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肿瘤科 > 鳞状细胞癌 > 内容

鳞状细胞癌内容

肺癌根治术后就能高枕无忧?预...

病请描述:肺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肺癌的手术治疗已经成为许多患者的首选方案。然而,尽管手术能够切除肿瘤,但部分患者仍然面临着术后复发的风险。今天就给来科普肺癌复发的相关知识,帮助大家了解肺癌复发的原因、预防与应对策略,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肺癌根治术后是否就高枕无忧?手术切除是早中期肺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不过,手术后也并不是高枕无忧,仍然是有复发转移的可能。在手术后的5年内,尤其是前2年,最容易出现癌细胞复发和转移。如果复发,往往意味着恶化,有扩散的趋势,再治疗,难度会加大。肺癌术后为何还会复发?影响肺癌复发的因素中,首当其冲的,是病灶本身的侵袭性。肺癌的侵袭性,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包括影像、病理、驱动基因……如果我们分门别类按侵袭性高低来排名,那应该如下所示:01从影像来看实性肺癌>混杂磨玻璃肺癌>纯磨玻璃肺癌。02从病理来看鳞癌=低分化肺腺癌>中分化肺腺癌>高分化肺腺癌>微浸润肺腺癌=原位腺癌。03从高危因素来看3个高危>2个高危>1个高危>没有高危,存在多个高危因素的患者复发风险更高,且随着高危因素数量的增加,风险相应增加。04从驱动基因来看携带驱动基因突变>不携带驱动基因;携带驱动基因突变的肺癌具有更高的侵袭性,且肿瘤生长速度越快,其侵袭性越强。05从手术影响来看肺癌手术不仅包括原发肿瘤的切除,还包括淋巴结的清扫。系统的淋巴结清扫,可能会给患者带来更大的影响,术后咳嗽,引流量增多,导致住院时间延长,患者体验下降等。但清扫不彻底则可能导致隐匿性淋巴结转移,增加肿瘤复发的风险。如何预防肺癌复发转移?01规律随访与检查定期进行随访和复查是预防肺癌复发转移的关键。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肿瘤标志物、CT、MRI等项目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通过呼出气检测方式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便捷检查也是很有效的手段。02适当运动每天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每天坚持运动能增加对抗疾病能力,远离癌症的困扰。03合理膳食保证营养,避免感冒,饮食上要特别加以注意。食物的选择要丰富多样,清淡、富有营养,以肉粥、鱼粥、蛋粥、百合粥、枸杞粥等各种粥类、汤类为主,配合水果、新鲜蔬菜。对于年纪大的病人来说,多食粥汤类食物会更好消化,同时要注重营养的保证,优质蛋白的摄入。04充足的睡眠有研究显示,充足的睡眠,能够让心脏、大脑、肝脏等器官得到充分的休息,可以维持正常的抵抗力,有利于抵抗癌症基因的冲击,降低癌症复发转移的概率。05遵医嘱治疗如果被诊断为肺癌,患者应积极接受相关治疗,并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包括规范化的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同时,患者还应注意药物的正确使用和剂量调整,避免因药物使用不当而影响治疗效果。06心理调适肺癌患者常常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和康复进程。因此,患者和家属应积极寻求心理支持和帮助,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通过心理调适,患者可以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提高生活质量。07避免致癌因素尽量减少接触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如抽烟、接触二手烟、工业废气等。因为,烟酒已经被证实是致癌物,如果患者继续保持癌前吸烟喝酒的不良习惯,就会增加癌症复发转移的机率。同时,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放射线等有害辐射源中。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肺癌复发的风险。写在最后:预防肺癌复发和转移是一场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疗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战斗。通过定期的健康检查、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获得心理支持、减少致癌因素的暴露,我们能够构建一个强大的防线,有效降低肺癌复发的风险,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外科治疗专家操作,才能获得更好的预后。

郑远 2025-02-10阅读量1014

【医案分享】郑远主任成功完成...

