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神经痛 > 内容

神经痛内容

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病请描述: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指发生于三叉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神经性疼痛,典型的三叉神经痛表现为阵发性、短暂的疼痛发作,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由数秒到数分钟不等,疼痛剧烈,无法忍受,疼痛呈电灼、针刺、刀割、撕裂样等,发作时可伴有面部肌肉抽搐,口角偏向一侧。疼痛多发生于单侧,沿三叉神经分布区常有触发点(扳机点),如上下唇、口角、牙龈、舌、鼻翼等,可在洗脸、刷牙、饮水、说话、剃须时诱发,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疼痛发作间歇期如常人,发病早期间歇期较长,以后逐步缩短,严重者数分钟发作1次,甚至发展为持续性疼痛,未经治疗疼痛不能自然缓解。神经系统检查多没有阳性体征。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如CT、MRI主要用于排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通常分为典型和不典型两种,也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目前临床上与治疗方案选择和手术疗效密切相关的是前一种分类方法。因此,这里介绍典型和不典型三叉神经痛的诊断标准。 典型三叉神经痛的诊断标准:(1)三叉神经分布区出现的阵发性疼痛;(2)疼痛为阵发性,每次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不等,间歇期完全正常;(3)疼痛为闪电样、电击样、触电感剧烈难忍,当洗脸、刷牙、饮水、说话、甚至风吹时可诱发;(4)在感觉末梢集中分布的区域(如上下唇、口角、牙龈、舌、鼻翼等)存在扳机点现象;(5)在疾病初期,卡马西平治疗有效;(6)神经系统检查多没有阳性体征。 不典型三叉神经痛的诊断标准:(1)三叉神经分布区出现的剧烈疼痛;(2)疼痛发作频繁,出现间歇期疼痛,甚至表现为持续性疼痛;(3)疼痛性质多样化,患者很难描述,但在洗脸、刷牙、饮水、说话时可诱发疼痛加重;(4)多数患者不存在扳机点现象;(5)出现面部麻木、皮肤粗燥和感觉减退;(6)神经系统检查可出现患侧皮肤浅感觉减退。 临床上典型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并不困难,但是非典型三叉神经痛的诊断就需要与多种疾病进行鉴别,如牙痛、颞颌关节痛、偏头痛、舌咽神经痛、翼腭神经痛、中间神经痛等。具体的鉴别要点如下:   一、颅外疾病 1、牙痛:多为炎症所致,如牙龈炎、牙周炎、踽齿等,因牙痛常沿着三叉神经分布区反射至同侧上下牙龈及头面部,容易与三叉神经痛混淆,典型牙痛为牙龈及颜面部阵发性疼痛,后期为持续性胀痛或跳痛,牙齿对冷热敏感,刺激后可诱发,口腔检查可见牙龈红肿、张口受限、叩击痛,牙科检查治疗后疼痛消失。 2、颞颌关节痛:多由颞下颌关节炎、颞颌关节功能紊乱所致,疼痛限于颞颌关节区域,疼痛为持续性,与下颌关节运动(张口、咀嚼)有关,下颌运动受限,张口有弹响,局部有压痛。风湿、类风湿患者可见血沉、抗“O”、类风湿因子等升高,X线摄片可见颞颌关节间隙模糊、狭窄及骨质疏松等。 3、偏头痛:为血管舒缩失衡所引起的单侧头痛,有疼痛先兆如心情烦躁、视力模糊、恶心、呕吐等,疼痛位置多在颈外动脉分支区域(如颞浅动脉、枕动脉),为搏动性跳痛、胀痛,持续时间为数小时甚至数天,情绪紧张或者疲劳时加重,口服非甾体类止痛药(阿司匹林、芬必得等)有效。 4、副鼻窦炎:可由上颌窦、筛窦、额窦等炎症所致的面部疼痛,疼痛程度与体位变化有关,为持续性的胀痛、钝痛,无扳机点,疼痛不固定于单侧面部。副鼻窦引流手术能治愈,X线或薄层CT颅脑扫描有助于鉴别诊断。 二、颅神经痛 1、舌咽神经痛:发病率较三叉神经痛低,疼痛部位在舌根、咽部、扁桃体等处,常在进食、吞咽、说话时诱发,需要与三叉神经痛(III支)鉴别。 2、中间神经痛:疼痛部位主要位于耳部,咀嚼、说话、吞咽时并不疼痛,叩击面神经可诱发,可能与面神经的病毒感染或面神经受血管压迫有关,口服卡马西平效果不佳。 3、蝶腭神经痛:疼痛位于颜面深部,可放射至鼻根、颧、上颌、眼眶、乳突、耳部、枕部、肩部,眼眶周围有压痛,疼痛呈烧灼样痛或者胀痛,可阵发或持续性痛,发作时可有鼻粘膜充血、眼结膜充血,鼻塞、流泪等。蝶腭神经节封闭有效。 4、不典型面部神经痛:可能与交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有关,多见于青壮年,疼痛不沿神经分布,疼痛较弥散、深在、不易定位,无扳机点,持续时间较长,发作时伴有交感神经系统症状如流泪、面部潮红、鼻粘膜充血等,用血管收缩或非甾体类止痛药往往有效。 5、三叉神经炎症:多由病毒感染、糖尿病等导致三叉神经脱髓鞘病变,疼痛为持续性,可为单侧或双侧三叉神经支配区域的疼痛,三叉神经感觉功能减退,或伴有三叉神经运动功能障碍。   三、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1 桥小脑角区良性肿瘤:胆脂瘤、三叉神经鞘瘤、听神经瘤、脑膜瘤、血管瘤等,除三叉神经痛症状外,可伴有面部感觉减退,面听神经受累至面瘫、听力下降、眩晕等症状,小脑、脑干受压症状。头颅CT、MRI检查是重要的诊断依据。 2 颅底恶性肿瘤:鼻咽癌或其它转移癌侵犯颅底,骨质破坏,肿瘤压迫侵润三叉神经引起,为持续性剧痛,肿瘤侵犯动眼神经、滑车神经、面神经等颅神经可引起相应症状,如面部麻木、复视、面瘫等。头颅CT、MRI检查可以帮助鉴别。   四、丘脑性疼痛:多因中风(脑出血、脑梗)致丘脑损害引起的一侧面部疼痛、疼痛为持续性钝痛、烧灼样痛,无明显扳机点,卡马西平不能缓解疼痛。患者有中风病史,头颅CT、MAI有助于鉴别诊断。

