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创伤 > 内容

创伤内容

严重心律失常的治疗

病请描述:(1)快速性严重心律失常        治疗原则:①立即终止正在发作的心律失常;②积极预防严重心律失常复发要用药物和非药物如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防止心脏性猝死发生;③积极治疗基础心脏病,纠正和预防诱发因素,如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药物不良副作用等。        室性心动过速:①如果病人心动过速发作时伴有低血压、黑矇、晕厥、抽搐、口吐白沫和大小便失禁,则要立即行电击复律终止心律失常发作。电除颤和电击复律疗效迅速、可靠而安全,是快速终止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并不能预防再次发作。②如果心动过速发作时病人情况稳定,可先行药物治疗,如静脉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以终止心动过速。③心动过速终止后可再复发,应给予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也可应用导管消融治疗,以试图根治心动过速。④治疗原发心脏病,补充钾盐,可纠正电解质紊乱。        心室扑动与室颤: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QT间期正常者可考虑同时静脉应用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药物。        心房颤动合并预激综合征:如若心房颤动发作时伴快速的心房激动经旁路前传,可引起心室颤动,导致猝死。因此立即静脉给予普罗帕酮或电击除颤治疗。为了根治该心律失常,可采用导管消融治疗。 (2)缓慢性心律失常        治疗原则:对于不可逆原因的二度Ⅱ型和三度房室结传导阻滞以及严重的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病人,体内植入起搏器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安全、可靠,手术创伤小。值得提出的是有些这类患者不愿意接受起搏器治疗,总希望应用药物治疗,必须强调,药物治疗效果极差,其不能防止这类心律失常导致的心脏性猝死。        其他治疗包括:①心脏病因治疗,如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治疗;②对心力衰竭患者给予改善心功能治疗;③纠正相关诱发因素,如电解质紊乱、停用相关影响心率的药物等。

李小荣 2015-11-15阅读量1.4万

东方网对童国海的介入治疗的报道

病请描述:        【主持人的话】    腰椎间盘突出,日益成为折磨广大中老年人的健康绊脚石。有人戏称“腰板直不了,日子过不好”,如何对症治疗,缓解疼痛,恢复健康?    2004年10月27日(周三)14:00——15:00,本期[名医坐堂]请进了上海瑞金医院放射介入科副主任医师童国海,做客嘉宾聊天室,就“介入治疗腰椎盘”等话题。在线接受网友咨询。    【嘉宾亮相】            男,1952年出生,1980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系。    1991.1~1992.12 1996.1~1997.12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市,路易—巴斯顿大学医学院进修。从事医学影像学诊断24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1993年回国开展非血管性介入治疗。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为特长:(优点:无创、不手术、疗效快)    1、CT导引上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膨出近4千例(患者包括中央、市级领导在内的全国各患者,治疗后最长的有10年未复发)    2、温控椎间盘修补术(IDET 40多例,该技术在美国97年开展,在国内瑞金医院首先引进应用临床,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3、在国家级专业杂志发表论文5篇,参与与编写论著4册。    【聊天实录】    [嘉宾童国海]开场白:各位网友你们好,很荣幸在这里跟大家一起交流腰椎间盘治疗的新技术,CT导引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这项技术它的优点是:微创甚至是无创,治疗效果明显,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腰椎间盘原性的腰腿痛,它和手术相比是没有创伤的,它和目前其他的介入治疗手段相比,属于微创或无创的,而且见效快。    [网友老刚]问:腰椎间盘突出十余年,住院数次,严重是影响走路,不想开刀治疗。    [嘉宾童国海]答:你腰椎间盘突出,我们需要看到你的CT或者磁共振的片子,才能确定是否可以做我们的介入治疗。    [网友dg]问:强直性脊柱炎能治疗吗?    [嘉宾童国海]答:强直性脊柱炎不属于我们这个范围。    [网友陈陈]问:我今年48岁,曾患腰椎盘突出经治疗后多年未再患,昨天不慎扭伤,旧病复发,现行走不便,能否在短期内吃中药或推拿治愈?    [嘉宾童国海]答:建议你可以吃中药,还有绝对卧床休息两周。    [网友小舟]问:MED手术系统象我刚才讲的这种情况适用吗?    [嘉宾童国海]答:椎管狭窄可以用介入治疗,但是前提是要有腰腿痛的临床症状。    [网友smile]问:现在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治疗的安全系数高吗?谢谢!    [嘉宾童国海]答:腰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治疗病发症和复发率比较高。    [网友老徐]问:本人56岁。腰椎经CT检查:腰3-4椎间盘向右膨侧;腰4-5椎间盘向后膨侧;腰椎退行性变;腰-骶右侧侧隐窝狭窄。一年要发作好几次。而且,所谓自觉症状好一点的时候,自己对照镜子,人站立时,向右折斜,站不直。请教大医师:1,平时该如何保养(已睡硬床,也注意保暖了)?2,有手术的必要吗?3,有那些药品在腰疼发作时服用有效果?4,还能恢复站直吗?5,有何对症的锻炼方法?谢谢!    [嘉宾童国海]答:第一,每次坐的时候不要超45分钟;第二,要注意腰部保暖;第三,尽量避免下蹲,还有坐沙发;第四,不要提重物。如果有腰痛的时候,最好的治疗就是绝对卧床休息,可以吃些消炎镇痛的药物。    [网友梅梅]问:我今年43岁,经CT检查,得了腰椎盘突出症,犯病的时候压迫左腿神经,很痛,现在经医生指导在吃西药,还有我自己在锻炼后退散步。希望医师能给我指点一下。    [嘉宾童国海]答:CT检查腰椎间盘突出或者膨出,临床上可以没有症状,腰椎间盘突出和膨出和临床症状没有一定的内在性。如果有腰痛和下肢放射痛,应该尽快去医院做治疗,也可以采用介入治疗的方法。    [网友bgj]问: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压迫腿部神经,痛麻的无法长时间行走,能治疗吗?    [嘉宾童国海]答:首先,做CT或磁共振的腰部的检查,然后绝对卧床休息,如果不行的话,可以来做介入治疗。    [网友zhen]问:教授,80高令父亲患腰椎突出和血管狭窄不能开刀,可怎么缓解?    [嘉宾童国海]答:你可以来看我们的瑞金医院放射科专家门诊,每周二、四下午一点半到四点,带好CT或者磁共振片。我们可以做介入治疗。    [网友豆腐干]问:是不是所有腰椎间盘突出的疑似患者都必须进行CT或者赫磁共振检查?    [嘉宾童国海]答:如果怀疑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人,应该做CT或者磁共振检查。    [网友小沈]问:牵引是否能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嘉宾童国海]答:腰椎间盘突出,如果出现腰痛或者下肢放射性痛的,应当尽量避免牵引,因为牵引有时会加重腰痛和下肢放射性痛的。    [网友小沈]问:能否介绍一下介入治疗?    [嘉宾童国海]答:我们现在开展的介入治疗,都是在CT导引下进行的,第一种是在CT导引下,把药物直接注射到突出的腰椎盘周围,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腿痛,目前医学界认为是一种无菌性的炎症,因为正常腰椎间盘有两层组织,豪比我们吃的鸡蛋,蛋白是纤维环,蛋黄是髓核,患有腰椎间盘病变的人,是由于纤维环的破裂,导致髓核内的化学物质溢出,而造成的腰痛、腿痛,也就是一种无菌性的炎症。我们把药物直接注射到纤维环的外侧,把外周的炎症消除,然后患者绝对卧床休息,让纤维环自行闭合,患者的腰痛腿痛就会消失,所以它和突出的腰椎间盘的程度没有明确的内在联系。这种方法适应年龄比较大的,腰椎间盘手术过复发的,还有椎体滑脱的,还有椎管狭窄。第二种方法也是在CT导引下,一种穿刺针穿到髓核内,然后一根导管从穿刺针到达髓核和纤维环的交界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蛋白和蛋黄的交界处,然后把导管加热,修被破损的纤维环,达到治疗目的,这种方法适应年龄相对比较青的患者,腰椎间盘突出和膨出的。    [网友新华社]问:介入治疗具体什么原理?怎么治疗的,好象很神秘!    [嘉宾童国海]答:介入治疗是一本新颖的边缘医学科学,它是近十几年来新近的一门学科,介入治疗分两大类,第一是血管性的,第二是非血管性的,血管性的是在X线透射下,把一根导管插在动脉或者静脉内,然后注射造影剂,起到诊断的作用,如果把导管插入病灶附近及病灶内,然后注入各种药物,就起到治疗的效果。第二是非血管原理:一是借用影像学机器,如,X线透射机、CT甚至在国外借用MRI;二是必须经皮穿刺。怎么治疗就要具体看什么病了,现在介入治疗开展的范围也比较多,血管性介入治疗现在开展的范围已经比较广了。非血性介入,在国内刚起步。介入治疗并不是很神秘的事情,不过它的技术要求比较高一些。    [网友zyc]问:我弟弟职业是司机,只有30岁但却患有椎间盘推出,不知是否可以治疗?    [嘉宾童国海]答:你弟弟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如果没有腰痛腿痛的话,不需要治疗,让他开车的时候间隔一小时,活动一下。在腰部放一个腰垫。如果有腰腿痛的话,可以到医院来治疗。    [网友小方]问:我丈夫患腰椎间盘突出,最近常感腰腿发酸、发涨,是否可介入治疗?    [嘉宾童国海]答:如果症状不是很重的话,还是绝对卧床休息两到三天,如果还不能改善的话,还是到医院看门诊。    [网友豆腐干]问:腰椎盘第四第五关节处轻度膨隆,其他的都正常,要紧吗,经常站不长久!    [嘉宾童国海]答:腰椎间盘轻度膨出,需要平时注意保护自己的腰,不要让他进一步再发展了,因为腰椎间盘所受的力是至上而下的,所以平时要控制坐和站的时间,要掌握正确的坐姿和站姿,如果有持续性的腰痛那就需要上医院去就诊。    [网友豆腐干]问:这种病有没有忌口?    [嘉宾童国海]答:这种病应该要忌口,因为有医学文献报道,该病也属于免疫反应之一,豪比人发风疹块一样,应当避免吃海鲜类食品以及烟酒类等。    [网友搞活机]问:请问类似这样的治疗方式,在国外普及吗?国内外差距大吗?    [嘉宾童国海]答:在国外也是属于一种先进的技术,在国内也仅少数几家三级医院开展,能够开展这些工作的医院,应该说没有什么差距。    [网友水果]问:怎样预防才不会得这种病?为什么会得这种病?    [嘉宾童国海]答:这是因为以前腰椎间盘突出是重体力劳动者特有的病,现在随着科学的发展,该病在城市里也越来越多,这是由于人们的生活习惯改变,腰椎间盘所受的力是至上而下的,有文献报道人连续坐45分钟后椎间盘的高度下降,人常用姿势三种,坐、站、躺,它们的压力分别的8、1、0,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坐对腰部的损害是最大的,所以我们建议每一天坐的时候不要超过45分种,坐的姿势要保持正常。    [网友水果]问:为什么会得这种病?怎样预防才不会得这种病?    [嘉宾童国海]答:预防:一,坐时不要超过45分钟以减少腰椎间盘的慢性损伤;二减少下蹲以及尽量坐矮凳和沙发;三患有椎间盘突出的病人不要提重物,腰部要注意保暖;四要睡硬板床。    [网友小路]问:介入治疗的成功率是多少?会不会复发?    [嘉宾童国海]答:目前我们的介入治疗成功率是80%治愈,15%是好转,5%是无效,至于是否复发要取决于病人的腰部保养,我们治疗到现在最长的十年没有复发,少数短的,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但不注意保护,一到两周后又复发了。所以腰椎间盘突出,我们又称为三分治疗,七分保养。    [嘉宾童国海]结束语:各位网友,你们好,谢谢你们光临东方网,腰椎间盘突膨出是一种常见病,如果保持一种良好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该病完全可以避免,如果患有腰椎间盘引起的腰痛和腿痛初期,首先采用的是绝对卧床休息以及服消炎镇痛药,如果症状还不能缓解,那就应该上医院去做腰椎CT或者磁共振检查,如果影像学上有腰椎盘突出的,临床上有腰痛腿痛的,请去医院就诊。 

