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在口腔科门诊,医生们发现,家长在儿童口腔护理中有不少误区,比如:只要少吃糖,就不会长蛀牙了。乳牙早晚要换,坏了也不用管。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今天,小编就跟您聊一下儿童口腔护理的几个误区。 误区一:只要少吃糖,就不会蛀牙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少吃糖,就不会得蛀牙了,实际上这是片面的理解。 咱们平时所说的蛀牙又叫龋齿,龋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致龋菌利用食物中的糖份,代谢产生酸类物质,这些酸类物质长期腐蚀人的牙齿,就会形成龋齿。 在日常生活中,糖果只是导致龋齿的因素之一,平时吃的食物,尤其是主食类和大部分零食,都含有不同程度的糖类。 这些食物残留不能得到及时的清洁,也会代谢产生酸类物质,形成龋齿,可见,及时正确的清洁口腔十分重要。 我国5岁儿童乳牙龋齿率高达71.9%*,乳牙期平均每名儿童口腔内龋齿的牙齿数大于4颗,儿童恒牙龋患率也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所以要特别引起重视。 *《中国儿童口腔健康状况》2020.8.9 误区二:乳牙早晚会换,乳牙没必要清洁,蛀牙也不用治疗 事实上,乳前牙替换从六周岁左右开始,乳磨牙多在九岁至十岁半左右,还有部分孩子换牙较晚,大概在十二周岁左右。 如果不注重清洁乳牙,会逐渐形成龋洞,若未及时治疗,会慢慢发展成牙髓炎,也就是常说的“牙神经发炎”。 进而导致剧烈的疼痛,经常疼痛难忍,势必会影响正常的饮食、学习以及睡眠,对孩子身心造成极大的痛苦。 部分孩子牙齿会继续进展到急慢性根尖周脓肿,恒牙之上的骨质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吸收,这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恒牙的健康发育。 医生在临床上常见到一些孩子新萌出的恒牙就有缺损或者牙釉质发生改变,就是因为乳牙出现问题没有重视,所以,乳牙的清洁维护至关重要。 此外,乳牙的作用除了咀嚼食物,还有协助发音和维护面部外形的作用。如果乳牙龋坏严重,会引起疼痛肿胀,影响孩子正常饮食睡眠,加重孩子的痛苦。 若乳牙损坏严重提前失去,会导致恒牙萌出异常,错位或早萌也会引起孩子长期偏向一侧咀嚼,引起面型的改变和关节的损伤。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发音也会受到影响,这些问题都会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误区三: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要让孩子自己刷牙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没有错,但事实上孩子自己清理口腔效果可能不好,很多医生更希望家长每天帮助孩子刷牙,并使用牙线清洁牙缝。 这是因为孩子年龄小,手部运动不够灵活,够不到边边角角。另外是孩子没有耐心,不能细致刷到位,牙齿清洁不彻底,牙缝里嵌塞食物残渣,导致发酵产生酸类物质,进而产生龋坏。 所以很多医生建议家长晚上睡觉前给孩子刷牙后再使用牙线清洁,这里推荐圆弧刷牙法,这种方法在以后会专门讲。 误区四:孩子不能用牙线 很多人认为给孩子使用牙线会把牙缝剔大,实际上牙缝越剔越大主要是牙签造成的,牙线只要使用正确的话,不会扩大缝隙,而且牙线使用时动作跟轻柔,不会导致牙龈出血,对牙齿邻面起到良好的清洁作用。 用牙线有利于预防邻面龋坏的发生,减少食物残渣嵌塞,还能保护牙龈。建议每天睡前使用牙线对牙齿间隙进行清洁。 误区五:孩子牙没坏就没必要做窝沟封闭 窝沟是磨牙正中间的小缝隙,这种缝隙很容易造成食物残渣遗留在里面,进而从窝沟发展出蛀牙来。 窝沟封闭是指在不损伤牙体组织的前提下,用封闭材料涂布于牙冠咬合面、颊舌面的窝沟点隙,形成一层保护性的屏障,覆盖在窝沟上,能够阻止致龋菌及酸性代谢产物对牙体的侵蚀,以达到预防窝沟龋的方法。 窝沟封闭是一种无痛、无创伤的方法,该技术在国际上已有50多年的使用历史。 乳磨牙的窝沟封闭大约在3-5岁,恒磨牙窝沟封闭大约在7-9岁。 如果牙齿已萌出至合平面,且窝沟点隙很深,即使没有龋坏,也建议在合适的时机进行窝沟封闭,避免窝沟龋的发生。 但仍需认真刷牙并正确使用牙线,防止继发龋坏或牙间隙、平滑面龋坏的发生。 