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阿司匹林过敏 > 治疗

阿司匹林过敏治疗

阿司匹林过敏治疗相关内容 更多>

偏头痛的“心&r...

病请描述:什么是偏头疼? 偏头痛(migraine)是临床最常见的慢性神经性疾患之一,临床以发作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为主要表现,头痛多为偏侧,一般持续4-72小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光、声刺激或日常活动均可加重头痛,安静环境、休息可缓解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患,多起病于儿童和青春期,中青年期达发病高峰,常有遗传背景。鋤勺15-20%的人趟偏头痛的折磨。    什么是隐匿性脑卒中? 心脏问题为什么会导致 偏头疼和脯卒中? 隐匿性脑卒中(concealedstroke,CS)也称无症状脑卒中、沉默性脑卒中。通常颅脑一定功能部位出现卒中会引起相应临床表现,但有时卒中出现的部位在临床上无相应的表现或临床症状轻微,这类卒中称之为隐匿性脑卒中。包括隐匿性脑梗死、隐匿性脑出血及隐匿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其中隐匿性脑梗死约占74%,隐匿性脑出血占21%,隐匿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占5%。 CS的存在可能会导致脑卒中病情恶化,病死率增高,并增加脑卒中复发的危险性。CS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改善预后。 卵圔孔未闭(PFO):正常人群中约有1/4的人先天存在一种轻微的心脏结构缺陷。卵圆孔位于左右心房之间的隔膜中部。正常的卵圆孔应完全闭合,完全隔绝左右心房各自储存的血液。 约有1/4的成年人,其心房间的卵圆孔并未完全闭合。正常情况下,左心房中的血压大于右心房,卵圆孔即使没有闭合,也会被左心房的压力压紧,从而不会产生心房间反常的血液流动。因此卵圆孔未闭往往不会产生明显的临床症状,不易被发现。 然而,当存在卵圆孔未闭缺陷的人偶尔咳嗽或屏气的时候,由于肺循环血压暂时升高,右心房中的血液将会顶开卵圆孔,并少量倒灌到左心房中。更为严重的是,在静脉血中还相对安全的血液栓子,也随之倒灌到了左心房中,成为了极其危险的“定时炸弹”。这些进入左心房的静脉栓子,将随动脉血进入全身各处,流向脑部的栓子将会引发脑血管栓塞,导致偏头痛,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反常栓塞和脑梗死。 如何确定是否存在卵圆孔未闭? PFO临床上常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声学造影(cTCD)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来进行诊断。经颅多普勒超声声学造影(cTCD)即“发泡试验诊断过程中医生向患者注射制备的激活盐水,静息时静脉注入盐水,然后嘱患者行 Valsalva动作,进而观察脑部是否能检测到微栓子信号,从而确定患者心脏内是否存在有右向左分流的卵圆孔未闭。(PS:虽然“发泡试验”可以推断是否有PFO,但并非直接观察到PFO的形态,因此还需要经食道超声的辅助。)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也称经食管超声检查,具有不依赖患者体型和经胸声窗条件差的优势,可以清楚、精准得测量卵圆孔的大小、长度、识别房间隔的精细结构,还可以评价左心耳结构辅助判定血栓来源。通过以上各项检查,可以检查出PFO,并观察PFO的大小、形态、分流程度以及毗邻结构。 如何对卵圆孔未闭进行治疗? 卵圆孔未闭一般进行介入治疗。在X线、超声等的引导下,将心导管沿股静脉上溯到卵圆孔部位,并使用特制器材对病变实施封堵。 超声引导PFO介入封堵术: 以往主要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或X光引导下经皮介入封堵,但是目前更为微创和安全的方式是超声引导下的介入封堵。超声引导介入封堵的过程通俗的讲就是从腿上或颈部的血管穿一个管子到心脏里,到心脏之后释放一个封堵器,用封堵器把缺损堵上,整个操作过程都是在超声监控和指导下进行,超声引导封堵术优点非常明显:这种方法创伤非常小,伤口只有米粒那么大,患者避免了X线所造成的伤害,不用担忧造影剂过敏和肾损伤,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深受患者及家属的欢迎。 超声引导下先心病介入治疗的优势 ❶不开刀、不用吃射线、不使用造影剂、创伤小、无痛苦、不留疤痕。 ❷操作在手术室执行,若封堵条件欠佳可直接转为外科手术,保证了操作的安全性。 ❸效果明确,可以达到与外科相同的根治效果,且费用相当。 ❹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不影响学习工作。 植入的封堵器是什么样的? 卵圆孔未闭封堵器主要由镍钛合金丝状材料经精密加工制成,和人体组织高度亲和,无毒无害,可在植入即刻、完全、永久地封闭卵圆孔,彻底杜绝这一致病患。 卵圆闭封堵器手朮是否会对患者造成麻烦? 这是一种类似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手术,其手术过程简单,方法成熟、仅需局部麻醉,术后2-3天即可出院。并且仅在股静脉穿刺下进行,未留切口,对曰后的工作生活无任何影响,不留疤痕。 术后的服药及随访 ❶术后常规低分子肝素抗凝48h,口服阿司匹林 100mg6个月+氯吡格雷75mg3个月 ❷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应复查TTE及心电图(标准复查项目) ❸术后6个月“发泡试验”复查