童国海 2015-11-15阅读量1.0万

肩膀痛不是肩周炎

病请描述:        天气转凉,肩部不适的患者明显增多,尤其中老年朋友们更多,很多人喜欢通过甩胳膊转圈、揉肩拉伸等锻炼动作来保健肩部,然而锻炼方法没做对,不但起不了锻炼作用,还可能导致更严重的肩膀问题。肩关节专家提醒,很多肩膀痛并不是肩周炎,发生肩膀疼痛时要分清"真假肩周炎",不能单纯因为肩部发生疼痛而当做肩周炎来治疗,要先明确肩部疼痛的病因,再选对治疗和锻炼的方式,否则可能使病情加重,如果肩部的筋撕裂的话会使撕裂进一步加重。 A 肩部疼痛 要分清真假肩周炎        老王今年已经60多岁,平时身体蛮好的,退休后几乎每天一早和小区的邻居一起在小区锻炼身体。 最近她发现肩有点疼痛,邻居就说肯定是肩周炎,让老张加强锻炼,利用小区的健身器牵拉肩部。老王就这样忍着疼痛练了个把月后,肩膀痛不见好转,甚至夜不能眠,逐渐出现肩膀没力气,抬不起来。于是家里人带老王到小区附近的地段医院拍了张片子说骨头没事,于是去附近中医敷药按摩了一个月都没见好转,连平常简单的端水漱口、吃饭拿筷子等动作都做不了,整个右手肩膀就和残废似的。到医院一检查才发现老张是肩袖撕裂,肩胛骨长骨刺磨损,需要动手术治疗。而且撕裂口很大。        老王的情况并非个例,许多不明原因的肩关节疼痛往往容易被看作是"肩周炎",从而造成了许多漏诊、误诊和误治。其中最容易混淆的肩膀疼痛就是肩周炎和肩袖撕裂,两者发生的原因不同,在治疗要点更是截然相反,很多人甚至能够听信邻居朋友的建议盲目锻炼,结果病情反而加重,很可能老王本身骨刺磨损肩部肌腱,锻炼反而使得破裂越来越严重,导致治疗效果变差。         肩关节疼痛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只要出现肩部疼痛,往往会被戴上肩周炎的帽子,从而进行肩关节大范围的运动,却因肩关节不适当的运动,造成肩关节疼痛迁延不愈,长期受到病痛的折磨。如果原本将肩袖撕裂误诊为肩周炎,而让患者进行"爬墙"等功能锻炼,或人为地强行牵拉,则可能造成已损伤的肩袖的撕裂口增大甚至加重伤情。        值得注意的是,肩袖撕裂并不只是运动伤害,它也是人体劳损退变的一种表现,因此,长期使用上肢工作者及老年人也是主要患病人群。 B 如何区别肩周炎和肩袖撕裂 肩周炎疼痛白天轻晚上重        很多人在肩膀疼痛时,第一反应都是肩周炎,其实引起肩膀疼痛的原因是有很多种的。"肩周炎在医学上叫"粘连性关节囊炎",也称"五十肩",民间也叫冻结肩、凝肩等。肩周炎好发于50岁左右的人群,可能受天气变化、吹空调多、提重物后拉伤等外因影响引起。肩周炎是一自限疾病,通常有疼痛、关节活动障碍及好转三个阶段。如果反复疼痛不见好转,甚至逐步加重或无力,则应当心其他疾病。 睡觉时都痛小心肩袖损伤         "但是如果长时间不好,连睡觉的时候也疼痛厉害,那这部分病人可能被误诊了,是另一种很常见的疾病,肩袖损伤。"孙业青主任解释说,肩袖撕裂则属于运动医学范畴的疾病,但中老年患者往往是年龄增大韧带退变、肩部骨刺增生磨损导致。肩袖损伤是最常见的肩关节疾病,约有30%-40%肩关节疾病最终被诊断为肩袖损伤。        一般有经验的专科医生在通过询问病史和简单的检查后,就可以判断到底是不是肩周炎,还能通过拍X光来进一步区分是否有骨刺,排查是否因骨刺磨损引起炎症造成肩膀疼痛,严重的需要核磁检查了解肌腱的情况。肩关节疼痛的鉴别诊断非常困难,必须是受过肩关节外科专门训练的骨科医生才有诊断把握,建议大家要去肩关节专家进行诊断和治疗。 C 两种肩痛的治疗方法不同 肩周炎要综合诊治        肩周炎属于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说,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或有些病人不经过治疗,在一年到半年时间里疼痛可以自行痊愈,但部分患者时间久了肩部活动明显受限。因此合理的治疗还是非常重要的。        肩周炎的病症是有进展性的,随着病情的发展肩膀活动的范围会越来越受限,病人肩膀会越来越痛。很多患者在得了肩周炎之初,由于疼痛而不敢活动,久而久之,肩关节变紧,无法正常活动。最开始时可能只是解不开背后的扣子拉链,接下来可能提裤子的动作也受限,发展到最后连伸手擦屁股的动作也无法完成。         在早期阶段肩周炎要减少活动,口服药物消炎止痛,肩部理疗不能少。随着疾病发展,适当进行爬墙、伸展运动有助治疗肩周炎,肩周炎也可在专业的医院里做理疗来治疗,理疗可以起到消炎、镇痛、解痉、改善血液循环、松弛肌肉的作用。此外,受寒是肩周炎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为了预防复发,患者一定要注意肩部的保暖,应避免空调出风口直接吹到肩膀,也可用暖水袋敷肩部。如果后期肩关节明显受限,还是应该到肩关节专科医生那里就诊以确诊是不是肩周炎,有没有其他的问题。 ■肩袖损伤严重需要做手术        临床上针对肩袖损伤,要根据不同的发病原因,病痛程度等综合考虑。起初的保守治疗:理疗,药物治疗等都可以改善疼痛。如果保守治疗3个月还没有好转的迹象,甚至有些病人再做磁共振时发现肩袖撕裂有扩大的趋势、肌肉有萎缩的趋势,就要尽早去做关节镜下的微创修补手术。对于中老年人,保守治疗往往效果不佳,因此明确撕裂的话还是需要尽早微创手术,这样可以避免撕裂进一步加重。外伤导致的肩袖损伤,应尽早进行关节镜下的肩袖修补术,以防止撕裂进一步加重,尽早恢复功能。总之,如果诊断肩袖撕裂的话,一般还是主张及早手术,这样可以防止撕裂进一步加重,早期术后效果也较晚期好很多。很多人一听手术就非常害怕,肩袖撕裂目前大部分可以通过微创的技术进行修补,通过几个半公分小口完成,手术风险极小,恢复迅速,术后一两天就可以出院康复治疗了。 专家简介: 孙业青           留德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德国医师协会注册医师。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关节与运动医学副主任医师,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中国分会上海分会 委员,国际计算机辅助骨科协会(CAOS)会员,德国医师协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会员。从事运动医学与关节的诊治近20年,师从国际著名骨科教授,在德国著名创伤与运动医学中心工作多年,在肩关节疼痛的诊断和微创关节镜治疗方面经验丰富,关节韧带、软骨损伤及脱位微创手术,关节疼痛综合治疗,关节镜微创治疗及关节病的人工关节置换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肩、膝、髋、踝、肘等关节镜治疗方面。        擅长:1. 肩关节疼痛,肩周炎与肩关节损伤的诊断和微创治疗 2. 关节损伤及疼痛综合诊治,尤其是肩膝腕踝及髋关节韧带与软骨损伤 3. 关节脱位的治疗 4. 关节炎治疗

孙业青 2015-11-13阅读量1.4万

关节炎的诊治选择

