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民族医学科 > 维吾尔医学科 > 中暑 > 预防

中暑预防

中暑预防相关内容 更多>

爸妈,求你了!最近空调一定要...

病请描述:最近太热了,很多地方是不是都突破40℃了,坐着不动也咔咔冒汗!杭州前几天的天气是这样的图片来源:微博夏天嘛,最怕的还是中暑。这气温一上来,人的散热负担真的很大,有点无处藏身的感觉,昨天新闻里还看到青岛大学的宿管大爷因为高温不幸去世。(微医君住的小区,前几天也有一位保安大叔在保安亭……)高温天老年人为什么更“危险”?高温天需要格外警惕的两类病:心脑血管疾病、热射病。Ps:气温超过32℃时,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会增加40%。图片来源:freepik.com“热射病”属于重度中暑,每年夏天约有3.5万~4万位老年人发病,占到全部病例的40%。(发病率是青壮年的2.7倍)老年人发生热射病的死亡率可达50%~80%,即便救回来了,超过30%的老人也会出现认知障碍、肾功能不全等后遗症。高温天对老年人更危险,主要还是因为他们身体的3个脆弱点:①老人的汗腺开始萎缩,出汗能力会下降30%~50%,想通过皮肤散热就会比年轻人困难。②老人体内的水分也不比当年,出汗稍微多出一点就会“缺水”,中暑的速度会比年轻人快很多。不同年龄段的身体水分占比图片来源:自制③老人对温度的感知也变差了,会感觉自己比年轻人更耐热(其实身体已经受不了了)。这几个情况加到一起,让老人成了“热射病”的高发人群。这里需要特别说一下老年人热射病的“隐形杀手”——室内环境!不单单是老年人,很多年轻人同样会有这样的错误认知:天气太热了就别出去,待家里就不会有事。你要知道的是,室内热射病占老年病例的68%!室内环境“潜伏”的3个危险点:温度超过32℃持续2小时以上,人的核心体温会每30分钟上升0.5℃;如果空气湿度超过70%,汗液蒸发效率会下降80%,体感温度上升3~5℃;若室内通风较差,相对密闭的环境中,人的散热能力只有室外的1/5。厨房、卫生间、西晒的卧室、单侧通风的客厅(无对流)都是高危区域。如果老人患有一些基础疾病,比如心衰、糖尿病、肾病等,身体的循环、散热能力就更差了,长时间待在闷热的室内会变得更危险。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儿童的情况也相似。儿童的汗腺还没有发育完全(3岁以下儿童的汗腺密度仅为成人1/3),体温的上升速度会比成人快3~5倍,高温天更容易突破40℃的危险线。儿童的体重也更低,身体内的绝对水分更少,成年人可能流失1500mL水分才会发生危险,儿童或许只流失500mL就开始不舒服了。预防高温病这几点一定要做好前面已经讲过了,待在室内可没法把热射病“拒之门外”。请爸爸妈妈们白天也打开空调吧,哪怕是一个人在家!如果你觉得开空调太浪费电,等家里的温度降下来之后,可以把空调温度适当调高1~2℃或调小风速,舒适又省电!空调28℃搭配摇头的风扇,比单纯开26℃的空调能省电35%,而且体感也更舒服。另外,定期清洗空调滤网可以提高空调的制冷效率,也能省电15%左右。是不是突然觉得,开空调也没这么费电!ps:拿快递、倒垃圾等短暂外出就别关空调了,一开一关更费电。(重启空调需要猛踩油门,消耗很大的电量来快速达到设定温度,且频繁开关还会影响空调寿命)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此外,上午10点~下午16点尽量减少外出,如果有事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晒。遮阳伞、遮阳帽、透气的防晒衣等最好都安排上,再带一点风油精或藿香正气水,必要时能缓解一定的中暑不适。高温天还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盐分(每小时150mL),适当吃一些富含钾、镁、钙等元素的食物。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你把自己照顾好,就是在给孩子们省心,这一点空调费不值一提。参考文献[1]提升全民高温热浪防护能力减少与高温天气相关的健康危害.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4,39(10):9-9. DOI:10.3760/cma.j.issn.1000-8039.2024.10.123[2]高温天气运动当心"热疾病"[J]. 长寿,2010(5):57.[3]阚俊明. 及时识别中暑讯号帮身体"灭火"[J]. 中医健康养生,2024,10(7):17-18.[4]单祺雯. 天气变热易得心脑血管病专家教你七招来正确预防[J]. 中国食品,2018(10):134-135. DOI:10.3969/j.issn.1000-1085.2018.10.059.

健康资讯 2025-07-16阅读量3610

儿童发热处理的一些常规流程

病请描述:一、退热药物使用规范 首选药物明确 对乙酰氨基酚(≥2月龄)和布洛芬(≥6月龄)仍为一线退热药。布洛芬剂量调整为10mg/kg/次,对乙酰氨基酚维持15mg/kg/次。 循证依据:2023年中国指南建议避免交替用药,因可能增加肝肾损伤风险且未显著改善舒适度。 用药时机精细化 不再单纯以体温阈值(如38.5℃)作为用药标准,强调以患儿舒适度为核心指标,如烦躁、疼痛或影响睡眠时使用。 二、物理降温的明确限制 不推荐常规物理降温 新版指南明确指出酒精擦浴、冰敷可能诱发寒战及皮肤刺激,温水擦浴仅适用于中暑等特殊情况。 研究显示物理降温对退热效果无持续作用,且可能延长病程。 退热贴效果存疑 退热贴仅能降低局部皮肤温度0.5℃以下,无法改善核心体温或全身症状。 三、发热评估与分层管理 月龄分层就诊标准 <2月龄:肛温≥38℃需立即就诊(警惕细菌性脑膜炎) 2-3月龄:肛温≥38℃且存在高危因素(如早产史)需紧急评估 预警体征识别 新增"中毒样症状"评估:包括呻吟、皮肤花斑、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3秒等,提示脓毒症可能。 四、退热药与热性惊厥的关系澄清 退热药不能预防热性惊厥 多中心研究证实,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均无法降低热性惊厥复发风险。 处理原则:急性期以保护气道为主,惊厥持续>5分钟启用二线药物。 五、家长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管理要点 强调"三要三不要"原则: 要观察精神状态、要保证液体摄入、要记录热峰和热型。 不要捂热、不要强制进食、不要自行使用抗生素。