肖健 2024-06-17阅读量1200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问题

病请描述:检测方法。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检测方法包括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类。侵入性方法依赖胃镜检查及胃黏膜组织活检,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rapid urease test,RUT)、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和胃黏膜Hp培养、核酸检测等。非侵入性检测方法包括13C尿素呼气试验、粪Hp抗原检测和血清Hp抗体检测等。除了血清抗体检查,其他检查前均需停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2周以上、停抗菌药物和铋剂4周以上。除了胃黏膜培养,没有任何一种检测方法可作为Hp诊断的金标准。   检测和治疗指征。 强烈推荐: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淋巴瘤、慢性胃炎、不明原因或难治性缺铁性贫血、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儿需要行Hp检测和根除治疗。 明确推荐: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on 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NSAID)(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的患儿,若存在大剂量使用NSAID;同时使用多种NSAID、抗凝药物、糖皮质激素、抗血小板药物;既往有消化性溃疡或消化道出血病史等高危因素,则需要Hp检测和根除治疗。 一般推荐:一级亲属中有胃癌的儿童可以行Hp检测,是否需要Hp根除治疗,需综合评估。有反复腹部不适、恶心、呕吐、打嗝、嗳气等消化道症状的患儿;家长有强烈意愿的,可以行Hp检测,可以用非侵入性方法检测Hp,是否根除治疗需综合评估。   治疗方案。一线治疗首选个体化三联治疗,疗程14d。个体化治疗指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取敏感的抗菌药物根除Hp。药敏试验包括传统的胃黏膜培养和抽提胃黏膜 DNA进行耐药基因检测。但临床不易实施。不推荐伴同疗法用于一线治疗。 无法获得区域性耐药数据或在儿童克拉霉素耐药率>15%的地区,若无法获得药敏试验结果或药敏试验显示克拉霉素和甲硝唑均耐药的情况下,不推荐含有克拉霉素的三联疗法和序贯疗法作为一线治疗方案。<6岁患儿,Hp根除尤其应严格把握指征;≥6岁患儿应首选含有阿莫西林和甲硝唑的含铋四联疗法作为一线治疗方案,疗程14d。经常因为呼吸道感染口服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患儿,应尽量避免选择克拉霉素。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铋剂是不易溶解的无机盐,全身吸收少(<1%),且用于根除Hp的铋剂剂量小,一般不会导致神经中毒。随着抗菌药物耐药率的不断升高,多个指南均推荐在克拉霉素高耐药率地区,含铋的四联疗法可以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青霉素过敏。药敏试验提示克拉霉素和甲硝唑均敏感,一线治疗首选PPI+克拉霉素+甲硝唑,疗程14d;药敏试验提示克拉霉素耐药、甲硝唑耐药、克拉霉素和甲硝唑均耐药或无法获得药物敏感试验的情况下,对于≥6岁患儿,一线治疗方案首选含铋四联疗法(PPI+克拉霉素+甲硝唑+铋剂),疗程14d。   补救治疗。与成人不同,儿童难治性Hp感染指Hp规范根除治疗≥1次后非血清学检测Hp阳性。儿童用于补救治疗的药物有限,补救治疗时更需要严格把握指征,尤其是<6岁的患儿。症状缓解者,可暂缓再次根除治疗。对治疗失败者,可考虑停药3个月或半年,使细菌恢复一定的负荷量,以提高下一次治疗时Hp的根除率。补救治疗时,若能获得药敏结果,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若无法获得药敏结果,再次治疗时应尽量避免重复使用初次治疗时的抗菌药物(如克拉霉素),对于≥6岁的患儿,可选择含铋四联疗法,疗程14d。阿莫西林的原发耐药和继发耐药率均较低,即使首次治疗使用过阿莫西林,补救治疗中仍可使用。国内儿童中能使用的PPI主要包括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艾司奥美拉唑和雷贝拉唑等缺乏儿童临床用药经验和安全性研究资料,通常不推荐使用。对于快代谢型患儿,需要提高PPI剂量和增加口服次数以加强抑酸效果,从而提高Hp根除率。   益生菌。在Hp治疗过程中是否需要加用益生菌,需结合患儿的病情。