郑学胜 2017-08-25阅读量1.6万

得了带状疱疹怎么办?

病请描述:        首先感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张永熙,他在网上写了一篇带状疱疹如何治疗? 非常全面。我结合临床认真总结,自己的经验加以整理和改进,和大家分享交流:        现代医学进展很快,有的观念需要及时更新,手段要更先进。        由疱疹病毒中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该病毒具有亲神经特性,初次感染后可长期潜伏于脊髓神经后根神经节内,当宿主免疫功能减退时,病毒活跃而引起发病。 临床表现:单侧分布,簇集水疱,沿神经走向,阵发刺痛, 1.常见损害为在红斑上出现成群丘疹及水疱。损害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呈带状排列。可有发热、患部附近淋巴结肿大。 2.神经痛为本病的特征之一,可在发疹前或伴随皮疹出现。中老年患者于损害消失后可遗留神经痛。经早期,足量,科学治疗,应该极少遗留神经痛! 3.病程约2~4周。愈后一般不复发。 用现代方法治疗,病程可以缩短到1周左右。复发的病例也有不少,见于经常熬夜、抵抗力弱的人! 4.三叉神经受累时可合并角膜炎、结膜炎,甚至全眼炎。 5.老年体弱或免疫功能低下者,病程较长,皮损可出现血疱、大疱甚至坏死,并可泛发。皮疹消退后可遗留神经痛。 6.病损累及膝状神经节可影响运动及感觉神经纤维,可引起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 7. 不全型或顿挫型带状疱疹可以仅出现红斑、丘疹而不发生水疱,或只发生神经痛而不出现任何皮损。 治疗原则: 早期发现,尽早防治! 1,该病有一点点传染性,可能引发周围人得水痘,特别是小孩。间断能观察到老人带状疱疹,几天后孩子得水痘,一起来看病的。 2,该病在皮肤上表现出水泡前,病人会有一阵阵神经刺痛或者瘙痒,这是病毒复制,侵犯神经的早期症状!        但是往往被忽视、大意,甚至到了医院被误诊成心绞痛、偏头痛、扭伤等。等过几天,皮肤上起泡才来发现是带状疱疹,这时候才到皮肤科看病。有的老人怕花钱怕麻烦,自己扛着忍着。过去书上也写着有的可以自愈。        治的晚的话,神经被病毒破坏的多了,容易造成粘连,修复自然慢,疼痛时间长,有的遗留后遗神经痛,几个月几年疼,晚上睡不着,白天阵发疼痛,活受罪!这时候能治的药不多,而且比较贵!        应当趁早治疗,效果最好,花一点钱,少受很多罪。        中医治疗以清热利湿、行气止通为主要治法。初期以清热利湿为主;后期以活血通络为主;体虚者以扶正祛邪与通络止痛并用。        西医治疗原则是抗疱疹病毒、止痛和防止继发感染。        当前以西医效果来的快。        医学发展像体育精神:更快,更高效,更强! 中医治疗方法: 1.内治 (1)中医辨证治疗 ①肝经郁热证: 治法:清泻肝火,解毒止痛 方药:龙胆泻肝汤减木通,加板蓝根、大青叶、延胡索、川楝子。 头面部加牛蒡子、野菊花 下部加苍术、黄柏、牛膝 血疱加赤芍、丹皮 疼痛加制乳香、制没药、蜈蚣、枸杞子、桑椹 ②脾虚湿蕴: 治法:健脾利湿,解毒止痛 方药:除湿胃苓汤加板蓝根、大青叶、延胡索、川楝子 水疱多加土茯苓、萆薢、车前 ③气滞血瘀: 治法:理气活血,通络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心烦眠差者加珍珠母、牡蛎、酸枣仁 疼痛剧烈者加延胡索、川楝子、制乳香、制没药、蜈蚣、乌蛇、全蝎、枸杞子、桑椹。 (2)中药针剂:疱疹早期可静点中药喜炎平注射液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功。疼痛明显者可静点中药丹红注射液、红花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以加强活血化瘀止痛之功。 (3)中成药:疱疹早期穿心莲胶囊、清热解毒颗粒、板蓝根颗粒、抗病毒颗粒、 蒲地兰消炎片、黄柏胶囊、二妙丸。疼痛明显者可予血府逐瘀胶囊、复方丹参片。 2.外治: (1)初起水疱、糜烂者:清热解毒中药散剂或颗粒剂麻油调膏外涂,如黄连油膏,青黛油膏等;或用清热解毒中药水煎液及中药调湿敷液湿敷。 (2)水疱大:刺破水疱,使疱液流出。 (3)水疱干涸、结痂用清热解毒中药散剂或颗粒剂调霜质外涂,如三黄膏等。 (4)针刺:沿皮穴位针刺;围针斜刺,包括顺刺、逆刺、平刺等。 (5)神灯照射:局部神灯照射,每次30分,日一至二次。  有的中医提倡挑破水泡,排毒,我不愿苟同: 1,破后病毒容易外传,给周围人造成传染威胁。 2,破后容易继发感染。造成愈合迟缓! 3,保护泡皮不破,加大湿敷,水泡能很快变小,数量减少! (三)西医治疗方法 以抗病毒、消炎、止痛和防止继发感染为原则。 1. 全身治疗  1) 抗病毒剂:一般用阿昔洛韦口服或静点,也可选用万乃洛韦、泛昔洛韦等。阿昔洛韦静脉点滴时须注意点滴速度不得过快,每次点滴应维持1~2小时。对肾功能不全者应减少用量。 现在常用新的高效抗病毒药:伐昔洛韦、法昔洛韦、泛昔洛韦。 2) 口服止痛药(我不建议,以后再细说) 3)神经营养剂等,可用维生素B1、B12等。 4) 免疫调节剂:可试用干扰素或丙种球蛋白等。 2. 局部治疗 以干燥、消炎为主,可外搽炉甘石洗剂,外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或贲昔洛韦软膏,酞丁胺搽剂或软膏,继发细菌感染时外用抗生素软膏。 3. 物理治疗 氦氖激光照射、紫外线照射及频谱电疗等均有一定的消炎、止痛效果。 4. 针刺:针刺某些穴位可用于止痛。

