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听神经瘤多数发生于听神经的前庭神经,随着肿瘤生长变大,压迫桥脑外侧面和小脑前缘,充满于小脑桥脑角内。肿瘤大多数是单侧性,少数为双侧性。属良性病变,即使多次复发亦不发生恶变和转移,如能切除,常能获得永久治愈。 目前,听神经瘤手术面神经功能的保留率相对较高,经过一段时间,一般都能得到良好的恢复。只要肿瘤不是太大或者少数其他情况,手术过程中我们就不用太担心会出现“颜面”问题。 如果肿瘤为2.5cm或更小,术后一般仅有听力的问题和早期轻度的面神经症状。一旦肿瘤增大到4-5cm或者更大,术后则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平衡共济功能障碍、吞咽和咳嗽困难、声音嘶哑、面部麻木。更严重的将出现肢体瘫痪、昏迷,并可能危及生命。这种情况下面神经功能保留的可能明显降低,即便功能保留,也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 手术是目前治疗听神经瘤唯一有效的方法!临床上,如果没有明显手术禁忌症的时候,一般建议患者尽早手术,避免出现难以恢复的听力下降!因此,患者千万不要抗拒手术,及时手术有利于保留听力。治愈患者朋友们担心的手术创伤和手术风险的问题,事实上,随着医学影像学、显微神经外科以及颅神经监测技术的发展,使得听神经瘤手术除了提高切除率延长生命之外,更加注重颅神经功能的保存和术后生活质量的维持,尤其是对于面神经的保护,是颅底外科医生和大多数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首先考虑的重要因素。 随着神经电生理和显微颅神经监测技术的发展,整个听神经瘤手术中均可在面神经监测下进行。颅底外科医师在分离肿瘤与面神经时的操作熟练度也会对术后患者面神经功能造成影响,为避免进一步损伤面神经, 应做到以下几点:1、锐性分离;2、牵拉肿瘤而不是面神经;3、勿过分牵拉面神经;4、保护面神经周围血供;5、避免电凝产生的热损伤。 提醒:如果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等早期症状的时候能够足够重视,尽快就诊,早发现早治疗,听神经瘤这种疾病对患者的损害将明显减小,小韩的故事也不会重演。不仅如此,如果我们能够对颅脑疾病有一定的了解,重视自己身体的变化,及时就医,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绝大多数颅脑疾病将不再可怕。
赵天智 2025-01-07阅读量1370
病请描述: 支气管扩张、和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样,都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因其病因及临床表现多样而具有多种表型。 支气管扩张( bronchiectasis )是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因其病因及临床表现多样而具有多种表型,且不同表型的诊疗及预后也不同。 随着对支气管扩张探索的逐渐深入,发现支气管扩张患者气道炎症的异质性与肺功能、恶化风险、入院率等密切相关。 下面从嗜酸性粒细胞型支气管扩张的形成过程、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探讨,为嗜酸性粒细胞作为支气管扩张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和可治疗特征提供参考。 支气管扩张是一种支气管或周围组织发生慢性炎症或纤维化的病症,其严重损伤支气管壁的弹性,易使支气管长期处于扩张状态或变形。支气管扩张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可以由多种病因引起,包括细菌、病毒或分枝杆菌感染、自身免疫病、超敏反应性疾病和囊性纤维化及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等遗传性疾病。全球支气管扩张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2013年,美国调查研究显示,其成人支气管扩张的患病率为139/10万人。意大利的支气管扩张的患病率从2005年的0.62%升高至2015年的1.63%,英国女性支气管扩张患病率从2004年的3.505%升高至2013年的5.661%,男性患病率从2004年的3.012%升高至2013年的4.855%。中国成人支气管扩张的患病率则从2013年的0.7548%升高至2017年的1.7445%,并且随着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支气管扩张已被认为是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 - nary disease , COPD ,简称"慢阻肺")及哮喘之后的第三大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 一、概述 支气管扩张与支气管黏膜纤毛清除功能的损害、气道感染和炎症相关,气道炎症是支气管扩张病理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不同的病因及临床表现,支气管扩张可分为临床表型、影像学表型及微生物学表型。根据其气道炎症类型,支气管扩张可分为中性粒细胞型、嗜酸性粒细胞型、中性粒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混合型。支气管扩张患者气道中存在许多炎症细胞浸润,其中以中性粒细胞最为多见,因此支气管扩张也曾被认为是一种中性粒细胞疾病,被称为中性粒细胞型支气管扩张。1998年, Gaga 等研究发现,支气管扩张患者支气管黏膜活检组织中的浸润嗜酸性粒细胞比正常健康对照者更多,引起了大家对嗜酸性粒细胞型支气管扩张( eosinophilic bronchiectasis , EB )的研究。 Tsikrika 等发现,约20%的支气管扩张患者的痰细胞计数中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现象(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3%)。 在一项来自5个国家的951例患者的分析中发现,痰嗜酸粒细胞计数与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显著相关,22.6%的支气管扩张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3x10⁹/L,同时发现对比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3x10⁹/ L 的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1x10⁹/ L 患者的支气管扩张程度[支气管扩张症严重程度指数( bronchiectasis severity index , BSI )评分]更重,死亡率更高。