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我母亲4年前听力下降、耳鸣,检查出听神经瘤。在美国看了知名的专家,回家也看了中国北京上海等著名的教授,有幸找到西安唐都医院赵天智主任,经过全球各大专家的诊治,我们一致认为赵天智主任医术医德让我们放心,这3年多经过疫情,我们和赵主任团队一直保持联系,平时有问题随问随答,赵主任根据我母亲的病情,建议观察,肿瘤长大了再手术。所以这几年免受手术风险的困扰,今年检查肿瘤长大了,到了必须手术的时候,我们慕名到西安,赵天智主任顺利为我母亲做完手术,妈妈爱美,赵主任给她把术后面部功能保护很好,没有任何后遗症,赵天智主任医术全球NO.1。 赵天智主任年轻有为,医术精湛,整个看病过程,赵天智主任团队安排井然有序,细心体贴,让我们感到非常温暖,非常感谢赵主任及团队医护天使们!大爱无疆!恩情铭记于心!” 听神经由前庭神经和蜗神经组成,听神经瘤起源于前庭神经鞘膜,是一典型的神经鞘瘤,由于没有听神经本身参与,因此,听神经瘤准确地应被称为前庭神经鞘瘤。此瘤占颅内肿瘤的8.43%。好发于中年人,高峰在30-50岁。病程相对较长,大多数在4-5年。 肿瘤多数发生于听神经的前庭神经,随着肿瘤生长变大,压迫桥脑外侧面和小脑前缘,充满于小脑桥脑角内。肿瘤大多数是单侧性,少数为双侧性。属良性病变,即使多次复发亦不发生恶变和转移,如能切除,常能获得永久治愈。 听神经瘤首选手术治疗,避免增加手术的难度,同时随着医学影像学、显微神经外科以及颅神经监测技术的发展,使得听神经瘤手术除了提高切除率延长生命之外,更加注重颅神经功能的保存和术后生活质量的维持,尤其是对于面神经的保护,是颅底外科医生和大多数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首先考虑的重要因素。 大多数听神经瘤早期症状以患侧耳鸣、听力下降为主要表现,症状较轻时往往不引起患者重视;随着肿瘤逐渐增大,听力可进行性下降甚至发展至耳聋。由于肿瘤压迫主司平衡功能的前庭神经,尤其是肿瘤位于骨性内听道内的肿瘤,即使肿瘤体积不大,早期亦可影响听力和前庭神经功能而出现听力障碍和眩晕症状。 听神经瘤属于良性肿瘤,一旦发现应尽早争取手术全切以获得彻底治愈。 随着神经电生理和显微颅神经监测技术的发展,整个听神经瘤手术中均可在面神经监测下进行。颅底外科医师在分离肿瘤与面神经时的操作熟练度也会对术后患者面神经功能造成影响,为避免进一步损伤面神经, 应做到以下几点:1、锐性分离;2、牵拉肿瘤而不是面神经;3、勿过分牵拉面神经;4、保护面神经周围血供;5、避免电凝产生的热损伤。 提醒大家:如果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等早期症状的时候能够足够重视,尽快就诊,早发现早治疗,听神经瘤这种疾病对患者的损害将明显减小,小韩的故事也不会重演。不仅如此,如果我们能够对颅脑疾病有一定的了解,重视自己身体的变化,及时就医,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绝大多数颅脑疾病将不再可怕。
赵天智 2025-02-10阅读量733
病请描述: 听神经瘤往往易被忽视,如果出现耳鸣、耳聋等症状时,要及时就诊。赵天智主任介绍,早期听神经瘤患者不要忽视这些症状:耳聋是听神经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约90%的患者因耳聋就诊。该病的耳聋特点:是进行性高频、单侧或不对称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通常该症状历经数月至数年,患者听力下降不明显时仅在交替用双耳接电话时才无意中发现。 尚有部分患者表现为突发性听力下降。近期的研究发现,高达5%的突发性耳聋患者最终被确诊为听神经瘤。 高达70%的听神经瘤患者存在耳鸣。耳鸣常在听力下降前出现,也可同时开始,为一侧性,音调高低不等,渐进性加剧,可为汽笛声、蝉鸣音、哨音等,也可逐渐由间断变为持续性。 还有20%的听神经瘤患者可发生眩晕。