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结节 > 内容

结节内容

刘懿博士说肺癌(七九六〇)一...

病请描述: 有一位年轻的男士因为发现了肺磨玻璃结节在我们科室做了手术,他的肺磨玻璃结节直径接近一厘米,实性成分很少,术后的病理是一个浸润性的肺腺癌。这属于比较早期的类型,因此手术后不需要辅助治疗,只需要定期复查。 他对于自己的病情比较了解,知道自己肺磨玻璃结节的病理,前段时间感觉自己有些头晕,就非常担心,是不是自己的肺癌出现了脑转移引起的这样的症状?他做了颅脑CT,没有发现异常,但还是不放心,找我想做一个双倍剂量增强颅脑核磁,看看到底有没有脑转移? 我对他说,如果想排除脑转移,想做个双倍剂量增强颅脑核磁是没有问题的,我可以给开。但我提前跟您说一下,以我的经验,像您这样大小和密度的肺磨玻璃结节型肺癌发生脑转移的概率非常的低,之前我还没有遇到过。

刘懿 2024-07-16阅读量786

穿刺会不会引起甲状腺癌细胞的...

病请描述:穿刺会不会引起甲状腺癌细胞的转移? 穿刺会不会引起甲状腺癌细胞的转移? 费医生相信,只要跟甲状腺结节病人提及穿刺,他/她脑海中第一个跳出来的就是这个问题,那么排名第二的是那个问题呢?看到最后,费医生给大家揭秘。   越来越多的朋友在常规体检后,发现她/他的体检报告单上有一个刺眼的词语“甲状腺结节”,其中又以女性为多。因此,很多女士非常恐慌,不知道这个结节是好的还是坏的。这时候,如何判断这些结节的性质就成了一个重要问题。   那么,什么情况下你的甲状腺结节需要穿刺? 首先,费医生要明确告诉大家:不是所有的甲状腺结节都需要穿刺。大多数结节是良性的,一般只需要定期观察就可以。但是当出现以下三种情况时,费医生可能会建议你进行细针穿刺活检:   1、结节大小:当结节直径大于2厘米,或者是结节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费医生会建议穿刺活检。   2、结节特征:如果结节在B超下表现出低回声、边缘不规则、钙化等恶性特征,超声评级达到4级以上,那么大概率费医生会建议穿刺活检。   3、临床症状:如果你出现了颈部疼痛、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并且这些症状高度怀疑与甲状腺结节有关,那么费医生会建议穿刺活检来帮助明确诊断。   好吧,如果费医生强烈建议穿刺,病友们总担心穿刺会把肿瘤弄破,癌细胞便会到处扩散,这是真的吗? 穿刺,全称叫做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是一项非常成熟的医学诊断技术,全世界都在广泛应用,它是唯一可以再手术前明确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方法。 那么,那么一根又细又长的针通过皮肤插入到甲状腺结节内部,抽取一些细胞出来,真的不会引起甲状腺癌的细胞转移?   既然大家都非常关心这个问题,费医生就详细介绍3点理由: 1.进行肿瘤穿刺的针头较小,对正常组织和肿瘤的创伤很小; 2.穿刺后很快能明确诊断,尽快进行治疗,肿瘤也来不及转移; 3.超声引导下穿刺,一般会避开血管,不会造成癌细胞入血。 实际上,细针穿刺活检引起甲状腺癌细胞转移的风险是极低的,虽然文献上有个别报道,但是费医生干了30年,瑞金医院一年20000多例穿刺,真还没碰到过。   差点忘了,排名第二的问题是:穿刺痛不痛?   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病人说一点都不疼,也有人说很痛,大家大都抽过静脉血吧?估计跟那个差不太多。如果你是一位超级怕痛的人,可以跟穿刺的医生说一下:   “嗨,麻烦多给点麻药!”    

费健 2024-07-16阅读量1343

乳房不适、有结节是不是乳腺癌?

