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为进一步提高白云区养老服务的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白云区新市街人大工委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发动成员单位积极链接社会资源,为筹建辖区内养老事业出谋划策。4月16日上午,广州市人大代表梁国雄,区人大代表、新市街道党工委书记李俊敏,区人大代表、新市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喻佳,区人大代表黄健森、贾慧走访调研新市街颐康中心,了解中心的老年助餐服务工作,新市街道公服办、党政办、公服办、西街社区居委会、紫荆社区居委会陪同调研,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复星禅诚医院(广州新市医院)院长谭明华,副院长宋生生,院长助理暨新市街颐康中心负责人吴耀波等一行人接待。读书推荐人大代表走访调研,把“食”事办实推动康养助老和配餐送餐服务齐头并进、提质增效,让长者们在家门口安心养老,是白云区开展养老服务的重要举措。实地调研颐康中心时,代表们深入考察了康复大厅及全托护理中心的运营情况。市人大代表梁国雄表示,“以人大代表履职平台为依托,通过专项调研老年助餐服务民生工程,从而了解新市街道老年群体的实际养老需求与服务难点,是本次调研的核心目标。” 有数据统计,白云区户籍人口119.44万人,60周岁以上户籍人口20.04万人,老龄化程度16.78%。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2024年,白云区提出了全面实施打造全国基本养老服务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在白云区民政局的带领下,区内如期建成的颐康中心(站)标准化建设运营全面启动,发展多层次多元化养老服务。新市街颐康中心负责人吴耀波介绍,新市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内设康复大厅和全托中心,并辐射13个社区颐康服务站及配套助餐点,构建起立体化养老服务网络。数据显示,辖区登记在册的老年人口约5000人,其中包含逾600名高龄、独居、特困及低保等特殊困难群体。如何有效整合资源构建特色服务体系,实现高质量运营,切实提升辖区老年群体的生活幸福感?谭明华院长提出基础服务创新理念:“民以食为天,让长者吃上放心餐是我们最基础且关键的保障。”他强调,助餐工程是撬动社区养老服务的支点,继而联动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康复护理等多元服务模块,形成可持续的运营生态。据统计,自医院承接运营后,中心第一季度累计已为辖区内长者提供午餐助餐服务5364 人次,为行动不便长者送餐上门1091 人次。“我们长者饭堂主要考虑两方面,一是菜品味道要符合老年人的口味,二是保证食品安全、价格适中,保持后期的可持续发展。”吴耀波说。读书推荐依托三级医院优势,探索具有白云特色的养老新路径实地探访后,各人大代表与医院领导举办了专项座谈会,聚焦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及老年膳食保障机制建设,开展服务模式研讨与需求调研,形成阶段性工作共识。谭明华院长表示,与周边街镇相比,新市街颐康中心长者饭堂补贴力度稍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选择长者饭堂就餐的积极性,限制了服务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接下来我们将积极推动,申请筹协调社会资源,通过申请经费补贴、优化订餐系统、增加餐品种类等措施,让周边长者在家门口吃上‘安心饭’。”经过讨论,会议明确新市街颐康中心将着力构建"个性化供餐+精准配送"的膳食保障体系,未来也会重点探索智慧化养老路径创新,推进智能终端设备在健康监测、应急响应等场景的集成应用,提前布局“科技助老”服务样板。根据规划运营,新市街颐康中心选址在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复星禅诚医院(广州新市医院)住院部6号楼首层,临街且靠近医院康复大厅,方便长者出入。下一步中心会凭借地理及依托三级综合医院的优势,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的基础上,将以医康养、失能照护为重点,打造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家庭养老床位、家政养老、统筹调配资源等综合功能的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全面形成“1+1+N”服务网络,即一个三级综合医院+一个颐康中心+N个颐康服务站的创新模式,助力白云区养老服务提质增效,走出一条具有白云特色的医养结合新路径。
崔哲 2025-04-18阅读量133
