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听到关于肺炎的新闻或讨论,但你是否真正了解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Pneumonia,简称CAP)呢?这是一种常见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什么是社区获得性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简单来说,就是你在医院之外的地方,比如家里、学校、办公室等,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肺部感染。它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的人群中,但老年人、儿童、免疫功能低下者等群体更为常见。 二、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体 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体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支原体、衣原体、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这些病原体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途径感染人体。其中,肺炎链球菌是最常见的病原体,其阳性率占已知病原的40%~60%。 三、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症状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症状多种多样,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不同患者的症状可能有所差异,有些患者可能症状较轻,而有些患者可能症状较为严重,甚至出现呼吸衰竭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1.发热:患者大多伴有不同程度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热型多不固定,可表现为不规则热、弛张热或稽留热。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病毒性常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40℃以上,部分患者有寒战、畏寒等表现。 2.咳嗽咳痰:咳嗽、咳痰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常见典型症状。因感染病原体的不同,咳嗽程度也不相同。大多早期表现为轻咳或干咳,连续刺激性咳嗽多见于支原体肺炎。随病情进展逐渐出现咳痰,多为白色黏液状痰,化脓菌感染者可为黄色脓性痰,肺炎链球菌感染可为铁锈色痰。 3.胸痛:胸痛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又一典型症状,因病变程度或病变部位不同而异。咳嗽、咳痰为加剧诱因。病变累及胸膜时疼痛多呈针刺样或随呼吸加重,下叶肺炎波及膈胸膜时疼痛可放射至肩部或腹部。 4.呼吸异常除咳嗽、咳痰、胸痛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频率和深度的改变,出现张口呼吸、端坐呼吸,甚至发绀,还可能伴有咯血症状。 5.全身症状:患者常伴有头痛、头晕、全身肌肉酸痛、无力等症状,部分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或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重症患者可出现呼吸急促或窘迫,甚至嗜睡、意识障碍、神志障碍或精神症状等。 6.肺外症状:还可能出现肺外症状,如肺尖部病变可反射性引起肩臂痛,后部病灶可刺激后胸膜表现为腰背部疼痛,少数下叶肺感染刺激横膈可出现上腹疼痛并向肩部放射,有嗳气和呃逆。 四、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对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胸部X线或CT检查通常可以发现肺部的炎症病变。此外,血液检查、痰液检查等也有助于明确病原体。 一旦确诊为社区获得性肺炎,应及时进行治疗。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感染治疗、对症支持治疗等。根据病原体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保持呼吸道通畅等,以促进病情的恢复。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如果出现症状加重、呼吸困难等情况,应及时就医,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预防 预防社区获得性肺炎非常重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预防的关键,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避免吸烟等。在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勤洗手等。对于高危人群,如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者等,还可以考虑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以降低患病风险。 