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三叉神经痛发作时,既像遭遇电击,又像在被刀割,还像被撕裂了一样,而且是突发突止。这种疼痛会沿神经支配区进行放射,每次持续数秒至数十秒,有的也可达数分钟。这种疼痛的发作,常常会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变频繁、间歇期缩短和疼痛加剧。 三叉神经痛很容易发作,有时候仅仅是说话、咀嚼、刷牙和洗脸等面部的随意运动或不小心触摸到面部某一区域,就有可能被诱发。因为剧痛,患者在发作时常常用手揉擦面部以求减轻疼痛,久而久之面部皮肤变得粗糙、增厚和眉毛脱落,也有的患者为避免发作,不敢吃饭、洗脸,最终发展到面容憔悴,情绪抑郁。 六种误诊:最易被误诊为牙痛 由于都是发生在面部的疼痛,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常常以几种“假面目”出现,从而导致患者“投错医”,医生“断错案”。 1、牙痛 三叉神经痛发病初期,最容易被误诊为牙痛,不少患者甚至将患侧的牙齿全部拔除,也没能缓解疼痛。“但事实上,三叉神经痛和牙痛很好区别,三叉神经痛的特点是电击样、刀割样和撕裂样疼痛,突发突止,而牙痛的特点是持续性钝痛或跳痛,而且,牙痛用X线或CT检查,即可明确。” 2、三叉神经炎 患者通常有炎性感染史,病史短,疼痛通常是持续性的,如果压迫感染分支的局部,会使疼痛加剧。而三叉神经痛通常每次只持续数秒至数十秒。 3、中间神经痛 疼痛主要位于一侧外耳道、耳廓及乳突等部位,严重的可向同侧面部、舌外侧、咽部以及枕部放射,因而容易与三叉神经痛混淆。“但其实,中间神经痛通常只是发作性烧灼痛,持续时间往往数小时,短的也有数分钟。而且,中间神经痛局部常伴有带状疱疹,还可能有周围性面瘫、味觉和听觉改变。” 4、蝶腭神经痛 虽然跟三叉神经痛疼痛的部位有些相近,但蝶腭神经痛发作时一般持续数分钟到几小时,而且伴有患侧鼻黏膜肿胀,会出现鼻塞、鼻腔分泌物增加。同时,可能会伴有耳鸣、耳聋、流眼泪、畏光及下颌皮肤灼热感和刺痛。而三叉神经痛没有这些症状。 5、偏头痛 虽然偏头痛的疼痛性质也为剧烈头痛,呈搏动性、刺痛及撕裂痛或胀痛,也会反复发作,但偏头痛一般是在疲劳、月经、情绪激动时诱发,每次发作前都会有先兆,如视物模糊、闪光、暗点、眼胀等。而且,一般会伴有恶心、呕吐、流眼泪、面色苍白或潮红等症状。 6、舌咽神经痛 疼痛性质也是突然发作、骤然停止,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跟三叉神经痛一样,也是数秒或数十秒,也是似针刺样、刀割样、烧灼样、撕裂样及电击样的剧烈性疼痛。但跟三叉神经痛不同的是,舌咽神经痛的疼痛部位在患侧舌根、咽喉、扁桃体、耳深部及下颌后部,有时以耳深部疼痛为主要表现。 术前影像学评估 所有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前应常规进行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用于区分原发性或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对于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在实施微血管减压术前均建议接受头颅MRI检查。头颅MRI检查虽然可显示三叉神经根周围的血管及其与三叉神经后根之间的解剖关系,但这并不能确定责任血管。
王景 2024-10-22阅读量2022
病请描述:科学家发现了一种主要影响女性的神秘血管疾病的潜在原因 2-1 ——后附:诊断与治疗方法 米国西奈山的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一种血管疾病的关键驱动因素,这种疾病被称为纤维肌肉发育不良(fibromuscular dysplasia, FMD),它影响了高达5%的成年人,可以导致高血压、心脏病发作或中风。 