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四肢 > 踝关节疼痛 > 内容

踝关节疼痛内容

孩子的体态与健康:家长需要知...

病请描述:孩子的体态与健康:家长需要知道的事情 孩子的体态问题常常被家长忽视,但它却可能对孩子的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正确的体态不仅有助于预防近视、驼背等常见问题,还能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和形象气质。作为家长,了解孩子的体态与健康的关系至关重要。 一、什么是体态 体态是指人体在静止或运动状态下的姿势和姿态。良好的体态包括正确的站立、行走、坐姿等,它能够使身体各部位保持在合适的位置,减少肌肉和关节的压力,预防损伤和疾病的发生。 二、常见的儿童体态问题 1.驼背:驼背是一种常见的体态问题,表现为背部弯曲、肩膀前倾。长期驼背会导致脊柱变形,影响呼吸功能和心肺健康。 2.脊柱侧弯:脊柱侧弯是指脊柱向一侧弯曲,可能导致身体不对称、背部疼痛等问题。 3.扁平足:扁平足是指足弓过低或消失,使脚掌直接与地面接触。扁平足可能导致脚部疼痛、行走不稳等问题。 4.内外八字:内外八字是指行走时脚尖向内或向外,可能导致膝关节、踝关节等部位的损伤。 三、体态问题对健康的影响 1.影响骨骼发育:不良的体态会导致骨骼发育异常,如驼背、脊柱侧弯等问题,影响身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2.增加运动损伤风险:不良的体态会导致身体的力学结构失衡,增加运动损伤的风险,如扭伤、拉伤等。 3.降低身体机能:不良的体态会影响呼吸、循环等身体机能,导致头晕、乏力等问题。 4.影响心理健康:不良的体态可能会使孩子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 四、如何培养良好的体态 1.培养正确的坐姿和站姿:家长要教育孩子保持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驼背、脊柱侧弯等问题的发生。 2.选择合适的鞋子:家长要为孩子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扁平足等问题的发生。 3.合理安排运动:家长要合理安排孩子的运动,避免过度运动或不正确的运动方式导致的体态问题。 4.定期进行体态评估:家长可以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态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体态问题。 五、家长应该如何引导孩子 1.以身作则: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行为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保持正确的体态,为孩子树立好榜样。 2.加强沟通:家长要与孩子加强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体态意识。 3.给予鼓励和支持:家长要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体态习惯。 4.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的体态问题比较严重,家长可以寻求专业帮助,如咨询医生、物理治疗师等。 六、总结 孩子的体态与健康息息相关,家长需要重视这个问题。通过培养正确的坐姿和站姿、选择合适的鞋子、合理安排运动以及定期进行体态评估等方式,可以帮助孩子预防和纠正体态问题。同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加强与孩子的沟通,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生长发育 2024-01-02阅读量2343

儿童扁平足的治疗-杨禄红

病请描述:一、诊断扁平足是指足弓低平或消失的足部畸形。在儿童期,扁平足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有些孩子可能会出现疼痛、疲劳、步态异常等问题。因此,对于扁平足的儿童,我们需要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确定其严重程度和类型。1. 体格检查:包括足部外观、足底轮廓、足底筋膜紧张度、踝关节活动度等。同时,我们需要观察孩子的步态,了解其是否有疼痛、疲劳等症状。2. X光检查:通过X光检查可以了解足弓高度、关节排列等情况,有助于判断扁平足的类型和程度。3. 康复评估:包括身体姿势、步态、肌力等,以评估孩子的整体健康状况。 二、矫正康复对于轻度至中度的扁平足儿童,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矫正康复方法:1. 调整鞋垫:选择柔软、厚实的鞋垫,以缓冲足底压力,改善足底血液循环。2. 锻炼足底肌肉:鼓励孩子进行足底肌肉锻炼,如提踵训练、跳绳等,以增强足底肌肉力量。3. 调整站立和坐姿:教导孩子正确的站立和坐姿,以减轻足弓负担。4. 矫形鞋或鞋垫:对于重度扁平足儿童,我们可以根据X光检查结果,定制矫形鞋或鞋垫,以改善足弓高度。此外,我们还可以采取以下家庭疗法:1. 温水泡脚:每天用温水泡脚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足底筋膜紧张。2. 按摩足底:轻轻按摩足底筋膜、肌肉和关节,以放松肌肉、缓解疼痛。3. 赤足行走:让孩子赤足行走,可以锻炼足底肌肉,提高足弓弹性。 然而,对于重度扁平足儿童,单纯的矫正康复可能无法达到理想效果,此时我们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三、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扁平足的目的在于改善足弓高度、纠正关节排列异常等。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1. 软组织手术:包括跖腱膜切断术、跗骨管减压术等,以松解足底筋膜和韧带,增加足弓高度。2. 骨性手术:包括楔形跟骨削骨术、跖骨头内移术等,以调整关节排列,改善足弓高度。3. 综合手术: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采用软组织手术和骨性手术相结合的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手术治疗扁平足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手术安全和效果。同时,家长需要了解手术风险、术后康复等事项,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四、预防与保健预防扁平足及其相关问题,家长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1. 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保证孩子营养均衡、充足睡眠、适当运动等,以促进骨骼、肌肉的正常发育。2. 选择合适的鞋子:根据孩子的脚型和活动量,选择透气性好、支撑力强、软硬适中的鞋子,以保护孩子的脚部健康。3.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定期带孩子进行健康检查,包括步态、肌力、关节活动度等,以便及早发现扁平足及其相关问题。4. 合理运动:鼓励孩子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肌肉力量,避免长时间站立和行走。总之,扁平足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畸形问题,但多数情况下无需过度担心。家长需要了解其诊断、矫正康复和手术治疗等方面的知识,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注意预防和保健工作,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生长发育 2023-12-12阅读量1920