六、结语 社区获得性肺炎是一种常见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对人们的健康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通过了解它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这一疾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一旦出现疑似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症状,不要慌张,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希望通过这篇科普文章,能让更多的人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守护自己的健康。
宋晓科 2025-02-07阅读量1031
病请描述: 许多患者是体检偶然查出了腰椎间盘膨出,还有不少患者是出现了腰部、腿部的疼痛以及下肢的不适才去就医,然后拍核磁片子检查后,发现了腰椎间盘膨出。这些患者都非常焦虑,匆匆赶去医院然后咨询医生,“您看我的腰间盘出问题了,这要怎么治?”、“腰椎间盘膨出是不是腰椎间盘突出,严重吗?”等。今天,我们就请宣武医院王作伟主任为大家讲讲。 腰椎间盘膨出是不是腰椎间盘突出? 事实上,大家所熟知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病程的程度可以分为4种:腰椎间盘膨出、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脱出、腰椎间盘游离。其中,腰椎间盘膨出是最初期的阶段,也是最轻的一种情况,许多人查片子都有这种情况。 椎间盘是由外圈的纤维环和中心的髓核组成,当纤维环层层撕裂但又没有完全破口时,髓核向一侧突,就形成了这样的椎间盘膨出。等到纤维环彻底破裂了,髓核从破口突出了就椎间盘突出;再进一步突出,就是脱出了;再严重一些,就是一部分髓核从破口掉出来,游离在外面了。 那腰椎间膨出会导致腰腿疼吗?要怎么治疗? 其实,腰椎间盘膨出不会出现任何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出现症状的前提是什么?是突出压到或刺激到神经,才会出现症状。而腰椎间盘膨出非常小,一般不会压到神经,而且我们人体对神经有一定的保护机制,中间还有脑脊液,还隔着很多的其他组织,膨出这种程度还不会直接压迫到神经产生症状。甚至许多人查出有腰椎间盘突出,也没有明显症状,这些情况都不算是疾病,完全不用治疗。但如果患者出现神经受压症状了,这时才算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治疗。 那既然腰椎间盘膨出不会引起症状,那患者出现的腿疼,腰部不适,又是怎么引起呢?这些往往是局部肌肉、韧带、软组织的问题,可能是这些天过度疲劳,缺乏锻炼,久坐或干活导致的肌肉酸痛。这时不是腰椎间盘膨出造成的,需要找找其他原因,等找准病因后再治疗。
王作伟 2025-02-05阅读量897
病请描述: 肾虚与前列腺炎作为两种常见的男性健康问题,由于其症状的某些相似性,常常被人们混为一谈。然而,实际上这两者在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肾虚和前列腺炎之间的共通点和区别。 肾虚 定义及病因: 肾虚是中医的概念,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藏精生髓,主生长发育与生殖,同时肾也主宰水液代谢,与骨、髓、脑、发等组织器官密切相关。肾虚,即指肾脏精气阴阳不足。其发生,多因先天禀赋不足、年老体弱、久病伤肾、房劳过度、情志失调等因素导致。这些因素可单独或共同作用,使肾脏精气耗损,功能下降。 症状: 肾虚的临床表现多样,且根据肾阴、肾阳的不同亏损情况,症状表现也有所差异。肾阳虚者,常表现为畏寒肢冷、腰膝酸软、性欲减退、阳痿早泄、夜尿频繁、精神萎靡、面色苍白或晦暗、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等。肾阴虚者,则多见头晕耳鸣、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失眠多梦、遗精早泄、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状。此外,肾虚还可能影响到其他脏腑的功能,如脾虚导致的消化不良、心肺功能下降引起的气短乏力等。 治疗方法: 肾虚的治疗遵循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原则。肾阳虚者,宜温补肾阳,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方剂加减治疗;肾阴虚者,则需滋养肾阴,常用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等。同时,结合针灸、推拿、食疗、情志调节等综合疗法,以增强疗效。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适量运动、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也是治疗肾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前列腺炎 定义及病因: 前列腺炎是指前列腺组织发生的炎症性病变,是男性泌尿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前列腺作为男性特有的性腺器官,位于膀胱下方,包围着尿道。其发病原因复杂,主要包括细菌感染、非细菌性炎症、自身免疫反应、尿液反流、神经内分泌因素以及生活习惯(如久坐、憋尿、辛辣饮食、性生活不规律)等。