在排除感染因素影响后分析发现,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的患者,病情在短期内急性加重的风险更高。然而, Wang 等的研究表明,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1x10°/ L 的支气管扩张患者的急性加重支气管扩张严重程度分级( FACED combined with exacerbations , E - FACED )评分和 BSI 评分、加重次数和住院次数较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1x10/L的支气管扩张患者显著降低,且全身炎症水平更低。除此之外,在 Miguel 等的研究发现,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存在 U 形关系,即支气管扩张患者在血嗜酸性粒细胞<0.05x10⁹/ L 及嗜酸性粒细胞>0.3x10⁹/ L 时,其急性加重风险均高,但前者病情加重发生风险更高。一项906例来自西班牙支气管扩张登记处患者的观察性研究发现,血嗜酸粒细胞数>0.1x10⁹/L患者中,70%的受试者支气管扩张严重程度较轻,其临床结局、营养状况和肺功能较好,全身炎症较低,提示血嗜酸粒细胞计数可能是轻度支气管扩张患者预后较好的生物标志物。最新研究发现, EB 患者较非嗜酸性粒细胞型支气管扩张患者严重程度更高、气道梗阻更严重、 E - FACED 评分和 BSI 评分更高、糖皮质激素药物的使用率、住院费用及受影响的肺段数量均较非嗜酸性粒细胞型支气管扩张的患者更多。 综上所述,不同程度的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的支气管扩张临床特征仍不清晰,但目前的研究提示,支气管扩张的气道炎症表型与其病情严重程度、恶化风险、肺功能密切相关。因此,进一步探索嗜酸性粒细胞型支气管扩张的特征,可以更好地指导嗜酸性粒细胞型支气管扩张患者的诊疗。 二、病理生理机制 支气管扩张与高Th2炎症反应相关。1986年, Mos mann 等发现,鼠CD4⁺ Th 细胞根据产生细胞因子的不同可以分为2个主要的功能不同的亚组,即 Th1和Th2。而 Th1细胞能够产生γ 干扰素( interferon - γ, IFN - γ )和淋巴毒素 α ( lymphotoxin α, LTα ),Th2细胞则产生白介素( inter - leukin , IL )-4、 IL -5和 IL -13。Th2﹣高炎症是指血液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3x10°/ L 或呼出气一氧化氮( 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 , FeNO )≥25 ppb 。研究发现,支气管扩张时高水平的 FeNO 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IL -13驱动的炎症和肺功能降低有关。当设置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3X10⁹/L)或 FeNO >25 ppb 为临界点,31%的患者存在Th2型支气管扩张,其病情更重,症状也更严重。综上所述,支气管扩张与高Th2炎症反应相关。 嗜酸性粒细胞源于骨髓中CD34+的祖细胞, IL -33及 IL -5在嗜酸性粒细胞的分化阶段起重要调节作用。粒细胞﹣巨噬细胞祖细胞通过ST2受体对 IL -33的应答,诱导嗜酸性粒细胞谱系定向祖细胞前体分化,并促进细胞膜上 IL -5受体形成。 IL -5受体在嗜酸性粒细胞谱系定向祖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高度表达提示, IL -5在嗜酸性粒细胞终末分化、活化、成熟中具有重要作用。此外, IL -5还通过核因子 κB ( nuclear factor - κB , NF - κB )介导的 Bcl - xl 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凋亡,并在嗜酸性粒细胞存活中发挥作用。在Th2炎症反应中,变应原进入呼吸道后刺激上皮细胞产生大量 IL -25、 IL -33及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 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 , TSLP )等,其可激活下游免疫细胞Th2和2型固有淋巴细胞(type2 innate lymphoid cell ,ILC2)。激活后的Th2和ILC2细胞生成并释放出大量 IL -4、 IL -5、 IL -13等细胞因子。 IL -4和 IL -13可促进免疫球蛋白 E ( immunoglobulin , IgE )抗体的产生、黏液的分泌及气道重塑, IL -5则可促进嗜酸性粒细胞的成熟、迁移和活化。此外, IL -4可通过激活信号传导转录激活因子6(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6,STAT6)信号通路,促进关键转录因子 GATA 结合蛋白3( GATA binding protein 3,GATA3)表达,GATA3进一步促进 IL -4、 IL -5和 IL -13的转录。当肺部存在炎症, IL -4和 IL -13还可增强嗜酸性粒细胞募集过程关键蛋白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的产生,而 IL -5可与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协同作用,进一步强化对嗜酸性粒细胞的特异性募集,使嗜酸性粒细胞在外周组织中浸润,最终导致气道炎症。 三、诊断 目前,嗜酸性粒细胞型支气管扩张的定义尚未统一,不同研究间探讨的嗜酸性粒细胞的范围差异很大。支气管扩张的诊断有赖于影像学检查,同时还需要关注高危人群、高危因素和病情发展的严重程度,如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 FeNO 等指标。在 Shoemark 等的一项研究报告发现,支气管扩张患者平均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约为0.00017x10⁹/ L ,而西班牙支气管扩张登记处的数据提示,支气管扩张患者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约0.0002x10⁹/ L。 目前,世界上多数研究以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3%来判断是否存在嗜酸性粒细胞气道炎症,而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FeNO 等指标因其无创、易获取、经济等优点也被认为是评估支气管扩张气道炎症表型的重要指标。 