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腹膜后脂肪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腹膜后的脂肪组织。腹膜后是指位于腹腔后壁的一块区域,包括肾脏、胰腺、大血管等重要器官。 腹膜后脂肪肉瘤的症状可能包括腹痛、腹部肿块、体重下降、食欲不振等。由于这种肿瘤位置较深,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常常在肿瘤较大时才被发现。 诊断腹膜后脂肪肉瘤通常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或MRI。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大小、位置和是否侵犯了周围的组织或器官。 治疗腹膜后脂肪肉瘤的方法通常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因为完全切除肿瘤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放疗和化疗通常用于手术后的辅助治疗,以杀死可能残留的癌细胞。 腹膜后脂肪肉瘤的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肿瘤的大小、位置、分级和是否侵犯了周围的组织或器官。一般来说,早期发现和治疗的患者预后较好。 总之,腹膜后脂肪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并采取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早期发现和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屈国伦 2024-11-11阅读量1882
病请描述:儿童这种急症可能是家长最害怕的,它发病快、病情严重,就是肠套叠。 肠套叠会引起孩子有不明原因的剧烈腹痛、呕吐,右腹部肿块、血便,在6~36个月的儿童比较多见,简单来说就是肠子把自己给包进去了,一部分肠管套进了相邻的肠管里。 目前它的病因没有完全的明确,绝大多数发作的时候没有任何的原因,有这三个症状可能是出现了肠道叠。 第一是突发剧烈的腹痛,持续十几分钟以后自己可以缓解,过一段时间又痛了,而且会越来越频繁和严重,特别小的孩子可能只是表现为阵发性的哭闹。 第二孩子可能会出现呕吐,也有些小朋友不腹痛,是有呕吐。 第三个肠套时间长了超过24小时就有可能出现血便,如果发现有果酱一样的大便,就要特别的重视。 如果孩子哭闹或者腹痛持续不好的话赶紧来医院明确个原因。 ,一般医生会首选空气灌肠复位作为肠套叠的非手术治疗方案,不过如果套叠的时间比较长,超过了48~72小时,考虑有肠坏死或者肠穿孔,或者灌肠复位不成功,那可能就会需要手术治疗了。
冯亚男 2024-09-13阅读量1781
病请描述:6月初,我院特需诊疗科陆炯炯副教授的专家门诊迎来了一位年仅2岁4个月瘦弱的男孩阳阳(化名)。 据患儿家属描述,阳阳从小就瘦,怎么吃也不长肉,最近还出现了喝奶后严重吐奶的情况,去当地医院检查。 做B超后,显示:肝脏有一个10多公分的巨大肿瘤,甲胎蛋白(AFP)>1000ng/ml。(甲胎蛋白正常值一般小于25,大于400多是原发性肝癌迹象)。 晴天霹雳! 2岁宝宝体内竟有巨大肿瘤 慌了神的父母多方咨询后,连夜动身,抱着孩子从江西赶往我院。在门诊室内,经陆炯炯副教授触诊,触摸到阳阳右肋缘下一个巨大肿块。陆教授根据临床经验判断:首先考虑肝母细胞瘤,同时告诉家长,首选手术切除肿瘤。 △触诊标记的肿瘤轮廓 入院后,在临床初步诊断的基础上,阳阳进行了影像学检查、肝脏增强CT和MRI检查,并利用三维可视化成像技术,立体呈现了肿瘤和肝内重要血管之间的立体关系。医生审慎判断肿瘤的数量、大小,部位以及周围毗邻关系,决策手术方案。 争分夺秒! 2小时完整切除不留“祸患” 术前讨论会诊制度一直是特需诊疗科的优良传统。在完善术前检查基础上,特需诊疗科杨甲梅主任主持针对阳阳病情进行全科术前讨论,研究制定治疗方案,因患儿年幼、体瘦,大家讨论尤其仔细、考虑极为全面。 △特需诊疗科专家团队正在术前讨论 全科讨论结果如下 1、根据术前检查,肝母细胞瘤诊断明确,首选手术切除。 2、患儿年龄小仅2岁4个月,注意尽量减少术中出血,维持术中循环稳定。 3、患儿体重仅10公斤,需要联合麻醉科和ICU术后监护。 术前,特需诊疗科专家团队与麻醉科王振猛教授、ICU张金旻教授及手术室提前沟通协调,考虑到患儿年龄小,手术安排在上午第一台。 特需诊疗科耿利主任,陆炯炯副教授,赵一军、方鲲鹏医生共同给阳阳进行了右肝巨大肝母细胞瘤切除,麻醉科王振猛教授主持麻醉。 △手术团队进行手术中 △王振猛教授主持麻醉 手术持续约2小时,术中出血仅30毫升,手术完成顺利。 △手术标本,瘤体约350克 术后阳阳送至ICU监护,在ICU张金旻主任和计燕护士长等医护人员的细心呵护下,患儿恢复迅速,术后第1天便拔除了胃管,开始进食。术后第3天返回特需病房。 回到病房后,阳阳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病区庄秋锦护士长及全体护理人员给他特殊的关爱,还送去小汽车、玩偶等玩具。