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1、儿童抽动障碍概念? 抽动障碍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身体某部位一种固定或游走性的单处或多处肌肉群的急速收缩动作,具有突发性、瞬间、无先兆、不随意、无节律和反复发作的特点,若症状持续1年以上则称为抽动症。幼儿及少年期多发,大部分患者5~12岁发病,90%在10岁以前第一次发病。男孩多于女孩。临床上可表现为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感觉性抽动和抽动-秽语综合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甚清楚,一般认为与血浆氨基酸水平、血铅水平、辐射、儿童心理个性、父母养育方式和家庭环境及家族遗传等因素有关; 2、什么是“发声性抽动”? 主要是由于人体构音肌、胸扩肌、腹肌及口咽部肌肉发生抽动时,造成一组肌肉或一个肌群突然发生收缩,进而导致的发音异常。此类患儿多表现为干咳、清嗓子、说话停顿、嗓中发现咕噜等鸟鸣音等。由于发声性抽动多表现为喉部症状,在门诊上易被误诊为过敏性咳嗽、慢性咽炎等症,常常久治不愈,因此辨别咳嗽是否由抽动引起变得十分重要; 3、发声性抽动的咳嗽具有以下特征? 1)咳嗽常常无痰,呈清嗓子样干咳,发声时常常短而高亢响亮,有“空空样”、“出怪声”感; 2)睡眠后症状消失,白天轻而傍晚时加重; 3)一些精神因素可以影响症状的变化; 4)抗感染、抗过敏治疗效果不明显或无效; 5)咳嗽常伴有眨眼、皱眉、点头、摇头、翻眼、耸肩、踢腿等其他症状; 6)咳嗽的病程超过4周,胸片及血象检查均无明显异常; 4、发声性抽动的病程及预后如何? 本病病程较长,症状多变,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少数至青春期自行缓解,大部分常因外界因素、家庭环境影响、感冒或精神紧张而使症状反复或加重,如不及时治疗,症状可延续至成人,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 5、得了发声性抽动怎么办?如何治疗? 1)西药首选氟哌啶醇、泰必利等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如硫必利片,但易产生椎体外系症状如嗜睡、烦躁、头晕甚至颈项强直、眼球运动不灵等副作用; 2)中医药治疗有较大优势,如菖麻熄风片。中医认为:小儿抽动症是由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风、火、痰、湿代谢失常,聚积体内而发病,故本证以风、火、痰、湿为标,肝、脾尤与肝最为 密切。治疗以平肝熄风为基本法则中医辨证治疗有疗效明显、无毒副作用的特点,且在全面改善体质方面有显著的作用,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
王汉久 2024-11-25阅读量3158
病请描述:近日,一则“8岁男孩久咳不愈花费上万元,专家开1.88元药品4天治好“的新闻上了热搜: 说的是杭州一名8岁男孩,久咳不愈,母亲带他辗转多家医院,2个月花费了上万元,但病情依然不见好转。最终,在杭州儿童医院治疗,专家仅给开了1.88元药品,孩子就恢复得差不多了。 一块多钱,就能治好上万元也不愈的病,你信么? 世界上知道不重要,真相也不重要,相信才重要! 这篇报道,仅点赞数就将近10万,转发的媒体更是不尽其数。 实际情况呢? 孩子是不典型百日咳。 百日咳,顾名思义就是病程长,能长达2-3个月,一百天左右,所以称作百日咳。 这孩子到杭州儿童医院的时候,时间已经快两三个月了,给孩子看病的赵仕勇主任称:“看到之前医生用了不少消炎药效果不明显,才尝试选用老药,对孩子有用,就是最好的结果。真不是我的水平要比别的医生高明。” 当然,还有一点,报道没说,那就是,在用药前,除了以前医生的用药信息数据外,赵主任还对患儿取样做了病原体检测,最后才确诊是百日咳。 也就是说,赵主任之所以给这孩子用药不走寻常路,是因为看到其他医生一些常规治疗手段已经用尽了,在此基础上完善了一些检查,才另辟蹊径,出一次奇兵。 但是,据业内专业人士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专家黄医生分析,可能是复方新诺明(SMZ-TMP)。因为,对于百日咳,国内临床多使用红霉素。但是有报道,近年来百日咳鲍特菌耐红霉素比例较高。所以,有学者撰文提出,临床使用红霉素静脉滴注近1个疗程症状仍无改善时,可考虑复方新诺明50mg/kg·d,分两次口服,疗程3~5d。 也就是说,孩子咳嗽病因是不典型百日咳,在经历了几个月的治疗,花费了近万元以后,来到杭州儿童医院,接诊医生根据以往就诊资料和病程,进行相关诊疗排除,并完成一些检查后,给予了1.88元的复方新诺明口服,效果明显。 