细菌性前列腺炎多由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感染引起;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则可能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 症状: 前列腺炎的症状多样,轻重不一,主要包括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尿滴沥、尿不尽感等排尿异常症状;会阴部、下腹部、腰骶部疼痛或不适;性功能障碍,如性欲减退、勃起功能障碍、早泄;以及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乏力、肌肉酸痛等(多见于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此外,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精神神经症状,如焦虑、抑郁、失眠等。 治疗方法: 治疗前列腺炎的原则在于消除炎症、缓解症状、防止复发。对于细菌性前列腺炎,抗生素治疗是首选方案,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药物并坚持足疗程使用。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则更为复杂,可能涉及中药调理(如李小平利尿消炎丸、前列舒通胶囊等)、物理疗法(如微波、超短波等)、α受体阻滞剂、抗炎镇痛药以及心理行为干预等多种手段。此外,改善生活习惯如避免久坐不动、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也有助于减轻病情。 肾虚和前列腺炎之间共通点 尽管肾虚与前列腺炎分别归属于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体系之中,但在实际临床实践中两者仍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叠。例如,二者均可导致男排尿异常、性性功能障碍、疼痛不适、影响精神心理等问题;此外,不良的生活习惯如过度疲劳、饮酒无度等往往是诱发上述病症的共同诱因。不仅如此,中医还认为前列腺炎的病机主要包括肾虚、湿热、血瘀、肝郁等,其中肾虚是导致前列腺炎的内在基础。 肾虚和前列腺炎之间的区别 尽管肾虚和前列腺炎存在共通点,但肾虚与前列腺炎在定义、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概念:肾虚是中医理论中的概念,强调肾脏精气亏损;而前列腺炎是西医诊断,特指前列腺组织的炎症性病变,病因复杂多样。 症状差异:肾虚的症状更为广泛,涉及全身多个系统,如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等;前列腺炎则主要集中在泌尿系统,以排尿异常、疼痛、性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 治疗方法:肾虚的治疗以中医为主,注重整体调理,通过药物、针灸、食疗、情志调节等综合手段恢复肾脏功能;前列腺炎的治疗则依据具体类型和严重程度,采用抗生素、中药、物理治疗、前列腺按摩、心理治疗等多种方法。 综上所述,肾虚和前列腺炎虽然有一些共同的症状,但它们在病因和治疗方法上存在显著差异。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这两种疾病。对于患者来说,及时就医并根据自身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两种疾病。
武汉李小平中医 2024-10-28阅读量2477
病请描述: 实际上,在经过数十年的时间里,人们对于坐骨神经痛这个术语的过度使用,已经使得如今的坐骨神经痛成为了一种广义上的描述,涵盖了一种症状,而非具体的诊断。 上班一族,在电脑边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常常就会觉得一侧或双侧臀部到腿上产生一阵一阵的痛感,情况轻微的人可能只感到腰酸背痛,而严重者甚至连走路都有困难,这个就有可能是患上了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就是那个让你的臀部感觉自己是火箭发射台的痛症,它的根源就在髋部,是身体里最长、最壮实的神经。 不过,真正的坐骨神经损伤其实很少见,但人们习惯于用“坐骨神经痛”这个词来形容腰部一发作,腿部也跟着闹情绪的那种痛。这种痛的共同点就是它得罪了神经,可能是挤压、刺激、发炎,或者神经被腰部玩弄于股掌之间,惹得它生气不已。 当处在坐骨神经痛的急性期时……你可能会感受到沿着坐骨神经分布的剧烈疼痛,从腰部一直延伸到腿部和足部,同时还可能伴有肌肉无力、麻木、刺痛等症状。 这种疼痛的性质和程度因人而异,有些人形容它像是“烧灼”、“电击”或“针扎”,有些人则说它是持续不断或间歇发作的。通常情况下,腿部的疼痛要比下背部的更加严重。如果您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无论是坐着还是站着,当您突然改变姿势时,疼痛可能会加剧。 此外,一些强制性或突发性的身体动作,如咳嗽或打喷嚏,也会使疼痛加剧。 坐骨神经痛的病因 腰椎间盘突出:这是坐骨神经痛的常见病因,随着年龄的增加,椎间盘更脆弱更容易退变,退变的椎间盘可向后方突出压迫神经根,而这些神经根共同组成坐骨神经。 椎管狭窄:椎体的退变可造成椎管的狭窄,从而对脊髓或神经根造成压迫,坐骨神经痛是腰椎管狭窄症的症状之一。 脊柱肿瘤:脊柱肿瘤对神经根的直接压迫也可导致坐骨神经痛,但并不常见。 梨状肌综合征:位于臀部的梨状肌有时也会对坐骨神经造成刺激,称为梨状肌综合征。 感染或外伤:坐骨神经痛也可由外伤、骨折、感染等引起。 自我检查——直抬腿测试 通过采用直抬腿的姿势,你可以将坐骨神经拉伸至最大限度,并引发神经根的运动,以促使其滑动。当椎间盘突出导致神经根受到压迫时,由于神经根与周围组织之间可能发生粘连,会影响其滑动的顺畅性。因此,在进行直抬腿动作时,如果你注意到抬腿的角度减小,或者抬腿时原有症状加剧,考虑是坐骨神经痛的表现。 日常预防的三个要点 1.养成良好的用腰习惯 平时保持坐姿端正,尽量减少久坐弯腰;避免过度疲劳,不要突然进行剧烈的腰部活动,如需弯腰拎重物,最好先做适当的腰部准备活动,并下蹲提起,避免直接弯腰拎起,尤其是年纪大或有相关病史的人群。 2.加强腰背部核心肌群锻炼 选择不太可能伤害背部的体育活动,考虑游泳、瑜伽等,强化腰背部周围核心肌群,同时需要注意做好热身且循序渐进,以防运动损伤。 3.保持健康的体重 超重和不良饮食与全身炎症和疼痛有关,距离理想体重越近,脊柱承受的压力就越小。 4.科学选择床垫 床垫的选择主要考虑硬度问题,一方面不能过于柔软,躺下后如果整个人都陷入床垫里,反而会增加腰椎局部压力,另一方面不能过于坚硬,睡硬板床,由于应力过于集中,睡醒反而会周身酸痛。床垫软硬要适中,才能给予脊柱良好的支撑与保护。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806
