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腹部 > 急腹症 > 内容

急腹症内容

肠癌的预警机制--- 关注自...

病请描述:        最近10年,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肠癌的发病率在国内逐年攀升,肠癌作为最常见的癌症之一靠近了我们。曾几何时,大江南北流行一句”最悲哀莫过于人没了,钱还没花光”,在著名的温州民营企业家王某因肠癌去世留下庞大遗产后,温州的企业家蜂拥到医院进行全身体检。毋庸置疑,定期体检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种早期发现疾病的手段。然而,除了到医院定期体检之外,我们对肠癌的早期发现就束手无策了吗?        笔者在临床工作20余年,碰到太多的肠癌病人往往是等疾病发展到晚期不可收拾的地步,甚至发展到出现完全肠梗阻伴有腹痛腹胀等急腹症情况出现后才到医院看急诊!而当疾病发展到这个阶段的时候,治疗效果已经不理想,而治疗也会增加很多麻烦。        从病史上看,肠癌的发展是要经历一定的过程的。从肠息肉发展到肠癌晚期肿瘤占据肠腔一圈引发肠梗阻,肿瘤往往需要2年左右的时间发展。而除了到医院做肠镜检查发现病灶外,人体也在疾病很早期的阶段就通过各种异常生理变化提醒我们要关注自己的肠道病变。这其中最为直观简单的信号就是排便习惯改变!由于发生在肠道黏膜的炎症、息肉、肿瘤等病变造成了黏膜破坏、出血、肠壁收缩蠕动异常、肠腔狭窄、排空障碍等。排便习惯的改变就成了消化道各种疾病的普遍症状。        很多病人常说我每天有排便,习惯很好,没有异常。殊不知,排便习惯不仅指排便的频次,不仅仅指便秘,包括每天排便次数、排便的时间、大便的软硬形态、颜色、粗细、条形是否完整、有否带血、排便和腹痛的关联、是否有里急后重、是否有脓、有粘液等都属于排便习惯的范畴。这其中有变化就应该引起我们警惕。当我们注意到排便习惯的改变后就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去做个简单检查,化验一下粪便常规及隐血,请外科医生检查一下直肠,做个肛指,如果有需要则进一步做个肠镜检查。如果能排除肠道的恶性疾病,也可以采取中西医方法治疗各种良性疾病引起的症状。如果查获了恶性肿瘤,那么我们绝大多数的晚期肠癌病人就可能在疾病的相对早期就得到诊断和合适的治疗,早期肠癌的5年生存率已经非常高了,比较早期和晚期肠癌,目前治疗的手段和疾病的预后差别是巨大的。        对我们来说,平时养成并保持一个良好的排便习惯就显得非常重要,这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排便习惯的改变,及时就医。        肠癌的发病和人的饮食、工作环境、遗传等多因素有关,而在所有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中,肠癌无疑是一种最为容易发现和预防的癌种。如果每个人都能关注自己的排便习惯,肠癌对社会和个人的危害将大大降低。