读到这里,王医生有以下几点感想与大家分享: 1、儿科素有“哑科”之称,绝大多数医生看病的流程是根据宝宝的病情和家长的描述,首先考虑常见病、多发病,根据治疗反应,再给出下一步治疗方案或完善进一步检查化验,而不会一开始就考虑少见病、罕见病,甚至过度检查; 2、倒霉的医生看病头,幸运的医生看病尾,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过程,一方面是疾病的自然病程,另一方面已经经历几个月的治疗,也不可能是一点效果没有,有时可能只是疗程没到而已,尤其是一些自限性疾病; 3、正如报道所提到的百日咳,几乎所有国内外指南及专家共识推荐的首选治疗药物一直都是红霉素,更何况只有治了,才能知道是不是难治的、或者耐药的; 4、复方新诺明是个老药,属于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毒理试验证实对骨骼发育有抑制作用,药品说明书也明确指出处于生长发育期儿童慎用,2个月以下婴儿及新生儿禁用,因此属于临床二线用药,仅用于红霉素耐药儿童; 5、在很大程度上,医学还是一门经验科学,不同级别的医院和医生职责不尽相同,不同级别或地区的医院检测手段也大相径庭(据我所知,除发达省份或省会城市,国内大部分地区和多数医院,都是无法进行百日咳病原体检测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治疗,若临床症状缓解不明显或病因不明,可以在医生建议下给予多学科会诊或转上级医院进一步诊治,都是可取的。
王汉久 2024-11-25阅读量2319
病请描述: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儿童慢性咳嗽常见的原因之一,是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的疾病,是哮喘的一个亚型,主要临床表现是反复或持续的咳嗽。由于缺乏典型的喘息症状,CVA在临床上易被误诊或漏诊,进而缺乏规范治疗。因此提高临床医生对CVA的认识,这对CVA的早期诊断、规范治疗、改善预后以及减轻儿童哮喘负担尤为重要。 No.1 流行病学: 各个国家对儿童CVA发病率的报告不一,如经济发达国家哮喘性咳嗽占慢性咳嗽病因首位,欠发达国家感染性咳嗽常见。一项中国儿童多中心慢性咳嗽病因研究发现,中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中CVA是儿童慢性咳嗽首位病因,占比41.95%,在3~6岁年龄组最常见。在2019年一项单中心研究显示儿童慢性咳嗽病因中CVA占比35.1%。中国城市儿童哮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VA发病率为0.29%,占哮喘比例9.7%。 No.2 发病机制: CVA作为哮喘的一个亚型,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气道高反应性、嗜酸性粒细胞相关的气道炎症等病理生理学特征。 ● 支气管收缩引起的咳嗽反应在CVA中增强而在经典哮喘中减弱,这一机制与CVA突出的咳嗽症状相符。 ● CVA患者还存在夜间咳嗽显著的特征,这与夜间副交感胆碱能神经兴奋性增强导致气道平滑肌收缩及气道阻塞增加相关。 ● 环境刺激物、炎症介质等因素使CVA患者产生气道高反应性及咳嗽超敏反应,导致患者在较低的刺激水平下产生咳嗽加剧。 ● CVA存在嗜酸性气道炎症,也存在非嗜酸性气道炎症。CVA嗜酸性气道炎症与气道反应及疾病严重程度是相关的,高痰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是CVA发展为典型哮喘的危险因素。 No.3 临床表现: CVA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通常咳嗽比较剧烈,夜间及凌晨咳嗽为其重要特征。部分患者有季节性。在剧烈咳嗽时可伴有呼吸不畅、胸闷、呼吸困难等表现。感冒、冷空气、灰尘及油烟等容易诱发或加重咳嗽,但其他原因的慢性咳嗽也同样存在这些诱发因素。 No.4 诊断及鉴别诊断: 根据慢性咳嗽病史、支气管激发试验和抗哮喘治疗有效综合分析作出诊断。 符合以下全部标准可确诊CVA: ● 慢性咳嗽,常伴有明显的夜间刺激性咳嗽。 ● 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PEF平均昼夜变异率>10%,或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 哮喘治疗有效。 典型的咳嗽特征对CVA诊断就有指向性,夜间咳嗽在CVA中发生率为66.2%,是CVA高度特异性的预测因子。临床症状及病史有助于鉴别慢性咳嗽的其他病因(表1)。 No.5 治 疗: ● 一旦确诊CVA则应按哮喘进行长期规范治疗,中国儿童慢性咳嗽指南推荐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或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或两者联合治疗,疗程至少8周。 ● 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建议将ICS作为CVA一线治疗,如果患者的咳嗽症状缓解不完全,临床医生应该增加ICS剂量并重新鉴别诊断,然后可以考虑联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或β2受体激动剂。 ● 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能获得比单纯药物治疗更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可以预防儿童CVA发展为典型哮喘。 No.6 预 后: 部分CVA患者会发展为典型哮喘,病程长、气道反应高、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高是发展为典型哮喘的危险因素。
