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四肢 > 足外翻 > 内容

足外翻内容

儿童扁平足:影响和可能的并发...

病请描述:儿童扁平足:影响和可能的并发症 儿童的足部健康对于他们的生活和运动发展至关重要。俗话说“下梁不正,上梁歪”,如果孩子的足底出现了问题,那么对他整个身形都会有影响。儿童扁平足是一种常见的足部问题,可能会对孩子的生活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并可能引发一些并发症。本文将详细介绍儿童扁平足可能带来的影响以及潜在的并发症。一、儿童扁平足的影响1. 行走和运动能力:儿童扁平足可能影响孩子的行走和运动能力。足弓的降低或消失可能导致步态不稳定、行走困难和运动时的疲劳感。这可能限制孩子参与体育活动和日常活动的能力。 2. 足部疼痛:儿童扁平足可能导致足部疼痛。足弓的异常形态和功能可能增加足部承受的压力,导致足底疼痛、足跟疼痛或足踝疼痛。这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3. 足部变形:儿童扁平足在一些情况下可能导致足部的结构变形。足弓的降低和足部的扁平化可能引起足部外翻、足趾畸形或足部骨骼的异常发育。这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外观和足部的正常功能。 4. 心理影响:儿童扁平足可能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一定影响。足部异常和相关的症状可能导致孩子的自信心下降,影响他们的社交活动和参与感。 二、儿童扁平足的潜在并发症1. 足部畸形:如果儿童扁平足未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干预,可能会引发足部畸形的发展。这可能包括足趾畸形、脚外翻、脚内翻等,影响足部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2. 足部关节疾病:儿童扁平足可能增加足部关节受力的不平衡,进而增加足部关节疾病的风险。例如,足踝关节炎、跖趾关节炎等。 3. 步态异常:儿童扁平足可能导致步态的异常,如摇摆、脚部扭动等。这可能增加孩子摔倒和受伤的风险,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运动能力。 4. 脚踝损伤:儿童扁平足可能增加脚踝受伤的风险。足部的不稳定性和步态异常可能导致脚踝扭伤、脚踝韧带损伤等。 综上所述,儿童扁平足可能对孩子的生活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并可能引发一些并发症。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足部症状,并及时咨询医生进行评估和治疗。通过适当的治疗和干预,可以帮助孩子减轻症状,预防潜在的并发症,并促进足部的正常发育和功能恢复。  

生长发育 2023-12-07阅读量2311

3D打印矫形鞋垫&mdash...

