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中医从脾治疗哮喘,其实是对哮喘临床缓解期的一种中医治法,实际情况中医不会单单从脾入手治疗哮喘,会从肺脾肾综合辩证,会顾及痰饮寒邪攻补兼施治疗哮喘。 中医对哮喘治疗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治疗原则:急性发作期治疗以平喘、化痰、散寒为主;缓解期是哮喘治疗重要部分,以补肾、健脾、补肺气为主。中医认为哮喘发生病因是体内长期有痰饮、外感寒邪,诱发哮喘发作。痰饮产生机制及其类型如下:痰饮多由外感六淫或饮食、劳倦、七情内伤等,使肺、脾、肾、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输布运化障碍,停积于某些部位而致。中医遵循辨证论治,需要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明确属于肺气虚、脾气虚、肾气虚后,再因人而异进行治疗。 肠道菌群失衡致哮喘,是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在实验室研究和临床观察研究中发现的,研究成果远没有付之于指导临床实践。现代医学关于肠道菌群失衡致哮喘的研究成果,为中医从脾治疗哮喘提供了更好的理论武器。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其发展受环境和其他外源性因素与遗传易感性协同作用的影响。肠道为人体中最大的微生物群提供环境,当肠道菌群微生态失衡时,不仅对肠道系统产生影响,也会影响哮喘的发生、发展和病情转归。然而,肠道微生物组成十分复杂,两者间的作用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一、肠道菌群与呼吸系统 肠道菌群是寄居于肠道的微生物群的总称,是人体内最为复杂、种群数量最高的共生微生物生态系统。人类肠道中微生物定植种类多达1000余种,总质量达1~2kg,其基因组数目庞大。肠道菌群具有多样性,主要以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为主,各菌门以不同比例分布在肠道不同部位。在维持人体内外环境的动态平衡中,菌群的数量和组成处在不断变化之中。肠道菌群从生命早期开始逐步有序地定植在消化道内,形成稳定的肠道微生态环境,具有调节营养代谢、供给能量、防御感染及增强肠道屏障、促进免疫系统成熟等作用,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的重要保障。 肠道和气道虽然有着截然不同的解剖学特征和生理功能,且微生物菌群的组成和种群动态也存在差异,但它们均为黏膜免疫系统的一部分。从胚胎发育角度来看,肠道和气道的上皮细胞来自相同的胚胎结构,即内胚层的前肠区域。因此,他们的解剖结构很相似,具有柱状型上皮、杯状细胞和黏液腺。黏膜下层的淋巴组织由抗原呈递细胞和能够释放促炎性细胞因子的淋巴细胞组成,并且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防御中均发挥重要作用,是胃肠道和气道屏障功能的一部分。除了黏膜特性和免疫系统等内源性因素外,饮食结构、感染性疾病、抗生素类药物、生活习惯和环境等外源性因素同样影响肺和肠道微生态中的细菌组成。研究证实,肠道能通过其定植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参与呼吸系统免疫稳态平衡及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而气道的菌群紊乱也能通过共同黏膜免疫系统影响消化系统,由此形成"肠﹣肺"轴的新概念,提示了肠道微生物菌群与肺部疾病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免疫和微生物水平了解肠道与气道之间的关联和协作至关重要。消化道的黏膜免疫系统可作为外来抗原和微生物初始传感器。不论是宿主基因改变,还是微生物群落变化,打破肠道菌群稳态都可能对肺部免疫反应(主要是黏膜免疫系统)产生较大影响。"肠﹣肺"轴作为一个双向轴,两者相互作用,正常的肠道菌群可通过细菌衍生产物(脂多糖)和细菌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fattyacid,SCFA)维持局部免疫稳态;而在感染或抗生素暴露等情况下,正常肠道菌群环境将被打破,局部黏膜免疫稳态失衡,其产物可通过淋巴体循环作用介导超越原位的系统性免疫应答,从而参与肺部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这种相关可简要理解为以免疫系统为桥梁连接肠道菌群与变应性疾病,但其具体机制尚未系统阐明。 二、肠道菌群参与哮喘的发生、发展 婴幼儿时期是肠道菌群形成的关键时期。婴幼儿时期肠道菌群微生态的初步建立决定了机体的"免疫背景"。但婴幼儿期的肠道菌群不稳定,可能与免疫功能不成熟并行,且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肠道菌群与哮喘的相关性,早在婴幼儿时期就已表现得非常明显。临床研究发现,处于哮喘高风险的婴儿肠道菌群中的某些菌群会在出生后数月内发生短暂性的细微变化。新生儿粪便中的微生物多样性与其7岁时罹患哮喘的风险成负相关。出生后初期,肠道定植艰难梭菌会增加哮喘的发病风险,而粪便杆菌(Faecalibacterium)、毛螺菌(Lachnospira)、韦荣氏球菌(Veillonella)和罗斯氏菌(Rothia)4种细菌在肠道的定植则与患儿哮喘患病率呈负相关。与健康儿童相比,6~14岁哮喘患儿的肠道细菌总数量明显升高,且菌种分布发生明显变化,其中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等益生菌的水平明显降低,而大肠杆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有害细菌的水平显著升高。 