病请描述:       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分为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附加治疗和手术治疗4种,分述于下: 一、药物治疗        1、局部镇痛药        如辣椒辣素(Capsaisin)能使疼痛相关的神经递质—P物质的小无髓鞘C类感觉神经元耗竭而起镇痛作用,使用浓度为0.075%4次/日或0.25% 2次/日,用后局部皮肤有烧灼感,一般应用2~3d即能发挥功效。        2、非鸦片类镇痛药        最常用和有效的是醋氨酚(acetaminophen)。        3、鸦片类镇痛药        如丙氧酚(Propoxyphene)、可待因、氧可酮(oxycodone)及曲马朵(Tramedol)等,当非鸦片类镇痛药无效时,可短期使用鸦片类镇痛药,时间不超过2周。        4、非甾体抗炎镇痛药(NSAIDs)        对OA的应用至今存在争论,虽其镇痛作用与镇痛药一样,但对胃肠道和肾脏的毒副作用却不容忽视,特别对老年OA而言,曾有报告指出老年溃疡病的住院与死亡病例中,20%~30%与服用NSAIDs有关。再者,有研究认为NSAIDs对关节软骨的代谢可能产生有害作用。故对OA必须防止滥用NSAIDs。目前已有局部NSAIDs药应市,如扶他林乳胶剂、eltenac乳胶剂、消炎痛药膏等,经临床应用和对照观察证实有一定疗效。        5、糖皮质激素关节内注射         从关节液的降解作用标志中显示,激素能有效地抑制OA的降解过程,可能抑制金属蛋白酶的活动而改善OA症状,但如大剂量应用激素却会妨碍软骨的修复过程,包括对氨基葡聚糖和透明质酸的合成。糖皮质激素关节内注射,适用于OA关节疼痛伴关节积液,注射前须先抽除关节液,作细胞学检查,激素2次注射的间隔时间不可少于3个月,1年内限注2~3次。临床上过多地作激素关节内注射是有害的,须警惕激素副作用与关节内注射继发感染导致严重后果。        6、维生素C片剂        为抗氧化剂及Ⅱ型胶原合成的基本需要,最近对OA微量营养素的研究中发现,高抗氧化剂的摄取特别是维生素C,可能保护关节防止OA进展,故口服维生素C有益。        7、改变病情药         有些临床学家把OA药物治疗分为两大类,一为对症药即镇痛剂与NSAIDs等,另一为改变病情药,如欧洲一些国家曾使用Arteparon及Rumelon,不仅能止痛,动物实验还能起到软骨保护作用,但因缺乏可靠临床验证,这些药不久在市场消失。目前关于改变OA病情的制品有不少研究,如蛋白酶抑制剂、细胞素抑制剂、硫酸氨基葡聚糖等,能延缓OA病程进展,不过目前迫切需要的是科学地论证这些制剂的确切疗效。 二、非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是各种慢性疾病的治疗基础,对OA来说尤其如此。        1、病人教育         提高他们对OA的认识和诊治预防知识        2、辅助器械         对于下肢OA,需使用步行辅助器械,简便的如手杖,能减轻患膝的负荷,其它如步行架、矫形器等。        3、物理治疗         这在治疗OA中占有重要地位,慢性期理疗可改善关节功能,急性期则有利于止痛和消肿。通常多用深部透热疗法,如短波、微波、超短波、超声波等。使用脉冲电刺激,对止痛和改善功能亦有明显效果。此外,利用矿泉疗法对OA也能起到良好疗效。        4、体育锻炼         慢性OA进行适度体育锻炼可改善功能的能量,强调受累关节休息的观念,现已为医疗体育所替代,不过,体育锻炼须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治疗目标,在病变关节的活动范围以内,由病人自动锻炼,循序渐进。可分为:(1)增加关节活动度锻炼,(2)增强关节周围肌力锻炼,(3)增加耐力锻炼,如行走、自行车或游泳等,可增加病人的氧容量、改善心肺功能和糖、脂肪代谢,以增强耐力和体能。症状重的OA患者,开始时只能进行肌力收缩而不活动关节,且最好能在水中锻炼,因水中人体重量只达到陆地体重的1/8。        5、减肥        肥胖是OA的危险因素,减肥对负重关节OA有重要意义,尤其对老年妇女而言。Felson报道体重在10年内虽只减轻5kg,也能减少膝OA的危险因素达50%。须鼓励肥胖病人进行耐力锻炼,持之以恒,既改善心血管的适应性,又促使体重减轻。 三、附加治疗         对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膝OA,可作为附加治疗的对象。   1、关节镜下灌洗关节腔,或兼作清理术        适用于OA合并关节内紊乱,清理术包括增生滑膜刨削、取除剥离的关节软骨、修平关节面、切除骨赘、摘出关节内游离体、软骨缺损部钻孔、破裂半月板修切等。   2、透明质酸关节内注射         保护关节软骨或刺激软骨修复,即软骨保护剂的研究,乃近一、二十年之事,如透明质酸、四环素及衍化物等。其注射目的在于重建滑膜液的粘度,叫做粘度补充(viscosupplementation),其次,透明质酸还通过蛋白多糖的聚集,对构成软骨基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医用透明质酸系由鸡冠提取纯化,近期的应用报道不少,对减轻疼痛疗效好亦较安全。   3、放射性滑膜切除术(radiation synovectomy)        关节腔内注入放射性胶体,如198Au,90Y,32P等,通过滑膜吸收而产生电离辐射作用,破坏增生的滑膜细胞。 四、手术治疗         对一部分后期OA病例,需施行手术,才能解除疼痛和恢复关节功能。适应证为:(1)严重关节疼痛经各种治疗无效者,(2)关节功能严重障碍影响日常生活者。常用手术为:        1、截骨术         多用于髋、膝OA的矫形,通过截骨纠正关节力线和受力分布,达到缓解疼痛增进功能的目的。(1)胫骨高位截骨术,适用于胫股关节内侧室OA伴膝内翻畸形,张光铂等报道67例87膝,术后1~5年组优良率为87%,术后5年以上组优良率72%,认为此术对60岁以下病人,是一种可延缓或免除关节置换术的措施。(2)股骨粗隆间截骨术,欧洲各骨科中心长期随访结果提示优良率为70%,适用于关节力线缺陷所致髋OA中、青年病人。(3)手、足OA,如拇指腕掌关节OA,有时施大多角骨切除。足部OA,作跖、趾骨部分截骨矫正畸形、改善足功能。        2、关节融合术         将病变关节融合于功能位,可获得稳定、无痛、能负重的关节,对年轻体力劳动的髋、膝OA,关节融合的远期效果要比人工关节置换术可靠。腕关节或指间关节融合术,其整体功能也不比人工关节置换术差。        3、人工关节置换术        是OA手术治疗的一个重要部分,目前髋、膝、肩、肘、手、足等关节均可进行置换。        (1)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应用最广的手术之一,适用于65岁以上的髋OA,疗效较确切,术后随访优良率在90%以上。        (2)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疗效与全髋置换相似,我国全膝关节置换术起步较晚,八十年代开始仿制TCP(total condylar prothesis)假体,临床应用的近期疗效满意。        (3)膝关节单髁置换术,适用于一侧胫股关节室OA,此术已广泛应用,因为只切除病变关节面,植入假体少,手术创伤小,不过技术要求较高,需要精确定位,远期随访表明,10年优良率在90%以上。        (4)肩、肘、腕关节为非负重关节,必要时也可施关节置换术。踝关节置换,临床应用中假体松动发展快。