阳阳的一颦一笑、点滴进步都牵动着大家的心。 阳阳也非常“争气”,术后仅一周,就可以康复出院了。出院那天,年轻的父母给特需诊疗科和麻醉科精心准备锦旗和鲜花,表达满满感激之情! 因为信任,千里奔赴,而海医大三院用专业和爱心,完成了这场耐心、细心、暖心的接力赛,帮助患儿重获健康、重拾笑脸。 科普小贴士 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 下文简称HB)是儿童期最常见的原发性肝脏恶性肿瘤,90%发生于5岁以内,多发作于2岁以前。HB发病率为0.5~2/100万。近20年来HB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 该病起病隐匿,早期多无症状,约20%的患儿在诊断时已发生远处转移。手术切除肿瘤是HB的关键手段,能否完整切除肿瘤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 HB常见的临床症状:无症状性腹部肿块;腹胀;厌食或呕吐;阻塞性黄疸甚至肿瘤破裂引发的急腹症。 90%以上病例甲胎蛋白(AFP)水平显著升高,如果AFP<100ng/mL常提示预后不良。影像学上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病灶,其中肝右叶单发病灶多见,多发病灶者预后较差。 HB的标准治疗策略是手术联合化疗,其中手术为无法替代的关键治疗手段。如能手术完整切除,则先切除,术后配合化疗;如不能一期手术切除,可先予新辅助化疗使肿瘤缩小,以期达到手术完整切除。其中PRETEXTⅠ期和Ⅱ期且完整切除的病例治愈率可以达到90%。 目前我国儿童HB的6年总体生存率为83.3%,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关于肝母细胞瘤,我院至今保持着一项世界纪录:1983年5月,吴孟超、张晓华、吴伯文为全世界最小的婴儿(4个月)切除重达630克肝母细胞瘤。女患者至今健康如常人。 内容来源: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就医指导 2024-07-22阅读量1.2万
病请描述:那些疾病容易误认为痔疮 这几种肛肠疾病≠痔疮 虽说痔疮是肛肠科常见疾病,并不是每种肛肠问题都能当成痔疮对待。有些肛肠疾病容易与痔疮混淆而耽误治疗。 1、肛瘘 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与肛周皮肤相通的异常管道,外口位于肛周。其多见于男性青壮年,肛周或臀部瘘口经久不愈,或者时愈时溃,不定时地向外溢出脓液、脓血,刺激局部皮肤导致痒痛不适等。肛瘘无法自愈,不治疗会导致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2、肛裂 肛裂是肛管皮肤全层的小溃疡。通常在排便过程中,因粪便干燥,使肛裂创面受到刺激,导致出血和持续较长时间的剧烈疼痛,出血量较少,且患者常伴有便秘的问题。 3、肛窦炎 该病特点是肛门灼热,有疼痛和下坠感,排便前有少量出血。 4、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泛指直肠黏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包括有腺瘤、炎症息肉及息肉病等。其特点是便上带血,无其他不适。目前认为结、直肠癌起自息肉,因此息肉作为癌前病变应受到重视。 5、结直肠癌 该病多发于40~59岁患者,多以便血为突出表现。此外,患者还会伴有腹痛、腹部肿块以及贫血、低热、消瘦、大便长期不成形等症状。 6、溃疡性结肠炎 目前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免疫性疾病,好发于中青年,表现为大便混有血液或脓性黏液,多伴有腹痛、腹泻,且反复发作。 建议 对于那些久坐、久站、负重过度、便秘、腹泻等人群,容易引起肛肠疾病发作 1.多运动 加强体育锻炼,避免持续保持同样的姿势。特别是从事久坐、久站、活动少工作的人,更应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如广播体操、太极拳、球类活动等。 还可做自我提收肛运动,每天1~2次,每次3~5分钟,增加血液循环,调和人体气血,促进胃肠道蠕动,减少盆腔充血,改善痔静脉回流。 2.保持大便通畅 养成每天早晨起床后或吃完早餐后排便的习惯。 多吃芹菜、韭菜等富含纤维素多的蔬菜,以及蜂蜜、黑芝麻、核桃仁等食物,增加大便容积,促进肠蠕动。 3.及时治疗肛门及大肠炎症 如有肠炎、痢疾、肛隐窝炎、肛周皮炎等疾病,要及早治疗,避免长期腹泻及炎性分泌物刺激肛门直肠部,引起痔静脉的充血和扩张。 4.注意饮食调理 一定要少吃辣椒、胡椒、酒类等辛辣刺激性食物。 肉苁蓉可用于产妇、病人、体虚者和老人便秘、痔疮脱出、出血等,具有补肾壮阳、润肠通便的功效。 5.注意休息 熬夜、劳累过度,是诱发痔疮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上网族、打扑克族、麻将族常常一坐就是几个小时,甚至通宵达旦。 6.排便后温水清洗肛门 每次排便后,都要保证肛门的清洁。 、
