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头部 > 口腔 > 口苦 > 饮食

口苦饮食

口苦饮食相关内容 更多>

顺应阳气生发,唤醒身体生机之...

病请描述: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标志着万物闭藏的冬季结束,生机勃勃的春季正式开启。此时太阳到达黄经315°,天地间阳气渐升,草木萌动,人体也迎来新陈代谢最为活跃的时节。中医认为,立春养生需遵循“春生”的自然规律,以疏肝理气、扶助阳气为核心。本文将从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结合传统智慧与现代科学,为你提供一份立春养生指南。 一、立春气候特点与人体变化 立春后,自然界呈现“阴退阳长”的特点,气温虽逐渐回暖,但寒潮仍频繁(即“倒春寒”)。人体阳气从冬季的“闭藏”状态转为向外生发,肝气随之旺盛。此时容易出现两种典型问题,一是肝火过旺,表现为口苦、易怒、失眠等;二是阳气不足,常因因冬季藏养不足,导致春季手脚冰凉、疲倦乏力。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春季人体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血压、激素水平波动较大,需特别注意心血管健康。  二、立春养生四大原则  1. 饮食方面注意少酸增辛,健脾护肝,《素问·藏气法时论》提到“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建议多吃辛甘发散之品,如韭菜、香菜、葱、荠菜,绿叶蔬菜包括菠菜、油菜,甘味食物如红枣、山药等;少吃酸性收敛食物如山楂、乌梅,以免阻碍阳气升发。 2. 起居方面遵循夜卧早起,防风防寒原则,睡眠可做简单调整,比冬季早1小时起床,建议6:30-7:00,晚11点前入睡;穿衣遵循“下厚上薄”,重点保护腰腹、足部,避免过早减衣; 另注重居室通风,每日开窗3次,每次15分钟,保持空气流通。 3. 运动方面要做到舒展筋骨,以此来升发阳气 最佳时间常在日出后,大约傍晚7-9点,此时阳气升腾,空气含氧量高;推荐打太极拳、练八段锦来调和气血;慢跑、登山以增强心肺功能;常做拉伸运动,模仿树木的伸展,以此疏通肝胆经。  4. 情志方面要做到戒怒戒郁,保持气机畅达。春季肝气易郁结,可尝试晨起冥想5分钟,想象身体如草木般舒展;多穿绿色、蓝色衣物,心理学研究显示冷色调有助平复情绪;按压太冲穴(足背第一、二跖骨间凹陷处),每日3分钟。  三、常见误区提醒 1. 盲目“春捂”:气温超过15℃且持续一周后,可逐步减衣,过度保暖反而导致上火; 2. 大补特补:春季应以“清补”为主,避免高热量药膳加重肝火; 3. 剧烈运动:大汗淋漓易耗伤阳气,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为宜。 四、特殊人群调理建议     高血压患者要密切监测晨起血压,避免情绪激动;立春后花粉浓度渐增,过敏体质者外出要佩戴口罩;慢性胃炎人群切记少食竹笋、香椿等粗纤维食物,减轻胃肠负担。       立春养生,本质是顺应自然界的“生发”之力,通过饮食调摄、起居有常、适度运动,帮助身体完成从冬到春的过渡。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让我们以科学的方法唤醒身体潜能,为一年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任璐露 2025-02-05阅读量845

苏州治疗胃溃疡的老中医系列讲...

病请描述:    胃溃疡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中医称之为“胃疡”,其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如寒邪犯胃、饮食不节、情志内伤、脾胃虚弱等。中医治疗胃溃疡注重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差异,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本人为苏州看胃溃疡的老中医,以下是胃溃疡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原则:    1. 肝胃不和证    症状:胃脘胀痛,两胁胀满,嗳气频繁,情绪波动时症状加重。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2. 脾胃虚弱(寒)证    症状:胃脘隐痛,喜温喜按,得食痛减,四肢倦怠,畏寒肢冷。    治法:健脾和胃,温中止痛。    3. 脾胃湿热证    症状:胃脘疼痛,口干口苦,口干不欲饮,恶心或呕吐,小便短黄,大便黏腻。    治法:清热利湿,和胃止痛。    4. 肝胃郁热证    症状:胃脘灼热疼痛,口干口苦,胸胁胀满,烦躁易怒。    治法:疏肝解郁,泄热和胃。    5. 胃阴不足证    症状:胃脘隐隐作痛,饥而不欲食,口干渴,消瘦,五心烦热。    治法:养阴益胃。    6. 胃络瘀阻证    症状:胃脘胀痛或刺痛,痛处不移,夜间痛甚,口干不欲饮,呕血或黑便。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自我介绍    本人苏州看胃溃疡的老中医万太保,曾任中国中医药杂志、河北中医杂志编委,江苏省外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名医协会疑难病研究所特邀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院研究员,南京市玄武区第七、八、九届政协委员。现为苏州国医堂特需专家。曾获荣誉称号:玄武区名中医、南京市医德标兵、2009年推动中国医学发展最具影响力人物及全国五一时代英模、“中国世纪专家”、“华夏英杰”、“当代华佗”等。