多表现为平衡失调,其中不稳的感觉比较常见(48%),其发生率与肿瘤的大小成正比。由于肿瘤实际大多来源于前庭神经,故短暂的眩晕可能为首发症状。 由此可见,早期听神经瘤的症状常常表现为耳聋、耳鸣及眩晕,易于被患者所忽视。由于听神经瘤早期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晚期,因此,当出现一侧进行性耳聋、突发性耳聋、持续性耳鸣及眩晕时,请及时到正规医院的神经外科就诊。 听神经瘤诊断需要做哪些检查? 1、病史典型的听神经瘤具有上述渐进性加重的临床表现。听神经瘤患者常见症状有听力改变、面神经三叉神经痛受累,头痛及前庭功能异常等症状。 2、神经耳科检查由于病人早期仅有耳鸣、耳聋,常在耳科就诊。常用的是听力检查及前庭神经功能检查。 (1)听力检查:有4种听力检查方法可区别听力障碍是来自传导系统、耳蜗或听神经的障碍听力测验,第Ⅰ型属正常或中耳疾病;第Ⅱ型为耳蜗听力丧失;第Ⅲ、Ⅳ型为听神经病变音衰退阈试验。如果音调消退超过30dB为听神经障碍,短增强敏感试验积分在60%~100%为耳蜗病变,双耳交替音量平衡试验有增补现象的属耳蜗病变,无增补现象的属中耳或听神经病变。 (2)前庭神经功能检查:听神经瘤多起源于听神经的前庭部分,早期采用冷热水试验几乎都能发现病侧前庭神经功能损害现象、反应完全消失或部分消失。这是诊断听神经瘤的常用方法。但由于从前庭核发出的纤维经脑桥交叉至对侧时位于较浅部,容易受大型桥脑小脑角肿瘤的压迫,健侧的前庭功能也有10%左右病人可以受损。 3、影像检查 (1)颅骨X线片:岩骨平片见内耳道扩大、骨侵蚀或骨质吸收。 (2)CT及MRI扫描:CT表现为瘤体呈等密度或低密度,少数呈高密度影像。肿瘤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位于内听道口区,多伴内听道扩张,增强效应明显。MRIT1加权像上呈略低或等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第四脑室受压变形,脑干及小脑亦变形移位。注射造影剂后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囊变区不强化。 如何应对听神经瘤? 听神经瘤是良性肿瘤,若能在肿瘤造成严重的听力损害、面瘫之前手术,效果良好,故早期诊断成为关键。 切除听神经瘤的手术,有的患者会问,这是开颅手术还是微创手术?听神经瘤手术是需要开颅的,在老百姓的观念里,微创就是切口小,在身上留下的伤口很小;而对于神经外科的医生来说,微创其实并不单纯是指切口小,而是对颅内神经、血管的干扰或者损伤很小。目前我们完全可以做到在切除肿瘤的同时,保护患者听力、面神经等功能没有损伤。
赵天智 2025-02-05阅读量890
病请描述: 听神经瘤是颅内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早期表现主要为单侧、持续性、顽固性耳鸣,耳鸣治疗效果常不明显,久之可伴听力下降。由于这种耳鸣有时并不是很剧烈,因此也常常被患者本人所忽视。随诊肿瘤的生长,患者听力可进行性下降,最后完全丧失;个别患者还伴发三叉神经受累,感觉面部麻木或疼痛,以及面神经受累,出现口角歪斜等症状。桥小脑角区有复杂的神经、血管、脑结构,如听神经、面神经、三叉神经、舌咽、迷走、副神经,小脑前下动脉和后下动脉及其分支,以及小脑和脑干。 除瘤体较小(2cm以下)可观察或行立体定向非手术治疗外,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式。 听神经瘤的切除中,如何保护这些重要神经、血管和脑结构,最大限度的减少手术并发症和后遗症,是此类手术的难点和关键。目前国际上十分重视听神经瘤术中对面神经的保护问题,甚至还提倡对听神经保护的理念。 对于小的听神经瘤,做到面神经解剖保留而功能尽管术后早期轻度障碍,数月内获得满意恢复,已不是难事;目前医生面临的最大窘境是,切除瘤体越多,神经功能损害的可能性,或是严重度,将会增大;而遗留肿瘤越多,复发可能性越大。 