误区六:孩子牙齿不齐没大事,慢慢自己会长齐 牙齿不齐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功能、健康和心理等方面,首先会影响孩子口腔功能的正常发挥,如咀嚼功能、发音功能、呼吸功能。 其次会影响面部的美观,对面部形象的损害,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严重的还会影响到他们对将来自我的评估及期望。 牙齿还会影响牙周组织健康及口腔卫生,造成龋坏(虫牙)、牙石(牙垢)、牙龈炎(牙龈出血)等。 比较理想的正畸时期为8~14岁,随着正畸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牙齿矫正的年龄已经基本无限制,但是在青少年时期进行矫正,所需时间会比较短,所需的费用也会比较低。
健康资讯 2024-04-28阅读量2196
病请描述:抓住黄金生长期: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的早期识别 尊敬的家长们,您是否曾细心关注过孩子的身高增长曲线?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身高的变化不仅是他们生理发育的重要指标,更是关乎未来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今天,我们聚焦于一种可能阻碍孩子正常生长发育的疾病——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 GHD),希望通过科普知识,帮助您及时发现并有效应对这一问题。 一、什么是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前叶分泌的一种重要激素,它对儿童骨骼生长、身体各器官和系统的发育起着决定性作用。当生长激素分泌减少或完全停止时,就可能导致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的发生,进而影响到孩子的生长速度及最终身高。 二、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早期识别出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 1. 身高落后于同龄人 观察孩子的身高增长情况是判断生长激素是否充足的一个直观依据。如果孩子身高明显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的平均值,并且身高增长速度缓慢,每年身高增长不足5厘米,这可能是生长激素缺乏的警示信号。 2. 生长发育滞后 除了身高之外,还需要关注孩子整体的身体发育状况。面容较实际年龄显得幼态,肌肉不发达,脂肪分布异常(如面部丰满而四肢瘦弱)等都可能是生长激素缺乏的表现。 3. 生理发育延迟 生长激素不仅影响身高,还与青春期启动相关。如果孩子出现青春期发育显著迟缓,牙齿萌出晚于同龄人,也需要警惕生长激素缺乏的可能性。 4. 其他伴随症状 部分患儿可能伴有非特异性症状,如疲劳、乏力、食欲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学习能力下降等,这些也应纳入考虑范围。 三、如何应对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 一旦怀疑孩子可能存在生长激素缺乏的问题,务必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内分泌科就诊。 确诊为生长激素缺乏症的孩子无需过于担忧,现代医学已研发出安全有效的生长激素替代治疗方案。通过定期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能够有效促进骨骺愈合前的骨骼生长,提高孩子的身高增长速度,改善终身高,同时也能增强体质,提高其生活质量和自信心。 “黄金生长期”对于每个孩子来说都是无比宝贵的,家长朋友们应当密切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进程,把握住这个关键期,科学预防和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让我们共同守护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让他们在自信、阳光下茁壮成长,迈向美好未来!
