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病案背景:浙江省绍兴市患者梁先生,62岁,2023年7月因“腹痛及间断性大便出血”到当地医院检查发现直肠癌IV期伴肝脏多发转移及肠系膜多发淋巴结转移。但患者自知命不久矣,拒绝化疗,只同意服用止痛药对症治疗。其家属多发打听,经人介绍来付晓玲教授门诊就诊。2023.8月患者梁先生在家属的陪同下,来到了付教授的门诊。因肿瘤已达晚期,无法实施手术切除。付教授建议化疗药物结合中医药一起治疗,但患者仍然拒绝化疗,仅同意中医药治疗。考虑到肿瘤晚期患者,治疗的目的并不是临床治愈,而是尽可能的延长生命周期,改善生活质量,减轻生理及心理上的痛苦。付教授同意了患者本人的诉求。治疗历程:付教授认为:患者平素性情暴急,饮食不节,喜爱烟酒等燥热之品,日久伤及脾胃,脾失健运,则痰浊滋生。湿从内生,郁而化火,湿热蕴毒下注,肛门内蚀坠重,串烂经络,因而便血。蕴毒结于脏腑,因此痛连小腹。腹痛腹胀,便下脓血,里急后重,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而腻,脉滑数。考虑湿热蕴结之症。(处方:茯苓30g、藤梨根30g、蒲公英30g、仙鹤草30g、黄芪30g、大血藤30g、菝契15g、预知子片12g、广藿香30g、佩兰30g、败酱草30g、陈皮12g、砂仁15g、生白芍10g、三棱10g、莪术20g、龙骨30g、延胡索9g,枳壳9g)经过付教授5次门诊治疗后,患者好转明显,体重明显增加,大便次数明显减少,腹痛及便血现象已基本消失。舌淡红,苔稍白腻,脉滑。至此患者梁先生从未服用过任何化疗药物,但病情却开始慢慢的稳定,目前一直在付教授门诊治疗。治疗总结:对于直肠癌患者,付教授认为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精神状态等因素是不可忽略的存在,并有可能影响到疾病的发生发展。因此付教授在各方面都给予了详细而且专业的指导。在中医药治疗方面,对“证”对“症”,双管齐下,效果及佳。
付晓伶 2025-01-09阅读量1567
病请描述:当胃不舒服时,许多人理所当然认为胃出了问题,但有时候吃了几天胃药却也不见有效果,这是为什么呢?王明杰博士提示:如果胃不舒服,吃胃药不见好转,检查后也发现没有溃疡或胃炎,就不能盲目继续用药了,这时应该考虑另一种可能——颈胃综合征。 颈胃综合征痛在胃,病在颈,颈椎和胃相距较远,它们的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怎么会有联系呢? 什么是颈胃综合征?所谓颈胃综合征,就是颈椎骨刺激了内脏神经,进而引起了胃部的不适感症状。 当颈椎发生骨质增生时,增生的骨刺、退化的椎间盘以及变得狭窄的椎间隙,对颈部分布极其丰富的交感神经会产生不良刺激,这些刺激就会传入下丘脑植物神经中枢,产生优势灶。 该优势灶的兴奋再沿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下传到胃及十二指肠,促使胃及十二指肠功能或器质出现问题。 颈胃综合征多见于长期从事伏案低头工作的人。 这类患者常会感到颈项强痛不舒,或颈项容易疲劳,或有强硬感,出现头晕、头痛、头脑沉重、耳鸣、听力下降;或感到眼胀、眼干、眼痛;或心烦、急躁、汗多、失眠;同时还可能伴有上腹饱胀、疼痛、烧心、泛酸、呕吐、口干、口苦、便秘等胃肠症状。这些与一般胃病很相似的表现,很可能是因颈椎病所引起的胃部炎症。 当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时,会抑制胃的蠕动和胃液的分泌,就会出现口干舌燥、不思饮食、腹胀不适、打嗝嗳气,上腹隐痛甚至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症状。 而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时,胃蠕动加快,胃液分泌增多,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出现烧心感、反酸、嗳气、上腹部饥饿性疼痛进食后缓解等溃疡症状。 如果你感觉胃部不适而消化系统又没什么问题的话,可以考虑到骨科门诊检查颈椎是否出现了异常病变。颈椎病与胃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随着颈椎病的加重与好转,胃病也会随之加重与减轻,若不重视颈椎病的治疗,胃病也难以好转。 所以,对于颈椎病患者来说,若同时出现慢性胃炎和其他交感神经亢进等症状时,应想到患有“颈胃综合征”的可能。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546
