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在门诊,经常会遇到患者拿着一张CT或MRI问我:“王医生,我是不是得了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几乎已经成了家喻户晓的医学词汇。那么,为什么腰椎间盘突出这么“热门”?是不是一旦得了这个病,就必须要手术切除才能治好呢?许多患者忧心忡忡。 哪些人容易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指下腰椎,尤其是L4~5、L5~S1、L3~4的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组织突出压迫或刺激相应水平的一侧和双侧腰骶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体征,是引起腰痛的主要原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这些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而且逐年以惊人的速度由中老年向青壮年扩展。在临床治疗中,年龄最小的患者仅10多岁,而最大的可达80~90多岁。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中,L4~5、L5~S1突出占90%以上,年龄以20~50岁多发,随年龄增大,L3~4、L2~3发生突出的危险性逐渐增加。患者多有弯腰劳动或者久坐史,首次发病常在半弯腰持重或突然扭腰动作过程中发生。 短期诱因是腰椎间盘突出的直接触发因素,王明杰博士提醒,以下5个方面尤其需要注意。1、腹压增高:剧烈咳嗽、便秘时用力排便等;2、腰姿不当:当腰部处于屈曲位时,如突然旋转;3、突然负重:在未有充分准备时,突然使腰部负荷增加;4、腰部外伤:急性外伤时可波及纤维环、软骨板等结构,而促使已退变的髓核突出;5、职业因素:如司机长期处于坐位和颠簸状态,易诱发椎间盘突出。 王明杰博士表示,得了腰椎间盘突出,80%~95%的病人有放射性疼痛。这种疼痛或先从臀部开始,逐渐放射到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足背及足底外侧和足趾。当咳嗽、打喷嚏及大小便等腹内压增高时,下肢放射痛加重,像过电一样。腿痛重于腰背痛是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体征之一。此外,肢体麻木、行走费力、肌肉麻痹、瘫痪等也是小部分患者的症状表现。 然而,80%-90%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缓解。 腰椎间盘突出保守治疗如何调治? 李阿姨,55岁,来自A市,由于长期弯腰工作,今年3月开始出现严重的腰椎疼痛,导致无法起身行走。她在当地医院治疗后,疼痛有所缓解,但没过几天疼痛再次复发,甚至需要卧床休息才能稍感好转,稍微一动就会产生剧烈刺痛,连吃饭都难以自理。之后,在其家人的陪同下,她来到某医院检查,确诊为腰椎退行性病变,包括腰椎间盘突出及纤维环破裂。医生建议手术治疗,但李阿姨担心手术后复发的风险,决定放弃手术,转而寻求中医保守治疗。 经过两次手法治疗后,李阿姨的腰痛得到了明显缓解,她能够直立行走。坚持运用韦氏脊柱整治手法,结合中药传统疗法进行调理,经过半个多月的治疗,李阿姨的症状基本消失,已能进行简单的日常家务。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她的腰痛再未复发。 在临床中,我们遇到了许多与李阿姨类似的患者。对于腰椎间盘突出,虽然手术能够迅速解除椎间盘突出的压迫对于腰椎间盘突出,但手术并不能从根本上恢复椎间盘周围肌肉的张力平衡,导致椎体间的相对位置仍处于紊乱状态,椎间盘受力不均衡问题持续存在。长期以往,这种情况会导致椎间隙进一步缩小,脊柱上形成新的应力集中点,可能加速相邻椎体节段的损伤,甚至需要再次手术。这种反复发作的过程将导致脊柱形成恶性循环,进一步损害患者的健康。 腰椎间盘突出虽然常见,但并非所有患者都需要手术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有效缓解症状,恢复正常生活。通过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也能够逐步恢复脊柱的功能,减少复发的风险。坚持治疗、遵循医生的建议以及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才能从根本上防止疾病的反复发作,实现长期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2020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指南. [2] 陈龙豪,周红海,李永亮,等.国医大师韦贵康以“脊督一体”整体观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02):782-785. [3] Deyo RA,Mirza SK.Clinincal practice.Herniated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k[J].N Engl J Med,2016,374(18):1763-1772.DOI:10.1056/NEJMcp1512658 [4] Wegner I, Widyahening IS, van Tulder MW, Blomberg SEI, de Vet HCW, Brønfort G, Bouter LM, van der Heijden GJ. Tractionfor low‐back pain with or without sciatica.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Reviews 2013, Issue 8. Art. No.: CD003010. DOI: 10.1002/14651858.CD003010.pub5. [5] Santilli V, Beghi E, Finucci S. Chiropractic manipu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back pain and sciatica with disc protrusion: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linical trial of active and simulated spinal manipulations. Spine J. 2006;6:131-137. [6] Mo Z,Li D,Zhang R,et al.Comparisons of the effecticeness and safety of Tuina,acupuncture,traction,and Chinese herbs for lunbar disc herniation:asystematic review and network meta-analysis[J].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2019,2019:6821310. [7] Ozturk B, Gunduz OH, Ozoran K, et al. Effect of continuous lumbar traction on the size of herniated disc material in lum- bar disc herniation[J]. Rheumatol Int. 2006,26:622-6.