病请描述: 足部解剖 人的足部由26块骨头,32条肌肉和筋腱,30多个关节及100多条韧带连结组合而成,足部的复杂结构,使其在走路时能适应各种地形,更有效地推进身体,吸收地面的冲击。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为了负重、行走和吸收震荡,足骨、韧带和肌肉共同作用形成足弓。人体足弓具有弹性,随姿势的改变而有所不同,在人体的脚部占有重要地位。一般来说足弓可分为纵弓和横弓,纵弓又可分为内侧纵弓和外侧纵弓。 当足部结构出现问题或发生疼痛时,步态和足弓便可能产生异常状况从而使其他关节或组织受损形成其他足患。如足弓过低的扁平足和足弓过高的高弓足。 足弓检查方法 鞋印检查法 通过观察鞋底磨损,判断足弓高低。 足印法 足印法是指患者用不同方式(光脚沾水或墨)于白纸(干燥平坦地面或透明玻璃)上获得足底印记,若前足和后足断开,判为高足弓;印记连在一起并未超过足底的中趾连线判为正常足;而超过中趾连线且中足和后足的宽度几乎同宽,判为扁平足。 同时结合比例法或划线法进行判读,正常足印的足弓空白区宽度与足印最窄区宽度(实心)之比是2:1, 轻度扁平足的比值为1:1, 中度扁平足之比为1:2,重度扁平足无空白区。 足弓角 足弓角的测量需摄取站立(负重位)双侧足部X线水平侧位片 内侧纵弓——内弓角(正常值:113°~130°) 测量方法:由跟骨的最低点至距骨头的最低点作一直线,再由距骨头的最低点至第1跖骨头最低点作一直线,测量两线形成的夹角。 外侧纵弓——外弓角(正常值:130°~150°) 测量方法:由跟骨最低点至跟骰关节最低点作一直线,再由跟骰关节最低点至第5跖骨头最低点作一直线,测量两线形成的夹角。 横弓——前弓角(正常值:>13°) 测量方法:由第1跖跗关节最低点至第1跖骨头最低点作一直线,再由第1跖骨头最低点至跟骨最低点作一直线,测量两线形成的夹角。 横弓——后弓角(正常值:>16°) 测量方法:由跟骰关节最低点至跟骨最低点作一直线,再由跟骨最低点至第5跖骨头最低点作一直线,测量两线形成的夹角。 足底压力测试 足底压力测试系统由多个压力传感器组成,能够在非常高的采集频率下捕捉到足底各个区域的压力变化,客观的反映脚着地整个过程中的用力大小、稳定和平衡性、持续时间等参数,准确判断足底压力。 扁平足 何为扁平足 扁平足即足弓低平或消失,患足外翻,站立、行走的时候足弓塌陷,引起足部疼痛的一种畸形。根据扁平足形成特点分为先天性扁平足和后天性扁平足。  先天性扁平足,也称为病理性或僵硬性, 其特点是不论负重还是不负重其足弓都存在塌陷或消失现象,受足弓跖骨、舟骨、楔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位置畸形所致,该扁平足可选择足部发育阶段进行矫正。 后天性扁平足是由于体重多大而足部肌肉肌腱力量不足引起慢性劳损而成,或是足部受到外伤,主要发生在成人阶段,如孕妇、老年人等,此种情况常用矫形足弓鞋垫进行干预进行延缓症状的恶化。 扁平足的危害 足跟部由于扁平足前足外翻,导致压力重心向足跟内侧转移,不能均匀分布在足跟部,从而导致足内部疼痛或根部骨刺发生。扁平足的足底压力在行走过程中不能均匀的在前脚掌和后跟之间进行移动,为了改变足底压力改变带来的足部疼痛;足弓塌陷也会代偿性的引起其他疾病。 由于足弓的消失使得在运动过程中,或在跳落过程中起不到减震缓冲的作用,容易带来其他关节的代偿缓冲,加重其他关节的冲量压力,形成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疲劳或损伤。 扁平足治疗方式 运动治疗 扁平足治疗的根本途径就是纠正足部因扁平足而产生的不良力学机制。对于中、轻度扁平足患者来说,体育锻炼是积极的治疗方法。其能够通过加强足部肌肉力量、韧带强度来维持正常的足弓形状,预防人体在发育中出现足弓塌陷。 目前,提升足部肌肉和韧带的运动主要有:跑步、跳绳、爬肋木、沙滩赤脚跑跳等。不过锻炼要适量,青少年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且练习时间不宜过长。在15岁以前不宜进行负重练习,应以跑跳为主,并注意动作的正确性。 3D打印矫形鞋垫 足部辅具如矫形鞋垫,帮助足部稳固或使其维持在一个较好的姿势,增加功能,减轻疼痛部位的承重等。扁平足的矫形鞋垫能够起到良好的矫正和支撑作用。 通过3D足部扫描设备快速创建足踝数字模型,根据足部畸形设计,恢复足弓支撑、足底三点承重、缓冲减震、分散和减缓足底压力,最终输入3D打印机完成矫形鞋垫制作,精度高,效率快。3D打印设计内部填充设置蜂窝结构,提供不同的应力支撑。 3D打印矫形鞋垫,通过生物力学原理设计,支撑足弓实现足部三点支撑,矫正跟骨内外翻,平衡足底压力,预防矫正畸形,减少足部疲劳和疼痛,增加舒适性。 就诊流程 个性化3D打印矫形鞋垫,不同于传统石膏取模方式,通过足部扫描仪获得体表信息,结合患者情况通过计算机精准设计,部分或全部3D打印工艺制作完成,做到精准矫正与治疗。 3D打印鞋垫作为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治疗方式,三维扫描过程干净卫生高效、快捷,鞋垫安全美观、与人体高度贴合;计算机设计矫正的精准度高,提高患者的就诊体验,同时更好的保护足部健康。

王金武 2022-09-23阅读量4649

运动锻炼与3D打印技术助力扁...

