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免疫力下降 > 症状

免疫力下降症状

免疫力下降症状相关内容 更多>

维生素D:你身边的&ldqu...

病请描述:维生素D:你身边的“隐形健康卫士”,补对了吗?文 | 费健 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全网粉丝超100万,线上咨询超10万次的外科医生,用30年经验告诉你科学真相 一、开场白:你的身体可能正在“缺阳光” 大家好,我是费健医生。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看似普通却影响全身的“健康密码”——维生素D。 最近门诊遇到一位30岁的女性患者,长期乏力、情绪低落,检查发现她的维生素D水平只有12ng/mL(严重缺乏!)。她疑惑:“我每天喝牛奶、吃钙片,怎么还会缺?”其实,钙的吸收需要维生素D“搭把手”,而现代人普遍存在“隐形饥饿”——维生素D不足。 据研究,中国50%以上人群缺乏维生素D,成都等阳光稀缺地区更是高达85%!今天我们就用“说人话”的方式,揭开维生素D的神秘面纱。 二、维生素D的“家族成员”:选对才能补到位 维生素D不是单一的“独行侠”,而是一个分工明确的“家族”: 三、缺维生素D的“危险信号”:从骨头到情绪都遭殃 你以为缺维生素D只是“腿抽筋”?它的影响远超想象: 骨骼告急:孩子佝偻病、成人骨软化、老人骨质疏松,骨折风险飙升。 免疫力下降:反复感冒、伤口难愈合,甚至增加哮喘、类风湿风险。 情绪失控:焦虑、抑郁、失眠,血清素(快乐激素)分泌减少。 代谢紊乱:肥胖、糖尿病、高血压悄悄找上门。 癌症风险:最新《Science》研究显示,维生素D能调节肠道菌群,增强免疫系统抗癌能力! 甲状腺危机:维生素D缺乏与甲状腺结节、甲亢、桥本甲状腺炎密切相关,女性尤其要警惕! 自测小贴士: 经常宅家、防晒过度、腰围超标、肤色较深? 总感觉疲劳、肌肉酸痛、情绪低落?→ 快去医院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几十元就能查!)。 四、科学补充三步走:晒太阳、吃对饭、选对药 1. 晒太阳:免费“D工厂” 黄金时间:春夏秋11:00-15:00,露出手臂和腿,晒10-15分钟(别涂防晒霜!)。 避坑指南:隔着玻璃晒=无效!树荫下可延长至30分钟。 2. 食补:吃出“阳光力” 天然D库:三文鱼(100g含526IU)、蛋黄(1个含40IU)、蘑菇(紫外线照射过的品种)。 饮食真相:单靠食物补D≈杯水车薪,成年人每天要吃20个鸡蛋才能达标! 3. 补充剂:精准出击 普通人:每日400-800IU维生素D3(随餐吃,吸收更好)。 严重缺乏:医生可能开5000IU短期强化,但需定期复查,避免中毒。 避雷提示:活性维生素D(如骨化三醇)不能乱吃!适合肝肾功能不全者,普通人用了反伤身。 五、特别关注:维生素D与甲状腺健康 作为普外科医生,我特别想提醒女性朋友:甲状腺疾病与维生素D息息相关! 甲状腺结节:研究显示,结节患者维生素D水平普遍偏低。 桥本甲状腺炎:维生素D能调节免疫平衡,抑制抗体攻击甲状腺。 甲亢/甲减:维生素D缺乏可能加重心悸、手抖、疲劳等症状。 给甲状腺患者的建议: 定期检测25-羟基维生素D,目标值≥40ng/mL。 合并肥胖或糖尿病时,更需强化补充(遵医嘱)。 晒太阳+口服D3双管齐下,免疫力提升看得见! 六、费医生总结:健康是“攒”出来的 维生素D就像身体的“隐形盔甲”,默默守护着骨骼、免疫和代谢系统。补D不难,关键是科学和坚持: 普通人:每天1粒D3(400IU)+每周3次日晒。 高危人群(孕妇、老人、慢性病患者):定期检测,个性化方案。 切记:维生素D≠万能药!严重疾病需综合治疗,别盲目依赖补剂。 我是费健医生,深耕外科30年,既拿手术刀也做科普。希望这篇“干货”能帮你少走弯路。健康路上,我们并肩同行! 推荐理由:本文融合7篇权威文献及临床经验,用最易懂的语言解答维生素D困惑,特别适合关注甲状腺健康、追求科学养生的你。转发给家人,一起做“阳光健康达人”吧!  

