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周围神经损害 > 饮食

周围神经损害饮食

周围神经损害饮食相关内容 更多>

糖尿病下肢神经麻木疼痛,有没...

病请描述:糖尿病下肢神经麻木疼痛,专业名称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疾病”,是长期高血糖导致的神经损伤,其症状有如下特点:早期主要以感觉障碍为主,患者可能会表现出对称性的手套样或袜套样感觉障碍,如麻木、疼痛、感觉异常、灼热感等,下肢重于上肢。随着病情发展,症状可能会进一步表现为感觉减退甚至消失。除了感觉障碍,患者也可能出现运动障碍,可能出现双侧下肢远端运动神经同时受累,肌无力和肌萎缩,逐渐发展到近端。少数情况下,患者可出现局灶性单神经疾病,表现为上睑下垂、面瘫、眼球固定、面部疼痛及听力损害等。也可能出现植物神经疾病,表现为直立性低血压、静息时心动过速等症状;也可能累及胃肠系统,如恶心、呕吐、早饱、腹胀等;还可累及泌尿生殖系统,如排尿不畅、尿潴留、尿失禁等,在生殖系统方面,男性可能表现为性欲减退或阳痿等症状。 非手术治疗可以延缓疾病进展,包括以下方法: (1)控制血糖水平:早期识别和控制血糖水平可以帮助延缓糖尿病周围神经疾病的进展,有助于缓解症状。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防治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关键,当然也是改善糖尿病足神经麻木疼痛“釜底抽薪”的办法。通过定期监测血糖、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来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 (2)神经营养剂:一些维生素和营养补充剂可能对改善神经功能和缓解症状有益。例如,维生素B12、α-硫辛酸有助于保护和修复神经。 (3)止痛药物:药物可以用于缓解疼痛和不适感,根据多篇荟萃分析:度洛西丁、普瑞巴林、加巴喷丁、硫辛酸联合依帕司汀有效、辣椒素贴剂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疾病疼痛有效等。 (4)物理治疗:根据近期发表的病例队列研究,高压氧是明确有效的。其它的物理治疗,包括按摩、热敷等,并没有充分证据。 (5)电针灸治疗:根据2018年前瞻性临床试验,电针灸对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疾病是有效的。与电针灸的作用机制类似的电磁场疗法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治疗方法,目前的经验还比较少。 (6)足部护理:特别注意足部护理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疾病患者非常重要。定期检查足部是否有割伤、溃疡或感染,穿舒适合身的鞋子,保持良好的足部卫生有助于预防并发症。 在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严重的情况下,应及时考虑手术治疗,包括以下手术方案: (1)脊髓电刺激:脊髓刺激(SCS)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疾病患者的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治疗选项。近期临床试验证明脊髓电刺激能显著缓解高达70%患者的疼痛症状。SCS还可以改善生活质量、睡眠和行动能力。脊髓电刺激就是植入一个向脊髓发送生物电脉冲的微型医疗装置。这些脉冲阻止疼痛信号到达大脑,从而缓解疼痛。脊髓电刺激是一种微创手术,可以在局部麻醉下进行,住院时间短。神经外科医生将在背部做一个小切口,并将一根细线插入硬膜外腔,即脊髓周围的区域。然后将导线连接到一个微型脉冲信号发生器上,该发生器植入皮肤下,从而实时提供优化的生物电刺激。脊髓电刺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不仅改善下肢疼痛麻木症状,而且对病损的神经也有修复作用,是一种兼顾治标和治本的手术。 (2)Dellon神经减压术:如果确认糖尿病足神经麻木疼痛主要是由于周围组织(如肌腱、韧带或其他结构)压迫神经所致,那么就适合Dellon神经减压术。Dellon神经减压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解除神经受到的压力和损伤,恢复神经功能,并减轻或消除疼痛和其他神经症状。这种手术方法主要适用于神经受压导致的症状,如神经痛、麻木、刺痛和肌力减退等。换句话说,如果不存在明显的神经压迫,那么就不适用,这就需要神经外科医生审慎的评估。根据神经压迫位置,Dellon神经减压术的手术部位通常是在足踝内下方、腓骨头下方、足背,手术是微创的,住院时间短。 (3)超声引导下水针神经松解术:水针神经松解术的治疗原理和Dellon减压术相似,借助水压的力量松解神经周围间隙,当然松解的效率和程度不如Dellon神经减压术,优点是更微创。 以上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疾病的手术方式简介,手术后神经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来恢复和重新生长。术后症状的改善是渐进的,需要强调的是,特别严重的神经疾病是不可逆的,因此糖尿病足患者出现下肢疼痛、麻木应及时治疗。郑学胜团队长期关注糖尿病足国际前沿诊疗技术,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有深厚的临床积累。

郑学胜 2023-07-17阅读量1504

糖尿病神经病变有哪些早期症状?