万太保 2025-01-21阅读量1183

肠癌晚期伴多发转移中医药治疗...

病请描述:病案背景:浙江省绍兴市患者梁先生,62岁,2023年7月因“腹痛及间断性大便出血”到当地医院检查发现直肠癌IV期伴肝脏多发转移及肠系膜多发淋巴结转移。但患者自知命不久矣,拒绝化疗,只同意服用止痛药对症治疗。其家属多发打听,经人介绍来付晓玲教授门诊就诊。2023.8月患者梁先生在家属的陪同下,来到了付教授的门诊。因肿瘤已达晚期,无法实施手术切除。付教授建议化疗药物结合中医药一起治疗,但患者仍然拒绝化疗,仅同意中医药治疗。考虑到肿瘤晚期患者,治疗的目的并不是临床治愈,而是尽可能的延长生命周期,改善生活质量,减轻生理及心理上的痛苦。付教授同意了患者本人的诉求。治疗历程:付教授认为:患者平素性情暴急,饮食不节,喜爱烟酒等燥热之品,日久伤及脾胃,脾失健运,则痰浊滋生。湿从内生,郁而化火,湿热蕴毒下注,肛门内蚀坠重,串烂经络,因而便血。蕴毒结于脏腑,因此痛连小腹。腹痛腹胀,便下脓血,里急后重,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而腻,脉滑数。考虑湿热蕴结之症。(处方:茯苓30g、藤梨根30g、蒲公英30g、仙鹤草30g、黄芪30g、大血藤30g、菝契15g、预知子片12g、广藿香30g、佩兰30g、败酱草30g、陈皮12g、砂仁15g、生白芍10g、三棱10g、莪术20g、龙骨30g、延胡索9g,枳壳9g)经过付教授5次门诊治疗后,患者好转明显,体重明显增加,大便次数明显减少,腹痛及便血现象已基本消失。舌淡红,苔稍白腻,脉滑。至此患者梁先生从未服用过任何化疗药物,但病情却开始慢慢的稳定,目前一直在付教授门诊治疗。治疗总结:对于直肠癌患者,付教授认为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精神状态等因素是不可忽略的存在,并有可能影响到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付教授在各方面都给予了详细而且专业的指导。在中医药治疗方面,对“证”对“症”,双管齐下,效果及佳。