孙业青 2015-06-18阅读量7001

视乳头水肿——科普

病请描述: 1. 概述        视乳头水肿:由于各种神经系统疾病致颅内压增高或局部炎症、缺血、肿瘤浸润、高血压、糖尿病等造成乳头充血、水肿、边界不清。严重时出现静脉迂曲、视盘周围片状出血、渗出、黄斑水肿等。不同时期、不同病因导致的视乳头水肿形态有所差别。视乳头水肿的晚期可出现视盘萎缩。 2. 临床表现        视乳头水肿仅是眼底镜下看到的表现,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很多病因都能够造成视乳头水肿,且临床表现存在差异。下面将常见病因的临床表现加以简述:       (1)颅内压增高综合征:急性肿瘤压迫、出血、静脉窦血栓患者头痛明显、剧烈恶心、呕吐、昏迷、肢体瘫痪。慢性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存在头痛;短暂性视物模糊,与体位相关、数秒钟后缓解;耳鸣,为搏动性,即与心跳节律一致的吹风样。此三联征,尤其是短暂性视物模糊最具特征性,表明视神经的静脉回流出现一过性障碍,是诊断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的重要证据。查体早期患者视力正常;双侧视乳头对称性水肿(或有轻微程度的差异);早期视野表现为正常或仅生理盲点扩大。患者必须完成头颅MRI检查,排除颅内占位。       (2)视神经病变:炎症、缺血、感染等因素侵犯视神经可以造成视乳头水肿。但由于视神经病变为原发,故患者多有视力明显下降,视野缺损严重。多为单眼,也可为双眼。       (3)视乳头炎症、缺血:恶性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可有视乳头水肿。由于病变部位靠近视乳头前部,患者视功能因人而异,可以轻中度下降,但不会出现全盲。       (4)葡萄膜炎症:原田-小柳等葡萄膜病变可以累及双侧视神经。但患者主诉视力下降的同时尚有视物变形、眼红、眼痛等症状。       (5)假性视乳头水肿:部分患者并没有不适感,但常规眼科体检时被告知“视乳头水肿”。这种情况需要排除一些先天性视盘发育异常引起的貌似视乳头水肿的情况:视盘玻璃疣、拥挤视盘、倾斜视盘等。 3. 病症详解 3.1. 视乳头水肿的病因归纳如下       (1)颅内肿瘤:在生长缓慢的肿瘤中,视盘水肿多于晚期出现,而生长迅速或发生脑脊液阻塞的肿瘤导致的视盘水肿则早期出现。颅内占位病变导致的视盘水肿为双侧性的,但额叶底部的肿瘤则表现为Foster-Kennedy综合征,即出现一侧视神经萎缩而另一侧视乳头水肿,属于特殊类型。       (2)颅内感染:真菌、结核脑炎、脑膜炎患者,由于颅内炎症、脑组织水肿、蛛网膜炎阻塞脑脊液回流可导致视盘的水肿。       (3)先天性颅脑畸形如Chiari小脑扁桃体疝。       (4)特发性颅内压增高(idiopathic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 IIH):以往也称为“良性颅高压”、“大脑假瘤(pseudotumor cerebri)”。发病机制不明,与脑脊液分泌-回流失衡相关。多发生在育龄女性、肥胖、长期服用避孕药物者。头颅MRI无肿瘤及先天发育异常,相反脑室缩小、显示空蝶鞍征。       (5)视神经病变:视神经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等。特别注意Leber患者的视乳头水肿实为充血引起的假性水肿,眼底荧光造影中并没有血管的渗漏。中毒代谢性视神经病:急性期可以见到视乳头充血、色红。       (6)血管性疾病:如恶性高血压、视网膜中心静脉血栓形成、结缔组织疾病引起的血管炎、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也能导致双侧视盘水肿,但在早期常表现为单侧视盘水肿。糖尿病引起的视乳头病变,除血管充血、渗出外尚有新生血管形成。       (7)血液系统疾病: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均能引起视盘的水肿。       (8)视神经网膜炎、葡萄膜炎:视乳头水肿为继发性改变。       (9)眼内压过低:正常情况下,眼球内压高于颅内压,当眼球外伤后,眼压降低,低于颅内压,产生视盘水肿。       (10)假性视乳头水肿:视盘玻璃疣、拥挤视盘、倾斜视盘、视盘周围有髓神经纤维形成等。 3.2. 疾病诊断       (1) 视乳头水肿的患者就诊时应该从主诉和症状着手,同时关注血压、血糖、血脂异常、近期体重是否急剧增加等情况。问诊时关注是否有颅内压增高的三联征。       (2)视力下降程度:特发性颅内压增高及视乳头病变的患者视力早期保存较好,与视神经原发疾病可以相鉴别。       (3)视野缺损的类型:生理盲点扩大在颅高压、视乳头病变患者具有诊断价值。如果为水平一半的视野缺损,对诊断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非常重要。       (4)头颅MRI检查:可以明确是否存在颅内肿瘤、血肿、梗阻性脑积水、小脑扁桃体下疝等先天发育异常(Chiari 畸形)。磁共振血管成像可以帮助明确是否存在静脉窦血栓导致的颅内压增高。一些视神经的压迫也可以通过细致的眼眶MRI得以明确。 3.3. 检查方法       (1)视力、眼底镜、裂隙灯检查。       (2)视野检查       (3)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利用造影剂在血管中的循环,帮助了解不同时期视乳头血管的渗漏情况。对假性视乳头水肿有一定的鉴别意义。       (4)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能够直观地看到视网膜继发的病变导致的视乳头水肿。       (5)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血沉、c-反应蛋白、乙肝、梅毒、结核抗体、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ANCA、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等。       (6)头颅MRI检查:必要时包括脑血管造影、脑静脉成像。       (7)腰穿脑脊液压力测定:如果影像学排除了占位,没有腰穿的禁忌证,那么腰穿脑脊液测压和细胞学检查是非常必要的。不但可以对颅高压的病情有个量化的了解,同时可以明确是否有真菌、结核及其他感染存在。 3.4. 并发症         视乳头水肿继发视盘萎缩后,尤其是颅内压增高患者会出现周围视野向心性缩小,鼻侧视野缩小较颞侧明显;严重患者仅在颞侧遗留很小的视野,最终完全失明。  4. 预防        针对不同病因进行。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的育龄患者避免长期服用雌激素、孕激素类药物。 5. 治疗        包括一般处理、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        (1)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的患者,积极减轻体重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在营养师的指导下可以避免因减肥而导致的营养失衡。       (2)积极控制血压、血糖,减少进一步的视神经、视网膜损害。需要咨询相关专科医生。       (3)避免药物及其他物质的毒副作用。       (4)碳酸酐酶抑制剂Diamox可以用于特发性颅内压增高患者的药物治疗,其降低颅内压的机理为抑制脑脊液的分泌及加速回流吸收。该类药物的副作用为过敏、胃肠道反应、肾毒性、肢体末端麻木、刺痛、电解质紊乱。从小剂量开始使用,逐渐增加剂量可以避免一些不良反应。       (5)糖皮质激素对视盘血管炎、炎性视神经病变及缺血导致的高度水肿有效。       (6)视神经鞘分流术:在国外为成熟、简单、副作用较小的外科治疗特发性颅内压增高的手段。术中将视神经鞘膜划开,使得脑脊液流出,减少对视神经的压迫。       (7)脑室-腹腔分流术:将颅内脑脊液引流至腹腔,减缓对视神经的压迫。该手术为神经外科医师完成,对感染性疾病有一定的禁忌。       (8)脑外科手术:如存在颅内肿瘤、血肿、眼眶、视神经占位可行相应外科手术去除。       (9)其他:根据不同的病因治疗其他导致视乳头水肿的原发病。 6. 求医准备        就诊时应向医生陈述发病的具体细节:头痛、一过性视物黑朦、耳鸣是重要的线索。全身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风湿免疫病、头部外伤史对诊断很有帮助。携带好以往的检查结果:如腰穿脑脊液常规化验和压力值。 7. 预后        视病因不同而异。颅内肿瘤占位引起的视乳头水肿预后与压迫的时间、部位有关。特发性颅内压增高如果早期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8. 常见问题       (1)视乳头水肿消退后视力能恢复正常吗?如果是颅高压引起的视乳头水肿,如果早期积极降低压力后,中心视力保存,视野仅生理盲点扩大或周边缺失、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如果是高血压、糖尿病引起的视乳头病变,积极控制原发病后视力将不继续损害,视功能保存可。如果是视神经病变引起的视乳头水肿,最终的结果是视神经萎缩,预后不佳。        (2)如果我患特发性颅内压增高,什么时候是手术的最佳时机?特发性颅内压增高可以采取视神经鞘膜分流或脑室-腹腔分流术,但不论怎样的手术都是有创伤的且有并发症出现。如果对口服碳酸酐酶抑制剂药物耐受良好、疗效显著、配合积极的体征控制,随访时水肿消退明显患者可以暂时不采取手术方式。如果患者对药物治疗反应差,颅压继续升高,视功能恶化,建议尽早手术。 9. 最新进展        近期文献报道单侧的视神经鞘分流术对双侧的视乳头水肿均有治疗效果。因此部分患者不必选择双侧视神经鞘。

