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膝关节疼痛是许多人都可能遇到的问题,它不仅影响日常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行动不便。了解膝关节疼痛的常见原因对于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以下是膝关节疼痛的一些主要原因: 1.**骨关节炎**:这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通常与年龄相关,由于软骨磨损导致骨头间的摩擦增加。 2.**韧带损伤**:膝部有四条主要韧带(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内侧副韧带和外侧副韧带),这些韧带在运动或受伤时可能会拉伤或撕裂。 3.**半月板损伤**:半月板是连接大腿骨和胫骨的两块C形软骨垫,可以缓冲压力,当遭受强烈扭转力时容易受损。 4.**髌股关节问题**:包括髌骨脱位、髌腱炎等,这些问题常常与过度使用或运动不当有关。 5.**滑膜囊炎**:膝盖周围有多个滑膜囊帮助减少骨骼之间的摩擦,炎症可导致肿胀和疼痛。 6.**肌腱炎**:如髂胫束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跑步者膝痛症状,由大腿外侧肌腱发炎引起。 7.**过度使用**:长时间重复性活动会加重膝盖负荷,导致疼痛和炎症。 8.**肥胖**:过重会给膝关节带来额外的压力,加速软骨磨损,增加骨关节炎的风险。 9.**腿部不正**:如O型腿、X型腿或扁平足等问题,会导致膝关节受力不平衡,增加疼痛风险。 10.**感染**:虽然罕见,但细菌性关节炎也会导致剧烈的膝关节疼痛和红肿。 如果遇到持续或严重的膝关节疼痛,建议咨询医生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适当的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体重控制以及必要的手术干预都是可能的治疗方法。同时,加强肌肉锻炼,尤其是大腿和小腿肌肉的力量训练,可以帮助稳定膝关节,减轻疼痛。
慕宏杰 2025-02-07阅读量923
病请描述:后交叉韧带损伤的常见原因及治疗--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又称后十字韧带,位于膝关节腔内,起自胫骨髁间隆起的后方,斜向前上方内侧,附着于股骨内侧髁的外侧面,膝关节内最粗大和坚韧的韧带。后交叉韧带在屈膝时最紧张,主要防止胫骨后移,维持膝关节后向稳定性,并辅助其他韧带对抗内外翻和过度旋转运动。由于急性期患者症状通常不明显,一般是轻度的关节肿胀、疼痛等,若不进行细致的查体和MRI检查,往往容易漏诊,如患者未经治疗即继续活动,就会转为慢性损伤,导致膝关节继发性的骨关节炎,出现关节肿胀、疼痛加重,关节不稳定、膝关节活动受限等表现,影响膝关节的功能,因此,需要对单纯后交叉韧带的准确诊断给予足够的重视。常见损伤机制后交叉韧带的损伤多数病例属于复合型损伤,屈膝时胫骨上端受到直接向后的暴力是最常见的损伤机制,具体到生活中来说,其损伤主要来自以下几种情况。01跪地跌倒,胫骨上端前缘撞击地面。02屈膝时,暴力从前向后撞击胫骨上端,使胫骨过度向后移位,引起后交叉韧带损伤,甚至发生膝关节后脱位。03驾驶汽车急刹车时膝关节屈曲,胫骨上端前缘处撞于方向盘,以及摩托车手胫骨结节撞击仪表盘造成后交叉韧带损伤,即所谓的“仪表盘损伤”。04膝关节处于屈曲、内翻或外翻位时,突然遭遇使小腿向后的力量,如篮球运动的急停、足球运动的铲球等也易引起后交叉韧带的损伤。05膝关节过伸也能引起后交叉韧带损伤,如跳远落沙坑时的动作。常首先表现为前交叉韧带撕裂,继而发展为后交叉韧带、后关节囊损伤,大多伴有半月板损伤。 诊断检查及损伤程度分级多有明显的PCL损伤时,可能会导致腘窝处肿胀疼痛,有膝部的不稳定感,行走困难或是无法承重,大范围屈膝时感到疼痛或屈曲活动受限。外伤史,主要表现为膝关节剧烈疼痛、明显肿胀、关节内积血、屈伸活动障碍等。1诊断检查 (1)后抽屉试验:是检查后交叉韧带断裂的主要方法。膝关节屈曲90°位,向后推胫骨近端,有异常向后移动者为阳性。(2)后向lachman试验: 患者屈膝30°时,检查者一手抓住股骨下端,一手抓住胫骨上端,向后推压,使其向后移位,如有超过健侧向后移位即为阳性。