病请描述:腰酸背痛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话题,有文献报道超过65%的人在自己的一生中有过腰背痛的侵扰,有数据表明:腰背痛是体力劳动者因病休息的第二大类原因,仅次于上呼吸道感染。尽管发生率很高,但是腰背痛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普遍关注,为什么腰酸背痛久治不愈呢? 腰酸背痛长期以来也是是骨科、疼痛科和康复门诊的“常见病”。我们常常听说“患者腰痛,大夫头痛”,多少患者奔走各家医院寻求镇痛良方而未能获得满意疗效,不少人还被“祖传秘方”骗走了不少钱财,直到如今还是这样。 脊椎的退化早在 20 多岁时就开始了,最先退化的就是椎间盘,开始会先失去水分与弹性,部分产生椎间盘的突出或破裂,有一些则进一步造成后关节松动、增生骨刺。多数人只有轻微背 部或臀部酸痛。当骨刺压迫到神经的时候,会产生大腿下肢的酸、麻、痛,即所谓的坐骨神经痛。 同时,中老年人由于后关节松动、滑脱或侧弯,产生脊椎管路狭窄也可压迫神经:另一种老年人常见的脊椎病变,则由于骨质疏松,引起胸腰椎交界处压迫性骨折,常因微小受伤,如弯腰拿东西或滑跤,便可能造成这类骨折。多数脊椎压迫性骨折患者在 6~8 周后,都会得到良好的改善,但仍约有 5%的病人疼痛会持续加剧,造成驼背,甚至神经的压迫。 然而,在日常生活或临床工作中,人们往往对人体肌肉--骨骼平衡系统失衡是引起腰酸背痛的原因认识不足,只注意如何镇痛,忽视了查找病因减少破坏人体平衡系统的发病因素,即“治本”;虽然镇痛了,但发病因素在患者身上始终还存在着,所以镇痛药一停,病又复发,或者治疗康复方法常常也是以偏概全,采取的运动锻炼措施缺乏针对性。一说到“锻炼”,就只知道“走路”或“瑜伽”,所以症状反反复复,腰酸背痛老治不好。 王明杰博士表示,针对腰酸背痛,三分治七分养,预防远重于治疗! 治病必求于本,从源头上找到防治办法。在治疗颈、背、腰、臀、腿痛时,应首先改善治疗肌肉的损伤;防止姿势不正确而引起的动力性或静力性伤害,从而恢复脊柱--骨盆--肌肉的力学平衡,才能达到治疗目的。 同样,在预防上也要考虑如何矫正脊柱的力学平衡问题,即应在克服肌肉不平衡上下功夫,要镇痛的同时,调整工作频率和姿势,做特定、有针对性的体操锻炼,加强相关肌肉的抗疲劳能力,使人体重建平衡,这才是“治本”的方法。 临床证明,在药物镇痛同时,坚持天天做有针对性的、功能性的锻炼的患者,基本上没有复发。有经验的骨科医师认为,进行使肌肉产生紧张和疲劳的姿势相反方向的运动——反向运动锻炼,是最好的。而不是单纯走路,或每周只练1~2次“时尚”瑜伽,那是很不够的。 很遗憾的是现在有很多人不大懂得趋利避害,远离伤害机体平衡的致病因素,得病治疗时,也只片面追求一时的症状缓解,以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就使许多并不复杂、困扰人们的常见病,如枕大神经痛、肩周炎和腰肌劳损等,得不到及时合理的治疗,而锻炼康复治疗如同医师开处方一样,一种药治一种病,不同部位疼痛需要不同的康复锻炼体操。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602
病请描述:两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就有:“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痺。”而将“风湿”二字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则是最早见于汉代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一书。在中医学里风湿主要指人体肌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疾病出现在我们的身边,类风湿性关节炎就是其中的一种,这是一种慢性的、以炎性滑膜为主的系统性疾病,由于其多发于人体的手、足等各个关节处,往往会大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越早对疾病的表征有所发觉,就能越早接受相关的治疗,避免病情持续加重给治疗带来难度。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微小信号 据医学家的临床调查显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是多种多样的,可能与遗传、感染、性激素等有关,但是无论是哪种方式,其病理是不变的,都是通过骨质间滑膜衬里的细胞产生增生、间质出现大量的炎性细胞,抑或是微血管的新生、血管翳而导致的软骨组织受损而形成的。 一般情况下,类风湿性关节炎在女性身上的发病率是相对较高的,尤其是一些 30~50 岁之间的女性,其男女比例差距也是非常大的,约为三比一。 