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多食 > 内容

多食内容

轻断食新手必读:安全有效的实...

病请描述:轻断食(IntermittentFasting,简称IF)是一种饮食模式,它不特别规定应该吃什么,而是着重于什么时候吃。轻断食的核心理念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断食,而在非断食期间则可以正常饮食。这种模式被认为有助于促进健康、减轻体重以及改善代谢健康。 目的: 1 体重管理 通过减少总体卡路里摄入,帮助减轻体重。 2 代谢健康 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和胆固醇水平 3 细胞修复 促进细胞自噬,即细胞清除受损部件的过程,有助于延缓衰老。 4 心血管健康 降低血压和改善心血管功能。 常见方法  16:8方法 最常见的轻断食模式,每天有16小时的断食期和8小时的进食窗口。例如,从晚上8点到次日中午12点不进食。  5:2方法 每周有5天正常饮食,另外2天限制卡路里摄入至500-600卡。 24小时断食 每周选择一或两天进行24小时的完全断食。  隔日断食 隔日断食:每隔一天进行一次24小时的断食。 好处: 1 促进脂肪燃烧:断食期间,身体会开始使用储存的脂肪作为能量 2 激素调节:断食有助于改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水平 3提高注意力和认知功能:一些人报告断食后感觉思维更清晰。 4 可能降低某些疾病风险:研究表明轻断食可能有助于降低某些癌症、糖尿病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 弊端 1 胃肠道不适:轻断食使身体频繁感到饥饿,可能引发胃酸分泌过多,导致胃痛、恶心、反酸等不适症状。 2 营养不足:如果不正确规划,可能会导致某些营养素的缺乏。 3 肌肉流失:如果断食期间卡路里摄入过低,可能会导致肌肉流失。 4 月经异常:长时间的轻断食使身体蛋白质摄入不足,可能影响到激素水平,对于女性而言可能引起经量减少、经期推迟等异常现象。 5 断食可能会引起一些人的情绪波动,如烦躁或抑郁。可能与正常的社交活动冲突。 注意事项 个体差异:每个人的身体反应不同,应根据个人情况调整断食计划。 健康问题:有特定健康问题的人在开始断食前应咨询医生。 营养平衡:即使在非断食期间,也应保持饮食的营养平衡。 适量运动:结合适度的运动,避免在能量不足时进行高强度训练。 水分补充:在断食期间,确保充分补充水分。 最后,建议在尝试轻断食前咨询医生意见,特别是对于有特殊健康状况的人群,如孕妇、哺乳期妇女、糖尿病患者等,应避免进行轻断食。 本文仅作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业广告目的,且不提供诊疗建议,也不能替代医院的检查和治疗。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谨遵医嘱。

董志勇 2024-06-03阅读量2448

高尿酸会“祸害&...