病请描述:为进一步提高白云区养老服务的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白云区新市街人大工委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发动成员单位积极链接社会资源,为筹建辖区内养老事业出谋划策。4月16日上午,广州市人大代表梁国雄,区人大代表、新市街道党工委书记李俊敏,区人大代表、新市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喻佳,区人大代表黄健森、贾慧走访调研新市街颐康中心,了解中心的老年助餐服务工作,新市街道公服办、党政办、公服办、西街社区居委会、紫荆社区居委会陪同调研,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复星禅诚医院(广州新市医院)院长谭明华,副院长宋生生,院长助理暨新市街颐康中心负责人吴耀波等一行人接待。读书推荐人大代表走访调研,把“食”事办实推动康养助老和配餐送餐服务齐头并进、提质增效,让长者们在家门口安心养老,是白云区开展养老服务的重要举措。实地调研颐康中心时,代表们深入考察了康复大厅及全托护理中心的运营情况。市人大代表梁国雄表示,“以人大代表履职平台为依托,通过专项调研老年助餐服务民生工程,从而了解新市街道老年群体的实际养老需求与服务难点,是本次调研的核心目标。” 有数据统计,白云区户籍人口119.44万人,60周岁以上户籍人口20.04万人,老龄化程度16.78%。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2024年,白云区提出了全面实施打造全国基本养老服务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在白云区民政局的带领下,区内如期建成的颐康中心(站)标准化建设运营全面启动,发展多层次多元化养老服务。新市街颐康中心负责人吴耀波介绍,新市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内设康复大厅和全托中心,并辐射13个社区颐康服务站及配套助餐点,构建起立体化养老服务网络。数据显示,辖区登记在册的老年人口约5000人,其中包含逾600名高龄、独居、特困及低保等特殊困难群体。如何有效整合资源构建特色服务体系,实现高质量运营,切实提升辖区老年群体的生活幸福感?谭明华院长提出基础服务创新理念:“民以食为天,让长者吃上放心餐是我们最基础且关键的保障。”他强调,助餐工程是撬动社区养老服务的支点,继而联动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康复护理等多元服务模块,形成可持续的运营生态。据统计,自医院承接运营后,中心第一季度累计已为辖区内长者提供午餐助餐服务5364 人次,为行动不便长者送餐上门1091 人次。“我们长者饭堂主要考虑两方面,一是菜品味道要符合老年人的口味,二是保证食品安全、价格适中,保持后期的可持续发展。”吴耀波说。读书推荐依托三级医院优势,探索具有白云特色的养老新路径实地探访后,各人大代表与医院领导举办了专项座谈会,聚焦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及老年膳食保障机制建设,开展服务模式研讨与需求调研,形成阶段性工作共识。谭明华院长表示,与周边街镇相比,新市街颐康中心长者饭堂补贴力度稍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选择长者饭堂就餐的积极性,限制了服务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接下来我们将积极推动,申请筹协调社会资源,通过申请经费补贴、优化订餐系统、增加餐品种类等措施,让周边长者在家门口吃上‘安心饭’。”经过讨论,会议明确新市街颐康中心将着力构建"个性化供餐+精准配送"的膳食保障体系,未来也会重点探索智慧化养老路径创新,推进智能终端设备在健康监测、应急响应等场景的集成应用,提前布局“科技助老”服务样板。根据规划运营,新市街颐康中心选址在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复星禅诚医院(广州新市医院)住院部6号楼首层,临街且靠近医院康复大厅,方便长者出入。下一步中心会凭借地理及依托三级综合医院的优势,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的基础上,将以医康养、失能照护为重点,打造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家庭养老床位、家政养老、统筹调配资源等综合功能的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全面形成“1+1+N”服务网络,即一个三级综合医院+一个颐康中心+N个颐康服务站的创新模式,助力白云区养老服务提质增效,走出一条具有白云特色的医养结合新路径。
王占柱 2025-04-18阅读量122
病请描述:为进一步提高白云区养老服务的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白云区新市街人大工委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发动成员单位积极链接社会资源,为筹建辖区内养老事业出谋划策。4月16日上午,广州市人大代表梁国雄,区人大代表、新市街道党工委书记李俊敏,区人大代表、新市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喻佳,区人大代表黄健森、贾慧走访调研新市街颐康中心,了解中心的老年助餐服务工作,新市街道公服办、党政办、公服办、西街社区居委会、紫荆社区居委会陪同调研,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复星禅诚医院(广州新市医院)院长谭明华,副院长宋生生,院长助理暨新市街颐康中心负责人吴耀波等一行人接待。读书推荐人大代表走访调研,把“食”事办实推动康养助老和配餐送餐服务齐头并进、提质增效,让长者们在家门口安心养老,是白云区开展养老服务的重要举措。实地调研颐康中心时,代表们深入考察了康复大厅及全托护理中心的运营情况。市人大代表梁国雄表示,“以人大代表履职平台为依托,通过专项调研老年助餐服务民生工程,从而了解新市街道老年群体的实际养老需求与服务难点,是本次调研的核心目标。” 