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维生素D缺乏 > 内容

维生素D缺乏内容

《口服异维A酸治疗痤疮专家共...

病请描述:痤疮是一种普遍影响全球青少年及成年人的慢性皮肤病,尤其是中重度痤疮,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口服异维A酸自1982年被FDA批准用于治疗痤疮以来,因其卓越的疗效被广泛应用。为了规范异维A酸在痤疮治疗中的应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专家,根据最新的临床研究和证据,发布了《口服异维A酸治疗痤疮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本文将深入解读该共识,结合具体数据和临床细节,帮助临床医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治疗方案。 文 | 刘驰 口服异维A酸的适应症 1. 结节囊肿型重度痤疮的一线治疗。 2. 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的中度或中重度痤疮。 3. 治疗意愿较强的轻中度痤疮患者。 4. 暴发性痤疮和聚合性痤疮,在使用抗菌药物和糖 皮质激素控制炎症反应后应用。 5. 伴有瘢痕或瘢痕形成倾向的痤疮患者。 6. 其他治疗无效、频繁复发的痤疮患者。 7. 痤疮伴严重皮脂溢出。 口服异维A酸的最小适用年龄     推荐12岁以下患者不宜使用口服异维A酸,主要因为大剂量长期使用可能引发骨骺过早闭合、骨质增生等风险。对于12-17岁的痤疮患者,使用异维A酸治疗时应慎重,尤其是合并有代谢或骨骼方面疾病的患者。 口服异维A酸的用法用量 01 推荐剂量 中度至重度痤疮患者的推荐起始剂量为0.25~0.5 mg/kg/天,治疗剂量可逐步增加至0.5~1.0 mg/kg/天;轻中度痤疮患者可以采用低剂量的连续性或隔日治疗方案(10 mg 每天或隔日一次)。建议与食物同服。 02 痤疮加重的处理 建议在治疗开始前评估痤疮加重的风险,对于风险较高的患者,可以通过较低剂量起始或联用泼尼松治疗来预防痤疮加重。若发生异维A酸诱导的严重暴发性痤疮,建议停用异维A酸,并开始口服泼尼松治疗。 03 痤疮复发的预防 通常异维A酸治疗疗程应不少于16周,建议长疗程的低剂量持续性给药。治疗结束后,应根据皮损恢复情况选择适当减少剂量,继续维持治疗2~3个月或更长时间,以预防痤疮复发。 口服异维A酸的安全性 01 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 皮肤和黏膜干燥:这是异维A酸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表现为唇炎、皮肤干燥、脱屑、鼻出血等。建议患者在治疗期间使用保湿剂和防晒产品,并避免过度暴露在阳光下。一项RCT研究显示,使用保湿产品的患者经皮水分流失量明显减少,治疗效果更好。 月经周期紊乱:部分女性患者在治疗期间可能出现月经不调,停药后恢复正常。在治疗前应告知患者可能的月经紊乱风险。 02 药物相互作用 维A酸可能与四环素类药物(导致颅内压升高)、维生素A(导致维生素A过量症状)、华法林(降低华法林活性)、甲氨蝶呤(增加肝损伤风险)等发生相互作用。建议避免与这些药物同时使用。若需使用抗生素,建议选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 03 致畸风险 异维A酸具有明确的致畸作用,禁止用于妊娠或即将妊娠的女性。建议育龄期女性在治疗前3个月、治疗期间及停药后3个月内采取有效避孕措施。研究表明,妊娠期间使用异维A酸的女性中,有47%的新生儿出现先天性畸形。 04 心理健康风险 虽然部分研究提示异维A酸可能与抑郁、自杀等心理健康问题相关,但目前并无充分证据支持这种关联。一项纳入4项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使用异维A酸与抑郁风险之间无显著关联(P=0.02)。尽管如此,建议在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评估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尤其是对于已有抑郁史的患者,应谨慎使用异维A酸。 05 炎症性肠病风险 现有证据无法证明口服异维A酸与炎症性肠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然而,患者在治疗前应被告知可能的潜在风险,并询问是否存在炎症性肠病或家族病史。 06 皮肤治疗的限制 不建议在口服异维A酸治疗期间或停药6个月内进行全脸皮肤磨削术、机械皮肤磨削术或中深层化学换肤等治疗。这是因为异维A酸可能导致皮肤愈合不良和瘢痕形成。在接受皮肤治疗前,应对患者皮肤屏障进行评估,并根据皮肤情况调整治疗强度。 07 骨折风险 现有研究表明,口服异维A酸与骨折风险的相关性较弱。一项大规模的病例对照研究表明,长期使用异维A酸的成人患者与非使用者相比,骨折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然而,对于已有骨骼疾病或维生素D缺乏的患者,应在治疗期间监测维生素D和钙水平,并视情况调整用药。 用药监测与管理 01 生化指标监测 在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建议定期监测肝功能、血脂水平、血糖水平及肌酐等指标,尤其对于合并代谢综合征或肝病的患者应增加监测频率。一项研究显示,接受异维A酸治疗的患者中,有约11%出现肝功能指标异常,而3%患者的甘油三酯水平明显升高。建议治疗前1周、治疗中每4周监测上述指标,治疗结束后继续随访3个月。 02 甘油三酯升高 异维A酸可能导致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通常在调整饮食、减少剂量或停止治疗后恢复正常。一项研究中,超过3%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甘油三酯水平升高至正常值上限的两倍或以上。若患者甘油三酯水平持续升高,应考虑减少剂量或暂时停药。 03 肝功能指标异常 异维A酸可能导致肝功能指标轻微升高(如ALT、AST水平),通常在调整剂量或停止治疗后恢复正常。当肝功能指标超出正常值上限2倍时,建议减少剂量;若超过正常值上限3倍,应立即停药,并考虑其他治疗方案。 04 心理健康风险 虽然部分研究提示异维A酸可能与抑郁、自杀等心理健康问题相关,但目前并无充分证据支持这种关联。一项纳入4项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使用异维A酸与抑郁风险之间无显著关联(P=0.02)。尽管如此,建议在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评估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尤其是对于已有抑郁史的患者,应谨慎使用异维A酸。       《口服异维A酸治疗痤疮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提供了关于异维A酸在治疗痤疮中的适应症、用法用量、安全性及用药监测的详细指导。共识强调了异维A酸作为重度痤疮一线治疗药物的有效性,指出其在轻中度痤疮中的潜在应用,并强调了治疗期间对患者心理健康和生化指标的监测。共识还提醒临床医生在使用异维A酸时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特别是对育龄期女性的避孕要求,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引用文献: [1]口服异维A酸治疗痤疮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临床皮肤科杂志,2023,52(05):298-307.DOI:10.16761/j.cnki.1000-4963.2023.05.016. 