(3)影像学检查:①X线:X线示膝关节间隙增宽,PCL胫骨附力点可见撕脱骨折,照膝侧位X线片进行测量。从股骨髁的中心点向胫骨平台水平线做垂线将水平线分为前后两段,任何一段比健侧同段长5mm以上,是为阳性。②MRI:MRI图像上正常韧带表现为黑色低信号区,而损伤韧带信号强度增加,或者从止点部撕脱,对诊断PCL损伤有重要意义。2损伤程度分级根据后抽屉试验结果胫骨平移距离(1)Ⅰ级,后抽屉试验时,胫骨向后平移距离较健侧增加≤5mm(2)Ⅱ级,后抽屉试验时,胫骨向后平移距离较健侧增加6-10mm(3)Ⅲ级,后抽屉试验时,胫骨向后平移距离较健侧增加>10mm治疗方法对于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采取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年龄、运动需求、受伤时间、受伤部位、后向松弛度、是否合并侧向不稳等因素进行决策。一般而言,年轻运动损伤的患者应积极考虑手术治疗;而后向松弛度较低(I-II度)或损伤位于中、远端可考虑保守治疗。(佩戴支具固定及康复治疗)。1一般临床处理(1)休息、冰敷、压缩和抬高 (RICE)。在家使用1-3天。(2)非甾体抗炎药和镇痛药。(3)将膝盖部分或完全固定在支具中可以让撕裂的韧带有时间愈合。(4)最初制动和支具。通过3D扫描技术获取患者膝关节的详细数据,医生和工程师可以设计出完全符合患者生理特点的矫形器,通过3D打印技术能够实现快速制造,从而加快康复过程。“定制式增材制造膝关节矫形器”于2019年1月份获得了上海市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该产品是国内首个注册人制度下获批的由科研机构转化的3D打印医疗器械并入选《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报告(2019)》典型产品。2手术治疗由于后交叉韧带解剖结构及损伤机制的不同,目前后交叉韧带重建的术式较多,尚无统一标准。目前常用的术式有:单束或双束重建、保残重建、胫骨Inlay技术等。
王金武 2025-01-22阅读量1340
病请描述:如何远离脊柱侧弯,让孩子“挺直腰板”?近年来,脊柱侧弯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继肥胖、近视后,成为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杀手”。脊柱侧弯逐渐加重,不仅影响美观,引起腰背部疼痛,还有可能影响胸腔或腹腔容积,压迫内部脏器,引起心肺等脏器功能障碍。一个人的脊柱出现严重畸形时,还可能引起脊髓与神经根受压。受压严重者可出现瘫痪,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针对脊柱侧弯,我们应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原则,避免脊柱侧弯严重化。脊柱侧弯是指脊柱的三维结构畸形,包括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的脊柱椎体排列异常。站立位时全脊柱正位X片测得Cobb角≥10°。按脊柱形态分类:分为“S”形脊柱侧弯和“C”形脊柱侧弯。 脊柱侧弯的危害01外观畸形脊柱侧弯会对青少年的外观形态造成影响,出现高低肩、含胸驼背、骨盆倾斜、长短腿等异常02腰背疼痛、活动受限如果不能对儿童青少年已经出现的脊柱侧弯进行及时发现、干预和治疗,畸形程度将会逐渐加重,乃至出现腰背部疼痛,如果压迫了脊髓神经,患者会出现活动能力下降,甚至截瘫03心肺功能异常严重脊柱侧弯的会对呼吸、血液循环系统产生压迫并使胸廓变形,影响心肺功能的发育,导致瘫痪、心肺功能障碍或衰竭等不可逆损伤。04心理障碍脊柱侧弯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功能和外观,同时这种身体上的“与众不同”会让患有脊柱侧弯的孩子感受到对社交的恐惧与担心,因此会产生自卑和自闭的心理。脊柱侧弯的“危险信号”01“四横一竖”1.双肩是否等高;2.双肩胛下角是否同一平面;3.两侧腰凹是否对称;4.两侧髂嵴是否等高;5.棘突连线是否偏离中线。02Adams前屈试验被检查者双足并拢、双膝伸直、双臂自然下垂,向前弯腰直至脊柱与水平面平行,检查者从背后观察患者,一侧胸部(肋骨)或腰部隆起为脊柱侧凸的体征。