一旦发生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障碍,患者表现为手术侧眼睑闭合困难,眼结膜或/和角膜长期暴露,造成结膜炎、角膜炎,需终生点眼药水,保护角膜和结膜;严重的导致角膜穿孔,重者甚至还要缝合眼睑以保护眼球内结构和组织。除此当后组颅神经,如舌咽、迷走、副神经受到损伤,患者口角歪斜,吃饭漏食。凡此,日常起居和社会交往受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大减。 现代显微外科理念,娴熟的分离、显露和切除技术,以及神经电生理监测手段,是实现肿瘤全切、颅神经完美解剖与功能保护的前提。
赵天智 2025-02-05阅读量867
病请描述: 听神经瘤(前庭神经鞘膜瘤)是原发于第八对颅神经鞘膜上的良性肿瘤,大多来自于前庭神经。该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8%~10%,占小脑脑桥肿瘤的80%~90%,多见于30~60岁的成人,女性较多见,男女比例为2:3,借助于诊断方法的进步,其发病率逐年增长,目前已达2.28例/10万人/年。多为单侧,双侧者罕见。肿瘤生长一般比较缓慢,平均每年月增长0.25-0.4cm,个别肿瘤可在1年内增大2cm。 听神经瘤的临床表现 听神经瘤临床表现较复杂,其症状并不完全一致,可轻可重,这主要与肿瘤起始部位、生长速度、发展方向、肿瘤大小、血供情况、是否囊性变等诸多因素有关。听神经瘤典型的首发症状为单侧耳聋和耳鸣,大多数病例中,患耳耳鸣,为高频音,耳鸣被描述为“汽笛声”、“哨音”、“蝉鸣音”、“轰鸣声”等。耳鸣的声音有时经常变化,出现一段时间有时自行消失。 耳鸣可为间断性,也可为持续性。其非典型症状包括头痛、耳闷胀感、眩晕及行走不稳。后期瘤体增大,会压迫脑干或造成颅内高压,不及时进行外科干预则可能威胁患者生命。因此以耳鸣及听力下降为主诉的病人前来就诊时,如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则需进一步行影像学检查排除听神经瘤可能。 手术是目前治疗听神经瘤唯一有效的方法!临床上,如果没有明显手术禁忌症的时候,一般建议患者尽早手术,避免出现难以恢复的听力下降!因此,患者千万不要抗拒手术,及时手术有利于保留听力。治愈患者朋友们担心的手术创伤和手术风险的问题,事实上,随着医学影像学、显微神经外科以及颅神经监测技术的发展,使得听神经瘤手术除了提高切除率延长生命之外,更加注重颅神经功能的保存和术后生活质量的维持,尤其是对于面神经的保护,是颅底外科医生和大多数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首先考虑的重要因素。 随着神经电生理和显微颅神经监测技术的发展,整个听神经瘤手术中均可在面神经监测下进行。颅底外科医师在分离肿瘤与面神经时的操作熟练度也会对术后患者面神经功能造成影响,为避免进一步损伤面神经, 应做到以下几点:1、锐性分离;2、牵拉肿瘤而不是面神经;3、勿过分牵拉面神经;4、保护面神经周围血供;5、避免电凝产生的热损伤。 提醒大家 如果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等早期症状的时候能够足够重视,尽快就诊,早发现早治疗,听神经瘤这种疾病对患者的损害将明显减小,小韩的故事也不会重演。不仅如此,如果我们能够对颅脑疾病有一定的了解,重视自己身体的变化,及时就医,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绝大多数颅脑疾病将不再可怕。
赵天智 2025-01-21阅读量1055
