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腹部 > 腹胀 > 内容

腹胀内容

胆结石引发胰腺炎

病请描述: 患者: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12月23号以胆结石入院,预计27号做手术,25号晚上吃了一碗面,一个玉米,26检查出急性胰腺炎,吊药水至今仍有肿块,不能做胆结石手术 急性胰腺炎初期,有个什么值3000多,正常300多,人无力气,面色很差。一直到现在都在吊药水,医生说胰腺现在还是肿的 不知道要怎么治疗了,花了几万块,是医生的问题还是真的是病难治? 患者:第一张胰腺CT,第二张肺部X光,第三张B超 上海东方医院普外科王维东:对于合并胰腺炎的胆囊结石,是等胰腺炎好了再开刀还是尽早开刀,这是学术上的问题,医院不同医生不同,结果也可能不同,对胆源性胰腺炎我们还是主张尽早手术。 患者:非常感谢王大夫的回复 患者:腹胀已十多天,天天吊药水,现在又出现肺炎,今天还准备注射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不知道是什么作用,一般要多久才好?急人啊,真的没钱治了,一天两千多,治不起啊。王大夫有没有好的建议啊? 上海东方医院普外科王维东:胰腺炎是比较麻烦,因此一直主张胆结石的早期手术治疗,关键是没有你这种经历的人没法体会。现在还有相当多的胆结石患者不愿早期手术治疗,在危险的境地等待着。

王维东 2015-02-06阅读量8363

胆囊息肉何时需要手术?

病请描述: 患者问:        我是一名建筑师,今年33岁。去年在单位组织的体检中,我通过B超检查发现有胆囊息肉,但是我本人并没有感到什么疾病症状。在今年的体检中,我特意留意了B超的检查结果,发现胆囊的息肉增大了近1厘米。在医生的询问下,我想起自己近段时间来右侧及背部会感到一些隐痛,此外还曾有过几次恶心的感觉,不过只是很偶然的几次。        家人得知我的这一情况后,纷纷要我去医院进行手术,他们说只要手术了,就不会再有后顾之忧。但我本人对于手术存在很多疑问,因此想请专家为我作个解答,好让我更放心地采取治疗。首先,胆囊息肉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手术治疗?其次,像我这种情况,可否采取保胆取息肉的手术?最后,胆囊切除后需要注意什么? 专家王维东答:        目前由于胆囊息肉病人的日益增多,且某些息肉有恶变之可能,使得患者对于方案忧心忡忡。临床上对于息内的分类是:非肿瘤性息肉(如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和胆囊腺肌增生症等)以及肿瘤性息肉,一旦息肉恶变就需按胆囊癌手术方式进行处理。目前来说,需要采取手术治疗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接近或大于1厘米的息肉:由于息肉越大,恶变机率越高,建议尽早手术;        2、增大较快的息肉:由于肿瘤性的息肉往往增长较快,因此对胆囊息肉患者,每半年一次的B超复查非常重要,发现息肉有明显增大趋向的,应该尽早手术。        3、合并胆囊炎且胆囊功能丧失的胆囊息肉:一些胆囊息肉患者在临床上有明显的胆囊炎或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不适、隐痛、背痛、恶心呕吐等),应尽早采取手术。此外,在餐前餐后的B超检查或同位素胆囊功能测定提示胆囊的聚胆、排胆功能已经丧失者,也应该尽早手术切除病变的胆囊。        至于你所说到的保胆取息肉的问题,由于胆囊息肉的恶变是从基底部开始的,单纯切除息肉改变不了恶变的发展趋势,因此我们不主张保胆取息肉。目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接受,通常在术后第一天患者就可进食流质或半流质,也可下床进行简单的活动。若患者康复顺利,则第二天就可出院,回家休养。        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每个人的身体情况都有所不同,因此在手切除胆囊后,机体会有一个代偿调整的过程。少部分病人可出现短暂的消化不良、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通常在1-6个月内可以调整完全。在代偿调整没有完全时,患者需要注意自己的日常饮食,不宜吃得过饱或过油。