过敏性紫癜科普一下

病请描述:秋冬季,儿童过敏性紫癜多发,请及时就医! 病例介绍 小言(化名)一早起床就和妈妈说脚疼。妈妈一看,怎么脚踝肿的像馒头一样,腿上还有一块块的红斑,疼的不能走路。父母俩人赶紧带孩子到县医院看病,县医院医师说孩子要住院,爸爸妈妈更着急了,连夜就诊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厦门医院(厦门市儿童医院)急诊科,急诊医师一看,你们家孩子这是关节型过敏性紫癜,住院去治疗好一点。就这样,小言住进了厦门市儿童医院肾脏病专科病房。经过治疗,腿部疼痛慢慢缓解,腿上的红斑逐渐消退,脚踝肿胀消失。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出院了。 什么是过敏性紫癜? 造成小言如此痛苦的过敏性紫癜是什么呢?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全身中小血管炎,临床表现为特征性皮疹,常伴关节、消化道及肾脏等多系统器官损害。2-6岁的孩子发病率高,其中4-6岁发病率最高,冬秋季比较多发。 过敏性紫癜的症状是什么? 怎么知道得了过敏性紫癜呢?这个疾病有4个主要脏器损害和表现。1、皮疹是最常见的症状,多双下肢压之不退皮疹,也可见于阴囊、阴茎、手掌及足底处,部分血管神经性水肿。2、关节症状:表现为关节肿痛,主要于双下肢,多踝关节及膝关节。3、胃肠道表现:表现腹痛,可伴有呕血、便血表现,重者大量出血、肠梗阻、肠套叠及肠穿孔。4、肾脏损害:表现血尿、泡沫尿,高血压可单发或合并肾脏病变,严重的可出现急性肾衰竭。少数有头痛、心肌炎等表现,发生率低。 皮肤、关节、胃肠道症状在急性期可能表现很重且易反复,家属可能会很紧张,但上述症状治疗后都可以治愈,不留皮肤沉着、关节畸形等后遗症。但要警惕合并肾脏损害,肾损伤可能表现单纯的血尿、蛋白尿,也可表现急性肾衰竭、肾病综合征,所以得过敏性紫癜的孩子,医生都会交代家长定期查尿常规,一般肾损伤会发生在过敏性紫癜后半年后发生,90%的肾损伤发生在2个月内,所以规律随访尿常规是极为重要的。 双下肢皮疹阴茎、阴囊皮疹 过敏性紫癜的病因是什么? 生病后每位家长肯定最关心孩子为什么生病?但遗憾的是,过敏性紫癜的病因至今未明,目前发现原因可能和以下因素有关:1、感染:感冒常常是过敏性紫癜的触发因素,链球菌感染是最多见的。2、疫苗接种:有科学家文献报道疫苗接种也可能诱发过敏性紫癜。3、食物和药物因素:约1/4患者与鱼、虾类过敏有关,有个案文献报道某些药物可能诱发过敏性紫癜发生。4、遗传因素:过敏性紫癜存在遗传好发倾向。 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有哪些? 过敏性紫癜怎么治疗?孩子需避免剧烈运动,减少双下肢血管压力,急性期需适当控制饮食,当肠道功能恢复后,可恢复正常饮食。感染是过敏性紫癜的可能诱因,治疗蛀牙等隐匿性的感染能减少复发。 过敏性紫癜一般以对症治疗、减轻疼痛为主。当过敏性紫癜合并关节、严重消化道症状时,使用激素治疗,能有效缓解关节疼痛,缩短关节症状持续时间,缩短腹痛持续时间。但激素不能预防过敏性紫癜的复发,也不能降低过敏性紫癜肾炎发生的概率。 总结: 总的来说,过敏性紫癜的病因因素众多且复杂,在冬秋季节高发,会表现红色皮疹、关节肿痛、不同程度的腹痛,急性期表现可能很重,但这些症状都是可以治愈的,并且不会留下后遗症,所以家属不用紧张,发现症状需要及时就医。但必须遵医嘱定期复查尿常规,一般前2个月要每1-2周查一次尿常规,过敏性紫癜合并肾脏损害可轻可重,需要早发现、早治疗。 参考文献: 黎书,王峥.儿童过敏性紫癜诊疗指南解读[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4,10(06):733-736. 吴小川,唐雪梅,胡坚,张秋业,黄建萍,李永柏.儿童过敏性紫癜循证诊治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13,51(07):502-507.