田国红 2015-04-15阅读量2.8万

陶瓷样胆囊病的防治

病请描述: 【疾病描述】        陶瓷样胆囊(porcelain gallbladder)即胆囊壁的广泛钙化,也称钙化性胆囊、瓷瓶样胆囊、瓷胆囊、陶瓷样胆囊病等。是一种少见病,占胆囊切除标本的0.06%~0.8%。陶瓷样胆囊分两类:一类为整个胆囊壁的完全透壁性钙化,也称“真性”陶瓷样胆囊、完全钙化性胆囊。另一类为胆囊壁的部分钙化,表现为胆囊壁黏膜层的灶状钙化,也称非完全性钙化、选择性钙化或非真性陶瓷样胆囊。非完全钙化性陶瓷样胆囊较“真性”陶瓷样胆囊更常见,一般认为其与胆囊癌的关系更密切。       法国人Fabre于1831年首次在尸检中描述了陶瓷样胆囊。该术语于约100年后的1929年由Flrcken首先提出,用于描述胆囊壁广泛钙化而引起的胆囊变脆及蓝色样变的病理改变。 【症状体征】        陶瓷样胆囊的病人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多数表现为胆绞痛和胆囊炎的症状,约1/3的病人可无任何临床症状,只是在拍X线片或做B超时偶然发现。50~60岁的人常见,女性病人是男性病人的5 倍。临床症状与胆囊炎、胆结石的症状高度重迭。诊断依赖于B超、CT、X 线及病理等各种检查。 【疾病病因】        Brinzeu的观察发现陶瓷样胆囊可能存在3 种局部致病因素:颈部有形成结石的慢性趋势并堵塞胆囊管,胆囊壁有慢性炎症,胆囊动脉有阻塞导致整个胆囊缺血。陶瓷样胆囊的其他可能病因包括慢性胆囊炎时囊壁内出血、钙代谢异常等。以上各种推测,只能从某些方面解释陶瓷样胆囊形成的可能性。   【诊断】        陶瓷样胆囊的诊断主要是病理诊断。根据胆囊壁的钙化情况可分为完全钙化与不完全钙化。完全性钙化表现为胆囊壁的肌层,甚至整个囊壁,有广泛的、连续的碳酸钙沉积带。不完全钙化为黏膜层的多发性、点状钙化。 【其他辅助检查】        1.腹平片 腹平片时发现胆囊钙化的机会相对较少。部分病人右上腹可见大块斑片状致密影,或薄片状弧形、密度不均匀影,或呈椭圆状或球形高密度影。有时其内可见含钙盐的胆石。侧位片见致密影位于脊柱前方。        2.腹部B超 B超及CT检查是发现无症状陶瓷样胆囊的主要方法。B超可见胆囊壁呈强回声、后方伴声影,胆囊壁可增厚。B超下陶瓷样胆囊分为3型:Ⅰ型,也称硬化萎缩期,为回声增强的半月状结构伴后方声影,类似于一个充满石头而无胆汁的收缩胆囊。Ⅱ型,为双凸状曲线结构伴可变声影,但声波衰减较Ⅰ型轻,因而可观察到胆囊的前后壁,该型常常能见到胆囊内结石。Ⅲ型,为不规律块状回声伴后方声影。Ⅰ型为病理分型中的完全钙化型,发生癌症的几率低或没有。Ⅱ型和Ⅲ型为不完全钙化型,易并发结石和胆囊癌。        3.腹部CT 可见胆囊壁边缘呈弧状钙化。胆囊缩小,如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有梗阻,胆囊亦可扩大。CT尚能观察胆囊周围的肿块,及腹部内脏的转移性癌。        4.造影检查 造影检查能判断胆囊的功能及形态,对于胆囊疾病的进一步检查及指导手术方案有帮助。        5. 超声内镜检查(EUS) EUS及在EUS引导下细针抽吸,对诊断陶瓷样胆囊合并胆囊癌有确诊意义。EUS用高频率探头仅隔胃或十二指肠壁对胆囊进行扫描,极大提高了胆囊癌的检出率,并且能进一步判定胆囊壁各层结构受肿瘤浸润的程度。        6.磁共振胰胆造影术(MRCP) 。在MRCP图像上,静态液体呈高信号排列,而与低信号或黑色背景形成对比。目前,MRCP有逐渐取代诊断性ERCP的作用。        总之,以上各项针对胆囊的检查不一定都适应某一具体的陶瓷样胆囊病人。B超、腹平片是常规检查。CT能排除某些肿瘤。口服胆囊造影操作简便,能同时显示结石和胆囊功能,但只有60%的病人单次造影便能取得满意结果。静脉胆道造影能克服胃肠道影响,在口服双倍剂量造影剂仍不显影时可用静脉法。在有黄疸、不排除肿瘤时,可直接用ERCP或PTC检查,以缩短检查时间。EUS及FNA检查创伤小,对于怀疑肿瘤的病人可考虑使用。有ERCP适应证而无法进行ERCP或EPCP失败者可行MRCP检查。 【治疗方案】        目前多数专家仍认为,对于陶瓷样胆囊,尤其是非“真性”陶瓷样胆囊应进行摘除治疗。可考虑剖腹手术或胆囊镜手术。由于胆囊癌术前能确诊的甚少,因此,手术前及手术时应提前做好充分准备。“真性”陶瓷样胆囊的病人常常与胆总管结石病并发,一般胆囊功能已丧失,是否进行胆囊摘除,主要根据病人症状。而选择性胆囊壁钙化的病人,并发胆囊恶性肿瘤的机会明显增高(可为对照组的14倍),这类陶瓷样胆囊应考虑尽早预防性手术切除。日本的一组研究报道显示,腹腔镜下摘除陶瓷样胆囊是安全的。但手术时,应采取严格防患措施、杜绝可能引起肿瘤腹膜扩散。如不要弄破胆囊或使胆汁流出,标本通过腹壁时要用袋子装好,气腹时应该用套管针尽量排尽气体,标本移出体外后要仔细检查,可疑时要做相关的病理检查。无功能性胆囊也可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流行病学】        大宗病例报道见于1931年,Kirklin报道了5864例切除的胆囊中24例为钙化性胆囊。20世纪60~70年代文献报道的陶瓷样胆囊标本中,肿瘤的发生率是12.5%~61%。其中1962年Etala的研究显示陶瓷样胆囊的恶性率高达61%,且大多数胆囊癌的预后极差。这些研究结果使得当时的专家普遍认可:对于陶瓷样胆囊的病人应行胆囊切除术。但近年来的研究,有些不同的结果,使许多作者对陶瓷样胆囊的治疗提出了不同意见。Stephen对150例胆囊癌和44例胆囊钙化的研究显示只有7%的胆囊钙化合并胆囊癌,且17例“真性”陶瓷样胆囊的病人无一例合并胆囊癌。Towfigh等对1955~1998年的10741例切除胆囊的美国人的资料进行分析后,大胆地提出陶瓷样胆囊与胆囊癌无关(10741例胆囊标本中,15例陶瓷样胆囊均无胆囊癌,同期88 例胆囊癌的病人无一例有钙化)。尽管如此,由于胆囊癌是一种恶性度高、早期诊断困难且预后差的疾病,目前多数作者仍主张,一旦有陶瓷样胆囊尤其是不完全钙化性胆囊,应预防性手术切除。 【特别提示】        本病无特殊预防方式,饮食上低脂肪饮食。