付晓伶 2025-01-09阅读量1559

失眠的六经辩证

病请描述:1从太阳辨治 太阳病病因为外感风寒,病机为营卫失调。因“壮者之气血盛……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暝”(《灵枢·营卫生会》)。故营卫失调是失眠产生的重要条件。营卫失调可因外感风寒而引起,亦可由情志失调,起居失常,脏腑功能异常而引起,故失眠证若具备营卫失调的病机可从太阳病论治。 (一)卫强营弱致失眠营为阴,卫为阳,二者互根互用。“营行脉中,卫行脉外,营周不休”相偕而行。太阳病卫强营弱是因脾胃虚弱,卫气不固,营阴失守。其表虚乃因胃中津气不足,影响膀胱气化,敷布于体表的卫气因之不足。“卫强”乃是与营阴相对而言。卫气虚浮,卫不入营,营阴虚弱,营卫失常,故致失眠。症见失眠困倦,胃纳较差,或易怕冷,自汗或盗汗,舌淡胖苔薄白,脉缓。 治以调和营卫,健胃安神。方宜桂枝汤加龙骨、牡蛎、法半夏、菖蒲。若兼肾阳不足,卫气虚浮,冷汗较多,脉缓弱者。治疗以桂枝加附子汤,或桂枝汤合四逆汤调和营卫、温肾摄阳。若为卫阳受伤,心阳浮越而不得眠,心中悸动不安者。治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益卫敛神。 (二)膀胱蓄水致失眠膀胱为太阳之府。“统营卫而主表”。若胃气虚弱,可影响到膀胱正常气化。膀胱为“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气化失常,水气内停,敷布失常,小便不利是其常见之症。水气停于膀胱,影响膀胱之气敷布营卫之功能,营卫失调,从而影响睡眠。此外,水气停聚,津不上承,上焦虚燥,燥热内生,扰乱心胸。因此虚燥为水气内停所成,故渴欲饮水,加重水气停聚,越饮越渴,甚则水入则吐。膀胱水停而致失眠的症见:心烦失眠,小便不利或短赤,口渴欲饮,饮不能解,或有发热怕冷,舌淡嫩苔白水滑,脉浮数。    治宜五苓散。方中猪苓、泽泻通利小便以利停水,茯苓、白术健脾胃以燥湿,茯苓还可安神,桂枝通阳以助膀胱气化而行水散营卫。 2从阳明辨治阳明之府为胃、大小肠,以胃为主。《伤寒论》阳明病形成原因有两个:一是太阳病误治,损伤津液,表邪化热入里。 一是阳明本身感受外邪使胃肠的功能失去正常,其病机是“津伤胃燥,阳热偏盛”。《素问·逆调论》曰:“胃不和则卧不安”。因胃中津液损伤,阳气失去制约而亢胜,阳亢之气可上扰胸膈而致失眠。或热聚于胃,胃失和降而致失眠。或热与肠中糟粕相结,秽热上扰心神而致失眠。 (一)热扰胸膈致失眠阳明病热扰胸膈, 为下之过早,胃虚不化,邪热内陷胸膈。亦可由原先存在的热聚胸膈未经误下成。见“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恼,舌上苔者”。治用栀子豉汤清热解郁除烦。方中栀子清热解郁,又可通利小便,引热而出,淡豆豉宣胃以散浮热。两药相合以清热除烦,宣通胃气,运用时增竹叶、甘草、麦冬等。《伤寒论》太阳病篇亦有栀子豉汤证,为发汗吐下之后损伤胃气,邪热内陷而成。虽与阳明之栀子豉汤证发病原因不同, 但病机和临床表现相同,故均可用栀子豉汤进行治疗。 (二) 胃热失降致失眠若阳明病胃中阳热偏盛,津液损伤严重,邪热不能透发于外,内结于胃,形成津伤胃热,胃失和降,胃中邪热壅盛,影响胃气的正常通降。“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阳明胃府失降,胃中火热上扰心胸而致失眠。《伤寒论》第207条云:“阳明病, 不吐不下, 心烦者, 可与调胃承气汤。”症见:心烦失眠,上腹部胀满疼痛,大便秘结,舌红苔燥微黄,脉数。治宜调胃承气汤润燥通便以除胃中邪热。胃热除,上焦火热自降,失眠可愈。 (三)邪热结肠致失眠若阳明津液进一步损伤,邪热进一步亢盛与肠中粪便相结, 邪热深伏, 津液缺少,胃肠气机壅滞不通,秽热上扰心神。故见烦躁不眠,腹满胀痛,大便秘结,身热不扬,手足微有汗出,舌红苔厚黄燥,脉象滑数或沉迟有力。轻者用小承气汤,重者用大承气汤以清热通便。如《伤寒论》第238条:“阳明病,下之,心中懊恼而烦,胃中有燥屎者,可攻……宜大承气汤”。以除肠中秽热,不治失眠而眠自愈,为“治病求本”的具体体现。 3从少阳辨治少阳为枢,其府为胆和三焦,以胆为主。胆为甲木,具生发疏泄之性,散布相火以温暖周身,可条达一身气机。三焦为枢机之府,通行元气和津液。无论外感内伤均可影响到少阳转枢, 形成胆气郁结和三焦失枢病理转机,导致失眠。