许阳贤 2017-06-06阅读量1.3万

儿童紫癜性肾炎高发,应如何预防

病请描述:  许多儿童因身体出现大范围的出血性红斑而就医。询问患儿家人时,多会发现患者在发病前有感冒或吃河海类食品(如鱼、虾、蟹及蛤等)的情况。少数患儿则是因为预防注射如抗生素、碘胺、异烟肼、水杨酸盐、巴比妥及碘化物等药物引起。这种因前驱发生呼吸道感染或是食用海鲜食物、药物而出现红色皮疹的疾病,临床上称之为 “过敏性紫癜”。   很多家长都很困惑,现在儿童紫癜性肾炎的高发,这也让父母很苦恼。为什么小孩子会得这种病呢?日常如何预防紫癜性肾炎?   为什么小孩子会得紫癜性肾炎   对某些因素过敏,引起全身血管的炎性病变,皮肤表现为红色疹点,这就叫紫癜,肾脏受到损害就称为紫癜性肾炎。过敏性紫癜的发生和具有过敏性体质有关,接触附着在灰尘上的病菌、海鲜类食物、动物皮毛、冷空气、花粉和含有抗生素等组成元素的药品等,都可以导致过敏性紫癜的发作。在年龄上,紫癜性肾炎常患病于10岁以下儿童,约1/3患者有病菌、病毒等先驱感染史;近1/4的患者与鱼、虾类过敏或注意预防注射、药品相关。   国内曾有人统计,在国内外2840例相关系报道的基础上,得出的统计数据:有紫癜性肾炎者占总人数的37.6%。假如表现出发热、流涕、咽痒、咳嗽、咳痰等流感现象时,应马上口服板蓝根颗粒、双黄连口服液、小柴胡颗粒等中成药,避免耽误病情,加大医治难度。   儿童在患紫癜性肾炎时,肾外症状包括皮肤紫癜、腹痛、便血。有的病人肚子痛得很厉害,严重的可发生肠套叠、肠穿孔、肠出血。病人一般还有膝关节、踝关节、腕关节或肘关节疼痛。从肾内症状看,一般在皮肤紫癜后2星期到2个月,病人会出现血尿、少尿、浮肿、高血压。   紫癜性肾炎发病有这些症状   紫癜性肾炎的症状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紫癜性肾炎肾外症状,另一种是紫癜性肾炎肾脏症状。那么紫癜性肾炎肾外症状:皮肤上可以看到大小不等、微微高出皮面的出血性斑点,这种出血斑点,加压以后不褪色,证明是出血斑点,而不是充血性的。紫癜常是首发的症状,也是医生们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   出血性斑点分布的部位常在上下肢体侧面,如上肢手腕以上的背侧,小腿的前面,有时可累及到臀部与下腹部。一般持续4-6周,而后消退。大约有一半的患者在出过之后可以再出,甚至反复多次出现。病程往往迁延很长时间。多数紫癜性肾炎患者可以出现胃肠道症状,表现为部位不定的腹部绞痛,甚至表现为黑色粪便或血便。   腹痛剧烈也是紫癜性肾炎的症状,常以急腹症在外科就医,甚至误诊而开腹手术。约半数紫癜性肾炎患者出现膝、踝、腕和手指关节疼痛症状,以膝、踝最常见。关节除疼痛之外,还可以轻度肿胀。病情恢复后不留后遗症。紫癜性肾炎肾脏症状:肾脏常于紫癜发生后表现为血尿、蛋白尿,以血尿最常见。   血尿是肾脏炎症造成的,可以是肉眼血尿,也可以是显微镜下血尿。多数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一般不到2g。但也有大量蛋白而导致肾病综合征。多数患者血尿、蛋白尿在持续一段时间后,症状逐渐好转,以至痊愈。一部分紫癜性肾炎患者则可以表现为症状迁延,肾功能逐渐恶化,最后发展为肾功能衰竭,危重患者尽管数量不多,但可以在短期内出现少尿、肾功能迅速恶化,呈现为急进性肾炎,最后导致肾功能衰竭。   如何预防紫癜性肾炎的发生   紫癜性肾炎是肾炎的一种,也是目前发病率比较高的肾脏类疾病的一种,紫癜性肾炎在发病的一个月内表现为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便、便血和血尿等症状,一旦发现患者有这些过敏现象,并且久治不愈的话,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检查肾脏是否受损。那么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紫癜性肾炎的发生呢?   紫癜性肾炎三分治,七分养,紫癜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做好紫癜养生,对于紫癜性肾炎的早期治疗和如何预防紫癜性肾炎反复发作意义重大。   饮食方面,宜多食清淡、富于营养及易消化食物,可常服带衣花生、红枣、桂圆、扁豆、茄子等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动物肝等补充维生素C等。禁食香燥、辛辣食物及鱼、虾、蟹、烟、酒等。   药物方面,避免使用可减少血小板的药物,如头孢菌素、奎宁、对氨柳酸钠、利福平、阿斯匹林、地高辛、奎尼丁、磺胺药、异丙嗪等。避免使用能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药物,如潘生丁、右旋醣酐等。   避免过敏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生活中产生过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细菌感染、药物、食物、寄生虫等。如已发现或怀疑某种植物、药物、食物、微生物等过敏因素,应采取忌食、避免接触和进行治疗等措施,不要冒险饮食从未吃过的可能会引起过敏的食物。