因此,婴幼儿时期正常菌群的建立有利于哮喘预防,而各种因素导致的早期菌群失调会增加罹患哮喘的风险。研究证实,生命前3年抗生素的使用与罹患哮喘风险增加密切相关,抗生素暴露显著,可导致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发生不可逆性改变,致使机体免疫稳态发生持续而严重的失衡,继而增加哮喘和变应性疾病的易感性和严重性。 成人变应性哮喘患者与健康个体肠道菌群虽无显著差异,但存在菌属特异性差异,可见成人变应性哮喘的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及丰度改变密切相关。Hevia等的研究证实,哮喘患者的肠道菌群中青春双歧杆菌丰度的降低会导致哮喘病程的迁延,加重哮喘病理生理改变。 三、肠道菌群调节哮喘免疫反应的作用机制 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对哮喘的免疫调节作用主要分为直接调节作用和间接调节作用。 肠道菌群可直接参与对哮喘各种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活泼瘤胃球菌(R.gnavus)的补充可诱导小鼠结肠和肺中Th2细胞分化增生,致使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在肺实质浸润,出现Th2型气道变应性炎症反应;短双歧杆菌MRx0004的补充可抑制重度哮喘小鼠模型中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在肺部的浸润。鼠李糖乳杆菌及唾液乳杆菌的补充能通过调控CD4⁺CD25⁺Foxp3⁺Tr细胞来减轻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诱导的气道变应性疾病小鼠模型中的变应性哮喘症状;幽门螺杆菌也有类似作用,它能诱导表达CXCR3或RORγT的Tr细胞亚群扩增,以及FOXP3位点去甲基化,进而减轻气道变应性炎症反应。此外,研究还发现,脆弱拟杆菌中荚膜多糖能诱导T细胞白介素(interleukin,IL)-10反应,进而抑制哮喘气道炎症。 肠道菌群还可通过其产生或分泌的代谢物影响哮喘的发生。SCFA主要由膳食纤维、抗性淀粉、低聚糖等不易消化的糖类在结肠受有益菌群(乳酸菌、双歧杆菌等)酵解产生,包括乙酸、丙酸及丁酸等,其对于机体免疫有着重要作用。SCFA与哮喘的相关性研究发现,SCFA能降低肠道PH值,调节肠道菌群结构,使拟杆菌占比上调,厚壁菌门肠菌占比下调,这些菌群的变化能在哮喘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保护性作用。SCFA可通过与其相应的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coupledreceptor,GPCR)(GPR43、GPR41和GPR109A)的结合,能增加小鼠肺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的浸润,强化其吞噬活性,诱导T细胞向Thl和Th17效应细胞方向分化,进而在Th2应答中起到抑制性效应面介导哮喘的保护过程。SCFA还可通过改变基因启动子的乙酰化模式来调节免疫细胞功能。对哮喘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SCFA也可通过这种独立于GPCR信号的表观遗传机制参与哮喘的免疫应答调控。乙酸通过有效抑制组蛋白脱乙酰酶(histonedeacetylase,HDAC),能增强FOXP3启动子组蛋白的高度乙酰化,参与诱导Tr细胞的发育和成熟。丁酸通过对HDAC的抑制作用,不仅能诱导嗜酸性粒细胞凋亡,阻碍嗜酸性粒细胞炎症反应,下调BTK、SYK及LAT基因,抑制FcεRI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而且还能通过下调GATA3表达而抑制II型固有淋巴细胞(type2innatelymphoidcell,ILC2)依赖性气道炎症反应。 此外,哮喘患者常伴有肠黏膜结构和功能的变化。肠道上皮屏障在调控免疫反应中起到重要作用。肠道上皮的通透性依赖于紧密连接,它是由细胞质附着蛋白、细胞骨架蛋白和跨膜蛋白等多种紧密连接蛋白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合结构,主要存在于上皮细胞、内皮细胞间的连接复合体中,使相邻细胞膜紧靠在一起,形成环绕细胞的物理屏障结构。紧密连接的紧密程度受细胞骨架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相互作用的调节,而肌球蛋白轻链激酶和Rho激酶等又对其进行调节。作为肠道菌群的主要代谢产物,SCFA信号可改变肌球蛋白轻链激酶和Rho激酶的活性,从而诱导新的紧密连接的重组,因此,SCFA在维持上皮完整性和黏膜稳态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益生菌的产物,D﹣色氨酸可增加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参与对肺及肠道Tr细胞发育和功能的调节,降低肺部Th2反应,改善变应性气道炎症反应。除此之外,在哮喘高风险新生儿的粪便中发现含有高浓度的主要由粪肠球菌、双歧杆菌产生的12,13-diHOME,其亦能减少Tr细胞数量并增加血清IgE浓度,进而加重气道变应性炎症反应。 四、肠道菌群有望成为治疗哮喘新靶点 肠道菌群作为人体最复杂的微生态系统,在机体的免疫稳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与哮喘之间作用关系紧密复杂,目前的探索尚处于起步阶段。根据现有研究数据可知,肠道微生物组主要通过微生态、菌属及微生物的代谢物3个方面参与哮喘的进程并影响其发生、发展。两者之间的具体调控机制仍待进一步研究阐明。全面了解与人体共生的肠道菌群及与哮喘之间的复杂关联性,以肠道菌群作为新的靶点,有望为哮喘的防治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新途径,也可为未来基于基因组的精准医疗、个体化治疗提供可行性支持。 中医从肺脾肾综合辩证,顾及痰饮寒邪等病理因素攻补兼施治疗哮喘的丰富临床实践,也许为现代医学肠道菌群作为治疗哮喘新的靶点提供更多思路。