王维东 2015-02-06阅读量7699

恶性淋巴瘤的特点

病请描述:        恶性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造血组织的实体瘤。根据其病理特性可分为何杰金氏病(HD)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两种。其临床特征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组织增生,尤以浅表淋巴结为显著,常伴有脾肿大,贫血、发热或恶病质等表现。我国恶性淋巴瘤虽相对少见,但近年来新发病例逐年上升,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占所有恶性肿瘤的第 ll—13位。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患者居多,男多于女,城市高于农村。本病不经治疗的自然生存期为6一18个月,也有达数年之久。若治疗得法,1—3期病人的5年生存率平均可达80%,何杰金氏病比非何杰金氏淋巴瘤预后好些。        恶性淋巴瘤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其发病与病毒、细菌感染、免疫缺损、某些自身免疫疾患、电离辐射、遗传因素等有关。可有以下三方面的表现: 一、局部表现:        (1)淋巴结肿大:包括浅表和深部淋巴结,其特点是肿大的淋巴结呈进行性、无痛性,质硬,多可推动,早期彼此不粘连,晚期则可融合,抗炎、抗结核治疗无效。浅表淋巴结以颈部为多见,其次为腋下及腹胜沟。深部以纵隔、腹主动脉旁为多见。        (2)淋巴结肿大引起局部压迫症状:主要是指深部淋巴结,如肿大的纵隔淋巴结,压迫食道可引起吞咽困难;压迫上腔静脉引起上腔静脉综合症;压迫气管导致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及紫绀等。 二、全身症状:        (1)发热:多在38—39度之间。        (2)消瘦:6个月内可减少原体重的10%以上。        (3)盗汗:夜间或入睡后出汗。 三、结外病变:        淋巴瘤可侵犯全身各组织器官。如肝脾浸润引起肝脾肿大;胃肠道浸润引起腹痛、腹胀、肠梗阻和出血;肺和胸膜浸润引起咳嗽、胸腔积液;骨骼浸润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皮肤浸润引起皮肤搔痒、皮下结节;扁桃体和口、鼻、咽部浸润引起吞咽困难、鼻塞、鼻纽;神经系统浸润引起脊髓压迫、颅神经病变等等。        诊断恶性淋巴瘤最关键的检查是取肿大的淋巴结或肿瘤组织进行病理形态学检查,该检查可确定是不是恶性淋巴瘤,若是则可确定是何杰金氏病还是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其他检查尚有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液生化检查、骨髓穿刺及活检、X线检查、B超检查、CT检查、MRI检查、下肢淋巴造影、67Ga扫描等检查。

王维东 2015-02-06阅读量9403

慢性荨麻疹患者该怎么忌口?

病请描述:        慢性荨麻疹患者的饮食问题非常重要。但为避免疾病发作,许多病人过分地严格“忌口”严重地影响了生活质量。关于患者对饮食向题的咨询,推荐给予下述一些建议:        (1)经病史或皮肤试验,特别是通过血清特异性抗体的检测等证实可能为摄入食物所致荨麻疹的病人,应该避免这些敏感食物的摄人,还要避免类似结构或有交叉成分的食品的摄入,特别是在急性期。        (2)也可以采用少量多样化食谱的方法,即利用类似于口服脱敏与诱导耐受的方式,有时也能避免疾病的发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抗御疾病的信心。        引起荨麻疹的食物主要有:干果、牡蛎、鱼、蛋、番茄、草莓、香蕉、巧克力、干酪、牛奶、食物添加剂等。多做自我观察,如果发现食用哪些食物后腹胀、腹泻、腹痛,全身瘙痒、出现红斑风团,应当记录清楚,尽快自行调节饮食结构。小孩子不要乱忌口,容易影响孩子发育! 改编于 方洪元教授