病请描述:   糖尿病神经病变都有哪些临床表现?怎样才能预防神经病变的发生呢?     麻——早期症状     所谓“周围神经”,就是人体除脑部、脊髓以外的神经组织,周围神经一方面负责人体的各种感觉、运动,还支配着人体的内脏活动,比如心脏、胃肠等。    因此,一旦周围神经受损,受到影响的功能很多,症状多种多样。    脚麻是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典型症状。由于感觉麻木,似乎戴着手套、袜套,或者有蚂蚁爬的感觉,走路像是脚踩棉花。还有对温度、疼痛不敏感,有时由此发生烫伤、割伤、割破后不知的情况,发展下去就会出现糖尿病足等严重问题。 胀——自主神经     糖尿病引起的自主神经病变是周围神经病的一类,多发生在病史15年以上的糖友,最常见的症状是便秘、腹胀,严重的会出现肠梗阻。    患者进食后常感到胃部胀满。胃中食物不消化下行而滞留,可有恶心呕吐,反酸胀气。    当自主神经病变累及肠道时,会出现腹泻或便秘或两者交替。糖尿病腹泻大多不是细菌性的,没有肠炎表现,大便常规检查可鉴别。     夜间加重,不伴腹痛,与饮食无密切关联,严重时可出现大便失禁。对中老年糖尿病友便秘更常见,有的是腹泻便秘交替发作。 痛——神经性      特点是自发性和诱发性,除了电击样疼痛,还有针刺、火烤、撕裂样疼痛,往往轻微的触碰就会诱发,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神经痛不同于关节炎疼痛、感冒引起的头痛,那些是伤害感受性疼痛,只要炎症等刺激消失了,疼痛就会缓解。而神经痛是疼痛在大脑形成的记忆,一般的止痛药是无效的。  汗——出汗异常      正常人出汗往往是全身一起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出汗异常往往是半身出汗,一般是上半身出,下半身没有。      这种出汗源于交感神经受到了损害,是周围神经病变的一种。有的糖友一吃饭就出汗,这是由于味蕾受到刺激后引发的交感神经失控。还有的糖尿病患者睡醒时会出一身汗,也是交感神经失控的表现。 异常出汗一般多发生在老年人且较胖的糖友身上。 怎样防止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生发展?     糖尿病的管理主要靠以饮食控制和运动改善为基础,并坚持长期规范治疗。 1、严格控制血糖    高血糖是所有糖尿病并发症产生的基础。据统计,当糖尿病病程超过5年而血糖控制不佳者,糖尿病足的发生率就明显提高。 2、合理饮食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选择食用谷类食物,来代替精白面粉。高纤维食物可以有效帮助血糖保持稳定。要多吃各种的水果蔬菜。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B1(谷物皮、豆类、坚果类、芹菜、莴笋、动物内脏等)和维生素B12的食物(牛肉、猪肉、鸡肉、鱼类、蛋、牛奶等),有利于保护神经,同时促进神经自我修复。 3、适量运动,保持    每天抽出30分钟左右的时间运动,推荐进行中等强度的有氧锻炼,如慢跑、快走、健身操等等。适当运动有助于改善血脂水平和心血管功能,甚至能够直接增强免疫力。运动时要选宽松、舒适的鞋子。 4、戒烟限酒    吸烟可以引起血管收缩,降低血液的含氧量,吸烟严重者容易有周围血管病变。    喝酒要限量,一方面酒精伤肝,并直接损伤胰腺,导致人体消化功能受损,糖类和脂肪代谢随之出现障碍;另一方面易造成酒精性酮症酸中毒,并诱发或加重糖尿病并发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心脏病等。 5、避免足部烫伤和冻伤   洗脚时,先要试水温。有的糖友对温度的感觉不灵敏,最好使用温度计或者家人代为监测,不超过40℃,避免水温高而引起足的烫伤。

俞一飞 2022-10-03阅读量2621

《肌肉骨骼慢性疼痛诊治专家共...