病请描述:什么是扁平足?扁平足以足弓降低或消失为主要特征,表现为站立负重位时足后跟过度外翻,前足过度外展,中足下沉并伴有足纵弓降低。扁平足的危害扁平足容易引起足疲乏或疼痛,膝、髋关节及腰背部疼痛,甚至影响正常活动。足变形加重,功能障碍甚至出现残疾等足部不确定性生长,近年来,随着足踝外科的发展,对于扁平足的认识不断深入,手术治疗的病例不断增多,使得家长对儿童扁平足的担心增多,以致扁平足儿童门诊就诊量不断增加。特别一些扁平足患儿伴有下肢疼痛、穿鞋变形,使家长担心。 扁平足的处理方法1.放松和锻炼足底筋膜扁平足通常会导致足底筋膜弹性缺失,从而引发足底的疼痛。可以用理疗球从足趾到足跟来回施加压力。2.放松和强化小腿肌肉(1)踝和趾的屈肌(胫骨后肌、趾长屈肌、踇长屈肌)都有足内翻的功能,它们与足外翻是相拮抗的。足弓塌陷意味着这些肌肉功能缺失,力量不足。那么,可以通过做足内翻(脚心相对)和脚趾抓地的动作来强化这些肌肉。坐姿提踵:用手按住膝盖给予一个膝盖向下的阻力,克服阻力绷脚抬脚跟,这个动作可以充分锻炼胫骨后肌。 (2)小腿三头肌是指的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它们有着强有力的跖屈功能(绷脚背),是防止踝关节背屈塌陷和足外翻的主要姿势肌。(3)胫骨前肌对于足弓的保持也是非常重要的。(4)放松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因为这两块肌肉短缩会拉低内侧纵弓,使足外翻。3.调整步态步态就是行走的方式。若足弓塌陷,在行走过程中则会直接影响到骨盆和脊柱,引发体态的不平衡。正常的步态周期分为两个阶段:起步态和摆动态。起步态:开始于足后跟触地,然后足掌着地,再到站立中期,足跟离地,最后足趾离地。摆动态:由于不能让腿和足停在躯干后面,因此需要摆动期。摆动期发生在足不负重时,它经历3个过程:加速、摆动和减速。4.降低体重体重的增加会引起足弓部位的降低,增加足弓部位在行走过程中的接触面积。生理结构上极易出现扁平足、足外翻等一系列影响正常行走的症状;而由于长期的过载负重与过度的关节磨损,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部位容易出现关节劳损性的疼痛从而影响正常的走路与运动姿态。5.配备矫形鞋垫矫形鞋垫是治疗柔韧性扁平足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93%的柔韧性扁平足患儿通过非手术治疗足弓得到了正常的发育。矫形鞋垫结合了人体运动的形式和运动学的原理,通过对前足、中足及后足生物力学改变,使足底压力获得重新分布,下肢力线得到矫正,足弓高度得到恢复,以达到预防、治疗的目的。现有的计算机数字和3D打印技术重新定义了鞋垫制作流程,实现个性化设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3D打印接诊中心,王金武教授团队提供专业的3D打印矫形鞋垫医学服务,每一双矫形鞋垫制作都需要进行光学扫描、足底压力分析、计算机软件设计、鞋垫制作、适配等过程,做到精准矫正与治疗。

王金武 2021-01-14阅读量9140

九院3D打印接诊中心推出定制...