王明杰 2024-09-13阅读量1535
病请描述: 腰臀莫名疼痛,检查却无异样 陈女士,38岁,职业会计,每天久坐伏案工作,左侧腰臀部酸胀痛,严重时甚至能延伸到腿部,不时会感到一阵剧痛,特别夜间明显,活动后会缓解。这样的疼痛已经持续1个多月,去医院检查,然而核磁共振、心电图、腰部CT片、化验血常规等浑身检查个遍,却没发现任何异常,在休息静养吃止痛药2周后,症状没有任何改善。 问诊中医骨伤,揪出病根 完全没辙的陈女士,来找到老王,最终揪出了隐匿在身体深处并狡猾躲过检查机器的疾病“真凶”。症见:骶髂处肿胀、压痛(+),髂后下棘内侧压痛、叩击痛(+),可触及痛性结节;双下肢不等长,短腿侧足异常旋前;骨盆两侧骨性结构不对称:两侧髂前、髂后上棘、髂嵴高度不一致。诊断:骨盆旋移综合征。臀腿放射痛,问题在骨盆很多患者出现腰腿疼痛都会去想自己是不是腰椎间盘突出了,大家往往都会忽视骨盆的问题。有研究表明,80%~90%的成年人会出现骨盆姿势不良的问题,骨盆旋转的不对称是目前为止最常见的因素,尤其是右侧髋的旋前和左侧髋的代偿后旋最为普遍,约占患者数量的80%,骨盆旋移才是疼痛的真凶啊。 骨盆旋移综合征 所谓骨盆旋移综合征是指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运动状态的改变或者突发暴力、外伤以及不正确的长时间的工作、休息坐姿、卧姿、先天性关节不对称及下肢不等长等各种急、慢性损伤引起的脊柱、骨盆内外失平衡,发生相应力学改变,使韧带松弛,骨盆各构成结构及脊柱其他多关节错、滑动而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手法治疗,化解疼痛出现骨盆旋移后,如果不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将会感到臀部钝痛、酸胀,或发展为剧烈锐痛,如针刺刀割;久坐、久站或行走会使疼痛加剧,出现间歇性跛行,对行动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针对陈女士因骨盆旋移引发的臀部及下肢酸胀、疼痛,老王以脊柱三联手法,为其进行治疗。在给予手法治疗后,其症状得以明显改善,目前恢复正常生活。许多腰腿痛患者,久治未见成效,走了很多弯路。老王提醒,出现腰臀腿痛,不要忽略骨盆引发的问题,需要及时到专业医疗机构进一步做诊断筛查。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207
病请描述:1.脊髓栓系综合征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red Cord Syndrome,TCS),实际上相当于脊髓在脊柱椎管内被牵拉所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脊髓尾端被非弹性组织牵拉而造成的功能障碍,这种障碍会因为脊髓牵张力增加而恶化。“tether”的意思就是栓系,例如一个被用绳子拴住的动物活动范围受限。这个定义也意味着拉绳子的力量越大,绳子就越紧张。 脊髓拴系综合征多见于新生儿和儿童,成人少见,女性多于男性。儿童患者的疼痛部位常难以定位或位于腰骶区,可向下肢放射。成人则分布广泛,可位于肛门直肠深部、臀中部、尾部、会阴部、下肢和腰背部,可单侧或双侧。 2. 脊髓栓系综合征是怎么形成的? 人类的脊髓,呈前后稍扁的圆柱体,全长粗细不等,位于椎管内,上端在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尖削呈圆锥状,称脊髓圆锥,圆锥尖端延续为一细丝,称终丝,终丝向下经骶管终于第2尾椎的背面,成人脊髓全长约42~45厘米。 脊髓位于脊椎管中,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脊椎管的生长速度大于脊髓,因此脊髓下端相对于椎管下端逐渐升高,骨头长得快,而神经长得慢,神经被越拉越紧,产生症状。 3. 脊髓栓系综合征是良性还是恶性疾病? 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red Cord Syndrome,TCS)是良性疾病,不像恶性肿瘤存在转移复发等情况,也不存在恶变情况。 