病请描述:      很多人对高尿酸的危害认识远远不足,认为尿酸高,只会导致痛风。但其实高尿酸会“祸害”身体多个器官,危害一点也不比“三高”少! 1.血管——血管硬化、内皮损伤      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最大的问题是尿酸代谢出了问题,代谢不掉的尿酸在血液中的浓度不断升高,就会慢慢沉积在血管壁上,造成血管内皮损伤,为血管壁硬化甚至是血栓埋下隐患。 2.心脏——冠心病等心脏疾病      在高尿酸的患者中,可以明显看到患者会发生血管钙化、冠状动脉病变(冠心病)、心脏不良事件的比例较高,同时对心脏的威胁也是随着尿酸增高而进一步加重。” 3.肾脏——高尿酸血症肾病      肾脏是出名的“哑巴器官”,早期没有典型症状。高尿酸血症更是隐匿,当两个善于“隐匿”的疾病同时作用于身体,会导致高尿酸血症肾病。建议每年做一次体检,做一次尿液化验,一个肾功能检测,能帮助早期发现肾脏疾病和高尿酸血症。 4.大脑——脑卒中     2021年发布的《高尿酸血症合并心血管高风险患者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2021年更新版》中指出,高尿酸血症是脑卒中、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过早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     2021年5月中国卒中杂志刊发的一篇《高尿酸血症相关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中指出,高尿酸血症与卒中、脑小血管病等脑血管病密切相关,大部分的研究表明尿酸升高增加了脑血管病的发生风险。     所以,高尿酸血症绝不仅仅是导致痛风那么简单,而是会对全身多脏器造成影响。控制尿酸水平,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01  关于吃     饮食控制是控制血尿酸和痛风中重要的一环,关键点在于避免高嘌呤饮食,但是海鲜和肉一点都不能吃吗?健康的果蔬可以随便吃吗? 1.避免高嘌呤食物,低嘌呤海鲜、鸡鸭肉可适量     动物内脏,部分海鲜(扇贝、河蟹、基围虾、沙丁鱼、黄花鱼等),红肉(猪、牛、羊肉),浓汤都属于高嘌呤食物,对于这些食物,本身有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小伙伴都应该注意避免,在食谱上打一个小叉叉。     适当摄入白肉如鸡、鸭、鹅肉对血尿酸水平的影响要小得多。     此外有一些海鲜嘌呤含量中等或较低,可以适当摄入,如鱿鱼、鳗鱼、海参、安康鱼等。对于这些食材,可以酌情选择。 2.摄入新鲜蔬菜,注意烹饪方式      对照食物嘌呤含量表,高嘌呤的植物性食品真不少,比如菌类、海苔、海带、紫菜、豆制品(豆子、豆浆、豆腐、腐竹),此外一些新鲜蔬菜如芹菜、菠菜、西兰花等嘌呤含量都挺高。      这些难道都不能吃吗?其实高嘌呤的动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对血尿酸的影响不同,对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而言,上述高嘌呤植物性食品可以食用,但要注意摄入量。西兰花、菠菜等可以用清水煮熟后弃汤烹饪,避免油炸、生煎等方法,选择清蒸等健康简便的方法。 3.摄入新鲜水果,注意果糖水平     水果大多数都是低嘌呤食物,但一些水果含果糖较高,会间接引起血尿酸水平升高。     果糖含量较低的水果可以适当选择,如草莓、樱桃、青梅、葡萄、桃子等。果糖含量较高的水果应该少吃,如柿子、桂圆、香蕉等。 02  关于喝     饮食控制除了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饮料、酒类都不能喝吗?那到底能喝什么呢? 1.避免甜饮料     甜饮料的诱惑太大了,不仅味道佳颜值还高,但可爱的外表下却隐藏着小恶魔。     不但热量极高,包括奶茶在内的大多数甜饮料里都含有高果糖浆或蔗糖,本身含有或代谢后产生果糖,间接增加血尿酸生成,减少尿酸排泄,升高血尿酸。 2.戒酒     对于健康人而言,适当饮用葡萄酒不会明显影响血尿酸浓度和痛风风险,而啤酒和白酒则会增加。     对于痛风患者而言,酒精剂量与痛风复发呈剂量依赖关系,无论啤酒、白酒、葡萄酒都会增加痛风复发的风险。     仔细翻看指南,黄酒、啤酒、白酒是避免食用类,葡萄酒是限制食用类,但是为了不让痛风反复发作,还是乖乖戒酒吧。 3.增加饮水量     如果没有心、肾疾病等需要限制入量的特殊情况存在,建议每日饮水量维持在2000ml以上,大量饮水促进尿酸排泄,有利于对把血尿酸水平控制在目标范围之内。     淡茶水和不加糖的咖啡对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患者而言也可以作为不错的选择,适当摄入。 03  关于吸烟     吸烟造成氧化应激和组织缺氧,影响肾脏尿酸排泄,另一方面,吸烟累积量与胰岛素抵抗相关,也会影响尿酸水平和痛风发生。     吸烟不仅伤肺伤心还影响尿酸水平和痛风,因此,烟还是戒了吧。 04  关于体重     超重及肥胖者代谢状态发生异常改变,对血压、血糖、血脂都有影响,血尿酸也不例外。     在普通人群中,超重、肥胖者的血尿酸水平较正常体重人群明显升高。因此,控制体重也十分重要,通过体质指数(BMI)进行计算,建议维持BMI 在18.5~24kg/m2。

俞一飞 2024-06-03阅读量1681

糖尿病最“怕&r...