费健 2025-04-03阅读量259

胃食管反流:“胃...

病请描述:  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胃食管反流,这可是个困扰不少人的常见问题。我是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的张祎医生,接下来就带大家深入了解一下这个“胃”来的烦恼。  一、什么是胃食管反流 简单来讲,胃食管反流就像是胃里的东西“走错路”了。正常情况下,我们吃进去的食物,经过食管进入胃,胃就像一个“食物加工厂”,负责消化食物。胃和食管之间有一道“门”,叫食管下括约肌,它平时紧紧关闭,防止胃里的食物和胃酸反流回食管。但当这道“门”出了问题,变得松弛,或者胃内压力过高时,胃里的东西,比如胃酸、胃蛋白酶等,就会反流到食管,刺激食管黏膜,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这就是胃食管反流。 二、胃食管反流的症状 烧心与反酸:这是胃食管反流最典型的症状。烧心,就像胸口有一团火在烧,常发生在饭后1 - 2小时,尤其是当你弯腰、平卧或者吃了刺激性食物后,这种感觉可能会更强烈。反酸则是感觉有酸水从胃里涌到口腔,有时候还能尝到酸酸的味道,让人很不舒服。 吞咽困难或疼痛:当食管黏膜长期受到反流物的刺激,会引起炎症、水肿,导致食管管腔变窄。这时候吃东西,就会感觉吞咽困难,甚至吞咽时会有疼痛感,就像食物在食管里“卡住”了一样。 呼吸道症状:你可能想不到,胃食管反流还会影响到呼吸道。反流物如果误吸入气管,会引起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尤其是在夜间平卧时,反流更容易发生,导致咳嗽加重,严重影响睡眠质量。有些患者还可能因为长期咳嗽,被误诊为呼吸道疾病,结果久治不愈,其实病根可能在胃食管反流。 三、引发胃食管反流的原因 饮食因素:喜欢吃辛辣、油腻、酸性食物,或者经常喝咖啡、浓茶、饮酒的人,更容易出现胃食管反流。这些食物和饮品会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还可能影响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使其松弛,为反流创造条件。比如,一顿麻辣大餐后,很多人就会感觉烧心、反酸的症状加重。 生活习惯:长期吸烟、肥胖、经常弯腰劳作、穿紧身衣服等,也与胃食管反流有关。吸烟会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的压力,使其更容易松弛;肥胖会增加腹部压力,迫使胃内压力升高,导致反流;弯腰劳作和穿紧身衣服会挤压腹部,同样增加胃内压力,促使反流发生。 疾病因素:某些疾病,如食管裂孔疝、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会影响食管和胃的正常结构与功能,增加胃食管反流的风险。例如,食管裂孔疝会使食管下括约肌的位置发生改变,破坏其正常的抗反流机制。 四、胃食管反流的危害 食管损伤:长期的胃酸反流会反复刺激食管黏膜,引发食管炎。食管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食管溃疡、食管狭窄,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长期的炎症刺激还可能增加食管癌的发病风险。 咽喉与口腔问题:反流物刺激咽喉部,会引起咽喉炎、声带炎,导致声音嘶哑、咽部异物感等症状。同时,反流的胃酸还会腐蚀牙齿,造成牙齿敏感、龋齿等口腔问题。 睡眠与生活质量下降:频繁的烧心、反酸、咳嗽等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长期睡眠不足,不仅会让人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还会影响身体的免疫力,引发其他健康问题。而且,这些不适症状还会影响患者的日常饮食和活动,降低生活质量。 五、如何预防和治疗胃食管反流 调整生活方式  - 饮食调整: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酸性食物,减少咖啡、浓茶、酒精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保持饮食清淡、规律,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睡前3小时尽量不要进食,以免夜间胃酸分泌过多引发反流。 - 体重管理:对于肥胖患者,减轻体重是预防和治疗胃食管反流的重要措施。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以有效降低腹部压力,减少反流的发生。 - 生活习惯改变:戒烟限酒,避免穿紧身衣服,减少弯腰劳作。睡觉时,可以将床头抬高15 - 20厘米,利用重力作用减少夜间反流。 药物治疗:如果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症状仍无明显改善,就需要药物治疗了。常用的药物有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它可以抑制胃酸分泌,减轻胃酸对食管黏膜的刺激;还有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能促进胃排空,减少胃内食物反流。 手术治疗:对于少数药物治疗无效或者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修复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增强抗反流能力。常见的手术方式有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等。 胃食管反流虽然常见,但只要我们了解它的成因、症状和防治方法,就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如果出现相关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希望大家都能远离胃食管反流的困扰,享受健康生活!