赵刚 2015-04-05阅读量8049

谢卫国个人简介

病请描述:谢卫国  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市第三医院暨武汉大学同仁医院烧伤研究所所长,美国耶鲁大学访问学者/博士后,德国吕贝克医科大学客座医师/研究员。任湖北省医学会烧伤与创面修复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烧伤治疗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烧创伤创面修复材料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烧创伤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分会第七届及第九届副主任委员,《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副主编,《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临床外科杂志》、《感染炎症修复》、《BURNS》、《BURNS & TRAUMA》等学术期刊编委/审稿专家。长期从事烧伤及创面修复外科工作,在大面积烧伤创面修复、深度创面的显微外科治疗及烧伤康复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刷新多项国内外烧伤治疗纪录。首创喷洒法皮粒播植术,治愈国内外罕见总面积100%的特重烧伤患儿及特大面积黄磷化学烧伤合并中毒等众多疑难危重患者;成功完成国际首例高压电烧伤断肢交叉再植,研制成功国内首例烧伤截肢患者3D打印手,实现我国首次跨国皮肤移植。在国内率先开展烧伤患者的心理康复和社会支持,发起建立国内首个烧伤妇女儿童专项救治基金及国内首个烧伤患者互助组织。先后荣获黎鏊烧伤医学奖、王正国创伤医学奖、武汉大学“朱裕璧医学奖”、中国医师奖、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武汉市十大杰出青年、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及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等荣誉。 主要擅长领域: 1.疑难危重烧伤救治及大面积创面修复 2. 深度烧伤及各类皮肤创伤的皮瓣移植及显微外科修复 3. 电烧伤、热压伤及化学烧伤等特殊原因烧伤治疗 4. 呼吸道吸入性损伤(呼吸道烧伤)及各类烧伤并发症诊治 5. 糖尿病足、褥疮、血管性溃疡、放射性皮肤溃疡等各类慢性难治性创面治疗 6. 外伤、车祸等各类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 7. 烧伤后期功能康复及整形治疗   8. 各类瘢痕与畸形治疗 9. 烧伤后皮肤色素障碍治疗 10. 各类瘢痕的激光治疗与皮肤年轻化激光治疗 学会任职 中国康复医学会烧伤治疗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烧创伤创面修复材料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烧创伤分会副会长 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第七、九届副主任委员 湖北省医学会烧伤与创面修复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烧伤康复与护理学组副组长 湖北省烧伤与创面修复专科联盟理事长 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精益诊疗专家委员会烧伤与创面修复分会主任委员 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精益诊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烧伤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烧创伤暨组织修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湖北省肝胆疾病学会组织工程与移植分会常务委员 国际烧伤学会委员 中国人体修复技术和材料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人体修复技术和材料创新联盟常务理事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创面修复与再生分会顾问 中国肢体保全学会(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肢体保全学组)顾问 《中华烧伤杂志》副主编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常务编委 《医学美学美容》编辑委员会瘢痕修复与美学修饰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医学美学美容》编辑委员会瘢痕修复与美学修饰专委会烧伤瘢痕学组组长 《临床外科杂志》常务编委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编委 《BURNS》审稿专家 《BURNS & TRAUMA》审稿专家 科研成果及发明创造 1. 康复治疗技术创新与烧伤康复体系建立,课题负责人,2023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 复杂及难愈性创面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策略,课题负责人,2018年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 烧伤中心常见致病菌变化、耐药趋势及综合防控研究,课题负责人,2010年通过市科技局鉴定,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2011年获得武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湖北省护理科技进步二等奖。 4. 虎黄烧伤搽剂的实验及临床研究,主要研究人员之一。成果经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2004年获武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5. 喷撒法皮粒播植术研究,课题负责人。武汉市重点科技攻关资助项目。该课题首创一项用于大面积烧伤的新型手术方式,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于2000年通过鉴定,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2001年获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6. 皮粒播撒器,发明人。是一种用于大面积烧伤治疗的新型手术器械。分别获得获国家专利二项。2000年分别获得武汉市发明一等奖及获香港国际发明银质奖章。 7. 医用碎皮机,发明人。是一种用于大面积烧伤治疗的新型手术器械,获国家专利一项。 8. 噻唑蓝还原法皮肤活力测定实验研究,课题负责人。国家人事部及武汉市人事局留学回国人员资助项目。于1998年通过鉴定,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获湖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三等奖 9. 烧伤患儿专用可伸缩大字板床,发明人,是一种不锈钢材质制作的可伸缩大字型床板,获国家专利一项。 10. 心电监护用肚兜,发明人,是一种能防止会阴部深度烧伤后瘢痕挛缩的矫形器,获国家专利一项。 11. 一种采血管收纳盒,发明人,获国家专利一项。 12. 一种多功能护士表,发明人,获国家专利一项。 13. 基于3D打印用于治疗瘢痕的微孔压力罩,发明人,获国家专利一项。 14. 一种烧伤后踝足矫形器,发明人,获国家专利一项。 15. 一种烧伤后静态渐进踝足矫形器,发明人,获国家专利一项。 16. 放射性皮肤溃疡严重程度评估量表的信度检测方法及系统,发明人,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 获得荣誉 2018年获武汉市模范市民 2017年获“王正国创伤医学奖——突出贡献奖” 2017年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2017年获武汉市老劳模新贡献标兵 2017年获武汉大学朱裕璧医学奖 2016年获第十届中国医师奖 2006年当选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 2006年当选武汉市"医学杰出人才" 2005年获武汉市优秀留学回国人员称号 2004年获黎鏊烧伤医学奖 2004年获武汉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2002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2年率领中国烧伤医疗组赴秘鲁抢救患者并在当地讲学,受到欢迎和好评,并被我外交部及武汉市卫生局通报表扬 2000年荣获“武汉市劳动模范”称号 1999年荣获第四届“武汉地区十大杰出青年”光荣称号 1999年获武汉市政府学术专家专项津贴 1998年入选武汉市“213人才工程” (20名达到国际水平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 1994年入选武汉市卫生系统首批跨世纪人才培养接力计划  发表的学术论著 1. 中华皮肤软组织损伤康复学(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2024年 2. 创面修复科专科医师分册(主编),国家继续医学教育系列教材,郑州大学出版社,2021年 3. 烧伤外科临床指南(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20年 4. 特殊原因创面管理与新技术应用(副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2020年 5. 烧伤学名词(参编),科学出版社,2019年 6. 烧伤康复治疗学(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年 7. 烧伤关键治疗技术及预防急救指南(副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15年 8. 烧伤早期救治与康复治疗学(参编),河北科技出版社,2015年 9. 创伤、烧伤与再生医学(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 10. 烧伤外科学高级教程(参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 11. 创烧伤整形外科查房实录(参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 12. 汉德医学大辞典(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13.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烧伤外科学分册(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14. 中华器官移植医学(参编),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15. 烧伤麻醉理论与实践(参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 16. 烧伤外科学临床诊疗指南(创面处理分册)(参编),天津科技出版社,2010 17. 烧伤医学(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18. 烧伤创面修复(副主编), 湖北科技出版社,2000 19. 疑难普外科学(参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0. 现代修复重建外科学(参编),辽宁科学出版社,1999 21. 小儿烧伤治疗学(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2 近三年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的科研论文: 1.  Comparing collagenase and silver sulfadiazine in deep second-degree burn treatment. Arch Dermatol Res,2024,316(7):417. 2.  Targeting senescent HDF with the USP7 inhibitor P5091 to enhance DFU wound healing through the p53 pathway.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24 ,722:150149. 3.  Effects of early exercise training following severe burn injur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Burns Trauma,2024,12:tkae005. 4.  Potential targets for diabetic wound healing through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 therapy. Burns,2023,49(5):1226-1227. 5.  上肢毁损性电烧伤的救治方法及其临床疗效.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2023, 39(8): 731-737 6.  夫西地酸治疗浅Ⅱ度烧伤的疗效及对烧伤常见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探讨. 中国美容医学,2023,32(4):34-37 7.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Sequential Laser Therapy Combined with Tension Reducer for Postoperative Tension Incision Scar Growth. Clin Cosmet Investig Dermatol,2023,16:59-65. 8.  对肌肉超声在严重烧伤患者肌肉性能评估中应用的效果观察.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23,18(3):197-203 9.  大面积烧伤患者发生早期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及早期心肌损伤对预后的影响.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2023, 39(5) : 417-423. 10.  肌肉能量技术联合Maitland关节松动术对肘关节深度烧伤患者肘关节屈曲功能的影响.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2023, 39(5) : 443-449. 11.  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lder adults with burns: a 15-year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2554 cases in Wuhan Institute of Burns. BMC Geriatr. 2023,23(1):162. 12.  中国烧伤康复研究现状及趋势的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 感染、炎症、修复,2022,23(4):195-199 13.  重症烧伤病人的营养治疗及临床指标分析.肠外与肠内营养,2022,29(6):351-357. 14.  自制三维打印助餐辅具与传统万能袖带助餐辅具在烧伤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中的效果对比.