一项英国的前瞻性研究发现,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具有相关性,且当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3x10⁹/L预测患者为嗜酸性粒细胞气道炎症的特异度为82.0%,而血嗜酸粒细胞计数>0.0001x10⁹/L时,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气道炎症的灵敏度为85.2%。有研究表明,在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支气管扩张患者外周血中可以观察到相似比例升高的嗜酸性粒细胞,而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的支气管扩张患者的痰上清液中, IL -13水平及 FeNO 水平更高,而中性粒细胞炎症的支气管扩张患者痰上清液中的 IL -8的水平更高。 Cho 一项关于气道慢性炎症疾病的研究发现, FeNO 水平与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orced ex - 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呈正相关,但相关性略弱。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呼出气 FeNO 水平似乎可能成为支气管扩张患者气道痰液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预测的替代指标,除此之外,随着T2炎症反应发生而显著表达的 IgE 、 IL -13、 IL -4、 IL -5等细胞因子能否成为新的评估指标仍有待进一步探索。 四、治疗 支气管扩张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治疗包括治疗潜在病因、改善症状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除常规的气道廓清、祛痰、改善通气功能障碍、清除病原体抗感染、治疗并发症等治疗外,进行抗嗜酸性粒细胞炎症也可改善患者的症状及预后。尽管应用吸入皮质类固醇治疗支气管扩张仍存在争议,但血嗜酸性粒细胞已被证明是评估慢阻肺和哮喘患者是否应用吸入类固醇药物的指标。 有研究表明,痰嗜酸性粒细胞≥3%或者≥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1x10⁹/ L 的患者经吸入丙酸氟替卡松治疗后可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此外,其他的前瞻性研究发现,给予糖皮质激素吸入3个月后,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的支气管扩张患者的症状有所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且患者急性加重入院的次数并未增多。但上述研究规模均较小,缺乏大规模的多中心研究,故吸入类固醇药物对嗜酸性粒细胞型支气管扩张患者的疗效仍需更多研究来验证。 因嗜酸性粒细胞型支气管扩张是高Th2型炎症,除类固醇药物外,目前针对抗 IL -5单抗、抗 IL -4/IL-13单抗等靶向治疗研究也逐步开展。美泊利珠单抗( mepolizumab )和瑞利珠单抗( reslizumab )是靶向 IL -5的抗体,可阻止 IL -5与嗜酸性粒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减少重度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患者急性加重次数,减少口服激素剂量,甚至停用口服激素,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也可降低该类患者重度急性加重频率,即美泊利珠单抗和瑞利珠单抗可降低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要气道炎症的急性加重频率。 贝那利珠单抗( benralizumab )直接竞争性结合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表达的 IL -5Rα, IL -5Rα活化自然杀伤淋巴细胞( natural killer cell , NK cell )和巨噬细胞,诱导抗体介导的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使嗜酸性粒细胞直接消耗。 在多项研究显示,美泊利珠单抗、瑞利珠单抗、贝那利珠单抗可减少哮喘发作,改善肺功能并减少类固醇药物的使用。 综上所述,支气管扩张作为一种呼吸道慢性疾病,具有多种表型异质性表型,需要生物标志物来帮助确定不同的疾病表型,并提供疾病预后和疗效的临床相关信息。血嗜酸性粒细胞及 FeNO 测定可以预测支气管扩张的炎症表型及临床特征,此外,一些吸入性类固醇药物及针对T2炎症反应的靶向治疗可能成为嗜酸性粒细胞型支气管扩张患者的新型治疗策略。但目前多数相关研究规模较小,缺乏大规模、多中心的研究进一步探索支气管扩张患者的个性化诊疗,为临床医师管理支气管扩张患者提供理论基础。
王智刚 2025-01-07阅读量1881
病请描述:标题:腹股沟疝全解析 大家好,我是郭医生,咱们今天的正题是来深入了解一下腹股沟疝这个疾病。 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什么是腹股沟疝呢?通俗地说,就是腹腔里的脏器,比如肠子、网膜等,通过腹股沟这个区域的薄弱点或缺损处,突出来形成了一个包块。这个包块在腹股沟区可以摸到,较大的腹股沟区还会进入阴囊,造成阴囊肿大,形成阴囊疝。这种情况,我们就称之为腹股沟疝,也叫“疝气”。 说到腹股沟疝,其实它并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全球每年有超过2000万例的腹股沟疝手术,而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患病率更是高达1%到5%。可见,腹股沟疝是一个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的健康问题。腹股沟疝还有很多不同的类型。比如,根据突出的部位不同,我们可以分为斜疝、直疝、股疝等;根据疝病情的不同阶段或者内容物及血供受压情况,又可以分为易复性疝、难复性疝、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这些不同类型的疝,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诊断和治疗腹股沟疝时,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体化的方案。那接下来,咱们就详细讲讲这些不同类型的腹股沟疝,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和治疗方法。