有数据统计,白云区户籍人口119.44万人,60周岁以上户籍人口20.04万人,老龄化程度16.78%。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2024年,白云区提出了全面实施打造全国基本养老服务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在白云区民政局的带领下,区内如期建成的颐康中心(站)标准化建设运营全面启动,发展多层次多元化养老服务。新市街颐康中心负责人吴耀波介绍,新市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内设康复大厅和全托中心,并辐射13个社区颐康服务站及配套助餐点,构建起立体化养老服务网络。数据显示,辖区登记在册的老年人口约5000人,其中包含逾600名高龄、独居、特困及低保等特殊困难群体。如何有效整合资源构建特色服务体系,实现高质量运营,切实提升辖区老年群体的生活幸福感?谭明华院长提出基础服务创新理念:“民以食为天,让长者吃上放心餐是我们最基础且关键的保障。”他强调,助餐工程是撬动社区养老服务的支点,继而联动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康复护理等多元服务模块,形成可持续的运营生态。据统计,自医院承接运营后,中心第一季度累计已为辖区内长者提供午餐助餐服务5364 人次,为行动不便长者送餐上门1091 人次。“我们长者饭堂主要考虑两方面,一是菜品味道要符合老年人的口味,二是保证食品安全、价格适中,保持后期的可持续发展。”吴耀波说。读书推荐依托三级医院优势,探索具有白云特色的养老新路径实地探访后,各人大代表与医院领导举办了专项座谈会,聚焦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及老年膳食保障机制建设,开展服务模式研讨与需求调研,形成阶段性工作共识。谭明华院长表示,与周边街镇相比,新市街颐康中心长者饭堂补贴力度稍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选择长者饭堂就餐的积极性,限制了服务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接下来我们将积极推动,申请筹协调社会资源,通过申请经费补贴、优化订餐系统、增加餐品种类等措施,让周边长者在家门口吃上‘安心饭’。”经过讨论,会议明确新市街颐康中心将着力构建"个性化供餐+精准配送"的膳食保障体系,未来也会重点探索智慧化养老路径创新,推进智能终端设备在健康监测、应急响应等场景的集成应用,提前布局“科技助老”服务样板。根据规划运营,新市街颐康中心选址在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复星禅诚医院(广州新市医院)住院部6号楼首层,临街且靠近医院康复大厅,方便长者出入。下一步中心会凭借地理及依托三级综合医院的优势,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的基础上,将以医康养、失能照护为重点,打造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家庭养老床位、家政养老、统筹调配资源等综合功能的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全面形成“1+1+N”服务网络,即一个三级综合医院+一个颐康中心+N个颐康服务站的创新模式,助力白云区养老服务提质增效,走出一条具有白云特色的医养结合新路径。
戴胜良 2025-04-18阅读量71
病请描述:为进一步提高白云区养老服务的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白云区新市街人大工委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发动成员单位积极链接社会资源,为筹建辖区内养老事业出谋划策。4月16日上午,广州市人大代表梁国雄,区人大代表、新市街道党工委书记李俊敏,区人大代表、新市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喻佳,区人大代表黄健森、贾慧走访调研新市街颐康中心,了解中心的老年助餐服务工作,新市街道公服办、党政办、公服办、西街社区居委会、紫荆社区居委会陪同调研,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复星禅诚医院(广州新市医院)院长谭明华,副院长宋生生,院长助理暨新市街颐康中心负责人吴耀波等一行人接待。读书推荐人大代表走访调研,把“食”事办实推动康养助老和配餐送餐服务齐头并进、提质增效,让长者们在家门口安心养老,是白云区开展养老服务的重要举措。实地调研颐康中心时,代表们深入考察了康复大厅及全托护理中心的运营情况。市人大代表梁国雄表示,“以人大代表履职平台为依托,通过专项调研老年助餐服务民生工程,从而了解新市街道老年群体的实际养老需求与服务难点,是本次调研的核心目标。” 有数据统计,白云区户籍人口119.44万人,60周岁以上户籍人口20.04万人,老龄化程度16.78%。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2024年,白云区提出了全面实施打造全国基本养老服务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在白云区民政局的带领下,区内如期建成的颐康中心(站)标准化建设运营全面启动,发展多层次多元化养老服务。新市街颐康中心负责人吴耀波介绍,新市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内设康复大厅和全托中心,并辐射13个社区颐康服务站及配套助餐点,构建起立体化养老服务网络。