生长发育 2024-04-03阅读量2222
病请描述:说到智齿,可能会让很多人头疼,因为智齿的生长会导致牙齿剧烈的牙痛、张不开口、 面部肿胀,许多患者饱受智齿带来的痛苦,但又舍不得拔,这样反反复复,小隐患很容易引起大麻烦,也有人认为拔了智齿可以瘦脸,就盲目拔牙,那么这些智齿需要拔除吗?认识智齿首先,智齿跟智力没有任何关系,它被称为第三磨牙,是口腔最靠近喉咙的牙齿,如果全长出来一共4颗,上下颌各两颗,-般是16岁之后萌出,这正是心智逐渐发育成熟时期,因而得名智.齿。每个人的智齿萌出时间会有差异,有的在20岁以前长,有的中年以后长,有的人终生不长,而且智齿萌出的数量也不-样,一般在1 ~4颗不等。据《全科口腔医学杂志》调查显示:只有20%的智齿能正常萌出,余80%的智齿属于异常萌出,他们会引起或大或小的口腔问题,最常见的危害是智齿冠周炎和造成相邻牙的损害,因此,建议大家可以每隔半年到牙医诊所洗牙,顺便检查自己是否已经开始长智齿。什么样的智齿不需要拔除?并不是所有智齿都需要拔除的,如果觉得智齿萌出之后没什么感觉,不痛不痒,也不要认为不需要拔,因为如果智齿的位置没有长正的话,还是会影响健康的。是否需要拔,最好去医院进行专业评估后再决定。- 般来说,以吓三种情况,医生会建议保留智齿。1、完全萌出,且位置很正2、.上下有对牙与之 相对,可以很好的咬合,能进行正常的咀嚼功能3、日常刷牙时,在可清洁范围内保留智后,要特别注意口腔卫生,每天至少要刷2~3次牙齿,特别是长在最里面的智齿,建议购买小头软毛牙刷,方便清洁;每天要用牙线对齿缝进行深度清洁。什么情况下必须拔除智齿?一些没有按正常方向长出的智齿(即阻生智齿),可能会导致:牙龈红肿、发炎、牙龈出血、下颌疼痛、下颌肿胀、 口臭、张口困难、咬东西时疼痛、邻牙蛀牙等情况。发现这些情况就要及时到医院,让专业医师拔除。另外,还有二种情况,医生也会建议拔除智齿。-是没有成对萌出的不具备咬合功能的智齿,这时智齿会“伸长”反而影响咬合,从而造成:咬到对侧牙龈肉、与邻牙形成不易清洁的间隙、影响其他牙齿的咬合。建议提早拔掉,以免影响口腔健康。二是 完全埋伏在颌骨内无法萌出的智齿,这类智齿会随时弓|发冠周炎或影响周边牙齿健康,且有造成颌骨囊肿的风险。如何应对智齿带来的不良反应?自我缓解不适初步应对,可选择使用:非处方止痛药、温盐水漱口、非处方漱口水漱口。如果症状持续加重,要及时前往医院就医。拔牙后的护理建议:可使用止痛药(布洛芬、扑热息痛等),也可服用抗生素预防并发症(阿莫西林、甲硝唑、克林霉素等)。24小时内不要漱口、吐痰等,以防移动牙槽内血凝块; 24小时内冷敷,之后改为热敷;24小时后即可刷牙,但需要避开拔牙处,可用抗菌漱口水,温盐水漱口;恢复期间尽可能吃流食、较软食物,但不要用吸管,饮食后需清理口腔。睡觉时可多用一个枕头,垫高头部。综上,为大家介绍了智齿的这几种情况,当发现自己的智齿出现导致我们口腔出现不适,如:疼痛、肿胀、臭、牙龈发炎等情况, -定要注意尽早到医院就诊,该拔的一定及时拔除,以免对我们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
章宁波 2023-02-14阅读量2338