病请描述:小切口,大手术 郑远主任成功完成一例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贲门双原发癌根治术” 近日,广东省中医院总院胸心外科郑远主任采用胸腔镜+腹腔镜联合技术,成功为患者实施胸腹腔镜联合食管、贲门双原发癌根治术,仅用几个小孔成功切除肿瘤,在切除病变部位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的生理功能。此项高难度手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我院外科微创技术日臻成熟。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传统的开胸手术虽然疗效确切,但创伤较大,患者恢复周期长。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胸、腹腔镜联合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已成为食管癌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 01病案详情 患者因出现进食吞咽困难来院就诊,经相关检查发现食管鳞癌,贲门腺癌;为较罕见的食管贲门双原发癌。食管部位的肿瘤位于距门齿大概21厘米处,而贲门肿瘤是位于距门齿40厘米处。 郑远主任表示:“由于患者肿瘤不是特别大,而且如果做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都没法将其完全根治,所以还是建议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案也可以采用全胸腔镜的一个微创外科手术。“ 郑远主任团队经多次讨论和术前准备,反复研究,推演术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相关预案。后在手术团队的密切配合下开始了这场高难度的双癌根治手术。手术首先在胸部将食管全部游离好,然后再到腹部将胃游离出来,进行胃部的全部引流淋巴结清扫,后至颈部游离食管。将颈部淋巴结也做一个清扫,最终把胃部离贲门肿瘤大概三公分处将肿瘤切除,把剩下的胃做成管状位,也就是所谓的人工食管,最后接到颈部和近段食管连接。 整个手术十分成功,患者术后恢复快,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同时术后的病理结果也比较理想,全部切缘与清扫的淋巴结均为阴性。转入病房后,护理团队分工协作,为患者提供优质精细的护理服务,几日后便可康复出院! 郑远主任提醒 食管是连接咽部和胃的重要通道,周围遍布心、肺、气管、主动脉、迷走神经、肝脏和脾脏等重要器官组织和血管,手术不仅涉及胸部及大部分食管组织,还涉及到消化道的重建问题,手术不仅复杂、风险程度高、术后并发症多,如果不手术,患者生活、饮食也会受到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什么是胸、腹腔镜联合颈胸腹 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手术? 胸、腹腔镜联合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是胸外科高难度手术之一,对手术技巧、团队配合等要求较高。 胸、腹腔镜联合颈胸腹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是治疗食管肿瘤的标准手术方式。该手术切除范围较大,淋巴清扫范围广、术中可能出现神经、血管及气管等组织损伤的可能性较大,是胸外科公认的操作复杂、术后并发症多、护理繁琐的大型手术之一。 手术优势 1.微创性:与传统开腹、开胸手术相比,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 2.精准性:腔镜提供高清的手术视野,医生可以更精确地进行切除及淋巴结的清扫,解剖结构清晰; 3.安全性:减少了手术中的出血和并发症风险; 4.恢复快:切口愈合快,术后疤痕小。

郑远 2025-02-08阅读量847

认识鼻咽癌

病请描述:认识鼻咽癌:早发现早治疗 在我国,鼻咽癌发病率不算低,尤其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被称为“广东瘤”。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认识一下这个疾病。 一、什么是鼻咽癌 人的鼻子和喉咙中间有个部位叫鼻咽部,鼻咽癌就是长在这个地方的恶性肿瘤。它的发病原因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但和这几个因素有关: - EB病毒感染:大部分鼻咽癌患者的血液里都能检测到EB病毒抗体。不过,感染了EB病毒也别太担心,只有极少数人会发展成鼻咽癌。 - 遗传因素:如果家族里有人得过鼻咽癌,那其他人得这个病的风险就会比一般人高。 - 生活习惯:经常吃咸鱼、腌肉这些腌制食品,也可能增加患鼻咽癌的风险,因为这些食物里有较多的亚硝胺类化合物,是致癌的“小帮手”。 二、鼻咽癌有哪些症状 鼻咽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忽略。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下面这些症状: - 鼻部症状:最常见的是回吸性涕血,就是早上起床后,从鼻腔后面吸到嘴里的痰中带有血丝。另外,还可能有鼻塞,开始可能是单侧鼻塞,慢慢发展成双侧。 - 耳部症状:肿瘤如果堵塞了咽鼓管咽口,会引起耳鸣、听力下降,就像耳朵里塞了棉花一样,有的人还会感觉耳朵闷胀。 - 颈部症状:很多患者是因为摸到脖子上有肿块才去看病的。这个肿块一般不疼,质地比较硬,活动度差,一开始可能是单侧,慢慢也会发展到双侧。 - 其他症状:肿瘤侵犯到脑神经时,会出现头痛、面部麻木、复视等症状。 三、如何诊断鼻咽癌 如果出现了上面这些症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医生一般会通过下面这些方法来诊断: - 鼻咽镜检查:这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通过鼻咽镜,医生能直接看到鼻咽部的情况,看看有没有肿物。 - 病理活检:在鼻咽镜下取一小块组织做病理检查,这是确诊鼻咽癌的金标准。只有通过病理检查,才能确定是不是癌症,以及是哪种类型的癌症。 - 影像学检查:比如CT、MRI等,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肿瘤的大小、位置、侵犯范围,以及有没有转移。 四、鼻咽癌的治疗 鼻咽癌大多是低分化鳞癌,对放疗比较敏感,所以放疗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早期鼻咽癌,单纯放疗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中晚期的话,一般会采用放化疗联合的治疗方案,化疗可以提高放疗的敏感性,杀死可能已经转移的癌细胞。另外,对于一些复发或者晚期转移的患者,还可以采用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的治疗方法。 五、如何预防鼻咽癌 虽然鼻咽癌的发病原因还不完全清楚,但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做起,降低发病风险: - 健康饮食:少吃腌制食品,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均衡。 - 避免EB病毒感染:EB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所以要注意个人卫生,比如不随便和别人共用餐具、水杯等。 - 定期体检:尤其是有家族史的人,建议定期做鼻咽镜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鼻咽癌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了解它,做好预防和早筛,积极治疗,就有很大的希望战胜它。希望大家都能重视自己的健康,远离疾病。