王汉久 2024-11-25阅读量3424
病请描述:前两天我给大家发了一个病例,那位患者因为腰部疼痛到医院就诊发现肺癌骨转移。有朋友问这种情况多见吗?我觉得不少见,今天再给大家介绍一个相关的病例。 几个月前,有一位家住天津市河北区的患者家属在线上问诊平台联系到我。把他母亲的病历资料发给我看,这位患者今年70岁,一活动腿部和胸部就疼,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一两个月了。她到医院看病,接诊医生给拍了个胸部CT,发现了肺里有一个占位。接着又做了一个PET-CT,考虑肺里的占位是恶性的,这位患者疼痛的位置的骨骼都存在转移。 我看过这位家属递交过来的病历资料,目前这位患者考虑肺癌多发骨转移,已经是晚期肺癌,已经失去了手术机会,建议穿刺取病理保守治疗。 大家可能会觉得晚期肺癌应该有咳嗽,咳血,胸疼等症状,但有些患者咳嗽,咳血不明显,而是因为肺癌转移到了骨骼,以身体疼痛为首发症状。
刘懿 2024-11-15阅读量1286
病请描述:低头族”必看: 颈椎病科普 据统计,颈肩部疼痛已经成为全身第二大疼痛,占比约为28.39%。随着现代人生活、工作方式的变化,长期伏案工作、使用电脑、手机低头者增多,不注意颈椎保健,造成颈椎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我国颈椎病患病人群超过2亿,发病率接近20%,其中20-40岁的青年颈椎病的患病率高达约59.1%,80%以上的青少年颈椎处于亚健康的状态。 颈椎病的定义 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是一种由颈椎部位的退行性病理改变引发的疾病,主要原因由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韧带增厚等因素导致压迫颈脊髓、神经根、椎动脉而引发的疾病。此病多见于长期伏案及低头工作的人群。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加,而且趋于年轻化。 01 · 临床分型及表现 · 1 颈型颈椎病 最多见和症状最轻的类型。主要以青壮年人群为主,多有长时间低头工作的经历。临床表现包括颈部酸痛、肩部酸痛、颈部僵硬、颈部活动受限等,少数患者会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 2 神经根型颈椎病 (1)症状:颈部疼痛僵硬。用力咳嗽及打喷嚏和肩部活动时疼痛加剧;皮肤有麻木、过敏等感觉改变;上肢肌力减退。 (2)体征:颈部肌痉挛、肩部有压痛、肩部和肩关节活动受限、上肢牵拉实验、压头实验均阳性。 3 脊髓型颈椎病 (1)症状:手部麻木、运动不灵活,尤其是精细活动。下肢无力,步态不稳。后期大小便障碍,表现尿频或排尿排便困难。 (2)体征:肌力减退,四肢腱反射活跃或亢进,腹部反射和肛门反射减弱或消失。 4 椎动脉型颈椎病 (1)症状:a、眩晕,最常见。伴复视、耳聋耳鸣、恶心呕吐;b、猝倒、本病特征性症状;c、头痛,表现为发作性胀痛。 (2)体征:颈部压痛、活动受限。 5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1)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偏头痛,视力模糊,耳鸣,心率失常等。 (2)交感神经抑制症状:流泪,头晕,眼花,血压下降。 6 混合型颈椎病 临床出现上述两型或两型以上颈椎病症状和体征,最常见的是颈型与神经根型合并。 02 · 颈椎病的成因 · 1. 不良姿势:长时间保持头部向前倾斜或屏幕前低头工作会增加颈椎的负担,导致颈椎曲度减小。 2. 缺乏运动:缺乏适当的运动会导致颈部肌肉和韧带的萎缩,使颈椎失去支撑。 3. 过度劳累:长期处于疲惫状态下,颈部肌肉会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加重颈椎的负担。 4. 年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韧带和软骨组织会逐渐老化和退化,导致颈椎的生理曲度减小。 03 · 颈椎病的预防及康复治疗· 颈椎病的预防 1 养成良好睡姿 建议选择略硬些的床垫,睡眠时才能保持脊柱的生理曲度。睡觉时枕头不要过高、过低或过硬,枕头的高低因人而异,约8~15cm,形状要符合颈椎生理曲度的要求,以中间凹陷的马鞍形为好,能对颈部起到制约或固定的作用。 