数据显示,辖区登记在册的老年人口约5000人,其中包含逾600名高龄、独居、特困及低保等特殊困难群体。如何有效整合资源构建特色服务体系,实现高质量运营,切实提升辖区老年群体的生活幸福感?谭明华院长提出基础服务创新理念:“民以食为天,让长者吃上放心餐是我们最基础且关键的保障。”他强调,助餐工程是撬动社区养老服务的支点,继而联动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康复护理等多元服务模块,形成可持续的运营生态。据统计,自医院承接运营后,中心第一季度累计已为辖区内长者提供午餐助餐服务5364 人次,为行动不便长者送餐上门1091 人次。“我们长者饭堂主要考虑两方面,一是菜品味道要符合老年人的口味,二是保证食品安全、价格适中,保持后期的可持续发展。”吴耀波说。读书推荐依托三级医院优势,探索具有白云特色的养老新路径实地探访后,各人大代表与医院领导举办了专项座谈会,聚焦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及老年膳食保障机制建设,开展服务模式研讨与需求调研,形成阶段性工作共识。谭明华院长表示,与周边街镇相比,新市街颐康中心长者饭堂补贴力度稍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选择长者饭堂就餐的积极性,限制了服务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接下来我们将积极推动,申请筹协调社会资源,通过申请经费补贴、优化订餐系统、增加餐品种类等措施,让周边长者在家门口吃上‘安心饭’。”经过讨论,会议明确新市街颐康中心将着力构建"个性化供餐+精准配送"的膳食保障体系,未来也会重点探索智慧化养老路径创新,推进智能终端设备在健康监测、应急响应等场景的集成应用,提前布局“科技助老”服务样板。根据规划运营,新市街颐康中心选址在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复星禅诚医院(广州新市医院)住院部6号楼首层,临街且靠近医院康复大厅,方便长者出入。下一步中心会凭借地理及依托三级综合医院的优势,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的基础上,将以医康养、失能照护为重点,打造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家庭养老床位、家政养老、统筹调配资源等综合功能的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全面形成“1+1+N”服务网络,即一个三级综合医院+一个颐康中心+N个颐康服务站的创新模式,助力白云区养老服务提质增效,走出一条具有白云特色的医养结合新路径。
林珂 2025-04-18阅读量69
病请描述:为进一步提高白云区养老服务的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白云区新市街人大工委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发动成员单位积极链接社会资源,为筹建辖区内养老事业出谋划策。4月16日上午,广州市人大代表梁国雄,区人大代表、新市街道党工委书记李俊敏,区人大代表、新市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喻佳,区人大代表黄健森、贾慧走访调研新市街颐康中心,了解中心的老年助餐服务工作,新市街道公服办、党政办、公服办、西街社区居委会、紫荆社区居委会陪同调研,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复星禅诚医院(广州新市医院)院长谭明华,副院长宋生生,院长助理暨新市街颐康中心负责人吴耀波等一行人接待。读书推荐人大代表走访调研,把“食”事办实推动康养助老和配餐送餐服务齐头并进、提质增效,让长者们在家门口安心养老,是白云区开展养老服务的重要举措。实地调研颐康中心时,代表们深入考察了康复大厅及全托护理中心的运营情况。市人大代表梁国雄表示,“以人大代表履职平台为依托,通过专项调研老年助餐服务民生工程,从而了解新市街道老年群体的实际养老需求与服务难点,是本次调研的核心目标。” 有数据统计,白云区户籍人口119.44万人,60周岁以上户籍人口20.04万人,老龄化程度16.78%。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2024年,白云区提出了全面实施打造全国基本养老服务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在白云区民政局的带领下,区内如期建成的颐康中心(站)标准化建设运营全面启动,发展多层次多元化养老服务。新市街颐康中心负责人吴耀波介绍,新市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内设康复大厅和全托中心,并辐射13个社区颐康服务站及配套助餐点,构建起立体化养老服务网络。数据显示,辖区登记在册的老年人口约5000人,其中包含逾600名高龄、独居、特困及低保等特殊困难群体。如何有效整合资源构建特色服务体系,实现高质量运营,切实提升辖区老年群体的生活幸福感?谭明华院长提出基础服务创新理念:“民以食为天,让长者吃上放心餐是我们最基础且关键的保障。”他强调,助餐工程是撬动社区养老服务的支点,继而联动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康复护理等多元服务模块,形成可持续的运营生态。据统计,自医院承接运营后,中心第一季度累计已为辖区内长者提供午餐助餐服务5364 人次,为行动不便长者送餐上门1091 人次。