病请描述:儿童换牙一般从6岁左右开始,一直到12岁左右完成20颗乳牙的替换。换牙时间在不同的个体之间也会有比较大的个体差异,有的偏早一点,也有偏晚一点是正常的现象。从换牙的顺序上来说,一般情况下,先换下面中间的门牙,然后再换上面的门牙,由前向后,由下向上进行替换。下前牙往往在乳牙的舌侧萌出。先换前面牙,再换后面呀,左右两边的换牙基本上是对称的,对称的牙齿会在同一时间或者相差很短的时间,2到3个月之内进行替换。参考这些换牙的基本规律,家长们可以对照一下孩子的换牙是否正常。如果出现恒牙已经萌出对应的乳牙还没有松动脱落,可以拔掉松动的乳牙。刚萌出的恒牙有轻微的位置不正、排列不齐等都属于正常现象,还会自行调整。如果在换牙期间,乳牙因为龋坏,根尖发炎等原因过早地拔除就需要做间隙保持器来预防牙齿的排列不齐。六龄牙在萌出之后,建议做窝沟封闭来预防龋齿。所以建议在换牙期间要进行定期的口腔检查,来预防牙齿替换了异常。
张耀国 2021-05-24阅读量8520
病请描述: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儿童患龋率为66%,治疗率<3%,刷牙率为19%。每个孩子,都是父母手中的宝,然而为什么孩子龋齿问题治疗率这么低?或许很多家长认为乳牙反正都要换掉,坏了就坏了呗;还有些家长认为现在孩子还小,不配合治疗,等孩子大一点再说。微医君想说:这些错误的想法,可能给孩子带来终身的遗憾。 宝宝为什么易形成龋齿?龋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牙菌斑(细菌聚集在一起)。牙菌斑是牙齿表面的一层几乎无色的薄膜,含有造成龋齿的细菌。每次进食后,牙菌斑中的这些细菌会和食物中的糖份或淀粉发生化学作用,产生腐蚀牙齿的酸性物质。时间长了,牙齿的釉质便会破坏,形成比较脆弱的小蛀斑,若继续恶化则会形成牙洞,即蛀牙。龋齿如果不治疗,可能会带来7大危害乳牙从长出来到脱落,大概要在口腔内存留 6~10 年,而这一阶段正是儿童生长发育最重要的时期。龋坏的乳牙不积极治疗,对儿童的全身和局部健康都有影响,主要变现为一下7点:1)营养不足:龋齿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会影响孩子吃东西,乳牙龋坏容易影响孩子的咀嚼功能发育,因为龋齿会引起疼痛,孩子就只能只吃软的食物,容易造成营养不良,还可能让孩子养成挑食的习惯。2)牙齿不齐:如果不好好管理龋坏形成的残根或拔出后的空缺,别的牙齿前移,会破坏整口牙的完整性,甚至导致错颌畸形;3)面型变化:由于龋坏侧疼痛不敢咀嚼,长期使用健侧,会造成面型的改变;4)影响发音:牙齿也是构音器官的一份子,某些牙齿大面积龋坏或缺失,会影响孩子某些发音的准确性,也就是常见的孩子讲话漏风。5)导致恒牙发育异常或萌出异常:乳牙大范围的根尖周病变,往往会侵及恒牙胚,导致恒牙出现发育异常或者萌出异常。6)引发全身疾病:乳牙龋病若发展成为根尖周病,还有可能诱发关节炎、肾炎、心内膜炎等全身性疾病。7)造成心理障碍:婴幼儿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时期,完整的乳牙有助于孩子掌握正确的发音.乳牙龋坏和早失会使孩子发音不清.乳前牙区严重的龋蚀,使有些孩子羞于开口,对孩子的心理发育很不利。 那么,儿童龋齿要怎么办?一旦发现龋齿,不要再等换牙了,赶紧带去看牙齿,早发现并治疗。临床上治疗牙齿龋洞的方法叫龋洞充填术,又称补牙。龋洞治疗的目的就是终止龋坏的发展,复原牙齿的外形,恢复牙齿的功能,保护牙髓组织。治疗龋洞的原则是:彻底干净地清除龋坏组织,尽一切可能多地保存牙体硬组织。根据龋坏的不同情况分别采用龋坏组织磨除法、药物治疗法、再矿化法、充填法和修复法等。临床上常用充填法修补龋洞缺损。1、龋坏组织磨除法适用于龋坏面积比较广泛,例如,整个咬合面龋坏以及牙釉质或牙本质层剥落,难于制成补牙洞形的牙齿。磨除尖锐的牙尖、牙边缘和表层龋坏组织,达到组止牙齿继续龋坏的目的。