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很多患者饱受慢性疼痛的困扰,有的患者疼痛可以忍受,偶尔服用止疼药物就可以。但是有一部分患者则疼痛很严重,饱受疼痛的折磨,不仅需要长期服用止疼药物,有些甚至吃止疼药效果也很差,还有的患者出现药物成瘾等并发症。 目前来说,有些慢性疼痛可以通过去除原发病进行治疗。但是另外一些慢性疼痛则没有太好的治疗办法。比如,慢性癌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幻肢痛,残肢痛,手术后顽固性疼痛,脊柱损伤后疼痛,顽固性臂丛神经痛,丘脑痛等等。患者非常痛苦,特别是夜间疼痛更加明显,有些甚至出现抑郁,焦虑等症状。 吗啡泵的出现,给这些患者带来了福音。吗啡泵手术比较简单,一般在腰部放一个小容器,可以持续将吗啡泵入到椎管内,从而达到止疼的效果,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慢性疼痛,而且不会形成药物成瘾等副作用。在手术之前一般先给患者做一个吗啡试验,如果有效就进行手术,如果没有效果可以暂停手术。
王雷波 2024-08-23阅读量1354
病请描述:上海市徐汇区中山南二路1007号1806室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阑珊健康(疑难杂症)咨询是由陈志扬博士创立的私立微盈利性健康咨询机构(证照齐全),主要针对各种疑难杂症,告诉你最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慈善为本,悬壶济世为宗旨,救死扶伤为目的,不接受任何形式投资,可接受捐赠。相关疑难杂症主要有: 神经科植物人唤醒、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帕金森氏病、神经康复等。 精神科目前各种精神疾病的疗效最佳、不易复发、最确切、最前沿新疗法,包括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记忆力减退及失忆症、强迫症等。 慢性疼痛科幻肢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颈椎病、急慢性腰腿痛、肩周炎、椎管狭窄症等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痛风科痛风的最新疗法。 癌痛科本人独创的“癌痛精准治疗”,优于三阶梯疗法、NCCN指南。阿片严重耐药癌痛病例的止痛、各种疑难疼痛等。 戒毒科(海洛因、咳嗽药水等)。 戒酒科酒精成瘾的综合治疗。 氧疗科 各种氧疗、保健、家用氧气生产销售、家用氧气安装设计等。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减肥等。 乙型肝炎科怎样治愈乙肝。 体表真菌感染科脚癣(脚气)等。 疑难杂症高级专家会诊中心 集上海滩各路名医的智慧,各种疑难病例会诊。 特需麻醉会诊 超高龄老人麻醉、疑难病人麻醉、特需病人麻醉等。 静脉血管通路科中心静脉置管与维护、输液港、PICC等。 高端私人医生随时与医生交流健康问题。 体检中心(免费安排,暂开放肿瘤相关体检,体检费用由相关医院收取),如果查出有问题,后续跟进协助治疗。 厌食症科 失眠科失眠的综合治疗、健康睡眠方式设计。 疑难病就医前咨询如果病人患了疑难病,找哪个医院?哪个医生专家?这个专家是否会亲自动手给病人做手术?手术后要注意啥?怎样复查复诊? 健康生活方式设计 陈医生工作室wx:CZY13818869183 (2个工作日必复),请我的朋友们在你们的朋友圈转发!你的关注也许可以拯救一个人、一个家庭!感谢!