“我们长者饭堂主要考虑两方面,一是菜品味道要符合老年人的口味,二是保证食品安全、价格适中,保持后期的可持续发展。”吴耀波说。读书推荐依托三级医院优势,探索具有白云特色的养老新路径实地探访后,各人大代表与医院领导举办了专项座谈会,聚焦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及老年膳食保障机制建设,开展服务模式研讨与需求调研,形成阶段性工作共识。谭明华院长表示,与周边街镇相比,新市街颐康中心长者饭堂补贴力度稍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选择长者饭堂就餐的积极性,限制了服务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接下来我们将积极推动,申请筹协调社会资源,通过申请经费补贴、优化订餐系统、增加餐品种类等措施,让周边长者在家门口吃上‘安心饭’。”经过讨论,会议明确新市街颐康中心将着力构建"个性化供餐+精准配送"的膳食保障体系,未来也会重点探索智慧化养老路径创新,推进智能终端设备在健康监测、应急响应等场景的集成应用,提前布局“科技助老”服务样板。根据规划运营,新市街颐康中心选址在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复星禅诚医院(广州新市医院)住院部6号楼首层,临街且靠近医院康复大厅,方便长者出入。下一步中心会凭借地理及依托三级综合医院的优势,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的基础上,将以医康养、失能照护为重点,打造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家庭养老床位、家政养老、统筹调配资源等综合功能的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全面形成“1+1+N”服务网络,即一个三级综合医院+一个颐康中心+N个颐康服务站的创新模式,助力白云区养老服务提质增效,走出一条具有白云特色的医养结合新路径。
薛丁江 2025-04-18阅读量59
病请描述:为进一步提高白云区养老服务的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白云区新市街人大工委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发动成员单位积极链接社会资源,为筹建辖区内养老事业出谋划策。4月16日上午,广州市人大代表梁国雄,区人大代表、新市街道党工委书记李俊敏,区人大代表、新市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喻佳,区人大代表黄健森、贾慧走访调研新市街颐康中心,了解中心的老年助餐服务工作,新市街道公服办、党政办、公服办、西街社区居委会、紫荆社区居委会陪同调研,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复星禅诚医院(广州新市医院)院长谭明华,副院长宋生生,院长助理暨新市街颐康中心负责人吴耀波等一行人接待。读书推荐人大代表走访调研,把“食”事办实推动康养助老和配餐送餐服务齐头并进、提质增效,让长者们在家门口安心养老,是白云区开展养老服务的重要举措。实地调研颐康中心时,代表们深入考察了康复大厅及全托护理中心的运营情况。市人大代表梁国雄表示,“以人大代表履职平台为依托,通过专项调研老年助餐服务民生工程,从而了解新市街道老年群体的实际养老需求与服务难点,是本次调研的核心目标。” 有数据统计,白云区户籍人口119.44万人,60周岁以上户籍人口20.04万人,老龄化程度16.78%。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2024年,白云区提出了全面实施打造全国基本养老服务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在白云区民政局的带领下,区内如期建成的颐康中心(站)标准化建设运营全面启动,发展多层次多元化养老服务。新市街颐康中心负责人吴耀波介绍,新市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内设康复大厅和全托中心,并辐射13个社区颐康服务站及配套助餐点,构建起立体化养老服务网络。数据显示,辖区登记在册的老年人口约5000人,其中包含逾600名高龄、独居、特困及低保等特殊困难群体。如何有效整合资源构建特色服务体系,实现高质量运营,切实提升辖区老年群体的生活幸福感?谭明华院长提出基础服务创新理念:“民以食为天,让长者吃上放心餐是我们最基础且关键的保障。”他强调,助餐工程是撬动社区养老服务的支点,继而联动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康复护理等多元服务模块,形成可持续的运营生态。据统计,自医院承接运营后,中心第一季度累计已为辖区内长者提供午餐助餐服务5364 人次,为行动不便长者送餐上门1091 人次。“我们长者饭堂主要考虑两方面,一是菜品味道要符合老年人的口味,二是保证食品安全、价格适中,保持后期的可持续发展。”吴耀波说。读书推荐依托三级医院优势,探索具有白云特色的养老新路径实地探访后,各人大代表与医院领导举办了专项座谈会,聚焦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及老年膳食保障机制建设,开展服务模式研讨与需求调研,形成阶段性工作共识。谭明华院长表示,与周边街镇相比,新市街颐康中心长者饭堂补贴力度稍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选择长者饭堂就餐的积极性,限制了服务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接下来我们将积极推动,申请筹协调社会资源,通过申请经费补贴、优化订餐系统、增加餐品种类等措施,让周边长者在家门口吃上‘安心饭’。”