2、药物疗法涂药治疗龋齿主要适用于龋损面广泛的浅龋,抑制龋齿发展,但不能恢复牙体外形,小儿常用药物是2%氟化钠溶液,5%的氟化亚锡,4%氟磷酸盐溶液或凝胶等,牙面隔湿后涂4分钟左右,30分钟内不宜漱口与饮食,每半年涂一次。3、龋坏组织再矿化法此外的矿化指的是通过人工配制钙、磷、氟化物的矿化液作用于牙齿,使牙齿病变区组织发生矿物化。这种过程称为再矿化。龋坏组织再矿化方法仅适用初期龋。具体方法是使用人工配制的矿化液含漱。临床上,使用该方法治疗初期龋,可缩小白垩色,并停止发展。再矿化疗法简单,效果好,没有任何痛苦而且安全。4、龋坏组织充填法充填是治疗龋齿的主要方法,即将龋坏组织去除净,制备洞形,清洗、消毒以后,用牙科材料充填,恢复牙体外形,防止龋坏继续继续发展。浅龋充填效果最好,中龋次之,深龋尽量去除深部的龋坏组织后进行护髓、垫底、充填;如果深龋去龋坏组织时,已露出牙髓,并刺激痛症状明显,就需要先做牙髓治疗,然后再充填;如果去腐露髓而露髓孔小,刺激痛症状剧烈,可做直接盖髓后垫底、充填。微医君提醒:父母应该重视孩子的口腔问题,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口腔卫生习惯,每3~6个月带孩子到专科医院去定期检查,进行必要的预防,及早的龋病治疗,不但孩子免受痛苦,也避免了日后更多的经济支出。 *本文为微医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图片来源:123RF正版图库
健康资讯 2018-04-12阅读量2.4万
病请描述: 在正常情况下有20颗乳牙、32颗恒牙(也有28颗者),超出这些数目的牙齿称为多生牙,又叫额外牙。在儿童及青少年时期较为多见。下面我就来说说有关多生牙的那些事!1.多生牙的形成原因是牙齿形成过程中的一种发育畸形,确切原因尚不清楚。2.多生牙的形态多生牙的形态变化较大,以圆锥体形多见,其次为结节状,或其它形状,也有的与同名牙外形相类似;在大小方面从米粒大小到正常牙齿大小都可发生。3.多生牙的位置多生牙大多数发生在上颌前牙区,也可见于下颌牙区。在上下颌骨的其它位置也可发生。4.多生牙的危害多生牙的主要危害在于影响恒牙发育和牙齿排列。造成牙齿间隙、拥挤、恒牙阻生、迟萌、早萌等。也可造成颌骨囊肿、牙根吸收等病变。5.多生牙的治疗多生牙一般应尽早发现、尽早拔除。已萌出者较易发现也较易拔除。未萌出的多生牙,需通过拍片才能发现。有时还需要CT检查。6.对于多生牙我们该做些啥早发现、早治疗。一般已经萌出的多生牙不难诊断,而未萌出埋伏于颌骨内的多生牙一般需采用X线片检查才能发现。多生牙的存在有时会露出一些"蛛丝马迹‘’’,有助于诊断。例如前牙区较大间隙(参下图)、恒牙迟迟未萌(参下图)、形态异常的牙齿(参下图)等等。定期对孩子进行口腔检查,尽早发现并及时拔除多生牙以减少其危害的发生。前牙间隙过大提示可能有多生牙X线检查确诊前牙区有2颗多生牙多生牙导致中切牙阻生左上中切牙阻生、乳牙滞留X线片确诊前牙区有多颗多生牙前牙区锥形多生牙前牙区锥形多生牙多生牙致中切牙过早萌出X线片确诊多生牙致中切牙过早萌出看了这些多生牙"惹祸"的病例,您不用害怕!他们只是多生牙没能及时治疗的典型病例!大部分多生牙在造成危害之前是有"先兆"的,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如果您是年轻的父母,请关注您的孩子是否有这些多生牙存在的"蛛丝马迹";如果您是年长的爷爷奶奶、公公婆婆,也请留意您的孙辈们是否有这些情况!