王智刚 2024-02-18阅读量2027
病请描述:为何肥胖的孩子应该受到关注。自己该注意些什么? 现在很多孩子有着肥胖的烦恼,而肥胖的主要危害因素是:1、引起血脂增高,从而在孩子时期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在血管中出现了一种类似于铁锈的物质,一旦发生了,就会产生血栓,从而引起脑梗塞、心梗等疾病。2、小孩因为太胖,胸部会有大量的脂肪沉积在胸部,影响胸部的正常呼吸。这种情况会导致孩子的呼吸道抵抗力降低,从而导致呼吸道疾病。因此,许多人都说,肥胖孩子得了哮喘也与此有关。3、对肝脏有影响,肝脏有哪些危害。如果出现了脂肪肝,那么就会出现肝纤维化,即肝硬化,然后再发展成肝癌,或者是由于孩子的过度肥胖而形成的脂肪肝。这将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4、对全身的消化系统都有影响,消化道疾病的发生率比一般孩子要高。5、对全身的免疫力都有影响,因此,肥胖的孩子更易患病。6、对高胰岛素血症有影响,长此以往,会导致小孩患上肥胖症。7、肥胖的小孩会引发性早熟,那么小孩过早的性早熟。会对身体的发育造成一定的阻碍。 第一:保持良好的膳食结构 减少高卡路里,高脂肪,高糖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和蛋白质。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不要吃太多的东西。父母应该和宝宝共同制订一个健康的膳食规划,并且培养一个健康的膳食习惯。 第二:锻炼身体 通过跳绳、游泳、跑步等锻炼方式,逐步加大锻炼的力度,加大锻炼的次数。提倡幼儿参加各种运动及室外运动,增强体质,增强抵抗力。 第三条:养成好的作息规律 要让宝宝有规律的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减少长时间的看电视或者打视频游戏。父母要做好表率,做好表率。 第四:重视心理健康 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交流,聆听幼儿的情感与需要。鼓励幼儿参加团体活动,建立自信及社会交往技巧。如果儿童出现了心理或心理方面的问题,应该立即向专家咨询。 第五:有规律的身体检查和监控 平时要注意观察宝宝的身体情况,包括身体的发育情况以及身体的发育情况。如果宝宝出现了生长发育不正常或者是出现了过分的肥胖现象,一定要到医院就诊。 第六:如何进行科学的饮食控制 如果儿童有减重的需求,应该采取合理饮食,增加运动量等科学措施。尽量不要吃太多的东西,也不要选择一些不科学的方式来进行瘦身。一定要注意避免服用一些不正规的减肥药或者是一些不正规的药物。 第七:获得家人的支助与激励 家人的支持与鼓励是儿童减轻体重的关键 第八:早期干预和治疗 对于严重肥胖儿童来说,我们可能需要早期干预和治疗及时的措施,如心理辅导、药物治疗等。我们的家长更应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及时去医院检查,并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同时要警惕不可盲目地使用增高产品或接受不科学的治疗方法。 第九:要保持耐心和积极配合 孩子的减肥过程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和比较好的耐心,家长应保持积极的态度儿童肥胖现在越来越多,有统计,现在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年轻化的趋势就是跟儿童的肥胖密切相关。
生长发育 2024-01-29阅读量2163
病请描述:一、肥胖的定义 肥胖是指体内脂肪堆积过多,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以上。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肥胖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肥胖对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二、现代背景下肥胖的原因 饮食不合理: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和高盐的食物是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许多孩子偏爱快餐、零食、甜饮料等,而缺乏足够的蔬菜、水果和粗粮。 缺乏运动: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孩子们越来越依赖于电子产品,缺乏户外活动和运动,导致能量消耗不足,引发肥胖。 生活不规律:晚睡晚起、不规律的作息时间也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容易导致肥胖。 遗传因素:肥胖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家族中有肥胖史,孩子肥胖的风险也会增加。 