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痤疮是一种普遍影响全球青少年及成年人的慢性皮肤病,尤其是中重度痤疮,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口服异维A酸自1982年被FDA批准用于治疗痤疮以来,因其卓越的疗效被广泛应用。为了规范异维A酸在痤疮治疗中的应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专家,根据最新的临床研究和证据,发布了《口服异维A酸治疗痤疮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本文将深入解读该共识,结合具体数据和临床细节,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治疗方案。 文 | 刘驰 口服异维A酸的适应症 1. 结节囊肿型重度痤疮的一线治疗。 2. 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的中度或中重度痤疮。 3. 治疗意愿较强的轻中度痤疮患者。 4. 暴发性痤疮和聚合性痤疮,在使用抗菌药物和糖 皮质激素控制炎症反应后应用。 5. 伴有瘢痕或瘢痕形成倾向的痤疮患者。 6. 其他治疗无效、频繁复发的痤疮患者。 7. 痤疮伴严重皮脂溢出。 口服异维A酸的最小适用年龄 推荐12岁以下患者不宜使用口服异维A酸,主要因为大剂量长期使用可能引发骨骺过早闭合、骨质增生等风险。对于12-17岁的痤疮患者,使用异维A酸治疗时应慎重,尤其是合并有代谢或骨骼方面疾病的患者。 口服异维A酸的用法用量 01 推荐剂量 中度至重度痤疮患者的推荐起始剂量为0.25~0.5 mg/kg/天,治疗剂量可逐步增加至0.5~1.0 mg/kg/天;轻中度痤疮患者可以采用低剂量的连续性或隔日治疗方案(10 mg 每天或隔日一次)。建议与食物同服。 02 痤疮加重的处理 建议在治疗开始前评估痤疮加重的风险,对于风险较高的患者,可以通过较低剂量起始或联用泼尼松治疗来预防痤疮加重。若发生异维A酸诱导的严重暴发性痤疮,建议停用异维A酸,并开始口服泼尼松治疗。 03 痤疮复发的预防 通常异维A酸治疗疗程应不少于16周,建议长疗程的低剂量持续性给药。治疗结束后,应根据皮损恢复情况选择适当减少剂量,继续维持治疗2~3个月或更长时间,以预防痤疮复发。 口服异维A酸的安全性 01 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 皮肤和黏膜干燥:这是异维A酸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表现为唇炎、皮肤干燥、脱屑、鼻出血等。建议患者在治疗期间使用保湿剂和防晒产品,并避免过度暴露在阳光下。一项RCT研究显示,使用保湿产品的患者经皮水分流失量明显减少,治疗效果更好。 月经周期紊乱:部分女性患者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月经不调,停药后恢复正常。在治疗前应告知患者可能的月经紊乱风险。 02 药物相互作用 维A酸可能与四环素类药物(导致颅内压升高)、维生素A(导致维生素A过量症状)、华法林(降低华法林活性)、甲氨蝶呤(增加肝损伤风险)等发生相互作用。建议避免与这些药物同时使用。若需使用抗生素,建议选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 03 致畸风险 异维A酸具有明确的致畸作用,禁止用于妊娠或即将妊娠的女性。建议育龄期女性在治疗前3个月、治疗期间及停药后3个月内采取有效避孕措施。研究表明,妊娠期间使用异维A酸的女性中,有47%的新生儿出现先天性畸形。 04 心理健康风险 虽然部分研究提示异维A酸可能与抑郁、自杀等心理健康问题相关,但目前并无充分证据支持这种关联。一项纳入4项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使用异维A酸与抑郁风险之间无显著关联(P=0.02)。尽管如此,建议在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评估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尤其是对于已有抑郁史的患者,应谨慎使用异维A酸。 05 炎症性肠病风险 现有证据无法证明口服异维A酸与炎症性肠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然而,患者在治疗前应被告知可能的潜在风险,并询问是否存在炎症性肠病或家族病史。 06 皮肤治疗的限制 不建议在口服异维A酸治疗期间或停药6个月内进行全脸皮肤磨削术、机械皮肤磨削术或中深层化学换肤等治疗。这是因为异维A酸可能导致皮肤愈合不良和瘢痕形成。在接受皮肤治疗前,应对患者皮肤屏障进行评估,并根据皮肤情况调整治疗强度。 07 骨折风险 现有研究表明,口服异维A酸与骨折风险的相关性较弱。