卢涛 2014-11-24阅读量7864

结肠手术后吻合口狭窄能扩张吗

病请描述: 问:乙状结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这是如何形成的?如果进行扩张手术有哪几种方法?扩张有什么风险?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 科(副)主任医师王振宜答:        您好!肠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无论是手工吻合还是吻合器,术后出现狭窄并不是少见的并发症。主要症状是排便困难,不畅,便条细小,费时,便频,便后不尽感伴腹胀及会阴部下坠感,严重甚至出现慢性肠梗阻乃至急性肠梗阻,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会威胁患者生命。        根据临床经验导致吻合口狭窄的原因主要有1,吻合口周围感染:有些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继而出现周围组织慢性感染和炎症,随之纤维组织广泛增生,出现渐进行狭窄;2,吻合口缺血和张力:吻合口的局部缺血,再加上越靠近肛门口的吻合,如果存在一定的张力,导致狭窄的可能性会增大;3,吻合口组织在吻合两部分肠段的时候挤压过紧,出现粘膜部分分层愈合,或者疤痕形成;4,吻合器选择不当,例如选择偏小;5,肿瘤盆腔和吻合口复发都可能导致局部的狭窄形成。        一旦确定狭窄形成,治疗有手术和非手术两种选择。通常我们会优先考虑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有经肛门金属扩张器扩张,手指扩张,利用foley导尿管气囊扩张和经内镜球囊扩张等。非手术治疗的优点是不需要住院,可以门诊或者在家自行治疗,可重复进行,治疗无需特殊准备,而且费用也低,痛苦也小,较为安全。其治疗有效的标志是吻合口狭窄环消失,吻合口扩张,粪便和气体排出顺利。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则是直肠出血,术后大便刺激症状,极少出现大出血,肠道穿孔等情况。具体选择何种方法,还是要根据您选择的医院医生的实际经验和对您病情了解程度来加以选择,一般都是为您主刀的医生会对您的病情更加了解。

王振宜 2014-11-07阅读量1.0万

直肠粘膜内套叠排便困难怎么解决

病请描述: 问:我今年45岁,便秘有七八年,08年做了痔疮手术,09年查示直肠炎,服中药未见效,现在腹胀厉害,口苦口干,无排便感觉,正常大便偏干,变形呈长方体或球状,自我饮食调理后也很难排出,有时只挤出一点点,感觉肛门口很紧,排便时有肿物突出,几乎离不开开塞露。我很痛苦,人也消瘦,想胖一点特别困难。该如何治疗?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副)主任医师王振宜答:        您好!根据您的描述和诊断似乎并不完全符合。因为直肠粘膜内套叠或者内脱垂的患者虽然也会有相应的便秘出现,但是主要症状是肛门坠胀不适感明显,朝轻暮重,严重的患者每次解便后即感觉坠胀感明显,病情会影响情绪,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通常肠镜检查都是正常或偶有伴随肠炎。        而根据您的病情更像是功能性便秘中的混合型便秘,即既有大肠传输的问题,也有出口梗阻的问题。所谓大肠慢传输型的便秘就是指大便在肠道逗留的时间延长,有些是大肠的某一部分多余冗长或者扭曲度过大,有些患者有腹部手术史形成肠子有粘连所致,还有就是一些其他器质性疾病导致。根据您的情况来看,前者和您的体质,饮食结构,遗传或者其他的病情有关系,而后者可能和您当年的痔疮手术有一定的关系(因为没有给您诊断过,所以只是推测)。        根据您的病情目前的治疗来看,需要做个详细的肛门检查结合您以往的检查报告,可以用一些中药进行润肠通便解决部分传输慢的问题,而肛门出口梗阻的问题,需要评估您的括约肌功能同时排除其他肛门口疾病以后才能给出治疗建议。