经过讨论,会议明确新市街颐康中心将着力构建"个性化供餐+精准配送"的膳食保障体系,未来也会重点探索智慧化养老路径创新,推进智能终端设备在健康监测、应急响应等场景的集成应用,提前布局“科技助老”服务样板。根据规划运营,新市街颐康中心选址在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复星禅诚医院(广州新市医院)住院部6号楼首层,临街且靠近医院康复大厅,方便长者出入。下一步中心会凭借地理及依托三级综合医院的优势,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的基础上,将以医康养、失能照护为重点,打造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家庭养老床位、家政养老、统筹调配资源等综合功能的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全面形成“1+1+N”服务网络,即一个三级综合医院+一个颐康中心+N个颐康服务站的创新模式,助力白云区养老服务提质增效,走出一条具有白云特色的医养结合新路径。
孙傲魁 2025-04-18阅读量98
病请描述:为进一步提高白云区养老服务的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白云区新市街人大工委多次召开联席会议,发动成员单位积极链接社会资源,为筹建辖区内养老事业出谋划策。4月16日上午,广州市人大代表梁国雄,区人大代表、新市街道党工委书记李俊敏,区人大代表、新市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喻佳,区人大代表黄健森、贾慧走访调研新市街颐康中心,了解中心的老年助餐服务工作,新市街道公服办、党政办、公服办、西街社区居委会、紫荆社区居委会陪同调研,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复星禅诚医院(广州新市医院)院长谭明华,副院长宋生生,院长助理暨新市街颐康中心负责人吴耀波等一行人接待。读书推荐人大代表走访调研,把“食”事办实推动康养助老和配餐送餐服务齐头并进、提质增效,让长者们在家门口安心养老,是白云区开展养老服务的重要举措。实地调研颐康中心时,代表们深入考察了康复大厅及全托护理中心的运营情况。市人大代表梁国雄表示,“以人大代表履职平台为依托,通过专项调研老年助餐服务民生工程,从而了解新市街道老年群体的实际养老需求与服务难点,是本次调研的核心目标。” 有数据统计,白云区户籍人口119.44万人,60周岁以上户籍人口20.04万人,老龄化程度16.78%。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2024年,白云区提出了全面实施打造全国基本养老服务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发展普惠性养老服务和互助性养老。在白云区民政局的带领下,区内如期建成的颐康中心(站)标准化建设运营全面启动,发展多层次多元化养老服务。新市街颐康中心负责人吴耀波介绍,新市街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内设康复大厅和全托中心,并辐射13个社区颐康服务站及配套助餐点,构建起立体化养老服务网络。数据显示,辖区登记在册的老年人口约5000人,其中包含逾600名高龄、独居、特困及低保等特殊困难群体。如何有效整合资源构建特色服务体系,实现高质量运营,切实提升辖区老年群体的生活幸福感?谭明华院长提出基础服务创新理念:“民以食为天,让长者吃上放心餐是我们最基础且关键的保障。”他强调,助餐工程是撬动社区养老服务的支点,继而联动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康复护理等多元服务模块,形成可持续的运营生态。据统计,自医院承接运营后,中心第一季度累计已为辖区内长者提供午餐助餐服务5364 人次,为行动不便长者送餐上门1091 人次。“我们长者饭堂主要考虑两方面,一是菜品味道要符合老年人的口味,二是保证食品安全、价格适中,保持后期的可持续发展。”吴耀波说。读书推荐依托三级医院优势,探索具有白云特色的养老新路径实地探访后,各人大代表与医院领导举办了专项座谈会,聚焦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及老年膳食保障机制建设,开展服务模式研讨与需求调研,形成阶段性工作共识。谭明华院长表示,与周边街镇相比,新市街颐康中心长者饭堂补贴力度稍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选择长者饭堂就餐的积极性,限制了服务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接下来我们将积极推动,申请筹协调社会资源,通过申请经费补贴、优化订餐系统、增加餐品种类等措施,让周边长者在家门口吃上‘安心饭’。”经过讨论,会议明确新市街颐康中心将着力构建"个性化供餐+精准配送"的膳食保障体系,未来也会重点探索智慧化养老路径创新,推进智能终端设备在健康监测、应急响应等场景的集成应用,提前布局“科技助老”服务样板。根据规划运营,新市街颐康中心选址在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复星禅诚医院(广州新市医院)住院部6号楼首层,临街且靠近医院康复大厅,方便长者出入。下一步中心会凭借地理及依托三级综合医院的优势,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的基础上,将以医康养、失能照护为重点,打造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家庭养老床位、家政养老、统筹调配资源等综合功能的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颐康中心),全面形成“1+1+N”服务网络,即一个三级综合医院+一个颐康中心+N个颐康服务站的创新模式,助力白云区养老服务提质增效,走出一条具有白云特色的医养结合新路径。
