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骨龄偏大怎么办? 本周是小朋友们的期末周,很多小朋友的家长打算一考完试就把孩子送去减肥夏令营。其中有一个小胖墩(乐乐)很不乐意,嘟囔着要在家玩游戏,小朋友现在9岁,身高处于中上水平,但是体重却有60kg,已经是超重水平,小小年纪血糖指数高于正常值,而且还带有脂肪肝,一查骨龄也吓了一跳,骨龄已经11岁半了,根据骨龄的情况推测,小朋友的生长潜能很显然是受损了。平时的饮食里面,因为家长经常加班,没时间给小朋友做饭吃,天天吃的都是外卖,奶茶,按照这样的情况,对小朋友的情况是很不利的,因此只有先减肥,控制骨龄情况才能有助于生长发育。 为什么肥胖的小朋友骨龄会偏大呢?肥胖的小朋友骨龄偏大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营养过剩:过度摄入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或者摄入过多的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都可能导致孩子骨龄偏大。内分泌系统异常:内分泌系统的异常,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垂体前叶功能亢进等疾病,可能导致骨龄加速。激素水平影响: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尤其是女孩,受到雌激素的影响,骨骼发育可能会加快。遗传因素:如果父母存在骨龄偏大的症状,孩子骨龄偏大的概率也可能增加。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激素类药物或生长激素,可能会影响骨骼发育,导致骨龄偏大。肥胖可能通过这些途径影响孩子的骨骼发育,导致骨龄偏大。家长应注意孩子的营养摄入和生活习惯,避免过度肥胖,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那小朋友骨龄偏大怎么办呢? 医学干预:首先应该带孩子到专业的儿童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中医调理、生活干预和定期监测指导。科学饮食: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确保孩子摄入足够的蛋白质、钙、磷等关键营养素,同时避免过量摄入对骨骼发育不利的成分。增加运动:通过运动来维持骨骼正常生长,选择能够自由伸展以及具有开发性的运动项目,比如游泳、打羽毛球、跳高或跳绳等,每天至少保证有30分钟的有氧运动,每周4~5次。保持良好的睡眠:孩子晚上睡觉时要保持全黑环境,不要开小夜灯,每天十点之前睡觉,十一点要进入深度睡眠,以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避免高热量食物:晚间避免吃高热量食物,如炸鸡、汉堡、可乐等,以减少脂肪堆积,形成肥胖。 晚饭后散步:晚饭后散步20~30分钟,帮助消耗晚饭的热量,让孩子在睡前处于一种微微饥饿的感觉,有利于生长因子的分泌。多晒太阳:阳光中的紫外线是天然的骨龄抑制剂,运动既能提高孩子的生长速度,又能抑制骨龄。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可能需要使用特定药物,如曲普瑞林注射剂、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等,同时避免吃含有激素的食物。减重:如果骨龄偏大与过度肥胖有关,可以通过减重来帮助缓解,比如进行跑步、跳绳等运动。避免不当药物使用:如果骨龄偏大与药物影响有关,应停药或更换药物,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家长应时刻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生长发育 2024-07-10阅读量2831
病请描述:情绪低落、每天喊累?可能这个功能在减退 现代打工人,996甚至777,如果你天天象打了鸡血一般,请您跳过这篇文章/视频。如果每天都感觉疲惫、精神不济、心情不佳,那么这种情况可能是甲状腺功能在减退!2024 年 3 月 22 日,韩国科学家在 Journal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 发表研究,研究人员通过对一位嗜睡并时常感到疲倦的老年男性患者开展临床观察和诊疗,发现其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这也导致了其身体状况不佳。 