病请描述:  要提醒大家的是,乳腺癌并不是只有乳房不适这一个症状,但是当你对乳房有不适感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因为这很有可能是乳腺癌的一个早期征兆。如果想要排查到底是普通结节还是乳腺癌,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   1、触摸乳房时,如果发现有硬块或肿块,质地比较硬、活动度比较差,那就一定要引起警惕了!因为乳腺癌的形成往往会导致乳房组织发生结节性的改变。   如果你在乳房触摸时感到疼痛或不适,那也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信号。   2、除了触摸有变化,外观上也有病变,比如乳头溢液,特别是血液或浑浊的液体;乳房破溃也要注意,主要是因为血液供给不足,就会让皮肤变薄甚至破溃,患者常常伴随剧烈的疼痛。而随着创面大量坏死,分泌物渗出。乳腺癌患者乳头也会出现扁平凹陷的情况,甚至直接缩到乳晕下面,看不见乳头。这和先天性的乳头内陷不同,因为后者拉出,而乳腺癌所致的回缩不可能拉出,同时乳头下方还可以摸到肿块。   3、当然,以上仅仅是乳腺癌的一些常见症状,并不能以此确诊,还需要接受专业的检查。   关于早期检查一般需要做哪些检查?   如何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定期到医院或正规医疗体检机构做体检。主要的检查手段包括乳房超声、钼靶、磁共振检查。对于40岁以下的健康人群,每年做一次乳房超声检查,就是大家常说的B超检查,对于40及40岁以上的健康人群,每年做一次乳房超声和钼靶,能够明确诊断绝大多数的乳房疾病,二者各有侧重、互为补充、不可替代。当超声、钼靶检查诊断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就需要补充乳房磁共振检查。   记住,及早发现,及早治疗,才能提高乳腺癌的治愈率。保护自己,关爱乳房,远离乳腺癌的威胁!需要注意的是,即使确诊为乳腺癌,也不需过于担心,早诊早治的患者,95%以上的患者能够治愈。

赵华栋 2024-07-16阅读量1973

皮肤黑痣与恶性黑色素瘤如何辨...

病请描述:黑痣与恶性黑色素瘤的辨别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1.  对称性:黑痣通常是对称的,而恶性黑色素瘤则不对称。 2.  边界清晰度:良性黑痣的边界通常清晰,而恶性黑色素瘤的边界不清晰,可能伴有不规则锯齿状改变。 3.  颜色分布:黑痣颜色分布均匀,而恶性黑色素瘤可能在棕黄色或棕褐色基础上掺杂粉红色、白色、蓝色等颜色。 4.  直径大小:良性黑痣直径一般小于5毫米,而恶性黑色素瘤直径大于5毫米。 5.  病变属性:如果黑痣出现发痒、疼痛、体积增大、表面出现溃疡性病变、刺痛或灼痛感,以及周围出现卫星结节或伴有区域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可能是恶性黑色素瘤的迹象。 6.  症状发展:黑痣的颜色、形状、大小或高度变化,特别是快速增长,可能是恶性黑色素瘤的标志。 建议如果您发现皮肤上的黑痣出现上述任何异常变化,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治。 编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院区,骨软中心,主治医师,屈国伦

屈国伦 2024-07-16阅读量1326

肢端型恶性黑色素瘤

病请描述:肢端型恶性黑色素瘤(AcralLentiginousMelanoma,简称ALM)是一种罕见的皮肤癌,起源于皮肤的黑色素细胞。它主要发生在手掌、足底和指甲床等肢端部位。尽管肢端型恶性黑色素瘤在亚洲人群中较为常见,但在全球范围内仍然相对罕见。本文将为您介绍肢端型恶性黑色素瘤的相关知识,以便您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1.病因 肢端型恶性黑色素瘤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紫外线暴露、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等可能与其发生有关。此外,长期受到摩擦、压力和炎症刺激的肢端部位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2.临床表现 肢端型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可能表现为肢端部位的色素斑、斑块或结节,颜色可为棕色、黑色或多色混合。随着病情发展,病灶可能逐渐增大、变厚,边缘不规则,甚至出现溃疡、出血等症状。由于肢端型恶性黑色素瘤的症状与其他皮肤病相似,因此容易被误诊或漏诊。 3.诊断 肢端型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主要依靠皮肤活检。医生会在疑似病灶处取一小块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确定是否为恶性黑色素瘤。此外,医生还会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4.分期 肢端型恶性黑色素瘤的分期主要依据肿瘤的厚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远处转移情况。一般来说,肿瘤越薄,预后越好;反之,肿瘤越厚,预后越差。此外,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5.治疗 肢端型恶性黑色素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手术切除是治疗肢端型恶性黑色素瘤的主要方法,旨在彻底切除肿瘤组织。对于高危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淋巴结清扫术以降低复发风险。放疗和化疗主要用于辅助治疗或晚期患者的姑息治疗。近年来,针对恶性黑色素瘤的靶向治疗药物取得了显著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6.预防 虽然肢端型恶性黑色素瘤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有助于降低患病风险。例如,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使用防晒霜保护皮肤;保持肢端部位的清洁和干燥,避免长期受到摩擦、压力和炎症刺激;定期进行皮肤自查,发现异常症状及时就医。 肢端型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的皮肤癌,了解其相关知识有助于提高警惕,及时发现和治疗。如有疑虑,请及时就医并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 编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院区,骨软中心,屈国伦