张祎 2025-02-10阅读量827

苏州治疗内分泌失调好的老中医...

病请描述:    内分泌失调是指人体内激素分泌和代谢出现问题,导致身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受到影响。这种状况会对人体产生多方面的危害,本人苏州看内分泌失调的老中医,以下是内分泌失调的一些主要危害:     1. 身体健康影响     月经不调或闭经:影响女性生育能力,可能导致不孕不育。     生长发育受阻:影响青少年的身高和体重发育。     代谢紊乱:如胰岛素分泌异常可能导致糖尿病。     免疫力下降:易感染各种疾病。     2. 心理健康影响     情绪波动:如焦虑、抑郁、易怒等。     精神问题:长期内分泌失调可能导致精神方面的疾病。     3.生殖系统影响     妇科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男性生殖系统问题:如精液质量下降、精子数量减少等。     4. 其他症状     面部色斑:影响美观。     肥胖:可能与饮食习惯和内分泌系统失衡有关。     其他症状:如贫血、乏力、潮热、多汗、多毛等。     自我介绍:     本人苏州看内分泌失调的老中医王应兰,是江苏省第二中医院中医妇科主任中医师、教授,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曾跟随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学习。曾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常务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妇科分会常务委员。在40余年的中医临床工作中并参与省级科研课题研究,也参与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外事带教工作。

王应兰 2025-02-08阅读量795

牙龈出血是怎么引起的?

病请描述:  牙龈出血是口腔健康中常见的问题,它不仅可能带来不适,还可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健康问题。哪牙龈出血是怎么引起的呢?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牙龈出血的成因,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的认识。  一、非疾病因素导致的牙龈出血。首先,一些日常行为或生活习惯可能导致牙龈出血。刷牙不当是常见的原因之一,比如刷牙力度过大或使用过硬的牙刷,都可能刺激牙龈组织,引发出血。此外,咀嚼坚硬食物也可能在摩擦过程中伤害到牙龈,导致出血。假牙不合适或食物嵌塞在牙缝中,也可能对牙龈造成压迫或刺激,进而引发出血。  二、口腔疾病和牙龈出血。口腔疾病是牙龈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牙菌斑和牙结石的长期刺激可能导致牙龈炎和牙周炎,这些炎症会使牙龈组织充血、肿胀,变得脆弱,容易出血。龋齿如果未得到及时治疗,形成龋洞后,锋利的边缘也可能刺激牙龈,引发出血。  三、药物反应和牙龈出血。某些药物的使用也可能导致牙龈出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可能会影响凝血机制,增加牙龈出血的风险。这类药物通常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但使用时需密切关注口腔健康状况。  四、内分泌失调和牙龈出血。内分泌失调也可能导致牙龈出血。女性在月经期或妊娠期,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导致牙龈组织对刺激的敏感性增加,从而出现自发性出血。这种情况下,出血通常伴随牙龈发痒、胀痛等症状。  五、全身性疾病和牙龈出血。全身性疾病也是牙龈出血不可忽视的原因。血液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全身性疾病可能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对局部刺激的抵抗力降低,从而引发牙龈重度出血。这类出血通常难以自行止血,需要及时就医。  六、预防措施和牙龈出血。了解牙龈出血的原因后,采取预防措施至关重要。保持正确的刷牙方式,使用软毛牙刷,避免刷牙力度过大;合理饮食,减少坚硬食物的摄入;定期洗牙,清理牙菌斑和牙结石;对于需要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应密切关注口腔健康状况,必要时咨询医生调整药物剂量。  七、及时就医的重要性。如果牙龈出血频繁发生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确定出血的原因,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李会彬 2025-02-07阅读量873

免疫力下降症状相关医院 更多>

深圳固生堂香竹门诊部

对外综合 预约量:36

杭州微医医院互联网医院

一级医院 预约量:0

安徽省儿童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1.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