王振宜 2014-11-07阅读量9097

便秘不能仅以次数定论

病请描述:        过去,人们不大把便秘当回事儿,然而今天,哪怕是偶尔不"顺"都会令人烦恼不安,动辄看医生、肠水疗。这跟近些年来对便秘危害的过分宣传不能不说毫无关系,不少人甚至为了保证每天一次的大便,而经常服用泻药。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副主任医师王振宜认为,每个人的生理规律都有一定的差异,排便频率也存在差异性,刻意强求每天一次的大便习惯是没有必要的,为此而经常服用泻药更是得不偿失。  每周2次未必是便秘        据王主任介绍,近些年来,便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国内相关流行病学研究显示,便秘的患病率为10%左右。而实际生活中,自认为有便秘的人数恐怕要高于这个数据。        对于便秘的诊断,目前国际上多采用罗马标准,最新的罗马Ⅲ标准于2006年发布,根据这个标准,每周排便次数2~11次均属于正常。如果单纯是排便间隔时间延长,大便排出还算畅通,这就不属于便秘。尤其是一些老年人,由于生理变化,饮食量逐渐减少,胃肠蠕动功能也逐渐减缓,因此而导致的排便次数减少属于生理现象。如果除了大便间隔时间长外,还伴有大便干燥或排便困难,或排便有不尽感、下坠感等,那就真的是患了便秘了。 每天1次也可能是便秘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虽然每天都排便,但却有排便费力、粪便呈团块或硬结、有排便不尽感、排便时肛门有阻塞感、排便需用手法协助、排便后仍有残便感、或伴有腹胀,反倒是得了便秘。因此,即使每天都有排便,也不能排除便秘。 精神因素也可导致便秘        王主任特别指出,近几年来,由于过分强调便秘的危害性,给少数人带来了心理负担,产生精神性便秘症状。他建议,在排除肿瘤、痔疮等可导致便秘的器质性疾病的可能性之后,便秘久治不愈而又找不到可疑的致病原因的情况下,应考虑精神因素的可能,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疏导,辅以中药调理,或许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如何正确看待便秘        如果自觉患了便秘,首要做的事情不是自行吃药,而是找专科医生诊断,排除一些器质性的全身或者消化道的疾病,关注便秘和伴随的其他"报警"信号,比如伴有便血、腹痛、大便变形、体重减轻等,以免掩盖了真实病情,而怠误治疗时机。此外,便秘通常可以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患者只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生活习惯合理饮食就能治愈,中、重度的患者才需要对症治疗,盲目服药也许可以一时见效,却可能导致日久便秘程度加重,还有可能带来结肠黑变病等更多不良反应。

王振宜 2014-11-07阅读量7704

为什么提倡早产儿母乳喂养?

病请描述:与足月儿相比,早产儿在妈妈肚子里待的时间较短,各脏器系统尚未发育完全。 他们还没来得及从母体获得与足月儿相当的免疫保护物质来对抗感染。早产儿消化能力弱,胃容量小,易发生呕吐、腹胀、腹泻,且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率高。 母乳是新生儿最好的食物,尤其是对早产儿。 早产妈妈的乳汁富含更多的有益成分,补偿了宝宝没有来得及获得的物质。早产儿母乳较足月儿母乳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和脂肪,可以提供更多的热量,对促进早产儿健康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母乳中所含必需氨基酸、牛磺酸、氨基己酸等有利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其中丰富的花生四烯酸和十二碳六烯酸是早产儿大脑和视网膜发育的必需脂肪酸,有利于早产儿神经系统及智商的发育。 母乳中蛋白质和脂肪对早产儿来说易于消化和加速胃排空,还能减轻早产儿肾脏的负担。母乳中还含有提高早产儿抵抗疾病能力的免疫活性成分如肿瘤坏死因子、免疫球蛋白及溶菌酶等。   吃母乳的早产儿会更快适应自己吃奶,经胃肠道吸收营养,还可减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使住院早产儿尽早出院、不易感染,减少住院费用。 母乳对早产儿而言,不仅是食物,更是救命的良药。 母乳吃的越多早产儿相关并发症越少,最终目标是改善早产儿的远期神经系统发育。   初乳对早产儿来说是最珍贵的,初乳含有大量生长因子和保护性物质,对小胎龄早产儿初乳喂养可以促进肠道粘膜快速增长、诱导消化酶合成,初乳成为早产儿生后的第一口奶,可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初乳中含有丰富的生长因子、抗炎和提高免疫力的物质,更能为早产儿提供多方面的保护。 初乳喂养代表着产后关键时间窗,这一时期内肠腔内的物质 (初乳) 与小肠上皮细胞相互作用,可以促进消化道的生长和成熟,并发挥保护作用。因此早产儿生后提倡母乳喂养。 转载自袋鼠妈咪

母婴育儿健康号 2020-11-26阅读量9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