黄仲略 2025-04-18阅读量72
病请描述: 作为皮肤科医生,我每天都会接诊许多被疤痕增生困扰的患者。他们常会焦急地问:"医生,这个红疙瘩会越长越大吗?""为什么我的疤痕比别人更凸更痒?"今天就用最直白的语言,为大家解答关于疤痕增生的五大关键问题。 一、为什么你的疤痕会"发疯生长"? 正常的伤口愈合就像"温柔补丁",而疤痕增生则是皮肤修复时"用力过猛"。当深层皮肤受损时,成纤维细胞(皮肤的"建筑工人")会过量分泌胶原蛋白,导致疤痕像小山包一样隆起。常见诱因包括: 1.创伤未规范处理:烧伤、手术切口、穿刺伤等 2.反复刺激伤口:抓挠、摩擦、过早撕痂皮 3.特殊体质:约15%的人属于"瘢痕体质"(与遗传相关) 4.感染风险区:前胸、肩背、耳垂等部位更易出现 二、三个特征判断是否增生 1. 外观变化:初期发红发硬,逐渐隆起形成暗红色肿块 2. 伴随症状:瘙痒刺痛(夜间更明显)、触痛、紧绷感 3. 持续生长:可能超出原伤口范围(瘢痕疙瘩) 注意:增生期通常持续6-12个月,之后进入稳定期,但不会自行消退。 三、五大主流治疗方法 1. 药物注射 - 糖皮质激素(如曲安奈德)直接注射到疤痕内 - 每月1次,3-5次后多数能变平变软 2. 激光治疗 - 脉冲染料激光改善红血丝,点阵激光重塑胶原 - 需多次治疗,配合药物效果更佳 3. 压力疗法 - 定制弹力衣/硅胶贴持续压迫(每天≥18小时) - 适合术后预防或早期增生 4. 手术切除 - 仅用于顽固性瘢痕,必须配合术后放疗/药物 5. 新型辅助手段 - 硅凝胶敷料(芭克、美皮护等) - 冷冻治疗、放射治疗(需严格评估) 四、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1. 伤口护理黄金法则: - 清创后保持湿润环境(使用凡士林纱布) - 超过5mm的伤口建议尽早缝合 - 拆线/脱痂后立即开始抗疤护理 2. 高危人群特别注意: - 避免非必要的美容手术(如穿耳洞) - 蚊虫叮咬后勿抓挠,及时外用激素药膏 3. 饮食调节: - 增生期少吃辛辣、海鲜、酒类 - 适量补充维生素C、锌元素 五、破除常见误区 误区1:"抓挠能止痒"。真相:摩擦会刺激增生,可冰敷或轻拍缓解 误区2:"等它自己消"。真相:半年内是黄金干预期,拖延治疗难度倍增 误区3:"偏方更安全"。 真相:洋葱提取物、维生素E等可能加重炎症 邓娟主任建议,发现疤痕出现发红、隆起迹象时,请立即到正规医院就诊。通过早期规范治疗,80%以上的疤痕增生都能得到有效控制。治疗过程需要耐心,通常需要3-6个月才能看到明显改善。记住,专业的皮肤科医生永远是你对抗疤痕的最佳战友!
邓娟 2025-04-17阅读量976
病请描述:在妇产科门诊工作时,我遇到不少女性患者,因私密部位出现异样而忧心忡忡。其中,双侧小阴唇内侧出现毛刷样改变,或是长出簇状赘生物最为常见。这两种情况,对应的分别是假性湿疣与尖锐湿疣,看似相似,实则大不相同。今天,就来和大家好好唠唠,怎么区分它们,日常又该如何护理。 一、真假湿疣大不同,细节之处见分晓 (一)外观差异 1.假性湿疣:多表现为双侧小阴唇内侧密集分布的毛刷样、鱼子样小丘疹,表面光滑,大小均匀,颜色多与周围黏膜一致,呈淡粉色或肤色,一般不会融合,就像整齐排列的小绒毛,看着很规整。 2.尖锐湿疣:典型的尖锐湿疣是簇状、菜花状、鸡冠状的赘生物,大小不一,形态各异,颜色从淡红到灰白都有,疣体常常会相互融合,呈现出杂乱、不规则的外观,就好像是“野草”肆意生长。 (二)成因区别 1.假性湿疣:它主要是由于局部长期受炎症刺激引发的,比如阴道炎、外阴炎长期不愈,阴道分泌物增多,持续刺激小阴唇黏膜,就容易长出假性湿疣。长期穿着紧身不透气的内裤、局部卫生状况不佳,也可能成为诱因。 2.尖锐湿疣:这是一种性传播疾病,由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多个性伴侣、性生活过早、不使用安全套等高危性行为,都大大增加了感染几率。此外,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如公共浴室的毛巾、马桶圈等,也存在极小概率感染。 (三)症状感受 1.假性湿疣:多数情况下,患者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少数人可能会有轻微的瘙痒感,但程度很轻,几乎不影响日常生活,往往是在偶然清洗或体检时才发现。 2.尖锐湿疣:部分患者会感到局部瘙痒、灼痛,尤其是在疣体破损、继发感染时,疼痛会更加明显。而且,随着疣体增大,还可能出现异物感,严重时影响排尿、性生活质量。 二、日常护理有妙招,呵护私密更健康 不管是假性湿疣还是尖锐湿疣,日常护理都至关重要,能有效缓解不适,降低疾病复发风险。 (一)个人卫生要重视 1.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从前向后冲洗,保持外阴清洁。注意,不要过度冲洗阴道,以免破坏阴道内的正常菌群平衡,反而增加感染风险。 2.勤换内裤,选择棉质、宽松、透气的内裤,让私密部位保持干爽。换下的内裤要及时清洗,单独手洗最佳,避免与其他衣物混洗,洗完后在通风、有阳光处晾晒,利用紫外线杀菌。 (二)生活习惯需养成 1.规律作息,保证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一般7-8小时为宜。良好的睡眠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 2.