刘驰 2024-08-30阅读量1836

维生素D:阳光下的健康守护者

病请描述:在浩瀚的营养元素宇宙中,维生素D以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成为了连接自然界与人类健康的桥梁。它不仅参与了我们体内众多生物化学反应,更在骨骼健康、免疫调节、神经肌肉功能以及诸多慢性疾病的预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维生素D的奥秘,从它的来源、生理功能、缺乏与过量的影响,到如何科学补充,全方位揭示这位“阳光维生素”的重要性。 ### 一、维生素D的来源:自然的馈赠与人为的补充 维生素D主要有两种形式:维生素D2(麦角钙化醇)和维生素D3(胆钙化醇)。其中,维生素D3是人体最为高效利用的形式,其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1. **自然光照合成**:当人体皮肤暴露于阳光下的紫外线B(UVB)时,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会转化为预维生素D3,进而在体温下转化为维生素D3。这一过程是自然界赋予人类获取维生素D最直接且高效的方式,因此维生素D也被称为“阳光维生素”。 2. **食物与补充剂**:虽然自然界中直接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相对较少,但某些鱼类(如鲑鱼、鲭鱼、金枪鱼)、鱼肝油、强化食品(如添加了维生素D的牛奶、酸奶、麦片)以及维生素D补充剂都是有效的获取途径。特别是对于那些阳光照射不足或特定人群(如老年人、孕妇、婴幼儿),通过食物和补充剂来确保维生素D的充足摄入尤为重要。 ### 二、维生素D的生理功能:多维度的健康守护者 1. **骨骼健康**:维生素D是促进钙吸收和利用的关键因素,它通过与肠道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增强肠道对钙的吸收能力,进而促进骨骼的矿化和强度。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钙吸收不足,增加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 2. **免疫调节**:维生素D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功能,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预防或减轻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3. **神经肌肉功能**:维生素D参与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对维持正常的神经肌肉传导至关重要。缺乏维生素D可能导致肌肉无力、抽搐等症状。 4. **慢性疾病预防**: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维生素D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某些癌症(如乳腺癌、结肠癌)等慢性疾病的预防密切相关。虽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但维生素D的充足摄入被认为是降低这些疾病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 ### 三、维生素D缺乏与过量的影响 **缺乏**:维生素D缺乏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高纬度地区、冬季长时间缺乏阳光照射、老年人及深色皮肤人群中更为常见。长期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骨骼疾病(如佝偻病、骨质疏松)、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等严重后果。 **过量**:虽然维生素D过量的情况较为罕见,但长期大量摄入维生素D补充剂也可能导致中毒,表现为高钙血症、软组织钙化、肾功能损害等症状。因此,在补充维生素D时应遵循医生建议,避免过量摄入。 ### 四、科学补充维生素D的策略 1. **合理晒太阳**:在保证皮肤安全的前提下,每周进行几次适量的户外活动,让皮肤直接暴露在阳光下,是获取维生素D最自然、最经济的方式。 2. **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类、强化食品等。 3. **适当补充**:对于阳光照射不足或特定人群,可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适量补充维生素D补充剂。 综上所述,维生素D作为一种重要的营养素,其对人体健康的维护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合理晒太阳、均衡饮食以及必要时适量补充的方式,我们可以有效保障体内维生素D的充足水平,从而享受更加健康、活力的生活。