病请描述:    “别吃那药了,多吃点南瓜吧,南瓜可以降低血糖,比药还好使,我听说日本那边有个人就是天天吃南瓜,糖尿病都吃好了。”李阿姨闺蜜跟她说。      李阿姨在年初被确诊为糖尿病,之后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控制病情,血糖一直控制的不错。一次在和闺蜜聊天时谈到这件事,闺蜜推荐她吃南瓜降糖,说不能长期吃药,是药三分毒。      自那天后,李阿姨天天在家蒸南瓜、煮南瓜、做南瓜饼吃,原先的降糖药也停了。没想到吃了一段时间后,看东西越来越模糊、还恶心腹痛乏力,去医院一查发现血糖飙到了23mmol/L,这些症状也是血糖过高导致的。医生得知李阿姨停药,天天吃南瓜降血糖的举动后,狠狠地说了她一通,并叮嘱以后一定要按时吃药,别擅自不吃。 01    南瓜是降糖效果棒,比吃药还靠谱?      南瓜可降糖的说法由来已久,主要根据是南瓜内的南瓜多糖成分,据说该物质可显著降低小鼠的血糖值,那是否说明吃南瓜可以降血糖呢?     对此,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分泌科陈燕珊辟谣说,南瓜内不仅仅只有南瓜多糖成分,还有可升高血糖的糖、淀粉成分,它是个不折不扣的高升糖食物(南瓜GI值75,GI值>70的都被称之为高升糖食物),盲目摄入大量南瓜反而容易导致血糖上升。另外,所谓的实验中使用的是南瓜多糖提取物,这和直接吃南瓜完全不同。且实验是基于动物实验上进行的,所得到的结果不能直接作用于人体。     还有个传言是说日本北海道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初的糖尿病患病率高达5%,但是当地夕张村无一人患病,当地学者进行调查后发现与村名经常吃裸仁南瓜相关,于是得出了吃南瓜可防治糖尿病的说法。     实际上,这个神秘的传说并没有任何根据。有专家曾专门去进行了考证,结果是没有考证到任何有用的信息。而所谓的裸仁南瓜,也只是普通南瓜的一种,更多会出现在食品加工行业里,它的南瓜籽更方便加工成瓜子仁。     专家建议,日常吃南瓜的时候可以与其他食物搭配着吃,如可以搭配升糖指数低的蔬菜、粗粮等,中和南瓜的升糖指数,避免餐后血糖上升。 02    这4种“降糖蔬菜”也不降糖,别被忽悠了      除了南瓜外,还有不少号称可以降糖的蔬菜,其实也不靠谱,不要再被骗了。 苦瓜      苦瓜内的苦瓜苷、苦瓜皂苷、蛋白质多肽成分被证实具有降糖作用,但这些物质只有大剂量食用时才会有作用。单靠吃苦瓜根本达不到剂量,自然也无法降糖。 西兰花     传言称西兰花内的铬元素可改善糖耐量、降血糖,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大型随机对照研究证实铬元素可防治糖尿病,普通人在正常饮食的情况下也不会缺铬。但我们不能否认西兰花是个健康的食物,只是无法降糖而已。 白萝卜     传言称,白萝卜内的芥子油成分可分解脂肪、淀粉,有助于降血糖。的确,白萝卜内有芥子油成分,但是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该物质可降血糖,甚至有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芥子油摄入与糖尿病风险上升相关。 秋葵     吃过秋葵的人都知道,秋葵的口感黏黏的,很多人说秋葵的粘液可以降血糖。这个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这些粘液的主要成分为多糖,在动物实验上发现可降低小鼠血糖,但这个结论并不代表对人体也有用,实验中用到的提取物也和直接吃秋葵不同。 03    那些高寿的糖尿病人,大多有这几个特点      糖尿病虽然是个无法治愈的慢性疾病,但如果可以将血糖控制稳定的话,获得高寿并不是问题。临床上不乏有一些活到了80、90岁的高龄糖尿病患者,他们身上多有这几个特点。 体重不超标      建议糖尿病患者将BMI控制在18.5~23.9之间,男性腰围保持在90cm以下、女性85cm以下。保持合理的体重对于健康而言很重要,体重过重容易增加心血管疾病、癌症的发生风险,体重过轻则容易导致免疫力低下、骨质疏松等。 控制好三高     血压、血脂和血糖三者是互相影响的,血脂过高、血压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也会增加,建议患者要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总胆固醇小于4.5mmol/L,甘油三酯小于1.7mmol/L。 经常锻炼     经常进行运动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对于控制血糖、体重均有帮助,还能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速度,预防多种并发症发生。建议每周进行不少于150分钟的运动,可保持每周5天、每次30分钟的频率。 注意饮食     注意最好少吃年糕、糯米鸡、土豆泥等食物,这些食物在进入体内后很快会被身体消化吸收,容易导致餐后血糖大幅度上升。要注意多吃蔬菜、适量水果,尽量保持颜色、种类多样化:每日蔬菜摄入300~500g、水果以低糖的为主,每日摄入200g、每日1个鸡蛋、300ml液态奶、主食粗细粮搭配、适量肉类即可。    总之,目前没有任何单一的食物可以替代降糖药,所以不要相信所谓的吃某种食物可以降血糖之类的流言。不要擅自停药,日常真正需要做的是保持营养均衡、食物摄入多样化。

俞一飞 2024-06-03阅读量1280

餐桌上的战斗,怎样用食物打败...