在临床中,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风湿性免疫性疾病,与人体的自身免疫力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当你的自身免疫力较低时,就需要注意了,比如:晨起时分是否有关节活动不灵活的感觉呢,要知道这种疾病是一种非特异性表现的疾病,它的持续时间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是成正比的,所以在生活中一定不要忽略这种细微的事情,尤其是这种疾病发病是比较缓慢的,对人体的损伤也是不可磨灭的,发病的各个关节以及其相关的组织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严重时还会出现关节畸形,影响人体关节的正常功能。 导致关节畸形 类风湿性关节炎常常会累及全身的关节,并且多数情况下会呈对称性多关节炎,比如:手、足、腕、踝骨、颞颌关节、肘、肩、颈椎、髋以及膝关节等,这些关节都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常常累及的地方。若是在疾病程度相对严重的情况下,关节还会发生畸形,其中畸形手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例如:有梭形肿胀、尺侧偏斜、钮扣花样畸形、天鹅颈样畸形等。不光手会发生畸形,足部也会,例如:跖骨头向下半脱位引起的仰趾畸形、弯曲呈锤状趾及足外翻畸形等,这些畸形都是关节受累的表现形式之一,更有甚者,其神经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膝关节腔积液挤入关节后侧形成腘窝囊肿、颈部受累无力及难以保持其正常位置、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是相对缓慢的,影响的关节均为重要关节,且累及全身,像手、脚、腕、肘、肩都是比较容易受到疾病侵害的关节,因此我们要对此重视起来。 王明杰博士建议,要增强免疫力从源头上做好预防 疾病的产生从来都是由于我们不经意的动作、习惯造成的,只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根源上预防疾病的发生,才是真正地对自身负责。 虽然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这与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有着莫大的关系,所以,强化自身的免疫功能是非常行之有效的预防方法,同时,对各个关节的保护也非常必要。首先,饮食管理值得我们重视,一些生冷刺激、肥腻、油炸、高糖、高盐的食物都是需要避免的,可以适当地吃一些大枣、薏仁等食物,不仅可以祛湿驱风,还有陨防与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当然这种方式不是适合所有人,对于易热体质的人群,可以吃一些相对寒凉的食物,比如西瓜、绿豆等,对于疾病也有缓解的功效。 当然,健康饮食只是增强身体免疫力其中的一种,我们还需养成科学的作息习惯与运动习惯,从根源上避免疾病的侵害。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846
病请描述:说起退行性骨关节病,大家是不是觉得有些陌生?其实,我们平时听说的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膝骨关节炎,等等,都属于这一范畴。顾名思义,这是一种由于关节长年累月磨损而导致关节出现退行性病变的疾病。 退行性骨关节病是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病理基础是关节软骨变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软骨逐渐退化引发软骨的损伤和破坏,导致关节承受应力的能力下降从而激发炎症反应,引起关节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并继发骨质增生、关节畸形。 我们的身体就像汽车,使用到了一定的时间,局部“零件”的老化和损耗不可避免,所以需要定期保养、维护。这类疾病本身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中老年朋友大可不必紧张。人的年龄都在慢慢增长,关节磨损在所难免。但年龄大不代表“老”,只要注意保养,合理锻炼,有病就治,就能让关节尽可能地维持“年轻”的状态。 同时,年轻朋友们也不要大意,你们是不是也有过加班后脖子酸痛乏力或者膝关节酸痛?或者腰酸腿痛、僵硬疲乏,常常感觉“身体被掏空”?如果生活习惯不好,经常过度使用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也会很早地找上你。 退行性骨关节病的病因 年龄:前面提到过,导致退行性骨关节病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年龄,这个因素是无法避免的,但其他的因素我们可以调控,从而把退行性骨关节病对我们的影响降到最低。 姿势:不良姿势是一个非常直接的致病因素,低头玩手机、回家葛优躺,背单肩包……都是导致关节提前退变的罪魁祸首。长时间单一使用某部位也就患上特定的关节病,如司机的肩膀和腰椎,厨师的腕关节,办公室白领的颈椎,教师的肩膀,舞蹈演员的跖趾关节……都是容易劳损的部位。 性别:闭经后的女性激素分泌水平下降,更容易发生退行性骨关节病。 体重:体重越大,关节软骨的负荷也越大,关节的退化就越早发生。 …… 以膝关节退行性病变为例: 早期表现为膝关节内侧疼痛,X光片上膝关节内侧间隙变窄、边缘增生、硬化。只是在一些较用力动作时感到疼痛,比如上下楼、蹲下站起等,但经休息就有所恢复,如果不早期治疗,病变会进一步发展。 到了中期,走路开始疼,腿别扭,疲劳感加重,发病部位酸痛。典型的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症状是膝关节疼痛、关节变形、变大、变粗、反复肿胀,有时关节活动会产生杂音、弹响,甚至铰锁、活动受限,等等。患者常抱怨无法蹲起,尤其是上下楼梯无力,疼痛。 最终症状日益明显以致无法行走。 退行性骨关节病目前尚没有特效疗法,但如果经过适当的治疗,可以缓解疼痛,延缓疾病的进展。 首先应当及时就医,接受必要的药物治疗,能够缓解疼痛、控制炎症,并促进软骨的修复和重建。 