病请描述:患者于某,女性,42岁 初诊:2024年4月2日 主诉:头晕伴双下肢水肿反复一年 现病史:患者有桥本氏甲状腺炎病史,伴TPOAb和TGAb异常。曾服用硒酵母、等治疗抗体,效果未见。一年前,无明显诱因下自觉头晕、乏力,时轻时重。曾于外院数次查甲状腺功能,未见异常。继而,出现双下肢水肿,严重时胫骨前水肿,休息后可缓解。近半年,于外院服用中药调理(药味不能提供),症情未见改善。家住嘉定地区,遂来我院内分泌科就医。 刻下:头晕、乏力、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口干口苦,大便尚调,日一行,纳可,夜寐欠安。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等慢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36.3℃,心率 78次/分,血压119/78mmHg,呼吸 16次/分,甲状腺I度肿,心肺检查阴性。双侧下肢胫骨前凹陷性水肿,皮肤光亮,舌红,苔白,脉滑。 辅助检查:甲状腺功能及抗体:FT3:4.69 pmol/L,FT4:11.69 pmol/L, T3:1.37 nmol/L, T4:89.35 nmol/L, TGAb:38.37 IU/mL ↑, TPOAb>1000.00 IU/mL ↑, TSH:7.90 uIU/mL ↑, TRAb<0.800 IU/L, TG:18.24 ng/ml;25-羟基维生素D 56.94 nmol/L; 诊断: 中医诊断:瘿气(气郁化热、水湿内停证) 西医诊断:1. 桥本甲状腺炎 2.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治法:疏肝理气、养阴泄热、祛湿利水 方药:清瘿散 *14帖。水煎200ml,早晚各服用一次。 甲状腺专属中医治疗(滚针、督灸、定向透药)每周两次 二诊:2024年4月23日 刻下:服药3周,患者诉头晕已瘥,下肢凹肿较前消退,口干、口苦、夜寐等症状均较前改善。自觉身体轻松,无新发不适。舌红,苔薄白,脉细滑。方已中的,辨证同前,续前法。 方药:守方继服 *14帖。水煎200ml,早晚各服用一次。 甲状腺专属中医治疗(滚针、督灸、定向透药) 每周两次 三诊:2024年5月7日 刻下:近日晨起手指自觉肿胀,夜寐欠佳。余无不适。舌红,苔薄白,脉细弦。辨证属气郁化火,肝火扰心。治宜养心安神。 方药:原方的基础上加用茯神 15g *14帖。水煎200ml,早晚各服用一次。 甲状腺专属中医治疗(滚针、督灸、定向透药) 每周两次 四诊:2024年5月21日 刻下:服药后晨起手指肿胀已瘥,睡眠改善,无新发不适。舌红,苔薄白,脉细弦。效不更法。 方药:守方继服 *14帖。水煎200ml,早晚各服用一次。 甲状腺专属中医治疗(滚针、督灸、定向透药) 每周两次 五诊:2024年6月18日 刻下:服用中药2个月余,患者甲状腺及其抗体指标较前明显好转,头晕、乏力均好转,下肢凹陷性水肿消退,夜寐好转。 6-18日复查甲状腺功能及抗体:FT3:4.83 pmol/L,FT4:12.24 pmol/L, T3:1.62 nmol/L, T4:101.80 nmol/L, TGAb:9.05 IU/mL ↑, TPOAb: 365.50 IU/mL↑, TSH:6.13 uIU/mL ↑, TRAb: 1.51 IU/L,TG:9.48 ng/ml。 按语: 桥本甲状腺炎的抗体异常,现代医学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案例中,患者病桥本多年,抗体长期异常,就诊时抗体异常高到超出检测试剂盒上限,属于临床难治之症。瘿病常发病于颈前结喉处,为肝经之脉所循之处。情志不畅是本病常见病因。肝体阴而用阳,喜条达。肝气郁结,郁久而化火,热郁伤阴,损伤肝体;木旺侮土、脾运不健,滋生痰浊;肝郁气逆,挟痰浊循经上行;气、火、痰互患,凝于颈部,发为瘿病。肝郁化热,火邪内炽,伤及阴液,患者呈现口干、口苦。肝心为子母之属,母病及子,木火灼伤心阴,心阴耗损,则心悸、甚至失眠。观患者舌红,苔白,脉滑,四诊合参,实属瘿病为患,应以疏肝泄热养阴之法治之。 中医外治是中医治病的主要方式,在调节机体免疫、缓解体表不适如甲状腺肿大伴颈部不适症状方面,独具特色。我们的设计的甲状腺外治诊疗技术基于名中医丁学屏教授临证经验,借助滚针刺激、督灸培补、药泥贴敷、离子导入等诊疗操作,依托经络理论,发挥药物渗入与穴位刺激的双重治疗作用。《内经》言:“内者内治、外者外治”,“内外治,理法一致”。内治与外治具有相同的理、相似的方与药,只是实施不同的法。中医外治法通过对身体外部的治疗来达到治疗机体内部疾病的目的,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患者认同度高、副作用小、没有副作用,痛苦少。这一案例采用中医内外兼治,降低甲状腺抗体疗效十分显著。 • • • • •
陶枫 2024-07-11阅读量2302
病请描述:随着影像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大量甲状腺结节被检出并广泛关注,宏观数据告诉我们癌症的实际患病几率非常小,约为1-5%,大多数病变为良性,无症状,无需治疗。但作为患病的个体而言仍是不小的焦虑。 欣慰的是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治疗已具有十分成熟系统的流程,一旦发现甲状腺结节,医生会安排进入系统的评估和处理流程(参考《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第二版)》)。 在评估流程中超声是甲状腺最常用且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大多数结节也是常规超声体检发现,医生会根据结节生长速度、形态、边缘、与甲状腺包膜关系、血运情况、钙化性质等,给出TI RADS分类及相应的诊疗建议(参考《甲状腺结节超声恶性危险分层中国指南》)。有经验的超声科医生诊断结节良恶性的符合率可以达90%以上。 