病请描述:餐桌上的战斗,怎样用食物打败儿童肥胖? 在对抗儿童肥胖这场无声的战争里,每一餐都是前线。肥胖不仅仅是体重秤上的数字,它是慢性疾病的温床,威胁着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让我们深入探讨,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策略,将餐桌转变为营养与健康的堡垒,为孩子们打造一个远离肥胖的童年。 战略一:营养均衡,科学搭配 ①主食优化:减少精制米面的摄入,代之以糙米、全麦面包、燕麦等富含复合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这类食物消化慢,能有效控制血糖波动,减少脂肪积累。 ②蛋白质精选:优选低脂肉类(鸡胸肉、鱼肉、瘦牛肉)、豆制品及蛋奶制品,它们不仅能提供必需氨基酸,还能增强饱腹感,减少零食摄入。 ③蔬果盛宴:蔬菜和水果应占据餐桌半壁江山,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促进消化,减少脂肪吸收。注意选择低糖水果,避免果糖过量。 战略二:控糖限盐,减少隐形热量 ①控糖行动:严格限制含糖饮料、糖果和甜点,它们是儿童摄入过量糖分的主要来源。改用天然果汁稀释或自制水果冰棍作为偶尔的奖励。 ②限盐策略:高盐饮食不仅增加心血管负担,还间接导致水肿和体重上升。使用香草、柠檬汁等天然调料替代部分盐分,让食物风味不减,健康加分。 战略三:饮食习惯的重塑 ①定时定量:规律的饮食时间有助于调节身体代谢,避免暴饮暴食。每餐七分饱,细嚼慢咽,让大脑有足够时间接收到饱腹信号。 ②水分充足:多喝水,少喝含糖饮料。适量饮水能提高新陈代谢,减少饥饿感,同时帮助排毒。 ③家庭共餐:营造温馨的用餐氛围,家长作为榜样,一同享用健康餐食,不仅增进亲子关系,也能让孩子在模仿中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战略四:智慧选择,拒绝诱惑 ①外出就餐:选择菜品时,优先考虑蒸、煮、烤制的食物,避免油炸。查看菜单营养成分,做出明智选择,教育孩子在外就餐时同样坚持健康原则。 ②零食策略:家中备有健康零食,如坚果、酸奶、全麦饼干,替代高糖、高油脂的零食。教育孩子识别食品标签,了解成分,培养自我选择能力。 餐桌上的战斗,是对抗儿童肥胖的关键战场。通过科学的饮食调整和习惯培养,我们不仅能在味蕾与健康之间找到平衡,更能为孩子铺设一条通往活力与自信的成长之路。每一份努力,都是对未来的投资,让我们携手,用爱与智慧,为孩子打造一个健康的饮食环境,赢得这场关于成长的战役。

生长发育 2024-06-02阅读量2254

胖有胖的可爱,胖也有胖的危害...