(一) 胆郁化火致失眠若太阳病误治失治,损伤胃气,三焦失枢,或外感邪气直接侵犯少阳,均可导致胆气郁结化火,扰乱心神,致心神不宁而失眠。若为胃虚胆郁者,可见心烦失眠,嘿嘿不欲饮食,喜呕,胸胁胀满,或见往来寒热,太阳穴部位疼痛等症,舌边尖红苔白腻,脉弦细。治宜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若兼有营卫不和者以柴胡桂枝汤和解少阳, 调和营卫。若胃不虚而胆郁者,症见心烦失眠,伴口苦、咽干、目眩,耳部胀满不适或听力下降,舌边尖红,苔黄,脉弦数。治宜黄芩汤加柴胡以清泻胆热而宁神。若少阳枢机不利,痰热内扰而致失眠乃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二)三焦失枢致失眠少阳三焦失枢, 多由脾胃虚弱,通降失常,而致三焦枢机不利。三焦失枢,气液代谢失常,水饮内停,阳气内郁化火扰神,故见不寐。如《伤寒论》第147 条所云:“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因阳热内郁于上焦,故见心烦失眠。中虚水停,故见胸胁部胀满结硬,小便不利,口渴。水热郁蒸而见头汗出。正邪交争故见往来寒热。舌尖红苔白水滑, 脉弦。治宜柴胡桂枝干姜汤加法夏、菖蒲以和解少阳,温脾散饮,安神定志。 4从太阴辨治脾属太阴之脏,《伤寒论》太阴病的病机是脾阳虚衰,运化失常,寒湿停聚。太阴病所导致的失眠主要为寒湿停聚于中焦, 影响人体气机升降, 土虚肝郁, 心神失养, 导致阴阳气血运行失调从而导致失眠。症见心悸失眠,腹部胀满不适或疼痛,按之则减,纳差或伴呕吐,大便溏薄,或泄泻,舌淡胖嫩,苔白水滑,脉沉弱或缓。治宜理中汤加菖蒲、远志、茯苓温脾安神。5从少阴辨治心肾为少阴之脏、水火之宅,心主血脉而藏神,肾主水而藏精化气,精神相合,水火即济则阴阳平和而寤寐有常。《伤寒论》少阴病为心肾受伤而阴阳气血精神俱衰,往往会导致睡眠的失常。(一)阴虚阳亢致失眠少阴病心肾阴阳气血皆不足,心肾阳虚是少阴病重点内容,而阴虚化热者乃是少阴病之变局。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而至心火偏亢,或心血亏耗,心阴失养,益可致心火偏亢。症见心烦失眠,神疲乏力,腰膝酸软,盗汗,小便短赤,舌红而瘦少苔,脉细数者。治宜黄连阿胶汤养阴清心火,而不眠自愈。若肾阴不足,引起膀胱气化失常,以致水热内结,阴虚有热,上焦虚燥而致失眠。症见心烦不得眠,小便不利,水气犯肺则咳,犯胃则呕;津不上承,上焦虚燥则渴,治宜猪苓汤育阴利水除烦。(二) 阳虚阴盛致失眠少阴病, 心肾阳虚, 精神失养,神机不用而致失眠。阴寒内迫虚阳,阴阳相争则心烦失眠。“阳气者,精则养神”故又见精神困倦。阴寒内盛则无热,四肢逆冷。肾阳不足,膀胱蒸腾水液乏力,故小便清长。阳气虚弱,无力鼓动气血,故脉象沉弱,可用四逆汤加肉桂温补心肾以益神机。6从厥阴辨治肝属厥阴之脏, 内寄相火。厥阴病的病机是上热、中虚、下寒,寒热错杂,虚实相因。肝失所养,相火亢盛,肝火上逆,上扰心神而致失眠。可出现心中烦热难耐,自觉一股热气上冲,口渴欲饮而不能解渴,但又不能多饮。胃气虚弱,肝失疏泄,则有饥而不欲食,胃中嘈杂不适,食后呕吐。脾肾不足,则兼有下利。本证所致失眠,证情复杂,涉及多个脏腑,寒热错杂。治用乌梅丸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若证情较为单纯,仅有上热中虚,而无下寒之证。可用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加乌梅、酸枣仁治之。总结太阳辨治:卫强营弱致失眠,治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味。膀胱蓄水致失眠,治以五苓散。阳明辨治:热扰胸膈致失眠,治以栀子豉汤,胃热失降致失眠,治以调胃承气汤;邪热结肠致失眠,治以大承气汤。少阳辨治:胆郁化火致失眠,治以小柴胡汤等。三焦失枢致失眠,治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味。太阴辨治:寒湿停聚于中焦,治以理中汤加味。少阴辨治:肾水不足,心火偏亢,治以黄连阿胶汤;阴虚阳亢致失眠,治以猪苓汤;阳虚阴盛致失眠,治以四逆汤加味。厥阴辨治:肝失所养,相火亢盛,肝火上逆,上扰心神致失眠,治以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加味。