屈国伦 2024-07-03阅读量1328

黑色素瘤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病请描述:黑色素瘤的早期症状包括: 1.  正常皮肤上出现黑色素沉着,或者原有的色素痣颜色加深、变黑; 2.  色素痣出现色素增多,并有颜色加深现象; 3.  病变部位损害扩大,硬度增加,并伴有痒痛感; 4.  病损表现多样,可以是隆起的斑块或结节状,蕈状或菜花状; 5.  向皮下组织生长时则出现皮下结节或肿块型,向四周扩散者则出现星状黑斑或小结节; 6.  常见表现是区域淋巴结转移,如区域淋巴结肿大而就诊。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色素痣出现以下变化,可能预示着色素痣有恶变的风险: 大小改变; 颜色改变,如变红、变白、变蓝; 表面特征改变,质地形状的改变; 痣周围皮肤出现炎症反应,可能有出血、溃疡、瘙痒或疼痛等表现。 如果您注意到皮肤上的任何异常变化,特别是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检查。早期发现和治疗黑色素瘤是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的关键。同时,定期进行皮肤自查也是预防黑色素瘤的重要措施。如果您对自己的皮肤状况感到担心,建议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评估。 编者: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院区,骨软中心,主治医师,屈国伦

屈国伦 2024-07-03阅读量1795

甲状腺结节,可以不开刀吗?

