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四肢 > 手热 > 内容

手热内容

颈椎病才是导致脑供血不全的第...

病请描述: 典型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椎动脉受到外来的压迫或刺激,引起功能失调,脑部供血不足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     表现为发病突然,约半数以上病人是突然发病的,原来可以毫无症状,也没有什么预兆,只是颈部向某个方向转动一下,当即出现眩晕,甚至感到天昏地暗。有时伴有头疼,恶心呕吐,耳鸣,视物不清等。 椎动脉狭窄:     椎动脉发自锁骨下动脉第一段的后上方。左侧椎动脉直接发自主动脉弓者占6%。椎动脉的分支不象颈内动脉那样总是颈总动脉母体血管的直接延续,而是几乎总与供体血管成直角发出。椎动脉直径为3~5mm,相对于锁骨下动脉是非常小的血管,故锁骨下动脉内的正常血流仅少量进入椎动脉。这种解剖学上的差异,能够很好地解释颈动脉脑循环与椎基底动脉脑循环在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差异,以及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类型不同的倾向。位于椎动脉的粥样硬化斑病变通常是“平滑的”,很少因继发血栓形成而发生溃疡。颈动脉与椎动脉粥样硬化斑这种形态学上的差异主要来自血管造影所见,仅得到极少数已发表的病理学资料的支持。      椎动脉在解剖学上可分为颅外三段和颅内一段。从椎动脉起点至进入第5与第6颈椎横突孔前为第一段。第二段在到达位于寰椎下方的第三段前,始终走行在椎间孔内;第三段出椎间孔后头端朝向头状孔。最后一段亦即颅内段在颅骨基底处穿入硬脑膜和蛛网膜,终末端在延髓桥脑交界处与对侧椎动脉会合形成位于中线的基底动脉。椎动脉颅外段发出小的脊髓支到骨膜和椎体,肌支到位于深部的周围肌肉区。行程短的颅内段发出重要的脊髓前、后动脉到延髓和脊髓,细小的穿支血管到延髓;其最大的分支—小脑后下动脉(PICA),负责咀侧延髓一小部和小脑的血液供应。当PICA分支偶尔缺如时,由侧枝血管负责延髓外侧供血。椎动脉入颅后,管壁发生显著的变化,外膜和内膜变薄,内膜和外膜弹力层的弹力纤维减少。             头痛: 颈椎病的症状还包括放射痛、窜痛、麻痛、胀痛、沉痛、热痛、凉痛、局部痛、前额痛、两侧痛、巅顶痛、轻痛、中痛、重痛,重则“碰墙”止痛,甚则呕吐。头晕目眩:头痛、眩晕、甚则恶心、呕吐、一过性失明伴头昏、头沉等,甚则有欲晕倒的感觉或突然晕倒、过后苏醒、已如常人。   中风:  中风病人有90%以上都有颈椎病,很多人中风后仍不清楚这一原因。当颈椎发生病理改变时,变薄变矮的椎间盘,致使椎间隙变窄,使椎动脉受压变形,也可致椎动脉受压.