张耀国 2017-02-17阅读量2.4万
病请描述: 人在正常情况下有20颗乳牙、32颗恒牙(也有28颗者),超出这些数目的牙齿称为多生牙,又叫额外牙。在儿童及青少年时期较为多见。下面我就来说说有关多生牙的那些事! 1. 多生牙的形成原因 是牙齿形成过程中的一种发育畸形,确切原因尚不清楚。 2. 多生牙的形态 多生牙的形态变化较大,以圆锥体形多见,其次为结节状,或其它形状,也有的与同名牙外形相类似;在大小方面从米粒大小到正常牙齿大小都可发生。 3.多生牙的位置 多生牙大多数发生在上颌前牙区,也可见于下颌牙区。在上下颌骨的其它位置也可发生。 4. 多生牙的危害 多生牙的主要危害在于影响恒牙发育和牙齿排列。造成牙齿间隙、拥挤、恒牙阻生、迟萌、早萌等。也可造成颌骨囊肿、牙根吸收等病变。 5.多生牙的治疗 多生牙一般应尽早发现、尽早拔除。已萌出者较易发现也较易拔除。未萌出的多生牙,需通过拍片才能发现。有时还需要CT检查。 6.对于多生牙我们该做些啥 早发现、早治疗。 一般已经萌出的多生牙不难诊断,而未萌出埋伏于颌骨内的多生牙一般需采用X线片检查才能发现。 多生牙的存在有时会露出一些"蛛丝马迹‘’,有助于诊断。 例如前牙区较大间隙(参下图)、恒牙迟迟未萌(参下图)、形态异常的牙齿(参下图)等等。 定期对孩子进行口腔检查,尽早发现并及时拔除多生牙以减少其危害的发生。 前牙间隙过大提示可能有多生牙 X线检查确诊前牙区有2颗多生牙 多生牙导致中切牙阻生 左上中切牙阻生、乳牙滞留 X线片确诊前牙区有多颗多生牙 前牙区锥形多生牙 前牙区锥形多生牙 多生牙致中切牙过早萌出 X线片确诊多生牙致中切牙过早萌出 看了这些多生牙"惹祸"的病例,您不用害怕!他们只是多生牙没能及时治疗的典型病例!大部分多生牙在造成危害之前是有"先兆"的,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 如果您是年轻的父母,请关注您的孩子是否有这些多生牙存在的"蛛丝马迹"; 如果您是年长的爷爷奶奶、公公婆婆,也请留意您的孙辈们是否有这些情况! 欢迎扫码加入张耀国主任患者群,请备注“张耀国”
张耀国 2017-01-16阅读量1.7万
病请描述: 唇腭裂是最常见的先天性面部结构畸形之一,约占头颈部异常的65%[1]。唇腭裂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口腔颌面部畸形和其发生率约为1:700至4:1000,有明显的种族和地理差异[2,3]。患病率随不同民族背景和国家而异。据报道,在中国唇腭裂的患病率为1.8%[4]。这些唇腭裂患者,从出生到成年,往往需要复杂的、个性化的治疗,因此需要一个由正畸医师、整形外科医师、儿牙医师、口腔颌面外科医师、言语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等跨学科的治疗。 除了明显的口腔缺损外,这些唇腭裂患者还有一些其他口腔疾病(如牙和牙弓不规则,以及术后瘢痕问题)均导致龋齿发病率更高。事实上,即使在现代社会,龋齿仍然是一个全球公共卫生问题,这对腭裂患者的口腔健康造成重大威胁。虽然全球不同国家的龋齿患病率正在降低[5],但口腔腭裂患者仍然面临龋齿高风险[6,7]。卞等人[8]在华中地区检查了3〜5岁的唇裂,腭裂或唇腭裂患者。发现百分之七十五的患猖獗龋。朱等人[9]检查了西部地区3〜25岁的唇腭裂患者,发现唇腭裂患者龋齿患病率明显升高。然而关于中国东部唇腭裂患者的患龋率的研究很少。许多研究调查了口腔唇腭裂患者的龋齿发病率。到目前为止,证据仍有矛盾。 许多调查显示,在口腔唇腭裂患者中发现更多的龋牙[6,9-12]。 而另一些相反的研究表明,口腔唇腭裂患者的龋齿较低[13,14]。 龋齿被认为是多因素来源的感染性和可传送性疾病。形状、结构、数量和位置方面的牙齿异常因不同的唇腭裂类型而变化,可能会影响龋齿患病率。但是,这是有争议的。几项研究发现,唇腭裂类型是影响口腔腭裂患者龋齿发病率的重要因素[8-10,14,15]。 其他研究显示,唇腭裂类型的龋齿患病率没有显着差异[12,16,17]。 本文的目的是调查不同口腔唇腭裂之间龋齿的发病率,并描述华东地区不同年龄组的腭裂患者在是否具有不同的龋齿水平。 材料和方法 2010年3月至8月期间进行了评估。包括所有在我们医院进行过治疗的唇裂和腭裂患者。参与者符合以下标准:没有系统性和遗传性疾病;诊断为非综合征性唇腭裂;有其他先天性畸形或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均被排除。所有参与者提供书面知情同意书。所有的方法都经由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受试者 总共有268名患者,包括142名男患者,126名女患者,(M:F-=5.5:4.7),这些患者均患有唇裂和/或腭裂。