同时,我也会分享一些我在临床上遇到的典型案例,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疾病。如果大家有什么疑问或者不明白的地方,随时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会尽我所能为大家解答。 腹股沟疝这病,说起来可能让人觉得有点“摸不着头脑”,但其实,它跟咱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习惯、身体状况可是息息相关的。要想防治腹股沟疝,就得先了解它到底是怎么来的。这腹股沟疝啊,它的基本病因可不少。有些人可能是天生的,比如鞘状突未闭、腹股沟发育不良等,这些先天因素就容易让人“中招”,还有部分患者有遗传倾向。而后天因素呢,像重体力劳动、慢性剧烈咳嗽、长期便秘、前列腺增生、肥胖等导致的腹压增加,高龄、衰老、营养代谢不良等导致的腹壁薄弱,也可能导致腹股沟疝的发生。所以啊,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得注意这些风险因素。除了基本病因,还有一些诱发因素也不容忽视。长期吸烟、肥胖、便秘、妊娠、腹腔肿瘤、腹水等,这些都可能成为腹股沟疝的“导火索”。比如长期吸烟和肥胖,它们都可能影响腹壁的强度,使得腹壁变得薄弱,从而更容易发生疝。而便秘和妊娠呢,它们会增加腹腔内的压力,也容易诱发疝。所以啊,想要远离腹股沟疝,这些诱发因素可得尽量避免。大家现在对腹股沟疝的病因有没有更清晰的了解了呢?如果还有什么疑问,或者想要知道更多关于腹股沟疝防治的知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告诉我。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起腹股沟疝这个疾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 刚才咱们聊到了腹股沟疝的几种常见病因,包括腹壁强度降低和腹内压力增高。那腹股沟疝究竟有哪些典型症状呢?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腹股沟疝最典型的症状,就是腹股沟区会出现一个突出的可复性包块,伴或不伴有腹痛。这个包块在初期可能比较小,患者可能只会感到轻微的坠胀感。但随着病情的发展,肿块会逐渐增大,这时患者就会感到明显的坠胀甚至疼痛了。 不同类型的腹股沟疝,其症状也有所不同。比如易复性斜疝,这种疝气的肿块通常在站立、行走、咳嗽或劳动时出现,而在平躺休息或用手将肿块推回腹腔后,肿块就会消失。难复性斜疝则不同,它的肿块不能被完全回纳,患者可有胀痛。而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的症状则更为严重。嵌顿性疝的包块会突然增大、包块不能还纳腹腔、紧张发硬,并伴有剧烈疼痛。如果嵌顿的是肠袢,患者还会出现腹部绞痛、恶心、呕吐等机械性肠梗阻的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嵌顿性疝可能发展为绞窄性疝,这时患者的症状会更为严重,甚至可能发生肠坏死、肠穿孔、感染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因此,一旦出现腹股沟区的包块不能还纳腹腔,伴疼痛,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及时就医检查。这样才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病情恶化。大家觉得这些信息对您有帮助的话,记得点个关注哦!这样您就能及时获取更多关于腹股沟疝防治的知识了。 刚才咱们聊到了腹股沟疝的症状,那接下来,咱们就说说如果发现自己或者身边的人有了这些症状,该去哪儿看病,又该怎么确诊呢?大家记住了,如果怀疑自己得了腹股沟疝,首先要去的就是普通外科或者疝和腹壁外科。到了医院,医生会先给你做个仔细的体格检查,大多数情况下,这样就能确诊了。当然,如果病程比较早,或者肿块比较小,医生可能会建议你做个超声、CT或者MRI等进一步的检查。 不过,腹股沟疝的症状也可能和其他一些疾病混淆。比如说,淋巴结肿大、精索鞘膜积液、子宫圆韧带囊肿、脂肪瘤及其它软组织肿瘤等,这些都可能在腹股沟区形成包块。再比如,内收肌肌腱炎、耻骨骨膜炎等,这些疾病也可能导致腹股沟区疼痛不适。所以,确诊腹股沟疝的时候,医生还需要排除这些可能的疾病。 另外,腹股沟斜疝和直疝虽然都是腹股沟疝,但它们之间还是有区别的。比如发病年龄、突出途径、疝块外形等都不一样。这些区别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大家在确诊的时候,一定要弄清楚是哪种类型的腹股沟疝。总之,确诊腹股沟疝并不复杂,关键是要及时去医院,找专业的医生进行检查。大家如果有什么疑问或者不明白的地方,随时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会尽我所能为大家解答。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起来,及时发现并治疗腹股沟疝,避免造成更大的隐患。 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有哪些方式可以选择呢?目前,手术治疗主要有传统的张力性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以及腹腔镜疝修补术三种。这些手术方式啊,没有哪个是绝对的“金标准”,关键是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治疗。那像传统的张力性疝修补术呢,就是把疝囊高位结扎,然后加强或修补腹股沟管管壁。而无张力疝修补术,听名字就知道,它强调的是“无张力”,这样术后恢复会更舒服些。腹腔镜疝修补术则是用腹腔镜来进行手术,这种方式创伤小、恢复快,但需要患者心肺功能良好,能够耐受全身麻醉,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的。所以啊,选哪种手术方式,还是得听医生的。 大家可能还关心,得了腹股沟疝该怎么办?吃药行不行?用疝气带保守治疗行不行?手术效果怎么样呢?其实啊,在做腹腔镜手术时候,我们可以看到在患侧腹股沟区看到明显的腹壁薄弱或者缺损所形成的“洞”,非常的直观,我们管他叫疝环,这和“洞”是不能通过吃药或者戴疝气带把它关上的,手术是根治疝的唯一确切方法。只要及时手术,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腹股沟疝是可以得到有效治疗的。现在啊,大家如果有关于手术方式的疑问,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哦。 另外啊,我想提醒大家的是,虽然手术是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方式,但在一些特殊年龄段和一些特殊的病人,需要采取其它的治疗方式。