病请描述:    为了推进3D打印的技术研究与临床应用,更好地造福患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3D打印接诊中心现已正式开放,推出了术前模型、个体植入器械、3D打印定制式矫形器等的个性化设计与快速制造的服务项目,需要康复矫形治疗的患者可以在每周二、周四上午到九院南院10号楼5层3D打印接诊中心咨询王金武专家,挂号费仅为普通门诊费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王金武    王金武主任系民政部智能控制与康复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3D打印专委会常务副秘书长,上海市卫计委骨与关节康复医学重点学科带头人,担任国家科技部“十三五康复辅具与养老领域”项目指南起草专家,致力于骨关节外科、周围神经、数字医学与骨科康复工程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对于骨关节炎等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多次指导设计包括3D打印尺骨冠突骨折夹板、膝骨关节炎免(减)荷式支具、矫形鞋垫等3D打印定制式矫形器,并获得多项专利。    什么是3D打印定制式矫形器?矫形器是指装配于人体四肢、躯干等部位的体外器具总称,其目的是为了预防或矫正四肢、躯干的畸形或治疗骨关节及神经肌肉疾病并补偿其功能。传统矫形器的制作一般先使用石膏制得患者阴模,对阴模灌型后获取阳模,在阳模上进行修型,再根据不同材料使用低温加热、压制等加工手段最终获得成品,存在制作周期长、产生石膏废材等缺点。3D打印接诊中心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量身定制矫形器,真正实现个性化的矫形治疗,3D打印定制式矫形器继承了传统的矫形器制作理念,结合了计算机诊断、生物力学、3D打印等技术,具有取型方面、模型精度高、透气、美观、材料性能良好、加工环境友好等优点,可对矫形效果进行数字化精确控制,达到满意的临床矫治效果。    骨关节炎,四肢轻中度畸形患者,因外伤、手术引起的需固定支具者,骨骼尚未发育成熟的早中期脊柱侧弯患者以及患有扁平足、高弓足、足外翻、足内翻、糖尿病等均可到3D打印接诊中心定制相应的矫形器。    整个就诊流程主要包括了以下环节:1.病情诊断与检查,医生对患者进行病情检查并做详细记录;2.开具定制式矫形器处方,处方内容包括了诊断结果、佩戴部位、参数指标(如膝外翻角、Cobb角),以及关节畸形、外伤的病史等;3.采集患者影像学数据,根据实际情况对患者行X线摄片、CT、MRI等;4.矫形器个性化设计,采集数据之后,医生和康复师、材料专家、矫形器师等共同参与到矫形器设计过程中,必要时对设计完成的矫形器进行力学仿真与分析,确定其安全有效;5.3D打印加工,根据矫形器的部位和矫治目的,选择合适的打印方式和材料;6.加工后处理,对打印成品进行去支撑、打磨抛光、添加内衬等;7.患者适配,医生指导患者佩戴并告知佩戴须知;8.效果监测与反馈,患者应定期复诊,医生记录复诊结果并存档,如果矫形器无法满足患者进一步的矫形需求,则进行更换。    在佩戴3D打印定制式矫形器的过程中,患者应当严格按照医生要求,每天佩戴矫形器,定时复诊,使用过程中若出现不适,应立即联系主诊医生。矫形器不用时注意保管,避开明火,可用毛巾蘸取少许水清洁矫形器,同时也要注意保持佩戴处皮肤的清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3D打印接诊中心面积达220平方米,就诊环境优美,兼具门诊、办公、会议功能,依托于上海九院南院、浦东两个3D打印中心,配备了多台3D打印设备,更有专业的工程师团队,可以实现3D打印定制式矫形器的设计与制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3D打印接诊中心整合了上交和九院的医工交叉优势,聚焦医学3D打印技术,致力于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多学科交叉研发团队,形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医学3D打印交叉研究、临床应用示范、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基地。3D打印接诊中心的成立既是顺应了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也是数字医学转化应用的重要成果。作者简介:王金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博导。先后入选“上海市启明星”计划、“上海市启明星追踪”计划、“上海浦江人才计划”和“上海交大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2008年-2009年公派赴美国著名的克利夫兰医学中心,跟随担任美国肩肘关节学会主席Joseph.Iannotti教授学习,并取得美国肩关节FELLOW证书。现任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数字骨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市数字医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骨科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卫计委骨与关节康复重点学科带头人等职。作为课题负责人或主要成员荣获上海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上海康复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各一项。擅长手术:(1)复杂的肩关节周围骨折的微创治疗;(2)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与肩关节不稳的微创治疗;(3)肩肘关节置换;(4)通过显微外科和定制式人工关节技术进行肩关节肿瘤的保肢治疗;王金武主任门诊时间:周二周四上午 3D打印接诊中心专家门诊,地点:黄浦区瞿溪路500号九院南院10号楼5F周四下午        专家门诊,地点:黄浦区瞿溪路500号九院新门诊大楼3楼1号诊室

王金武 2018-08-04阅读量8419

九院3D打印接诊中心推出定制...

