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741例声带息肉临床病理分析及病理报告解读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吴海涛吴海涛声带息肉是声音嘶哑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较小息肉或肥厚型息肉通常不需要手术,可通过保守治疗(声休)治愈。但保守治疗无效的息肉,或不适合保守治疗的较大息肉,最佳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临床最常用的手术方法是在全麻显微喉镜下切除声带息肉。本文对741例(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经本人手术治疗的声带息肉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声带息肉的临床、病理特点,并对病理报告进行解读。患者资料1. 2011年1月至2014 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上海五官科医院)手术治疗的声带息肉患者741例, 其中男性502例, 女性239例;年龄19~79岁, 平均46.91岁。 2. 右侧声带息肉280例,左侧声带息肉267例,双侧声带息肉192例。3. 病程2个月~5年不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声音嘶哑。4. 喉镜检查,见一侧或二侧声带前中1/3较大息肉样物,或一侧或二侧声带全程灰白色或淡红色鱼腹状息肉样物(任克氏水肿)。手术方法1. 门诊全麻准备(胸片、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周二住院,周三上午全麻手术。2. 全部患者采用经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患者平卧、垫肩, 头置于后伸位,用消毒纱布保护门齿,经口插入不同型号(大、中、小)支撑喉镜(直接喉镜),并将喉镜固定于患者胸前。3. 若颈部细长,估计喉腔暴露好,可选用中号喉镜,手术野更好,利于手术操作;如颈粗短,小下颌,估计喉腔暴露不佳,可选用小号喉镜手术;如选用小号喉镜暴露还不佳,可以适当垫高头位, 再加上外压喉体,直至喉腔充分暴露;如还不能充分暴露,放弃手术(手术失败)。4. 调整显微镜放大倍数和焦聚,使息肉在喉镜下清晰可见。选用大小恰当的显微钳,平声带正常游离缘钳取息肉并摘除。前中1/3较小息肉,只需钳咬1次就能摘除息肉,较大息肉只需钳咬2-3次摘除息肉,手术过程只需2-3分钟;双侧全程息肉(声带任克水肿),需反复多次钳咬才能完成息肉切除术,手术过程约5分钟左右。5. 为了预防双侧声带粘连,双侧全程息肉(声带任克水肿),只摘除声带中后部息肉,一侧或两侧声带前端2mm息肉不以摘除(术后会消退)。术后处理1. 术后第一天即可出院,声休2周(但无需禁声),口服爽声颗粒1~2周。2. 手术当天及术后一般不用抗生素。如有咽部损伤,术后口服抗生素3~5 d,如咽部有较重或严重损伤,可静脉使用抗生素数日。3. 术后1个月复诊一次,如仍有声嘶,术后2-3个月再复诊一次。疗效评定标准1. 治愈:嗓音恢复正常(无声嘶),声带边缘平整、光滑,声门闭合良好。2. 好转:声嘶改善明显,但声带仍有不同程度充血和肥厚,声带闭合可。3. 无效:声嘶改善不明显,有声带息肉残留,声门闭合不全。咽部无损伤1. 无损伤:术后无咽痛,咽部检查无擦伤,为术后咽部无损伤。 2. 轻微损伤:术后轻微咽痛,但不影响进食。咽部检查充血、粘膜下出血、粘膜轻肿等,为术后咽部轻微损伤。3. 较重损伤:术后咽部疼痛明显,吞咽时加重,并影响进食,咽部检查有明显擦伤、充血、粘膜肿胀、溃疡等,为术后咽部较重损伤。