病请描述:甲状腺结节,可以不开刀吗?   甲状腺结节是常见疾病,根据2023年1600多万人的体检数据,成人中通过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高达46% ,仅次于肺结节和肥胖。甲状腺结节中8~16%是甲状腺癌,甲状腺癌中超过90%的病理类型是甲状腺乳头状癌,而每年新发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一半左右,就是俗称“懒癌”或“幸福癌” 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这种类型通常预后非常良好的 。 那么,体检发现了甲状腺结节,很多人会很焦虑,因为往往听到有两句话:一句是你的结节形态不好,肯定是癌!还有一句是现在可能不是癌,以后还是要变癌!总而言之,好像早晚逃不过一刀,但是手术后需要服药又让大家纠结不已。于是,甲友们在网上问费医生最多的一个问题是:甲状腺结节,可以不开刀吗? 今天,费健就介绍一篇中华内科杂志 2024年6月刚刚发表的文章——《甲状腺结节的非手术治疗》。首先,费医生肯定地说一句,甲状腺结节,可以不开刀,但有个前提:你的结节,必须是良性的,或者是低危的微小乳头状癌。   我们先来谈谈甲状腺良性结节的非手术治疗。费医生来回答最常见的5个问题。 1、 什么是甲状腺良性结节? 世界卫生组织(WHO)第五版甲状腺肿瘤病理分类建议良性结节包括增生性结节、滤泡性腺瘤、具有乳头状结构的滤泡性腺瘤、嗜酸细胞腺瘤和滤泡性结节病, “良性结节”的诊断需要通过细针或粗针穿刺证实细胞学良性。 2、 甲状腺良性结节的动态随访要注意看什么? 首先看临床症状:大多数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患者通常没有什么不舒服,但如果出现颈部不适或疼痛,或因结节对周边组织的压迫而产生吞咽异物感或困难、声音嘶哑、憋气甚至呼吸困难等,建议及时看医生。 其次,看超声报告,以下信号值得重视:结节明显增大(比如直径增加超过20%),出现新发恶性征象如回声偏低、纵横比大于1、形态不规则、微钙化和被膜外侵犯等 ;同时,还需注意淋巴结的异常超声特征,如微钙化、囊性变、强回声、淋巴结变圆及周边血流等。 第三,看甲状腺功能,因为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比较高与结节恶性风险的增加及癌肿分期的晚期相关,千万不要忘了验血。 3、 甲状腺良性结节隔多久复查? 中国指南建议,应结合超声学特征及细胞学结果来确定随访频率,一般建议每隔6~12个月随访;对于细胞学良性而超声表现高度可疑的结节,建议在12个月内再次进行细针穿刺检查。 4、什么样的甲状腺良性结节需要消融治疗 中国指南明确指出消融治疗为结节进行性增大、有压迫症状、影响外观或思想顾虑过重影响正常生活,且不愿意接受手术的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可选择的治疗方法。欧洲甲状腺学会(ETA)的指南推荐对有局部压迫症状或美观问题,且直径达到或超过3 cm的良性结节可考虑治疗。在这里,费医生重点要提醒大家,国内外的指南或共识均强调消融治疗前必须经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认为良性结节。 5、甲状腺良性结节可以吃药控制吗? 令大家失望的是,目前甲状腺良性结节还没有特效药。应用左甲状腺素进行TSH抑制治疗来缩小或稳定结节的疗效存在争议,研究显示TSH抑制治疗仅在缺碘地区有效,而非缺碘地区不确切,所以中国指南不推荐对甲状腺功能正常的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实施TSH抑制治疗。       上面费医生给大家讲了甲状腺良性结节的非手术治疗。下面来谈谈低危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非手术治疗。回答大家最关心的4个问题,最后一个问题往往被大家忽视,一定要了解清楚。 1、什么样的恶性病灶适合主动监测? 美国甲状腺协会建议:对于低危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无局部侵袭及影像学检查转移者)、手术并发症风险高及预期寿命内手术风险高于获益者可考虑主动监测。中国指南的规定更为细致:肿瘤直径<1.0 cm,无局部侵袭,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穿刺未见恶性度高的亚型;并建议在年龄大于60岁、依从性好的患者人群中进行。国内外指南及共识均建议主动监测前应该通过穿刺进行细胞病理诊断甚至基因检测,以减少误诊、降低良性结节的随访频率,排除恶性程度高的亚型。 2、低危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主动监测的关键指标有哪些? 病灶增大是肿瘤进展最常见的征象,比如结节体积增加,或者直径增加≥3 mm,都需要引起重视,所以超声定期随访观察必不可少。另外目前尚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在主动监测过程中进行TSH抑制治疗,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甲状腺功能正常,服用左甲状腺素就没有必要。 3、什么样的病灶适合消融? 手术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首选方式,近年来超声引导的热消融也越开越多地被应用。中国指南建议适应证有九条: (1)肿瘤直径≤0.5 cm(对肿瘤四周均未接近包膜者可放宽至直径≤1 cm),且病灶距离内侧后包膜>0.2 cm; (2)非病理学高危亚型; (3)非紧邻甲状腺被膜; (4)非峡部结节; (5)无多灶性甲状腺癌; (6)无淋巴结或远处转移; (7)无甲状腺癌家族史; (8)无青少年或童年时期颈部放射暴露史; (9)医护人员充分告知手术切除是治疗PTMC的首选治疗手段后,患者仍拒绝外科手术和主动监测。 4、 消融治疗后千万不要忘了随访评估。 跟手术切除一样,热消融治疗后也要长期随访,随访内容包括:症状改善情况,相关并发症及其治疗、恢复情况,甲状腺功能等。建议首次随访在治疗后1个月进行,其后在3、6、12个月时进行超声随访,观察治疗病灶坏死情况、病灶大小,并计算减容率等来评价疗效 。如果超声怀疑存在局部复发、新发恶性病灶或者出现可疑淋巴结,建议找外科医生看看要不要开刀。 总之,甲状腺结节是临床中常见的问题,大多数良性结节及部分低危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可以采取定期随访、主动监测、消融等非手术治疗。超声检查是最简便、效价比最高且可及性最佳的监测手段,而消融治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卫生经济效益。在选择甲状腺结节的非手术治疗方案时,应权衡治疗的利弊,尤其是要严格把控适应证,避免过度医疗。

费健 2024-06-25阅读量1528

106、早期肝癌有什么症状?