陈志扬 2020-01-22阅读量1.2万
病请描述:30年前,恶性肿瘤的绝大多数病人的结局是截肢并且短期内死亡。 现在恶性肿瘤的大多数病人经过治疗不仅不用截肢,还可以达到与正常人一样的寿命。 但是,仍有少部分病人,由于肿瘤侵犯了重要的血管神经,或者是错失了最佳的手术切除时机,或者药物治疗不理想,往往还是需要接受截肢手术。 失去一侧肢体对病人来说,造成了无法摆脱的心理创伤。并且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患者日后的生存状态堪忧。除了这些外界带给患者的精神心理压力之外,切除的肢体还会出现像电击,切割以及烧伤样的疼痛,持续不断并且呈发作性加重。 那为什么都已经切掉的肢体还会出现疼痛? 幻肢痛,指患者感到被切除的肢体仍在,且在该处发生疼痛。 据报道,50%以上接受截肢的病人术后会出现幻肢痛。目前,尚无治疗幻肢痛的有效手段。研究表明,幻肢痛与“大脑皮质功能重组”存在密切联系,为临床缓解幻肢痛提供了新思路。 幻肢痛尚无有效治疗,但日常护理可明显减轻患者疼痛。 截肢患者术后初期,往往无法接受已存在的事实。在生活中尚无法改变原有的思维和动作习惯,这些因素在患者安装假肢后还会感到残端肢体的疼痛。心理上的障碍与幻肢痛密切相关。 1. 残端肢体局部的护理 残端肢体的按摩,热疗可以缓解幻肢痛的程度。有效的残端创口护理效果比较明显,良好的伤口护理减少了残肢局部伤害传入大脑从而诱发患肢痛。近期研究表明,对患肢进行运动执行作为一种治疗幻肢痛的方法具有潜在的价值。通过机器学习、增强和虚拟现实、游戏来辅助促进患肢进行运动执行是一种无创的、非药物和参与性治疗方式,并且到目前为止没有确定的副作用。 2. 心理治疗 通过心理疏导是患者逐渐接受截肢的事实,给与安慰,关心和生活中的帮助。转移患者的注意力,使其能重新适应生活工作。实验证明,当某个(某些)中枢兴奋时对其它中枢(保护痛觉中枢)具有抑制作用,使患者能够忘却既往痛苦的记忆。 药物治疗,疗效欠佳 (1)使用各种止痛剂,有一定疗效,但无法很好控制疼痛症状。(2)人工冬眠疗法,虽有一定疗效,但副作用较大。(3)神经阻滞术、残端局部痛点阻滞术、截肢残端探查术、脊髓止痛手术等等,均无法达到让医生和患者都满意的疗效。
袁霆 2019-03-28阅读量9940
病请描述: 目前,原有的进口脊髓电刺激器的用途又有很大扩展,可放置于外周神经,如眶上神经,枕大神经等周围,通过短时程1-2周的调制治疗顽固性神经痛,如带状疱疹性神经痛,操作简单,安全且效果确切。脊髓电刺激疗法新进展SCS的组成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整套神经刺激系统包括五个部分:刺激电极、延长导线、电脉冲发生器、患者和医师程控仪。刺激电极植入硬膜外腔后,由电脉冲发生器发出电流,经延长导线到达电极,进而刺激脊髓神经以达到治疗效果。电脉冲发生器埋于上腹部皮下并与植入电极的导线相连。电极有“线状”及“盘状“两种。前者可经皮通过硬膜外针插入,但当电极移动时,效果会有所改变。后者要求必须行椎板切开或切除术,但接触面积大,可以缝合固定在硬膜上。SCS的作用机制疼痛信号由脊髓传入大脑的同时,脉冲发生器发出电流经由导线到达电极,在疼痛信号到达大脑前,电脉冲信号将其阻断,使疼痛被一种舒适的异常感觉所代替。此机制符合闸门控制学说,是目前公认的 SCS 作用机理。SCS的主要适应症主要适用于脊柱手术失败疼痛综合征 (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 FBSS),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 CRPS),交感神经功能失调和周围血管性病变引起的顽固性疼痛,范围较大的肩背痛、腰背痛和周围神经性疼痛,以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幻肢痛和慢性脊髓损伤。此外, SCS 应用于灼性神经痛以及糖尿病性神经痛的患者效果较好,而应用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幻肢痛和慢性脊髓损伤患者的效果则不太理想。SCS的优越性(1)有效性高:在针对FBSS的研究中,North 等人将 50 例患者随机分为 SCS 组和再手术组,进行前瞻性的研究,经 3 年随访, SCS 组效果显著优于再手术组。与腰部脊柱再次手术相比,得出 SCS 有统计学上明显的优势,而再次手术的成功仅有 34%,且再次手术可发生蛛网膜炎。同样,在针对 CRPS 的有效性研究中,同样证明 SCS 对这类患者有非常好的效果。( 2)成本效益性高: SCS 疗法与保守的药物治疗花费相比较,早期看来,由于 SCS 设备及植入相关性的花费较高, SCS 似乎比保守药物治疗花费要高;但在 2.5 年以后,两种治疗方法的花费上基本上持平了。随着时间的推移,SCS 的花费将显著低于保守药物疗法。提高SCS疗效的核心战略(1)早期干预、缩短等待时间:SCS的成功率与开始产生疼痛的症状到接受植入术之间的间隔时间成反比。