其次是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骨关节病患者的康复目的是减轻疼痛,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活动能力,防止出现关节畸形和肌肉萎缩,保持生活的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其康复治疗通常是多种方法联合应用: 1.理疗:各种电疗、光疗、热疗、磁疗等,能够直接作用于关节局部,能起到消肿止痛、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 2.中医治疗:针刺、针刀、推拿以及中药贴敷、熏蒸、热敷等治疗能够促进血液循环,保护关节软骨,改善临床症状。 3.运动疗法:包括柔韧性训练、力量训练和有氧运动,通过专业的治疗和训练,提高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扩大关节活动度,增强关节的稳定性。同时建议患者在康复医师和治疗师的指导下,坚持进行有计划的功能锻炼。适当的锻炼可维持肌力和关节活动度,加强关节的稳定性,减缓关节退行性变的进展。锻炼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过度活动和慢性损伤。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887
病请描述:出现肩痛时,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肩周炎”,但临床中,所有可导致肩痛的疾病中,肩周炎大约只占10%-15%,其余病因还有肩袖退行性变或撕裂,钙化性肌腱炎,肩峰下-三角肌下滑囊炎,肱二头肌长头腱腱鞘炎等。想弄清楚肩痛的原因,通过肌骨超声能追寻病因,肌骨超声通过动态观察,能对肩袖的完整性、连续性进行详细评估,并能观察肌肉、肌腱、韧带、神经等是否发生损伤、断裂、炎症等病理变化。 超声能观察到肩部疼痛的常见原因: (1)肩袖损伤:肩袖是包绕在肱骨头上的一组肌腱复合体的总称,像一个袖口一样包住肱骨头。当外伤导致肩袖损伤或发生退行性变时,肌腱会发生水肿和炎性病变,甚至产生撕裂,从而导致肩关节疼痛、肌力减弱以及活动受限。超声能清晰显示肩袖结构,评估损伤程度、发现细小撕裂。 (2)粘连性肩关节囊炎:又称冻结肩、五十肩,是肩关节肌肉、肌腱、韧带和关节囊等软组织发生充血水肿,形成的无菌性炎症,严重时可造成粘连。患者往往自觉关节僵硬,胳膊向后、向外旋转活动度受限,使得日常生活受到影响。超声可准确评估冻结肩患者喙肱韧带、关节囊增厚及肩袖间隙变化等,明确冻结肩的诊断。 (3)肩峰撞击综合症:肩峰下间隙减小挤压到肩峰下软组织,从而造成肩峰撞击综合征的发生。患者上举困难,肩关节疼痛,超声可动态评估肩峰下冈上肌腱的运动。 (4)肩峰下-三角肌下滑囊炎:肩袖急、慢性损伤,以及运动时滑囊被反复摩擦或撞击可造成滑囊内积液、囊壁增厚。超声可观察滑囊壁厚度、观察积液及滑膜增生等病变。 (5)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体力劳动者或者长期反复使用肩部发力的运动,导致肌腱的过度疲劳废用,反复在肱骨结节间沟摩擦而引起的退行性改变,腱鞘充血、水肿、粘连、纤维化、腱鞘增厚,使腱鞘的滑动功能发生障碍。主要超声表现为腱鞘增厚和(或)长头腱增粗,回声不均,及长头腱周围积液等。 (6)冈上肌腱钙化性肌腱炎:冈上肌腱退变的基础上发生钙盐沉着而形成,会出现突如其来的剧烈肩膀痛。超声可以敏感的发现钙质沉积物的存在,明确大小和位置。 (7)神经压迫:肩胛上神经、肩胛背神经是支配肩部的重要神经,神经卡压是肩部疼痛和运动障碍常见的原因之一。由于上肢的不断活动,肩胛骨的不断移位,而使切迹处神经反复受到牵拉和摩擦,导致神经损伤、炎性肿胀和卡压,从而引起的一种以颈、肩、背、腋、侧胸壁的酸痛和不适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超声能观察神经周围软组织情况,并能进行引导下定位治疗。 肌骨超声可对肩部疼痛的原因提供诊断帮助,能够让医生更加准确地了解病情,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检查前患者无需特殊准备、无辐射、不受体内支架的影响。
刁雪红 2024-07-08阅读量2023
病请描述:标题:脊柱侧弯的成因与预防—基于真实病例的分析 正文: 1. 脊柱侧弯的基本概念 脊柱侧弯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是指脊柱在矢状面上呈现"S"形弯曲,其中存在一个凸向一侧的主弯和一个相对的次弯。这种异常的脊柱弯曲会导致身体姿态失调,给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 脊柱侧弯的发病年龄一般集中在10-15岁之间,也就是儿童和青少年发育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脊柱和周围肌肉、韧带等结构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极易受到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异常变化。 2. 脊柱侧弯的成因分析 导致脊柱侧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遗传因素。有研究表明,脊柱侧弯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父母或亲属中有人患有脊柱侧弯,子女罹患的风险会明显增加。这可能与某些基因变异有关,使脊柱结构和发育受到先天性影响。 (2)生长发育异常。青春期是脊柱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出现生长发育失调,如生长激素分泌异常、营养摄入不足等,都可能导致脊柱发育失衡,从而出现侧弯。 (3)肌肉协调失调。