2 保持正确的坐姿 坐时保持端正姿势,使案台与座椅相称,半坡式的斜面办公桌较平面桌更有利。使用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时应平视屏幕,最好选用大尺寸屏幕,避免长时间低头,造成颈椎损伤。 3 加强肩颈部肌肉的锻炼 适当的户外运动方式有益于颈部的保健,在不方便户外活动情况下也可以选择颈肩康复操、瑜伽、太极拳、八段锦等适合室内的运动方式。 4 防止颈部受伤 尽量避免急性损伤,如抬重物、闪、挫伤等。如有软组织损伤尽早治疗,防止其进一步发展,加重病情。 颈椎病的康复治疗 1 运动疗法 在治疗颈椎病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主要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本体感觉训练等。 2 物理因子治疗 包括直流电离子导入疗法、低频调制的中频电刺激疗法、超短波疗法、超声波疗法、超声电导靶向透皮给药治疗、红外疗法等。 3 针灸治疗 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针刺配以电针、艾灸等方法可消除水肿、抗炎、镇痛、解除肌肉痉挛、减轻神经的刺激和压迫,故可显著改善肢体疼痛、麻木等临床症状。 4 3D打印颈椎枕 通过对颈部进行光学扫描与颈椎侧位X光检查,测量异常颈椎曲度,由医生、矫形器师、工程师结合患者的情况设计制作3D打印个性化颈椎矫治枕,短期内佩戴可以改善早期颈椎病患者的疼痛情况,长期佩戴可一定程度地恢复颈椎曲度,改善颈椎周围肌群痉挛。
王金武 2024-11-15阅读量2656
病请描述: 咽喉疼痛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尤其在换季或者天气变化大的时候,更容易受到咽炎的困扰。咽喉疼痛不仅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咽喉疼痛、咽炎,看看如何更好地了解和缓解这一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咽炎。咽炎是指咽部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的炎症,常表现为咽部疼痛、干燥、有异物感,有时还可能伴有咳嗽、声音嘶哑等症状。咽炎的成因多种多样,包括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空气污染、过度使用嗓子等。 当咽喉疼痛袭来时,很多人会选择使用含片来缓解。含片通常含有一些具有消炎、止痛、润喉等功效的成分,如薄荷油、甘草、金银花等。它们能够直接作用于咽喉部位,快速缓解疼痛和不适感。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含片只是缓解症状的一种方式,并不能根治咽炎。如果咽喉疼痛持续不减或者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在使用含片时,我们还需要注意一些事项。首先,要选择正规品牌、质量有保障的含片,有如:西吡氯铵含片(开刻立)。其次,要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和使用方法使用,不要过量或长期使用。最后,如果在使用含片过程中出现过敏、不适等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咨询。 除了使用含片外,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生活上的措施来缓解咽喉疼痛。比如多喝水、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过度使用嗓子、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等。这些措施有助于减轻咽喉黏膜的刺激和炎症,促进咽喉健康。 总之,咽喉疼痛、咽炎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了解它们的关系和特点,正确使用含片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保护我们的咽喉健康。同时,也要记得在出现持续或加重的咽喉疼痛时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焦红叶 2024-11-13阅读量2370
病请描述:有一位家住天津的患者家属在线上问诊平台联系到我,把他母亲的病历资料发给我看。他母亲今年70多岁,前几天不小心摔了一下,摔到了胸部,怀疑有骨折,到当地医院就诊。接诊的医生给安排做了个胸部CT,结果发现除了外伤导致的骨折外,肺里面还有一个占位。家属说骨折无意中检查,就给判定了一个晚期肺癌。家属让我看看片子,是不是有说得这么严重? 通过仔细阅读家属递交过来的胸部CT,在这位患者的左肺下叶,有一个将近六厘米的占位,从形态看,首先考虑是恶性的也就是肺癌。同时还可以看到肺里面有多发的结节以及纵隔肺门增大的淋巴结。当地医生考虑晚期肺癌是没有问题的,这种情况已经没法手术了,建议穿刺取病理药物治疗。 如果不是这次骨折去检查,任由肿瘤继续发展,再过段时间就会出现晚期肺癌典型的症状,比如说咳嗽、憋气咯血等等。那时候再来医院,就更晚了。