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广泛调节新陈代谢,堪称人体的「发动机」。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甲状腺激素缺乏导致的一组临床综合病征,可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情绪异常或者认知功能下降。2022 年,国际权威杂志 Nature 系列子刊《自然综述-疾病导论》专文介绍甲减的临床表现、产生原因以及筛查、预防和管理等研究,强调了甲状腺功能减退与「疲劳」等症状相关。 「甲减」在发病初期往往不被人注意,而症状通常在疾病后期出现。最常见症状包括疲劳、怕冷和便秘,不同病人之间的表现也是千差万别。 导致甲减的常见原因主要包括碘缺乏、自身免疫、甲状腺手术和甲亢放射碘治疗;此外,下丘脑和垂体病变会导致中枢性甲减;而在碘缺乏地区,严重缺碘引起慢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也会导致甲减。 甲状腺功能生化检测目前仍然是诊断甲状腺功能障碍的基石。一旦发现甲减,应优先考虑进行内科治疗,并补充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除此之外,改变饮食也能预防高危人群的甲状腺功能减退,适量的碘摄入对预防甲减至关重要,但碘摄入过量也会引起甲状腺功能的改变。值得注意的是,补充硒也可在中短期内降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的 TPOAb 水平。 总体而言,经常熬夜或者睡眠不足,出现疲惫或嗜睡等问题,很可能就是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和代谢失去平衡。此外,情绪与甲状腺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需关注自己的情绪波动,及时进行甲状腺相关疾病的诊断、筛查和治疗。
费健 2024-07-03阅读量1589
病请描述: 垂体瘤是一组从垂体前叶和后叶及颅咽管上皮残余细胞发生的肿瘤,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垂体瘤是临床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对患者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影响患者的生长发育、生育功能、学习和工作能力等。临床表现为激素分泌异常症群、肿瘤压迫垂体周围组织的症群、垂体卒中和其他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表现。临床上,垂体瘤可以根据肿瘤的性质分为泌乳素腺瘤、生长激素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库欣病)和促甲状腺激素腺瘤等功能性垂体腺瘤和无功能腺瘤等类型。不同类型的的脑垂体瘤症状表现并不一样,治疗也有不同。 1、泌乳素型垂体瘤 定义:泌乳素瘤是由垂体泌乳素细胞瘤分泌过量泌乳素(PRL)引起。 症状:男性性功能低下、不育、乳腺增生;育龄女性泌乳、月经周期改变或闭经、不孕;绝经女性主要症状是头痛和视力丧失。 治疗:药物治疗是侵袭性泌乳素腺瘤治疗首选;药物效果差或有药物抵抗时,可考虑手术。 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 定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即“库欣病”,是由于垂体瘤造成垂体激素ACTH过度产生而导致肾上腺的皮质醇过度分泌。 症状:皮质醇过度分泌引起体重增加、肌容积减少和肌无力;抑郁、精力集中和记忆困难、睡眠障碍、易怒;皮肤变薄易擦伤、高血压、糖尿病;免疫系统降弱引起发生感染的风险增高。 治疗:手术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法,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多可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3、促甲状腺激素型垂体瘤 定义:由垂体TSH细胞增殖所引起的肿瘤,是垂体瘤分泌激素中最少见的类型,仅占垂体瘤的1.0%~2.8%。 症状:TSH过度分泌刺激甲状腺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出:体重减轻、易激惹、心率增快、睡眠障碍、肠蠕动增加;女性患者还可有经量减少或闭经。 治疗:手术切除垂体腺瘤是首选治疗方法,主要目的是尽量切除肿瘤,充分给视神经减压。