脊柱侧弯的治疗手段013D打印矫形鞋垫3D打印矫形鞋垫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轻度代偿性脊柱侧弯患者。它通过改善足部的生物力学环境,间接对脊柱侧弯产生积极影响。023D打印脊柱侧弯矫形器上海九院3D打印中心通过三维扫描结合3D打印技术,将3D打印优势充分的运用到脊柱侧弯矫形器的个性化定制和生产中,研发制作精准化、个体化的脊柱侧弯矫形器,经过计算机设计的侧弯矫形器更加小巧轻便,镂空设计,使矫形器透气性能最佳,舒适性与隐蔽性增加,有效的改变了以往矫形器笨重、美观性差等问题;将会有效提升患者对穿戴矫形器的依从性,让青少年患者更容易接受,从而更好的配合治疗达到最佳的矫正效果。03康复锻炼1、 燕子飞脊柱侧弯的患者在做燕子飞动作时,需要躺在床上采取俯卧式,双臂和双肩为支撑点,轻轻抬起,随后再把双脚抬起,腰背的肌肉需要收缩,每次持续3-5秒,能增加脊柱腰背的力量,对于脊柱侧弯有改善效果。2、 猫式呼吸四足支撑,手臂与大腿垂直地面。吸气时抬头,肩膀下沉,不要耸肩,打开胸腔;呼气时低头,弓背,感受脊柱一节节向上隆起。3、死虫运动平躺在床上,背部紧贴床板,双臂打开伸直,两掌心相对。屈髋屈膝90°,将一侧手臂和对侧腿同时伸直平放,保持腰部无间隙4、强化骨盆稳定性训练仰卧在瑜伽垫上,双腿屈曲略宽于肩,脚跟踩地发力将臀部抬起至大腿与身体呈一条直线,臀部抬起时上背部支撑地面下落时下背部贴地,但臀部悬空。臀部抬起时呼气,臀部下落吸气,感受臀部慢慢离开瑜伽垫到顶部后,臀部有强烈的收缩挤压感。5、强化核心肌群训练俯卧,双肘弯曲支撑在地面上,肩膀和肘关节垂直于地面,双脚踩地,身体离开地面,躯干伸直,头部、肩部、胯部和踝部保持在同一平面,腹肌收紧,盆底肌收紧,脊椎延长,眼睛看向地面,保持均匀呼吸。
王金武 2025-01-22阅读量1257
病请描述:什么是长短腿? “长短腿”,学术名为下肢不等长(Leg Length Discrepancy,LLD),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左右腿不一样长。 一般情况下,正常人会有5mm以内的长度差异,对身体的平衡没有太大影响。当两腿的长度差异超过5mm就会导致身体多部位代偿,引起身体结构失衡。常见的代偿部位包括:脊柱、骶髂关节、髋关节、膝关节和脚踝。 长短腿的分类 01 结构性(真性)长短腿 是指两侧股骨或者胫骨长度差异所导致的,这一类型的长腿短可能是先天性缺陷,也有可能是由外伤所导致,大多数患者是由于髋/膝/踝关节手术后,所引起的两侧腿不等长。 02 功能性(假性)长短腿 是指两腿的实际长度相同,由于身体生物力学改变引起的,例如骨盆旋移、脊柱侧弯、下肢肌力失衡、单侧扁平足等,长期保持不良姿势,也可能导致长短腿的产生。 如何判断长短腿? 01 观察法 ①被测者卧于床上,身体躺平。检查者站立于被测者的足侧,双手握紧其双踝部,然后向足侧用力牵拉,以检查其双脚底是否平齐。 ②被测者仰卧屈膝90度,双足尖平齐放于床上,观察双膝是否等高,如若不等高,则说明下肢不等长。 ③被测者处于站立位,检查者观察其双侧腘窝横纹、骨盆是否等高,如若不等高,则怀疑可能出现“长短腿”的情况。 02 测量法 ①测量腿长度,通常用卷尺测量,是指从骨盆上的一个点─髂前上棘到内踝长度。 ②影像学测量股骨头顶点至内踝的长度差 03 试验法 通过短腿一侧脚底垫书本的形式触摸髂前上棘、髂后上棘等骨性标志点是否处于水平位,从而测量双侧长度差 长短腿的危害 01 体态失衡 因为长短腿会造成人体平衡的变化,所以最直观的就是会影响人的形体美观。 02 肌肉失衡 长期肌肉代偿会引起代偿肌肉劳损,并出现疼痛症状,还可引起腰椎侧弯,病史较长时还会引起腰椎间盘突出以及继发的腰椎管狭窄。 03 关节畸形 长短腿导致关节负重不均衡,关节软骨损伤逐渐加重,会出现严重的退行性改变,导致病人出现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受限,甚至出现关节畸形。 长短腿的常见矫正方法 01 鞋垫矫正 对于轻度的长短腿,可以使用鞋垫进行矫正,使两条腿长度差异减小或消失。鞋垫的设计应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需要定期更换 02 矫形鞋 对于中度到重度的长短腿,可以使用矫正鞋进行治疗。矫正鞋的设计应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需要定期更换。 03 手术干预 对于严重的长短腿问题,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手术方法根据个体情况而异,可能包括骨骼延长、截骨术等。手术治疗旨在矫正形态,恢复正常的下肢长度。 04 物理治疗 针对个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拉伸、力量训练等,以改善肌肉力量和平衡性。