甲状腺功能生化检查是甲状腺结节评估处理流程中的另一重要项目,对甲状腺疾患的鉴别诊断十分有意义。如果TSH降低,根据临床情况,可考虑测定TSH受体抗体以确定甲亢的病因;如果临床和超声怀疑存在与甲状腺炎相关的甲状腺毒症,则可参考TPOAb;如果临床或超声怀疑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且TPOAb阴性的患者,可参考Tg抗体;在缺碘地区(目前已经极少了),具有结节性甲状腺肿伴TSH正常的患者,还可采用甲状腺核素扫描。 临床上,大部分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不会引起明显症状或需要特殊治疗。少数生长迅速、质地较硬、形态不规则或伴随症状(如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的结节(主要是TI RADS 4类以上)需要密切随访,监测其进一步变化以便采取进一步措施(主要指手术切除)。那么在随访的间隙,我们是不是能做点什么呢? 尝试中医药治疗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下面是一个中医药消除TI RADS 4a类甲状腺结节病例,供大家参考。 女性,31岁,既往结核病史,已接受规范抗痨治疗。2023年9月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超声见甲状腺左叶下极2.3×1.8mm低回声区,边界尚清,形态欠规则,周边似见点状强回声,CDFI未见明显彩色血流。超声诊断:甲状腺左叶下极实性结节(TI-RADS:4a类,建议密切随访);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可能;左侧锁骨上淋巴结稍肿大,结合病史,考虑结核可能。 患者平素疲劳乏力,口干偶有口苦,心烦、失眠、多梦,月经量少色暗,舌质红偏暗、舌苔薄黄腻,脉弦。 中医诊断:甲状腺结节-痰瘀阻滞 中医治疗:清热化痰活血散结 方药:夏枯草9g 川楝子9g 连翘6g牡蛎15g 半夏6g 浙贝母6g 海藻9g陈皮9g 僵蚕6g 鸡内金6g当归9g 白芍9g 茯苓9g 白术9g 太子参9g 泽泻9g 益母草15g 猫爪草9g 紫花地丁9g 以上方为基础,随证加减药物,服药3月余,患者自诉日常精神状态,月经状况明显改善,2024年1月复查甲状腺及颈部超声提示甲状腺左叶下极结节消失。 下面是一个中医药消除甲状腺恶性肿瘤术后合并TI RADS 3类结节的病例: 女性,51岁,2023年4月确诊左侧甲状腺癌并接受根治术,但右叶仍在存在多发甲状腺结节。2023年10月来我处就诊,甲状腺及颈部超声所见:右叶见数个低回声团块,最大6×4mm,CDFI见点状彩色血流。甲状腺内部回声增粗不均匀,甲状腺内部血流较丰富。超声诊断:甲状腺右叶结节(TI-RADS 3类)-考虑良性病变,甲状腺右叶弥漫性病变,双侧颈部见淋巴结。 患者平素乏力明显,多汗、盗汗,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入睡难、多梦、早醒。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数。 中医诊断:甲状腺癌术后、甲状腺结节–气阴两虚 中医治疗:益气滋阴清热散结 方药:夏枯草9g 牡蛎15g 半夏6g 浙贝母6g 海藻9g 鸡内金6g 黄柏6g 知母6g 生地9g 山茱萸9g 地骨皮9g 柴胡9g 黄芩9g 太子参30g 熟大黄6g 龙骨15g 牡蛎15g 以上方为基础,随证加减药物,服药6月余,患者睡眠、大便以及乏力、多汗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2024年5月复查甲状腺及颈部超声提示甲状腺右叶结节消失。 结合上述病例,总结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一些优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调节整体,治疗局部: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全身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失常,因此在治疗上也是着眼于整体,而不是局限于结节本身。 强调共性,突出个性:中医要强调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常见的分型有肝郁气滞、气滞血瘀、痰湿阻滞、阴虚火旺、气阴两虚等,不同分型采用不同的方药,针对性强。 缓解症状,预防复发:中医药不仅可以帮助缩小或消除结节、减轻结节症状,还可以缓解伴随的其他症状,如疲劳、情绪波动、睡眠障碍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注重治病求本,通过调理身体内环境,改善体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甲状腺结节的复发。 因此,甲状腺结节,合并有躯体症状的患者,中医药是不错的选择!
向军 2024-06-21阅读量1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