们看一下。随着天气转冷,目前我国南北方均已进入流感流行季节,总台央视记者近日独家专访了国家流感中心主任王大燕,她表示,根据最新的流感监测网络数据,今年目前全国流感流行水平较低,预计在往年1月的流行高峰期也不会出现较大的流行。国家流感中心主任 王大燕:流感的流行低于历年的同期水平,可以举一个例子,比方说我们监测全国流感监测网络,监测网络实验室每周检测9000多份的流感样病例标本,这是我们从我们的哨点里就是抽查的流感样病例的样本。这里面阳性的流感标本也就个位数,就是5份、4份,这是很低的阳性率水平。 王大燕表示,不仅是中国,今年全球流感的流行水平都相对较低,世界卫生组织的监测数据显示,南北半球流感活动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而且像南半球在已经过去的冬季也就是我们的夏季,并没有像往年一样出现明显的流感高峰。因此专家评估认为,进入深冬后,今年的流感流行高峰季节也不会出现较大的流行。 国家流感中心主任 王大燕:按照往年的监测数据来看,一般在10、11月底,12月初流感活动会缓慢上升,而且往年的话会在1月份、1月中旬或者1月下旬会达到流感活动的高峰。根据今年的监测数据,我们推测今年的流感活动应该是比往年要低的,不会是出现流感强度很大的一个年度,因为国家采取了非常严格的新冠防控措施,这对流感一类的其它的呼吸道传染病也是非常有效的防控手段。专家提醒仍需保持警惕 加强自我防护今年流感流行水平很低得益于我们采取比较严格的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措施,王大燕主任表示,公众不能因此放松警惕,仍然需要保持戴口罩、勤洗手等自我防护措施。专家也指出,今年在叠加防范新冠疫情的情况下,坚持一米线、少聚集等健康行为,相当于接种防范疫情的“社会疫苗”,对防范疫情尤为重要。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 王贵强:呼吸道传染病它的呼吸道传播途径类似,在秋冬季这个季节,由于相对人流空间密闭,人流比较大,在室内活动比较多,所以这种呼吸道传染病是高风险的情况,因此在秋冬季节流感和新冠有可能叠加。但是我们在这里要强调,常规的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措施是可以有效地阻断流感和新冠的,包括我们强调的戴口罩、遵守卫生社交距离、通风等等,这些是两个疾病都可以有效防控的,所以提醒大家不要放松防控,然后尽可能少聚集,在相对密闭的空间一定要戴口罩。 近日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目前全球新冠疫情加速蔓延的形势下,我国面临的境外输入病例导致本地传播风险增大,冬季将处于疫情零星散发状态,局部地区可能发生聚集性疫情。国家卫健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强化监测预警、加大核酸检测覆盖、加强鉴别诊断、降低流感等其他呼吸道传染病与新冠肺炎叠加流行的风险。专家提醒公众,要对自身和家人进行监测,如果出现发热、流鼻涕及其他类似新冠肺炎的一些特殊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尤其是老人、儿童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危人群到发热门诊就诊一定要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流感疫苗接种有序推进 推荐重点人群接种据媒体报道,今年多地群众对流感疫苗接种的需求与往年相比有所增加,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卫健委近日会同其他部门会商协调扩大产能,目前全国流感疫苗接种工作由北向南有序推进。 国家卫健委表示,截至11月9日,全国流感疫苗接种量约2500万剂,已经接近去年全年的接种量。流感疫苗在我国属于“二类疫苗”,由居民自愿、自费接种。国家卫健委今年会同国家工信部、国家药监局等多个部门,提前对疫苗的生产进行了会商和协调,全力挖潜、扩大产能。今年流感疫苗产能与去年相比翻了一番,是近五年来供应量最多的一年。随着近日公众接种意愿不断加大,相关部门采取了加大疫苗调配力度、增加了感疫苗接种点、提早启动疫苗接种、实行预约登记、延长接种周期、延长每日服务时间等措施,为公众提供更便利化的服务。 此前中国疾控中心发布了流感疫苗接种技术指南,推荐了应该优先接种流感疫苗的重点和高风险人群,主要有: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重点场所人群,如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监所机构的在押人员及工作人员等;其他流感高风险人群,包括60岁及以上的居家老年人、6月龄至5岁儿童、慢性病患者、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等。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编辑:沈佳灵