米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 在9月13日(当地时间)发表在《自然·心血管研究》(Nature Cardiovascular Research)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小组表示,基因UBR4的变化在FMD的关键驱动因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认为,这一发现可能是开发这种疾病治疗方法的重要一步。 本研究论著通讯作者、西奈山伊坎医学院心脏病学教授、医学博士Jason Kovacic指出: 虽然纤维肌肉发育不良在80多年前就被发现了,但直到现在,人们对其原因、病理生物学或可能的治疗还知之甚少。 纤维肌肉发育不良主要有3种类型: A)内膜纤维发育不良,B)中膜纤维肌肉发育不良,C)动脉周围(外膜)纤维发育不良。 通过建立第一个小鼠模型,我们获得了触发FMD过程的关键见解,包括蛋白质编码基因UBR4及其调节体内血管功能的相关基因表达超网络的作用。 纤维肌肉发育不良涉及动脉壁的异常细胞生长,包括颈动脉、肾动脉和冠状动脉。尽管任何人都可能患上这种疾病,但它有明显的性别偏见,约90%的病例影响到女性。 中膜纤维增生型表现为向肾动脉腔内突入的迷失方向的中膜平滑肌图像(三色染色)。 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其他血管疾病不同,FMD不是由斑块形成引起的,而且许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患有此病。 它可能导致的严重疾病包括动脉瘤(动脉膨出和减弱)、夹层(动脉壁撕裂)、中风和心脏病发作——取决于哪条动脉受到影响。FMD导致的血流受限也会导致高血压、搏动性耳鸣(每次心跳时耳朵里都有嗖嗖声)和偏头痛。 椎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VA),内膜型。右侧VA (A:苏木精-伊红,D:奥黄素,G:抗平滑肌肌动蛋白)染色作为对照。颅外(VAe;B、E、H)和颅内(VAi;C, F, I)左侧VA管腔狭窄,内膜纤维明显增厚,内弹力板断裂(E点箭头),而平滑肌肌动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未见中膜平滑肌增生。VA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新生血管(星号)(B点箭头为矩形)。原始放大倍数,A-C ×10; D-I ×40。 科学家发现了一种主要影响女性的神秘血管疾病的潜在原因。 米国西奈山医院开展了DEFINE-FMD研究,以更好地了解这种被怀疑有很强遗传成分的疾病。 研究人员使用了83名FMD女性患者和71名健康女性对照的皮肤活检标本,以获取和培养成纤维细胞,然后对这些细胞进行基因测序,以查明患者和匹配的健康对照之间的基因差异。 应用被称为“系统生物学”的先进统计方法,科学家们创造了第一个重现人类疾病某些方面的小鼠模型,并发现了其因果途径和疾病驱动因素的重要见解。 研究论文合著者Jeffrey W. Olin是西奈山伊坎医学院心脏病学教授,也是血管医学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Jeffrey W. Olin指出: 这些见解包括UBR4水平的变化——这导致与FMD相关的超级网络中其他基因表达水平的显著变化——共同导致血管细胞功能的主要变化。 这些改变反过来导致小鼠动脉明显增宽,这是人类FMD的特征之一。 通过鉴定一个基因及其基因调控网络,科学家们相信他们已经朝着治疗的解决方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Kovacic博士强调: 我们的研究为UBR4及其疾病相关基因调控网络的靶向调节打开了大门,这可能为许多患有这种疾病的人,特别是女性,带来巨大的希望。 这些令人兴奋的发现鼓励我们继续与世界各地的同事合作,进一步了解这一迄今为止基本上是空白的疾病。
吕平 2024-09-23阅读量1243