刘懿 2024-11-11阅读量1589
病请描述: 南京市胸科医院院从2000年在江苏省首家开展内科胸腔镜以来,为无数患者搞清了胸腔积液病因。内科胸腔镜在诊治不明原因胸腔积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主要优势和应用如下: 诊断优势: 内科胸腔镜能够直接观察胸膜腔的变化,并进行胸膜壁层和/或脏层活检,显著提高胸膜疾病诊断的阳性率 。 它对于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敏感性为92.6%~97%,特异性为99%~100%,是诊断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金标准” 。 内科胸腔镜可以提供镜下的线索来寻找病因,例如类风湿性胸腔积液、胰腺炎所致胸水、肝硬化性胸腔积液等 。 治疗应用: 内科胸腔镜可用于胸膜固定术,通过向胸腔内吹入滑石粉治疗恶性胸腔积液和复发性良性积液(如乳糜胸) 。 对于顽固性气胸、脓胸等复杂胸腔积液的处理,内科胸腔镜也显示出其治疗价值 。 操作特点: 内科胸腔镜操作相对简单,通常无需进入手术室,患者可以在局部麻醉下保持清醒状态进行手术。 仅需在患侧胸壁开1-2cm的微小腔镜切口,即可全面探查胸膜腔内的病变。 适应症: 内科胸腔镜常用于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病因检查,如果经过常规检查及胸腔穿刺等方式仍不能明确胸腔积液的原因,可考虑进行内科胸腔镜检查 。 也适用于肺癌或胸膜间皮瘤的分期,以及对恶性积液或复发性良性积液患者进行滑石粉胸膜固定治疗。 禁忌症: 内科胸腔镜不适宜人群分为绝对禁忌症和相对禁忌症,对于无胸膜空间和不明原因的胸膜增厚是绝对不能行胸腔镜手术;对于心血管状态不稳定、凝血功能障碍、顽固性咳嗽和一般状态差的病人,需专业老师评估是否可以行胸腔镜手术 。 综上所述,内科胸腔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诊疗技术,对于不明原因胸腔积液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李田 2024-11-04阅读量3484
病请描述:一、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通过输血、血制品、血液透析、器官移植等途径传播。 母婴传播:分娩前后及过程中由带乙型肝炎病毒的母亲感染新生儿。 性传播:通过精液和阴道分泌物传播病毒。 医源性传播:使用受污染或消毒不严的医疗器械等造成传播。 二、定期检查项目: 1.肝功能检测:包括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等,这些指标可以帮助评估肝脏的合成功能和肝细胞的损伤程度。 2.乙肝五项检测(俗称乙肝两对半):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和乙肝核心抗体(HBcAb)。这些检测有助于了解乙肝病毒感染的状态和病毒的活跃程度。 3.HBV-DNA定量检测:用于评估乙肝病毒的复制水平和传染性,是抗病毒治疗适应症选择及疗效判断的重要指标。 4.腹部超声检查:通过B超可以观察肝脏的形态、大小,检查是否有肝硬化或肝癌的迹象。 5.甲胎蛋白(AFP)检测:这是一种肿瘤标志物,用于筛查肝癌的风险。 6.肝脏弹性测定(如FibroScan):评估肝脏的硬度,从而判断纤维化的程度。 7.影像学检查:如CT、MRI,用于进一步观察肝脏的结构和排除肝脏肿瘤等病变 三、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HBV感染最有效的方法。新生儿是主要的接种对象,其次为婴幼儿、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和成年高危人群。疫苗全程需接种3剂,按照0、1、6个月的程序进行。 2.母婴阻断: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12小时内尽早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并在不同部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3.切断传播途径:推广安全注射,严格消毒服务行业所用器具,性伴侣间使用安全套等。 四、治疗措施: 1.抗病毒治疗:目标是抑制HBV复制,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脏纤维组织增生,延缓疾病进展。治疗药物包括核苷(酸)类似物(NAs)和干扰素(IFN)。 2.长期监测:慢性HBV感染者应定期接受医学随访,监测肝功能、病毒载量等指标。 五、特殊人群的管理: 1.妊娠女性:对于HBsAg阳性的孕妇,应避免羊膜腔穿刺,减少新生儿暴露于母血的机会。妊娠中晚期如果HBV-DNA定量>2×10^5 IU/mL,建议在妊娠第24~28周开始抗病毒干预。 2.儿童:对于HBV-DNA阳性,ALT<ULN的患儿需进行肝组织学评估,如肝脏组织学分级G≥1,应该抗病毒治疗。 六、其他注意事项: 乙型肝炎病毒并不通过共用餐具、母乳喂养、拥抱、接吻、握手、咳嗽、喷嚏或在公共游泳池玩耍等日常接触方式传播。