病请描述: 听神经瘤多数发生于听神经的前庭神经,随着肿瘤生长变大,压迫桥脑外侧面和小脑前缘,充满于小脑桥脑角内。肿瘤大多数是单侧性,少数为双侧性。属良性病变,即使多次复发亦不发生恶变和转移,如能切除,常能获得永久治愈。 目前,听神经瘤手术面神经功能的保留率相对较高,经过一段时间,一般都能得到良好的恢复。只要肿瘤不是太大或者少数其他情况,手术过程中我们就不用太担心会出现“颜面”问题。 如果肿瘤为2.5cm或更小,术后一般仅有听力的问题和早期轻度的面神经症状。一旦肿瘤增大到4-5cm或者更大,术后则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平衡共济功能障碍、吞咽和咳嗽困难、声音嘶哑、面部麻木。更严重的将出现肢体瘫痪、昏迷,并可能危及生命。这种情况下面神经功能保留的可能明显降低,即便功能保留,也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 手术是目前治疗听神经瘤唯一有效的方法!临床上,如果没有明显手术禁忌症的时候,一般建议患者尽早手术,避免出现难以恢复的听力下降!因此,患者千万不要抗拒手术,及时手术有利于保留听力。治愈患者朋友们担心的手术创伤和手术风险的问题,事实上,随着医学影像学、显微神经外科以及颅神经监测技术的发展,使得听神经瘤手术除了提高切除率延长生命之外,更加注重颅神经功能的保存和术后生活质量的维持,尤其是对于面神经的保护,是颅底外科医生和大多数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首先考虑的重要因素。 随着神经电生理和显微颅神经监测技术的发展,整个听神经瘤手术中均可在面神经监测下进行。颅底外科医师在分离肿瘤与面神经时的操作熟练度也会对术后患者面神经功能造成影响,为避免进一步损伤面神经, 应做到以下几点:1、锐性分离;2、牵拉肿瘤而不是面神经;3、勿过分牵拉面神经;4、保护面神经周围血供;5、避免电凝产生的热损伤。 提醒:如果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等早期症状的时候能够足够重视,尽快就诊,早发现早治疗,听神经瘤这种疾病对患者的损害将明显减小,小韩的故事也不会重演。不仅如此,如果我们能够对颅脑疾病有一定的了解,重视自己身体的变化,及时就医,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绝大多数颅脑疾病将不再可怕。
赵天智 2025-01-07阅读量1296
病请描述: 听神经瘤早期表现主要为单侧、持续性、顽固性耳鸣,耳鸣治疗效果常不明显,久之可伴听力下降。由于这种耳鸣有时并不是很剧烈,因此也常常被患者本人所忽视。随诊肿瘤的生长,患者听力可进行性下降,最后完全丧失;之后,患者可能还有面部麻木、鼻唇沟变浅、声音嘶哑、吞咽困难、走路步态不稳等症状;病程晚期可出现头痛加重、呕吐、视力下降等,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因此,尽早诊断及治疗至关重要。 诊断听神经瘤需要做哪些检查? 1、病史:典型的听神经瘤具有上述渐进性加重的临床表现。 2、神经耳科检查:由于病人早期仅有耳鸣、耳聋,常在耳科就诊。常用的是听力检查及前庭神经功能检查。 (1)听力检查:有4种听力检查方法可区别听力障碍是来自传导系统、耳蜗或听神经的障碍听力测验,第Ⅰ型属正常或中耳疾病;第Ⅱ型为耳蜗听力丧失;第Ⅲ、Ⅳ型为听神经病变音衰退阈试验。如果音调消退超过30dB为听神经障碍,短增强敏感试验积分在60%~100%为耳蜗病变,双耳交替音量平衡试验有增补现象的属耳蜗病变,无增补现象的属中耳或听神经病变。 (2)前庭神经功损害现象、反应完全消失或部分消失。这是诊断听神经瘤的常用方法。但由于从前庭核发出的纤维经脑桥交叉至对侧时位于较浅部,容易受大型桥脑小脑角肿瘤的压迫,健侧的前庭功能也有10%左右病人能检查:听神经瘤多起源于听神经的前庭部分,早期采用冷热水试验几乎都能发现病侧前庭神经功能可以受损。 3、影像检查 (1)颅骨X线片:岩骨平片见内耳道扩大、骨侵蚀或骨质吸收。 (2)CT及MRI扫描:CT表现为瘤体呈等密度或低密度,少数呈高密度影像。肿瘤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位于内听道口区,多伴内听道扩张,增强效应明显。MRIT1加权像上呈略低或等信号,在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第四脑室受压变形,脑干及小脑亦变形移位。