邓业巍 2024-07-18阅读量1583
病请描述:子宫内膜癌是女性生殖系统的一种常见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子宫内膜组织中,这是一种严重影响女性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该疾病的发生通常起源于子宫内膜的细胞,如果这些细胞发生异常增生并恶变为癌细胞,就会形成子宫内膜癌。因此,对于女性而言,了解子宫内膜癌的早期发现方法,提高预防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了解子宫内膜癌的症状和风险因素对于早期发现疾病具有重要意义。一些常见的子宫内膜癌症状包括异常阴道出血尤其绝经后阴道出血、盆腔疼痛以及腹部肿块等。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暗示着子宫内膜存在异常,需要引起女性的高度重视。此外,一些特定的风险因素也会增加患子宫内膜癌的概率,如年龄、遗传因素比如林奇综合征、肥胖以及长期使用激素替代疗法等。了解这些风险因素,女性朋友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降低患病风险。 其次,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和筛查是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癌的重要手段。妇科医生通过专业的检查和筛查手段,能够及时发现子宫内膜的异常变化。例如,妇科超声和核磁共振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子宫内膜的形态和结构,有助于医生发现子宫内膜异常增生或肿瘤的迹象。此外,宫腔镜下子宫内膜高质量图像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成为早期诊断子宫内膜癌的“金标准”,甚至可以近似于这些病变的组织学诊断。根据病变的可疑程度,宫腔镜检查下的不同特征可以在妇科医生和病理医生之间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并为子宫内膜活检提供指导意义。子宫内膜增生和子宫内膜癌在宫腔镜镜下具有特有的形态学特征,包括:异型血管、表面不规则、坏死和多种肿瘤样生长形态(如乳头状、息肉状或结节状)。然而,由于医生的主观影响和患者子宫内膜形态的多样性,这些判断标准的准确性仍存在争议。因此,在进行宫腔镜检查并得出结论之前,有必要充分综合临床因素和患者的个体因素。 总之,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癌对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至关重要。通过了解疾病的症状和风险因素、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和筛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方法,可以帮助提高早期发现子宫内膜癌的可能性。
刘平 2024-06-13阅读量1752
病请描述:平滑肌肉瘤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平滑肌细胞。平滑肌细胞是构成人体许多器官和组织的一部分,如消化道、血管、子宫和肺部等。平滑肌肉瘤可以发生在任何含有平滑肌的部位,但最常见的部位是子宫和消化道。 平滑肌肉瘤的症状因肿瘤的位置和大小而异。一些常见的症状包括: *腹部肿块或肿胀感 *腹痛或不适感 *消瘦或体重下降 *恶心、呕吐或消化不良 *疲劳或虚弱感 平滑肌肉瘤的诊断通常需要进行组织活检和影像学检查。组织活检是通过取出一小块肿瘤组织进行显微镜检查来确定肿瘤的类型和恶性程度。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CT扫描、MRI和PET扫描等,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是否扩散到其他部位。 治疗平滑肌肉瘤的方法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大小和恶性程度。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手术切除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手术完全切除肿瘤。放疗和化疗可以在手术前或手术后使用,以杀死剩余的癌细胞并防止复发。 预防平滑肌肉瘤的最佳方法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吸烟和限制饮酒等。此外,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也可以帮助早期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及时治疗。