脊柱两侧的肌肉群需要保持良好的协调配合,才能维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线。如果某些肌肉群发生失衡,如脊柱旋转肌群失调,就会导致脊柱逐步偏移变形。 (4)外部因素。长期保持不良的坐姿或站姿,背部肌肉紧张,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低头玩手机等,都会给脊柱施加一定的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 综合以上因素,我们可以发现脊柱侧弯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先天遗传基础,也有后天生活环境及行为习惯的影响。因此,预防和干预脊柱侧弯就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 3. 脊柱侧弯的预防措施 针对造成脊柱侧弯的各种潜在因素,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定期体检筛查。对于青春期儿童和青少年,应该每年进行体格检查,特别关注脊柱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变化,以便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儿童青少年保持良好的坐姿、站姿,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增强脊柱周围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 (3)合理的营养摄入。保证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素的充足摄入,为脊柱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预防因营养不良导致的发育异常。 (4)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对于已经出现脊柱侧弯苗头的儿童,可以进行专业的康复训练,如脊柱伸展训练、核心肌群力量训练等,矫正脊柱异常并预防进一步恶化。 (5)定期随访监测。对于发现有脊柱侧弯倾向的儿童和青少年,应该进行定期随访检查,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干预方案,防止侧弯程度加重。 综上所述,预防脊柱侧弯需要家长、学校、医疗等多方共同参与,从遗传因素、生活习惯、营养支持、专业训练等多个角度入手,为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4. 脊柱侧弯的临床表现 脊柱侧弯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视觉畸形。患者的躯干会呈现一个明显的"S"形弯曲,一侧肩膀高于另一侧,髋部也会发生位置偏移,给人以不对称的视觉印象。 (2)活动受限。严重的脊柱侧弯会限制患者的活动能力,如前屈、后伸、左右转动等动作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 (3)疼痛症状。脊柱结构的变形会给周围肌肉、韧带等组织带来一定的压迫和牵拉,容易引发背部疼痛、肌肉酸痛等不适感。 (4)呼吸功能障碍。严重的脊柱侧弯可能会挤压胸腔,影响肺叶的正常发育和呼吸功能,从而导致呼吸困难等症状。 (5)心理负担。畸形的躯干外观会给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负担,使其产生自卑、自卑等负面情绪,影响社交和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脊柱侧弯的临床表现集中在外观畸形、活动受限、疼痛不适、功能障碍等方面,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及时发现并有效干预对于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5. 脊柱侧弯的诊断与鉴别 诊断脊柱侧弯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家族遗传史、生长发育状况、日常生活习惯等相关信息,为进一步检查和诊断提供线索。 (2)体格检查。通过视诊、触诊等手段,观察患者的躯干外观、脊柱活动度、肌肉紧张度等情况,初步判断病变程度。 (3)影像学检查。常规采用X线片检查来评估脊柱的弯曲角度、旋转程度等指标,为诊断提供客观依据。必要时可进一步行MRI或CT等检查,排查其他脊柱疾病。 (4)鉴别诊断。除了原发性脊柱侧弯,还需要鉴别一些继发性侧弯,如结构性脊柱病变、神经肌肉疾病等引起的继发性侧弯。 综合上述检查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医生可以对脊柱侧弯的病因、严重程度等做出准确诊断,为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奠定基础。 6. 具体案例分析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个真实的脊柱侧弯案例: 患者,女性,13岁。因发现背部不对称就诊。 病史:患者自6岁起就有明显的驼背表现,但家长一直未重视。最近1年来,背部畸形明显加重,出现左肩高于右肩的情况,行走时也感觉身体不稳。 体格检查:视诊可见患者的躯干呈现明显的"S"型侧弯,左肩高于右肩约3cm,髋部也略有偏移。脊柱活动度有所受限,但无明显疼痛。 影像学检查:X线片示,胸段主曲度约为35°,腰段次曲度约为25°,符合中度脊柱侧弯的诊断标准。颈段及骨龄发育正常。 综合分析:本例为原发性青春期脊柱侧弯,基于以下依据: 1) 发病年龄集中于青春期,符合侧弯的典型发病特点; 2) 影像学检查未见明确的继发性病变; 3) 患者无其他系统性疾病病史,排除神经肌肉等继发性原因。 预防和治疗措施: 1) 积极开展专业的脊柱康复训练,包括核心肌群力量训练、脊柱伸展矫正等,以改善脊柱生物力学状态。 2) 建议夜间佩戴贴身式脊椎矫正支架,辅助改善脊柱畸形。 3) 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家长要重视,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持良好坐姿、适度锻炼等。 通过综合治疗,本例患者的脊柱侧弯情况得到了有效控制,身高、活动能力等也得到了恢复。这充分说明,只要及时发现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大多数青春期脊柱侧弯都是可以得到有效管理的。