张冉 2017-02-22阅读量1.6万

妊娠晚期急性胆囊炎的诊断和处理

病请描述:        急性胆囊炎是妊娠期比较常见的急腹症,仅次于急性阑尾炎,发生率高达 1 /10000 ~ 1 /1600。可发生于妊娠各期,以妊娠晚期多见。急性胆囊炎可发生严重并发症,如胆源性胰腺炎、胆囊积脓、胆囊穿孔、急性腹膜炎等,炎症可诱发宫缩导致流产、早产、胎儿窘迫等,威胁母儿生命。 1、早期诊断        该类患者既往多有右上腹疼痛病史,常在饱餐或过度疲劳后突发右上腹痛、上腹部正中或剑突下,阵发性加剧。疼痛可放射至右肩部、右肩胛下角或右腰部,少数患者可放射至左肩部。大部分患者可有恶心和呕吐,寒战、发热,25% 左右的患者合并黄疸。查体右上腹压痛明显。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肝酶和胆红素可升高; B 超检查可见胆囊肿大、壁厚或合并胆石。由于妊娠晚期增大的子宫使脏器移位,妊娠期急性胆囊炎的体征常不典型,易误诊为其他急腹症如急性胰腺炎。X 线、CT 检查因可能对胎儿造成伤害,应用受到限制,当超声检查结果不确定时,可以加用磁共振检查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妊娠晚期发胆囊炎的原因是:孕期雌激素和孕酮的水平高,胆囊组织具有雌激素、孕激素的受体,激素使得胆囊对缩胆囊素的反应减弱,胆囊排空能力降低,空腹胆囊的容量增加,妊娠晚期胆囊体积较非妊娠期体积增大一倍,胆汁淤积。此外,妊娠子宫增大压迫胆囊也可引起胆囊炎。 2、妊娠晚期急性胆囊炎的治疗        急性胆囊炎妊娠期治疗原则与非妊娠期一致。由于妊娠期手术治疗对于胎儿有潜在的风险,选择手术治疗多有顾虑,因此,多选用保守治疗,缓解症状,控制感染和预防并发症。但保守治疗复发率较高,一旦再发,病情较前加重,增加手术难度,且容易引起早产。 2. 1 非手术治疗         ①控制饮食:应禁脂肪饮食,缓解期可给予高糖、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        ②对症治疗:可用解痉止痛剂,如阿托品肌内注射,或哌替啶肌内注射。症状缓解期可适当服用利胆药,促进胆囊排空。        ③抗感染治疗:应选用广谱抗生素头孢菌素类,对胎儿无不良影响,应作为首选。 2. 2 手术治疗 2. 2. 1 手术指征:        ①非手术治疗无效,且病情加重;         ②有明显的腹膜炎体征或疑为坏疽性胆囊炎、胆囊穿孔、胆囊周围积液;        ③合并有胆总管结石、急性胆管炎,出现梗阻性黄疸,并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④妊娠期胆绞痛反复发作>3次者。 2. 2. 2 手术方式:        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或开腹手术行胆囊切除或胆囊造瘘术。由于妊娠晚期孕妇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明显,腹腔镜气腹腹腔内压的升降会加剧其改变,孕妇易出现心律不齐、心肺功能不全等并发症。但目前认为妊娠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减轻、创伤小、出血少、切口液化和感染几率低、血栓发生率低、住院日缩短的优点。相对于开腹手术可减少对子宫的操作和激惹,降低早产的概率。 2. 2. 3 手术时机选择        妊娠晚期可选择腹腔镜手术治疗,但要求术者技术娴熟,经验丰富。妊娠晚期急性胆囊炎患者保守治疗出现症状复发的概率为 44%。妊娠期急性胆囊炎症状复发,增加住院次数和早产风险。非手术治疗的急性胆囊炎患者产后症状容易复发,亦及早手术治疗。症状一旦再发,病情较前加重,增加手术难度,和中转开腹的概率。 本文引自 马媛媛等,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6 年 1 月第 32 卷第 1 期

赵刚 2016-11-26阅读量9558

妊娠期腹腔镜手术是否安全?