三、肥胖对儿童体态的影响 肥胖会影响儿童的体态美观,如出现双下巴、大肚腩、粗腰等。此外,肥胖还会导致肌肉和骨骼的负担增加,容易引起骨骼畸形和关节损伤。 四、肥胖可能引发的并发症 心血管疾病:肥胖儿童容易患上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肥胖是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肥胖儿童患糖尿病的几率也较高。 呼吸道疾病:肥胖儿童容易患上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 心理健康问题:肥胖儿童可能会受到同学的嘲笑和排挤,导致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五、儿童肥胖的治疗手段 饮食调整:建立合理的饮食习惯,控制总热量摄入,减少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粗粮的摄入。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合理搭配饮食,避免过度溺爱孩子而导致饮食不健康。 增加运动量: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加能量消耗,促进脂肪的燃烧,进而减轻体重。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和运动,如慢跑、游泳、跳绳等有氧运动,以及力量训练等无氧运动。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运动过度导致肌肉和骨骼的损伤。 规律作息时间: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和能量消耗,有利于减轻体重。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心理支持:对于因为肥胖而受到心理困扰的孩子,家长和社会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医学治疗:对于严重肥胖的孩子,可以考虑使用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且只适用于特定的情况。 总之,肥胖对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家长和社会应该重视这个问题,通过合理的饮食调整、增加运动量、规律作息时间和心理支持等手段来预防和治疗儿童肥胖。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过度追求瘦身而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生长发育 2024-01-26阅读量2274
病请描述:怎么做孩子才能长得更高 当今社会中,众人无不渴望跻身“高富帅”的行列,可见身高始终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然而,并非仅凭空想就能拥有挺拔身材,一切都需从婴儿阶段开始着手。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家长应确保提供足够且科学的营养,改善睡眠品质,以及增强体育锻炼等方式,为孩子增高营造一个优越的环境,避免日后因身材矮小而遗憾。 第一,每天坚持做运动 在孩童沉睡与进行体育活动期间,生长荷尔蒙的释放尤为充沛。加之体育锻炼对促进该激素分泌颇具助益,家长应鼓励孩子广泛地对体育锻炼产生热忱。 众多体育运动诸如跳绳、打篮球、慢跑以及跳高等垂直运动,在促进少年儿童身材拉伸上极具助益。类似地,其他运动项目如游泳、健美操、排球、桌球以及羽毛球等,也对青少年的成长发挥正面影响。尽管如此,若小孩体能过度耗费,可能会妨碍其常态的夜间休息。因而,在就寝前数小时内建议避免激烈的运动锻炼。 第二,养成早起早睡的习惯 儿童在夜间沉睡期间,生长荷尔蒙的释放达到最高峰。 因此,为了有效促进孩子身体内生长激素的释放,父母有责任确保孩子获得充分的休息,并要营造一个宜人的睡眠环境。此外,应该将孩子的卧床放置于台灯和荧光灯无法照射到的区域,并且在孩子就寝期间维持一个对孩子有益的室内湿度和温度。 第三,让孩子摄取充分的营养 想要孩童身材增高,均衡饮食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孩童成长期,体内构成成分如蛋白和矿物质钙磷,还有诸多种类的维他命等,都是生长发育中极其必要的养分。因此,应确保孩童均衡饮食,摄取足够营养。反观,那些可能催生肥胖的即食风味食物、速食类产品,含咖啡因的饮品如可可粉饮料和碳酸饮料,以及甜点如巧克力、油性重的食品等,则宜尽量减少给孩子接触。此外,牛奶和奶类食品、不需去骨的小型鱼如沙丁鱼、以及含多元维生素的自然农作物之类,都应该鼓励孩子多食用。 第四,帮助孩子缓解压力 承受巨大压力可能会减缩生长激素的释放量。因而,辅助孩童摆脱这样的困扰对于其健康发育极为关键。孩童所面临的心理紧张及相关的郁闷情绪不仅有可能触发各类疾患,也能阻碍生理上的成长进程,影响其生长速率。而且,家长们最好避免在孩子前争执,应当让孩子深切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不应让孩子的情感遭受压抑或限制。 第五,治愈慢性疾病 患有慢性病如哮喘、敏感症状、少儿型糖尿和皮肤异常等,可能会影响孩童的睡眠品质以及食物消化吸收的过程,故应尽速采取治疗措施。 第六,不要过度压迫生长板 持续举沉重物品或长期将重担加诸头顶可能会阻挠细胞的繁殖,造成软骨受压,从而抑制成长过程。而且,耗费大量体力的活动同样可能拖缓孩童的成长速率,因此宜采用轻柔的伸展活动来缓解关节与肌肉的紧张。
生长发育 2024-01-23阅读量2144