吴大平 2025-02-07阅读量1568

浸润性肺癌预后一定差吗?

病请描述:在门诊中,患者们常常带着焦虑与不安的心情,向医生提出一系列关于疾病预后的问题。其中,“浸润性肺癌是不是预后差?”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它反映了患者对这一具有扩散特性的肺癌类型的深深担忧。浸润性肺癌,这一名词在医学领域常被提及,其扩散特性确实让不少人闻之色变。然而,面对这一疾病,我们是否应该如患者所担忧的那样,将其视为预后不佳的代名词呢? 一、浸润性肺癌的定义与特性浸润性肺癌,作为肺癌的一种类型,其特点在于癌细胞已经突破了肺组织原有的界限,向周围组织或器官进行扩散。这种扩散特性使得浸润性肺癌相较于非浸润性肺癌(如原位癌)具有更高的复发和转移风险。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浸润性肺癌的预后并非一成不变。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癌症的分期、病理类型、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治疗方式的选择等。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浸润性肺癌等同于预后不佳的代名词,而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二、影响浸润性肺癌预后的风险因素1. 癌症分期癌症的分期是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浸润性肺癌而言,其分期通常基于肿瘤的大小、是否侵犯周围组织或器官、以及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等因素进行划分。早期浸润性肺癌(如Ⅰ期、Ⅱ期)的患者,由于肿瘤尚未广泛扩散,通过手术切除和辅助治疗往往能够获得较好的预后。而晚期浸润性肺癌(如Ⅲ期、Ⅳ期)的患者,由于癌细胞已经广泛扩散至周围组织或器官,治疗难度加大,预后相对较差。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同一分期内,不同患者的预后也可能存在差异。这取决于患者的身体状况、治疗方式的选择以及治疗效果等多种因素。因此,对于浸润性肺癌患者而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至关重要。2. 病理类型浸润性肺癌的病理类型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肺癌的病理类型多种多样,包括腺癌、鳞癌、小细胞癌等。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对治疗的敏感性和反应性存在差异。例如,某些类型的肺癌(如腺癌)可能对某些化疗药物或靶向药物更为敏感,从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此外,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肺癌相关基因被发现和确认。这些基因的表达状态与肺癌的预后密切相关。例如,某些基因的表达异常可能导致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增强,从而增加复发和转移的风险。因此,对于浸润性肺癌患者而言,进行基因检测并了解自身基因状态对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3. 患者身体状况患者的身体状况也是影响浸润性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这包括患者的年龄、体质、免疫功能等多个方面。身体状况较好的患者往往能够耐受更强烈的治疗方案(如手术、化疗、放疗等),从而获得更好的预后。相反,身体状况较差的患者可能无法承受高强度的治疗,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或预后不良。此外,患者的心理状态也对预后产生重要影响。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压力和挑战,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因此,对于浸润性肺癌患者而言,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对于疾病的康复至关重要。4. 治疗方式的选择及效果治疗方式的选择及其效果直接关系到浸润性肺癌的预后。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疗法的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治疗方式被应用于浸润性肺癌的治疗中。这些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手术治疗是浸润性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对于早期浸润性肺癌患者而言,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及其周围组织往往能够获得较好的预后。然而,对于晚期浸润性肺癌患者而言,由于肿瘤已经广泛扩散至周围组织或器官,手术治疗的难度和复杂性增加,预后相对较差。此时,化疗、放疗等辅助治疗手段可能更为适用。近年来,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等新型疗法在浸润性肺癌的治疗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这些新型疗法通过针对肺癌细胞的特定靶点或免疫机制进行干预,从而实现对肿瘤细胞的精准打击。与传统的化疗和放疗相比,这些新型疗法具有更高的疗效和更低的副作用。因此,对于浸润性肺癌患者而言,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并积极配合治疗是提高预后的重要手段。三、面对浸润性肺癌的应对策略面对浸润性肺癌的挑战,患者和家属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性,积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和建议。以下是一些建议,希望能为患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1. 及时就医:一旦发现肺部异常症状或疑似肺癌的体征,应立即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是提高预后的关键。  2. 了解病情:通过与医生沟通了解病情和治疗方案,增强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这有助于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3. 保持积极心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提高治疗效果。患者可以通过心理咨询等方式调整心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4. 合理饮食与运动: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提高免疫功能。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和运动计划。  5. 定期复查与随访:治疗结束后,患者应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复发或转移情况。综上所述,浸润性肺癌的预后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通过了解这些因素并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患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同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疗法的不断涌现,浸润性肺癌的治疗前景也将越来越广阔。