可压迫椎动脉第三段造成扭曲,致使脑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在中老年人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颈椎病加重脑供血不足,可使脑血管中的血液流动速度变慢,血栓形成的机会增多,极容易诱发中风。所以,有颈椎病的中老年患者更应及时治疗。   失眠:   由于椎动脉受到压迫而使脑供血不足。颈椎病变对椎动脉的直接压迫,或者刺激动脉使之痉挛等因素,造成椎动脉血液循环障碍,而使脑供血不足。即便是白天没有任何不适的人,晚上躺在床上时,如果使用了高度不合适的枕头,也很可能压迫颈椎。所以有些人白天好好的,但是到了夜里就失眠多梦。这时候可以考虑换一个合适的枕头。因颈椎病所致的失眠患者,不能单纯依靠镇静安眠药对症治疗,而要从病因方面采取综合性治疗,如推拿、牵引及适当的运动等。   记忆力严重下降:   很多患者会突然出现记忆力明显下降、丢三落四、到此位忘记做此事、昨天的事情记不清楚、甚则是否吃饭都不能记忆。这些并不是因为年纪大了健忘所致,而是因为椎动脉受颈椎压迫引起,严重会续发脑梗甚至脑出血。   高位截瘫: 颈椎骨质增生,骨刺压迫颈部神经根和脊髓,导致发病瘫痪。很多患者在颈椎病初期、中期并不重视,发作时随便服用消炎止痛药物,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缓解了症状,但错过了治疗时机,症状将越来越严重病情加重,丧失了劳动能力,甚至会瘫痪在床。 颈椎病患者常会感觉肩背部沉重感,上肢无力,手指发麻,肢体皮肤感觉减退,手无力,有时不自觉的握物落地。另一些颈椎病的病人下肢无力,行走不稳,二脚麻木等。出现这类情况都是属于颈椎病的症状表现。  颈椎病的症状最主要的表现是头、颈、肩、背、手臂酸痛,颈脖子僵硬,活动受限。颈肩酸痛可放射至头枕部和上肢,颈椎病患者有时伴有头晕,房屋旋转,严重的颈椎病患者伴有恶心呕吐,卧床不起,少数可有眩晕,猝倒。有的一侧面部发热,有时出汗异常。  有少数颈椎病患者常出现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碍,甚至四肢瘫痪。这也是颈椎病的症状的表现。这些颈椎病的症状与发病程度,发病时间长短,个人的体质有一定关系。多数起病时轻且不被人们所重视,多数能自行恢复,时轻时重,只有当颈椎病的症状继续加重而不能逆转时,影响工作和生活时才引起重视。   多数起病时轻且不被人们所重视,多数能自行恢复,时轻时重,只有当症状继续加重而不能逆转时,影响工作和生活时才引起重视。如果疾病久治不愈,会引起心理伤害,产生失眠、烦躁、发怒、焦虑、忧郁等症状。 在体征方面,发病时病人颈部活动受限,作颈部旋转或活动可引起眩晕、恶心或心慌等症状;部分病人在患侧锁骨上听诊检查能听到椎动脉因为扭曲、血流受阻引起的杂音。后颈部拇指触诊能摸及患椎向一侧呈旋转移位,同时棘突及移位的关节突关节部有明显压痛。这也是颈椎病的症状表现。               欢迎加微信理性沟通:

马彩毓 2018-04-15阅读量1.1万

瘢痕防治科普100问/例,有...

病请描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皮肤科-皮肤外科团队 邓丹 张雪 祁怀山 姚志荣 自从笔者向医护和患友抛出此问题征集,亲们踊跃发言,已有先期问题获得入选和回复,特记录如下,存在少量重复。不当之处欢迎补充和指正,并恳请大家继续支持,以便我们后续总结推广,帮助广大需要帮助的朋友! 医护篇(案例): Q1:护士手指被安瓿割伤,缝了七针,靠近指关节处,已快半年,至今还有很长疤痕,还有办法吗?增生和挛缩没有,目前给予疤痕迪贴。 A1: 没有功能影响的话,激光就可以淡化和平复。疤痕敌这类的硅酮贴片是一线用药,可以用,但最好配合压力治疗。效果慢或者不佳则尽早激光。激光是微创、基本不痛的。 Q2:瘢痕的分类? A2:瘢痕的分类根据病理性质可以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瘢痕疙瘩、增生性瘢痕)。根据成熟度则分为未成熟瘢痕和成熟瘢痕,根据形态又分为线性、蹼状、凹陷瘢痕等,根据病因还可分为外伤性、烧烫伤、感染后、术后瘢痕等。 Q3:为什么会形成瘢痕? A3:瘢痕其实是正常机体对创伤的修复反应,达到皮肤缺损的愈合。但是过度的反应会造成病理性瘢痕。 Q4:如何减轻外伤疤痕? A4:减轻外伤疤痕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预防,比如消毒止血、及时清创、减少感染、适当缝合、有效换药,必要时辅助使用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物、敷料,伤口愈合后及时抗疤痕干预。 Q5:如何减轻手术疤痕? A5:手术疤痕属于因素性疤痕,预防主要在于选择最合适的缝合(美容缝合),原则除了皮纹方向切口、尽量选择隐蔽处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减张,分层无张力缝合、消灭死腔,并辅助减张措施。术后可以应用抗瘢痕药物、减张、激光等辅助治疗,及时干预。 Q6:如何防治烧烫伤疤痕? A6:及时处理,严格按照(冲脱泡盖送)口诀进行就地处理,及时送到烧伤专科治疗,创面愈合后早期进行疤痕预防,比如术后可以应用抗瘢痕药物、压力、激光等。需要注意的是冲泡降温一定要达到20-30分钟,才能有效降低皮肤温度,防止进一步热损伤。而衣物粘住了伤口时,千万不要强行撕扯,导致皮肤撕脱。 Q7:抗疤药物有哪些? A7:根据疤痕分类不同,选择使用不同的抗疤痕药物,比如生理性疤痕可以常规使用硅酮凝胶类涂剂、贴片、喷剂等,壳聚糖类、洋葱提取物等,而病理性疤痕常常需要糖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如氟尿嘧啶、博来霉素、丝裂霉素)的使用,以及抗过敏药、肉毒毒素、生物和免疫抑制剂(如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咪喹莫特)、中药等,或者上述复合制剂。 Q8:抗疤药物何时用?怎么用? A8:一般建议及早使用。预防性抗疤药以外用为主,根据创面修复与否有所不同。而病理性疤痕的治疗常需局部封闭,如疤痕内药物注射、透皮给药,辅助外用药。建议严格遵守医嘱。 Q9:外伤后和手术后的祛疤过程是一样的吗 A9:对,差不太多。所不同的是外伤的伤口差异较大,有时候对合不好或组织挫裂伤后条件差。外伤伴感染的话则首要清创抗感染,才能少留疤。 Q10:手术后什么时候可以开始祛疤? A10:其实最专业的疤痕预防是始于术前的,比如扩张或按摩让皮肤松弛减小张力。而关于手术刀口的疤痕,以前的理念是待疤痕成熟,比如6-18个月后再处理,现在的国际指南推荐早期干预,比如术后2-4周。有的会提早到拆线即刻甚至缝合时。 Q11:胸外科手术后切口什么时候开始预防瘢痕治疗效果最佳? A11:关于手术刀口的疤痕,以前的理念是待疤痕成熟,比如6-18个月后再处理,现在的国际指南推荐早期干预。