病请描述:胖有胖的可爱,胖也有胖的危害 一  医案一则 患儿2021年8月初诊,家长诉患儿近1年身高增长缓慢,体胖,平素多食,喜碳酸饮料,饥饱无度,脾气急,入睡晚,大便、矢气多而臭。门诊生长发育评估示:年龄10岁2月,身高146cm体重50kgBMI23.5 骨龄示12岁2月 ,遗传法预测身高174cm 骨龄法预测身高166cm,遂来就诊。 病史如前,中医四诊见患儿形体宽胖,多食少饮,身体困重,肢体困倦,喜静懒言,大便臭黏,小便黄,舌胖苔白腻,脉滑。 诊断 肥胖症 肥胖病 痰湿内盛证。 治则治法:利湿化痰 消脂助长 处方:    茵陈10g  蒲公英6g 黄芩9g      荷叶10g  姜半夏6g 茯苓9g    决明子12g 柴胡6g   焦栀子6g 连翘6g    枳壳6g     石菖蒲10g  赤芍10g   大枣 10g 补骨脂9g  川牛膝9g 伸筋草9g  炒鸡内金 9g    14剂日一剂,早晚分服,水冲服 起居调摄:1.控制饮食,每夜定时入睡,加强运动以垂直跳动为主;2.嘱咐家长每月定时定点监测患儿身高体重。 案语:研究表明肥胖会引起骨龄发育提前,特别是青春期前期阶段的肥胖对骨龄和身高的影响更大。该案患儿10岁实际身高146cm并不算矮,但骨龄发育明显提前,理论上12岁骨龄身高可在151-153㎝,这样算身高就有些不足。患儿遵医嘱调整饮食、增加运动,门诊随诊半年余,现身高148.5cm 体重43.5kg,BMI 19.7   骨龄12岁5月。通过坚持中药调理、饮食管理和增加运动,改变肥胖状态,骨龄增速也放缓,这为后期身高发育,争取了更大空间。 “能吃是福,胖乎乎的更好养”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这种育儿观念需要有所改变...    二  儿童超重与肥胖 1.儿童超重肥胖的现状        研究显示我国超过一半成人超重/肥胖,6岁以下、6~17岁年龄段的儿童和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9%和10.4%,近年来儿童超重肥胖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控制儿童超重肥胖的流行已成为儿童健康成长的大事。 2.超重肥胖的概念和计算 儿童肥胖症是指儿童体重超过按身高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的20%,或者超过按年龄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加上两个标准差以上时,即为肥胖症。 3.儿童超重肥胖的原因 排除相关继发疾病引起的肥胖,儿童肥胖以单纯性肥胖为主,与遗传因素、宫内环境、喂养方式、饮食结构、体力活动缺乏等相关;此外学龄儿童课业重,体育运动受到忽视,或者是情感创伤、精神紧张等,使得儿童在心理和生理上均承受较大的压力,进而影响体重,导致肥胖。 4.儿童肥胖的危害: 肥胖时脂肪组织会产生过多芳香化酶,诱导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而雌激素高水平时能促进软骨细胞的成熟和调亡,加速骨骺线愈合,制约身高生长;肥胖带来内分泌失调,与性早熟亦有很大关联,肥胖还会使得体内血糖、血脂、尿酸的代谢出现紊乱,增加儿童期、成年期代谢综合征如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风险;严重肥胖者关节、心脏等脏器组织负荷较大而会产生病变,严重者可影响日常活动和生活质量;在肥胖儿出现打鼾、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影响睡眠质量,以及慢性大脑缺氧。肥胖亦会造成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导致自我意识水平和注意力集中下降,影响学业…… 三  中医对超重肥胖的认识 肥胖症属中医“瘀胀”范畴, 历代又称为“肥人”或“脂人”, 《素问·通评虚实论》中说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传统中医认为, 肥胖为先天禀赋、过食肥甘厚味、内伤七情、好逸恶劳等因素引起,与水、湿、痰邪停滞有关。小儿肥胖症的病因病机多为先天脾胃不足, 后天少动多静, 或多食甘美生冷, 饮食节制无度, 日久损伤脾胃, 脾胃虚弱, 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运化, 水湿停聚, 湿从内生, 聚湿生痰而为痰湿脂浊, 若小儿静多动少, 静多伤肉, 久坐伤脾,脾失运化升清,造成肌肉减少而脂肪增加, 形体逐渐肥胖。《素问·奇病论篇》说:“肥者令人内热。”患儿喜食辛辣, 胃热滞脾, 脾主运化, 过剩的水谷精微输布全身亦导致肥胖的发生。 四  超重肥胖的干预和治疗 对于儿童超重和肥胖,早期干预和尽早治疗,可将肥胖带来的健康风险降到最低,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调整饮食结构、控制进食量 减少碳水、高糖高脂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比例,保证蛋白、微量元素摄入。 2. 体育锻炼 根据体质和体重,制定适当时长和强度的体育锻炼,帮助改善体质和促进脂肪消减。 3. 心理疏导 部分肥胖儿童容易产生容貌体型焦虑,自卑、消极情绪会进一步加剧肥胖,这就需要进行心理疏导,让患儿接纳自己,以乐观积极心态,改变自身超重肥胖状态。 4. 医疗支持 当日常干预手段无效时,应及时就医评估儿童状态,排除继发疾病,进而采取医学减脂方案、以及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方案。 超重肥胖是儿童期和成年多种疾病的重要诱因,对于肥胖而又有骨龄提前发育的儿童,减脂瘦身既可以有效降低肥胖对身高发育的抑制,又可改善精神状态,有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和成长。邵征洋教授指出:儿童超重肥胖现在呈现出一种流行的趋势,需要引起社会和家长的足够重视,积极改变儿童肥胖状态的意义不仅在于“未病先防”,而且能达到“既病防变”的效果。

生长发育 2024-05-31阅读量2806

情绪、压力也会影响身高吗?-...