比如二岁以下的婴幼儿,他们有可能会自己痊愈的,需要等待观察至二岁后,腹股沟疝仍然持续存在,就得需要做手术,腹腔镜下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是最好的方法。还有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或者存在未经控制的急性器官功能衰竭有生命危险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先进行内科保守治疗,先救命,病情稳定没有禁忌症后再进行手术。所以啊,大家在选择治疗方式的时候,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哦。那讲了这么多,大家可能还是有些担心和疑问。别担心啊,我们后面还会详细讲解术后恢复、护理以及预防复发的相关内容。现在啊,如果大家觉得今天的内容有帮助的话,就点个关注吧!让我们一起关注健康,远离腹股沟疝的困扰! 刚才咱们聊到了腹股沟疝的手术治疗,大部分患者早期手术后都能治愈,但也有1%到2%的复发可能性。及时手术很重要,术后的恢复和护理同样重要。那手术后,还有哪些需要我们注意的呢?这就是接下来要给大家详细介绍的,腹股沟疝手术的并发症。麻药药效过后,有的患者会感觉刀口疼痛,这种疼痛随着时间逐渐缓解,常规的止痛药比如布洛芬都有效。手术后,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手术部位或者阴囊的血清肿,这是因为手术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渗血渗液,导致血液和淋巴液在局部积聚。术后及时在术区加压,穿弹力裤压紧术区,可以极大的避免血清肿并发症。别担心,这种情况医生通常会及时发现并处理。除了血清肿,还有些患者可能会遇到遗漏疝、精索血管及输精管及其它副损伤等问题。这些听起来可能有点吓人,但实际上,在专业的医生操作下,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是非常低的。而且,即使发生了,医生也会有相应的治疗方案。 手术后我6个月内要求患者避免重体力劳动、剧烈咳嗽、避免大便干燥、小便不利、控制体重等这些能使腹压急骤增加的因素。要求患者术后7天、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间断断来门诊找手术医生复查,指导术后恢复,检测复发。有些患者还会反映有尿潴留、切口疼痛、切口感染、脂肪液化等问题。尿潴留可能是因为患者术后卧床未下地活动,不习惯在床上排尿引起,或者 麻药物的影响,导致膀胱肌肉暂时无法收缩,一般会在几天内自行恢复。切口疼痛、感染和脂肪液化则是任何手术都可能面临的问题,但只要我们做好术后的护理和清洁工作,就可以大大降低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 当然,除了这些短期的并发症,手术后远期还可能发生少见的慢性疼痛、精索和睾丸并发症、迟发性补片感染等问题,规范的手术和恰当的材料选择可以极大的降低这些发生率。这些并发症虽然发生率不高,但一旦发生,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所以,大家在手术后一定要定期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这些问题。总之,腹股沟疝手术虽然有一定的并发症风险,但只要我们选择专业的医生,做好术前的准备和术后的护理和随访,就可以大大降低这些风险。大家不必过于担心,更不要因为害怕并发症而耽误了治疗。毕竟,早发现、早治疗,才是治疗腹股沟疝的关键! 接下来,我们来聊聊腹股沟疝的日常管理和预防。首先,对于已经患上腹股沟疝的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那就是要及时纠正那些可能导致腹内压增高的情况。比如,有慢性咳嗽、长期便秘、排尿困难等问题的朋友,一定要积极治疗和改善。 同时,严格戒烟,避免重体力劳动,注意休息,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日常生活管理还包括控制体重、健康饮食、适度运动等方面。这些不仅能帮助我们保持身体健康,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腹股沟疝的加重。特别是要避免重体力劳动,以免给腹部增加过多的压力。那么,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监测自己的病情呢?大家要注意观察腹股沟区是否出现肿块,肿块是否增大,是否存在胀痛感。如果发现这些情况,一定要及时复诊,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此外,如果出现急性、剧烈腹痛,这可能提示出现了嵌顿性疝或者绞窄性疝,这是非常危险的情况,需要立即就医,评估没有手术禁忌后尽快手术。 最后,我们来谈谈腹股沟疝的预防。虽然腹外疝的具体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但避免引起腹内压增高的情况,确实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这些方面,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这些内容大家都理解了吗?如果有什么疑问或者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腹股沟疝的知识,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同时,如果觉得今天的内容对您有帮助,别忘了点个关注哦!
郭剑辉 2024-12-31阅读量1959
病请描述: 肺病病因,实证以痰浊为主。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故肺病开手法必须祛痰浊、开胃、运脾,温胆汤、香砂六君子汤和益胃汤都可选用。肺病久病及肾,导致肺肾两虚,需要金水相生或补肾纳气,都需要补肾。故收工法调肾地黄汤可以作为基础方。 肺居胸中高位,有华盖之称,上开窍于鼻,下覆诸脏,外合皮毛,总司人体一身之气。其基本功能为: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肺上开窍于鼻,外合皮毛,故易感外邪;且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又为清肃之脏,一物不容,故内伤七情与外邪均可导致肺气失于宣降,肺气上逆,所以痰浊、咳嗽、气喘、发热等为肺系疾病中常见之症状。 肺系疾病常见的病机有肺失肃降,痰浊阻肺;风寒束表,肺气失宣;肺气虚损,肺受寒、热、燥之邪所伤,以及脾虚痰湿,肾不纳气,气虚血瘀等。肺病证的治疗原则总不外标本关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扶正祛邪也是应当掌握的治则。针对全身状态的基本治疗策略为:苔腻、痰浊阻肺,用温胆汤或二陈汤,加回半夏和橘红;苔薄不腻,补肾用调肾地黄汤,金水相生,健脾用香砂六君子汤、补土生金。