许敏鸿 2024-08-06阅读量1558

缺乏哪些营养元素会影响儿童的...

病请描述:缺乏哪些营养元素会影响孩子的身高发育? 患者一直存在挑食偏食的情况,进入学龄期以后,饮食习惯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免疫力直线下降,经常出现发烧、咳嗽、拉肚子的情况,指甲也比较软脆,头发偏黄,身高增速也明显变缓了,这样的情况持续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在这一年里头,患者的身高只增长了3.5厘米左右,患者家属担心这样下去会影响孩子正常的生长发育,故来就诊希望进行纠正。 患者性别女,6岁,体格检查结果提示身高109cm,处在3rd临界值,体重16.2kg,也在3rd临界值,生长发育缓慢高度警示;实验室检查结果提示:维生素D9.2,缺乏;铁蛋白偏低,提示贫血;影像学结果显示,骨龄4岁,提示发育不同步,骨龄落后;面诊结果提示发质偏黄偏软,易出现皮肤过敏症状,易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自觉眼睛干涩,视力测量显示轻度近视。综合以上数据,患者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营养素缺乏 从患者的实验室检查结果、面诊、身高体重数据来看,患者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营养素缺乏的案例,导致营养缺乏的主要原因是膳食结构不合理,摄入食物种类单一,能量摄入不足。但从维生素D检测结果来看,就处于缺乏状态,这说明患者家属的额外营养素补充做得非常不好,其实这也是门诊中非常常见的一种情况,在营养素补充这件事情上,很多家长的重视程度不够,维生素D缺乏会直接影响钙吸收,而钙与儿童的骨骼发育息息相关,如果患者长期处在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下,是很有可能出现佝偻病的。 第二、身体状态不佳 综合来看,目前患者存在贫血、维生素D缺乏、体重偏轻这几个比较明显的营养状态不佳的状态,这也导致了患者的免疫力较为低下,容易受到疾病的侵扰,而长期处在疾病状态,必然会影响到患者的身高增速,所以患者目前的身高表现也是非常不理想的,与遗传水平相比足足矮了7厘米左右。 综上,患者需要进行以下干预: 第一、足量补充营养素 建议患者每天额外补充8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12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A,一个季度后进行复查,在此基础之上,保障膳食的营养结构,食物种类要多样化,蔬菜水果颜色要多样化,蛋白质供给要以优质蛋白为主。 第二、提升免疫力 在保证营养的基础上,建议从适量运动、充足睡眠、良好情绪这三点上来改善患者目前的免疫情况。建议每天进行不低于100分钟的户外活动,尽量以接触大自然,可接触日光的户外活动为主;每天晚上9:30入睡,保证睡眠时长;患者家属要注意营造愉悦轻松的家庭氛围。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发现:合理的营养摄入对于孩子的身高发育至关重要。在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家长要注意保障蛋白质、钙、维生素D、铁、锌、维生素A、维生素C等营养元素供给,促进孩子的身高增长和骨骼健康发育,从而保障孩子的最终身高。

生长发育 2024-07-22阅读量2733

营养低下导致的身高发育迟缓该...