病请描述:生长发育门诊外,亮亮格外引人注目。他身材匀称,帅气的脸庞,却丝毫没有一丝笑容,刻板的靠在墙边,百无聊赖的看着窗外。  亮亮,男,10岁2月,身高145厘米,体重40公斤。因近半年身高无增长就诊。一番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后,我终于找到了影响亮亮身高增长的元凶。我意味深长的对亮亮家长说,影响孩子长高的因素有很多,情绪、压力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多给孩子一些空间,不要再给孩子更多的压力,减少儿童期及青春期儿童生理和心理压力。  情绪、压力也会影响孩子长个吗?  对于身高,家长们往往会在运动、睡眠、饮食这些方面下功夫,而忽略了情绪这一要素,而这个细节却可能让孩子少长几厘米。  调查发现,对于一些从小生活在缺乏家庭温暖环境中孩子,他们的身高比平常的儿童矮小,主要就是由于长期生活在一个不好的环境,导致心理和情绪不佳,下丘脑,垂体系统机能受到情绪抑制,引起垂体的生长激素分泌减少。  除了身高受到影响外,情绪不佳还会导致孩子出现以下连锁反应:  1、这些孩子容易智力发育比较缓慢  2、出现多饮,多食(或食欲不振),独语,多动,人际关系不协调等异常行为  3、缺乏安全感,有时会在梦中喊醒,哭醒,导致睡眠质量降低。  心理产生的压力,会对睡眠、饮食等方面产生影响,直接影响身高增长。不理想的身高又会让孩子产生自卑的心理问题,对孩子健康成长造成反复影响。  那么我们要怎样做才能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愉快的情绪空间呢?  1、轻松愉快的家庭氛围  父母是孩子的精神支柱。在孩子面前不吵架,不要因为夫妻矛盾而让孩子的成长背锅,让孩子感到压抑的家长不是好家长,让孩子感受良好的家庭氛围才是合格的父母。  2、更多的关怀与陪伴  太多的案例可以看到,因为家长太忙而失去陪伴的孩子容易养成孤僻,不爱跟人交流的性格。家长们应该多与孩子进行互动,一起学习也好,一起玩乐也罢,让孩子感到家庭温暖以及幸福感,孩子才能快乐的长高。  3、鼓励教育提升自信  打骂孩子、体罚孩子这种落后的教育方式应该摒除,言传身教的鼓励式教育更应该被推崇。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可以耐心说服孩子理解,或者用自身的举止来影响孩子反思;孩子取得成绩时,要不吝啬的夸奖,给孩子更多自信。  4、减少压力,自在成长  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不要以别人家的孩子为裹挟,让自己的孩子过度内卷。成绩不是非要前几名,补习班也不要以量取胜,找到孩子的兴趣所在,让孩子快乐学习,健康长高!

生长发育 2024-05-30阅读量1877

GH治疗中血糖升高怎么办-郝...

病请描述:小明今年5岁,身高比同年龄孩子矮小很多,在今年过年时被确诊为特发性矮身材,使用生长激素进行治疗。目前用药已经三个月了,在最近一次复查中,结果显示血糖水平偏高。 生长激素治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用于促进儿童和青少年的生长和发育。然而,有时在接受生长激素治疗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血糖一过性升高的情况。本文将就这个问题进行科普解答。 1. 生长激素治疗及其作用: 生长激素是由垂体腺体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对身体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作用。生长激素治疗通常用于儿童和青少年的生长激素缺乏症、生长迟缓等疾病。它可以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增加身高和体重。 2. 血糖一过性升高的原因: 在接受生长激素治疗后,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血糖一过性升高的情况。这是因为生长激素在体内的作用不仅仅是促进生长,还会影响葡萄糖的代谢。生长激素可以增加肝脏释放葡萄糖的速率,并抑制胰岛素的作用,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3. 血糖一过性升高的症状: 血糖一过性升高通常表现为血糖水平的暂时性升高,但不会持续很长时间。患者可能会出现多尿、口渴、多食、疲劳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在治疗开始后的几周内出现,然后逐渐消失。 4. 如何处理血糖一过性升高: 对于血糖一过性升高的患者,以下措施可能有助于处理和控制血糖水平: - 监测血糖: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可以帮助了解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通过监测血糖,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生长激素的剂量和治疗方案。 - 调整饮食:合理的饮食管理对于控制血糖非常重要。患者应遵循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合理安排饮食结构,限制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 - 增加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帮助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跑步、游泳等,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运动。 - 定期随访:患者在接受生长激素治疗期间应定期进行随访,与医生沟通治疗效果和血糖控制情况。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治疗方案,确保血糖水平的稳定。 需要注意的是,血糖一过性升高通常是暂时的,随着治疗的进行和调整,血糖水平往往会逐渐恢复正常。患者和家人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并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和管理。 总结来说,生长激素治疗可能会导致血糖一过性升高。这是因为生长激素对葡萄糖代谢的影响。对于血糖一过性升高的患者,通过监测血糖、调整饮食、增加运动和定期随访等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重要的是与医生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生长发育 2024-05-30阅读量1939

虾皮含钙量高,经常吃虾皮是否...