卢涛 2014-11-24阅读量9619

当心过劳“唤醒”带状疱疹病毒

病请描述:        中青年患者显增,提高免疫力是预防关键,当心过劳“唤醒”带状疱疹病毒,早治疗可避免顽固难治性后遗神经痛。

卢涛 2014-11-24阅读量6515

老年人有糖尿病基础上,突然发...

病请描述:        带状疱疹患者多为中年以上的人群,尤其老年人和免疫力降低者好发病。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以较剧烈疼痛为特征的疾病。由于病毒主要侵犯的是感觉神经,所以临床上绝大多数患者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剧烈疼痛。带状疱疹不传染。长期疲劳,神经系统疾病如流脑、结脑、脊髓炎等,急慢性传染病如感冒、传染性肝炎、结核等,化学品或药物中毒以及糖尿病、高血压、某些心肾疾病和正常的分娩过程、肿瘤放化疗、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等均可为其诱发因素。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带状疱症病毒潜伏在我们体内,一旦抵抗力下降,就可能发病。 治疗首选皮肤科: 1、 多休息,吃有营养并容易消化的食物,增强抵抗力。 2 、局部红斑水泡的处理:用抗病毒溶液湿敷,能让水泡变小减少,保持疱壁完整。我科配置抗病毒溶液,浸湿纱布后直接湿敷20分钟,每天3次,见效明显。不要剪破挑破水泡,否则可能感染结痂留瘢痕,还有的会传染小孩子得水痘。外用抗病毒药膏,喷昔洛韦,干扰素乳膏都行。 3 、物理治疗:半导体止痛激光,氦氖激光。 4 、 抗病毒药物:泛昔洛韦、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干扰素(糖尿病病人使用时,监控血糖,适当加强降糖药)等; 5 、免疫调节剂:转移因子、胸腺肽; 6 、营养神经:维生素B1、B12,甲钴胺 7 、止痛:加巴喷丁,乐瑞卡。        带状疱疹最好越早诊断,越早治疗越好,老年人有的喜欢自己扛,就医少或者不方便,贻误治疗时机,神经损害严重,很容易遗留后遗神经痛。治疗就麻烦了。        我的宗旨:早期治好,用准药,量足,缩短病程,不造成一个后遗症!

卢涛 2014-11-24阅读量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