司志刚 2024-12-27阅读量1486
病请描述:肺穿刺活检是一种用于获取肺部组织样本以明确病变性质的诊断技术。以下是关于肺穿刺活检的方方面面的信息: 定义 肺穿刺活检是在影像学设备(如CT、X线、超声等)引导下,通过活检针获取肺部活体组织,然后进行病理检查,从而明确肺部疾病性质的一种介入微创诊疗技术。 适应症 肺穿刺活检适用于需明确病变性质的孤立结节或肿块、多发结节或肿块、肺实变等;对于支气管镜、痰细胞学检查、痰培养无法明确诊断的局灶性肺实变;怀疑恶性的磨玻璃病变;已知恶性病变但需明确组织学类型或分子病理学类型(再程活检)等情况。 过程 影像引导下的定位:使用CT扫描或X光等影像学技术来精确定位肺部的目标区域。 局部麻醉和穿刺:在穿刺区域进行局部麻醉,使用细针穿透胸壁,准确到达目标肺部组织,并取得样本。我们现在临床用的是切割针,一般切割1~2cm长,2mm宽的组织标本标本,也抽吸细胞样本。 样本收集和术后处理:取得的组织样本会被送往病理科进行显微镜下的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癌症或其他疾病。 结果 肺穿刺活检报告单的四种结果包括: 明确的病理诊断:能够据此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意向性诊断:需要与其他相关检查和测试结果相结合或根据情况重新活检后形成明确诊断。 描述性病理诊断:如果取样部位不准确或组织太小,结果只能对其进行描述。 无法诊断的病例:由于标本不当或组织过少无法诊断等原因,需重新提交活检标本或进行密切随访。 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 气胸:发生率约10-40%,尤其是患有肺气肿、肺大疱的患者发生气胸的几率会增加。 出血和咯血:发生率约26-33%,少量出血或咯血较为常见,一般无需特殊处理。 胸膜反应:可能与迷走神经反射有关,表现为连续咳嗽、头晕、胸闷等症状。 系统性空气栓塞:发生率为0.02%~1.80%,动脉系统性空气栓塞为肺穿刺活检最严重的并发症。 医学信息 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肺功能测试和血液检查,以确保患者适合进行此项操作。术后需要在医院进行短暂观察,以监测是否有任何并发症出现,并遵循医生的术后指导。 以上信息提供了肺穿刺活检的全面概述,包括其定义、适应症、过程、结果、并发症和相关的医学信息。
李田 2024-12-27阅读量1717
病请描述:大家好,我是杨彬医生,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支气管炎的相关知识。对于急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我有多年的临床治疗经验。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支气管炎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疾病,今天我们将深入了解它的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分享,能更好地认识和应对支气管炎。 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什么是支气管炎呢?支气管炎啊,是由微生物感染,或者环境刺激引起的支气管和其周围组织的炎症。环境刺激包括冷空气、烟雾、粉尘等。支气管炎可能是急性的,也可能是慢性的,而且通常会表现为咳嗽、咳痰,严重时可能出现气喘。 说到支气管炎的流行病学特点,它多为散发,一般没有明显的流行倾向。但是,寒冷季节或气候突然变化的时候更容易发生,而且年幼、年老或者体弱的人更容易中招。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支气管炎大部分情况下,并不具有传染性,但由病毒引起的支气管炎,是可以传播的,因此,我们要特别小心防护。 在我国啊,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大概在3%~5%之间,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患病率还会增加。特别是50岁以上的人群,患病率可以高达10%~15%。 另外啊,北方人群的患病率要比南方高,农村人群的患病率也要比城市高。支气管炎还有好几种类型,比如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过敏性支气管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以及毛细支气管炎等。这些类型的支气管炎啊,它们的发病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都可能有所不同。 那最后咱们再来说说支气管炎的传播途径。如果是因为微生物感染导致的支气管炎,尤其是病毒性的那种,它是有一定传染性的。这种病毒可以通过飞沫、密切接触等方式传播给别人,所以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防护哦!刚才我详细讲解了支气管炎的定义、流行病学特点、疾病类型以及传播途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理解清楚呢?
杨彬 2024-12-25阅读量1894
病请描述: 来自安康50来岁张先生近半年来发现自己右侧舌根及咽喉部时不时疼痛,那种感觉像刀子割、被烧灼一般的疼,有时甚至连耳朵、脖子都跟着痛起来了。这种疼痛往往是突然就来,然后又暂时性地缓解了。于是张先生先后去了疼痛科、神经内科、中医针灸等进行治疗,但疼痛始终没有减轻。今天下午(周一)在姜海涛教授门诊就诊,想问问有没有能治好的药。 根据张先生的讲述,初步觉得是舌咽神经痛,一般临床症状就是一侧舌根、咽喉、扁桃体、耳根部及下颌后部,有时以耳根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疼痛突然发作,突然停止,吞咽、说话、进食、咳嗽或打哈欠时诱发。这类疾病容易与三叉神经痛疼痛混淆,一般通过颅神经显像、利多卡因测试。这种疾病是属于颅神经疾病,病因是在颅内,由于舌咽神经与血管发生骑跨导致的,关于药物治疗,只能缓解、无法治愈。 早期的舌咽神经痛患者可以口服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卡马西平、奥卡西平可以降低神经的敏感性,抑制疼痛的病理性神经元反射来缓解症状。需要注意的是,药物对部分患者有一定疗效,但服药后疼痛缓解只能维持数小时,过后还会再次疼痛发作。另外,长期服用药物不但会降低药效,还会产生不良反应,如眩晕、嗜睡、走路不稳,严重时还会损伤肝肾功能。 针对张先生的病情,可以先进行药物缓解疼痛,如果觉得无法忍受疼痛、药物效果差的话,想要根除病因,可以考虑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即在全麻下于患侧耳后切5cm切口,颅骨钻2.5cm左右骨窗,然后在显微镜下仔细探查,找到责任血管后置入Teflon垫片,将神经与血管进行分离,保护神经不再受到压迫,从而使疼痛消失。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唯一针对舌咽神经痛病因进行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正常的神经功能。