屈国伦 2024-05-24阅读量1031
病请描述:肾癌是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恶性肿瘤,学术名词全称为肾细胞癌。 肾癌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占成人肾脏恶性肿瘤的80%~90%。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患者比例约为2∶1,发病年龄可见于各年龄段,高发年龄50~70岁。肾癌的病因未明。已经明确的与肾癌发病相关因素有遗传、吸烟、肥胖、高血压及抗高血压治疗等有关。 临床表现 近些年来,大多数肾癌患者是由于健康查体时发现的无症状肾癌,这些患者占肾癌患者总数的50%~60%以上。有症状的肾癌患者中最常见的症状是腰痛和血尿,少数患者是以腹部肿块来院就诊。10%~40%的患者出现副瘤综合征,表现为高血压、贫血、体重减轻、恶病质、发热、红细胞增多症、肝功能异常、高钙血症、高血糖、血沉增快、神经肌肉病变、淀粉样变性、溢乳症、凝血机制异常等改变。20%~30%的患者可由于肿瘤转移所致的骨痛、骨折、咳嗽、咯血等症状就诊。 目前,尚无公认的可用于临床诊断肾癌的肿瘤标记物。肾癌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确诊则需病理学检查。由于影像学检查诊断肾癌的符合率高达90%以上,而肾穿刺活检病理检查诊断肾癌的价值有限,所以通常不做肾穿刺活检检查。 治疗 治疗原则:对局限性或局部进展性(早期或中期)肾癌患者采用以外科手术为主的治疗方式,对转移性肾癌(晚期)应采用以内科为主的综合治疗方式。 外科手术治疗肾癌通常是首选治疗方法,也是目前被公认可治愈肾癌的手段。对早期肾癌患者可采用保留肾单位手术(保留肾脏的手术)或根治性肾切除术。这些手术可以采用腹腔镜手术或传统的开放性手术进行。对中、期肾癌患者通常采用根治性肾切除术,这类手术通常采用开放性手术进行。 晚期肾癌应采用以内科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外科手术切除患侧肾脏可以起到明确肾癌的类型和减少肿瘤负荷的作用,可以提高免疫治疗(如干扰素-α)或靶向治疗的有效率。 预后和随诊 Ⅰ、Ⅱ、Ⅲ、Ⅳ期肾癌患者治疗后5年生存率分别可达到92%、86%、64%、23%。 治疗后随诊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是否有复发、转移和新生肿瘤。对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患者术后3个月内应行腹部CT扫描检查,以便医生掌握手术后肾脏形态的变化情况,可为今后的复查做对比之用。 各期肾癌随访时限:Ⅰ期、Ⅱ期肾癌患者手术后每3~6个月随访一次,连续3年,以后每年随访一次。Ⅲ期、Ⅳ期肾癌患者治疗后应每3个月随访一次,连续2年,第3年每6个月随访一次,以后每年随访一次。
侯剑刚 2023-12-01阅读量9705
病请描述:淋巴细胞(lymphocyte)是白细胞的一种。由淋巴器官产生,是机体免疫应答功能的重要细胞成分,也是人体第三道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我们所熟悉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淋巴瘤是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根据瘤细胞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和霍奇金淋巴瘤(HL)两类。但是淋巴瘤病因究竟是基因突变?病毒感染?辐射?自身免疫病?尚未清楚!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淋巴瘤发病率年增长率为7.5%,是目前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全球每年约有35万新发病例,死亡人数超过20万。我国淋巴瘤发病率为0.02‰,每年新发病例2.5万人,死亡2万人,呈上升趋势。淋巴瘤的发病年龄以儿童和青壮年最为多见,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于恶性淋巴瘤的患者平均年龄为49.9岁,低于所有恶性肿瘤平均病死年龄58.2岁。 早在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淋巴瘤联盟,共同将每年的9月15日确定为“世界淋巴瘤日”,淋巴瘤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跻身我国常见十大恶性癌症之一。我国淋巴瘤患者也在以每年6-8万人的数量递增。 导致淋巴瘤的高危因素 1.工作压力大 2.经常熬夜 3.长期过度疲劳 4.经常处于电子辐射或射线环境者 5.