王金武 2024-09-25阅读量1699
病请描述:年少不知膝盖好,老了才把它当宝。 膝关节作为人体承担重量最大的关节,在日常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与其他器官类似,膝关节也遵循着生命周期的规律: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育成熟,达到鼎盛时期,随后开始磨损,并缓慢步入退化阶段。 在不同的阶段中,膝盖的功能强度是不一样的,呵护它们的方法自然也各有千秋。 那么,不同年龄段的人,到底应该怎样护膝? 不同年龄护膝各有侧重 18岁以下适度锻炼 儿童青少年刚开始发育,他们的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较弱,稳定性不足,比较容易受伤。因此可以进行适度锻炼,增强肌肉力量。 锻炼时应循序渐进,运动前充分热身。当进行像反复跳跃、快速奔跑或者突然转向、急停这样的活动时,应选择合适场地,并佩戴护膝防止膝关节受伤。 18~45岁强化肌肉力量 膝关节功能在该年龄段逐渐达到鼎盛时期,但不少人学习或工作时久坐不动,这样会使周围的肌肉和韧带乏力,进而产生膝关节炎、慢性膝关节疼痛等问题。 推荐进行深蹲、弓步等腿部力量训练,加强膝关节周围肌群力量。 王明杰博士提醒,久坐时,最好隔段时间起身做些腿部伸展动作,促进膝关节周围血液循环。 46~59岁膝关节“省着用” 45岁后人体骨质逐步流失,膝关节的坚固程度也会随之下降,更易发生磨损。 建议多进行股四头肌强化训练,稳固肌肉力量,以提升膝关节稳定性。平时应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和下蹲,以免加速膝关节老化。 60岁以上避“重”就“轻” 随着年龄增长,膝关节会出现退行性改变,表现为肿胀疼痛,甚至行走困难等。 老年人尽量避免膝关节负重,可采取走路、瑜伽等低强度、非负重的锻炼方式来保持膝盖活力。 生活中注意保暖、规律补钙、多加按摩,若出现明显的关节疼痛症状,应及时就医。 锻炼膝盖肌群 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指出,锻炼膝关节周围的肌群可以提升膝关节稳固性、预防运动损伤。 其中股四头肌训练可显著优化膝关节功能,锻炼小腿后肌群也可增强膝关节稳定性。 股四头肌训练 靠墙静蹲:紧贴墙壁站立,双脚与肩宽,缓缓下蹲至大小腿成直角。根据个人体质与年龄,每次静态保持30秒至2分钟,重复5至10次。 坐姿腿屈伸:坐直,小腿垂直于地,交替抬腿伸直膝,每侧保持5-10秒,各做5-10次。 小腿后侧肌群训练 站姿提踵:站姿,双脚并拢,缓慢提踵离地3-5厘米,保持10秒,重复10-15次。 日常护膝做好5件事 除了睡觉、静坐等情况,膝关节在白天大多处于高压的工作状态,做好下面几件事,可以让膝关节“省着用”。 1.控制体重 研究发现,体重减少5公斤,关节疼痛可以减轻20%。肥胖人群的膝关节承重更大,尤其是内侧,患关节炎的几率明显增加。 2.注意补钙 日常饮食要均衡,通常情况下,从牛奶、绿叶菜、鱼类、豆制品等食物中摄取钙是足够的。 更年期女性、骨质疏松患者和吸收能力较差的老人,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钙片。 3.加强保暖 膝关节是肢体浅表关节,外界温度的变化会引起关节表面和内部温度改变。温度较低时要注意关节保暖,不要长时间对着风扇、空调吹,必要时可以裹上护膝。 4.选对鞋子 日常生活中,鞋跟以2~3厘米为宜,鞋底太薄会给膝盖带来不利影响。运动时最好穿舒适、有弹力的运动鞋,以减少膝关节压力。 5.保持良好姿态 不要扭着身体走路和干活; 避免长时间下蹲,工作时需要下蹲的话,建议改为低坐位,坐在板凳上; 如果长时间坐着和站着,则应经常变换姿势,防止膝关节负重过大; 不要常年卧床休息,休息过久会使肌肉萎缩,导致缺乏力量、稳定性下降,加重关节负担。 膝盖对于我们而言非常宝贵,如果能够在前期用心保护膝关节,后期就避免了许多痛苦。老王在此建议大家,保护膝关节,就从现在做起!