病请描述: 日前,在颅神经疾病专家王景教授的网上工作站,有患者留言:“两个月前,我发现自己在眨眼睛时出现一边脸、嘴角抽搐,左边,不眨眼就不抽搐,以前也没有得到面瘫,吃药、针灸都没有一点效果,我这种情况属于哪种疾病?该如何治疗?” 王景教授介绍:从患者现在提供的资料,属于面肌痉挛,目前患者症状较轻且患病时间较短,建议先口服奥马西平、甲钴胺进行治疗。先不着急手术,如服用药物一段时间症状未改善,可以评估手术。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是同侧面神经支配范围内肌肉呈阵发非自主无痛性,反复发作的肌肉强直或抽搐,病程较长,呈缓慢渐进性发展,常较难自愈。 面肌痉挛的发病原因:平时,神经和血管各司其职相安无事。但随着人的生长、老化,血管也在慢慢发生变化。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好像也松懈变长了,慢慢变得弯弯曲曲。弯曲了的血管有时候会不小心碰到周围的神经,随着心跳每搏动一次,这根血管就对神经产生一次压迫,天长日久之后,神经表层的髓鞘就被局部磨损了,就好像电线用久了,外面的那层塑料皮被磨掉了一样。如果电线的塑料皮没了,绝缘性变差了,就可能跟它周围的电线发生短路,神经也类似。如果面神经“短路”了,局部神经的电传导就发生了改变,面肌活动就会增强,我们就出现了眼皮跳,甚至是整个半张脸都在抽动。医学研究显示,面肌痉挛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面神经根部受血管压迫所致。我们左右两侧的面肌分别受两根面神经控制,而两根神经很少会同时都被压迫到,所以面肌痉挛往往是单侧发病,比如早期的时候是一侧眼皮跳,严重了之后不仅眼皮跳,同侧的嘴角也会跟着抽动,甚至有人出现同侧的耳鸣、下巴抽动,但很少出现两边都跳的情况。 面肌痉挛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患者典型的症状:单侧面部肌肉非自主、阵发性、反复发作的抽搐,精神紧张、焦虑和心理压力过大都会诱发或加重发作,面部肌肉的运动如用力闭眼、鼓腮等也会诱发痉挛发作,甚至在睡眠和麻醉状态下也会发作。 对于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的病人需要借助辅助检查予以明确,包括电生理检查、影像学检查、卡马西平治疗试验。 面肌痉挛首选:显微血管减压术 根据临床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的面肌痉挛患者是由于面听神经与责任血管之间的压迫所引起的,因此可通过显微血管减压术找到压迫面神经根部的血管后将其游离,在血管与神经之间垫入Teflon棉团,在消除引起面肌痉挛的病因后面肌痉挛会立即或逐步停止。据统计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治愈率在98%以上,复发率小于5%,显微血管减压术是唯一的根治面肌痉挛的方法。
王景 2024-09-02阅读量1316
病请描述: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是个啥? 一、概述: 1、病因:外伤导致走行在海绵窦内的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破裂所致,高压的动脉血进入低压的海绵窦内,引发的一系列静脉回流障碍导致的症候群。 2、表现: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常见症状包括但不限于:搏动性突眼、眼球向外突出、颅内搏动性杂音、眼球运动受限、复视、眼睑淤血肿胀、外翻,结膜血管增粗、充血、部分患者有头痛、耳鸣等症状。 3、危害:本病若不及时处理, (1)可导致视力下降,重者永久性失明; (2)少部分患者因为鼻腔大量出血导致突然死亡。 (3)可诱发脑缺血或脑出血,甚至出现瘫痪、失语等功能障碍 二、治疗 1、介入堵塞瘘口 2、入路:静脉入路和动脉入路 三、实战病例: 1、交通伤、TCCF、外院转入 2、难度: (1)局部存在弹簧圈遮挡,瘘口显示困难; (2)机器:单C,难以多个方向观察; (3)半夜三更进行手术 3、克服之前的弹簧圈遮挡、单臂机器和手术时间的限制和困难,重新超选瘘口、球囊封堵、追加3个弹簧圈+onyx18胶,消灭瘘口,消除盗血。最终,左侧TCCF瘘口不显影。
赵开军 2023-11-16阅读量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