4. 哪些因素可能加重脊髓栓系综合征? (1)儿童的生长发育,会加重脊髓栓系; (2)成人见于突然牵拉脊髓的活动,如向上猛踢腿、向前弯腰、分娩、运动或交通事故中髋关节被迫向前屈曲; (3)椎管狭窄,椎管容积减小会加重脊髓和神经根压迫; (4)脊髓脊柱外伤,如背部外伤或跌倒时臀部着地等。 5. 脊髓栓系综合征有哪些临床表现? (1)疼痛。疼痛性质多为扩散痛、放射痛和触电样痛,少有隐痛。疼痛常因久坐和躯体向前屈曲而加重,很少因咳嗽、喷嚏和扭曲而加重。 (2)运动障碍。下肢进行性无力和行走困难。 (3)感觉障碍。皮肤感觉麻木或感觉减退,主要是会阴区及下肢皮肤感觉麻木或感觉减退。 (4)括约肌功能障碍。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常同时出现。前者包括遗尿、尿频、尿急、尿失禁和尿潴留,后者包括便秘或大便失禁。儿童以遗尿或尿失禁最多见。 (5)皮肤肿块。腰骶部皮肤异常,儿童患者90%有皮下肿块,50%有皮肤窦道、脊膜膨出、血管瘤和多毛症。1/3患儿皮下脂肪瘤偏侧生长,另一侧为脊膜膨出。个别患儿骶部可有皮赘,形成尾巴。上述皮肤改变在成人不到半数。 6. 脊髓栓系综合征如何确诊? 脊髓拴系综合征的诊断依据应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和其他脊柱脊髓疾病诊断一样,以临床表现为主,结合脊柱CT和MRI扫描综合诊断。单纯靠临床表现或单纯靠影像学表现都不能诊断为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red Cord Syndrome,TCS),必须是临床症状体征与影像学表现相符合才能明确诊断。 (1)临床表现:①疼痛范围广泛,不能用单一根神经损害来解释;②成人在出现症状前有明显的诱因;③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经常出现尿路感染;④感觉运动障碍进行性加重;⑤有不同的先天畸形,或曾有腰骶部手术史; (2)影像学检查:核磁共振是诊断脊髓拴系综合征最佳和首选的检查手段,可以说是金标准。MRI和(或)CT椎管造影发现脊髓圆锥位置异常和(或)终丝增粗。它不仅能发现低位的脊髓圆锥,而且能明确引起脊髓拴系综合征的病因。超声:对年龄<1岁的患者因椎管后部结构尚未完全成熟和骨化,B超可显示脊髓圆锥,并且可根据脊髓搏动情况来判断术后有否再拴系。 7. 脊髓栓系综合征到底如何治疗? 治疗方式无非为两种,一种是保守治疗,一种是手术治疗。 (1)保守治疗:对于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非常轻微,不影响生活者,可观察保守治疗。定期随访观察也是治疗,对于无明显临床症状或轻型患者可以选择保守治疗,定期复查患者MRI增强扫描等。对于有轻微症状但暂不需要手术的患者,可以给与对症止痛、缓解肌张力和麻木的药物治疗,如口服塞来昔布、加巴喷丁、普瑞巴林胶囊、盐酸乙哌立松等,针灸、理疗等也可以尝试。 (2)微创手术:对于有明显症状,或出现神经功能损害患者,本病治疗的惟一手段就是手术松解,手术的目的是为了清除骨赘、纤维间隔、硬脊膜袖和松解纤维神经血管束及其粘连,解除对脊髓的拴系,纠正局部的扭曲和压迫,恢复受损部位的微循环,促使神经功能最大限度的恢复。脊髓拴系综合征的患者,持久的站立,腰部弯曲活动都可以对脊髓造成潜在的损伤,使症状加重。手术将拴系松解后,脊髓局部的血运明显改善。 8 我不想做手术,能保守治疗吗? 对于无症状者是否应行手术治疗暂无统一认识,部分医生认为脊髓拴系综合征无症状者也应手术,以防止神经组织缺血变性。但也有医生认为,在还没有出现其他症状之前,可以严密追踪观察,一旦出现症状,就应及时手术。神经外科戴大伟副主任医师认为,对于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非常轻微,不影响生活者,可观察保守治疗。 对于有轻微症状但暂不需要手术的患者,可以给与对症止痛、缓解肌张力和麻木的药物治疗。患者不需要焦虑,正确面对脊髓空洞,完全能够监测疾病情况和发展趋势。