经常使用劣质染发剂 5.经常接触含苯或有机溶剂的化学制剂 其他相关因素 免疫力功能失调、感染家族易感性、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活方式,大多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警惕淋巴瘤的早期症状 淋巴瘤的症状主要是在身体上摸到肿大的淋巴结,早期时不痛亦不痒,因此常被人所忽略。很大一部分的淋巴瘤首先发现在颈部的淋巴结肿大,开始时只单一肿大,慢慢则数目增加,且越来越肿大。 淋巴瘤可发生于全身淋巴组织,如下颔、下颚、前颈部、锁骨上、腋下、腹股沟、纵膈腔或腹部动脉旁,有时则发生于脏器引起压迫症状;若发生于胃、小肠或大肠则可能有腹胀、腹痛、腹部肿块、呕吐、便血等消化道症状;若淋巴瘤侵犯骨髓,则可能产生脸色苍白、发烧、不正常出血等症状,有时外周血中可见异常淋巴细胞出现。 还有些淋巴瘤会表现为体重消瘦、盗汗、不明原因的发热
微医药 2023-11-30阅读量1419
病请描述:早期结直肠癌可无明显症状,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出现下列症状。 (1)排便习惯改变。 (2)大便性状改变(变细、血便、黏液便等)。 (3)腹痛或腹部不适。 (4)腹部肿块。 (5)肠梗阻相关症状。 (6)全身症状,如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晚期可以出现腰骶部疼痛、黄疸、腹水等。 来源:中华外科杂志2023.61.8
张振国 2023-09-04阅读量881
病请描述:导语: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了解胃癌的预防、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我们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至关重要。本文将为您介绍胃癌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注意事项。 一、胃癌的定义和病因: 胃癌是指胃内黏膜或壁组织发生恶性肿瘤的疾病。其病因复杂,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饮食习惯、感染等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 二、胃癌的常见症状: 1.消化不良:包括胃胀、腹痛、恶心、呕吐等。 2.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由于胃癌影响了食物的正常消化和吸收。 3.黑便或便血:胃癌引起的消化道出血可能导致黑便或便血。 4.腹部肿块:在一些晚期胃癌患者中可触及腹部肿块。 三、胃癌的预防措施: 1.良好的饮食习惯:摄入新鲜蔬菜、水果、高纤维食物,减少烟熏食物、腌制食品和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2.戒烟限酒:长期大量饮酒和吸烟是胃癌的危险因素,应尽量戒烟限酒。 3.多运动:保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有助于预防胃癌。 四、胃癌的早期发现: 1.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包括胃镜检查、血液检查等,可帮助早期发现胃癌。 2.注意症状变化:如出现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 五、胃癌的治疗方法: 1.手术切除:对于早期胃癌,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 2.化疗和放疗:对于晚期胃癌或手术后的辅助治疗,化疗和放疗可用于控制癌细胞的扩散和复发。 六、胃癌的心理支持: 胃癌诊断对患者和家人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打击,心理支持和积极的态度对康复至关重要。患者应积极与医生、家人以及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交流和沟通。 结语: 胃癌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通过预防、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我们可以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关注症状变化以及积极的心理支持都是预防和应对胃癌的重要措施。让我们共同关注胃癌,关爱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陈静贵 2023-06-25阅读量1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