注射造影剂后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囊变区不强化。 听神经瘤是良性肿瘤,若能在肿瘤造成严重的听力损害、面瘫之前手术,效果良好,故早期诊断成为关键。赵天智主任介绍:目前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听神经瘤的最佳选择,既可以把肿瘤全部切除,还可以尽可能地保留面神经和听神经功能。小的听神经瘤首选显微外科手术,也可考虑伽玛刀治疗,后者的治疗目标是阻止肿瘤继续生长,维持神经功能和预防新的神经损害,但是存在治疗不彻底和放射性脑水肿问题,而且照射后再手术,面神经功能保留较困难。 中老年耳鸣者,一定要应考虑到听神经瘤的可能性,排除听神经瘤后再考虑其他疾病。目前CT,核磁技术都已成为诊断听神经瘤的可靠手段。当然,中年持续性耳鸣病人也可先到耳鼻喉科或神经外科检测听觉传导功能,该检测比较经济,若发现确有问题再做进一步检查。如果是听神经瘤一定要早诊断,早治疗。否则极有可能错过最佳治疗期,直致面神经受损,导致面瘫、耳朵失聪等严重后果。 听神经瘤治疗目标主要为:切除肿瘤,去除肿瘤对脑干、小脑的压迫作用,解除因肿瘤压迫脑室而引起的脑积水。理想状态下最好的是全切肿瘤,但肿瘤与神经或血管粘连紧密不能全切。
赵天智 2024-12-25阅读量1649
病请描述: 日前,在颅神经疾病专家王景教授的网上工作站,有患者留言:“我患有三叉神经痛已经五、六年了,发病时间间隔越来越短,一次比一次严重,现在不敢刷牙、洗脸、碰一下嘴唇就像过电一样疼痛难忍,请问这种情况能否手术根治?” 王景教授介绍:对于三叉神经痛,初期治疗以药物为主,如药物治疗无效时,经过严格的术前评估,可通过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是唯一针对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进行治疗的方法,该手术能够保留三叉神经的解剖完整,因此三叉神经的功能可以保留。由于微血管减压术具有止痛效果明显、非破坏性、副损伤少、极低的复发率等优点,成为目前国际公认的治疗三叉神经痛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 三叉神经痛有什么明显特点吗? 1、疼痛发作是短暂的,一般疼痛一次持续几秒钟到几分钟,症状可自行缓解,不发作时跟正常人一样,大多数患者会反复发作。 2、病症发作是有周期性的,每有一段时间发病,其他时间不发作。 3、疼痛发作都是有“扳机点”,只要一不小心触动了某一部位,就能诱发疼痛。这些都是比较典型的特点,当然也有例外,症状严重的常年疼痛。 此病多发于4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年龄增大,病人血管硬化,容易对神经产生压迫。三叉神经痛在发病初期,疼痛并不是很剧烈,持续时间一般不会太久,发作也不会很频繁,日常生活中注意“扳机点”,一般是不容易发作的,可以得到缓解的,但是大多数也只是暂时缓解,没有祛除病因,所以是不能自愈根治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缓解期越来越短,而疼痛发作的时间却越来越长。当疼痛不能被触发时,往往已经进展到了难治期。三分之一的患者在夜间出现疼痛。单纯三叉神经第一支(眼支)疼痛不多见。 常规检测内容 1、运动检查 主要检查咀嚼肌群(咬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的运动情况。因咀嚼肌群均止于下颌骨,在三叉神经运动支支配下,运动颞颌关节,参加咀嚼、言语运动,并在一定程度上参加表情的表达。 2、感觉检查 颜面部的皮肤感觉,主要由三叉神经感觉支分布,三叉神经感觉根粗大,胞体集中在三叉神经半月节内,从半月神经节发出三个大而粗的干:眼支、上颌支和下颌支。 3、颅神经检查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一般均含有相应分支神经损害的症状表现。 