可选经蝶窦入路或开颅手术。 4、垂体生长激素腺瘤 定义:垂体生长激素(GH)腺瘤仅次于垂体无功能性腺瘤及泌乳素腺瘤,占垂体瘤的第三位。是因为体内产生过量生长激素(GH),长期过度分泌的GH可导致全身软组织、骨和软骨过度增生,引起面容改变、手足等末端肥大、皮肤粗厚、内脏增大、骨关节病变以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 症状:生长激素型垂体瘤主要表现为肢端肥大症及巨人症,其中单纯的巨人症较少见,成年后半数以上继发肢端肥大症。 治疗:大部分垂体GH腺瘤首选手术切除。基本的手术入路分为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和经颅垂体瘤切除术。对于不能耐受手术或术后因肿瘤残留,生长激素仍高者,可选择药物(生长抑素)治疗。侵袭性GH腺瘤术前短期使用生长抑素可以缩减肿瘤体积,为手术全切提供条件。术后肿瘤残留还可选择辅助放射治疗。 5、无功能垂体腺瘤 定义:绝大多数垂体腺瘤具有较高的分泌功能,并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当垂体腺瘤并不使血中激素水平升高,也无激素过多症状时就成为无功能垂体腺瘤。 症状:男性性功能障碍和女性闭经及绝经前不孕;视力下降和/或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水平低)或肾上腺机能不全(皮质醇水平低)。 治疗:外科治疗为首选,手术效果不佳或术后复发者可辅助放射治疗。大多无功能腺瘤体积小,无压迫症状可以观察。 总的来说,不同类型的垂体瘤患者症状表现也有不同,治疗的方式也不同,对于患者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在出现症状后及时到医院就诊,诊断明确后配合医生做个体化治疗。
赵天智 2024-06-25阅读量1626
病请描述:垂体瘤发病率逐年升高,且无性别、年龄差异,临床表现多以头痛、内分泌紊乱和视力视野改变为主。年轻患者以阳痿早泄、不孕不育、闭经泌乳为主要表现,另有部分患者表现为向心性肥胖、甲亢、肢端肥大等内分泌长期紊乱导致的临床症状。 而对于老年人,多数表现为视野缺损,视力障碍,感觉敏感性减退,加之老年人“老花眼”疾病较多,纵使出现视物模糊,也常常就诊于眼科,往往会忽略垂体瘤压迫视神经所致。 如果您出现头痛、乏力、月经紊乱甚至闭经、阳痿、不孕不育、体型异常肥胖、不可控制的高血压及糖尿病、面容改变、四肢肥大、视物模糊等,要引起高度重视,或许就是垂体瘤惹的祸! 垂体瘤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 其治疗方式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内分泌学、神经外科学、放射治疗学和病理学等方面的专家),因此, 规范垂体瘤的诊疗流程, 提高治疗水平, 加强疾病健康宣教显得尤为重要。同时根据每例患者的具体情况, 权衡利弊, 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以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高阳 医生
高阳 2024-06-23阅读量1.1万
病请描述:随着影像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大量甲状腺结节被检出并广泛关注,宏观数据告诉我们癌症的实际患病几率非常小,约为1-5%,大多数病变为良性,无症状,无需治疗。但作为患病的个体而言仍是不小的焦虑。 欣慰的是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治疗已具有十分成熟系统的流程,一旦发现甲状腺结节,医生会安排进入系统的评估和处理流程(参考《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第二版)》)。 在评估流程中超声是甲状腺最常用且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大多数结节也是常规超声体检发现,医生会根据结节生长速度、形态、边缘、与甲状腺包膜关系、血运情况、钙化性质等,给出TI RADS分类及相应的诊疗建议(参考《甲状腺结节超声恶性危险分层中国指南》)。有经验的超声科医生诊断结节良恶性的符合率可以达90%以上。 甲状腺功能生化检查是甲状腺结节评估处理流程中的另一重要项目,对甲状腺疾患的鉴别诊断十分有意义。如果TSH降低,根据临床情况,可考虑测定TSH受体抗体以确定甲亢的病因;如果临床和超声怀疑存在与甲状腺炎相关的甲状腺毒症,则可参考TPOAb;如果临床或超声怀疑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且TPOAb阴性的患者,可参考Tg抗体;在缺碘地区(目前已经极少了),具有结节性甲状腺肿伴TSH正常的患者,还可采用甲状腺核素扫描。 