张百华 2024-12-25阅读量1489

食管癌的病因是什么?

病请描述:食管癌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但是经过多年的广泛深入研究,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一)吸烟、饮酒 我国食管癌主要病理类型为鳞癌,吸烟与酗酒是导致食管鳞癌的重要因素。长期吸烟和酗酒者发病风险明显增高,尤其是喝酒上脸的人,酗酒引起食管癌的风险可达10倍以上。 (二)吃得快、吃得烫 不少人由于个人习惯或工作压力喜欢吃得快,殊不知,未嚼烂的食物会造成食管粘膜损伤,从而增加了食管粘膜癌变风险。吃得烫也会烫伤食管粘膜,造成局部慢性炎症,长此以往,患食管癌的风险也会增加。 (三)亚硝酸盐 亚硝酸盐是亚硝胺类化合物的前体物质,而亚硝胺类物质是导致食管癌的重要因素。在食管癌高发区,如我国河南林县、河北磁县等地,食物和饮水中的亚硝胺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且与当地食管癌和食管上皮内瘤变的发生率呈正相关。亚硝酸盐是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于腌制食品,因此,长期食用腌制食物导致亚硝酸盐摄取过量与食管癌发病相关。 (四)真菌毒素 霉变食物中的黄曲霉菌等真菌不仅能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而且能促进亚硝胺类物质合成,从而促进食管癌发生。 (五)微量元素缺乏 饮食中长期缺乏微量元素与维生素,尤其是硒、β-胡萝卜、维生素E等,可能是导致食管癌发病的重要因素。 (六)癌前病变 食管癌的癌前病变也是导致食管癌的重要病因。由Barrett食管、胃食管反流、腐蚀性食管烧伤、食管憩室、贲门失弛缓症等慢性食管病变引起的炎症,也可导致食管癌发生率增高。 (七)遗传因素 食管癌有一定的家族聚集倾向,提示遗传因素可能在食管癌发生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八)肥胖 对于我国较少见而西方人群中较为常见的食管腺癌,肥胖也是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杨劲松 2024-12-23阅读量2087

神秘的纵隔肿瘤—...

