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肥胖 > 内容

肥胖内容

关注脑卒中,关爱生命︱学术副...

病请描述:  9月5日下午2点,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筹)】学术副院长、4A脑血管病一科主任席刚明教授应邀做客由闵行区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闵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主办的“全民质量科普系列节目”——“知·质”电台“权威解读”栏目直播间,与大家分享《脑卒中的识别与预防用药技巧》,提醒大家关注脑卒中,关爱生命健康。 ▲ 席刚明教授应邀做客“知·质”电台   席刚明教授介绍,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脑卒中一般分为两大类: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卒中,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脑梗死”和“脑出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约占脑卒中的70%。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四高”特点。目前,脑卒中死亡率已超过肿瘤和心血管疾病,成为我国居民致死病因首位的“头号健康杀手”,是我国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实,脑卒中可防可治,预防尤为重要。   脑中风的症状主要包括突然出现的口眼歪斜、言语不利、一侧肢体无力或不灵活、行走不稳、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如何快速识别脑卒中,席刚明教授传授了两个快速识别方法,即“BE FAST”口诀,或者中风1-2-0三步识别法:“1”是指“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2”是指“查两只手臂是否有单侧无力”;“0”是指“讲话是否清晰”。   席刚明教授还详细讲解了脑卒中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主要针对未患脑卒中的人群。要积极控制可控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房颤、血脂异常、无症状脑动脉狭窄;高同型半胱氨酸、高凝、睡眠呼吸紊乱、炎症和感染等;以及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肥胖、酗酒、饮食、缺乏锻炼等。   二级预防指对已经得过脑卒中的患者进行宣教,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要积极干预危险因素,利用较强效、高效的措施预防,包括手术介入治疗、药物治疗,以及早期的肢体康复、心理治疗。   三级预防指脑卒中已经发生甚至较长一段时间后,患者出现功能的残障、残疾。此时对患者宣教侧重于心理疏导、心理治疗、康复指导、康复训练,以及营养平衡支持的指导,也包括用药指导,也较为重要。   关于高血压用药,席刚明教授指出,要在正确时间服药,根据身体血压波动,一般在早晨6点服药,勿在晚上睡觉前服药。此外,席刚明教授强调服药一定要遵医嘱,不要随意掰开药片,破坏药物结构和完整性。 ▲ 席刚明教授在直播中   最后,席刚明教授强调,卒中治疗,时间就是大脑。开展静脉溶栓治疗及血管内治疗(取栓)等方案是目前最有效的救治措施。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为发病后4.5小时内;取栓治疗的最佳时间为发病后6 小时内,其治疗时间窗窄,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一旦发生脑卒中,需要尽快到最近的具备卒中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接受规范救治。   当天,席刚明教授从脑卒中概念,危险因素,早期识别,脑卒中三级预防等方面对脑卒中进行了精彩详细地讲解,让听众获益匪浅。   秉持“德信为本、精医于民、责任担当、追求卓越”的院训,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一直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传播健康理念,增强社会大众对脑卒中的认识,提高脑卒中预防意识。   脑卒中防治,是责任,更是使命。除了定期组织开展卒中防治科普讲座进社区系列活动,每年“5.25世界预防中风日”、“10.29世界卒中日”,医院都积极开展相关主题日科普宣教及咨询活动等,以多手段、多形式的载体切实有效地开展脑卒中科普宣教工作。   同时,医院持续深入完善脑卒中防治体系,不断优化卒中急救绿色通道建设,探索出了理论、实践并行的防、救、治融合性卒中救治“一体化模式”。“患者至上,质量为先”。凭借着过硬的医疗技术、先进的设施设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便捷的就诊流程,医院被国家卫健委脑防委评为“示范防治卒中中心”,并成为长三角卒中专科联盟单位,长三角脑血管病专科联盟委员单位,“脑卒中急救绿色通道”更获得上海市首批“创新医疗服务品牌”称号。 ▲ 成为长三角脑血管病专科联盟委员单位   行稳致远,进而有为。接下来,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将继续“防治并举”,期待与“知·质”电台等大众传媒一起持续向大众普及卒中防治知识,积极履行医院社会责任担当,为降低卒中发病率,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而努力!

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 2024-09-11阅读量1375

骨盆旋移综合征,一个折磨你又...