临床上,大部分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不会引起明显症状或需要特殊治疗。少数生长迅速、质地较硬、形态不规则或伴随症状(如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的结节(主要是TI RADS 4类以上)需要密切随访,监测其进一步变化以便采取进一步措施(主要指手术切除)。那么在随访的间隙,我们是不是能做点什么呢? 尝试中医药治疗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下面是一个中医药消除TI RADS 4a类甲状腺结节病例,供大家参考。 女性,31岁,既往结核病史,已接受规范抗痨治疗。2023年9月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超声见甲状腺左叶下极2.3×1.8mm低回声区,边界尚清,形态欠规则,周边似见点状强回声,CDFI未见明显彩色血流。超声诊断:甲状腺左叶下极实性结节(TI-RADS:4a类,建议密切随访);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可能;左侧锁骨上淋巴结稍肿大,结合病史,考虑结核可能。 患者平素疲劳乏力,口干偶有口苦,心烦、失眠、多梦,月经量少色暗,舌质红偏暗、舌苔薄黄腻,脉弦。 中医诊断:甲状腺结节-痰瘀阻滞 中医治疗:清热化痰活血散结 方药:夏枯草9g 川楝子9g 连翘6g牡蛎15g 半夏6g 浙贝母6g 海藻9g陈皮9g 僵蚕6g 鸡内金6g当归9g 白芍9g 茯苓9g 白术9g 太子参9g 泽泻9g 益母草15g 猫爪草9g 紫花地丁9g 以上方为基础,随证加减药物,服药3月余,患者自诉日常精神状态,月经状况明显改善,2024年1月复查甲状腺及颈部超声提示甲状腺左叶下极结节消失。 下面是一个中医药消除甲状腺恶性肿瘤术后合并TI RADS 3类结节的病例: 女性,51岁,2023年4月确诊左侧甲状腺癌并接受根治术,但右叶仍在存在多发甲状腺结节。2023年10月来我处就诊,甲状腺及颈部超声所见:右叶见数个低回声团块,最大6×4mm,CDFI见点状彩色血流。甲状腺内部回声增粗不均匀,甲状腺内部血流较丰富。超声诊断:甲状腺右叶结节(TI-RADS 3类)-考虑良性病变,甲状腺右叶弥漫性病变,双侧颈部见淋巴结。 患者平素乏力明显,多汗、盗汗,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入睡难、多梦、早醒。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数。 中医诊断:甲状腺癌术后、甲状腺结节–气阴两虚 中医治疗:益气滋阴清热散结 方药:夏枯草9g 牡蛎15g 半夏6g 浙贝母6g 海藻9g 鸡内金6g 黄柏6g 知母6g 生地9g 山茱萸9g 地骨皮9g 柴胡9g 黄芩9g 太子参30g 熟大黄6g 龙骨15g 牡蛎15g 以上方为基础,随证加减药物,服药6月余,患者睡眠、大便以及乏力、多汗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2024年5月复查甲状腺及颈部超声提示甲状腺右叶结节消失。 结合上述病例,总结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一些优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调节整体,治疗局部: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全身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失常,因此在治疗上也是着眼于整体,而不是局限于结节本身。 强调共性,突出个性:中医要强调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常见的分型有肝郁气滞、气滞血瘀、痰湿阻滞、阴虚火旺、气阴两虚等,不同分型采用不同的方药,针对性强。 缓解症状,预防复发:中医药不仅可以帮助缩小或消除结节、减轻结节症状,还可以缓解伴随的其他症状,如疲劳、情绪波动、睡眠障碍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注重治病求本,通过调理身体内环境,改善体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甲状腺结节的复发。 因此,甲状腺结节,合并有躯体症状的患者,中医药是不错的选择!