4. 严重损伤:咽部疼痛严重重,严重影响进食,检查发现咽部溃疡、撕裂、肿胀等。病理检查所有手术标本全行病理学检查。手术治疗结果1例患者因暴露困难,显微喉镜手术失败,其余患者均一次成功实施显微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咽部损伤1. 咽部严重损伤16例(2.16%)2. 较重损伤57例(7.69%)3. 轻微损伤93例(12.5%)4. 无损伤574例(77.46%)手术治疗效果1. 治愈726例(98%) 2. 好转 15 例(2%)3. 无效0 例4. 术后复发56例了(7.6%)病理报告1. 声带息肉:741例病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均为声带息肉。2. 声带息肉伴上皮增生256例。3. 声带息肉伴上皮不典型增生37例,其中轻度不典型增生为36例,中度不典型增生1例。4. 声带息肉伴角化60例,其中伴角化不全14例。 临床及病理报告解读1. 726 例(98%)声带息肉治愈,但还有15 例(2%)声带息肉患者为好转,仍然有不同程度声嘶,原因为术还是用嗓过度,声带充血肿胀,闭合不全。用嗓过度的原因:工作关系,不得不过度用嗓。除声音嘶哑外,还有咽痛、异物感、干咳、多痰等症状,这些为咽喉炎症状。手术解决不了咽喉炎,咽喉炎要靠保养,只有休息好,不过度劳累,适度锻炼免疫功能增强后,不适合细菌、病毒繁殖后,咽喉炎真的好了。2. 声带息肉手术后复发原因:用嗓过度。手术只能切除已有的息肉,但不能阻止息肉再次生长。声带息肉形成原因为劳累后用声过度,损伤声带,形成息肉;形成声带息肉的病因未去除,即使息肉已切除手术,声带息肉一定还会复发。3. 声带息肉与不典型增生。声带息肉为喉部炎症性疾病,一般不会癌变。上皮不典型增生分轻度、中度和重度,癌变过程由轻度不典型增生开始,进一步发展为中度和重度不典型增生,最后癌变。本组病例中,741例声带息肉,有37例声带息肉伴上皮不典型增生,这37例伴不典型增生的声带息肉,如任其发展,最终是否会癌变?尚有争论,多数研究者认为不会癌变,少数学者认为有可能癌变。4. 声带息肉与白斑。声带息肉和声带白斑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疾病,一般情况,声带白斑病人常常不伴声带息肉,声带息肉患者也不伴声带白斑,但本组资料中,741例声带息肉患者中,有60例声带息肉患者伴有角化。声带白斑,是因为临床表现为灰白色斑块,所以临床医生称之为白斑,但病理描述为角化。白斑是临床述语,角化是病理述语,讲的是同一疾病。但声带息肉伴角化,能否被称为声带息肉伴声带白斑?声带息肉伴角化,如任其发展,是否会癌变?尚无明确说法。
吴海涛 2018-08-07阅读量7769
病请描述: 气管支气管憩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气管疾病,气管憩室多数位于胸廓入口处气管右后侧,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囊泡,内含气体或液体。在英文文献中,其命名包括气管憩室、气管囊样膨出、气管粘膜疝样突出、气管旁含气囊肿等多种方式。近年来,随着薄层CT及多层螺旋CT应用,气管支气管憩室的检出率明显升高,国内相关研究较少,就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飨读者。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谢冬1.流行病学气管憩室最早是在1838年由Ritansky报道[1],早期报道主要是尸检偶然发现的,Mackinnon在867例连续常规尸检中发现8例气管憩室患者,报道其在自然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2]。