病请描述:患者家属自述,孩子胃口一直不好,吃饭、喝奶都不行,看起来又瘦又小,想了很多的办法也没有明显的改善,现在已经7岁了,身高却只有117cm,体重就更轻了,只有18.5公斤,每次出门别人都觉得孩子只有4岁多点,患者父母遗传条件较好,母亲身高有165cm,父亲174cm,患者目前的身高水平是远远低于遗传水平的,患者家属来看生长发育门诊就是希望能让患者改善营养状况,身高达到遗传水平。 根据患者家属的诉求,我们先来看看患者的基础数据情况,患者性别男,生理年龄6.9岁,身高117cm,处在10th百分位,体重18.5kg,处在3rd水平,结合靶身高来看,目前患者的实际身高落后遗传身高10.4cm,从数据上来看,差距确实是比较大的;从实验室检查的结果来看,患者维生素D缺乏,铁蛋白较低,提示轻度贫血,考虑是因营养不良导致的缺铁性贫血,甲状腺功能无明显异常;骨龄4.5岁,严重落后于生理年龄,提示骨龄滞后,生长发育缓慢。在问诊过程中,患者家属自述患者从小食量较小,尤其不喜欢吃肉,每天的能量摄入是没有办法满足相应年龄下的生长发育需求的,以前尝试过通过改善烹饪方式,饮食结构的方式,效果均不明显。结合问诊结果与门诊检查各项数据,门诊认为患者目前存在下述问题: 第一、生长发育迟缓 体重和身高是儿童生长发育水平的两个最为显性的指标,目前患者的身高和体重都是严重落后于该年龄段的遗传水平的,是明显的生长发育迟缓,对于目前的情况需求及时进行纠正和改善。 第二、营养摄入不足 导致患者生长发育迟缓的首要原因是营养摄入不足,在遗传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如何改善营养摄入水平,帮助患者追赶生长是现阶段的目标。 根据这两点,门诊建议按照以下方案进行调整: 第一、饮食结构调整 想要改善患者的营养水平,首要问题是改善饮食结构,建议患者提高蛋白质的供应量,鉴于患者不喜食用肉类,可以将植物蛋白与动物蛋白相结合的方式,改善患者的蛋白质摄入水平,在此基础之上,保证一日三餐的饮食丰富性,肉、蛋、奶、蔬菜、水果、坚果都应该有,对于患者家属反馈的孩子胃口小的问题,可以尝试少食多餐,在烹饪方式上选用孩子比较喜欢的口味。除了日常的膳食摄入,还要注意营养素的补充,建议每天额外补充600国际蛋白的维生素D,16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A,乳制品的摄入量也尤为关键,建议每天不低于400毫升。 第二、增加身体活动时间 身体消耗也会间接增加摄入,建议患者每天进行不低于一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活动场地可以选择公园、山地、湖泊等,尽量以亲近大自然,亲近农作物为主。 通过以上改善,患者在三个月后复查时体重和身高均有明显提升,这一案例告诉我们,膳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基础,无论在何等条件下,都应注意保障儿童的充足均衡营养摄入。

生长发育 2024-07-10阅读量2451

肋骨外翻与身高发育有关系吗?...