王明杰 2024-09-11阅读量1729
病请描述:水平骶椎,是显示腰骶部极度前弯,骶椎的上面面向前,骶椎上部几乎成水平方向。有时,整个骶椎向后突,也有时仅上部骶椎后突,而下部骶椎向下,此等患者常合并腰椎前弯程度增大,是临床上引起腰腿痛的原因之一。 水平骶椎的诊断 正常成人腰骶角 (直立侧位片上,第一骶椎上面与水平线所交的角)的正常值,有的学者测量为41.1°+-7.7°,有的学者测量腰骶角正常值为34°--42.5°,临床习惯把腰骶角大于45°称为“水平骶椎”。本文按腰骶角大于45°作为诊断水平骶椎的标准。由于投照姿势的差异,腰骶角的变化较大,需结合临床症状和检查才能确诊。 X 线表现 腰椎正位片显示骶骨投影变短,结构重叠,腰椎侧位片显示腰骶部极度前弯,测量腰骶角明显大于正常值。 形成原因 该病的形成是长期、缓慢的过程,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原因,身体肥胖或产后妇女多见 ,这与髂腰肌和腹直肌过度疲劳、肌力减弱有关。有些学者把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腰骶角增大,腰前凸加深和骨盆前倾,导致腰骶关节劳损,腰脊柱力平衡失调 ,并继发脊柱腰、胸、颈段损伤的病损称之为“水平骶椎综合症”。 水平骶椎所致脊柱力学结构的一系列改变,属于脊柱解剖形态显著弯曲的动力型脊柱 。常见于从事排球、举重、跳水、舞蹈、体操等运动员;一些习惯穿高跟鞋而腰部纤细者或大腹便便者也易罹患此症。女性多见。由于骶椎近似水平,骨盆前倾,腰曲加深,躯体重心前移,腰脊柱力平衡失调,脊柱胸、颈段先后相继失衡,曲度改变。为维持脊柱动力和静力平衡,由此引起联属系列补偿调节,颈项肌、背肌和腰肌持久收缩,结果发生肌筋劳损、代偿性肥厚。为了缓解骨盆的前倾趋势,臀大肌和附着于坐骨结节的肌肉,加强其收缩力。而与之相拮抗的股四头肌,在屈髋和伸膝活动中,为克服阻力加大收缩力度,如此形成恶性循环,致使脊柱重力移行处脊椎的骨关节和软组织以及下肢的慢性损伤,引起脊柱颈、胸、腰段乃至下肢的一系列病症。这是一个反复损伤的慢性过程,多在中年或孕产后腹直肌松弛时,症状逐渐加重。 临床表现 腰骶部酸胀乏力,不能持久站立和长距离行走,弯腰时(如弯腰洗头或做家务)常感腰骶部酸胀不适,捶打腰骶部略有缓解。患者喜卧硬床或穿平跟鞋。病程长者,多继发有脊柱颈、胸段甚至下肢的相应病症:如枕部、颈项、肩背部的疼痛和困乏,以及不同程度的五官、脑血管、神经系统、胸、腹腔器官功能紊乱和一侧或两侧下肢疲劳的症状。多数患者呈不同程度的伸颏、平胸、凸腹、翘臀的体态。程度不同地 “坐不久、站不定、睡不安”。查体见患者腰曲加深,棘间线(髂前上棘与髂后上棘的连线) 向下前倾斜,骶骨后凸,菱形窝明显;慢性患者可见颈项、背及腰部的肌腱紧张、肥厚。以腰腿痛为主诉来诊的患者,检查若发现腰曲加深、两腰肌代偿肥厚,说明病程较长。这类患者,除了腰骶部和下肢的症状外,尚有因联属系列补偿调节障碍而发生脊柱胸、颈段的损伤。若是以脊柱颈、胸段的病症为主诉来诊的患者,查体时发现其颈项肌、背肌、腰肌紧张,代偿性肥厚,应注意水平骶椎这一原发病变。对于经手法治疗效果欠佳或疗效难以巩固的颈、胸椎损伤的患者,应重视对水平骶椎的纠正和治疗。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253
病请描述:骨盆倾斜可分为骨盆前倾、骨盆侧倾和骨盆后倾, 不同的倾斜模式会造成不同的体态表现, 同时出现的临床症状也有很大差异。 骨盆倾斜症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它主要由骶髂关节移位引起。日常生活中长期不良姿势,如:翘二郎腿、侧卧、斜挎包、单手负重、单腿站立,偏向运动(高尔夫球、兵乓球、羽毛球、气排球等等), 这些都会成为诱因。我们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及理论研究,运用韦氏手法正骨、肌肉牵拉平衡疗法、康复锻炼等手段能有效改善骨盆倾斜并减少相关的并发症如腰痛、膝关节疼痛、长短腿、O型腿, X型腿、高低肩、大肚腩等现象。 