奚肇宏 2023-11-07阅读量1652

什么时候接种流感疫苗最合适?...

病请描述:什么时候接种流感疫苗最合适? 按照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流行季(主要集中在11-12月和2-3月),咱们倒着算,通常在接种流感疫苗2-4周后体内可产生具有保护水平的抗体,6-8月后抗体滴度开始衰减,那么9月就是最佳接种季!但若流感已经爆发还没有接种疫苗的仍建议尽快接种。 陶大夫说: 每年9月打流感疫苗,早打早受益! 哪些人不建议接种? 根据《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中提到,以下人群不应接种流感疫苗,或者在接种前咨询医生建议: 1.对疫苗中所含的任何成分过敏的人,包括辅料、甲醛、裂解剂及抗生素,或有过任何一种流感疫苗接种严重过敏史的人,禁止接种。 2.患有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或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以及发热的患者,建议等痊愈或者病情稳定控制后再接种。 3.曾经接种流感疫苗后6周内出现格林-巴利综合征(也叫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患者,建议由医生评估后考虑是否接种。 以下人群禁止接种减毒活流感疫苗: ·因使用药物、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等任何原因造成免疫功能低下的人; ·长期使用含有阿司匹林或水杨酸成分药物治疗的儿童及青少年; ·2-4岁患有哮喘的儿童; ·孕妇; ·有吉兰-巴雷综合征病史的人; ·接种前48小时使用过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抗病毒药物的人; ·接种前5天使用过帕拉米韦的人; ·接种前17天使用过巴洛沙韦的人。

陶晓阳 2023-09-11阅读量1180

幽门螺杆菌阳性=胃癌?除这4...