对于病情较为严重和进行性进展的患者,不应该惧怕手术治疗而延误治疗,手术较为安全和微创,手术总体上肯定是利大于弊,挽救患者神经功能,给患者带来真正的获益。 9. 脊髓栓系综合征手术以后康复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多久复查? (1)饮食方面 术后应注意补充营养促进伤口愈合。不要偏爱食物和挑食。也不能够吃太过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能抽烟喝酒。 (2)并发症方面 康复期间要注意伤口生长情况,适当活动,不过度活动,短期内可能有肢体肿胀、疼痛等,对于有肢体功能障碍患者,要预防褥疮、肢体深静脉血栓等后遗症的情况。低头和弯腰要在医生建议下进行,必要时戴腰围等护具,不要久坐或久站,需要注意防寒保暖,可以在床上做五点支撑锻炼肌肉力量。 (3)手术以后标准化复查应该这样的:手术后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一年分别复查一次,以后病情稳定是每年复查一次。戴大伟副主任医师提醒,复查时带好出院小结和之前的影像学片子等资料,方便医生及时了解病情,并将最新的情况与之前病情表现进行对比。
戴大伟 2024-05-07阅读量1721
病请描述:成人脊柱侧凸主要表现为骨骼发育成熟后的脊柱三维旋转畸形,并常伴有腰背部疼痛。据统计,我国男性成人脊柱侧凸患病率为12.5%,女性患病率为15.2%。 “我的骨骼已经发育成熟了,为什么还会出现脊柱侧凸呢?” 成人脊柱侧凸按病因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青少年时期的先天性或特发性脊柱侧凸发展转归而来;另一类是成年后脊柱逐渐发生退行性变的结果。此外,像血管瘤也可引起脊柱畸形。与青少年脊柱侧凸相比,成人脊柱侧凸患者的椎间盘和小关节面退变较重,因此常伴严重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由青少年时期发展来的成人脊柱侧凸来源明确,成年后也有可能由于退行性变进一步恶化。所以,我们重点分析下成年后的退行性脊柱侧凸。 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 成人退行性脊柱侧凸是指既往无脊柱侧凸畸形病史,而在骨骼发育成熟后由于脊柱发生退行性变而引起的侧凸畸形。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出现节段失稳,可能导致侧凸畸形、疼痛加重,甚至导致残疾。 产生原因 脊柱退变过程始于椎间盘,包括椎间盘高度降低、水分和蛋白聚糖含量损失、酶降解增加。 退行性变最终会导致椎间关节等的病理改变,导致这些关节重塑、不稳定,这种重塑循环会引发脊柱韧带、椎旁和躯干肌肉组织的进行性衰退,最终导致脊柱畸形。 骨质疏松导致的椎体楔形变和压缩性骨折会加剧退变。脊柱退变通常还会导致神经根受压迫、椎管狭窄或脊柱不稳定(通过椎体滑脱或旋转半脱位)。 诱发因素 椎间盘、小关节非对称退变、韧带松弛以及骨质疏松是退变性脊柱侧凸的诱发因素。 “成年人得了脊柱侧凸,会有什么表现?” 成年人脊柱侧凸的症状因个体差异而异。轻度脊柱侧凸可能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或拍片时发现;中重度脊柱侧凸可能出现肩背部不对称、腰部突出、盆骨歪斜,以及腰椎退变产生的疼痛、间歇性跛行、脊柱畸形导致的冠状面和矢状失平衡以及心理健康问题;严重脊柱侧凸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心脏功能受限等。 典 型 症 状 -疼痛:患者往往因为腰椎退变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腰椎滑脱以及腰椎不稳定会出现腰痛及下肢放射痛,还有部分严重侧凸、后凸畸形患者会由于肋骨与髂骨撞击出现严重疼痛。 间歇性跛行(神经源性跛行):由于腰椎退变,中央椎管狭窄,会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即长时间行走或站立后下肢出现酸胀不适、乏力、麻木疼痛等症状,弯腰或坐下休息后可缓解。 