影像学检查 1、磁共振(MRI)检查 可帮助排除颅后窝、小脑脑桥角、海绵窦、Meckel腔等部位肿瘤性或血管性病变所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MRTA更能清晰地发现压迫神经的血管及血管性病变,及显示三叉神经与邻近和血管性病变之间的关系。为术前首先检查项目。 2、CT检查 CT可用于排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如脑部肿瘤、血管畸形、多发性硬化症等,亦可发现颅底畸形血管等。另外,在CT高精度下精准定位病灶下,对三叉神经痛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王景 2024-12-23阅读量1492
病请描述: 听神经瘤是颅内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早期表现主要为单侧、持续性、顽固性耳鸣,耳鸣治疗效果常不明显,久之可伴听力下降。由于这种耳鸣有时并不是很剧烈,因此也常常被患者本人所忽视。随诊肿瘤的生长,患者听力可进行性下降,最后完全丧失;个别患者还伴发三叉神经受累,感觉面部麻木或疼痛,以及面神经受累,出现口角歪斜等症状。桥小脑角区有复杂的神经、血管、脑结构,如听神经、面神经、三叉神经、舌咽、迷走、副神经,小脑前下动脉和后下动脉及其分支,以及小脑和脑干。 除瘤体较小(2cm以下)可观察或行立体定向非手术治疗外,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式。 听神经瘤的切除中,如何保护这些重要神经、血管和脑结构,最大限度的减少手术并发症和后遗症,是此类手术的难点和关键。目前国际上十分重视听神经瘤术中对面神经的保护问题,甚至还提倡对听神经保护的理念。 对于小的听神经瘤,做到面神经解剖保留而功能尽管术后早期轻度障碍,数月内获得满意恢复,已不是难事;目前医生面临的最大窘境是,切除瘤体越多,神经功能损害的可能性,或是严重度,将会增大;而遗留肿瘤越多,复发可能性越大。 一旦发生听神经瘤术后面神经功能障碍,患者表现为手术侧眼睑闭合困难,眼结膜或/和角膜长期暴露,造成结膜炎、角膜炎,需终生点眼药水,保护角膜和结膜;严重的导致角膜穿孔,重者甚至还要缝合眼睑以保护眼球内结构和组织。除此当后组颅神经,如舌咽、迷走、副神经受到损伤,患者口角歪斜,吃饭漏食。凡此,日常起居和社会交往受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大减。 现代显微外科理念,娴熟的分离、显露和切除技术,以及神经电生理监测手段,是实现肿瘤全切、颅神经完美解剖与功能保护的前提。
赵天智 2024-10-12阅读量1844
病请描述: 日前,家住陕西西安54岁的阮女士,做完听神经瘤手术已经一个月了,整个人自信、开朗,脸上始终挂着灿烂笑容,说:“我的听神经瘤非常大,现在做完手术整整一个月,恢复的跟之前一样,非常感谢赵天智主任,手术做的非常成功,保住我的面神经,让我没有遗留下后遗症,还是那么美丽。” 病情回顾: 10年前,突然出现间断性头晕,伴有右侧听力下降,当时去医院针对治疗症状有所缓解。 1年前,头晕在医院做头颅核磁,提示“右侧侧桥小脑角占位性病变”,未治疗。 今年6月,右侧耳鸣伴有右侧听力下降明显,做头颅核磁提示“右侧侧桥小脑角占位性病变,较前增大明显”,未治疗。 今年8月,右侧耳鸣伴有右侧听力下降症状加重,头颅核磁提示:“右侧侧桥小脑角占位性病变,较前增大”。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决定做手术。在2024年9月3日,唐都医院神经外科颅底肿瘤专家组赵天智主任团队对患者进行了手术,手术时间13个小时,术中采取右侧乙状窦后入路,应用显微镜、电生理监测,当发现肿瘤与面神经粘连紧密时,小心锐性分离肿瘤,面神经表面全切除,其余全部切除肿瘤,间断缝合关闭硬膜切口,缺损处用神经补片修补缺损。