曾锦华 2023-02-09阅读量3890

高尿酸不可轻视!它的背后潜伏...

病请描述:前段时间,一位妈妈带着26岁的儿子来医院做检查,小伙子足部有刺痛感已经2个月了,至今没有缓解,特别在夜晚睡觉或者是在清晨起床的时候,趾骨关节疼痛的症状会非常明显。在医院拍完CT片子发现,这个年轻的小伙子踝关节、脚趾关节有很多白色的高密度影像。 很明显,那些都是尿酸盐结晶,小伙子的症状是痛风。检查了尿酸,果不其然尿酸高达560μmol/L以上。这样年轻的患者一个月内同一个医生可以碰到好几个,那么为什么高尿酸的问题会困扰现代年轻人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尿酸?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人体内的尿酸20%来源于摄入的含有嘌呤的食物,80%来源于人体内自身新陈代谢分解的产物,以及人体自身合成的化合物。 如果体内产生过多来不及排泄或者尿酸排泄机制退化,则体内尿酸蓄积过多,导致人体体液变酸,影响人体细胞的正常功能。 那么,为什么尿酸会增多呢? 1、尿酸排泄减少 临床上有90%左右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是因为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当尿酸排泄出现障碍的时候,就会使其在体内大量的堆积,时间久了之后就会诱发高尿酸血症。 2、尿酸生成增多 若患者本身存在先天性嘌呤代谢障碍问题,那么就会出现尿酸生成增多的状况。这些异常现象通常与尿酸酶基因失活、尿酸合成或转化过程当中相关基因缺陷有关。 3、药物刺激 临床上很多药物都是会抑制尿酸排泄的,比如呋塞米、依他尼酸、阿司匹林等等,在使用这些药物之后,就会让高尿酸血症的患病概率提高。 如何有效控制尿酸? 当尿酸升高超过人体血尿酸饱和度时,尿酸盐晶体析出,并沉积在关节、血管壁、肾脏等部位,就可引起相应的损害。大多数高尿酸血症患者是没有症状的,但这更危险!因为它同高血脂一样,往往是“沉默杀手”。高尿酸可引发痛风,这是大家熟知的,因此控制尿酸,预防高尿酸血症一方面要控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平时多喝水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以外,抑制体内的尿酸重吸收,增加尿酸的排泄来控制体内尿酸则成为主要重点,如果一旦发现尿酸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更需要介入降尿酸的药物,目前这类药物主要以立加利仙(苯溴马隆)为主。立加利仙主要是通过抑制肾近端小管尿酸盐转运蛋白(URAT-1)和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9),从而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帮助人体内的尿酸加速排泄,进而降低血中的尿酸浓度,预防痛风发作风险。 高尿酸不可怕,可怕的是知道自己得了高尿酸,却仍然不加以控制,导致身体健康状况越来越差。疼痛只是尿酸带来的第一种体验,随着尿酸问题的逐渐严重,患者还有可能发生高尿酸血症、肾衰竭等严重问题,最终危害生命也只是时间问题。所以一旦发现自己有高尿酸的前兆,一定要及时就医!

痛风中心 2022-10-13阅读量1793

3D打印矫形鞋垫&mdash...