人体骨盆解剖结构 骨盆骨性结构:骨盆是人体承上启下的部位也是身体重心所在, 上接脊柱下连股骨。主要由髋骨、骶骨和尾骨围成一个形似盆状的结构。髋骨早期分为髂骨、坐骨、耻骨三部分后来逐渐融合成一个整体。 骨盆前方两块耻骨借耻骨联合相联系, 骨盆后部髋骨和骶骨形成骶髂关节。骨盆倾斜相关韧带:主要包括髂腰韧带、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骨盆倾斜相关肌肉:髂腰肌、臀小肌、臀中肌、臀大肌, 梨状肌。 骨盆前倾的姿态评估方法 1.将脚跟和双肩一起紧贴在墙壁上, 将手掌插入腰和墙面之间, 腰和墙面之间的缝隙大于一拳, 有严重的骨盆前倾, 看起来形态臀部后凸, 小腹却前凸, 腰椎前凸。 2.平躺在桌子上, 臀部在桌子边缘, 双腿垂于桌子外面, 抱住一条腿充分屈髋屈膝, 让大腿尽可能贴住身体, 观察另一侧大腿能否放平, 如果无法放平, 膝关节位置高于髋关节, 说明髂腰肌过紧, 如果可以放平则说明髂腰肌功能良好。 骨盆前倾的康复锻炼 跪姿后仰:要求患者跪立于治疗床上身体缓缓吸气向后仰双手后伸直到手掌撑床停留5秒, 然后吐气身体向前回到直立位, 重复12次一组, 做5组组间休息20秒。三周后加强难度, 要求跪姿双手交叉环抱胸口重复上面动作和次数。 哑铃箭步走:要求患者双手各持5磅哑铃自然放于身体两侧, 治疗师指导患者左右脚大跨步呈箭步向前迈步行走五米后折回为一个往返, 注意迈步时步长一定要大治疗师要保护患者平衡使其不要跌倒, 询问患者跨步时髂窝处有拉伸和酸胀感为宜。向前跨步时吐气, 收腿时吸气往返12次为1组组间休息一分钟, 做5组结束。 仰卧举腿:患者仰卧位平躺, 双手放在身体两侧支撑稳定, 双下肢伸直吐气向上举腿到达60度时保持20秒然后吸气缓缓下落为一次, 要求举腿时腿要伸直动作不要太快开始时治疗师可以辅助给以助力逐步让患者独立完成, 20次为一组组间休息10秒每天3组隔日练习。 骨盆侧倾姿态评估及康复治疗 骨盆侧倾的姿态评估 1.患者双脚并拢站立,医生从后侧用拇指触摸找到双侧髂嵴最高点比较左右是否在一条水平线上。比较双侧髂后上棘是否在水平位, 仔细观察患者臀部左右有没有大小不同。 2.让患者自由步行数米观察是否有跛足步态或身体呈现摇摆体态。 3.患者俯卧位,双下肢伸直,医师站在检查床尾部双手抓住患者脚踝,双手向后牵拉患者双下肢比较患者足底、双侧内踝、双侧膝关节内侧髁是否在同一平面。 4.患者仰卧位,屈髋屈膝90度,双侧足跟、脚尖对其,观察患者双侧膝平面。 骨盆侧倾的患者双下肢会有明显的长短不同,一般相差1公分以上为阳性。 骨盆侧倾的康复锻炼 空中蹬自行车:要求患者仰卧平躺双手支撑床面保持平衡, 双腿上举然后在空中按照治疗师的指令腾空做蹬自行车的动作, 注意蹬腿过程中呼吸保持均匀, 15分钟为一组, 每天3组组间休息3分钟, 每周三次隔日练习。 仰卧屈膝转体:患者仰卧位平躺双手支撑床面保持身体稳定, 双下肢屈髋屈膝脚掌支撑双膝靠拢, 吸气双膝转向左侧吐气回到垂直位然后向右侧重复刚才动作, 左右转体为一次必要时治疗师双手按压其膝部给予一定的阻力并要求患者尽力完成。12次为一组每天5 组组间休息20秒钟, 每周三次隔日练习。 骨盆后倾姿态评估及康复治疗 骨盆后倾的姿态评估 患者直立双脚并拢双手上举过头, 要求踮起脚尖持续10秒, 如果患者身体出现前倾即刻失去平衡不能保持直立位即可考虑骨盆后倾体态。同时患者多数合并有腰背肌张力亢进酸胀疼痛, 腰椎生理弧度消失变平, 臀大肌扁平坚硬, 其次还有患者膝关节疼痛或弹响声, 向前跨步时身体前倾探头喜欢垫脚尖走路, 走路时步态呈现短促拘谨形态而且老人迈步行走时容易向前跌倒。 骨盆后倾的康复锻炼 直立蹲起:患者站姿直立位两脚分开与肩同宽, 双手交叉抱于胸前, 治疗师在身后保护其安全让患者逐渐下蹲身体同时使膝关节尽量后移不要超过脚尖, 当下蹲到大腿与地面平行时注意停留10秒然后吐气起身为一次。15次为一组, 每天4组组间休息20秒隔日练习。 