有的甚至早到拆线即刻甚至缝合时。胸外的手术刀口大小和张力一般属于中等偏大,所以还是要综合早防。 Q12:临床上我们口腔颌面外伤清创后会遗留瘢痕,一般患者会问有没有除疤的膏药,求推荐药品名称,我们拆线后就可以让病人开始用吗? A12:实际上去疤药只占疤痕治疗中很小的部分。我们更建议早期减张(比如贴胶带、减张器)。术后常规预防可以用的疤痕药以硅酮为主,还有洋葱提取物、壳聚糖、多磺酸粘多糖、中药等。新华医院的药房有涂的倍舒痕、疤痕平、疤痕快康、欣奕、康瑞保、喜辽妥等,有贴的好皮护、诺月疤痕贴等,还有有喷的疤复新、优创硅酮等… 市面上的芭克、疤痕敌等也都可以。建议伤口完全愈合再用,比如拆线后一周。 Q13:疤痕能否再次手术切除? A13:可以的,比如挛缩的疤痕松解术,比如太宽的疤痕修整地细小,比如严重增生的或者瘤样瘢痕,常需切除,后者一般还要辅助放疗等。 Q14:瘢痕手术切除后多长时间开始放疗? A14:严重增生的疤痕、疤痕疙瘩、疤痕体质的建议配合放疗,术后即刻,24h内开始。 Q15:什么样的瘢痕手术加放疗?什么样的瘢痕局部注射?局部注射多久一次?一般多少次? A15:增生不严重的疤痕,或小一点的疤痕疙瘩,可以局封,次数根据具体情况。一般来说6-12个月要的,一个月一次,激素(曲安奈德、得宝松)为主,常常配合抗肿瘤药(如氟尿嘧啶、平阳霉素)、麻药(利多卡因)。一定要告知患者风险和坚持。 群众演员篇: Q1:酱油能吃吗,这是病人怕留疤,最多问的问题。 A1:可以吃,酱油吃不出色素沉着。倒是伤口早期应该注意防晒,减少色沉。并少食辛辣,减少疤痕充血。 Q2:我是瘢痕体质吗? A2:所谓的瘢痕体质,一般是指个体对创伤反应高出常人的状态,比如家族多发、遗传倾向,或者同一患者在不同部位、不同时期、不同原因发生损伤均造成疤痕过度增生,甚至不经意的轻微损伤也形成瘤样增生。 Q3: 疤痕体质的增生疤痕还能补救吗? A3:可以的,我们有综合手段处理,比如手术切除、局部放疗、激光、药物、压力等等,十分严重的还可以长期口服曲尼斯特抗瘢痕。 Q4:激光真的可以淡疤吗? A4:激光淡疤近年来在疤痕防治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常用的有点阵激光、脉冲燃料激光、强脉冲光等等,对于除瘢痕疙瘩以外的各类瘢痕均有较为肯定的疗效。 Q5:激光淡疤要做几次?什么时间开始激光最佳? A5:一般而言需要多次治疗,间隔1-3月,视情而定。目前推荐早期干预,比如伤口缝合后早期、拆线后2-4周、甚至拆线即刻即使用点阵激光促进伤口愈合和瘢痕重塑。 Q6:为什么我的疤痕又痛又痒? A6:这种情况多为疤痕增生,由于疤痕组织增生、充血,出现痛、痒、发红等症状,比如刀口的增生,这时候需要就医治疗了。 Q7:身上这些大疙瘩是什么? A7:通常是指疤痕体质患者身上出现的疤痕疙瘩,有时候是自发,有时候由痤疮、外伤等引起,又称蟹足肿。 Q8:瘢痕疙瘩能切除吗? A8:手术切除是瘢痕疙瘩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但常规需要配合术后放疗、激素使用、减张等,否则极易复发。 Q9:讨厌的痘痘不要留下月球表面脸? A9:俗称痘坑,同样是防重于治,一定要及时控制好痤疮的发展,尽量不要出现感染、色沉、疤痕凹陷、疤痕增生等。痘坑一旦留下,需要尽早治疗,比如激光、磨削、小针刀等,均有很好的疗效。 Q10:重度痤疮遗留瘢痕色沉能不能消除? A10:一般来说以激光为主的综合治疗可以至少淡化。 Q11:为什么我的疤痕必须要手术改型呢? A11:这种情况通常是因为你的疤痕出现了挛缩,或者疤痕的形态与正常皮纹正好不一致,影响了功能或外观,通过手术改型达到挛缩松解、尽量接近皮纹而淡化。 Q12:外伤所致留疤8年,12岁的孩子,有办法吗? A12:照片显示是凹陷性的陈旧疤痕,最好是手术修复,也可以先尝试磨削加点阵激光予以淡化和平复。 问题主要来自同事或患者,回答部分摘自《国际瘢痕管理推荐》、《皮肤外科学》等。