姜海涛 2024-12-25阅读量1609
病请描述: 化疗作为抗击癌症的重要武器,虽威力巨大,却也伴随着不小的挑战。肿瘤科一区接诊过一名患者,化疗6次,癌细胞没杀完,身体先扛不住了。 鞍山的郏先生在当地医院确诊胃癌后进行了手术切除,但术后不久就出现了复发,化疗6次后肿瘤仍不见缩小,反倒是身体先扛不住了,出现了严重的胃肠道反应,频繁呕吐、无法进食,体重迅速下降,身体每况愈下。 抱着最后一丝希望,郏先找到了肿瘤科一区。医生对其病情进行重新评估后,决定采用一种新型的介入治疗方法 —— 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同时结合中医中药进行整体调理。经过几个疗程的治疗,郏先生的胃肠道反应逐渐减轻,食欲开始恢复,体重也有所增加。复查结果显示,肿瘤得到了有效控制,没有继续扩散和转移的迹象。郏先生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好,对后续的治疗也充满了信心。肿瘤科医生提醒,化疗扛不住,千万不要硬抗,副作用严重的话可能威胁生命。 骨髓抑制化疗药物会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各种病菌,引发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败血症;会引起贫血,患者会出现乏力、头晕、心慌、气短等症状;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可能出现各处出血不止,甚至内脏出血等情况。 胃肠道反应这是化疗常见的副作用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通常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的呕吐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进而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内环境稳定。此外,加重患者食欲减退和营养不良,导致体重下降、身体虚弱,影响后续治疗的耐受性。 脱发化疗药物会损伤毛囊细胞,导致头发大量脱落,这对患者的心理和形象造成很大影响。多数患者在化疗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发。肝肾功能损害化疗药物需要通过肝脏和肾脏代谢和排泄,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可能会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肝区疼痛等症状。肾功能损害则可能导致血肌酐、尿素氮升高,蛋白尿、血尿等,严重时可引起肾功能衰竭。 心脏毒性部分化疗药物具有心脏毒性,会对心肌细胞造成损伤,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患者可能出现心慌、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神经毒性一些化疗药物会损伤周围神经,导致神经毒性反应。患者可能出现手脚麻木、感觉异常、疼痛、无力等症状,严重时会影响肢体的正常运动和感觉功能,导致行走困难、持物不稳等。
彭齐荣 2024-12-23阅读量2001
病请描述: 化疗作为抗击癌症的重要武器,虽威力巨大,却也伴随着不小的挑战。肿瘤科一区接诊过一名患者,化疗6次,癌细胞没杀完,身体先扛不住了。 鞍山的郏先生在当地医院确诊胃癌后进行了手术切除,但术后不久就出现了复发,化疗6次后肿瘤仍不见缩小,反倒是身体先扛不住了,出现了严重的胃肠道反应,频繁呕吐、无法进食,体重迅速下降,身体每况愈下。 抱着最后一丝希望,郏先找到了肿瘤科一区。医生对其病情进行重新评估后,决定采用一种新型的介入治疗方法 —— 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同时结合中医中药进行整体调理。经过几个疗程的治疗,郏先生的胃肠道反应逐渐减轻,食欲开始恢复,体重也有所增加。复查结果显示,肿瘤得到了有效控制,没有继续扩散和转移的迹象。郏先生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好,对后续的治疗也充满了信心。肿瘤科医生提醒,化疗扛不住,千万不要硬抗,副作用严重的话可能威胁生命。 骨髓抑制化疗药物会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各种病菌,引发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败血症;会引起贫血,患者会出现乏力、头晕、心慌、气短等症状;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可能出现各处出血不止,甚至内脏出血等情况。 胃肠道反应这是化疗常见的副作用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通常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的呕吐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进而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内环境稳定。此外,加重患者食欲减退和营养不良,导致体重下降、身体虚弱,影响后续治疗的耐受性。 脱发化疗药物会损伤毛囊细胞,导致头发大量脱落,这对患者的心理和形象造成很大影响。多数患者在化疗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发。肝肾功能损害化疗药物需要通过肝脏和肾脏代谢和排泄,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可能会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肝区疼痛等症状。肾功能损害则可能导致血肌酐、尿素氮升高,蛋白尿、血尿等,严重时可引起肾功能衰竭。 心脏毒性部分化疗药物具有心脏毒性,会对心肌细胞造成损伤,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患者可能出现心慌、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神经毒性一些化疗药物会损伤周围神经,导致神经毒性反应。患者可能出现手脚麻木、感觉异常、疼痛、无力等症状,严重时会影响肢体的正常运动和感觉功能,导致行走困难、持物不稳等。