向军 2024-06-21阅读量2019
病请描述:抑制针和生长激素的适用情况解析与案例分析 在医学领域,抑制针和生长激素是两种常见的治疗手段,它们在不同的情况下有着不同的应用。本文将对抑制针和生长激素的适用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通过案例来说明它们的具体应用。 一、抑制针的适用情况 抑制针,即抑制性药物注射,主要用于调节身体的内分泌系统,控制生长过快或异常的情况。 以下是抑制针的主要适用情况: 过早青春期:有些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出现过早青春期的情况,表现为早熟、性早熟等现象。抑制针可以通过抑制垂体激素的分泌,延缓性腺的发育,从而达到控制青春期的目的。 巨人症:巨人症是一种罕见的内分泌失调疾病,患者会出现异常的生长,身高明显超过正常人。抑制针可以通过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控制患者的生长速度,减缓身高的增长,从而改善病情。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的疾病,会导致代谢率增加、心率加快等症状。抑制针可以通过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患者的甲状腺功能,缓解症状。 其他情况:除了上述情况外,抑制针还可以用于治疗肿瘤相关的内分泌失调、垂体功能亢进症等疾病。 案例分析: 小明,男,10岁,因出现过早青春期的症状被送到医院就诊。经过检查,确诊为中枢性性早熟。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了抑制性药物注射治疗方案。小明每月接受一次抑制针注射,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其性腺的发育得到了控制,青春期的发育也得到了延缓,使其能够继续正常的生长发育。 二、生长激素的适用情况 生长激素是人体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激素之一,它在儿童和青少年期间对身体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生长激素的主要适用情况: 生长激素缺乏症:生长激素缺乏症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失调疾病,患者会出现生长迟缓、身材矮小等症状。生长激素可以通过补充外源性生长激素,促进患者的生长发育,改善病情。 生长激素缺乏症的伴发症:有些疾病或治疗会导致生长激素的分泌减少,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放疗等。在这些情况下,生长激素的补充可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 Turner综合征:Turner综合征是一种与X染色体相关的遗传性疾病,患者会出现生长迟缓、生殖系统异常等特征。生长激素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改善患者的生长发育情况。 其他情况:生长激素还可以用于治疗肌营养不良、慢性肾脏疾病等疾病引起的生长迟缓。 案例分析: 小华,女,12岁,由于Turner综合征导致生长迟缓,被送至医院就诊。经过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医生确定了生长激素缺乏是其生长迟缓的主要原因。因此,医生制定了生长激素替代治疗方案,每天注射生长激素。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华的生长速度逐渐加快,身高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生长发育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文章小结结论 抑制针和生长激素是两种常见的内分泌调节治疗手段,在不同的情况下有着不同的应用。通过对其适用情况的深入了解,并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他们恢复健康。
生长发育 2024-06-18阅读量2748
病请描述: 随着体检项目中甲状腺相关检查的普及,许多人被查出了一种“没感觉”但“名字有点吓人”的病——桥本甲状腺炎。不少人表示,自己身体挺好的,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这是甲状腺癌早期吗? 01 什么是桥本甲状腺炎? 桥本甲状腺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甲状腺炎,属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一种。桥本甲状腺炎是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由于环境因素(如碘摄入过多、应激状态、放射暴露等)诱发的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炎症。多见于中年女性,好发年龄为30-50岁,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 由于自身免疫紊乱的原因,桥本甲状腺炎患者血液中可以检测到高水平的甲状腺自身抗体如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等。但抗体的产生以及水平变化并不能反映出桥本甲状腺炎的疾病活动程度,抗体的升高也并不代表桥本甲状腺炎未被控制。 02 桥本甲状腺炎的危害 桥本甲状腺炎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甲状腺毒症期(俗称甲亢期)、稳定期、甲减期。 