病请描述:肋骨外翻与身高发育有关系吗 ? 肋骨外翻、手足镯、串胸珠,患者家属自述,发现孩子沿肋骨方向与肋软骨交接处有明显的圆形隆起,由上往下仿佛一串珠子串起来一样,通过网络查询以后,觉得孩子很有可能存在佝偻病的情况,结合这一年以来,孩子的身高增速也不是很理想,只长了4厘米左右,比去年足足矮了3厘米,故来生长发育门诊就诊,希望能够明确诊断。 患者,性别男,生理年龄6岁,体格检查结果显示:身高115cm,处在25th百分位,体重16.8kg,处在3rd水平,提示体重偏轻;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骨龄4.5岁,落后生理年龄1.5岁,提示发育不同步;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红细胞计数降低、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平均血红蛋白体积降低、铁蛋白降低,提示轻度贫血;维生素D10.3,缺乏水平,综合触诊和问诊来看的话,患者存在几个比较典型的问题: 第一、身高增速明显不足 患者过去一年身高增速不足4cm,低于该年龄每年身高增速5-7cm的标准水平,按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患者未来其实是很难达到遗传身高50th百分位水平的,目前与靶身高相比矮了3.1cm,如果不进行任何的干预,患者未来最终身高可能会停留在168cm左右。 第二、营养水平较低 患者血常规、铁白蛋偏低,提示贫血;维生素D处在缺乏水平。其实这两点的异常反应的都是患者日常的营养水平是难以满足目前的生长发育需求的,正是因为营养摄入不足或者不均衡才会导致贫血和维生素D缺乏,而这两点又会反向作用于患者的身高,导致增速不理想,这一点也是亟需调整的问题。 第三、佝偻病问题 对于患者家属担心的佝偻病问题,目前从触诊和面诊结果来看,患者仅仅是维生素D缺乏,并没有达到佝偻病的诊断标准,在临床上也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比较熟悉的肋外翻并不是佝偻病的体征,其实是孩子正常发育的一种常见现象,尤其表现在体重偏轻的瘦孩子身上。 综合患者目前存在的以上问题,门诊给出了下面的干预方案: 第一、身高管理 对于患者目前的身高情况,家属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主要实施饮食、睡眠、运动三个方向的管控,饮食上每天摄入1400-1600大卡,三餐能量分配按照3:4:3原则,在饮食上,蛋白质要足量供应,且以优质蛋白质为主,食物种类要丰富;运动上,每天进行不低于90分钟的户外活动;睡眠方面,每晚应于9:30分钟之前入睡。 第二、营养素补充 每天补充8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1800单位的维生素A,乳制品保持在250ml-500ml之间,确保钙营养的充足摄入。三个月后进行复查,了解维生素D的纠正情况。 根据以上干预方案,三个月复查时,患者的身高增速有了一定的改善,维生素D水平也提升到了不足的状态,后期还需持续调整。根据这个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在儿童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不管身高还是体重,其实都是孩子生长发育水平的一个显性表现,如果我们的孩子在这两个指标上出现的问题,家长一定要在第一时间及时就医。

生长发育 2024-07-10阅读量2385

从饮食开始:营养元素对儿童身...

病请描述:一、引言   孩子的身高发育是每个家长都十分关注的话题。除了遗传因素外,合理的饮食习惯和营养元素的摄入对于儿童的身高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不同食物分类和摄入举例分析儿童长高所需的营养,并结合门诊临床案例,为家长们提供关于儿童身高发育的科学饮食指导。   二、营养元素与儿童身高发育   儿童的身高发育需要多种营养元素的共同支持,其中蛋白质、钙、维生素D和锌等元素尤为关键。   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对于儿童身高发育具有决定性作用。蛋白质可以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促进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包括瘦肉、鱼类、禽类、豆类等。   钙: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对于儿童骨骼发育至关重要。钙的摄入不足会导致骨骼发育不良,影响儿童身高。富含钙的食物主要有牛奶、酸奶、奶酪、豆制品等。   维生素D: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对于骨骼健康具有重要影响。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钙吸收不良,影响骨骼发育。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包括鱼肝油、蛋黄、深海鱼类等,此外,阳光照射也是获取维生素D的重要途径。   锌: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参与人体多种酶的合成,对于促进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富含锌的食物包括瘦肉、猪肝、鱼类、蛋黄等。   三、不同食物分类与营养摄入举例   肉类和禽类:瘦肉、鱼类、禽类等动物性食物富含优质蛋白质,对于儿童身高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建议家长每周为孩子提供2-3次肉类和禽类食物,每次约50-100克。   奶制品:奶制品是钙的优质来源,对于儿童骨骼发育至关重要。建议家长每天为孩子提供一杯牛奶或酸奶,以满足其钙的需求。   豆制品:豆制品富含植物性蛋白质,同时也含有一定的钙、磷等矿物质,是素食儿童的优质选择。建议家长每周为孩子提供1-2次豆制品,如豆腐、豆浆等。   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素,对于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家长每天为孩子提供多种颜色的蔬菜和水果,以确保其获得足够的营养。   四、门诊临床案例   小华是一名9岁的男孩,身高偏矮,家长带其到我院就诊。经过详细的体格检查和营养评估,我们发现小华存在营养不良的问题,尤其是蛋白质和钙的摄入不足。   针对小华的情况,我们为他制定了个性化的饮食指导方案。首先,我们建议家长每天为小华提供一杯牛奶或酸奶,以补充钙和维生素D;同时,增加肉类和禽类的摄入量,以确保小华获得足够的蛋白质。此外,我们还建议小华多吃蔬菜和水果,以获得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经过三个月的饮食调整,小华的身高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与同龄儿童相比已无明显差异。他的食欲也明显改善,精神状态更佳。这一案例充分说明了营养元素的摄入对儿童身高发育的重要性,以及科学饮食指导的有效性。   五、结语   儿童的身高发育需要家长们的关注和努力。通过合理搭配食物、确保营养元素的均衡摄入,可以为孩子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促进其身高发育。希望本文能为广大家长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共同促进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生长发育 2024-06-13阅读量2169