病请描述:在医学的浩瀚领域里,纵隔肿瘤始终是令医学界充满探索欲与挑战的课题。纵隔,这个双肺之间的神秘地带,蕴藏着诸多未被揭晓的奥秘。在这些奥秘之中,畸胎瘤因其独特的起源与临床表现,成为了纵隔肿瘤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存在。畸胎瘤,其名即含深意,是一种由多样组织构成的肿瘤,可能囊括皮肤、毛发、牙齿乃至骨骼等多种成分,这些组织在肿瘤内部以一种奇异的方式交织,宛如自然界中一个未完成的生命奇迹。 畸胎瘤的出现,常常伴随着突如其来的惊愕与不解。这些肿瘤或许能在患者体内默默存在多年,不显露任何踪迹,也可能因体积的扩张或位置的特殊而引发严重的健康问题。 一、疾病概述:纵隔畸胎瘤的基本知识 定义与构成:纵隔畸胎瘤,顾名思义,是发生在纵隔区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肿瘤。它属于畸胎瘤的一种,即由两个或三个胚层(外胚层、中胚层和内胚层)的多种组织混合而成的肿瘤。这些组织可能是完全成熟的,也可能是未成熟的,或者两者兼有。这种多样性的组织构成使得纵隔畸胎瘤在病理学上显得尤为复杂。 发病率与年龄分布:纵隔畸胎瘤在纵隔肿瘤中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但其良性比例较高,尤其在儿童和成人中分别占据畸胎瘤的较大比例。从年龄分布来看,纵隔畸胎瘤多见于20至40岁的中青年人群,但并非绝对,所有年龄层都有可能发病。这一特点提示我们,纵隔畸胎瘤并非某一特定年龄段的专属疾病,而是跨越了多个年龄段的一种疾病。 发病部位与影响:纵隔作为胸腔内的重要区域,其内包含了心脏、大血管、食管、气管等重要器官。因此,纵隔畸胎瘤的发生不仅会对这些器官造成直接压迫,还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了解这一点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二、症状表现 纵隔畸胎瘤的症状因其良恶性而有所差异。良性畸胎瘤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仅表现为胸痛、咳嗽或呼吸困难。这些症状可能较为轻微,因此往往容易被患者忽视。然而,随着肿瘤的生长和发展,这些症状可能会逐渐加重,甚至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 恶性畸胎瘤的症状则更为严重。除了胸痛、咳嗽和呼吸困难等常见症状外,还可能出现面、颈部及上胸部的肿胀,颈静脉怒张,上胸壁静脉曲张等上腔静脉综合征的表现。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意味着肿瘤已经对周围组织产生了压迫和侵袭,病情已经相对严重。 当肿瘤压迫肺脏时,会引起反复的肺炎、肺不张,以及气短、咳嗽、咯痰等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进一步加剧了患者的痛苦和不适。若肿瘤破入胸腔,则会产生胸腔积液、脓胸或血胸,继发感染还可能形成支气管胸膜瘘,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三、诊断方法 纵隔畸胎瘤的检查首先依赖于影像学技术,这些技术能够无创地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初步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例如: X线检查:胸部透视或摄片是基础的检查手段,可以发现较大的纵隔肿瘤。然而,对于较小的肿瘤,可能存在漏诊的风险。 CT检查:相较于X线,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肿瘤的结构和周围组织关系。它不仅能判断肿瘤是实质性还是囊性,还能发现肿瘤有无外侵及淋巴结肿大,对于畸胎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特别地,CT扫描中若观察到肿瘤内钙化,对畸胎瘤的诊断更具特异性。 超声检查:有助于了解肿瘤为囊性或实质性,以及肿瘤的位置与心脏、大血管之间的关系。这一检查手段对于初步评估肿瘤的性质和位置具有价值。 MRI检查:在某些情况下,MRI检查可能作为补充手段,因其对软组织分辨力高,能提供更多关于肿瘤细节的信息。 纵膈镜检查:这是一种更为侵入性的检查方法,适用于已不适于手术治疗的恶性肿瘤,但病理诊断又不能肯定时。通过直接观察肿瘤并进行活检,可以明确病理类型,为制定非手术疗法方案提供依据。 肿瘤标志物检查:纵隔畸胎瘤作为肿瘤性疾病,可以通过抽血检查肿瘤标志物来辅助诊断其良恶性。对于恶性纵隔畸胎瘤,甲胎蛋白(AFP)、CA-199等肿瘤标记物可能呈阳性。此外,含有不同组织成分的畸胎瘤还可能表现为特定的肿瘤标志物阳性,如含有平滑肌肉瘤成分的畸胎瘤,肌球蛋白检测可呈阳性;含有神经成分的肿瘤,S-100蛋白可能阳性;角蛋白染色阳性则提示肿瘤细胞内可能含有腺癌和鳞癌的成分。 四、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是纵隔畸胎瘤的首选治疗方法。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医生可以选择传统的开放性手术或胸腔镜下的微创手术。手术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单纯肿瘤切除术、肿瘤切除及受累肺组织切除术、肿瘤扩大切除及胸廓重建术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风险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法。 对于手术切除欠彻底或未能切除的恶性肿瘤,手术后还应进行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以进一步杀灭残留的肿瘤细胞。放射治疗主要利用高能射线对肿瘤细胞进行杀灭,而化学药物治疗则主要使用含铂化疗药等,如顺铂,通过药物作用杀灭肿瘤细胞。 除了手术治疗和辅助治疗外,患者还可以考虑进行一些非药物治疗,如中医中药治疗、免疫治疗等。这些治疗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五、预后情况 良性畸胎瘤的预后通常较好。由于大部分良性畸胎瘤可以通过手术切除,且术后一般不会复发,因此患者的预后通常较好。然而,对于恶性畸胎瘤来说,治疗则相对困难,预后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恶性畸胎瘤的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肿瘤的大小、位置、分期、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以及治疗方法等。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特别是化学疗法和放疗的发展,恶性纵隔畸胎瘤的预后已经有所改善。然而,对于晚期或复发的恶性畸胎瘤患者来说,预后仍然相对较差。 六、注意事项 对于纵隔畸胎瘤患者来说,定期进行胸部X线检查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潜在的肿瘤,从而避免病情的恶化和转移。同时,手术后患者应严格遵医嘱进行复查和随访,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除了定期进行体检和复查外,患者还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过大,保持心情愉悦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在饮食方面,患者应注意营养均衡,多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避免食用过多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此外,对于纵隔畸胎瘤患者来说,还需要注意避免一些可能加重病情的因素。如避免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和放射性物质等。同时,患者还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等。 总之,纵隔畸胎瘤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一旦发现相关症状或疑似病例,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通过科学的诊断和治疗手段,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共同战胜这一疾病。