功能障碍:由于脊柱畸形失去平衡,患者会出现功能障碍,表现为行走距离及站立时间受限,伴腰腿痛、乏力,需要借助拐杖、助行器或者屈膝才能维持直立姿势。 心理健康:慢性疼痛与功能障碍会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27%-38%的脊柱畸形患者伴有至少一项精神健康问题,最常见的问题包括抑郁(16.0%)、睡眠障碍(7.1%)、焦虑(6.7%)等。 伴 随 症 状 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有可能伴有颈椎病、骨质疏松、下肢深静脉血栓等。 颈椎病:8%的患者会同时伴有颈椎病,需要注意评估颈椎病严重程度及其是否需要治疗。 颈椎生理曲度反弓 骨质疏松:退变性脊柱畸形主要见于中老年人,多伴有骨质疏松或骨量减低。 下肢深静脉血栓:由于脊柱畸形活动受限,甚至长期卧床的老年人需要注意下肢深静脉血栓。 内科基础疾病:老年人常常伴有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等相关内科基础疾病也需要注意。 “怎么确定我是否得了脊柱侧凸?” 成年人脊柱侧凸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光、CT、MRI等,可明确脊柱侧凸的形态、程度和病变部位,为治疗提供依据。 影像评估需要包括全脊正侧位片,同时需要注意骨盆、髋关节及下肢代偿情况。此外,还需要行MRI及CT评估椎间盘退变、神经根受压及椎管狭窄的情况。对于老年人,骨密度评估也十分必要。 脊柱侧凸患者的X线片:脊柱全长片正位 “成年人得了脊柱侧凸,该怎么治疗?” 成年人脊柱侧凸的治疗方法因病因、程度和症状而异。 非 手 术 治 疗 轻度脊柱侧凸可采取保守治疗,以减缓脊柱侧凸的进展,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体操和脊柱侧凸矫形器等。 对表现出疼痛症状的成人脊柱侧凸患者进行初始治疗,首先给予抗炎药(如非甾体抗炎药)、肌肉松弛剂和止痛剂来控制疼痛。如果症状没有缓解,通常可以进行硬膜外类固醇注射、神经根阻滞和关节面注射,并且与口服止痛药配合使用。 除药物治疗外,还可以采用物理治疗或水中运动疗法来帮助缓解功能失调及维持肌肉张力;可通过脊柱侧凸体疗操治疗(点击蓝字跳转查看:施罗斯脊柱侧凸体疗操);使用脊柱侧凸矫形器可防止退行性脊柱侧凸进一步变形恶化。 手 术 治 疗 成人脊柱侧凸患者非手术治疗失败后,或中重度脊柱侧凸患者,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且达到手术指征,可考虑手术治疗。特别是那些侧凸存在进展风险、神经功能长期缺损(如神经根病或神经源性跛行)的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D打印鞋垫、3D打印脊柱侧凸矫形器在成人脊柱侧凸治疗中的应用 对于成年人的轻度代偿性脊柱侧凸,可通过3D打印矫形鞋垫矫正代偿性脊柱侧凸导致的骨盆倾斜、双下肢相对不等长。矫形鞋垫可控制足部内外侧压力分布,从而减少对脊柱姿势的不良影响,从下向上地矫正力线,避免脊柱进一步发生退变。 3D打印鞋垫矫正前 3D打印鞋垫矫正后 3D打印脊柱侧凸矫形器可用于治疗中重度情况的成人脊柱侧凸,其作用主要是对侧凸进行矫正、防止脊柱侧凸进一步加重。3D打印脊柱侧凸矫形器可以通过扫描和设计,直接制造,个性化程度高、透气性好、制作环保,矫形器的重量低,佩戴舒适度好,治疗结果明显。 佩戴侧凸矫形器前 佩戴侧凸矫形器矫正 患者女,38岁,患有脊柱侧凸 使用3D打印脊柱侧凸矫形器进行矫正 成年人骨骼发育已经成熟,使用矫形器治疗侧凸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每天坚持佩戴,患者可综合考量医生建议、自身是否能够坚持、侧凸症状是否影响生活质量、侧凸病情是否发展迅速等因素后决定是否佩戴矫形器。
王金武 2024-01-08阅读量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