邓丹 2017-08-22阅读量1.2万

肝血管瘤病因和诊疗

病请描述:肝血管瘤(1iver hemangioma)是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多发生于中年女性,男女比例约1:5~6。在组织学上,肝内血管瘤是一种血管畸形,根据其含纤维组织多少,可分为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毛细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临床上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俗称肝血管瘤。肿瘤大小不等,多为单发,也可多发。在我国根据瘤体大小可分为3 级:瘤体直径<5 cm者称小海绵状血管瘤,直径5~10cm 者称大海绵状血管瘤,直径>10cm 者则称为巨大海绵状血管瘤。近年来,由于影像诊断技术的显著进步,肝血管瘤的发现和诊断正确率有了显著提高。1 病因:肝血管瘤的确切病因目前仍不清楚,先天性发育异常是最为人们接受的学说。另外也有学者认为是肝内毛细血管感染后变形,致毛细血管扩张成空泡状,其周围血管充血、扩张,区域性血循环滞留,致使血管形成海绵状扩张。甚至最近有学者发现肝血管瘤组织来源均为肝动脉系统。有学者观察到在女性青春期、怀孕、口服避孕药等可使血管瘤的生长速度加快,认为女性激素可能也是血管瘤的致病机制之一。2 诊断:肝血管瘤系一种良性肿瘤,尚未见有恶变的报道。较小的无症状肝占位病变一旦诊断为血管瘤,无需采取任何特殊的处理,因此正确的诊断相当重要。实验室检查主要是明确病人有无肝炎背景及肝功能、甲胎蛋白(AFP)等指标是否正常。血管瘤的正确诊断多依赖于各种影像学检查,通常采用CT 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3 治疗:手术切除效果可靠、安全,完整切除是惟一能够根治的方法。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目前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已很低。近年来由于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也可利用腹腔镜进行肝血管瘤切除术。是否需要手术切除需要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影像学检查、血清学检查综合评估。肝血管瘤微波固化术及射频治疗:微波可转化为热能而使周围组织凝结,使瘤体局部萎缩、变硬,达到固化肿瘤的目的。采用此法必须阻断第一肝门,以减少瘤体内血液流动。较大的肝血管瘤,微波治疗难以将瘤体完全固化,术后复发率较高。射频原理与微波相似,对于较大血管瘤治疗效果不佳,甚至会引发大出血。特别是瘤壁组织菲薄,纤维组织少的瘤体穿刺时易发生不可控制的出血,是微波固化或射频治疗的禁忌。故B 超引导下穿刺微波固化或射频治疗血管瘤应非常慎重。肝动脉栓塞术(TAE):TAE 治疗肝血管瘤是借鉴于TAE 治疗肝癌的经验,理论是基于肝血管瘤主要由肝动脉供血,栓塞动脉后瘤体内可形成血栓,血栓机化、纤维化使瘤体形成纤维瘤样结构而达到缩小、硬化血管瘤的目的。但是对TAE 治疗肝血管瘤仍有争议,其原因是大血管瘤的长期效果差,难以使瘤体缩小机化。且由于平阳霉素具有非特异性抑制和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并产生纤维化的作用,在对血管瘤起栓塞作用的同时,也常常累及到肝门部血管及正常肝内血管,可造成一些严重的并发症。

樊军卫 2017-07-16阅读量1.1万

顽固湿疹该如何治疗

病请描述:   湿疹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皮肤疾病,湿疹的发生给很多患者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严重不便,为了治疗这种顽固湿疹,患者需要有耐心以及信心。那么该如何治疗湿疹呢?今天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下湿疹的治疗。   一、湿疹治疗的注意事项:   1、尽可能地了解湿疹、皮炎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2、寻找病因,隔绝致敏源,避免再接触,禁食酒类及易过敏、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过度紧张,注意皮肤卫生,不用热水烫洗皮肤,不外用刺激性止痒药。积极治疗全身性疾患。   3、应该注意的问题是避免再次刺激局部,尽可能地避免用手搔抓局部,也不要用热水或肥皂水去清冼局部,更不能用那些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在局部涂抹,特别注意的是不能随便应用激素类药物在局部涂抹,这些都是非常容易使疾病恶化或重新发生的常见因素。   4、避免食用一些刺激性食物,如葱、姜、蒜、浓茶、咖啡、酒类及其他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鱼、虾等海味。   二、湿疹的症状:   湿疹的症状比较明显,因为患者的皮肤会表现出明显的变化,湿疹可呈多形性、对称性,反复发作,瘙痒剧烈,轻者有局部皮肤瘙痒,少许零散的小红丘疹、红斑及轻度肿胀,重者局部皮肤水肿,有弥漫性红斑,大小不等的水疱,甚至渗液糜烂。皮炎和湿疹患者可有家族遗传过敏史,家族成员中有荨麻疹、哮喘或过敏性鼻炎病史。有些特殊部位如肛门、阴囊、乳房、手、小腿、眼周、面部、头皮也是皮炎和湿疹的好发部位。   在湿疹的类型中,慢性湿疹是比较常见的,它的症状有时候不是特别明显。慢性湿疹多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演变而成,亦可开始即呈现慢性炎症。患处皮肤浸润增厚变成暗红色及色素沉着。持久不愈,皮纹加深,干燥而易发生皲裂。通常于小腿、手足、肘窝、外阴肛门等。湿型:粟米疹疱,破流脂水,混浊糜烂浸淫成片,瘙痒心烦。皮肤红赤属血热;流水结痂属湿热;干燥落屑属风热。