病请描述:防治儿童肥胖,责任重大 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儿童超重肥胖的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我国超重肥胖的人数与增长速度均为世界首位,肥胖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全球范围的流行病。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6至17岁儿童超重肥胖率达到19%,即每5个小朋友中就有一个是超重或肥胖。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已经成为影响儿童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儿童肥胖主要是单纯性肥胖,由于长期能量摄入超过消耗,导致体内脂肪过度堆积。简言之,就是吃得多,动的少,体重超标。肥胖与遗传也有一定的关系,如果父母均胖,孩子肥胖的几率增高。还有一小部分与疾病和药物有关,如:库欣综合征、小胖威利综合征等遗传代谢病,常伴有体型、智力发育异常或身体畸形;服用糖皮质激素、某些抗精神病药物等可引起肥胖。 介绍2个简单实用的判断超重和肥胖的方法: 1、体质指数(BMI):=体重(公斤)÷身高(米)÷身高(米),对年龄大于2岁的孩子,计算所得BMI数值与标准量表比较进行判断。 2、腰围身高比:= 腰围(米)÷身高(米),<0.48为正常;0.48≤比值<0.5为超重;≥0.5为肥胖,是判定腹型肥胖的重要指标,可以更好地预测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肥胖会对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造成危害。过大的体重对骨骼肌肉系统造成较大压力,影响骨关节发育;影响激素分泌,内分泌系统紊乱可引发青春期发育提前;对呼吸、消化、心血管等各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引发高血压、血脂异常、血尿酸、2 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哮喘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心理智力障碍等全身多系统健康问题,并可延续至成年。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小时候胖一点没关系,大了再减肥,实际上,减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相当的毅力及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所以,孩子从小就应该采取健康的养育方式,从小就要注重塑造健康的体型,防患于未然。 家长应选择健康方式抚育孩子,要避免将儿童暴露于易肥胖的膳食、行为和环境等危险因素中。饮食以清淡为主,少油、少盐、少糖;烹饪方法以蒸、煮、炖、煨为主;少食外卖食品、快餐食品及深加工食品,避免垃圾食品,减少高热量食物摄入;每天的饮食品种应均衡并多样化,米面、肉类,蛋白质,水果、蔬菜,水,每人每天摄入12 种以上的食物,每周 25 种以上;进食速度不要太快,每餐时间20-30 分钟左右,每顿饭量不要过度;避免进食时看手机、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 多运动,减少久坐行为,屏幕娱乐时间越少越好。保证充足睡眠及优质睡眠,早起早睡不熬夜,入睡快,睡眠深,起床后精神好。家长老师对孩子多关爱,多鼓励,避免训斥,嘲讽,限制饮食,以身作则,与孩子共同保持好身材。 对儿童来说,减重的主要方法是通过饮食调整及运动行为干预,药物治疗及减重手术均有严格的适应症及禁忌症,是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失败后的二线治疗方案。目前我国批准用于肥胖治疗的药物有奥利司他,但18岁以下的儿童禁用。减重手术需考虑一系列手术的潜在风险和不良反应,对于儿童青少年更应慎重选择。
生长发育 2024-01-16阅读量2658
病请描述:营养对孩子长高的影响:从发育到成长的全方位指南 一、营养对孩子身高发育的重要性 身高,作为衡量孩子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不仅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也受到营养摄入的深刻影响。营养是孩子身高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它对孩子的骨骼、肌肉、神经等方面的发育都有重要影响。 二、如何通过营养促进孩子身高发育 1. 均衡饮食:均衡的饮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基础。家长应确保孩子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例如,牛奶、鸡蛋、鱼肉、新鲜蔬菜和水果等都是良好的营养来源。 2. 合理控制饮食:避免孩子摄入过多的糖分和脂肪,以免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同时,应鼓励孩子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3. 适量运动:运动能帮助孩子消耗多余的热量,促进骨骼生长和肌肉发育。适量的户外运动,如跑步、游泳、篮球等,对孩子的身高发育大有裨益。 三、营养补充品的使用 虽然通过均衡饮食可以满足大部分孩子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早产儿、食欲不佳或挑食等,营养补充品的使用是必要的。