病请描述:《肌肉骨骼慢性疼痛诊治专家共识》解读   肌肉骨骼慢性疼痛(CMP)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指的是发生在肌肉、骨骼、关节、肌腱或软组织等部位超过3个月的疼痛[1]。CMP多发生在40岁以后,且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1]。而近年来,其发病率更是不断攀升,并逐渐呈年轻化的趋势。   CMP不仅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严重者还可能致残,或引发焦虑、甚至抑郁等心理障碍。2021年中国老年保健协会发布《肌肉骨骼慢性疼痛诊治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对CMP的分型、发生机制、疼痛评估、治疗方法等各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本文就共识中的要点进行解读,以期帮助医务工作者理解并应用此共识。     一、分门别类,助力CMP诊断 共识选用世界卫生组织2018年公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1次修订(ICD-11)内容,将CMP分为以下三种类型[2]: ①慢性原发性肌肉骨骼疼痛 ②慢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 ③慢性术后或创伤后疼痛 同时,共识还参考现有CMP的中医辨证分型,将其分为风寒湿痹、气滞血瘀、痰瘀痹阻、气血亏虚、肝肾亏虚五种证型[2]。     二、中西结合,阐述CMP发生机制 共识从中医和西医两个角度出发,阐述了CMP的中医病机及西医方向的可能机制: 1、中医病机  (1)不通则痛: 饮食、情志、外感或外伤,致机体阴阳失衡、气血失和、痰瘀互阻,使经脉闭阻、不通则痛。可表现为刺痛、胀痛、冷痛、走窜痛等,常见于风寒湿痹型、气滞血瘀型和痰瘀痹阻型[2]。 (2)不荣则痛: 先天禀赋不足或病久体虚,气血不足、阳气虚衰、阴.精亏损,使人体脏腑经脉、四肢百骸失于温煦濡养引起疼痛。 多表现为隐痛、空痛或绵绵作痛,可见于气血亏虚型和肝肾亏虚型[2]。 2、西医机制 目前CMP的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共识认为其可能机制包括炎性反应、纤维化瘢痕形成、神经递质大量释放和神经免疫异常改变、外周敏化和中枢敏化等[2]。   三、疼痛评估,完善治疗方案 CMP明确诊断后,需要对疼痛及其相关情况进行多方面的评估,有利于病情的判断和治疗方案的确定。共识列举了各项指标的评估工具,供临床医生选用。     (1)疼痛强度评估: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和McGill疼痛问卷(MPQ)是最为常用的疼痛强度评估工具,此外也可以采用数字评分法(NRS)、口述分级评分法(VRS)和面部表情疼痛量表(FPS)[2]。 (2)疼痛性质评估:ID pain量表是最常用且可靠的工具,可用于评估是否伴发神经病理性疼痛等因素[2]。 (3)功能评估:评估工具包括SF-36评估表和睡眠评估等,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疼痛评分、北欧标准化肌肉骨骼症状调查问卷(NMQ)[2]。 (4)心理评估:包括睡眠、情感低落、焦虑心境、愤怒、焦虑与抑郁组合、消极/积极影响组合等方面。可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流行病调查中心抑郁量表(CESD)等工具进行评估。     四、突出阶梯化综合治疗 共识提出,CMP治疗前须明确诊断,并对患者的疼痛病史、体格检查和功能方面进行全面、动态的评估,同时还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共识认为肌肉骨骼慢性疼痛的治疗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应采用阶梯化综合治疗模式。可根据病人病情和证候变化特点,首选非药物疗法,包括中医、西医或中西医结合手段。若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有进展,在非药物疗法的基础上,可逐级选择外用药物、内服药物或手术干预。   1.非药物治疗: 主要包括健康管理、心理干预、运动疗法、中医疗法、物理疗法、躯体保护等方法,可帮助患者缓解痛感及伴随的抑郁、焦虑、失眠等症状,还能指导患者对体重、生活方式、运动习惯和心理状态进行管理[2]。 2.药物治疗: (1)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口服NSAIDs药物是CMP治疗的一线用药。