张百华 2024-09-11阅读量2812

高发的肺癌,绝大部分都是&l...

病请描述:肺癌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排名第一的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肺癌病例的85%。 非小细胞肺癌包括鳞状细胞癌、腺癌和大细胞癌等多种亚型。深入了解非小细胞肺癌对于预防、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至关重要。 1非小细胞肺癌的类型与特点 1.鳞状细胞癌:常发生于较大的支气管,与吸烟关系密切。癌细胞形态类似于鳞状上皮细胞,生长相对较慢,转移较晚,但对化疗和放疗的敏感性不如其他亚型。 2.腺癌:多起源于较小的支气管上皮或肺泡上皮,是女性和非吸烟者中常见的类型。腺癌通常在肺的周边部位生长,容易通过血液转移到远处器官,如脑、骨和肝脏。 3.大细胞癌:细胞较大,形态多样,缺乏小细胞癌和腺癌的特征。大细胞癌的生长速度较快,转移较早,治疗效果相对较差。 2发病原因 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是一个多因素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吸烟:吸烟是导致非小细胞肺癌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烟草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苯并芘等,可损伤支气管上皮细胞,引发基因突变,导致细胞癌变。 2.环境因素:长期暴露在石棉、氡气、砷、铬、镍等致癌物质的环境中,会增加患非小细胞肺癌的风险。此外,空气污染、厨房油烟、工业废气等也可能与肺癌的发生有关。 3.遗传因素:某些遗传基因突变,如 EGFR、ALK、ROS1 等,会增加个体患非小细胞肺癌的易感性。家族中有肺癌病史的人,其患病风险也相对较高。 4.慢性肺部疾病: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结核、肺纤维化等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肺癌的发病率高于正常人。 3症状与诊断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通常没有明显症状,随着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可能出现以下症状: 1.咳嗽:多为刺激性干咳,持续时间较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2.咯血:痰中带血或咯血,血量可多可少。 3.胸痛:肿瘤侵犯胸膜或胸壁时,可引起胸痛,疼痛性质可为隐痛、钝痛或刺痛。 4.呼吸困难:肿瘤阻塞支气管或引起胸腔积液时,会导致呼吸困难。 5.发热:肿瘤坏死或合并感染时,可出现发热。 6.体重下降:由于肿瘤消耗和食欲减退,患者可能出现体重不明原因的下降。 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 1.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CT扫描、磁共振成像(MRI)等,可以帮助发现肺部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和周围组织的关系。 2.病理学检查:通过支气管镜活检、经皮肺穿刺活检、胸腔镜或开胸手术活检等方法获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诊断,明确肿瘤的类型和分化程度,这是确诊非小细胞肺癌的金标准。 3.肿瘤标志物检测:如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 19 片段(CYFRA21-1)等,对肺癌的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4治疗方法 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治疗方案的选择取决于肿瘤的分期、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基因检测结果等因素。 手术治疗 手术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对于Ⅰ期、Ⅱ期和部分ⅢA 期的患者,如果身体状况允许,应尽可能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包括肺叶切除、全肺切除和楔形切除等。手术后,根据病理分期和危险因素,可能需要进行辅助化疗或放疗,以降低复发风险。 放疗 放疗是利用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的治疗方法。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可以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也可以与化疗联合应用。此外,放疗还常用于术后辅助治疗、脑转移和骨转移的姑息治疗等。 化疗 化疗是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来治疗肺癌。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铂类(顺铂、卡铂)、紫杉醇、多西他赛、吉西他滨、培美曲塞等。化疗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放疗、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联合应用。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可以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 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是针对肿瘤细胞特定的基因突变或蛋白质靶点进行治疗的方法。例如,对于 EGFR 基因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以使用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奥希替尼等 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于 ALK 融合基因阳性的患者,可以使用克唑替尼、阿来替尼等 ALK 抑制剂。靶向治疗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等优点,但需要进行基因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相应的靶点。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是通过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抗肿瘤细胞。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免疫治疗药物是 PD-1/PD-L1 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等。免疫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尤其是对于晚期患者,可以显著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5预防措施 虽然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预防仍然是降低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以下是一些预防非小细胞肺癌的建议: 1.戒烟:吸烟是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戒烟是预防肺癌最有效的方法。不仅吸烟者要戒烟,同时也要避免吸二手烟。 2.避免暴露于致癌环境:减少接触石棉、氡气、砷、铬、镍等致癌物质,在工作中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改善室内外空气质量,减少空气污染对呼吸道的刺激。 3.健康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高脂肪、高糖、高盐和加工肉类食品。 4.适量运动:保持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降低患癌风险。 5.定期体检:尤其是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者、有家族病史者、慢性肺部疾病患者等,应定期进行胸部低剂量螺旋 CT 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肺癌。