甲状腺毒症期 由于甲状腺的破坏,导致大量甲状腺素释放入血。在这个阶段患者可以表现出怕热、心悸、手抖、体重下降等典型的甲亢症状。 甲减期 随着炎症对于甲状腺组织的破坏,后续患者可以逐渐发展出现甲减,常出现怕冷、嗜睡、便秘、体重增加等。 稳定期 大部分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为稳定期,无明显不适症状,仅仅存在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升高。此外一部分的桥本甲状腺炎还会导致甲状腺弥漫性肿大,甲状腺明显肿大可压迫气管、食管,导致呼吸不畅、吞咽困难等。 03 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 甲状腺功能正常、无明显症状的患者,建议定期复查,每半年至一年前往内分泌科随访。如果出现甲亢或甲减,可以前往内分泌科进行药物治疗。如果合并甲状腺恶性肿瘤或伴有压迫症状的甲状腺肿大或良性肿瘤,需要及时手术治疗。 04 桥本甲状腺炎日常保健 正常碘摄入 避免高碘饮食,如避免进食大量海带、紫菜、海虾等。保持正常碘摄入,碘过量或碘不足对甲状腺都会有影响,碘过量会加重桥本甲状腺炎的进展,碘不足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适量补充硒元素、维生素D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与硒元素缺乏、维生素D缺乏相关,因此适当的补硒和维生素D治疗可改善甲状腺自身免疫紊乱状态。 调整心态,避免劳累 长期的精神压力、情绪紧张可能是诱发或加重桥本甲状腺炎的因素,因此患者需要注意休息,劳逸结合,不要过于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 医生提醒,如果患有桥本甲状腺炎的女性患者有备孕计划,在备孕期间建议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和抗体的水平。 如果处于甲亢期,如果存在明显甲亢症状,在妊娠期间风险较大,建议积极治疗,待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后再考虑备孕。如果处于甲减期,由于妊娠时期甲减对于宝宝神经系统发育有一定不利影响,因此需要服用优甲乐来维持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再开始备孕。 在妊娠期间,由于甲状腺功能会随着孕期发生特异性动态变化,因此建议应该每个月监测甲状腺功能的变化,根据每个月甲状腺功能结果调整后续治疗。 如果处于甲亢期,且甲亢症状较为严重,可以在专业内分泌科医师指导下通过应用丙硫氧嘧啶使甲状腺功能处于正常范围。如果处于甲减期,妊娠期间应服用优甲乐来维持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减少对宝宝神经系统发育和怀孕的影响。
俞一飞 2024-06-03阅读量5037
病请描述:先天性甲亢导致矮小案例分析 小明,一个7岁的男孩,自出生以来就表现出了异常的体重和身高增长情况。尽管他的食欲旺盛,但体重始终低于同龄儿童,身高也明显偏矮。小明的父母带他前往医院进行了全面的检查,最终被诊断为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先天性甲亢)。 由于甲亢导致的高代谢状态,小明的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营养物质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加速了身体的代谢过程,导致能量消耗过快,而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却得不到足够的营养支持。因此,小明虽然食欲旺盛,但体重和身高增长却明显滞后。 针对小明的病情,医生制定了一套综合治疗方案。首先,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来降低甲状腺激素水平,缓解甲亢症状。同时,医生还建议小明增加营养摄入,特别是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以支持骨骼和肌肉的生长。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营养补充,小明的身体状况逐渐得到改善。他的体重开始增加,身高也有了一定的增长。医生还建议小明进行定期随访和检查,以确保甲亢病情得到稳定控制,并监测他的生长发育情况。 先天性甲亢,也称为儿童性甲亢或新生儿甲亢,主要是由于母亲患有甲亢而传递给胎儿。这种情况下,新生儿的甲状腺功能亢进,可能导致一系列的症状,如肤色潮红、烦躁、多汗、食量大但体重不增加、心率快、甲状腺肿大等。新生儿甲亢的发病率虽然不足新生儿的2%,但如果不得到妥善治疗,可能对胎儿的生长发育产生严重影响。 对于先天性甲亢的患儿,如果他们的生长发育受到严重影响,特别是身高明显矮小,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生长激素治疗。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生长激素治疗并不是针对甲亢本身的治疗,而是针对因甲亢导致的生长迟缓问题。 在使用生长激素治疗前,医生会进行详细的评估,包括患儿的身高、体重、生长曲线、甲状腺功能等指标,以确定是否适合使用生长激素治疗。同时,医生还会告知患儿家长生长激素治疗的潜在风险和副作用,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进行密切的监测和评估。 值得注意的是,生长激素治疗并不适用于所有先天性甲亢的患儿。对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儿,首要的治疗目标是控制甲亢症状,恢复正常的甲状腺功能。只有在甲亢得到稳定控制,且患儿存在明显的生长迟缓问题时,医生才会考虑使用生长激素治疗。