长高需要补充维生素D吗-黄小力

病请描述:长高需要补充维生素D吗 在这个注重外貌和形象的时代,身高成为许多人关注的焦点。尤其是青少年和家长,为了让孩子茁壮成长,不惜尝试各种方法。近年来,关于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长高的说法在网络上广泛传播,那么这种说法是否科学呢?本文将为您揭开谜底。 一、维生素D的作用 维生素D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它主要参与钙、磷的代谢,维持血钙、血磷浓度的稳定,对骨骼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此外,维生素D还与免疫、心血管、神经系统等多方面的功能密切相关。 二、长高的关键因素 要了解补充维生素D是否能帮助长高,首先要了解长高的关键因素。人的身高主要受遗传、营养、运动、睡眠、激素分泌等多种因素影响。 1. 遗传因素:占身高影响因素的60%-80%,父母身高对子女的身高具有显著影响。 2. 营养因素:蛋白质、钙、磷、维生素等营养素对骨骼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3. 运动因素:适量运动可以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有助于长高。 4. 睡眠因素:生长激素在夜间睡眠时分泌较多,充足的睡眠有助于长高。 5. 激素分泌: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等对身高具有调节作用。 三、维生素D与长高的关系 从上述长高关键因素中,我们可以看到营养因素对身高具有重要影响。而维生素D作为维持钙、磷代谢的重要维生素,对骨骼生长发育具有促进作用。那么,维生素D与长高之间的关系如何呢? 1. 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维生素D能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维持血钙浓度稳定,为骨骼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钙源。 2. 维生素D调节骨骼代谢:维生素D参与骨骼代谢,能促进成骨细胞生成,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有助于骨骼生长发育。 3. 维生素D与生长激素相互作用:研究发现,维生素D与生长激素具有协同作用,共同参与骨骼生长发育。 综上所述,维生素D确实与长高具有密切关系。那么,是否意味着补充维生素D就能帮助长高呢? 四、补充维生素D能否长高? 事实上,补充维生素D对长高的作用并非绝对。以下因素需要考虑: 1. 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对维生素D的需求和敏感性不同,补充维生素D的效果也会有所差异。 2. 维生素D缺乏:在维生素D缺乏的情况下,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长高。然而,如果维生素D水平正常或过高,过度补充反而可能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3.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对身高具有决定性作用,即使补充维生素D,也不能突破遗传限制。 4. 综合营养:长高需要多种营养素的协同作用,单一补充维生素D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五、如何科学补充维生素D? 1. 饮食摄入: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有鱼类、蛋黄、奶制品等,适当增加这些食物的摄入有助于补充维生素D。 2. 日晒:阳光是维生素D的最佳来源。每天保持适量的户外活动,让皮肤暴露在阳光下,有助于维生素D的合成。 3. 补充剂:在医生建议下,合理使用维生素D补充剂。注意不要过量,以免引起副作用。 4.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血液中的维生素D水平,根据检查结果调整补充剂量。 六、总结 补充维生素D对长高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并非唯一决定因素。在关注维生素D补充的同时,还应注重其他营养素的摄入、运动、睡眠等多方面的因素。对于青少年而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才能真正实现健康成长。 最后,提醒家长和青少年,不要盲目追求身高,而忽视了身体健康。在追求长高的过程中,要遵循科学、合理、安全的原则,切勿盲目补充维生素D或其他营养素。如有疑问,请咨询专业医生,以确保身体健康。

生长发育 2024-06-12阅读量2073

长高与营养不良之间的关系:揭...