平均年龄为11.40(SD 3.25),范围是6到18岁。 将患者分为两个不同的年龄组:组1年龄为6-12岁(n = 156),组2年龄为13-18岁(n = 112)。对于每个年龄组,患者根据其唇腭裂类型进一步分为三个亚组:唇裂/唇裂和牙槽嵴裂(CL),仅唇裂(CP)和唇腭裂(CLP)。 口腔检查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第4版等,日内瓦,世卫组织,1997年)的修订标准对龋进行了检查。检查是在具有良好人造光线的口腔门诊进行的,使用牙科镜并由同一经验丰富的牙医进行。在不同的时间段,不参考原始数据的情况下,重复3次。将3次测量的平均值用作最终数据。在混合牙列和恒牙列(dmft/DMFT)中,使用所有萌出牙的龋(以形成龋洞/未形成龋洞)、失、补牙数进行测量。将釉质表面不同的白垩白色釉质结构或肉眼可见的釉质断裂定义为非龋洞形成性龋损[18]。 统计分析 所有分析均采用SPSS(SPSS17.0,SPSS软件公司,美国)进行。分别应用Chi-Square和t检验来比较DMFT / dmft数据。P<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6〜12岁组中检查的患者数为40例CL,40例CP,76例CLP;13〜18岁组检查的患者数量为CL 31例,CP 29例, CLP 52例。 5至12岁的龋均为1.77(SD2.58),而13至18岁的龋均为6.96(SD4.35)。 6〜12岁组的龋均低于13〜18岁的恒牙组。年龄组I与年龄组II的龋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12.21,P <0.05)。 不同唇腭裂类型的6〜12岁组的龋均在表2中给出,CL组的龋均为4.68(SD3.67),而CP组为7.36(SD3.93),CLP组为5.72(SD3.87)。不同的唇腭裂类型的龋均无统计学差异(F [2,153] = 3.13,P> 0.05)。 6〜12岁不同唇腭裂组的龋均见表3。CL组龋均为1.56(SD2.18),CP组为1.24(SD 1.81),CLP组为2.08(SD2.96)。不同唇腭裂类型的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2,153] = 1.09,P> 0.05)。 13〜18岁组,不同唇腭裂类型的龋均见表4。CL组龋均为6.06(SD3.97),而CP组为7.71(SD 4.94),CLP组为7.05(SD4.32)。不同唇腭裂组(CL,CP和CLP)龋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F [2,109] = 0.55,P> 0.05)。 讨论 目前,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认识到口腔唇腭裂患者龋齿评估的意义。令人惊讶的是,几乎没有中国患者的相关信息。我们是第一个根据华东地区患者年龄和唇腭裂分类科学分析龋齿发病率的中国小组。 龋齿是多因素性质的疾病,正常患者的龋齿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在我们的研究中,研究了不同年龄组口腔唇腭裂患者的龋齿发病率。通过对不同DMFT测量值的分析,发现龋齿患病率随着恒牙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6〜12岁患者的龋齿患病率明显低于13〜18岁患者(1.77±2.58,6.96±4.35; P <0.05)(表2)。一个越南学者检查了154例唇裂和/或腭裂患者,发现龋齿影响的牙齿平均数为4〜6岁组为9.95,11〜13岁组为2.97,14至16岁组为4.93。龋均评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2.79对4.93)[15]。在英国,一位学者报道,3至18岁的唇裂和/或腭裂患者,3至5岁的龋均为1.9(SD6.5),而6至12岁是2.8(SD3.7); 6岁至12岁的龋均为0.4(SD0.9),13岁至18岁的龋均为1.9(SD2.2)[14]。另一名英国学者也有同样报道说,4,8,12岁的唇腭裂患者,乳牙和恒牙的龋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19]。在约旦,一名学者检查了10至28岁的唇腭裂患者,发现16至28岁组的龋均高于10至15岁组(5.42±5.94比4.76±5.11)[11]。我们的结果与这些研究的结果相一致。但其他一些研究与上述研究并不一致。