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2022, 38(12) : 1110-1116. 15.  烧伤康复的普及与提高任重道远.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2022, 38(12) : 1105-1109. 16.  皮肤替代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中国医刊, 2022, 57(12): 1282-1286. 17.  放射性溃疡严重程度分型及临床治疗分析.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22,18(1):62-66.  18.  Betulinic acid accelerates diabetic wound healing by modulating hyperglycemia-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inflammation and glucose intolerance. Burns Trauma,2022,10:tkac007. 19.  Topical administration of pterostilbene accelerates burn wound healing in diabetes through activation of the HIF1α signaling pathway.Burns,2022,48(6):1452-1461. 20.  从《中华烧伤杂志》22 年间发表文献分析烧伤学科发展趋势.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2022, 38(8): 759-766. 21.  功率自行车康复训练对大面积烧伤致下肢功能障碍患者股四头肌和步行能力影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2022, 38(5) : 447-453. 22.  烧伤后创面皮肤色素沉着障碍机制的研究进展. 中华烧伤杂志, 2021, 37(10) : 1000-1004. 23.  雌激素受体β激动剂对高糖作用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迁移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机制. 中华烧伤杂志, 2021, 37(9) : 869-874. 24.   重型甲型血友病致下肢假瘤伴迁延不愈感染性皮肤溃疡一例. 中华烧伤杂志, 2021, 37(12) : 1191-1193. 25.  Pterostilbene accelerates wound healing by modulating diabetes-induced estrogen receptor β suppression in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Burns & Trauma, 2021, 9, tkaa045 26.  烧伤后关节功能障碍的预防与康复治疗专家共识( 2021 版)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 电子版) ,2021,16( 4) : 277-282. 27.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感染、炎症、修复,2021,22(1):19,23 28.  Potential beneficial effect of resveratrol on wound healing. Burns. 2021,47(4):973-974. 29.  Resveratrol accelerates wound healing by attenuating oxidative stress-induced impairment of cell proliferation and migration. Burns. 2021,47(1):133-139. 30.  PIWIL2 may serve as a prognostic predictor in cancer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BUON,2020, 25(6): 2721-2730 31.  Analysis of 12,661 pediatric burns in Wuhan institute of burn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fifteen years.Burns, 2021,47(8): 1915-1921 32.  烧伤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中华损伤与修复(电子版),2021,16(4):333-339 33.  血小板浓缩制品在创面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中华烧伤杂志, 2021,37(10): 990-995. 34.  严重烧伤大鼠骨形成与骨吸收相关指标的变化. 中华烧伤杂志, 2021, 37(9) : 839-845. 35.  浓缩生长因子及其在促进损伤组织修复中的应用进展.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21,16(6):520-524. 36.  平衡训练联合常规治疗对严重烧伤后下肢运动及平衡功能障碍患者影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中华烧伤杂志, 2021, 37(4): 312-318 37.  一种烧伤后组合式肩外展矫形器的设计与临床应用.中华烧伤杂志,2021,37(1):1288-1290 参与制定的全国专家共识 1.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烧创伤分会,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创面修复专业委员会. 糖尿病足溃疡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外科诊疗全国专家共识(2024版).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2024,40(03):206-220. 2. 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暨烧创伤组织修复专委会. Ⅱ度烧伤创面治疗专家共识(2024版)Ⅱ:手术治疗和感染防治.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2024, 40(2): 101-118.  3. 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暨烧创伤组织修复专委会. Ⅱ度烧伤创面治疗专家共识(2024版)Ⅰ:院前急救和非手术治疗.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2024,40(01):1-18. 4. 《窄谱强脉冲光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版)》编写组. 窄谱强脉冲光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版).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2024,40(01):19-25. 5. Greenhalgh DG, Hill DM, Burmeister DM, et al. Surviving Sepsis After Burn Campaign. Burns,2023 ,49(7):1487-1524. 6.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烧创伤分会, 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重症学组. 成人烧伤俯卧位治疗全国专家共识(2022版).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2022, 38(7) : 601-609. 7.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烧创伤分会. 烧伤后关节功能障碍的预防与康复治疗专家共识(2021版).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21,16(4):277-282. (执笔) 8. 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 创面修复科病史采集全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21,16(6):461-465. 9.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烧创伤分会. 烧伤儿童心理康复治疗全国专家共识(2020版) . 中华烧伤杂志,2020,36 (11): 987-992. (执笔) 10. 张家平,江旭品. 瘢痕癌性溃疡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0年版).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20,15(4):264-267. 11.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烧创伤分会. 烧伤休克防治全国专家共识(2020版). 中华烧伤杂志,2020,36 (09): 786-792. 12. 郭光华,朱峰,闵定宏,等. 糖尿病足合并难愈性创面外科治疗全国专家共识(2020版).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20,15(4):256-263. 13.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烧创伤分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创面修复科标准化建设专家委员会,全国创面修复专科联盟. 创面修复科护士职业标准的全国专家共识.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20,15(4):245-248. 14.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烧创伤分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创面修复科标准化建设专家委员会,全国创面修复专科联盟. 创面修复科医师职业标准的全国专家共识.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20,15(4):241-244. 15.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烧创伤分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创面修复科标准化建设专家委员会. 烧伤科护士职业标准的全国专家共识.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20,15(4):252-255. 16.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烧创伤分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创面修复科标准化建设专家委员会. 烧伤科医师职业标准的全国专家共识.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20,15(4):249-251. 17.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烧创伤分会. 急慢性创面的光照治疗全国专家共识(2020版). 中华烧伤杂志,2020,36 (10): 887-894. 18.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烧创伤分会. 浓缩血小板制品在创面修复中应用的全国专家共识(2020版) . 中华烧伤杂志,2020,36 (11): 993-1002. 19. 张丕红,黄晓元,黄跃生. 深度电烧伤创面早期修复专家共识(2020版). 中华创伤杂志,2020,36(10):865-871. 20.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烧创伤分会. 天然真皮基质应用于创面修复的全国专家共识(2020版) . 中华烧伤杂志,2020,36 (10): 895-900. 21. 中国医师协会烧伤科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 《中华烧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等.  中国烧伤专科手术分级评估方法专家共识(2019版) . 中华烧伤杂志,2019,35 (11): 769-771. 22. 《双层人工真皮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9版)》编写组. 双层人工真皮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9版). 中华烧伤杂志,2019,35 (10): 705-711. 23.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烧创伤分会, 明志国, 雷晋, 等.  烧伤患者气管切开置管全国专家共识(2018版). 中华烧伤杂志,2018,34 (11): 782-785. 24.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烧创伤分会, 张家平, 王唯依. 脉搏轮廓心排血量监测技术在严重烧伤治疗中应用的全国专家共识(2018版). 中华烧伤杂志,2018,34 (11): 776-781. 25.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烧创伤分会, 郭光华, 朱峰, 等.  吸入性损伤临床诊疗全国专家共识(2018版). 中华烧伤杂志,2018,34 (11): 770-775. 26.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烧创伤分会, 吕国忠. 胶原类创面材料临床应用全国专家共识(2018版). 中华烧伤杂志,2018,34 (11): 766-769. 27.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烧创伤分会, 张家平. 含银敷料在创面治疗中应用的全国专家共识(2018版). 中华烧伤杂志,2018,34 (11): 761-765. 28. 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烧伤科医师分会, 《中华烧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等.  中国烧伤患者住院收治标准(2018版). 中华烧伤杂志,2018,34 (11): 759-760 29. 光电技术治疗皮肤创伤性瘢痕专家共识(2018版)编写组. 光电技术治疗皮肤创伤性瘢痕专家共识(2018版). 中华烧伤杂志,2018,34 (9): 593-597. 30. 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 《中华烧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皮肤创面外用生长因子的临床指南. 中华烧伤杂志,2017,33 (12): 721-727. 31. 中国临床瘢痕防治专家共识制定小组. 中国临床瘢痕防治专家共识[J].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7,12(6):401-406. 32. 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 《中华烧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烧伤外科应用的全国专家共识(2017版). 中华烧伤杂志,2017,33 (3): 129-135. 