合理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等;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身体负担,影响病情恢复。 3.适度运动,每周坚持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游泳等,既能增强体质,还能释放压力,改善心情。运动时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穿着舒适的运动装备,避免因运动损伤引发感染。 (三)性行为要谨慎 1.对于有性生活的女性,要保持单一、固定的性伴侣,避免不洁性行为。性生活前后,双方都要仔细清洗外生殖器,减少细菌、病毒传播的机会。 2.正确使用安全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在很大程度上预防HPV等性传播疾病的感染。购买安全套时,要选择正规渠道、质量合格的产品,注意查看保质期,使用前检查包装是否完好,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女性朋友们,了解真假湿疣的区别,做好日常护理,是守护自身健康的关键。要是发现私密部位有异常,千万别自行揣测、盲目用药,第一时间到正规医院妇产科就诊,让专业医生给出准确诊断和科学治疗方案,才能安心、放心。
李春妍 2025-04-16阅读量687
病请描述:在妇产科门诊工作时,我遇到不少女性患者,因私密部位出现异样而忧心忡忡。其中,双侧小阴唇内侧出现毛刷样改变,或是长出簇状赘生物最为常见。这两种情况,对应的分别是假性湿疣与尖锐湿疣,看似相似,实则大不相同。今天,就来和大家好好唠唠,怎么区分它们,日常又该如何护理。 一、真假湿疣大不同,细节之处见分晓 (一)外观差异 1.假性湿疣:多表现为双侧小阴唇内侧密集分布的毛刷样、鱼子样小丘疹,表面光滑,大小均匀,颜色多与周围黏膜一致,呈淡粉色或肤色,一般不会融合,就像整齐排列的小绒毛,看着很规整。 2.尖锐湿疣:典型的尖锐湿疣是簇状、菜花状、鸡冠状的赘生物,大小不一,形态各异,颜色从淡红到灰白都有,疣体常常会相互融合,呈现出杂乱、不规则的外观,就好像是“野草”肆意生长。 (二)成因区别 1.假性湿疣:它主要是由于局部长期受炎症刺激引发的,比如阴道炎、外阴炎长期不愈,阴道分泌物增多,持续刺激小阴唇黏膜,就容易长出假性湿疣。长期穿着紧身不透气的内裤、局部卫生状况不佳,也可能成为诱因。 2.尖锐湿疣:这是一种性传播疾病,由低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多个性伴侣、性生活过早、不使用安全套等高危性行为,都大大增加了感染几率。此外,间接接触被污染的物品,如公共浴室的毛巾、马桶圈等,也存在极小概率感染。 (三)症状感受 1.假性湿疣:多数情况下,患者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少数人可能会有轻微的瘙痒感,但程度很轻,几乎不影响日常生活,往往是在偶然清洗或体检时才发现。 2.尖锐湿疣:部分患者会感到局部瘙痒、灼痛,尤其是在疣体破损、继发感染时,疼痛会更加明显。而且,随着疣体增大,还可能出现异物感,严重时影响排尿、性生活质量。 二、日常护理有妙招,呵护私密更健康 不管是假性湿疣还是尖锐湿疣,日常护理都至关重要,能有效缓解不适,降低疾病复发风险。 (一)个人卫生要重视 1.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从前向后冲洗,保持外阴清洁。注意,不要过度冲洗阴道,以免破坏阴道内的正常菌群平衡,反而增加感染风险。 2.勤换内裤,选择棉质、宽松、透气的内裤,让私密部位保持干爽。换下的内裤要及时清洗,单独手洗最佳,避免与其他衣物混洗,洗完后在通风、有阳光处晾晒,利用紫外线杀菌。 (二)生活习惯需养成 1.规律作息,保证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一般7-8小时为宜。良好的睡眠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 2.合理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等;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身体负担,影响病情恢复。 3.适度运动,每周坚持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游泳等,既能增强体质,还能释放压力,改善心情。运动时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穿着舒适的运动装备,避免因运动损伤引发感染。 (三)性行为要谨慎 1.对于有性生活的女性,要保持单一、固定的性伴侣,避免不洁性行为。性生活前后,双方都要仔细清洗外生殖器,减少细菌、病毒传播的机会。 2.正确使用安全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在很大程度上预防HPV等性传播疾病的感染。购买安全套时,要选择正规渠道、质量合格的产品,注意查看保质期,使用前检查包装是否完好,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女性朋友们,了解真假湿疣的区别,做好日常护理,是守护自身健康的关键。要是发现私密部位有异常,千万别自行揣测、盲目用药,第一时间到正规医院妇产科就诊,让专业医生给出准确诊断和科学治疗方案,才能安心、放心。
李春妍 2025-04-16阅读量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