然而,对于营养补充品的使用应在医生或专业人士的建议下进行,避免过量或不适当的使用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四、如何判断孩子身高发育是否正常 1. 定期测量身高:家长应定期测量孩子的身高,并记录在成长曲线图中。如果孩子的身高增长速度明显快或慢于同龄孩子,应咨询医生。 2. 参考生长发育标准:根据孩子的年龄、性别和身高体重数据,可以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等权威机构的生长发育标准,来评估孩子的身高发育是否正常。 3. 注意身体变化:如果孩子出现持续的食欲不振、疲劳、发育迟缓等问题,可能提示存在营养不足或其他健康问题,应及时就医。 五、特殊情况下营养对身高发育的影响 1. 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的孩子往往身高发育迟缓。家长应确保孩子获得均衡和足够的营养,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 2. 慢性疾病:某些慢性疾病如哮喘、肾病综合征等可能导致孩子身高发育受阻。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特定的饮食计划或营养补充方案来帮助改善孩子的营养状况。 3. 早产儿:早产儿由于提前出生,他们的身体可能需要额外的营养来支持生长发育。医生通常会建议为早产儿提供特殊的配方奶粉或补充营养品,以确保他们获得足够的营养。 4. 生长激素缺乏:生长激素是促进人体生长的重要激素。如果孩子被诊断为生长激素缺乏症,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生长激素治疗来促进身高发育。这种治疗方法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5. 遗传因素:虽然营养对身高有很大的影响,但遗传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孩子的父母身高偏矮,那么孩子可能遗传了矮个子基因。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遗传因素是不可改变的。通过合理的营养和运动等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孩子的身高发育。 6.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如生活条件、社会经济状况等也会影响孩子的身高发育。良好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有助于孩子的身高发育。因此,家长应尽量为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并鼓励他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生长发育 2024-01-10阅读量2341
病请描述:儿童肥胖的危害 肥胖是由多因素引起的,但是总归来说是能力摄入超过了能力的消耗,然后导致了体内脂肪积累过多,甚至多到了危害身体健康的一种慢性的代谢类疾病。相对来说超重就是达到肥胖前的一种身体状态,也是由于体内脂肪积累的过多,造成了健康损害的一种前肥胖状态。 近几年来,由于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我国超重以及肥胖儿童的数量也是在逐年递增。 儿童肥胖的种类按照病因来分类的话,大体上是可以分为两类,即原发性肥胖跟继发性肥胖。原发性肥胖就是指肥胖的发生直接跟患者本身的遗传、饮食以及身体活动直接相关。相对的继发性肥胖指目前病因明确的肥胖。 许多家长对于儿童肥胖问题的关注度不高,认为孩子只是胖了一点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其实在临床上达到肥胖症的诊断标准,就可以定义为一种疾病了。肥胖症这种疾病对于我们儿童的生长发育以及诸多系统的器官都有着很坏的影响。 首先儿童肥胖对于心血管类的疾病都有着很严重的影响,我过大约50%的儿童高血压都伴有肥胖的情况。肥胖儿童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三倍以上,而且儿童处于肥胖的时间越长,那么儿童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就越高。高度肥胖的儿童的心脏结构也相对正常体重儿童更加容易受损。 哮喘目前也是我国儿童比较高发的一种疾病,但是许多家长不知道的是儿童肥胖也是可能会引起哮喘的发病。而且肥胖相关性的哮喘患儿因为收到大体重的影响同时又是哮喘的不适症状,会影响到儿童正常应该维持的体育活动。而体育活动的减少,导致儿童正常身体的能量消耗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如若不减少相对应的能量摄入,还会更进一步的加剧肥胖以及哮喘的情况。 肥胖对于儿童健康的影响除了在一些病理上的影响外,我们更加常见的肥胖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在一些孩子心理层面上的影响。据相关的统计数据的显示,肥胖的儿童更加容易发生抑郁的情况。一些体重比较大,或者是已经达到了肥胖症的儿童,更加容易在平时的社交活动当中出现自卑的心理。直观的体现上面这些肥胖儿童容易出现穿衣不自信,自尊心差,敏感以及不喜欢户外活动不喜欢跟人交流等一系列不利于儿童心理健康的行为。更有甚者,一些肥胖儿童会出现不同晨读的神经认知障碍,在执行力、注意力以及运动技能等各个方面产生负面的影响,同时肥胖的程度越高,处于肥胖状态的时间越久这种情况就越容易出现。甚至一些家长难以想象的是,肥胖甚至会对儿童的记忆力产生一定的影响,肥胖的儿童以及青少年,由于前额叶大脑灰质体和海马体体积的减小,会致使儿童的记忆力衰减。 肥胖对于儿童健康的危害是现阶段情况下,我们不能忽视的。各位家长也要及早的开始关注起来。