病请描述:一般来说,早期肝癌没有任何症状。 但当肿瘤逐渐长大,肝区会出现胀痛不适的感觉。 但是,肝癌90%是在肝硬化基础上发展而来,会有肝硬化相关的表现。 非特异性表现:如面色晦暗(慢性肝病面容,比同龄人更苍老),食欲差,腹胀、乏力等。 肝硬化腹水的表现:主要是腹胀、下肢水肿等; 肝硬化脾大脾亢的表现:腹胀,腹部触及肿大的脾脏(左上腹),白细胞低导致抵抗力下降,血小板低导致容易出血等比如牙龈出血、鼻出血。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门脉高压性胃肠病:消化不良、腹痛、吐血、黑便等。 当然了,有肝硬化不一定有肝癌,但肝硬化结节属于肝癌的癌前病变。 因此,想要早期确诊,主要依靠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如果已经确诊肝硬化,需要终生每3个月筛查肝癌。如果只有慢行肝病比如乙肝、丙肝、酒精肝、脂肪肝等,也终生每6个月复查,控制好基础病并筛查肝癌(前面有文章专门介绍慢性肝病如何随访复查)。 每个患者均有特殊性,具体病因、治疗指征和方式请咨询专科医生。 欢迎收藏及转发给有需要的亲人朋友。

孙平 2024-06-21阅读量2299

106、早期肝癌有什么症状?

病请描述:一般来说,早期肝癌没有任何症状。 但当肿瘤逐渐长大,肝区会出现胀痛不适的感觉。 但是,肝癌90%是在肝硬化基础上发展而来,会有肝硬化相关的表现。 非特异性表现:如面色晦暗(慢性肝病面容,比同龄人更苍老),食欲差,腹胀、乏力等。 肝硬化腹水的表现:主要是腹胀、下肢水肿等; 肝硬化脾大脾亢的表现:腹胀,腹部触及肿大的脾脏(左上腹),白细胞低导致抵抗力下降,血小板低导致容易出血等比如牙龈出血、鼻出血。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门脉高压性胃肠病:消化不良、腹痛、吐血、黑便等。 当然了,有肝硬化不一定有肝癌,但肝硬化结节属于肝癌的癌前病变。 因此,想要早期确诊,主要依靠对高危人群的筛查。如果已经确诊肝硬化,需要终生每3个月筛查肝癌。如果只有慢行肝病比如乙肝、丙肝、酒精肝、脂肪肝等,也终生每6个月复查,控制好基础病并筛查肝癌(前面有文章专门介绍慢性肝病如何随访复查)。 每个患者均有特殊性,具体病因、治疗指征和方式请咨询专科医生。 欢迎收藏及转发给有需要的亲人朋友。