生长发育 2024-05-29阅读量2913
病请描述:骨龄提前,也称为骨龄超前,是指人体骨骼年龄相对于实际年龄提前的现象。这通常表现为在骨骼发育过程中,骨骺提前闭合。骨龄提前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不适宜的体育项目、遗传因素、先天发育异常、甲状腺素的分泌亢进等。 骨龄提前可能导致一系列影响,包括骨骺早闭、身高增长受限、内分泌紊乱、性早熟和心理健康问题等。骨骺早闭可能导致孩子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身高增长受限;内分泌紊乱可能影响其他器官和系统的发育;性早熟可能导致孩子过早出现第二性征的发育,影响自尊心和自信心。 对于骨龄提前的孩子,家长应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调整生活方式,避免过度摄入营养品和激素含量高的食物,加强体育锻炼,并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如果发现孩子的骨龄提前,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必要的检查和干预。 治疗骨龄提前的方法可能包括生长激素治疗、营养支持治疗、中药调理和行为疗法等。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家长也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共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初步判断孩子是否骨龄提前: 观察临床症状:骨龄提前发育的孩子可能会出现身高增长迅速、性发育提前、骨骼成熟加快等症状。如果是女孩,还可能会出现月经来潮、乳房发育等情况。这些症状可能与骨龄提前有关,但也可能由其他因素引起,因此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来确诊。 实验室检查:家长可以带孩子到医院进行实验室检查,主要是对血清生长激素、雌激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进行检查。如果检查结果显示生长激素、雌激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出现升高的情况,可能提示孩子骨龄出现超前发育。 影像学检查: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到医院进行影像学检查,主要是对骨骼进行检查,可以判断骨骺线是否闭合。如果骨骺线没有闭合,但孩子的骨骼发育程度明显高于同龄儿童,则可能说明孩子骨龄出现超前发育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只是初步判断孩子是否骨龄提前的参考,具体诊断还需要结合专业医生的意见和检查结果。如果孩子确实存在骨龄提前的情况,家长应及时就医,以便获得适当的治疗和管理。 此外,骨龄提前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性早熟、肾上腺皮质功能早熟、甲状腺功能亢进、遗传因素、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等。因此,在诊断骨龄提前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孩子的临床表现、家族史、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多种因素,以确定具体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生长发育 2024-05-29阅读量2425
病请描述:1、常喝全脂牛奶,更容易得心血管病?传统认为低脂奶制品更有益心脏健康,但一些研究发现,全脂奶制品的摄入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无关,甚至可能对部分人群有益。[1] 这可能与全脂奶中的特定脂肪酸和其他营养成分有关。成年人每天需摄入60g左右的脂肪量,而一盒300ml的全脂奶,所含脂肪不过是9-12g,所占份额最多也就1/5。因此,将心血管病风险归咎于全脂奶,实在是有失偏颇。2、指甲上的月牙,越多越健康?许多人认为指甲月牙的大小和明显程度是健康的一个指标,但实际上,月牙的可见程度更多由遗传因素决定,而非健康状况的直接反映。一般而言,指甲月牙形状多样,从圆形到椭圆形不等,这通常也是正常变异的一部分。然而,极端的形状变化,如月牙变得异常宽大或形态扭曲,有时可能与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其他内分泌失调有关。但需注意,这些关联并不绝对,需要综合考虑其他症状和体征。3、洗澡搓泥,搓得越多越干净?洗澡时搓下来的泥儿,主要是脱落的皮肤碎屑、灰尘和汗水等,可以适当搓洗,使毛孔保持畅通,这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但搓澡不应过度!过度会伤害皮肤表面的角质层,反而导致皮肤变得敏感。[1] Circulation, "Dairy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 updated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2019).
微医健康 2024-05-22阅读量7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