韩国学者Goo等[3]报道了73例气管憩室,其检出率为2%。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的应用,其检出率呈上升趋势,检索1953年-2010年中英文文献,将所有超过5例的报道归纳至表1[4-10]。2. 分类与病因学:气管憩室一般分为先天性和获得性憩室,二者的起源部位、特征、组织学结构等都有所不同。先天性憩室多见于男性,憩室多数较小,且通向气管的开口也较小,好发于声带下方4-125px处气管右后侧壁。它可能是原始肺蜕化的盲端,也有学者认为它是在第6周胚胎发育过程中,气管背侧的发育缺损所致。先天性憩室具有气管类似的解剖结构,包括气管壁、平滑肌及柱状上皮。有时伴发其他先天性疾病,如食管气管瘘。获得性憩室多数较大,且憩室开口较大,其腔壁主要由气管上皮构成,而不包含平滑肌和软骨。获得性憩室可发生在任意位置,常出现在胸廓入口气管的右后侧,可能是该部位解剖缺陷所致,胸腔入口处为胸内外气管的转变点,该处气管位于颈胸部中线的稍右侧,而在颈根部的食管倾向位于中线的左侧,致使该部气管的右侧壁相对薄弱,当出现长期气管内压力增加时,容易在该处出现向气管腔外膨出的憩室。部分学者认为其发生与慢性肺疾病相关,慢性肺病中的反复咳嗽等症状导致气管内压力升高,促使气管粘液腺增生和导管扩张,导致于前述胸腔入口水平处的气管耐力最低处发生憩室,而气管憩室内蓄积痰液,可造成慢性误吸和反复肺部感染,又加重慢性肺病。部分后天性憩室与颈部手术或支气管袖式切除相关,特别是气管食管瘘修补术[11]。3.临床表现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体检或其他疾病诊治时无意中发现[3]。部分患者有非特异性症状,由于憩室内痰液潴留,可出现气管支气管慢性炎症或压迫症状,包括:咳嗽、咯血、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喘鸣以及颈部异物感等,压迫迷走神经,可导致迷走神经刺激[12],压迫喉返神经可导致发音障碍[13]。部分患者气管插管后可出现通气困难,亦有气管插管后导致憩室破裂,进而出现纵隔气肿的报道[14]。4.诊断与鉴别诊断患者的症状、体征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部分憩室直径较大的患者,胸部平片可以提示诊断,Goo等报道14%的患者可以在胸部平片上看到[3]。在CT广泛应用之前的年代,气管憩室多数是尸检发现[2],或经支气管碘油造影确诊,多数为个案报道。早期气管憩室的诊断主要依靠支气管碘油造影。但气管憩室的开口多数小而隐蔽,造影剂难以进入,其阳性检出率偏低。CT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提高了气管憩室的检出率,而且CT能够明确憩室的位置、大小、开口、起源等因素。气管憩室的CT表现为卵圆形或圆形的含气囊肿,囊内有不规则线状、索条状分隔,外缘多呈不规则分叶状,壁厚薄不一。其位置多位于胸廓入口,T1到T2椎体之间,气管右后外方7-8点钟水平,多数患者在随访期间气管憩室的大小、形状及位置无明显变化[3, 5]。在呼吸动态CT中,可见气管憩室在呼气相增大,吸气相缩小,这提示憩室与气管有明确的沟通[3]。薄层CT和多层螺旋CT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其检出率,一方面是发现更多直径小于25px的憩室,另一方面是多层螺旋CT的重建增加了纵向憩室的检出率。多数研究报道的检出率在1-3%左右,而奥村悠祐等报道的检出率高达6.7%,可能与薄层MDCT的应用相关,其76%憩室直径都小于10mm[8]。检出率可能还存在种族差异,多数高检出率的研究都来自于日本[8, 9]。薄层扫描中可见到憩室和气管间的含气交通细管,三维重建图像可见到软组织密度的交通管道和在气管内壁上的开口。