孙平 2024-06-21阅读量2273

甲状腺结节不必坐等穿刺或手术

病请描述:随着影像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大量甲状腺结节被检出并广泛关注,宏观数据告诉我们癌症的实际患病几率非常小,约为1-5%,大多数病变为良性,无症状,无需治疗。但作为患病的个体而言仍是不小的焦虑。 欣慰的是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治疗已具有十分成熟系统的流程,一旦发现甲状腺结节,医生会安排进入系统的评估和处理流程(参考《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第二版)》)。 在评估流程中超声是甲状腺最常用且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大多数结节也是常规超声体检发现,医生会根据结节生长速度、形态、边缘、与甲状腺包膜关系、血运情况、钙化性质等,给出TI RADS分类及相应的诊疗建议(参考《甲状腺结节超声恶性危险分层中国指南》)。有经验的超声科医生诊断结节良恶性的符合率可以达90%以上。 甲状腺功能生化检查是甲状腺结节评估处理流程中的另一重要项目,对甲状腺疾患的鉴别诊断十分有意义。如果TSH降低,根据临床情况,可考虑测定TSH受体抗体以确定甲亢的病因;如果临床和超声怀疑存在与甲状腺炎相关的甲状腺毒症,则可参考TPOAb;如果临床或超声怀疑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且TPOAb阴性的患者,可参考Tg抗体;在缺碘地区(目前已经极少了),具有结节性甲状腺肿伴TSH正常的患者,还可采用甲状腺核素扫描。 临床上,大部分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不会引起明显症状或需要特殊治疗。少数生长迅速、质地较硬、形态不规则或伴随症状(如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的结节(主要是TI RADS 4类以上)需要密切随访,监测其进一步变化以便采取进一步措施(主要指手术切除)。那么在随访的间隙,我们是不是能做点什么呢? 尝试中医药治疗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下面是一个中医药消除TI RADS 4a类甲状腺结节病例,供大家参考。 女性,31岁,既往结核病史,已接受规范抗痨治疗。2023年9月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超声见甲状腺左叶下极2.3×1.8mm低回声区,边界尚清,形态欠规则,周边似见点状强回声,CDFI未见明显彩色血流。超声诊断:甲状腺左叶下极实性结节(TI-RADS:4a类,建议密切随访);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可能;左侧锁骨上淋巴结稍肿大,结合病史,考虑结核可能。 患者平素疲劳乏力,口干偶有口苦,心烦、失眠、多梦,月经量少色暗,舌质红偏暗、舌苔薄黄腻,脉弦。 中医诊断:甲状腺结节-痰瘀阻滞 中医治疗:清热化痰活血散结 方药:夏枯草9g 川楝子9g 连翘6g牡蛎15g 半夏6g 浙贝母6g 海藻9g陈皮9g 僵蚕6g 鸡内金6g当归9g 白芍9g 茯苓9g 白术9g 太子参9g 泽泻9g 益母草15g 猫爪草9g 紫花地丁9g 以上方为基础,随证加减药物,服药3月余,患者自诉日常精神状态,月经状况明显改善,2024年1月复查甲状腺及颈部超声提示甲状腺左叶下极结节消失。 下面是一个中医药消除甲状腺恶性肿瘤术后合并TI RADS 3类结节的病例: 女性,51岁,2023年4月确诊左侧甲状腺癌并接受根治术,但右叶仍在存在多发甲状腺结节。2023年10月来我处就诊,甲状腺及颈部超声所见:右叶见数个低回声团块,最大6×4mm,CDFI见点状彩色血流。甲状腺内部回声增粗不均匀,甲状腺内部血流较丰富。超声诊断:甲状腺右叶结节(TI-RADS 3类)-考虑良性病变,甲状腺右叶弥漫性病变,双侧颈部见淋巴结。  患者平素乏力明显,多汗、盗汗,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入睡难、多梦、早醒。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数。 中医诊断:甲状腺癌术后、甲状腺结节–气阴两虚 中医治疗:益气滋阴清热散结 方药:夏枯草9g 牡蛎15g 半夏6g 浙贝母6g 海藻9g 鸡内金6g 黄柏6g 知母6g 生地9g 山茱萸9g 地骨皮9g 柴胡9g 黄芩9g 太子参30g 熟大黄6g 龙骨15g 牡蛎15g 以上方为基础,随证加减药物,服药6月余,患者睡眠、大便以及乏力、多汗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2024年5月复查甲状腺及颈部超声提示甲状腺右叶结节消失。 结合上述病例,总结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一些优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调节整体,治疗局部: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全身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失常,因此在治疗上也是着眼于整体,而不是局限于结节本身。 强调共性,突出个性:中医要强调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常见的分型有肝郁气滞、气滞血瘀、痰湿阻滞、阴虚火旺、气阴两虚等,不同分型采用不同的方药,针对性强。 缓解症状,预防复发:中医药不仅可以帮助缩小或消除结节、减轻结节症状,还可以缓解伴随的其他症状,如疲劳、情绪波动、睡眠障碍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注重治病求本,通过调理身体内环境,改善体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甲状腺结节的复发。 因此,甲状腺结节,合并有躯体症状的患者,中医药是不错的选择!

向军 2024-06-21阅读量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