刁永恩 2024-11-04阅读量1883

口苦饮食相关医生 更多>

评分:10
问诊量:35
中医经方全面辨证体系诊治内外妇科杂病,中医调理五脏六腑及体质,如亚健康调理、头痛头晕、脾胃疾病、感冒咳嗽新冠、胃痛腹泻消化不良便秘、口干口苦心烦失眠、尿频尿急泌尿性感染结石前列腺疾病,各种皮肤病湿疹带状疱疹皮炎、月经不调闭经崩漏月经过多过少。肿瘤、结节的中医治疗调理尤其在中医减肥具有较深的造诣。自创“中医三合一健康减肥法”,以中药辨证个体化调理五脏六腑体质、提高健康、促进代谢;罗氏腹部埋线法缩胃,可达到类似西医切胃手术的效果而无副作用;配合健康饮食指导,三合一,既促进健康又减脂,效果独特,不易反弹。为数万人成功健康减肥。在治疗颈椎腰腿痛方面,以刃针或针灸为主结合手法治疗以及相应康复训练指导为手段,以现代筋膜力线结合中医经筋理论为指导,治病求本,勤求“病肌”,找到病痛的源头,软硬兼施,标本兼治,效果显著而长久。
应用中医中药治疗过敏性鼻炎、气管炎、痰湿雍盛型咳嗽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以及阴虚火旺灼热伤金之肺感染、肺结节及毛玻璃样改变、肺心脑病等。心脑血管缺血、高糖高脂饮食以及消化不良导致的高粘脂血证、原发和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并发眼疾和肾病。高尿酸及代谢不良导致的湿热下注等痛风杂症、泌尿系感染、结石症、甲状腺结节肿瘤以及甲亢和甲减等功能紊乱、慢性肾炎肾病、风湿干燥证和退行性骨关节病、慢性咽炎、胃炎、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口腔溃疡、习惯性便秘、腹痛腹泻。肝胆胰脾胃消化功能障碍、肝郁气滞、胸胁胀痛、肝功能异常、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食道反流、心悸证忡、心率不齐、口苦、咽干、目眩、多汗、呃逆、腹涨、痞满燥实、失眠抑郁燥热、月经不调、性激素分泌紊乱、乳腺和盆腔肿瘤、尤其对癌症初期采用化瘀散结等方法以及癌症放化疗前后的免疫调节、均收获很好的疗效。对男女更年期综合征、免疫功能低下等疑难杂病疗效显著。
评分:0
问诊量:0
主要从事肝病,肿瘤,心脑血管呼吸道治未病调体质的中西医结合临床防治研究及经方,自然疗法生机饮食调养,膏方,能量治疗研究,病毒性肝炎中药抗病毒方案,慢重肝,肝纤维化,肝硬化黄疸黑疸腹水,肝癌,消化道、胰、胆、胃肠、肺,乳腺子宫肾前列腺癌术后调理,感染症,内毒素症,腹膜炎,胃肠炎,胆囊炎,酒精肝病,药物肝病,胆结石,肝病相关的肥胖症,脂肪肝,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风,动脉硬化症,高血压,高AFP血症;及疑难病见发热、畏寒肢冷,汗证,乏力,头晕,各种颈背腰胁痛证,失眠欲寐、黄疸,水肿、尿频尿急尿痛夜尿,呃逆腹胀腹痛,腹泻便秘、呕吐、胃口不好,口干口苦,面黑、肥胖消瘦、包块、高低血压,顽固性皮肤病,脱发痛经月经病乳腺子宫盆腔病等的诊治,在国内率先开展自然医学量子医学疗法临床实验研究应用并建立平台开展相关新技术20余项包括量子诊断,功能诊断,经络诊断,体质诊断与调养,脊柱病因学说整脊疗法在内脏顽固性疾病应用,高能量经络按摩推针疗法治疗肿瘤肝硬化糖尿病高血压,负离子低频波动能量治疗疼痛,生机饮食治疗肿瘤,细胞离子治疗技术,吸引了大量病人,来自国内许多省份。具有三十余年的丰富临床经验。为各地培养了大量医学专科人才

口苦饮食相关医院 更多>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505.0万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西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180.1万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中医门诊部

三级医院 预约量:18.0万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东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166.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