屈体硬拉:患者双手抱头肘关节外展, 双腿分开站立与肩宽同宽, 要求腰背放平双膝伸直不要屈曲然后吸气向前屈髋身体前倾, 当到达90度时停留10秒后吐气使有臀大肌和腘绳肌的力量起身回到直立位为一次, 10次为一组组间休息10秒每天5组隔日练习。 侧身摆腿:要求患者侧卧位躺下伸直下肢先吐气左腿向上摆腿注意骨盆不要移动旋转, 至最大角度停留10秒缓缓吸气下落为一次, 换右腿重复上面动作。每组30次组间休息15秒每天3组隔日训练。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185
病请描述:髌股关节由髌骨和股骨滑车组成,其解剖结构相对简单,但其病理机制却非常复杂。临床上髌股关节疾病,也是膝关节运动创伤的常见疾病,表现为膝前疼痛、髌骨轨迹异常和髌股关节软骨损伤。其发病呈多样化,从青少年的髌骨不稳到中者年的髌股关节炎,从慢性的髌骨软化症、髌骨外侧高压综合征到严重的髌骨力学异常、髌骨半位和脱位等。 随着对髌股关节研究的深入,髌股关节疾病的病因可以归结为髌股关节骨结构的异常和髌骨内外侧软组织的不平衡。骨结构包括整个下肢的力线、膝关节局部髌骨、股骨、胫骨的结构异常;而软组织结构包括膝关节周围的股内、外侧肌,内、外侧支持带,髂胫束等,内侧髌股韧带及髌骨髂胫束韧带是研究的焦点。髌股关节的病理因素呈多样化,对髌股关节解剖和生物力学的认识是了解髌股关节疾病的基础,对病理改变进行个体化的识别、正确的评估和针对性的治疗,才是治疗髌股关节疾病成功的关键。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715
病请描述:不正则痛,不正则病 “肌肉--骨骼平衡系统失衡”引发的肌力失衡是疼痛发生的根源。比如,脊柱和四肢的活动是由其周围许多肌肉和其它软组织共同协作完成的,这些软组织结构层次十分复杂,肌力平衡是关键。 姿态异常, 如膝过伸和膝内翻与颈痛, 翼状肩与下背痛和左臀痛, 脊柱侧弯与左膝疼痛和左小腿疼痛, 骨盆倾斜与右小腿痛, 左踝背屈与左膝痛和左右小腿疼都存在显著的关系。异常姿态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矫正, 会造成身体关节变形, 诱发关节炎、发育不良、内脏发育功能性障碍等问题。同时, 如果左右两侧肌肉的力量不平衡程度达到10%, 则潜伏着极高的受伤可能性。 不如,不正确的坐姿、站姿保持时间较长, 加上现代人普遍缺乏运动锻炼, 所以较易发生一系列身体问题, 其中颈肩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长时间低头可引起圆肩、驼背、颈部前伸等不良姿势, 造成颈肩疼痛、麻木甚至肢体障碍。 现代社会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的活动中,这种平衡很容易遭到破坏,比如,久坐、久立、不科学的过度行走或姿势不当,以及长期从事需要,某种单一姿势的“专业性工作”等。 需要某一组肌肉加强收缩,相应肌肉加强收缩,产生的拉力必然反复“扯动”肌肉的起止点处,即肌腱或韧带与骨膜的附着点,如果医师很有经验,就容易根据患者症状找到发病的痛点,该处是牵拉应力集中区,局部形成的巨大的牵拉力,长期反复“扯动”就易发生损伤或劳损。局部组织渗出肿胀,产生无菌性炎症而发生疼痛并出现压痛点。 王明杰博士表示,如不及时调整不正确的劳动姿势和工作频率,或治疗不当、不彻底,导致组织粘连、瘢痕挛缩,甚至组织老化、变性、坏死等。这些病理因素可直接刺激或牵拉感觉神经末梢,使其释放多胺类或单胺类致痛因子;这些炎症及代谢产物的积存,使附着处的神经末梢受到刺激而引起疼痛。损伤引起软组织附着处的疼痛,必然累及与其关联的肌群,反过来又加重肌肉痉挛。形成痛和和肌痉挛恶性循环。 经久不愈则又会引起一系列的继发性病理变化,造成肌肉本身的功能障碍,失去应有的稳定和保护骨关节的功能,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疼痛。肌肉保护的第一道防线被破坏以后,终将引起病理性的骨关节损伤和畸形,如人体长期的前屈姿势,由于重力线的前移,背侧拮抗肌相应紧张,既可导致背部肌群的劳损,也可使颈椎和腰椎的弯曲变直,从而产生临床症状。可见,任何协调动作的失调,均易造成这些软组织的急慢性损伤。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385