病请描述: 足部解剖 人的足部由26块骨头,32条肌肉和筋腱,30多个关节及100多条韧带连结组合而成,足部的复杂结构,使其在走路时能适应各种地形,更有效地推进身体,吸收地面的冲击。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为了负重、行走和吸收震荡,足骨、韧带和肌肉共同作用形成足弓。人体足弓具有弹性,随姿势的改变而有所不同,在人体的脚部占有重要地位。一般来说足弓可分为纵弓和横弓,纵弓又可分为内侧纵弓和外侧纵弓。 当足部结构出现问题或发生疼痛时,步态和足弓便可能产生异常状况从而使其他关节或组织受损形成其他足患。如足弓过低的扁平足和足弓过高的高弓足。 足弓检查方法 鞋印检查法 通过观察鞋底磨损,判断足弓高低。 足印法 足印法是指患者用不同方式(光脚沾水或墨)于白纸(干燥平坦地面或透明玻璃)上获得足底印记,若前足和后足断开,判为高足弓;印记连在一起并未超过足底的中趾连线判为正常足;而超过中趾连线且中足和后足的宽度几乎同宽,判为扁平足。 同时结合比例法或划线法进行判读,正常足印的足弓空白区宽度与足印最窄区宽度(实心)之比是2:1, 轻度扁平足的比值为1:1, 中度扁平足之比为1:2,重度扁平足无空白区。 足弓角 足弓角的测量需摄取站立(负重位)双侧足部X线水平侧位片 内侧纵弓——内弓角(正常值:113°~130°) 测量方法:由跟骨的最低点至距骨头的最低点作一直线,再由距骨头的最低点至第1跖骨头最低点作一直线,测量两线形成的夹角。 外侧纵弓——外弓角(正常值:130°~150°) 测量方法:由跟骨最低点至跟骰关节最低点作一直线,再由跟骰关节最低点至第5跖骨头最低点作一直线,测量两线形成的夹角。 横弓——前弓角(正常值:>13°) 测量方法:由第1跖跗关节最低点至第1跖骨头最低点作一直线,再由第1跖骨头最低点至跟骨最低点作一直线,测量两线形成的夹角。 横弓——后弓角(正常值:>16°) 测量方法:由跟骰关节最低点至跟骨最低点作一直线,再由跟骨最低点至第5跖骨头最低点作一直线,测量两线形成的夹角。 足底压力测试 足底压力测试系统由多个压力传感器组成,能够在非常高的采集频率下捕捉到足底各个区域的压力变化,客观的反映脚着地整个过程中的用力大小、稳定和平衡性、持续时间等参数,准确判断足底压力。 扁平足 何为扁平足 扁平足即足弓低平或消失,患足外翻,站立、行走的时候足弓塌陷,引起足部疼痛的一种畸形。根据扁平足形成特点分为先天性扁平足和后天性扁平足。  先天性扁平足,也称为病理性或僵硬性, 其特点是不论负重还是不负重其足弓都存在塌陷或消失现象,受足弓跖骨、舟骨、楔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位置畸形所致,该扁平足可选择足部发育阶段进行矫正。 后天性扁平足是由于体重多大而足部肌肉肌腱力量不足引起慢性劳损而成,或是足部受到外伤,主要发生在成人阶段,如孕妇、老年人等,此种情况常用矫形足弓鞋垫进行干预进行延缓症状的恶化。 扁平足的危害 足跟部由于扁平足前足外翻,导致压力重心向足跟内侧转移,不能均匀分布在足跟部,从而导致足内部疼痛或根部骨刺发生。扁平足的足底压力在行走过程中不能均匀的在前脚掌和后跟之间进行移动,为了改变足底压力改变带来的足部疼痛;足弓塌陷也会代偿性的引起其他疾病。 由于足弓的消失使得在运动过程中,或在跳落过程中起不到减震缓冲的作用,容易带来其他关节的代偿缓冲,加重其他关节的冲量压力,形成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疲劳或损伤。 扁平足治疗方式 运动治疗 扁平足治疗的根本途径就是纠正足部因扁平足而产生的不良力学机制。对于中、轻度扁平足患者来说,体育锻炼是积极的治疗方法。其能够通过加强足部肌肉力量、韧带强度来维持正常的足弓形状,预防人体在发育中出现足弓塌陷。 目前,提升足部肌肉和韧带的运动主要有:跑步、跳绳、爬肋木、沙滩赤脚跑跳等。不过锻炼要适量,青少年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且练习时间不宜过长。在15岁以前不宜进行负重练习,应以跑跳为主,并注意动作的正确性。 3D打印矫形鞋垫 足部辅具如矫形鞋垫,帮助足部稳固或使其维持在一个较好的姿势,增加功能,减轻疼痛部位的承重等。扁平足的矫形鞋垫能够起到良好的矫正和支撑作用。 通过3D足部扫描设备快速创建足踝数字模型,根据足部畸形设计,恢复足弓支撑、足底三点承重、缓冲减震、分散和减缓足底压力,最终输入3D打印机完成矫形鞋垫制作,精度高,效率快。3D打印设计内部填充设置蜂窝结构,提供不同的应力支撑。 3D打印矫形鞋垫,通过生物力学原理设计,支撑足弓实现足部三点支撑,矫正跟骨内外翻,平衡足底压力,预防矫正畸形,减少足部疲劳和疼痛,增加舒适性。 就诊流程 个性化3D打印矫形鞋垫,不同于传统石膏取模方式,通过足部扫描仪获得体表信息,结合患者情况通过计算机精准设计,部分或全部3D打印工艺制作完成,做到精准矫正与治疗。 3D打印鞋垫作为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治疗方式,三维扫描过程干净卫生高效、快捷,鞋垫安全美观、与人体高度贴合;计算机设计矫正的精准度高,提高患者的就诊体验,同时更好的保护足部健康。

王金武 2022-09-23阅读量4649

髌骨脱位韧带重建术后如何康复...