应最低有效剂量,短疗程使用,长期使用时需要注意其引发胃肠道症状、肾功能损害、影响血小板功能和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 外用NSAIDs经皮肤直接渗透,在疼痛组织局部浓度高,起效迅速,是治疗部位局限的轻、中度慢性疼痛的首选用药,也可以作为口服给药的局部增效剂联合用于控制中、重度疼痛。目前已经上市的外用NSAIDs包括洛索洛芬钠、氟比洛芬、双氯芬酸等[2]。 (2)阿片类药物: 口服阿片类药物主要适用于NSAIDs无效,或无法耐受NSAIDs消化道、心血管等不良反应的中、重度慢性疼痛病人,以及手术后CMP等。常见药物有强阿片类药物吗啡、羟考酮芬太尼等;弱阿片类药物可待因、双氢可待因等。 外用型阿片类药物如缓释型透皮贴剂适用于非阿片类止痛剂不能控制的中、重度慢性疼痛[2]。 PS: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便秘等,长期使用可能导致成瘾。另需注意避免同时使用阿片类药物和苯二氮草类药物。   (3)抗抑郁药: 目前在慢性疼痛治疗中常用的抗抑郁药主要包括5-HT及NE再摄取抑制剂(如度洛西汀)、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等。为减少抗抑郁药物口干、便秘、视物模糊及心血管反应等不良反应,一般推荐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有效剂量并维持[2]。 (4)抗惊厥药: 常用的抗惊厥药为钙离子通道阻断剂(如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主要作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线用药,但目前也用于治疗纤维肌痛等[2]。 (5)肌肉松弛剂: 包括外周性肌肉松弛剂和中枢性肌肉松弛剂(CAMR)。外周肌肉松弛剂多用于麻醉,CAMR多用于治疗颈肩腰腿痛[2]。 (6)抗骨质疏松药: 骨质疏松症慢性疼痛的基础治疗药物包括钙剂和维生素D,根据病人骨密度及骨质疏松骨折情况,可联用骨吸收抑制剂(如双膦酸盐、降钙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或RANKL抑制剂等)或骨形成促进剂(如甲状旁腺激素、四烯甲奈醌等)[2]。 (7)改善循环药物: 改善循环药物可以改善循环、减轻炎性水肿,从而缓解慢性疼痛。目前常用药物如甘露醇、地奧司明、草木犀流浸液片[2]。 (8)中药: 中医药也是CMP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2]。与西药相比,中药具有作用靶点多,半衰期长等优势,通过药物配伍应用力求恢复全身的健康状态。共识还对不同中医证型的用药给予了推荐,我们已整理成表格放在文字下方,供参考。   其中复方杜仲健骨颗粒等口服中成药被用于多种证型的治疗,成分中所含的杜仲和续断可补肝肾、强筋骨,牛膝能化瘀通筋,三七、鸡血藤养血活血、舒筋活络,因而可同时用于肝肾亏虚和气滞血瘀两种证型,实现对症治疗CMP的目标。中药安全性高,尤其对于老年患者而言,用药风险明显降低,更适合长期使用。 此外,外用类中药,如:骨通贴膏、消痛贴膏、田七镇痛膏等,通过熏、贴敷、涂搽等形式刺激患处或穴位,起调节脏腑气血阴阳、疏通经络、缓解疼痛的作用。 3.注射治疗: 适用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手术指征不明确或手术意愿不强的患者。神经系统和影像学检查无明显阳性发现的肌肉骨骼慢性疼痛病人,可以行周围神经阻滞或硬膜外类固醇注射术。对于痛点局限的慢性疼痛可以行封闭治疗。对于关节疼痛的病人,可以行关节腔内药物注射或臭氧注射[2]。 4.外科治疗: 适用于原因明确的原发性或继发性肌肉骨骼慢性疼痛,如腰椎间盘突出、膝骨关节炎、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可以采用对应的微创或开放手术治疗。 对于非手术综合管理疗效不佳,且神经系统和影像学检查无明显阳性发现的肌肉骨骼慢性疼痛,可以采用射频治疗、周围神经阻滞、硬膜外类固醇注射术等外科诊断和治疗手段[2]。     五、结语 共识认为,肌肉骨骼慢性疼痛是临床常见、复杂难治性疾病,治疗时应融合传统的中医思想和先进的西方医学理论。在利用西医精确的诊断设备和机制探索成果的同时,灵活运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让中医药积极介入,对实现多模式镇痛,防止病情恶化,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图片来源|pexels 参考文献: [1]应振华,于晶晶,李慧敏,等.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研究概况及药物治疗进展[J].浙江医学,2020,42(9):883-886. [2]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肌肉骨骼慢性疼痛诊治专家共识[J].骨科,2021,12(5):389-395.