郑远 2024-09-02阅读量1616

奇迹!第5例被治愈的艾滋病患...

病请描述:"奇迹,每一天都在上演!" 01患艾滋血癌男子移植骨髓后康复 2024年2月中旬,68岁的美国加州男子保罗·埃德蒙宣布,骨髓移植5年后,他的急性髓性白血病已基本治愈,同时成为全球第5个艾滋病被治愈的人。 2月15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了保罗·埃德蒙的康复案例:1988年,埃德蒙首次被诊断出患有艾滋病;2018年,埃德蒙再次遭受打击,被诊断出患有急性髓性白血病;2019年2月6日,他在加州诊所“希望之城”接受了骨髓移植手术并逐渐康复。 02阿尔茨海默病或发生医源性传播 2024年1月29日,《自然·医学》发表重磅研究:5名儿童时期曾经接受尸体来源人类脑垂体生长激素治疗的人,出现了早发的进行性认知障碍,符合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标准。 此次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病可能有医源性传播的形式,这一疗法现已被禁止。但,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阿尔茨海默病在日常照护或生活中会传播。 03欧洲或将红酒“踢出”健康推荐 连续多年摘得全球最佳饮食冠军的“地中海饮食”,有一项建议是随餐饮用适量红酒,男性每天不超过两杯,女性则为一杯。 然而,近日欧洲研究理事会正考虑将红酒“踢出”地中海饮食。 红酒属低度酒,有观点认为,其含有的单宁具有一定软化血管、降血脂的功效,西班牙纳瓦拉大学团队进行的一项涉及1万名西班牙人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与不含酒精的低脂饮食相比,含酒精的地中海饮食可将心血管疾病风险降低30%。 研究人员指出,必须考虑酒精的潜在危害,美国20~34岁的死亡人群中,有1/4死因与酒精相关。酒精还可能损害大脑神经元,增加患乳腺癌、口腔癌、食管癌等风险。 04晚期肺鳞癌治疗或有新选择 一项针对晚期肺鳞癌患者采用短疗程(2个周期)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研究成果于权威医学杂志《自然通讯》在线发表,该研究由河南省肿瘤医院肿瘤内科王慧娟团队发起。 肺癌主要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其中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简称肺鳞癌)占非小细胞肺癌的25%~30%,免疫联合化疗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标准治疗模式,为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但其产生的不良反应也不容小觑。 为进一步探索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优势人群,该研究进行了生物标志物分析, Ⅱ期临床试验取得了客观的疗效和生存数据,毒副反应更轻,有望成为晚期肺鳞癌免疫联合化疗的治疗新模式。 05青海造血干细胞库容量新高 青海省红十字会第九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27日在西宁举行,积极推动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2023年完成血样采集入库1900人份,累积库容量达2.9万人份;成功实现捐献造血干细胞10例,累计成功捐献74例。

健康资讯 2024-03-26阅读量1952

预防“癌从口入&...

病请描述:再过两天就到中秋节啦!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围着热气腾腾的饭菜,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互相劝菜,“尝尝这个,赶紧趁热吃!”且慢!你可知道,就在你趁热大快朵颐的时候,一种“癌从口入”的恶性肿瘤,正在悄悄地向你靠近。食管癌,全世界第八大癌症和第六大癌症死因,在中国尤其高发。每年有超过25万的中国人罹患食管癌,超过19万的中国人死于食管癌,其中,食管鳞癌占据了90%以上。环境因素是食管鳞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特别是热饮热食,反复热刺激损伤食管黏膜,导致食管黏膜上皮细胞异型性增生,高风险向食管鳞癌转变。近日,中国科学院李志远教授团队研究发现,54℃的热刺激,就会激活促癌通路,促进食管鳞癌的发生和转移。该研究发现的临界温度为54℃,低于许多人的膳食温度,也远低于国际癌症研究署建议的高温饮食风险温度——65℃,值得关注。预防食管癌,中秋晚宴该怎么吃,现在你明白了吗?