病请描述: 内侧髌股韧带(MPFL)的重建已经得到了公认,因为MPFL提供了膝内侧40%-80%的张力,以此为基础的手术方式是治疗习惯性髌骨脱位的趋势。术后如何很好的康复,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呢?今天程医生就给大家科普一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⑴第一阶段(术后当日): 抬高患肢,膝关节下方不要悬空,避免出现膝关节疼痛,可以由家人帮助行小腿按摩,同时行踝泵运动,股四头肌、腘绳肌等长收缩运动,改善下肢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并达到一定消肿作用。 ⑵第二阶段(术后1~7d): ①加强踝泵、股四头肌、腘绳肌等长收缩运动: 最大程度背伸踝关节维持5~10s后放松,休息5~10s;再最大程度跖屈踝关节维持5~10s,休息5~10s;每组30次,每天3组。 ②活动髌骨:膝关节软枕垫高,关节屈曲约15°,沿髌骨上下及左右方向活动髌骨,每组30次,每天3组。  ③直腿抬高锻炼: 伸直膝关节,逐步抬离床面,脚后跟离床面约30-45cm,维持5~10s后放松,休息5~10s,每组30次,每天3组。  ④被动膝关节活动度锻炼: 膝下垫软枕,屈曲膝关节,屈曲程度为髌前紧张并疼痛,且疼痛可耐受为宜,维持0.5h后足跟垫软枕伸直膝关节,每天2次。 ⑤行走训练: 在佩戴支具前提下,患者拄拐,患肢无负重下适当下地行走,还是以卧床为主,注意抬高患肢。 ⑶第三阶段(术后1~6周): ①加强膝关节活动度练习:可辅助CPM机行关节功能锻炼,每次膝关节屈曲10次,每天3组,第2周开始可以调整为30度,第3周调整为60度,第4周关节屈曲调整为90°,此后逐渐加大关节屈伸活动范围。 ②患肢力量训练: 在上一阶段直腿抬高基础上加强膝关节抗阻运动,于踝关节处悬吊1kg沙袋,每组10次,每天3组; ③负重及平衡训练:2周后患者患肢力量有所提高,可拄拐患肢部分负重下练习负重行走,加强步态协调性练习,每次0.5h,每天2次。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加强训练强度。 ⑷第四阶段(术后6周~6月): 此期患者骨腱仍未愈合,不宜行剧烈运动,应在前期锻炼基础上逐渐加大运动量、运动时间以及负重量。建议支具佩戴2月,2周内逐渐去拐及拆除支具行走。可锻炼上楼下楼动作,单足站立,训练膝关节稳定性及协调性,直到日常生活正常为止。     总体上程医生建议大家,一定要把握度的原则,不要求非要达到上面所提出的要求,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逐步进行,切不可操之过急。同时,一定要定期的复查,起初2周一次,要给医生多交流,汇报训练进展,最终达到较好的康复目的。(图片来自网络)

程千 2022-08-03阅读量1.1万

端午安康,不忘健康,端午运动...

病请描述:端午节这天习俗主要有划龙舟、采草药、挂艾草、放纸龙、放纸鸢等等。当我们进行着这些运动的时候,一定不要忽视一种疾病,就是今天要给大家科普的“末端病”。    “末端病”---是肌腱等附着在骨上的末端区发生的损伤变性,产生疼痛,活动受限。此病好发于爱好运动的朋友,常见的有膝关节髌腱,踝关节跟腱的末端,肩部的冈上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腱的末端等部位。如果发生,就会产生疼痛,影响我们端午运动,给我们的节日带来淡淡的缺憾。    如果您不幸中招,患上“末端病”,要如何治疗呢?程医生告诉大家,可以根据不同的治疗原理和作用方式,分物理、化学、中医和再生医学等方法。常见物理治疗方法有体外冲击波疗法。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脉冲波,是利用电磁、液电或压电等发生器产生一种具有高压强性、短时性和宽频性的脉冲波,通过直接机械冲击效应以及空化作用间接产生的机械效应,引起人体组织和细胞的变化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化学治疗方法目前应用较多的是富血小板血浆,通过注射细胞生长因子调节肌腱末端区基质和血管再生,从而治疗末端病。   中医治疗末端病主要包括针刺和推拿,如中药、艾灸等。如何预防“末端病”?当我们运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热身运动,避免突然发力,导致肌腱末端的损伤。只有使肌腱末端区局部“热身”,加快末端区对负荷的适应,使其尽早进入工作状态,才能起到保护作用。再一个就是我们可以在运动的时候提前干预,用护膝或者护踝进行保护,同时注意保暖。只有正确认识“末端病”,重视她,才能降低她的发生率,让我们尽情的享受生活。端午安康,不忘健康,端午运动,小心“末端病”,祝各位朋友端午安康,身体健康!(图片来自网络)