生长发育 2023-12-26阅读量2705
病请描述:作为一位从事内分泌专业的医生,经常会遇到家长带孩子来咨询生长发育的相关问题,在此,有些常见的知识,给大家科普一下。 比如有的家长会说:医生啊,我觉得孩子最近长的慢。那么,孩子的生长速度怎样是正常,怎样是慢呢?儿童的年生长速度因年龄、性别、遗传和环境等因素而异,但生长发育的每个时期也是有规律的: 婴儿期(0-12个月):增长25厘米 幼儿期(1-3岁):每年增长10-12厘米 儿童期(3岁-青春期前):每年增长5-7厘米 青春期:共增长25-28厘米 如果孩子的年生长速度:2岁内儿童每年<7.0 cm,2-4岁儿童每年<5.5 cm,4-6 岁儿童每年<5.0 cm,6岁至青春期前儿童每年<4.0 cm,青春期儿童每年<6.0 cm,家长就要引起重视了,这个速度就是慢了。 又有家长问,医生,我孩子确实是矮了,我准备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检查,我需要准备什么吗? 我建议大家,做好以下准备: 第一,确认家里人的身高,包括孩子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第二,回顾父母的发育情况,比如说妈妈的初潮时间、爸爸的遗精时间。 第三,确认好孩子出生的身高体重和健康情况。 第四,回顾一下孩子每年身高的变化,还有日常生活的习惯,饮食、睡眠等等。 第五,孩子有没有慢性病史?比如哮喘、腹泻、肾脏疾病,免疫疾病 第六,孩子有没有用过特殊药物?比如一些糖皮质激素。 第七,如果早晨到诊,最好空腹,有可能会做一些实验室检查。 刚才提到确认家里人的身高,包括孩子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有家长问为什么连老人的身高都要确认?这是为了排除家族性矮小。 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门诊,就会说我们家的人都很矮的,实际上,有些人只是觉得自己的身高和期望值有差距,并不是真的矮小。 家族性矮小指的是家族里好几个女性身高低于150厘米,男性身高低于160厘米,这可能会存在潜在的遗传基因。家族性矮小属于特发性矮小的范畴,是一种矮身材的疾病,也有相应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方案。七分天指定,三分靠打拼。定期复诊,根据效果调整治疗方案,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总会有改善的。
生长发育 2023-12-26阅读量2263
病请描述:发现孩子肥胖了怎么办 我们突然发现孩子到了肥胖的地步怎么办呢? 如果发现孩子肥胖,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调整饮食:控制孩子的饮食摄入量,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富含营养的食物。 2.增加运动量:鼓励孩子多参加体育运动,如跑步、游泳、篮球等,帮助他们消耗多余的热量。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时间等。 4.家庭支持: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克服困难。 5.就医咨询:如果孩子的肥胖问题比较严重,建议家长带孩子就医咨询,寻求专业的帮助和建议。 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的肥胖问题需要长期关注和管理,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减肥计划,并持之以恒地执行。同时,家长也应该注意自身的健康状况,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有哪些减肥食谱推荐? 以下是一些适合孩子的减肥食谱: 1.低脂蛋白:虾、鱼、鸡肉。 2.优质碳水:玉米、红薯、南瓜、山药、芋头、土豆、糙米、荞麦面。 3.维生素:白菜、菠菜、西兰花、油麦菜、生菜、胡萝卜、西红柿、黄瓜、秋葵、苹果、橙子、猕猴桃、蓝莓、西柚、草莓。 4.优质脂肪:橄榄油、亚麻籽油、坚果。 减肥期间,要注意烹饪方式不要过度烹饪,也不要吃过度加工的食物,尽量吃原生态的食物。油不要和碳水、糖包括水果一起吃,尽量少吃糖油混合物,如油条、蛋糕,还有炒饭、炒面,还有一些零食,辣条、薯片等。 有哪些减肥误区应该避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减肥误区,应该尽量避免: 1.过度节食:过度节食会导致身体营养不良,影响身体健康,同时也容易导致反弹。 2.只吃某一种食物:只吃某一种食物会导致身体缺乏其他营养物质,影响身体健康。 3.不吃主食:主食是身体获取能量的重要来源,如果不吃主食,身体会缺乏能量,影响身体健康。 4.不喝水:喝水可以帮助身体代谢废物,保持身体健康,如果不喝水,身体会出现脱水等问题。 5.依赖减肥药:减肥药可能会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而且也容易导致反弹。 6.运动过度:运动过度会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容易导致受伤等问题。 减肥需要综合考虑饮食、运动、睡眠等多个方面,制定合理的减肥计划,并持之以恒地执行。同时,家长也应该注意自身的健康状况,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如果孩子的肥胖问题比较严重,建议家长带孩子就医咨询,寻求专业的帮助和建议。 