微医健康 2022-10-18阅读量1393

胆囊切除与大肠癌发病关系初步...

病请描述:大肠癌是我国比较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在所有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大肠癌的平均发病率高居第3位,年死亡率约10/100万。大肠癌的形成是由于结直肠肠道上皮组织不典型增生造成的,极有可能会往腺癌的方向发展,部分发展为鳞癌。虽然从全球数据资料来看大肠癌多见于老年人,出现在年轻人群的几率较低,且有明确的数据证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肠癌发病率明显升高。但是就从我国数据资料来看大肠癌患者发病年龄分布逐渐地向年轻化的方向偏移,我国年轻人患肠癌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是目前我国大肠癌发病率升高的重要特点及大肠癌发病的重要特征。大肠癌病程较长,因为从正常粘膜到不典型增生再发展至癌的时间跨度可能在10年以上。大肠癌的发病原因是复杂的,多样的,多来源的,不单单是某个特定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这些因素例如大肠癌家族基因的遗传、高糖高脂的饮食、空气及地下水污染、肠道各种基础性病变等。关于胆囊切除这一重要因素与大肠癌发病之间的关联性一直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学术共识。目前国内一直缺少关于这方面相关的大规模临床研究,本文致力于通过临床研究初步探讨因结石性胆囊炎及胆囊息肉行胆囊切除术与我国大肠癌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以期这些研究能够对外科医生在临床实践中重视胆囊的功能,更加严格的把握胆囊切除的适应症,使患者拥有更为获益的治疗方案。胆囊结石不仅在我国西北地区属于一种常见病,而且在全国来说也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对于结石性胆囊炎的治疗而言现已有传统的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胆囊良性病变的金标准。在我国行胆囊切除术的人群基数是很庞大的。原发性大肠癌一直是人体消化系统中常见的癌症之一,近年来的各种流行病学资料及各种前瞻性研究结果表明大肠癌在全球的的发病率呈现出持续升高的趋势,我国的大肠癌的发病率亦同样如此,但大肠癌病因的各种对照分析研究尤其是胆囊切除与大肠癌发病关系的研究一直处于争论与验证过程中。1977年Turbull等一项前瞻性研究指出因胆囊良性疾患切除胆囊后罹难结肠癌的危险性比健康人群增加了45倍。1978年Capron和Hager等最早指出胆囊切除的人群增加了对结直肠癌的易感性,胆囊切除后的人群更易患大肠癌,从最终的病理结果看大部分是结直肠腺癌。关于在研究探讨胆囊切除与大肠癌的相关性及胆囊切除后引发的各种代谢变化问题上国内外学者进行了为期长达将近半个世纪的讨论和持续深入研究。胆囊切除到底是通过何种方法和途径对大肠癌的早期发生和发展产生影响?较为认可的主要原因是胆囊切除术后导致在肠肝循环的过程中胆汁酸的量成倍增加,诱导更多的鸟氨酸脱羧酶的活化,促使结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增生更加活跃。这一代谢变化能否对大肠癌发病造成影响还需进一步验证。国内外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大规模、大范围的胆囊切除与大肠癌关系的研究。关于息肉性或结石性胆囊炎的胆囊切除与大肠癌之间的关系,国内外学者仍没有完全达成统一的观点和共识,国内大多数的学者通过多年的研究得出的结果认为因胆囊良性病变的胆囊切除被认为是可能增加患大肠癌的危险因素。周智勇等学者探讨将中国人群的胆囊切除作为大肠癌危险因素时的做了一项Meta分析,结果指出胆囊切除能够大大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Chen,Y.K等在2014年的一项研究中指出胆囊切除与结肠癌发病明显相关。可见完整的胆道系统与肠道系统保持着一种平衡状态,一旦平衡打破将势必引起各种肠道问题。总结上述观点胆囊切除促使原发性大肠癌的发生,而国外学者的一些前瞻性研究结果与国内有不同。Schernhammer进行过一项有着85184例大样本量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对这群年龄在36~61岁的女性患者的数据提取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胆囊的切除增加了女性患者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尤其以近端结肠癌和直肠癌风险最高。Vinikoor等在进一步探讨胆囊切除和结直肠腺瘤早期发生之间的关系时发现胆囊切除与大肠腺瘤的早期发生没有任何相关性。本文选自  赵伟,胆囊切除与大肠癌发病关系初步探讨。

赵刚 2021-09-27阅读量9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