一项大规模的病例对照研究表明,长期使用异维A酸的成人患者与非使用者相比,骨折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然而,对于已有骨骼疾病或维生素D缺乏的患者,应在治疗期间监测维生素D和钙水平,并视情况调整用药。 用药监测与管理 01 生化指标监测 在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建议定期监测肝功能、血脂水平、血糖水平及肌酐等指标,尤其对于合并代谢综合征或肝病的患者应增加监测频率。一项研究显示,接受异维A酸治疗的患者中,有约11%出现肝功能指标异常,而3%患者的甘油三酯水平明显升高。建议治疗前1周、治疗中每4周监测上述指标,治疗结束后继续随访3个月。 02 甘油三酯升高 异维A酸可能导致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通常在调整饮食、减少剂量或停止治疗后恢复正常。一项研究中,超过3%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至正常值上限的两倍或以上。若患者甘油三酯水平持续升高,应考虑减少剂量或暂时停药。 03 肝功能指标异常 异维A酸可能导致肝功能指标轻微升高(如ALT、AST水平),通常在调整剂量或停止治疗后恢复正常。当肝功能指标超出正常值上限2倍时,建议减少剂量;若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应立即停药,并考虑其他治疗方案。 04 心理健康风险 虽然部分研究提示异维A酸可能与抑郁、自杀等心理健康问题相关,但目前并无充分证据支持这种关联。一项纳入4项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使用异维A酸与抑郁风险之间无显著关联(P=0.02)。尽管如此,建议在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评估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尤其是对于已有抑郁史的患者,应谨慎使用异维A酸。 《口服异维A酸治疗痤疮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提供了关于异维A酸在治疗痤疮中的适应症、用法用量、安全性及用药监测的详细指导。共识强调了异维A酸作为重度痤疮一线治疗药物的有效性,指出其在轻中度痤疮中的潜在应用,并强调了治疗期间对患者心理健康和生化指标的监测。共识还提醒临床医生在使用异维A酸时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特别是对育龄期女性的避孕要求,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引用文献: [1]口服异维A酸治疗痤疮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临床皮肤科杂志,2023,52(05):298-307.DOI:10.16761/j.cnki.1000-4963.2023.05.016.
刘驰 2024-08-30阅读量1835
病请描述:在浩瀚的营养元素宇宙中,维生素D以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成为了连接自然界与人类健康的桥梁。它不仅参与了我们体内众多生物化学反应,更在骨骼健康、免疫调节、神经肌肉功能以及诸多慢性疾病的预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维生素D的奥秘,从它的来源、生理功能、缺乏与过量的影响,到如何科学补充,全方位揭示这位“阳光维生素”的重要性。 ### 一、维生素D的来源:自然的馈赠与人为的补充 维生素D主要有两种形式: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和维生素D3(胆钙化醇)。其中,维生素D3是人体最为高效利用的形式,其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1. **自然光照合成**:当人体皮肤暴露于阳光下的紫外线B(UVB)时,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会转化为预维生素D3,进而在体温下转化为维生素D3。这一过程是自然界赋予人类获取维生素D最直接且高效的方式,因此维生素D也被称为“阳光维生素”。 2. **食物与补充剂**:虽然自然界中直接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相对较少,但某些鱼类(如鲑鱼、鲭鱼、金枪鱼)、鱼肝油、强化食品(如添加了维生素D的牛奶、酸奶、麦片)以及维生素D补充剂都是有效的获取途径。特别是对于那些阳光照射不足或特定人群(如老年人、孕妇、婴幼儿),通过食物和补充剂来确保维生素D的充足摄入尤为重要。 ### 二、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多维度的健康守护者 1. **骨骼健康**:维生素D是促进钙吸收和利用的关键因素,它通过与肠道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增强肠道对钙的吸收能力,进而促进骨骼的矿化和强度。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钙吸收不足,增加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 2. **免疫调节**:维生素D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功能,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预防或减轻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3. **神经肌肉功能**:维生素D参与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对维持正常的神经肌肉传导至关重要。缺乏维生素D可能导致肌肉无力、抽搐等症状。 4. **慢性疾病预防**: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某些癌症(如乳腺癌、结肠癌)等慢性疾病的预防密切相关。虽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维生素D的充足摄入被认为是降低这些疾病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 ### 三、维生素D缺乏与过量的影响 **缺乏**:维生素D缺乏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高纬度地区、冬季长时间缺乏阳光照射、老年人及深色皮肤人群中更为常见。长期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骨骼疾病(如佝偻病、骨质疏松)、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等严重后果。 **过量**:虽然维生素D过量的情况较为罕见,但长期大量摄入维生素D补充剂也可能导致中毒,表现为高钙血症、软组织钙化、肾功能损害等症状。因此,在补充维生素D时应遵循医生建议,避免过量摄入。 ### 四、科学补充维生素D的策略 1. **合理晒太阳**:在保证皮肤安全的前提下,每周进行几次适量的户外活动,让皮肤直接暴露在阳光下,是获取维生素D最自然、最经济的方式。 2. **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类、强化食品等。 3. **适当补充**:对于阳光照射不足或特定人群,可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适量补充维生素D补充剂。 综上所述,维生素D作为一种重要的营养素,其对人体健康的维护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合理晒太阳、均衡饮食以及必要时适量补充的方式,我们可以有效保障体内维生素D的充足水平,从而享受更加健康、活力的生活。
许敏鸿 2024-08-06阅读量1555
病请描述:患者家属自述,孩子胃口一直不好,吃饭、喝奶都不行,看起来又瘦又小,想了很多的办法也没有明显的改善,现在已经7岁了,身高却只有117cm,体重就更轻了,只有18.5公斤,每次出门别人都觉得孩子只有4岁多点,患者父母遗传条件较好,母亲身高有165cm,父亲174cm,患者目前的身高水平是远远低于遗传水平的,患者家属来看生长发育门诊就是希望能让患者改善营养状况,身高达到遗传水平。 根据患者家属的诉求,我们先来看看患者的基础数据情况,患者性别男,生理年龄6.9岁,身高117cm,处在10th百分位,体重18.5kg,处在3rd水平,结合靶身高来看,目前患者的实际身高落后遗传身高10.4cm,从数据上来看,差距确实是比较大的;从实验室检查的结果来看,患者维生素D缺乏,铁蛋白较低,提示轻度贫血,考虑是因营养不良导致的缺铁性贫血,甲状腺功能无明显异常;骨龄4.5岁,严重落后于生理年龄,提示骨龄滞后,生长发育缓慢。在问诊过程中,患者家属自述患者从小食量较小,尤其不喜欢吃肉,每天的能量摄入是没有办法满足相应年龄下的生长发育需求的,以前尝试过通过改善烹饪方式,饮食结构的方式,效果均不明显。结合问诊结果与门诊检查各项数据,门诊认为患者目前存在下述问题: 第一、生长发育迟缓 体重和身高是儿童生长发育水平的两个最为显性的指标,目前患者的身高和体重都是严重落后于该年龄段的遗传水平的,是明显的生长发育迟缓,对于目前的情况需求及时进行纠正和改善。 第二、营养摄入不足 导致患者生长发育迟缓的首要原因是营养摄入不足,在遗传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如何改善营养摄入水平,帮助患者追赶生长是现阶段的目标。 