病请描述: 随着幽门螺杆菌(简称Hp)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此项检测。 因此,在门诊中拿着体检报告来就诊的“幽门螺杆菌”病人很多。 “医生,我体检出来幽门螺杆菌阳性,严重吗?对身体有危害吗?我没什么感觉需要治疗吗?……” 下面我们就这些大家经常提的问题,来聊一聊幽门螺旋杆菌与我们人体的关系。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跟它的名称一样,有独特的螺旋状结构及鞭毛,黏附于胃黏膜及细胞间隙中,能穿过厚厚的黏液层定居在胃黏膜表面。 它很狡猾,能分泌尿素酶使细菌周围产生“氨云”,给细菌穿上了保护衣,使自己在胃内高酸的恶劣环境中生存下来,再通过分泌毒素等发挥其致病作用。 幽门螺杆菌对人类“情有独钟”,人是它唯一的自然宿主。我国人群中约有50%的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幽门螺杆菌列为胃癌的Ⅰ类致癌因子,从而将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关联起来,对于谈癌色变的普通民众来说,无疑增加了对幽门螺杆菌的恐惧心理。 幽门螺杆菌可导致哪些疾病? 消化道黏膜具有天然的防护屏障和修复功能,正常情况下可抵御多种经口进入的细菌侵袭。 而幽门螺杆菌则可以突破此天然屏障,在胃上皮细胞表面定居后破坏胃黏膜的自我保护机制,造成胃黏膜的损伤,导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 幽门螺杆菌长期感染引起的黏膜炎症反应,可进一步诱发胃粘膜的恶性转化,发生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等恶性病变。 虽然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很高,又是胃病的危险因素,但并非感染了此细菌就一定会患溃疡病或胃癌。 胃病的发生除了有幽门螺杆菌在作祟,还与遗传因素、饮食结构不合理、喜吃腌制食品、烟酒嗜好、长期精神压抑、机体抵抗力弱等多种因素有关,与幽门螺杆菌协同作案,最终招来胃病。 研究认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15%-20%的人可能会发展成消化性溃疡,而不到1%的人可发展成胃癌。 所以,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大可不必过度焦虑。 感染幽门螺杆菌有哪些症状? 幽门螺杆菌感染本身一般不会引起不适症状,多在细菌引起胃黏膜损伤及临床疾病时才会出现相应的症状。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的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并没有出现什么不适的表现,也就是所谓“无症状感染者”。 可能出现的临床症状有?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引起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部不适、饱胀、打嗝、嗳气、恶心、呕吐等;可引起胃食管反流症状,如反酸、烧心;部分人合并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可有口臭;诱发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者,可有胃痛、上腹部不适、腹胀、烧心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 幽门螺杆菌引起的胃黏膜损害多为慢性过程,病程缓慢,症状呈现多样性,容易反复发作。 幽门螺杆菌阳性是否需要治疗? 目前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几乎100%会引起慢性活动性胃炎。 虽然将其定义为感染性疾病,但其中大部分为无症状感染者,没有不适症状。 而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后疾病是否发展难以预测,胃癌发生隐匿,早期发现困难。 根除幽门螺杆菌可预防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的发生,是预防胃癌可控的重要危险因素,根除细菌可减少传染源。 基于以上观点,目前主流推荐对于幽门螺杆菌无症状感染者建议治疗。 以下人群建议进行根除治疗: 消化性溃疡(是否活动和有无并发症史); 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 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 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或糜烂; 早期胃肿瘤已行内镜下切除或手术胃次全切除; 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 胃癌家族史; 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 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 其他Hp相关性胃病(如淋巴细胞性胃炎、增生性胃息肉、Menetrier病)。 但也有以下4类人是不建议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的👇 1)伴发严重疾病者 如恶性肿瘤、老年痴呆、精神疾病、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或更严重疾病时,不宜行幽门螺杆治疗,考虑患者可能不能从中受益。 2)高龄老人 由于机体功能退化,发生不良反应风险较高,且用药依从性和耐受性较差,是否根除幽门螺杆菌要权衡考虑获益和风险。 2019年幽门螺杆菌感染基层诊疗指南中不推荐7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根治。 但在临床工作中,具体多大年龄以上不需要根除并没有定论。 胃癌发病高峰是40岁~80岁,如果患者是70岁,全身重要脏器无严重疾病,根除Hp对防止其胃癌发生仍认为是有益的。 但如果患者是80岁,根除细菌对其本人预防胃癌已基本无获益,但担心传染给家人,如果全身情况能耐受,也可以考虑根除治疗,来防止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传染。 所以对于老年人是否行根除治疗,要结合年龄、全身状态、家庭因素等综合考虑。 3)14岁以下儿童 幽门螺杆菌通常在儿童期感染,但儿童和青少年期感染很少会发生严重疾病,还可能有利于免疫系统的发育,并有一定的自发清除率。 儿童服药依从性和耐受性较差,治疗药物有限,药物不良反应也较成人多。 因此,目前对于14岁以下儿童不建议作幽门螺杆菌筛查和治疗,除非有明确指征。 4)其他 胃食管反流病、肥胖、炎症性肠病、过敏性疾病、哮喘等患者是否根除幽门螺杆菌,目前还有争论,意见不一,要据患者具体情况个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如何治疗? 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方法目前常用四联疗法,即口服四种药物包括质子泵抑制剂(抑制胃酸药)、铋剂(胃黏膜保护药)、加上两种抗生素(抗菌药),疗程一般为14天。 建议到医院消化科就诊,医生会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处方并给出专业指导。 服药期间绝大部分病人对药物耐受性良好,少部分人会出现胃部不适、腹胀、腹泻、头晕等,程度都比较轻,可以耐受不需要停药,疗程结束后可自行缓解。 按医嘱规律服药可保证疗效,服药期间不要饮酒,有特殊不适及时到医院复诊。 疗程结束1个月后复查尿素呼气试验观察幽门螺杆菌是否根除。

健康资讯 2022-07-06阅读量2.7万

阿司匹林过敏治疗相关医院 更多>

北京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96.9万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