丁凡 2024-11-01阅读量2405
病请描述:一、传播途径: 1.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包括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 2.共用剃须刀、共用牙刷、修足、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HCV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 3.静脉药瘾共用注射器和不安全注射是新发感染最主要的传播方式。 4.母婴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接受HCV阳性的器官移植也是传播途径,但拥抱、打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HCV。 二、定期检查项目: 1.血清生化学检测:监测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这是检测丙肝最重要的辅助手段之一。ALT水平升高可能与肝脏炎症反应有关。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丙肝患者ALT可能正常,有30-50%的丙肝患者虽然病毒复制活跃,但其ALT始终显示正常。 2.丙肝抗体检测:这是诊断丙肝的最重要手段,适用于高危人群的筛查,也可以用于丙肝感染者的初次筛查。 3.丙肝病毒RNA检测:病毒基因检测是检测血液中丙肝病毒的实际存在情况,这是一个很灵敏的测试,可以在感染的2周内检测到病毒。通常分为定性检测即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病毒和定量检测即测定血液中的病毒总量。 4.肝脏病理学检查:对于丙肝的诊断、衡量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评估药物疗效等均非常重要。 5.HCV RNA定量检测:适用于HCV现症感染的确认、抗病毒治疗前基线病毒载量分析,以及治疗结束后的应答评估。 6.HCV基因分型:采用基因型特异性DAAs方案治疗的感染者,需要先检测基因型。 7.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常用的方法包括血清学和瞬时弹性成像两大类。 8.影像学诊断:包括腹部超声检查、电子计算机断层成像(CT)和磁共振成像(MRI或MR)等,主要目的是监测慢性HCV感染肝硬化疾病进展情况,发现占位性病变和鉴别其性质,尤其是监测和诊断肝细胞癌(HCC)。 三、预防措施: 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性丙型肝炎疫苗可供使用。预防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1.筛查及管理:对丙型肝炎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及管理,包括育龄期备孕妇女、静脉药瘾者等。 2.严格筛选献血员:通过检测血清抗-HCV和HCV RNA,严格筛选献血员。 3.预防医源性及破损皮肤黏膜传播:推行安全注射和标准预防,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控制规范。 4.预防性接触传播:对MSM和有多个性伴侣者应定期检查抗-HCV,加强管理。 5.预防母婴传播:对HCV RNA阳性的孕妇,应避免延缓破膜,尽量缩短分娩时间,保证胎盘的完整性。 四、治疗: 1.目前的治疗主要采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如索磷布韦/维帕他韦、可洛派韦联合索磷布韦等,治疗周期通常为12周。对于HCV感染的孕妇,可以在分娩哺乳期结束后给予抗病毒治疗。对于肝移植后HCV复发或再感染的患者,应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对于急性丙型肝炎患者,由于慢性化率高,应积极处理,但关于何时开始抗HCV治疗,目前观点不一。 五、特殊人群的管理: 1.对于HCV感染的静脉药瘾者,应定期自愿检测抗-HCV和HCV RNA,并有机会得到阿片类物质替代治疗及清洁注射器。 2.对于HCV感染的育龄期女性,在DAAs治疗前先筛查是否已经妊娠,已妊娠者可在分娩哺乳期结束后给予抗病毒治疗。
丁凡 2024-11-01阅读量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