生长发育 2024-05-29阅读量2376
病请描述:儿童扁平足的治疗 儿童扁平足是指儿童足部弓形虚弱或几乎没有弓形,脚底板接触地面面积增大,使得足部血液循环不良,导致足部疲劳、酸痛等问题。这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足部疾病,需要及早进行治疗,以避免足部畸形和带来其他健康问题。本文将从扁平足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探讨。 扁平足的病因主要与遗传、先天性因素和孩子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关。遗传因素是造成儿童扁平足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孩子的父母或近亲中有人患有扁平足,那么孩子患上扁平足的几率就会增加。先天性因素指的是儿童出生时足部就有发育异常的情况,如脚部骨骼连接异常、软骨发育缺陷等。此外,孩子的日常生活习惯也可能对足部造成影响,如长时间走路、站立、穿着不合适的鞋子等。 为了确诊儿童是否患有扁平足,常常需要通过观察症状和进行相关检查。儿童扁平足的主要症状包括足底疼痛、足部易疲劳、行走时脚外侧着地、脚部外翻、足弓下陷等。如果家长观察到孩子有这些症状,可以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常见的检查方法包括足部X光检查、足部压力分析、足部骨骼成骨中心发育情况等。 针对儿童扁平足的治疗方案可以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保守治疗是对于轻度到中度扁平足的首选疗法。保守治疗的目标是通过锻炼、物理疗法和鞋垫等来加强足部的肌肉力量、提高足部的稳定性和改善足部血液循环。常见的保守治疗方法包括: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主要通过足部按摩、热敷、冷敷等手段来缓解足部疼痛和肌肉疲劳,同时促进足部血液循环,起到舒缓和改善症状的作用。 矫正鞋垫:矫正鞋垫是一种特制的鞋垫,可以根据孩子的足部情况进行定制,通过增加足弓托、减少足底压力来改善扁平足症状。家长可以带孩子去专业的矫形器材店或医院定制合适的矫正鞋垫。 足弓支托:足弓支托是一种固定足弓的装置,可以在孩子长时间行走时提供足弓支撑,减轻足部的疲劳和负担。不过,使用足弓支托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造成不良影响。 足部锻炼:足部锻炼是保守治疗的最重要方面之一。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进行一些简单的足部锻炼,如脚尖踮起、脚后跟着地、脚趾抓地等,来加强足部的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对于一些严重的扁平足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扁平足伴有严重的疼痛、行走困难和畸形等情况。手术治疗的目的是通过手术修复足部的骨骼结构,恢复足部的正常功能和形态。手术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家长应该全面了解手术的风险和效果,并与医生进行充分沟通和讨论后做出决策。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外,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以预防和改善儿童扁平足: 鞋子的选择:家长应该为孩子选购适合的鞋子,鞋子的鞋底应该有一定的软硬度,有一定的足弓支撑,同时鞋子要合脚,不宜过紧或过大。家长可以带孩子去专业的鞋店进行鞋子的选购。 积极锻炼:家长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适合的体育锻炼,如游泳、跑步等,锻炼可以增强足部的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避免长时间站立:长时间站立可能会导致足部疲劳和血液循环不畅,家长应帮助孩子合理安排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站立。 定期检查:家长应该每年定期为孩子进行足部检查,及时了解孩子足部的发育情况,以便及早发现和及早治疗扁平足。 综上所述,儿童扁平足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疾病,需要及早进行治疗。保守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包括物理疗法、矫正鞋垫、足弓支托和足部锻炼等。对于严重的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除了治疗外,家长还应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预防和护理措施,以避免和改善儿童扁平足。家长和医生的合作非常重要,只有共同努力才能为孩子的足部健康保驾护航。
生长发育 2024-04-17阅读量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