病请描述:虾皮含钙量高,经常吃虾皮是否真的能帮助长高及儿童补钙问题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骨骼的生长发育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在这个阶段,钙质对于儿童的骨骼发育至关重要,因为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因此,家长们对于儿童补钙的问题非常关注。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虾皮含钙量高,经常吃虾皮是否真的能帮助长高及儿童补钙问题。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虾皮的营养价值。虾皮是一种常见的海产品,富含蛋白质、矿物质(主要是钙)和维生素。每100克虾皮中含有约400-500毫克钙,这个钙含量在食物中算是比较高的。此外,虾皮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那么,经常吃虾皮是否真的能帮助长高呢?答案是肯定的。钙是骨骼发育的重要元素,尤其是儿童期和青春期,钙的摄入量直接关系到骨骼的生长和发育。虾皮作为一种含钙量高的食物,经常食用可以为儿童提供足够的钙源,帮助他们更好地生长发育。 然而,补钙并非多多益善。过量摄入钙质可能导致其他问题,如高钙血症等。因此,在补钙时,我们需要根据儿童的年龄、身体状况和饮食情况来制定合理的补钙计划。一般来说,儿童每天需要摄入约600-800毫克的钙质,而这可以通过均衡饮食来实现。对于那些钙摄入不足的儿童,适当的补充虾皮等含钙量高的食物是很有帮助的。 另外,除了虾皮等食物外,还有很多其他富含钙质的食物可供选择。例如,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等都是很好的钙源。家长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口味和喜好,合理搭配各种食物,确保他们获得足够的营养。 另外,补钙的同时还需要注意维生素D的摄入。维生素D可以帮助身体吸收钙质,促进钙在骨骼中的沉积。因此,在补钙的同时,适当补充维生素D也是非常必要的。家长们可以让孩子多晒晒太阳,或者适当补充一些含有维生素D的食品或补充剂。 此外,我们还应该注意一些儿童补钙的误区。首先,补钙并不等于骨头汤。事实上,骨头中的钙质并不容易溶出,而骨头汤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胶原蛋白,并不是钙的好来源。其次,补钙过度可能导致其他健康问题,如肾结石等。因此,在补钙时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合理的计划,避免盲目补钙。 总之,虾皮含钙量高,经常吃虾皮可以帮助儿童补钙,促进生长发育。家长们在为孩子选择补钙食品时,可以适量添加虾皮等富含钙质的食物。同时,也要注意合理搭配其他食物,确保孩子获得均衡的营养。最后,在补钙时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合理的计划,避免盲目补钙。

生长发育 2024-05-30阅读量2184

自然与科学的和谐:辅助孩子健...