病请描述:长高与营养不良之间的关系:揭秘人体生长的奥秘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对身高的追求从未停止。从古代的“高人一等”到现代的“海拔优势”,身高始终被视为一种优势。然而,影响身高的因素众多,其中营养不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因素。本文将从独特视角剖析长高与营养不良之间的关系,揭示人体生长的奥秘。 一、身高增长的秘密 1. 生长板与生长激素 人体长高的奥秘在于生长板和生长激素。生长板位于骨骼两端,是骨骼生长的源泉。在青春期,生长激素的分泌达到峰值,促使生长板不断分裂、增殖,从而使身高增长。 2. 营养与身高 营养是身高增长的关键因素。蛋白质、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素对骨骼生长至关重要。蛋白质是骨骼生长的基础,钙、磷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维生素D则有助于钙、磷的吸收和利用。 3. 营养不良与身高 营养不良会导致身高增长受限。长期营养不良的孩子,生长板发育迟缓,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从而导致身高矮小。此外,营养不良还会影响其他器官和组织的发育,导致整体发育迟缓。 二、营养不良对身高的影响 1. 蛋白质缺乏 蛋白质是身高增长的基础。蛋白质缺乏会导致生长激素分泌减少,生长板发育迟缓,从而影响身高。此外,蛋白质缺乏还会影响免疫系统、肌肉、皮肤等组织的发育。 2. 钙、磷缺乏 钙、磷是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钙、磷缺乏会导致骨骼发育不良,使身高增长受限。长期钙、磷缺乏还会引起骨质疏松、骨折等疾病。 3. 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是钙、磷吸收和利用的关键。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钙、磷不能充分吸收,影响骨骼生长。此外,维生素D缺乏还会影响免疫系统、肌肉等功能。 4. 能量摄入不足 能量摄入不足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长期能量摄入不足的孩子,生长激素分泌减少,身高增长受限。 三、如何改善营养不良,促进身高增长 1. 均衡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素。推荐食物包括瘦肉、鱼类、豆制品、奶制品、绿叶蔬菜等。 2. 适量运动 运动可以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有助于骨骼生长。推荐运动包括游泳、篮球、跳绳、跑步等。 3. 确保充足睡眠 睡眠是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高增长。 4. 避免不良生活习惯 吸烟、饮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不利于身高增长。 长高与营养不良之间的关系密切。了解身高增长的秘密,改善营养不良,有助于孩子充分发挥生长潜力。同时,家长和社会应关注营养不良问题,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助力他们茁壮成长。 本文从独特视角剖析了长高与营养不良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具有深度和新知的内容。希望这篇文章能为您带来启示,关注身高问题,关注营养不良,为孩子们的成长保驾护航。

生长发育 2024-06-10阅读量2188

孩子身高未达到遗传潜能怎么办...

病请描述:孩子身高未达到遗传潜能怎么办? 女儿青青的身高一直达不到遗传水平,这件事让赵女士非常头疼,她和先生的身高本身就比较一般,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身高也一直是家里最担心的事情,从三岁到现在,整整六年的时间里,饮食、睡眠、运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状态,赵女士都特别的关注,女儿配合的时候,生长发育水平勉强就能达到遗传水平,一旦孩子不配合,身高增速就会明显的下滑,现在孩子9岁了,目前的身高别说突破遗传了,连基本的遗传水平都没有达到,九岁的孩子眼看就要进入青春期了,青春期过后身高就基本定型了。想到这里,赵女士还是决定挂生长发育门诊,找专家来给孩子干预干预。综合门诊的检查结果来看,患者生理年龄9.2岁,父亲身高167cm,母亲身高162cm,遗传身高158.9cm;骨龄8.5岁,与生理年龄发育同步,目前实际身高129.5cm,处在17.5th百分位,身高发育水平较差,根据目前的骨龄情况,成年预测身高157.4cm,与遗传身高相差1.5cm。血液检查结果提示,维生素D缺乏,其他无明显异常。门诊沟通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几个比较典型的问题:一个是孩子的配合意愿波动较大,这也直接导致了饮食、睡眠、运动等后天环境因素受到了影响;第二个是营养素补充不稳定,没有做到每天足量补充;第三是乳制品摄入不足,患者不喜欢喝奶,平均每天的摄入量只有100毫升左右。 针对目前患者的情况,门诊制定了以下干预方案:第一、足量摄入乳制品乳制品是天然乳钙、优质蛋白质的来源之一,对于处在生长发育期的孩子来说,如果不存在乳糖不耐受、乳蛋白过敏的情况,每天都应该足量摄入乳制品。青青目前的情况,建议每天纯牛奶的饮用量保证在500毫升左右,也可以用等量的乳酪、干酪等乳制品替代,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采用酸奶替代的话,推荐五分之一的酸奶替代量,因为目前市面上销售的酸奶制品含糖量都较高,摄入过多的话容易造成糖摄入超标。第二、营养素补充患者目前的维生素D水平处在缺乏状态,这对患者的生长发育、骨骼发育、免疫力是有很大影响的,建议每天补充8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29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A,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补充剂一定要做到每天按照推荐剂量进行补充。第三、饮食、睡眠、运动调整患者本人的配合意愿存在波动,针对这一情况,家长要及时与孩子沟通,首先让孩子认识到饮食、睡眠、运动对自身的好处,要多鼓励孩子,当孩子接受到正反馈以后,配合意愿自然就会提高,所以保持良好的沟通是非常关键的。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对于没有达到遗传身高潜能的孩子,家长一定要给予高度的重视,发现问题及早干预,因为身高发育是不可逆的。如果干预过晚,很有可能错过孩子的生长黄金期。