发现憩室和气管间存在有交通细管则可完全确定其诊断,在肺窗状况下更容易检测到交通细管。早年用厚层扫描的病例中,其交通的检出率偏低,可能是厚层扫描的容积效应降低了交通的检出率,近年来交通细管的检出率也逐步升高(参见表2)。还有学者针对隆凸下区域憩室和主支气管憩室进行了CT研究,发现微小支气管憩室的发病率远高于气管憩室,在正常人群中的检出率可以高达40%[9, 10]。纤维支气管镜有助于进一步确诊,但多数病例气管憩室的开口比较隐蔽,常规气管镜下难以发现,部分病例仅依靠纤维管道与气管相通,故单纯依靠气管镜的诊断阳性率偏低,Goo等报道的19例患者行气管镜检查,仅4例患者发现憩室开口[3];Infante等报道憩室的手术治疗,术前气管镜也未能找到憩室开口[12]。国内学者郭悦鹏曾报道连续2860例气管镜检查,发现气管支气管憩室共16例,检出率仅为0.57%。食管造影术有助于气管憩室同食管憩室、咽憩室的鉴别。B超对于高位颈部憩室有一定诊断提示价值,Kim等[15]报道了2例颈部B超发现的气管憩室,其B超影像发现在右甲状腺腺叶后下方见低回声区域,伴点状强回声,进一步CT检查证实为气管憩室。肺功能检查对于气管憩室没有诊断价值,但气管憩室对于肺通气功能具有影响,Goo等[3]报道,同对照组相比,气管憩室患者的FEV1/FVC明显降低。气管憩室的鉴别诊断包括咽憩室、喉憩室、食管憩室、肺疝、肺大疱等,食管造影、纤维支气管镜、及多层螺旋CT有助于其鉴别诊断。肺尖疝及肺尖部间隔旁肺大疱常表现为在双侧胸腔入口处的含气低密度影,其内可见肺纹理并与胸腔内肺组织相连,CT上易于本病相鉴别。喉、咽囊肿可根据位置较本病高,胃镜、食管钡餐、纤维气管镜可见到与喉、咽的交通而得到诊断。气管憩室多数距离食管一定距离,憩室和气管间的含气交通细管有助于同食管憩室的鉴别。鉴别困难者,可依靠食管造影诊断。5.与其他疾病的关系Mounier-Kuhn综合症(又名巨气管支气管症)往往合并多发的获得性气管憩室,前者是一种气管主支气管壁弹力纤维和平滑肌的先天性发育不良,可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家族史,其憩室开口较宽大,可以起源于气管、支气管的任意薄弱位置,但多为沿着气管右侧壁分布,憩室的大小、数量不一,且同时合并气管支气管增宽、慢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扩张[16]。部分学者认为后天性气管憩室可能与COPD相关,因为反复的气管炎症损伤削弱气管壁,反复的咳嗽增加气管腔内压力,最后形成憩室。6.治疗对于多数无症状患者,无需特别治疗;对于有症状的患者可给予抗炎、体位引流等保守治疗;个别症状严重者或合并反复支气管炎症发作者可考虑憩室修补术;对于老年患者多采用保守治疗,对于症状严重的儿童患者可以考虑积极治疗。憩室修补术包括电凝、激光和手术切除等方式,手术可采用经颈、经胸或内镜下治疗[17]。7.展望随着多层螺旋CT的广泛应用,气管支气管憩室的检出率将不断提高。它们是多层螺旋CT下中央气道的常见CT征象[9, 10],临床医师需要对该疾病进一步提高认识,在外伤患者中,需要避免与纵隔气肿相混淆[9]。
谢冬 2018-08-06阅读量8183
病请描述: 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 没有=1分; 很少= 2分; 有时=3分; 经常=4分; 总是=5分 (1)您精力充沛吗? (2)您容易疲乏吗? (3)您容易气短(呼吸短促,接不上气)吗? (4)您容易心慌吗? (5)您容易头晕或站起时晕眩吗? (6)您喜欢安静、懒得说话吗? (7)您说话声音低弱无力吗? (8)您容易忘事吗? (9)您感到闷闷不乐、情绪低沉吗? (10)您容易精神紧张、焦虑不安吗? (11)您多愁善感、感情脆弱吗? (12)您容易感到害怕或受到惊吓吗? (13)您肋胁部或乳房胀痛吗? (14)您感到胸闷或腹部胀满吗? (15)您无缘无故叹气吗? (16)您感到身体沉重不轻松或不爽快吗? (17)您感到手脚心发热吗? (18)您手脚发凉吗? (19)您胃脘部、背部或腰膝部怕冷吗? (20)您容易怕冷、衣服比别人穿得多吗? (21)您感觉身体、脸上发热吗? (22)您比一般人耐受不了寒冷(冬天的寒冷或夏天的冷空调、电扇等)吗? (23)您比别人容易患感冒吗? (24)您不是感冒也会打喷嚏吗? (25)您不是感冒也会鼻塞、流鼻涕吗? (26)您有因季节变化、温度变化或异味等原因而咳喘的现象吗? (27)您活动量较大就容易出虚汗吗? (28)您容易出粘汗(汗出粘腻不爽)吗? (29)您口唇干燥吗? (30)您容易过敏(药物、食物、气味、花粉、季节等)吗? (31)您的皮肤容易起荨麻疹(风团、风疹块、风疙瘩)吗? (32)您的皮肤因过敏出现过紫癜(紫红色癖点、癖斑)吗? (33)您的皮肤常在不知不觉中出现乌青或青紫瘀斑(皮下出血)吗? (34)您的皮肤一抓就红,并容易出现抓痕吗? (35)您的口唇比一般人红吗? (36)您的皮肤粗糙吗? (37)您身体上有哪里疼痛吗? (38)您面部两颧潮红或偏红吗? (39)您面部或鼻部有油腻感或者油亮发光吗? (40)您面色晦暗,或容易出现暗斑吗? (41)您易生痤疮或者疮疖吗? (42)您上眼睑比别人肿(上眼睑有轻微隆起的现象)吗? (43)您容易有黑眼圈吗? (44)您感到眼睛干涩吗? (45)您口唇颜色偏暗吗? (46)您感到口干咽燥、总想喝凉水吗? (47)您咽喉部有异物感,且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吗? (48)您感到口苦或嘴里有异味吗? (49)您嘴里有粘粘的感觉吗? (50)您舌苔厚腻或有舌苔厚厚的感觉吗? (51)您平素痰多,特别是常感到咽喉部有痰块吗? (52)您吃(喝)凉的东西会感到不舒服或者怕吃(喝)凉的吗? (53)您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吗? (54)您容易失眠吗? (55)您受凉或吃喝凉的东西后,容易腹泻、拉肚子吗? (56)您大便粘滞不爽、有解不尽的感觉吗? (57)您容易便秘或大便干燥吗? ( 58)您腹部肥满松软吗? (59)您小便时尿道有发热感、尿色浓(深)吗? (60)您带下色黄(白带颜色发黄)吗?(限女性回答) (60)您的阴囊潮湿多汗吗?(限男性回答) 平和质:实际得分=1+2*+7*+8*+22*+53+54*= 转化分= 气虚质:实际得分=2+3+4+5+6+7+23+27= 转化分= 阳虚质:实际得分=18+19+20+22+23+52+55= 转化分= 阴虚质:实际得分=17+21+29+35+38+44+46+57= 转化分= 痰湿质:实际得分=14+16+28+42+49+50+51+58= 转化分= 湿热质:实际得分=39+41+48+56+57+59+60= 转化分= 癖血质:实际得分=33+36+37+40+43+44+45= 转化分= 气郁质:实际得分=9+10+11+12+13+15+47= 转化分= 特禀质:实际得分==24+25+26+30+31+32+34= 转化分= 注:数字代表体质量表问题序号 1、原始分: 原始分数=各个条目分值相加。注:标有*号者为逆向计分,1-5, 2-4, 3-3, 4-2, 5-1。 2、转化分数:0-100分,分数越高,体质倾向越明显。转化分数=(原始分-条目数)X 100/(条目数X4)。 3、判定标准: 平和质转化分≥60分,且其它8种偏颇体质转化分均<30分时,判定为“是”; 平和质转化分≥60分,且其它8种偏颇体质转化分均<40分时,判定为“基本是”;否则判定为“否”。 偏颇体质转化分≥40分,判定为“是”;30-39分,判定为“倾向是”;<30分,判定为“否”。 亚量表分数越高,该体质类型倾向越明显。
赵刚 2017-05-12阅读量1.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