余碧娥 2016-12-10阅读量1.2万

中医对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病...

病请描述: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是指手术切除胆囊后原有的症状没有消失,或在此基础上又有新的症状发生。 包括轻度非特异性的消化系症状,如上腹部闷胀不适、腹痛、肩背部疼痛不适、消化不良、食欲减退、恶心或伴呕吐、嗳气、大便次数增多等和特异性胆道症状,如右上腹剧痛、胆绞痛、发热、黄疸等。本病成因较复杂, 病因诊断尚存在一定难度,单纯的对症治疗疗效不佳。中医学认为发病的基本机制为肝胆失于疏泄、脾胃失于运化、湿热留滞,临床常见肝郁、脾虚、湿热等证,治法以理气、利湿、化瘀、通腑、调养肝脾为主。 病因病机认识        中医学认为, 肝为脏在里,胆为腑在表,  二者在生理功能上同主疏泄,肝化生和排泄胆汁,胆贮存胆汁, 共同促进消化吸收功能。然而胆既是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 如《类经•藏象类》说: “然胆居六腑之一,独其藏而不泻, 与他腑之传化者为异”。 胆既不直接接受水谷,也不直接传化糟粕,而是贮藏胆汁,促进脾胃的消化吸收。多数医家认为是肝与胆相合,共同完成着重要的生理功能。《素问•灵兰秘典论》说: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类经•藏象类》说:“胆附于肝,相为表里,肝气虽强,非胆不断,肝胆相济,勇敢乃成”。只有肝胆疏泄正常,中焦枢纽畅通,正气才能健旺,抵御外邪。胆主决断与肝主谋虑实际上反映了人体正气的盛衰,只有正气强盛,内气充实的人,才能主决断而有果敢行为。患者在行胆囊切除术时心理压力加大、精神紧张,导致脏腑之气机逆乱,因而不能行使其正常功能。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正气虚弱,肝胆络损,血瘀气滞,肝胆疏泄失常,胆汁不能正常贮存与排泄,因而导致诸多病症。《灵枢•五邪篇》曰:“邪在肝,则两胁中痛”;《胀论》曰: “胆胀者, 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描述了临床上肝胆病变常见症状为胁痛、胁胀、嗳气、口苦等,而脾胃与肝胆同居中焦,在病理情况下常发生传变;《灵枢•经脉篇》曰:“肝足厥阴之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灵枢•病传篇》曰:“病先发于肝,三日而之脾,五日而之胃”;《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少阳之胜,热客于胃,烦心心痛,目赤欲呕,呕酸善饥,耳痛溺赤,善惊澹妄, 暴热消烁”。 肝胆疏泄失职,胆汁排泄不畅,不能促进脾胃运化功能,以致脾胃运化不健,患者常见纳差腹胀,大便不调,甚至恶心呕吐。若肝气郁结日久则易化热,邪热犯胃,又可致胃脘灼热嘈杂,泛吐酸水,口干口苦等症。《素问•平人气象论》曰:“溺黄赤,安卧者,黄疸; ……目黄者,曰黄疸”, 若湿热中阻,升降失常,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则形成尿黄目赤、全身发黄之黄疸。气郁之火或为湿热之邪,加之手术中失血,总易导致阴血耗伤,肝胆属木,体阴用阳,阴虚失养,失其柔顺之性,又易致火旺,扰动心神,因而可见心烦、易惊。        总之, 胆的主要生理功能为贮存胆汁, 与肝相为表里,同主疏泄, 根据胆囊切除术后综合症的临床特征,本病病因以情志、饮食因素为主,其主要病位在中焦肝胆脾胃,常表现为肝郁脾虚,木土失和,肝胆疏泄失职,脾胃运化不健,病理性质有虚有实,而以实证居多,实证以气滞、血瘀、湿热为主,虚证多属脾气虚弱、肝阴不足, 临床常见虚实夹杂证候。中医由于从整体出发, 注意到患者在手术前后病变上的一致性与动态变化,能从根本上调整机体阴阳、气血、脏腑功能的平衡,根据不同的临床证候,采用辨证论治,因而疗效更全面持久。我们在临床上发现关于本病部分患者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 如认为胆囊切除后所有的问题都已解决,不仅不需要治疗,而且在饮食选择及习惯上亦不需要任何禁忌了,造成手术后病症很快复发甚至加重;还有一些术后患者出现了食后饱胀、大便不调等症状,一味要求进行胃肠道的相关检查,或自服调节胃肠功能的药物,忽略了与胆囊切除手术有关的生理病理变化,以致失治误治。中医药对于该病的认识充分体现了中医对于肝、胆、脾、胃、中焦脏象学的理论特色,也贯穿着阴阳五行学说的应用,无论在胆囊手术前与后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并且强调手术后原先造成结石、息肉生成的病变基础依然存如气滞、湿热等,而手术又造成了络损血瘀、脏腑受伤,因此在手术后应及时调治,防治并发症。 本文引自孙飞, 等.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中医认识和治疗进展