根据这两点,门诊建议按照以下方案进行调整: 第一、饮食结构调整 想要改善患者的营养水平,首要问题是改善饮食结构,建议患者提高蛋白质的供应量,鉴于患者不喜食用肉类,可以将植物蛋白与动物蛋白相结合的方式,改善患者的蛋白质摄入水平,在此基础之上,保证一日三餐的饮食丰富性,肉、蛋、奶、蔬菜、水果、坚果都应该有,对于患者家属反馈的孩子胃口小的问题,可以尝试少食多餐,在烹饪方式上选用孩子比较喜欢的口味。除了日常的膳食摄入,还要注意营养素的补充,建议每天额外补充600国际蛋白的维生素D,16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A,乳制品的摄入量也尤为关键,建议每天不低于400毫升。 第二、增加身体活动时间 身体消耗也会间接增加摄入,建议患者每天进行不低于一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活动场地可以选择公园、山地、湖泊等,尽量以亲近大自然,亲近农作物为主。 通过以上改善,患者在三个月后复查时体重和身高均有明显提升,这一案例告诉我们,膳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基础,无论在何等条件下,都应注意保障儿童的充足均衡营养摄入。
生长发育 2024-07-10阅读量2450
病请描述:肋骨外翻与身高发育有关系吗 ? 肋骨外翻、手足镯、串胸珠,患者家属自述,发现孩子沿肋骨方向与肋软骨交接处有明显的圆形隆起,由上往下仿佛一串珠子串起来一样,通过网络查询以后,觉得孩子很有可能存在佝偻病的情况,结合这一年以来,孩子的身高增速也不是很理想,只长了4厘米左右,比去年足足矮了3厘米,故来生长发育门诊就诊,希望能够明确诊断。 患者,性别男,生理年龄6岁,体格检查结果显示:身高115cm,处在25th百分位,体重16.8kg,处在3rd水平,提示体重偏轻;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骨龄4.5岁,落后生理年龄1.5岁,提示发育不同步;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红细胞计数降低、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平均血红蛋白体积降低、铁蛋白降低,提示轻度贫血;维生素D10.3,缺乏水平,综合触诊和问诊来看的话,患者存在几个比较典型的问题: 第一、身高增速明显不足 患者过去一年身高增速不足4cm,低于该年龄每年身高增速5-7cm的标准水平,按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患者未来其实是很难达到遗传身高50th百分位水平的,目前与靶身高相比矮了3.1cm,如果不进行任何的干预,患者未来最终身高可能会停留在168cm左右。 第二、营养水平较低 患者血常规、铁白蛋偏低,提示贫血;维生素D处在缺乏水平。其实这两点的异常反应的都是患者日常的营养水平是难以满足目前的生长发育需求的,正是因为营养摄入不足或者不均衡才会导致贫血和维生素D缺乏,而这两点又会反向作用于患者的身高,导致增速不理想,这一点也是亟需调整的问题。 第三、佝偻病问题 对于患者家属担心的佝偻病问题,目前从触诊和面诊结果来看,患者仅仅是维生素D缺乏,并没有达到佝偻病的诊断标准,在临床上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比较熟悉的肋外翻并不是佝偻病的体征,其实是孩子正常发育的一种常见现象,尤其表现在体重偏轻的瘦孩子身上。 综合患者目前存在的以上问题,门诊给出了下面的干预方案: 第一、身高管理 对于患者目前的身高情况,家属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主要实施饮食、睡眠、运动三个方向的管控,饮食上每天摄入1400-1600大卡,三餐能量分配按照3:4:3原则,在饮食上,蛋白质要足量供应,且以优质蛋白质为主,食物种类要丰富;运动上,每天进行不低于90分钟的户外活动;睡眠方面,每晚应于9:30分钟之前入睡。 第二、营养素补充 每天补充8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1800单位的维生素A,乳制品保持在250ml-500ml之间,确保钙营养的充足摄入。三个月后进行复查,了解维生素D的纠正情况。 根据以上干预方案,三个月复查时,患者的身高增速有了一定的改善,维生素D水平也提升到了不足的状态,后期还需持续调整。根据这个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在儿童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不管身高还是体重,其实都是孩子生长发育水平的一个显性表现,如果我们的孩子在这两个指标上出现的问题,家长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及时就医。
生长发育 2024-07-10阅读量2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