病请描述:自然与科学的和谐:辅助孩子健康成长的生长激素平衡法   在每个孩子的成长故事中,身高总是家长们密切关注的话题。当自然的生长节奏似乎按下了暂停键,科学的介入便成为点亮希望的灯塔。生长激素平衡法,正是这样一种结合自然与科技,为孩子健康成长护航的方法。今天,让我们一起探索这条路径,如何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同时,运用科学的力量,辅助孩子们迈向更加茁壮的成长之旅。   案例聚焦:小林的平衡成长之路   小林,一个刚满8岁的小男孩,因身高显著落后于同龄人,成了父母心中的隐忧。经过详细检查,我们发现小林的生长激素水平偏低,但并未达到临床定义的生长激素缺乏症标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采取了一种更为温和且综合的生长激素平衡法,旨在通过自然调节与适度干预,促进小林的健康成长。   我们首先调整了小林的作息时间,确保他每晚能获得充足的高质量睡眠,因为夜间是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同时,鼓励小林参与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如游泳和篮球,以自然激发生长激素的分泌。此外,营养师为小林制定了富含蛋白质、钙质和维生素D的饮食计划,为他的骨骼和肌肉发育提供必要支持。   数月后,小林的生长曲线逐渐改善,不仅身高有了喜人的增长,整体体质和自信心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小林的故事,是对生长激素平衡法成功应用的一个温暖注脚。   生长激素平衡法的科学原理   生长激素平衡法强调在尊重儿童自然生长规律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方法辅助调节,达到生长激素分泌的最优化状态。   1.睡眠的魔力:保证充足的睡眠,尤其是深度睡眠,是促进生长激素分泌的自然途径。睡眠中,人体分泌的生长激素量可达到清醒时的数倍。   2.运动的催化作用:适度的运动,特别是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能显著提升生长激素水平。运动不仅直接促进生长激素分泌,还能改善睡眠质量,形成良性循环。   3.均衡营养:蛋白质、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是骨骼和肌肉生长的基础。合理搭配饮食,有助于优化生长激素的作用效果。   4.情绪与压力管理:长期的心理压力会影响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同样重要。   家长的角色:理解与支持   在实施生长激素平衡法的过程中,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不可或缺。家长应成为孩子的第一位观察者,细心留意孩子的生长变化和情绪波动,同时积极参与孩子的日常生活调整,如共同运动、准备健康餐食等。家长的态度和行为,将深深影响孩子对待自身成长的态度,共同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成长氛围。   结语:自然与科学的交响曲   孩子的成长是一场美妙的旅行,需要耐心、爱心与智慧的灌溉。生长激素平衡法,正是在这场旅行中,以科学为帆,以自然为舵,引领孩子们驶向健康成长的彼岸。让我们携手,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用科学和爱,为他们铺就一条稳健、光明的成长之路。

生长发育 2024-05-30阅读量1484

餐桌上的生长秘籍:食物如何触...

病请描述:在孩子的成长旅程中,每顿饭不仅是营养的补给站,更是生命活力的源泉。今天,让我们一起探索那些藏在日常饮食中的生长激素“触发器”,揭秘食物如何在无形中助力孩子们健康成长。我们将结合小芳的温馨故事,一同踏上这场营养与生长的奇妙之旅。 营养与生长激素:不解之缘 生长激素,这个调控孩子身高增长的关键角色,它的分泌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饮食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均衡的营养不仅能直接供给生长所需的原料,还能间接刺激生长激素的分泌,为孩子们的“向上生长”加油助力。 小芳的故事:从餐桌到成长的飞跃 小芳,一个10岁的小女孩,她的身高一直让家人感到焦虑。在学校的体检中,小芳的身高低于同龄女孩的平均水平。她的父母带着忧虑找到了我。经过细致的检查,我们排除了疾病因素,发现小芳的饮食习惯是关键——偏食、挑食,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于是,我们制定了一份专属的“生长营养餐单”,并鼓励全家参与,共同营造良好的饮食氛围。 “黄金”营养素:生长的基石 1.蛋白质:它是构成身体细胞的基本材料,也是合成生长激素的重要成分。肉类、鱼类、蛋类、奶制品及豆制品都是优质蛋白的好来源。 2.钙质:骨骼的构建者,充足的钙摄入有助于骨骼强健。牛奶、奶酪、绿叶蔬菜及豆类富含钙质。 3.维生素D:钙的吸收小助手,适量晒太阳和食用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肝油、蛋黄、强化乳制品)对生长至关重要。 4.锌:生长激素的幕后推手,参与体内多种酶的活动,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海鲜、红肉、坚果和全谷物中锌含量丰富。 饮食习惯的小改变,生长的大不同 -定时定量:保证每日三餐定时,尤其是早餐,被誉为“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它能激活一天的新陈代谢,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 -充足睡眠:别忘了,生长激素在夜间睡眠时分泌最旺盛。良好的睡眠习惯与均衡饮食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生长。 -限制糖分和加工食品:过多的糖分和加工食品会影响食欲和营养吸收,减少这些食物的摄入,转而选择新鲜天然的食材。 成长的见证:小芳的转变 几个月后,小芳不仅身高有了显著提升,精神状态和体质也明显改善。她变得更加活跃,参与体育活动时自信满满。小芳的故事,是良好饮食习惯与生长潜力完美结合的生动例证,也是无数家庭在面对孩子生长发育问题时的希望之光。 结语:爱的滋养,成就未来 餐桌上的每一餐,都是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与期望。了解食物如何触发生长激素,不仅是为了让孩子拥有理想的身高,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健康的饮食习惯,为一生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让我们一起,用知识和爱心,陪伴孩子们健康成长,开启属于他们的美好未来。 在这个旅程中,记住,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生长节奏各有不同。遇到困难和疑问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科学指导下的个性化调整,才是通往健康成长的最佳路径。

生长发育 2024-05-29阅读量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