赵刚 2016-07-23阅读量5276

治疗方法 | 得了关节炎怎么...

病请描述:导语:近年来,关节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呈现低龄化趋势。越来越多的人有关节不适的症状,严重者还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而“得了关节炎怎么办?”恐怕是关节炎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但是关节炎有较多分类,不同的关节炎有不同的治疗方法。要想知道关节炎究竟该怎么办?还得先跟着小编一起解决下面这些问题。  一、你是否真的患了关节炎? 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关节炎——关节炎泛指发生在人体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炎性疾病,可分为数十种,临床表现为关节的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及关节畸形,严重者导致关节残疾、影响生活质量。  生活中有些人可能仅有关节疼痛的表现,便怀疑自己是关节炎,但仅有关节疼痛不叫关节炎,只能叫关节痛。假如你确实出现了上述关节炎的表现,那么很有可能真的患了关节炎,建议尽快就医确诊。二、关节炎有哪些种类? 关节炎有许多种类,如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反应性关节炎、感染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肠病性关节炎等等。不同种类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和预后都不同,治疗对策也不同,所以搞清楚你患的是哪一种关节炎非常重要。  三、你患的是哪种关节炎?  由于关节炎有较多分类,病因复杂、治疗原则各异,因此对关节炎进行鉴别非常重要。你可以对照下面几种常见关节炎的症状表现,看看自己可能患有哪种关节炎,但具体还需前往医院由专业医师确诊。1.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是慢性关节炎最常见的类型之一,与遗传、细菌及病毒感染、环境等因素有关,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40-60岁女性更多见。 类风湿关节炎主要以手足小关节肿痛为主,并伴有晨起关节僵硬感持续大于1小时及关节活动受限。绝大多数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类风湿因子阳性,但类风湿因子水平的高低与病情的活动度无绝对的相关性。2.骨关节炎  骨关节炎又称退行性关节病、骨关节病,民间俗称骨质增生。骨关节炎的发生与年龄和肥胖密切相关。一般负重和易磨损的关节,如膝、髋、腰椎、颈椎和手最容易患骨关节炎。 如果你的膝关节上下楼时疼痛,静止后僵硬,甚至关节肿痛,要警惕是否患了骨关节炎,建议到医院拍个X线片,可以帮助诊断。手骨关节炎要与类风湿关节炎鉴别,手骨关节炎多表现为远端指间关节受累,并且晨起关节僵硬感持续时间小于 1小时,与类风湿关节炎不同。  3.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与体内尿酸产生过多和(或)排出减少有关,过多的尿酸在关节局部沉积引起关节炎。其发病非常急,常由饮食或饮酒过量诱发,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单关节受累多见,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为大脚趾旁的骨性突起部位。