病请描述:根据权威机构统计,我国10%至15%的成年人患有颈椎疾病,10%以上的成年人同时患有脊柱、腰颈椎疾病。随着经济发达的程度正在迅速增加,颈椎病人总数预计在5000万人以上,同时正在以每年300万人以上的速度增加。截至目前,脊柱、腰颈椎疾病,总患者数接近8000万人。 许多人以为累了一天 往床上一躺 怎么舒服就怎么睡 却没想到 不正确的睡姿 可能对脊柱、颈椎 带来不可预料的影响 近日,18岁女孩小丽,常常出现腰痛、颈发酸等症状,酸痛情况逐渐严重,其前来就诊,X光片显示,腰椎向右侧弯、旋转,脊柱也向右发生明显侧弯,问诊发现竟然是因为其睡眠姿势不对。 当侧卧时,身体侧向一边,重力中心变高,会形成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且接触面积变小,身体重力集中在肩膀和臀部两个主要区域,椎间盘压力增大,压力比较集中,局部压力也会增加。 人体自然寻求“舒服”与平衡,就会将上面的腿放到身前一侧,就形成了错误的侧卧睡姿。 这样错误的睡姿就会导致原有正常的脊柱在日积月累的错误睡姿中逐渐失衡,骨盆与脊柱位置变化,脊柱就发生了侧弯。 不少人表示自己晚上睡觉经常喜欢用同款睡姿!! 1.什么是脊柱侧弯 脊柱侧弯又称脊柱侧凸,是一种脊柱的三维畸形,包括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上的序列异常,是一种常见的骨骼问题。在站姿下,不管从正面或背面看,正常的脊椎排列应该是身体左右两边对称,并且正常的脊椎排列从上到下是呈一直线的。如果从正面看有双肩不等高或后面看到有后背左右不平,就应基本诊断脊柱侧弯。 2.脊柱侧弯的危害 影响脊柱外形和功能 脊柱侧弯导致脊柱变形、肩背部不平、胸廓畸形、骨盆倾斜、长短腿、姿势不良等异常形态,同时影响活动度等功能。 影响生理健康 脊柱变形易导致肩背部、腰部顽固性疼痛,严重者甚至出现神经受损、神经受压、肢体感觉障碍、下肢麻木、大小便异常等症状。 影响心肺、消化功能 脊柱侧弯多发生在胸腰段,可能导致胸廓畸形及容积下降,从而引起胸闷、心慌和气促等症状,也可能会引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胃肠系统反应,甚至由于骨盆倾斜,影响女性月经及生育功能,导致男性不育等。 引发慢性疼痛 脊柱侧弯会导致脊柱的不对称负重,造成椎间盘和韧带承受压力不均,影响脊柱平衡,久而久之会引起颈肩、腰背和四肢等部位的慢性疼痛。 3.什么样的睡姿最合适呢 王医生建议,入睡时应尽量遵循“仰睡为主,侧睡为辅”的原则,想保护脊柱和颈椎,睡觉时应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和能够托住颈椎的枕头。 仰卧睡姿 仰睡可以让人感到非常放松。因为保持这样的睡姿身体和床垫有最大面积接触,对于身体背侧各部位有完整的支撑,皮肤受到体重的压强也最小,也最具有稳定性。 另外可以在膝部下垫枕头,能帮助维持一个健康的脊柱曲线,缓解椎间盘压力。对于睡眠中翻身较多的人,可用被子把自己裹起来,这在一定程度上能限制自己的活动。 侧卧睡姿 侧睡时床垫对于人体的支撑主要集中于头部、肩部、髋部、和下肢。 选择一个高度适当的枕头非常重要,可以保持侧卧位睡觉时头部在冠状面上处于正中位置,这时颈椎、胸椎、腰椎在矢状面上不受重力作用,可以保持脊柱在矢状位上正常的生理曲度。 另外,可以在双腿间夹被子或者枕头,最好是两边换着睡,避免长期单侧睡一边,否则容易出现脊柱侧弯。 4.脊柱侧弯运动的注意事项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