病请描述:九院3D打印接诊中心推出定制矫形器服务 为了推进3D打印的技术研究与临床应用,更好地造福患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3D打印接诊中心现已正式开放,推出了术前模型、个体植入器械、3D打印定制式矫形器等的个性化设计与快速制造的服务项目,需要康复矫形治疗的患者可以在每周二、周四上午到九院南院10号楼5层3D打印接诊中心咨询王金武专家,挂号费仅为普通门诊费用。王金武主任系民政部智能控制与康复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3D打印专委会常务副秘书长,上海市卫计委骨与关节康复医学重点学科带头人,担任国家科技部“十三五康复辅具与养老领域”项目指南起草专家,致力于骨关节外科、周围神经、数字医学与骨科康复工程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对于骨关节炎等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多次指导设计包括3D打印尺骨冠突骨折夹板、膝骨关节炎免(减)荷式支具、矫形鞋垫等3D打印定制式矫形器,并获得多项专利。什么是3D打印定制式矫形器?矫形器是指装配于人体四肢、躯干等部位的体外器具总称,其目的是为了预防或矫正四肢、躯干的畸形或治疗骨关节及神经肌肉疾病并补偿其功能。传统矫形器的制作一般先使用石膏制得患者阴模,对阴模灌型后获取阳模,在阳模上进行修型,再根据不同材料使用低温加热、压制等加工手段最终获得成品,存在制作周期长、产生石膏废材等缺点。3D打印接诊中心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量身定制矫形器,真正实现个性化的矫形治疗,3D打印定制式矫形器继承了传统的矫形器制作理念,结合了计算机诊断、生物力学、3D打印等技术,具有取型方面、模型精度高、透气、美观、材料性能良好、加工环境友好等优点,可对矫形效果进行数字化精确控制,达到满意的临床矫治效果。骨关节炎,四肢轻中度畸形患者,因外伤、手术引起的需固定支具者,骨骼尚未发育成熟的早中期脊柱侧弯患者以及患有扁平足、高弓足、足外翻、足内翻、糖尿病等均可到3D打印接诊中心定制相应的矫形器。整个就诊流程主要包括了以下环节:1.病情诊断与检查,医生对患者进行病情检查并做详细记录;2.开具定制式矫形器处方,处方内容包括了诊断结果、佩戴部位、参数指标(如膝外翻角、Cobb角),以及关节畸形、外伤的病史等;3.采集患者影像学数据,根据实际情况对患者行X线摄片、CT、MRI等;4.矫形器个性化设计,采集数据之后,医生和康复师、材料专家、矫形器师等共同参与到矫形器设计过程中,必要时对设计完成的矫形器进行力学仿真与分析,确定其安全有效;5.3D打印加工,根据矫形器的部位和矫治目的,选择合适的打印方式和材料;6.加工后处理,对打印成品进行去支撑、打磨抛光、添加内衬等;7.患者适配,医生指导患者佩戴并告知佩戴须知;8.效果监测与反馈,患者应定期复诊,医生记录复诊结果并存档,如果矫形器无法满足患者进一步的矫形需求,则进行更换。在佩戴3D打印定制式矫形器的过程中,患者应当严格按照医生要求,每天佩戴矫形器,定时复诊,使用过程中若出现不适,应立即联系主诊医生。矫形器不用时注意保管,避开明火,可用毛巾蘸取少许水清洁矫形器,同时也要注意保持佩戴处皮肤的清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3D打印接诊中心面积达220平方米,就诊环境优美,兼具门诊、办公、会议功能,依托于上海九院南院、浦东两个3D打印中心,配备了多台3D打印设备,更有专业的工程师团队,可以实现3D打印定制式矫形器的设计与制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3D打印接诊中心整合了上交和九院的医工交叉优势,聚焦医学3D打印技术,致力于建立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多学科交叉研发团队,形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医学3D打印交叉研究、临床应用示范、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基地。3D打印接诊中心的成立既是顺应了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也是数字医学转化应用的重要成果。作者简介:王金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博导。先后入选“上海市启明星”计划、“上海市启明星追踪”计划、“上海浦江人才计划”和“上海交大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2008年-2009年公派赴美国著名的克利夫兰医学中心,跟随担任美国肩肘关节学会主席Joseph.Iannotti教授学习,并取得美国肩关节FELLOW证书。现任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数字骨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市数字医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骨科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卫计委骨与关节康复重点学科带头人等职。作为课题负责人或主要成员荣获上海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上海康复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各一项。擅长手术:(1)复杂的肩关节周围骨折的微创治疗;(2)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与肩关节不稳的微创治疗;(3)肩肘关节置换;(4)通过显微外科和定制式人工关节技术进行肩关节肿瘤的保肢治疗;王金武主任门诊时间:周二周四上午 3D打印接诊中心专家门诊,地点:黄浦区瞿溪路500号九院南院10号楼5F周四下午        专家门诊,地点:黄浦区瞿溪路500号九院新门诊大楼3楼1号诊室

王金武 2018-01-18阅读量1.7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