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缓解也很迅速,不治疗或经过药物治疗后一至两周症状可缓解,但容易再次复发。慢性痛风性关节炎则没有明显的间歇期,表现为关节炎反复发作。4.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有一定的遗传倾向,90%左右的患者携带HLA-B27+基因,20岁左右的男性多发。主要累及脊柱、骶髂关节,也可出现外周关节受累。病变严重时可出现脊柱僵直,颈椎、腰椎、胸椎活动受限,出现“驼背”,严重影响日常生活。5.银屑病关节炎  银屑病关节炎又称牛皮癣性关节炎,患者常伴有牛皮癣的皮肤表现。银屑病关节炎关节受累部分特点类似于类风湿关节炎,因此可能与类风湿关节炎混淆。如果患者先有牛皮癣,再患关节炎,则诊断比较容易。而有些患者先出现关节炎,这时候就要看关节炎有没有银屑病关节炎的特点,如累及手指的远端指间关节、腊肠指(趾)等,这些对诊断有一定帮助。6.反应性关节炎  反应性关节炎起病急,发病前常有肠道或泌尿系感染史。外周大关节(尤其是下肢)非对称性受累,骶髂关节及脊椎也可累及。除关节症状外还可伴有眼炎、尿道炎、龟头炎,80%以上患者HLA-B27阳性,类风湿因子阴性。  7.感染性关节炎  感染性关节炎与细菌感染有关。常见的病原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链球菌、结核杆菌。直接细菌感染所致的关节炎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并出现关节功能障碍。下肢负重关节不对称受累。大关节受累多见,如髋关节和膝关节。四、各种关节炎的治疗对策  不同种类的关节炎治疗对策不同,其中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是慢性关节炎,病情相对复杂,如不正规治疗可出现关节畸形。治疗上除了服用缓解症状的药物外,还需服用缓解病情的药物,这两类药物的品种很多,最好去正规的大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选用最适合你的药物。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  可分为两部分,即平时的降尿酸治疗和急性关节炎发作期的消炎止痛治疗,一般认为降尿酸治疗更重要,如果血尿酸能控制在正常水平,就不会发生急性关节炎了。控制血尿酸的方法有:  ①多饮水,每天排2000毫升以上的尿量;②低嘌呤饮食;③禁酒,特别是啤酒。骨关节炎的治疗:  骨关节炎一般与中老年人关系比较密切,这里介绍一种综合治疗方案,包括:①减体重。减轻关节的负担,对保护关节非常重要;②适当运动。过多运动加重关节磨损,还会出现急性滑膜炎;过少运动,肌肉和韧带无力,关节稳定性不好,也加重关节破坏;③关节肿痛明显时,可遵医嘱服用消炎止痛类药物;④可根据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保护软骨类的药物,这类药物能使软骨退变减慢;⑤如关节间隙已有狭窄,也可遵医嘱在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等于给关节加点润滑剂;⑥病情到了晚期,关节间隙消失、活动受限,这时候就要考虑人工关节置换了。小编提醒:以上关于关节炎的介绍希望能给你一些参考,但千万不可根据上述描述,自己给自己下诊断,盲目采取治疗措施。如果确实可疑关节炎,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或者先在微医平台选择相关专家进行咨询,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下一步治疗措施。 *图片来自123RF正版图库

就医指导 2016-07-15阅读量8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