病请描述:        腹腔镜手术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妊娠期腹腔镜手术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展,并逐渐成为许多外科和妇科疾病的首选手术治疗模式。 1 妊娠期腹腔镜手术较开腹手术的优点 1.1 提高孕妇的安全性。        从对孕妇的安全性来说,妊娠期常见的急腹症手术有卵巢囊肿蒂扭转、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等。急性阑尾炎是妊娠期最常见的急症,发生率约为 1/2 000~1/1 000,孕期阑尾炎易穿孔导致急性腹膜炎,一旦确诊主张早期手术。妊娠期合并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的发病率仅次于阑尾炎。腹腔镜在妊娠期急腹症这一领域发挥了良好作用,它以探查代替开腹探查,既可避免开腹手术给孕妇带来的痛苦,降低手术风险,又可以在镜下进行手术治疗,减少了母儿病率。 1.2 提高胎儿的安全性。        从对胎儿的刺激性来说,腹腔镜术中由于避免子宫暴露于空气 ,没有对子宫的直接压力,手术创伤小,减少了开腹手术时对子宫的搬动和刺激,从而减少了对胎儿的刺激,有助于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降低自然流产、未足月产、早产发生率也低,并可降低术后感染率,孕妇能很快恢复妊娠生理状态。有医师比较了100 例妊娠妇女因急腹症进行腹腔镜和开腹手术的并发症和对妊娠预后的影响,发现在妊娠期进行腹腔镜手术是可行的,腹腔镜手术后胎儿结局良好。另外,腹腔镜手术切口小且易愈合,孕妇术后并不会产生剧烈的疼痛,镇痛药物用量也少,有效地减轻了镇痛药对胎儿的不良影响。 1.3 加快孕妇肠胃等功能的恢复。        从孕妇肠胃功能的恢复来说,腹腔镜手术肠道激惹少,胃肠道功能恢复快,减少了术后肠粘连、肠梗阻发生的可能性;腹壁的美容效果、较短的住院日等同样可使孕妇获益。 2 妊娠期腹腔镜手术对母儿的影响 2.1 CO2气腹对母儿的影响。        CO2气腹对母儿的影响作用主要来自于气腹所使用的 CO2气体和气腹时腹腔内压的上升。人们对妊娠期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一直存在顾虑,最主要的原因是气腹本身带来的腹腔压力升高可能减少子宫血液循环,使母体静脉回流及心排血量减少,最终导致胎儿低血压、缺氧及酸中毒。为减少 CO2对胎儿的影响,应保持孕妇呼吸道通畅,选择恰当的腹腔压力(10~12 mm Hg),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因此气腹压力、手术持续时间对胎儿预后产生重要的影响。当腹腔压力维持在合适水平时,妊娠期的腹腔镜手术并不会对胎儿和母体产生明显的伤害,与开腹手术相比无明显差异。 2.2 麻醉及药物对母婴的影响。        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及实际操作,腹腔镜手术均是在全身麻醉的状态下进行的。在妊娠期,特别是胎儿器官尚未形成的妊娠早期行腹腔镜手术时,首先关注的是麻醉药的致畸问题,应避免使用有争议的麻醉药。妊娠期行全麻可提供满意的手术条件,插管应迅速、快捷,以减少胎儿缺氧的发生。其次,可选用其他方式麻醉,如静脉麻醉或硬膜外麻醉。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必须保证母体有充足的肺通气及换气功能,防止 CO2潴留、酸中毒。 2.3 腹腔镜手术对母婴的损伤。        由于妊娠自身原因及腹腔镜手术的特点,进行腹腔镜手术时,特别是以盲法插入气腹针及套管穿刺针时,有可能损伤妊娠子宫及肠管;而且,增大的子宫遮盖视野给手术带来一定的困难,手术操作空间小,容易造成直接器械损伤。为避免这种损伤的发生,应选用经验丰富的内窥镜医师完成,在插入气腹针和套管穿刺针的同时,应推动子宫或卵巢或辅助腹壁牵拉,使子宫和腹壁之间距离增加;另外,第一个套管穿刺针的入路应置于脐孔或左上象限,至少需离子宫底 3 横指,最好在 B 超指导下进行。

赵刚 2016-11-15阅读量8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