谢卫国 2024-10-24阅读量3.4万

儿童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时机和方式

病请描述:蛛网膜囊肿是小儿神经外科门诊常见疾病,经常会有焦虑的家长前来咨询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应该说大多数蛛网膜囊肿只需要长期的临床随访就可以了,只有少部分需要手术治疗。个人总结多年的实践原则,供各位家属参考。   (1)颅内压增高症状明显。   (2)囊肿导致局灶性神经功能受损,比如动眼神经导致的斜视等。    (3)动态观察囊肿呈增大趋势,体积巨大对周围脑组织产生挤压和移位。   (4)囊肿压迫脑室结构,造成梗阻性脑积水。   (5)癫痫反复发作,全身或者局灶性发作。   (6)不能耐受的头痛。   (7)颅骨外形不对称,局部膨隆。   (8)曾有外伤后囊肿内出血病史。   (9)囊肿压迫脑干或者枕骨大孔。   (10)幕上囊肿30 ml或直径5cm以上,尤其对于低龄儿童。    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沟通囊肿和脑脊液循环,切除具有分泌功能的囊壁,预防囊壁塌陷后出现的静脉出血。目前主要的手术方式有:(1)囊肿-腹腔分流术;(2)开颅囊壁切除或囊肿开窗手术;(3)内镜下囊肿脑池造瘘术。    目前囊肿-腹腔术逐渐遭到淘汰,主要由于较高的分流管感染率、机械故障和远期的分流管依赖。从孩子接受手术创伤角度,我个人首选内镜下囊肿脑池造瘘术。这种微创手术的理念需要满足以下必要条件:囊肿在颅底与脑池有一定的交界并且存在安全可及的内镜入路。对于少部分囊壁处于高分泌状态的患儿,内镜下单纯脑池造瘘可能并不能有效缩小蛛网膜囊肿体积和占位效应,开颅囊壁切除是更合适的治疗方案。综上我们需要结合每位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微创是我们和家属共同的追求。

沈文俊 2018-07-15阅读量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