宁铂涛 2025-03-17阅读量2829

一月高热耗气伤津神疲乏力

病请描述:疰夏 临床发现,入夏不少人群会出现乏力、汗出较多、四肢酸软、头昏困倦、饮食不佳、口淡无味、时有低热查无原因。有的家属以为老年人得了重病,快不行了,去医院检查又没有明显异常,补些营养液就回家休息。 这种现象十分常见,并且是存在了千年的“疰夏”。疰夏是因暑湿之气外侵,困阻脾胃,或暑热耗伤正气,脾失健运所致。以夏季倦怠嗜卧、低热、纳差为主要表现的时行热性疾病。一般夏季过后,或环境温度下降,如冷空调里病情可自行改善,部分患者可呈现出逢暑必发的周期性特点。有时疰夏亦为中暑的先兆,若进一步发展可致中暑。 因此,为了预防疰夏,几千年来我们人类总结出了各种各样的进补方法。那么,什么是正确合理的进补预防疰夏的方法呢?那当然是”因人而异”。 疲劳过度,耗气伤津者:这类人群有因为过度劳累,工作压力大,长期加班熬夜的脑力劳动者,有因为重体力劳动,烈日曝晒的体力劳动者,有因为年老体弱,脾胃虚弱的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他们往往在高热大暑天出现气短胸闷、神疲乏力、思想不集中、口干多饮尿少,舌淡苔薄少津等症状,应当予以补气生津的麦冬10克、鲜石斛10克、西洋参3克、乌梅5粒、冰糖若干等煮水喝,或者在夏季的汤中加入麦冬20克或鲜石斛剪断20克一起煮汤喝。同时要避开高温环境,大量饮水,避免出汗。 湿邪内阻,阻碍运化者:这类人群多以饮食肥甘厚腻,吃夜宵,烟酒不忌,腹中胀满,嗳腐吞酸,舌苔厚腻如积雪,应当予以行气化湿的中药以与干预,并调整患者饮食习惯。有患者因为饮食寒凉,内伤脾胃,或脾胃虚寒,运化无力。此类患者,平素身体较为虚弱,常有胃肠道疾病,或痛、或泄便溏、或纳食不馨,应当与健脾养胃的方法调理治疗,如薏苡仁一把、莲子肉一把、粳米一把、百合一只、山楂15克、陈皮6克熬粥,当点心养胃化湿消食。也可丝瓜炒百合、薏苡仁冬瓜排骨汤、或者在荤菜中加入山楂和乌梅肉,起到消食的功效。 常食辛温,蕴而化热者:常见于夏季无名低热,反复起伏,与各种生化检查甚至怀疑肿瘤排查,未见异常,这类患者临床并不少见,而且会反复几年入夏发作。我们会发现,过度饮食辛温之品会是其中病因之一,尤其过食生姜大枣等,辨证施治便能消退低热。这类情况应该以黄菊花5克、金银花3克、莲子心1克、薄荷3克、甘草5克煮水喝,清热解毒。 安逸不动,气血不足者:许多孩子放了假,宅在家里玩手机电脑,躺着坐着各种姿势都有,当然还有宅男宅女们,这些人群缺乏必要的运动,心肺功能下降,动则胸闷气短、四肢无力,还有甚者剧烈运动、外出旅游或开学后运动猝死。这都与安逸不动,气血不足有关。父母亲友应当督促之。我们可以用太子参10克、丹参10克、乌梅5枚、生山楂10克、甘草5克、冰糖若干煮水当饮料喝,补气活血,也可以太子参20克炖鸽子。

吴欢 2024-08-19阅读量2294

江浙沪人民即将迎来大火收汁,...

病请描述: 中暑在夏季为高发阶段,是以头晕头疼、高热及中枢神经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的急性疾病。

微医健康 2024-07-05阅读量6256

中暑预防相关医生 更多>

评分:10
问诊量:20
脑血管疾病、重症感染、各类中毒、毒蛇咬伤、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危重症的诊治及预防。
评分:0
问诊量:8
1、各种疑难杂病;2、胃病(萎缩、肠化、胆汁反流)、结肠炎、胆囊炎、咽喉炎、咳嗽、哮喘、肺气肿;3、冠心病、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顽固性失眠、便秘、痤疮及亚健康的调养和膏方;4、急慢性乙肝、脂肪肝、酒精肝、肝硬化腹水;5、肝癌、脑癌、肺癌、胃癌、肠癌、甲状腺癌、乳腺癌等各种恶性肿瘤;6、颈椎、腰椎骨质增生及椎间盘突出、关节炎、慢性肾炎、前列腺炎及增生、男女性功能异常,更年期及月经不调,带下等妇女病;7、夏季中暑的预防与治疗

中暑预防相关医院 更多>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503.3万

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1.4万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10.5万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2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