沈睿 2020-11-18阅读量1.0万
病请描述:秋冬季来临,流感病毒又开始蠢蠢欲动。但是目前,新冠肺炎疫情还未完全控制住,甚至有二次反弹的迹象。 面对新冠肺炎与流感叠加的双重风险,我们应该怎样做好防护呢? 对此,中国疾控中心表示,接种疫苗是抵御流感最有效的手段。 流感、普通感冒、新冠肺炎有什么显著区别? 秋冬季本来就是流感、感冒的高发季节,而今年又碰上新冠疫情,这三类疾病的初步症状都很相似,我们该如何区分呢? 流感 流感病人通常起病急,有明显的发热症状,常伴有全身症状,包括头痛、肌肉乏力、食欲下降等,易引起并发症。除此之外,可能伴有咽喉痛、干咳、鼻塞、流涕等症状。 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主要是鼻塞、流涕、打喷嚏等上呼吸道症状比较重,没有明显的发热、乏力、食欲降低等症状,不易引起并发症,多呈自限性。 新冠肺炎 新冠肺炎一般都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如去过疫情高风险地区、接触过疑似或确诊病例等。 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一般1~14天,多为3~7天。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和腹泻等症状。 轻型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影像学无肺炎表现; 普通型具有发热、呼吸道等症状,影像学有肺炎表现; 重型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肺部影像学病灶进展迅速等情况; 危重症者甚至会出现呼吸衰竭、休克、多脏器损害等情况。 预防流感的最佳方法——接种疫苗 9月,中国疾控中心发布了最新的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面对今年流感和新冠病毒的双重威胁,最有效预防流感的方法就是接种疫苗。 1哪些人需要接种疫苗? 1)临床救治、公共卫生、卫生检疫等医务人员; 2)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的脆弱人员及员工; 3)中小学教师及学生、托幼机构、监所在押人员及工作人员等重点场所人群; 4)其他流感高风险人群,包括60岁以上居家老人、6月龄到5岁的儿童、特定慢性病患者、孕妇等。 2需要接种几针可以达到好的预防效果? 1)6月龄-8岁儿童 首次接种或既往接种2剂次以下流感疫苗的儿童应该接种2剂次,每次间隔≥4周;2019-2020年度或以前接种过2剂次以上流感疫苗的儿童,建议接种1剂。 2)9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仅需要接种1剂。 3接种的最佳时间 全国各地每年流感活动高峰出现的时间和持续时间不同,所以为了保证在流感高发季节来临前获得免疫保护,最好在10月底前就完成疫苗接种。 如果发现有喉咙痛、流鼻涕…这些症状,该怎么办? 如果发现自己有喉咙痛、流鼻涕、咳嗽这些症状,不要慌张,先保持镇定,按照下面这些步骤来判断自己是否得了流感或其他疾病。 1测量体温,温度是否超过38℃ 若体温高于37.3℃,低于38℃,那么好好休息,可以根据说明书服用一些治疗感冒、流感的药物,自我在家隔离,持续观察自身的症状。如变得严重,需要前往医院进行就诊。 若体温高于38℃,且一直不退,需要前往医院的发热门诊进行就诊。 2 是否有胃肠道不适的症状 因为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首发症状包括胃肠道不适,出现腹泻时要注意在家隔离,保证营养,适量多饮糖盐水。如果症状加重,需要及时就医。 3回忆是否有接触史 这三类疾病的诊断都需要依靠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所以如果出现咳嗽、喉咙痛等基本症状,回忆一下自己的接触史,是否和患有这三类疾病的人接触过。 4避免出入公共场所,若出入,佩戴口罩 如果已经出现症状,最好在家隔离,避免出入公共场所,防止病毒传染。如果必须出入,例如上班、上学,那么需要戴好口罩,做好防护,及时消毒。 5高热持续不下,建议前往医院进行治疗 如高热持续不下,并且还伴有其他身体不适,那么赶紧前往医院的发热门诊进行专业的治疗。
健康资讯 2020-11-09阅读量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