朱等人[9]报道,口腔唇腭裂患者的龋齿患病率是不同年龄组的变化不规则的。一名德国学者研究了6至16岁的唇裂,牙槽突裂和腭裂患者,发现龋齿患病率随着乳牙和恒牙的年龄的增长而不同。对于乳牙,随着年龄的增长,龋齿发病率下降。对于恒牙,龋齿患病率并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或减少 [20]。过去的研究已经证明了龋齿的严重程度与口腔腭裂患者年龄之间的关系[11,14,15,19]。 我们的研究发现不同国家口腔唇腭裂患者的牙齿龋齿患病率不同。华东地区唇腭裂患者的龋均高于英国[14,19],但龋均低于越南[15]和约旦[11]。一种可能性是,不同国家的公共口腔医疗保健是不同的,另一种可能的解释是使用不同的标准来评估龋齿。 CL组的龋均为4.68(SD3.67),CP组为7.36(SD3.93),6〜12岁组(CL组)为5.72(SD3.87)。 CP组比CL和CLP组龋均更高。然而,不同唇腭裂类型的龋均评分在统计学上差异不显著。在瑞典,学者检查了49例,5或6岁口腔唇腭裂患者,发现唇腭裂型并不影响龋齿患病率[16]。泰国学者报道在不同唇腭裂类型的口腔唇腭裂患者中发现早期儿童龋齿(ECC)无统计学差异[12]。然而,朱等人[9]报道,3〜5岁患者CL组的dmft / dmfs评分均低于C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据报道,与3〜6岁患者相比,CLP患者龋齿水平较高[8]。我们的结果显示,CP组(7.36±3.93)的dmft分数高于CLP组(5.72±3.87)和CL组(4.86±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aul和Broudt [14]报道,CP组的平均dmfs评分为3.6,高于CL组(1.7)和CLP组(1.4)。他们的结果与我们对于dmfs分数的平均数的结果相似。然后根据其形态学相似结合将CL和CLP分组,结果显示,CP组乳牙列的龋均与组合组显著不同。同时比较不同种族口腔唇腭裂患者的龋齿患病率,学者发现该种族是龋病患病率的影响因素。在本研究中,CP组中印度种族的患者比组合组更多,这些印度患者的龋病患病率高于白种人。因此,上述研究结果可以应用于解释为什么保罗和布鲁特的统计学结果与我们的研究不同[14]。越南学者报道,当与UCLP(单侧唇腭裂)和BCLP(双侧唇腭裂)组相比时,CL / CLA(唇裂或唇裂和牙槽嵴裂)组的dmft较低。学者还发现,与CL / CLA组患者相比,CP患者的dt和dmft较高。不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另一位学者检查了口腔唇腭裂患者的龋齿发病率,发现CLP患者的平均患龋率(1.73)是cCL患者的两倍(0.86)[19]。 6〜12岁组和13〜18岁组中,CP组龋均高于CL和CLP组。然而,两个年龄组的不同唇腭裂类型的龋均没有显著差异。 Kirchberg等[20]发现唇腭裂和口腔健康状况的严重程度没有统计学相关性。 Pual和Broudt [14]报道,不同唇腭裂类型和唇腭裂侧的DMF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l-wahadni等人[11]检查10至28岁口腔腭裂患者,发现UCLP和BCLP之间龋齿患病率无显著差异。朱等[9]检查了中国西部口腔唇腭裂患者,发现6至25岁的患者CP±A(有或没有腭裂的腭裂)/ CLP患者的DMFT或DMFS分高于CL±A(有或没有牙槽嵴裂的唇裂)。然而,他们的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另据研究,CL组龋均为0.71,CP组为0.98,CLP组为0.96。但是,不同唇腭裂类型的结果仍然没有显著差异[19]。 这项研究证实,口腔唇腭裂患者的龋齿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表明不同唇腭裂类型的dmft / DMFT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防止龋齿保持良好的口腔健康和卫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主张采取多项措施预防龋齿。对于口腔唇腭裂患者,进行适当的口腔保健定期检查,口腔卫生咨询,饮食咨询和充足的氟化物补充也是十分重要的。希望这项研究可以增加唇腭裂患者的口腔龋齿患病率数据库的价值,尤其是对像中国这样的东方国家的患者。
肖文林 2017-05-02阅读量1.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