微医药 2022-03-23阅读量1.2万

​ 类似为“小中...

病请描述:2018-02-12 刘建仁 上海九院脑卒中防治与宣教 今天向大家介绍一类对医生和公众来说都是罕见的脊髓的疾病,硬脊膜动静脉瘘(最最常见的脊髓血管畸形的一种)。 一 位中老年男性患者,  8个月中曾经发作了两次右侧下肢无力,行走后出现,在外院诊断为“小中风”并且按照脑中风进行治疗,第三次发病后来我院急诊救治,收入院后次日,快速进展 为双下肢瘫痪、排便困难。脑部磁共振未见新发脑中风病灶,而脊髓磁共振发现脊髓水肿明显,胸段脊髓周围有血管畸形,结合临床和影像,诊断为硬脊膜动静脉 瘘。评估和择日给予选择性全脊髓血管造影和微创介入栓塞术,用最新的“医用胶水”,把硬脊膜动静脉瘘的“命门”:动静脉瘘口和连接的一小段引流静脉给予闭 塞,治愈了该病。当然,该病在造影和手术后往往会加重,需要逐步康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刘建仁患者 在术后2周,双下肢开远端开始有自主活动,肌力增加到2级;并进一步转到康复医院进一步康复。术后一过性会肠蠕动能力下降,需要禁食数天,结合灌肠,出现 肠鸣音,自主排便后,可以逐步添加流质、半流质等饮食,开始时可以辅以石蜡油等促进排便;切记术后即刻大量禁食,导致危险的肠梗阻;因为脊髓损伤后损伤水 平以下的肠道功能会减退,恢复需要一定时间。因此,脊髓血管造影和栓塞术前也要灌肠。术后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抗凝,目的是使得引流静脉不要突然血 栓形成而闭塞,因为这个引流静脉既引流畸形血管也引流正常的脊髓血流,栓塞后,畸形血管来源的血供停止,引流静脉流速下降,会导致栓塞,从而导致脊髓损伤 加重,因此需要术后抗凝3月,抗凝要适合,要监测,避免大出血。 脑血管病大家都比较熟悉了,主要是脑血管破裂 或者闭塞导致的疾病。相对而言,同样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脊髓中的血管病,由于发病率相对较低,大家了解较少。脊髓俗称“总筋”,就是从颈部一直到腰部的椎体 中的重要的神经组织,是连接四肢、躯干的周围神经和脑的重要部位,其损伤,将导致不能行走,手脚不能活动,肢体和躯干不同程度的感觉丧失,大小便不能控制 等严重后果。脊髓的血管供应和脑血管结构差异较大,主要是脊髓前方的一根从颈部一直通向腰骶部的脊髓前动脉,以及两根从颈部一直通到腰骶部的脊髓后动脉; 脊髓前动脉和后动脉由颈部动脉分支、不同节段的胸部肋间动脉分支和不同节段的腰动脉的分支逐段加入供应。脊髓前动脉相对比较独立,侧枝代偿能力较弱,而脊 髓后动脉往往成为网状分布,侧枝供应往往比较好。脊髓前动脉的闭塞或者出血往往会导致脊髓的严重损伤。 脊髓血管的疾病主要包括:脊髓血管畸形,脊髓前动脉栓塞两种。前者包括硬脊膜动静脉瘘,脊髓周围动静脉瘘,脊髓内血管畸形,脊髓海绵状动静脉畸形(也称为脊髓海绵状血管瘤)等,其中相对多见的是硬脊膜动静脉瘘。 和其他脊髓血管畸形不同,硬脊膜动静脉瘘主要导致脊髓的静脉内高压、脊髓的静脉回流不畅,从而导致脊髓水肿、功能损害;而其他的脊髓血管畸形往往表现为出血以及出血导致的继发功能损伤。 硬 脊膜动静脉瘘往往起病隐匿,中老年男性多见,往往表现为肢体逐渐无力、大小便不畅、躯体和下肢麻木,磁共振发现脊髓水肿;很多患者被误诊为脊髓炎症,给予 大量激素治疗,效果不佳而且延误病情;一般疾病在2年后,脊髓全面不可逆的坏死,失去治疗的机会。该病在选择性血管造影DSA和介入或者开放性手术后,往 往会加重,需要逐步康复,但是不给于根治,往往失去机会,2年后肯定完全脊髓坏死、截瘫、大小便功能丧失。该病根据血管造影上患者的畸形血管的解剖病理特 征可以选择微创介入或者开放性手术根治;如果根据血管造影结果,认为患者微创介入根治的可能性大,首选介入微创治疗;如果介入微创没有能够根治,那么可以 进一步进行打开椎板进行开放性手术,夹闭瘘口。 因此,如果患者表现为反复下肢无力、大小便障碍、躯体和下肢麻木,除了要考虑脑中风,还要全面考虑,是否有脊髓病变的存在,以免漏诊。 (上海九院  神经内科和脑脊髓血管介入诊疗中心 刘建仁 教授)

刘建仁 2018-08-04阅读量8940

周围神经损害饮食相关医院 更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0

福建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0

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2

莱州市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预约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