程千 2022-06-03阅读量8357

中西医膝康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病请描述:膝骨性关节炎(KOA)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病变,也是老年患者最常见的肌肉骨骼问题之一,全世界大约有2亿5000万(3.6%的人口)患者[1]。KOA与遗传、代谢、生化和生物力学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关联,并与年龄、性别、肥胖、膝关节损伤等因素相关,主要引起关节疼痛,影响膝关节软骨的结构和活动功能等,给患者生活带来诸多痛苦和不便。   骨性关节炎发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病理学改变不可逆转,因此,缓解或消除症状,延缓关节退变,最大限度地维持和恢复患者日常生活是当前治疗的重点。KOA治疗方式主要包括: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其中康复治疗因其安全、无创、效果较好等原因成为骨关节炎治疗的重要方法。新版骨关节炎诊疗指南推荐骨关节炎患者,特别是早期患者,优先选择康复治疗[2]。 康复评定打基础康复治疗的基础即康复评定,是临床检查基础上进行的更具专科特色的功能评定,从身体功能、结构、活动和参与三个方面全面把握患者的功能状态[2]。  1.身体功能评定主要是对患者的感觉功能、运动功能和心理三方面进行评定。(1)感觉功能:主要评定内容包括疼痛和本体感觉。感觉功能评定对关节疼痛原因和程度的判定及KOA的治疗有重要意义。本体感觉对关节运动极为重要,它向中枢提供关节位置和运动速度的信息。目前主要采用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进行评定,可敏感地检测出患者是否存在本体感觉下降及其下降的程度[2]。(2)运动功能:评定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肌力、平衡、步态等。通用量角器或电子量角器可以测量患者的膝关节活动范围;徒手肌力评定、等速肌力评定等方法可用于评定肌力;平衡性常用的评定工具主要是量法表,包括用于单任务平衡测试的:功能性伸展试验、单腿站立试验等,以及常用于多任务平衡测试的Berg平衡量表(BBS)和社区平衡与移动量表(CBM)等,此外还有平衡测试仪可用于评估患者的动静态平衡。目测法通常为步态的首选评定方式,另有三维步态分析可检测患者在运动学、动力学、表面肌电方面的特异改变,进行更详实的评估。值得注意的是,KOA患者肌力下降并不局限于膝关节屈伸肌群,髋关节肌力等也应考虑到临床实践中[2]。 (3)心理评定:研究发现,KOA可增加患者抑郁和焦虑的患病率,同时患者所经历的疼痛和功能障碍也与抑郁或焦虑的心理状态有关。心理状态还可能影响疾病的进程和管理,最终影响功能效果[2]。因此KOA的评估并不能仅局限于生理方面,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正确的康复评定也是必要的。2.身体结构评定KOA身体结构的评定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检查、MRI、CT和超声检查等,其中X线检查为KOA明确诊断的“金标准”。体格检查内容包括触诊关节局部是否有压痛、皮温是否升高、关节线是否有骨膨大、胫股及髌股间室是否存在捻发音等。体质量指数(BMI)、关节肿胀、下肢长度、膝关节轮廓和对线检查也是体格检查的重要内容[2]。3.活动和参与评定这一评定内容主要针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定方法首选专用于骨关节炎评估的量表,如已有中文版并经过信度和效度验证的OAKHQOL量表,是目前最适合的评估KOA患者生活质量的量表[2]。  康复治疗防病残 有康复评定做基础,才能更好的进行KOA的康复治疗。这里的康复治疗主要指非手术治疗,其主要目标是缓解或控制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防止病残。主要包括运动治疗、物理治疗、行动辅助支持治疗、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等多种方法,并已被国内外许多相关临床指南推荐为KOA的核心治疗内容。 1.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KOA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肌力训练、有氧运动、水中运动疗法等,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延缓需外科干预的时间。此外,进行适当的运动,还可以控制体重,缓解肥胖和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久坐、久站等)对病情造成的不利影响[3]。常用的肌肉训练有: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直腿抬高加强股四头肌训练、、静蹲训练、抗阻力训练等;为保持关节最大活动度,还可采取关节被动活动、牵拉、关节助力运动和主动运动等方式,进行膝关节屈伸活动。除此之外,有氧运动(慢走、骑车等),水中运动(游泳等),也有助于改善膝关节功能。2.物理治疗物理治疗主要指使用各种物理因子(如:光、声、电、冷、热、磁、水等)的理疗。研究显示,理疗结合适当的肌力训练等,可缓解患者患肢的疼痛感、增强膝关节稳定性、改善膝关节肿胀、晨僵等状况[3]。例如超短波电磁场治疗,主要是通过热效应与非热效应发生作用,重复的超短波治疗能够促进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显著降低 KOA 患者滑膜囊厚度和膝关节疼痛;低能量激光,可有效预防软骨退变和调节 KOA 引起的炎症过程,并可改善 KOA 患者的疼痛,同时降低他们对于镇痛药的需求[4]。  3.行动辅助支持 KOA 患者本身病变在膝关节,随着病程进展会逐渐影响到踝关节、髋关节功能和结构,对其造成损害,进而对整个下肢生物力学、力线造成影响[4]。因此,患者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行动辅助器械,如拐杖、助行器、关节支具等,也可选择平底、厚实、柔软、宽松的鞋具来辅助行走,从而减少受累关节负重,缓解疼痛,延缓膝关节的进一步损伤[5]。4.药物治疗在运动治疗、物理治疗的同时,通常需要配合药物治疗以增强疗效。早中期KOA治疗的常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和改善膝关节活动度。首选局部外用NSAIDs,口服NSAIDs时需关注患者的消化系统疾病和肝肾功能等合并症[5]。阿片类镇痛药物,适用于NSAIDs类药治疗无效或存在禁忌证的患者,包括弱阿片类镇痛药及强阿片类镇痛药,但需注意其不良反应及成瘾性[5]。此外,慢作用药物,包括地奥司明、氨基葡萄糖、双醋瑞因等,具有缓解关节疼痛和炎症性肿胀的作用;关节腔内注射药物,如透明质酸钠等,能防止软骨的进一步病变,可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抗焦虑药,如度洛西汀等,适用于长期、慢性、广泛性疼痛和(或)伴有抑郁的KOA患者,可改善患者因疼痛导致的抑郁和焦虑等精神改变[5]。  5.中医治疗国内多部指南、专家共识认为局部外用和口服中成药可缓解KOA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推荐中医药用于KOA的治疗[5,6]。有研究证实,复方杜仲健骨颗粒等中成药联合运动疗法治疗KOA,疗效确切,用药安全[7]。此外,中医非药物疗法对KOA的治疗也有积极作用。2020年出台的《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指南》认为针灸、针刀、拔罐、手法等治疗可以起到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和血液循环等作用,推荐酌情选择用于KOA的治疗[6]。有研究表明[8],经筋手法联合雷火灸治疗膝骨关节炎能够发挥良好协同作用,在改善关节功能 , 缓解疼痛 僵硬等方面显现出明显优势。 写在最后康复治疗是KOA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应用中,应遵循相关规范,因人而异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将多种康复治疗方法综合运用,从而提升KOA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对于治疗方案中具体运动方法、辅助工具等的选择,联合应用的细节,以及如何最大程度延长患者接受外科治疗的时间等,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图片来源:pixabay 参考文献:[1]胡金鲁,肖四旺,谢辉,胡巩.中西医膝康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1):106-111.[2]膝骨关节炎的康复评定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9,25(12):1408-1413.[3]张听雨,白玉龙. [J].膝骨关节炎及其康复治疗[J].上海医药,201738(1):19-24.[4]邓程远,周桂娟,王甜甜,廖瑛.膝骨关节炎的物理治疗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8):1756-1760.[5]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关节炎学组,等.中国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21年版)[J].中华骨科杂志,2021,41(18):1291-1314.[6]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骨伤科分会.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指南(2020年版)[J].中医正骨,2020,32(10):1-14.[7]谢亚龙,尹纪光.复方杜仲健骨颗粒联合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9):95+98.[8]刘敏洁,陆佳伟,王琛琳,陶胜楠.经筋手法联合雷火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及对疼痛介质、炎症介质和关节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25):2812-2815.