如果植入手术耽误时间小于 2 年, SCS的成功率可达到 85%;而如若耽误时间超过 15 年甚至更久,成功率就下降到只有 8% 了。植入术被推延至第五年, SCS 的成功和失败发生交汇,因此,为了达到最好的疗效,患者一旦出现疼痛症状,应争取尽快在 5 年内进行 SCS,这样方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2)对患者的教育和认知:选择 SCS 治疗的患者多是经受了疼痛的长期折磨,并且已尝试了多种治疗方法并失败的患者。因此他们对于彻底解决疼痛的需求迫切,期望值较高。然而 SCS 作为一种神经调控方法,只能减轻50%~70%,并不能保证100% 地缓解患者的疼痛,因此对于患者的教育宣讲非常重要。(3)积极降低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①电极移位,可选择安放板式电极;②脑脊液漏,一定要在 CT 或X 线监测引导下进行操作;③硬脊膜血肿,多见于椎板切除术后,尽可能采用穿刺法植入电极;④感染:发生率约 5%,大多数为浅表的,对脉冲发生器或接受装置有影响,但不必摘除整个系统,而且硬膜外感染极少。一般行 SCS 前,可按各自医院的习惯,术前和术后给予抗菌素,均可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4)正确对待功能性结果:要让患者明确 SCS 的治疗目标是减轻疼痛而不是完全排除疼痛。如并不是十分影响生活,不要过分关注痛感。展望SCS用于治疗慢性疼痛如 FBSS 及 CRPS 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高收益性已通过随机对照试验以及长期观察性研究得到认证。目前还面临的挑战主要有:(1)如何进一步缩短治疗前疾病的潜伏期,其缩短已被证明可以明显提高治疗的成功率;(2)如何提高相关医师、患者以及第三方医疗费用支付方关于此种治疗方法的认知;(3)如何通过糅合先进技术、手术和操作人员以及患者的正确挑选来减少仪器相关并发症;(4)如何引导疼痛患者得到临床意义上的最大缓解。SCS作为慢性疼痛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其技术的创新、安全性的提高,为许多饱受慢性疼痛折磨的患者带来了希望。
马彩毓 2018-10-18阅读量1.1万
病请描述:骨肿瘤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截肢? 袁霆 骨科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骨肿瘤科副主任医师 20世纪70年代之前,恶性骨肿瘤的患者,无论是上肢肿瘤还是下肢肿瘤,几乎全部截肢。在保肢还是保命二选一面前,医生和患者都只能无奈地选择截肢保命。而且当时的肿瘤界认为,骨肉瘤在髓腔内所散布的跳跃性转移灶是局部复发和全身转移极其重要的原因。因此,当时对骨肉瘤患者切除整根长骨是学术界的治疗共识。如果是股骨骨肉瘤,则从髋关节离断;如果是肱骨骨肉瘤,则需要做肩胛带离断。 庆幸的是,今天截肢术已经较少采用,95%以上的恶性骨肿瘤患者可以采用保肢术和辅助化疗来治疗。随着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了解,放疗化疗技术的提高,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现在保肢术成为了治疗恶性骨肿瘤的标准手术。并且,患者的生存期也远远大于30年前。 虽然截肢术现在很少用了,但对于保肢手术失败,肿瘤已经破坏肢体主要神经血管,肿瘤污染多个间室,化疗下肿瘤进行性生长等一些情况下,依然可能需要进行截肢手术。 截肢手术不仅导致肢体丧失和功能残缺,还会导致心理的重创,以及一系列的并发症。几乎所有截肢的患者都会持续或间断产生幻象,认为截去的肢体还在,有一部分人还会产生较严重的幻肢痛。截肢的层面越高,幻肢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就越大。 幻肢痛由于发生机制不清楚,曾一度被学术界认为发生率较低,其实主要原因在于患者由于害怕被嘲笑而不提及疼痛。研究还表明,患者的焦虑、烦躁,负面的情绪会使幻肢痛加重或持续。所以,对于截肢的患者,不仅需要肿瘤内科和外科的医生良好的治疗,还需要康复科、疼痛科、护理、心理科等多学科的合作,以及家人亲属的照护,安慰和感情,来共同最大程度地减轻截肢患者的病痛。 另外,可幸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假肢的功能越来越强,越来越仿真。有很多截肢患者安装假肢后,外表完全看不出来,而且可以达到很好的肢体功能,完全融入社会和工作。
袁霆 2018-01-21阅读量1.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