肥胖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有哪些影响? 肥胖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心血管系统:肥胖会导致孩子的心血管系统负担加重,容易引发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2.呼吸系统:肥胖会导致孩子的呼吸系统受到影响,容易引发哮喘、睡眠呼吸暂停等问题。 3.消化系统:肥胖会导致孩子的消化系统负担加重,容易引发脂肪肝、胆囊炎等问题。 4.骨骼系统:肥胖会导致孩子的骨骼系统受到影响,容易引发骨质疏松、骨骼畸形等问题。 5.心理健康:肥胖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容易导致自卑、抑郁等问题。 因此,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体重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帮助孩子减肥,保持健康的体重。同时,家长也应该注意自身的健康状况,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生长发育 2023-12-26阅读量2177
病请描述:儿童肥胖 关于儿童肥胖,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儿童肥胖的原因;影响;相关科室医生看诊的方面以及如何控制儿童肥胖。 首先是儿童肥胖的原因: 1. 遗传因素:父母双方都肥胖的儿童发生肥胖的风险更高。 2. 饮食习惯:儿童摄入过多如糖果、饮料、油炸食品等,容易导致能量摄入超过消耗,从而引起肥胖。 3. 缺乏运动:现代儿童的生活方式较为静态。 4. 睡眠不足:睡眠不足会影响儿童的代谢率和激素水平,从而增加肥胖的风险。 5. 心理因素:儿童可能因为压力、焦虑等心理问题而过度进食,从而导致肥胖。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肥胖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需要综合考虑。如果儿童存在肥胖问题,建议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那么儿童肥胖会对身体健康产生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心血管系统: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 2. 呼吸系统:肥胖会导致儿童呼吸困难,增加患哮喘、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等疾病的风险。 3. 内分泌系统:会影响儿童的胰岛素分泌和代谢,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4. 骨骼系统:会增加儿童患骨质疏松的风险,还会导致骨骼畸形和关节疼痛。 5. 心理健康:会影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加患心理疾病的风险。 需要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如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改善生活方式等,以降低肥胖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在院内就诊,儿科医生可以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内分泌科医生可以对儿童的代谢情况进行评估,排除内分泌疾病导致的肥胖。营养科医生可以对儿童的饮食情况进行评估,并提供个性化的饮食建议和营养指导。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医院的科室设置可能不同,儿科,内分泌科或营养科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科室就诊。 儿童肥胖的控制需要综合考虑饮食、运动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以下是一些控制饮食的建议: 1. 控制总能量摄入:儿童的能量需求取决于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和身体活动水平等因素。一般来说,不宜过量摄入。 2. 合理搭配食物:儿童应该合理搭配饮食,以保证营养均衡。 3. 控制脂肪和糖分摄入:儿童应该少吃糖果、饮料、油炸食品等,因为容易导致能量摄入超过消耗,从而引起肥胖。 4. 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热量相对较低。儿童应该多吃蔬菜和水果,以保证营养均衡。 5. 规律饮食:避免过度进食或过度节食。建议每天吃三餐,定时定量。 需要注意的是,儿童的饮食控制应该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营养均衡和身体健康。 研究表明,这可能是因为肥胖会导致血液中胰岛素水平升高,从而影响大脑的神经传递和认知功能。 此外,儿童肥胖还可能影响睡眠质量,进而影响大脑的发育和功能。 为了预防和控制儿童肥胖,家长应该注意孩子的饮食和生活方式。
生长发育 2023-12-23阅读量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