生长发育 2024-06-03阅读量2396

得了桥本甲状腺炎,怎么办?

病请描述:     随着体检项目中甲状腺相关检查的普及,许多人被查出了一种“没感觉”但“名字有点吓人”的病——桥本甲状腺炎。不少人表示,自己身体挺好的,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这是甲状腺癌早期吗?      01    什么是桥本甲状腺炎?      桥本甲状腺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甲状腺炎,属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一种。桥本甲状腺炎是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由于环境因素(如碘摄入过多、应激状态、放射暴露等)诱发的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炎症。多见于中年女性,好发年龄为30-50岁,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    由于自身免疫紊乱的原因,桥本甲状腺炎患者血液中可以检测到高水平的甲状腺自身抗体如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等。但抗体的产生以及水平变化并不能反映出桥本甲状腺炎的疾病活动程度,抗体的升高也并不代表桥本甲状腺炎未被控制。 02    桥本甲状腺炎的危害      桥本甲状腺炎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甲状腺毒症期(俗称甲亢期)、稳定期、甲减期。 甲状腺毒症期      由于甲状腺的破坏,导致大量甲状腺素释放入血。在这个阶段患者可以表现出怕热、心悸、手抖、体重下降等典型的甲亢症状。 甲减期      随着炎症对于甲状腺组织的破坏,后续患者可以逐渐发展出现甲减,常出现怕冷、嗜睡、便秘、体重增加等。 稳定期      大部分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为稳定期,无明显不适症状,仅仅存在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升高。此外一部分的桥本甲状腺炎还会导致甲状腺弥漫性肿大,甲状腺明显肿大可压迫气管、食管,导致呼吸不畅、吞咽困难等。 03    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      甲状腺功能正常、无明显症状的患者,建议定期复查,每半年至一年前往内分泌科随访。如果出现甲亢或甲减,可以前往内分泌科进行药物治疗。如果合并甲状腺恶性肿瘤或伴有压迫症状的甲状腺肿大或良性肿瘤,需要及时手术治疗。 04    桥本甲状腺炎日常保健 正常碘摄入      避免高碘饮食,如避免进食大量海带、紫菜、海虾等。保持正常碘摄入,碘过量或碘不足对甲状腺都会有影响,碘过量会加重桥本甲状腺炎的进展,碘不足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适量补充硒元素、维生素D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与硒元素缺乏、维生素D缺乏相关,因此适当的补硒和维生素D治疗可改善甲状腺自身免疫紊乱状态。 调整心态,避免劳累      长期的精神压力、情绪紧张可能是诱发或加重桥本甲状腺炎的因素,因此患者需要注意休息,劳逸结合,不要过于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          医生提醒,如果患有桥本甲状腺炎的女性患者有备孕计划,在备孕期间建议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和抗体的水平。     如果处于甲亢期,如果存在明显甲亢症状,在妊娠期间风险较大,建议积极治疗,待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后再考虑备孕。如果处于甲减期,由于妊娠时期甲减对于宝宝神经系统发育有一定不利影响,因此需要服用优甲乐来维持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再开始备孕。     在妊娠期间,由于甲状腺功能会随着孕期发生特异性动态变化,因此建议应该每个月监测甲状腺功能的变化,根据每个月甲状腺功能结果调整后续治疗。     如果处于甲亢期,且甲亢症状较为严重,可以在专业内分泌科医师指导下通过应用丙硫氧嘧啶使甲状腺功能处于正常范围。如果处于甲减期,妊娠期间应服用优甲乐来维持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减少对宝宝神经系统发育和怀孕的影响。

俞一飞 2024-06-03阅读量4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