微医药 2022-05-31阅读量1.0万

运动锻炼与3D打印技术助力扁...

病请描述:什么是扁平足?扁平足以足弓降低或消失为主要特征,表现为站立负重位时足后跟过度外翻,前足过度外展,中足下沉并伴有足纵弓降低。扁平足的危害扁平足容易引起足疲乏或疼痛,膝、髋关节及腰背部疼痛,甚至影响正常活动。足变形加重,功能障碍甚至出现残疾等足部不确定性生长,近年来,随着足踝外科的发展,对于扁平足的认识不断深入,手术治疗的病例不断增多,使得家长对儿童扁平足的担心增多,以致扁平足儿童门诊就诊量不断增加。特别一些扁平足患儿伴有下肢疼痛、穿鞋变形,使家长担心。 扁平足的处理方法1.放松和锻炼足底筋膜扁平足通常会导致足底筋膜弹性缺失,从而引发足底的疼痛。可以用理疗球从足趾到足跟来回施加压力。2.放松和强化小腿肌肉(1)踝和趾的屈肌(胫骨后肌、趾长屈肌、踇长屈肌)都有足内翻的功能,它们与足外翻是相拮抗的。足弓塌陷意味着这些肌肉功能缺失,力量不足。那么,可以通过做足内翻(脚心相对)和脚趾抓地的动作来强化这些肌肉。坐姿提踵:用手按住膝盖给予一个膝盖向下的阻力,克服阻力绷脚抬脚跟,这个动作可以充分锻炼胫骨后肌。 (2)小腿三头肌是指的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它们有着强有力的跖屈功能(绷脚背),是防止踝关节背屈塌陷和足外翻的主要姿势肌。(3)胫骨前肌对于足弓的保持也是非常重要的。(4)放松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因为这两块肌肉短缩会拉低内侧纵弓,使足外翻。3.调整步态步态就是行走的方式。若足弓塌陷,在行走过程中则会直接影响到骨盆和脊柱,引发体态的不平衡。正常的步态周期分为两个阶段:起步态和摆动态。起步态:开始于足后跟触地,然后足掌着地,再到站立中期,足跟离地,最后足趾离地。摆动态:由于不能让腿和足停在躯干后面,因此需要摆动期。摆动期发生在足不负重时,它经历3个过程:加速、摆动和减速。4.降低体重体重的增加会引起足弓部位的降低,增加足弓部位在行走过程中的接触面积。生理结构上极易出现扁平足、足外翻等一系列影响正常行走的症状;而由于长期的过载负重与过度的关节磨损,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部位容易出现关节劳损性的疼痛从而影响正常的走路与运动姿态。5.配备矫形鞋垫矫形鞋垫是治疗柔韧性扁平足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93%的柔韧性扁平足患儿通过非手术治疗足弓得到了正常的发育。矫形鞋垫结合了人体运动的形式和运动学的原理,通过对前足、中足及后足生物力学改变,使足底压力获得重新分布,下肢力线得到矫正,足弓高度得到恢复,以达到预防、治疗的目的。现有的计算机数字和3D打印技术重新定义了鞋垫制作流程,实现个性化设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3D打印接诊中心,王金武教授团队提供专业的3D打印矫形鞋垫医学服务,每一双矫形鞋垫制作都需要进行光学扫描、足底压力分析、计算机软件设计、鞋垫制作、适配等过程,做到精准矫正与治疗。