张涛 2024-12-23阅读量2125
病请描述:说到肿瘤的治疗方法,很多人对微创介入疗法还比较陌生。这是一种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与外科、内科并称为肿瘤治疗的三大学科。 手术、化疗、放疗是传统肿瘤治疗的‘三驾马车’,肿瘤微创介入治疗的出现,可称得上是为战胜肿瘤增添了‘新武器’,给了肿瘤患者一个“不开刀”的更优选择。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汤日杰教授表示,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不断发展,介入治疗正逐渐成为中晚期肿瘤治疗的“主力军”,对于中晚期患者、老年体弱患者、无法接受手术以及无法耐受放化疗的患者而言,介入治疗犹如逆境中的一束光,为广大肿瘤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微创介入治疗“以针代刀”,助六旬肺癌老人“劫后重生” 仅1个月,肿瘤肿物缩小了约95%,胸闷、咯血也随时消失……“积压在心里的大石头终于消失了,感觉呼吸都顺畅了!幸好当初选择了微创介入治疗,让我们很惊喜!”在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复星禅诚医院广州新市医院肿瘤科三病区(以下简称肿瘤科三病区)病房内,一位肺癌患者何阿姨感慨道。 今年62岁的何阿姨来自湖南,几个月前,她因咳嗽咳痰、胸闷咯血持续多月前往医院检查,左肺竟被一个7.8*5.7cm大小的肿瘤病灶“霸占”,这一消息却让本应享受退休生活、含饴弄孙的她如遭晴天霹雳。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何阿姨辗转了好几家大医院寻求治疗方案,得到的方案却都是“动刀子”,因担心手术风险高等原因她坚决拒绝手术,奈何基因检测也未发现靶点。正愁眉不展之际,何阿姨听闻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汤日杰教授团队在肿瘤微创介入治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抱着一丝希望,慕名来到肿瘤科三病区找到汤日杰教授团队,期盼能帮自己排忧解难,寻得生机。 何阿姨入住肿瘤科三病区后,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汤日杰教授、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贾筠教授、中日医学科技交流协会热疗专委会常务委员周智主任等肿瘤专家团队高度重视,随即组织了多学科联合会诊深入讨论,集思广益,结合何阿姨的个人意愿,为患者“量身定制”了以微创介入为主联合肿瘤热疗等绿色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仅经过两程综合治疗后,患者复查发现病灶迅速缩小到了2.5*2.4cm,咳嗽、胸闷、咯血等症状也随之消失,身体恢复良好。她欣喜地说道:“真的舒服多了!谢谢医生专家出手相助。”正是因为找到了微创介入治疗,为何阿姨赢得了宝贵的治疗时机,吹散癌症给她带来的阴霾,开启了她崭新的生命篇章。 肿瘤是全身性疾病,对绝大多数肿瘤来说,任何一种单一的治疗手段都难以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需要综合评估,个体化治疗。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贾筠教授指出,目前肿瘤治疗已经进入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时代,多学科团队会根据病人机体状况、肿瘤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和发展趋势等,应用现有治疗手段进行多方法、多模式协同作战,更大幅度地提高肿瘤的治愈率,延长生存期并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 “全能”的肿瘤微创介入治疗,为肿瘤患者点亮生命之光 一根细细的导丝几乎可以到达身体的各个部位、组织和器官;一个2毫米左右的穿刺针孔竟是一台大手术在体表留下的所有印记;一双极其灵活的妙手可以在体外操纵导丝对身体进行查漏补缺、解除隐患;一个个濒死的生命在这样高精密尖端技术的操作下起死回生…… 汤日杰教授介绍,肿瘤微创介入治疗在高端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CT等设备引导下,无需开刀,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将穿刺针、导丝、导管、支架等精密器械放到病灶处,对病灶局部进行检查诊断和靶向、微创治疗。用老百姓的话讲,介入技术就是“以针代刀”的方法,用微创的方式达到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在临床上,肿瘤微创介入治疗手段丰富多样,主要包含肿瘤动脉化疗灌注术(TAI)、肿瘤动脉栓塞术(TAE)、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微波消融、冷冻消融等,以及用于处理肿瘤并发症的放置支架疏通梗阻、置管引流、经血管栓塞止血治疗等,肿瘤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很广泛,除了肺癌,像原发性肝癌、食管癌、乳腺癌、宫颈癌、胃肠癌、胰腺癌、膀胱癌等大多数常见癌症都可以采用微创介入治疗。 微创介入治疗具有非常广阔的天地,无论早期、中期、晚期肿瘤患者都能通过介入治疗的方法来控制肿瘤生长和消灭肿瘤,让患者获益!介入治疗不会破坏器官的本身结构,不影响周围组织,体表不留手术疤痕,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在符合适应征的前提下,既有“里子”,也有“面子”。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贾筠教授强调,对于因为年龄或身体原因不能进行手术治疗的肿瘤患者来说,微创介入治疗的优越性就体现出来了。对于微创介入治疗来说,根本理念是“不切”。但是从消灭肿瘤的角度来说,却可以达到和手术切除近似的效果,而对患者正常组织的损伤很小,更好地保护了患者的生理功能和免疫功能。 据悉,肿瘤科三病区始持以肿瘤“绿色治疗”为宗旨、以“微创治疗”为核心,全面开展DSA微创介入灌注栓塞术、碘125粒子植入术、肿瘤热疗、微波消融、氩氦刀冷冻消融、中医中药等微创/无创的先进治疗手段,运用现代微创技术,重视局部治疗低损伤、微创化,形成了中西医结合、局部与全身结合、内治与外治结合的多元化、立体化的特色肿瘤绿色精准治疗体系,对肿瘤进行精、准、狠的综合治疗,让肿瘤患者治疗更舒适、恢复更快、生活质量更高。以高质量、高标准的肿瘤治疗与康复的全程管理体系,为肿瘤患者点亮生命之光!
贾筠 2024-12-13阅读量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