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保留面神经功能,无面瘫症状。 手术是目前治疗听神经瘤唯一有效的方法!事实上,随着医学影像学、显微神经外科以及颅神经监测技术的发展,使得听神经瘤手术除了提高切除率延长生命之外,更加注重颅神经功能的保存和术后生活质量的维持,尤其是对于面神经的保护,是颅底外科医生和大多数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首先考虑的重要因素。 随着神经电生理和显微颅神经监测技术的发展,整个听神经瘤手术中均可在面神经监测下进行。颅底外科医师在分离肿瘤与面神经时的操作熟练度也会对术后患者面神经功能造成影响,为避免进一步损伤面神经。 应做到以下几点:1、锐性分离;2、牵拉肿瘤而不是面神经;3、勿过分牵拉面神经;4、保护面神经周围血供;5、避免电凝产生的热损伤。 如果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等早期症状的时候能够足够重视,尽快就诊,早发现早治疗,听神经瘤这种疾病对患者的损害将明显减小,小韩的故事也不会重演。不仅如此,如果我们能够对颅脑疾病有一定的了解,重视自己身体的变化,及时就医,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绝大多数颅脑疾病将不再可怕。
赵天智 2024-10-12阅读量1370
病请描述: 颅底肿瘤赵天智主任的网上工作站,有位颅内胆脂瘤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分享了就诊经历及现状,说道:“我儿子今年26岁,从去年10月份到现在孩子视力下降,最近这几个月严重了,医院检查头里面长了东西,需要手术。亲戚有做医生的,她告诉我们这个手术西安唐都医院赵天智主任手术做的好,我们就从河南去西安找赵天智主任做了手术。手术很成功,术后孩子说视力渐渐在恢复,听声音也比术前清楚了,肿瘤压迫影响到听力以前也没有注意,现在压迫解除了,身体恢复很顺利,感谢医术精湛,敬业负责的赵天智主任及团队医生们!孩子身体恢复好,有好的未来,我们心底里感恩赵天智主任!恩重如山!” 颅内胆脂瘤是起源于异位胚胎残余组织的先天性良性肿瘤,也称表皮样囊肿、上皮样囊肿或珍珠瘤,好发于小脑桥脑角、鞍旁,也可见于第四脑室,侧脑室、大脑、小脑和脑干,可为多发,无明显性别差异,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临床上,颅内胆脂瘤患者根据肿瘤生长位置不同,可出现多种症状。 1、小脑桥脑角胆脂瘤:常以三叉神经痛起病(70%),往往有患侧耳鸣、耳聋、晚期出现小脑桥脑角综合症,表现为面部感觉减退,面肌力弱,听力下降,共济失调等。 2、鞍区胆脂瘤:常以视力减退,视野缺损为早期的主要临床表现,少数患者可有内分泌障碍,表现为性功能减退,多饮、多尿等垂体功能不足及下丘脑损害症。 3、脑实质内胆脂瘤:大脑半球肿瘤常有癫痫发作,精神症状,以及轻偏瘫,小脑肿瘤多出现眼震、共济失调等。 4、脑室胆脂瘤:阻塞脑脊液循环引起颅内压增高症状。 5、颅骨胆脂瘤:常偶然发现颅骨表现隆起多年,触之橡胶感,无压痛,可移动或固定不同位置的胆脂瘤患者症状表现差异较大,常导致患者出现症状时与其他疾病混淆,出现误诊误治的现象。 因此,当患者出现以上症状时,去对应门诊检查无结果时,应及时去神经外科检查排除颅内胆脂瘤的可能。赵天智主任介绍,胆脂瘤常在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内蔓延,沿着各种生理通道或间隙侵袭,一般认为颅内胆脂瘤的发病率为全脑肿瘤的0.5-1.8%。可多发,大小由几毫米至数厘米不等。高峰年龄均在40岁。男性略多于女性,约为1.25:1。以20-50岁发病最多见,占70%以上。肿瘤起源于胚胎,但一般多在成人后出现临床症状,而且一旦发现,肿瘤往往较大,因此确诊后一定要尽早手术。
赵天智 2024-09-18阅读量2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