王金武 2021-01-14阅读量9140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如何做好术...

病请描述:我国60岁以上人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率达64.3%,最终的解决方案是关节置换。其中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有超过45%的患者适合单髁置换。单髁置换仅对病变间室进行表面置换,不损伤膝关节其他结构,术后关节功能及运动学更接近自然关节,同时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如何做好术后康复?这里给出答案!   单髁关节置换术后,需要进行科学规律的康复锻炼,和病人充分的沟通,减轻病人的焦虑,增强病人康复的信心。原则就是从小活动量开始,循序渐进,活动量以锻炼结束,经休息后不感到疲劳和不适为度。术后康复计划如下:   术后第1天 患者卧床休息为主,患肢穿戴弹力袜,预防下肢静脉血栓,24小时内应用冰袋冷敷,2小时一次,每次维持半小时,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 并于小腿远端置一软垫抬高患肢,保持膝关节处于伸直位,必要时应用沙袋压在膝关节上方,使膝关节保持伸直状态。 进行踝关节背伸、跖屈训练, 即最大限度地主动屈伸踝关节, 每个动作保持10秒,屈伸重复10次为1 组,每日做2 组或3 组。     术后第2天 患者开始下地短时间站立,并在床边练习膝关节屈曲,可行走至卫生间,休息时沙袋压于膝关节上方,辅助伸直练习。 进行股四头肌训练:(1)仰卧位,主动下压膝关节,保持大腿肌肉收缩状态10秒后,放松10秒, 重复10次为1组,每日做2组或3组。 (2)仰卧位直腿抬高,抬高在20~30°,保持10秒后放下,10次为1组,每日做2组或3组。   术后第3天 患者开始助步器辅助下行走,范围限于病房内,患肢部分负重,独立行走,每次5~10分钟,每日5~10次,膝关节疼痛即停止行走,循序渐进。然后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促进肿胀消退。并加强膝关节屈伸练习,原则上一个月内屈曲达到90°即可,注意休息和锻炼分开,劳逸结合,不可急于求成。   单髁小切口 出院指导: 患者早期的康复锻炼在医院完成,建议2周内助行器辅助下行走。后期在家也要康复锻炼,主动屈伸及负重行走练习等,注意逐渐增加活动量,防止关节肿胀、积液。注意膝关节保暖,下地行走时可佩戴护膝保护。1月左右可从事日常家务及轻体力活动,避免干重活及激烈体育活动。 不断提高自我康复训练的水平,定期到医院复查,如出现伤口红、肿、热、痛,应立即就医诊治,直至膝关节功能完全康复。   程千|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骨科  骨科门诊时间:   周一全天   骨关节专家门诊   周三上午   骨科特需门诊    擅长: 髋、膝、肩、肘、踝等关节疾病的诊治,关节置换及关节镜治疗;熟练开展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关节置换,膝骨性关节炎单髁置换手术,让患者快速康复;擅长肩周炎,肩袖损伤,膝半月板、韧带损伤等关节镜微创手术。 执业经历: 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科技专家,长宁区卫健委医疗质量控制组组长。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科创新与转化专业委员会关节外科学组委员,骨与软骨再生修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冲击波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编委,亚洲人工关节学会《Arthroplasty》杂志特约审稿专家,SCI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审稿人,《实用医学杂志》、《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审稿专家。曾赴德国 Johanna Etienne Hospital交流学习,师从德国肩肘外科大会主席、南部德国骨科学会主席、著名运动医学及关节外科专家Jerosch教授,学习关节置换与关节镜技术。擅长各类关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在髋、膝、肩、肘等关节置换及微创治疗上有一定的造诣。编写骨科专著3部,其中海外留学生骨科英文教材1部,发表SCI论文5篇,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主持省市厅级课题多项。

程千 2021-01-09阅读量1.1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