病请描述: 认识骨盆旋移综合征 骨盆由骶骨和双侧髂骨、坐骨、耻骨连接成一个坚固的整体,为躯干的基石,躯干的重量由第五腰椎经骶髂关节面、髋关节传到下肢。骶髂关节面一般在垂直面上一分贴合,周围有足够的韧带来维系,构成了一个“自锁系统”。急慢性损伤可通过各种轴向冲击破坏这个“自锁系统”而使之发生各种移位,出现相应为学变化,称为骨盆旋移综合征。 对骨盆旋移综合征来说,大致包含了腰骶关节错位、耻骨联合错位、骶髂关节错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骨盆旋移征、骨盆旋移征导致脊柱力学失稳致使脊柱多关节功能紊乱、继发性的髋关节和膝关节劳损骨关节病等,临床上最常见也最典型的是骶髂关节错位。这也是为什么骨盆旋移综合征常见症状为腰骶部疼痛,其导致腰痛的发病率被低估。 在接诊中老王也发现,以腰、骶部痛为主的腰腿痛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骨盆旋移综合征者最多,单纯骨盆旋移症者次之,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少,按其门诊患者统计,有骨盆旋移症者占50%以上。 骨盆是人体中轴的基座,当遭受损害时,骶髂关节周围肌肉、韧带受到牵拉,超出正常活动范围,人体承重力线偏移,应力失衡,出现腰椎侧曲,机体代偿性出现颈、胸椎改变,最终导致脊柱相关性疾病。 可以说,骨盆旋移综合征是脊柱相关疾病的病理基础,与多系统疾病相关,其中包括: 妇科系统疾患(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经期紊乱),泌尿系统疾患(尿频、前列腺增生),免疫系统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呼吸系统疾病(咳嗽、哮喘),心血管疾病(心律不齐、高血压),五官科疾病(听觉障碍、美尼尔综合征),消化系统疾病(胃肠功能紊乱、溃疡病),脑脊液循环的影响(头痛、头晕)等。 骨盆旋移综合征的病因 导致骨盆旋移综合征的病因很多,常见原因归纳如下: 01下肢受伤 下肢受伤后活动受限,躯体扭向转动或机体为了躲避患处疼痛,肌肉收缩痉挛,骨盆歪斜,出现相应力学改变和临床症状,出现双下肢不等长、走路姿势不正等体征。 02胸腰段脊柱侧弯、畸形 脊柱序列异常先邻颅颈椎向后滑脱、胸椎后凸,如若无效,则进行骨盆移位调节。 03内分泌失调 孕妇雌孕激素分泌紊乱、分娩时胎儿挤压产道,可导致骨盆韧带松弛、骶髂关节不稳,产后若未能恢复,易引发骨盆移位。 04退行性改变 随着年龄增加,中老年肌肉弹性下降、韧带松弛、骶髂关节退行性改变,导致肌肉协调能力下降,关节松弛、骨盆结构移位。 05其他 肥胖导致身体负荷过重,骨盆受力不均,肌肉萎缩,可导致骨盆移位。 骨盆旋移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骨盆旋移综合征的诊断,中国学者多以《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为标准: ①病史:有腰骶部外伤史或孕产史; ②腰骶部疼痛,改变形体时疼痛加重; ③腰部活动受限,行走姿势异常(歪臀跛行); ④查体:骶髂处肿胀、压痛(+),髂后下棘内侧压痛、叩击痛(+),可触及痛性结节; ⑤双下肢不等长,短腿侧足异常旋前; ⑥骨盆两侧骨性结构不对称:两侧髂前、髂后上棘、髂嵴高度不一致; ⑦骨盆分离挤压试验、“4”字征试验(+); ⑧X线检查:脊柱侧弯,骶髂间隙增宽,两侧髋骨不等宽,髂嵴不等高,闭孔不对称。 中医诊断以阴阳失衡为判断指症,如高低肩、大小眼、长短腿、阴阳脚等。近代,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体征与骨盆平片结合使确诊率大大提高。 国医大师韦贵康教授提出针对骨盆旋移综合征的柔性整复治疗,整个治疗体系包括正骨整脊治疗、小针刀治疗、运动康复治疗等。 脊柱是人体的大梁,骨盆是其坚实的基座,骨盆旋移可引起腰骶痛、长短腿、足外翻及盆腔脏器功能异常,如痛经、阴道残端脱垂及漏尿等,常规的对症治疗,往往效果不佳,对骨盆旋移综合征的病因、发病机制进行了解,才能从根本上解除病痛。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817

骨盆旋移综合征的病因和病理

病请描述:骶髂关节损伤在过去大多被认为是骨盆旋移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也有的诊断为滑膜嵌顿或者中医骨伤的“落小胯”。绝大多数患者有外伤史,临床伴有下肢活动受限,大幅度扭动转向躯体,或者在日常活动中受伤一侧肢体遭受磕碰等等,这些都可引起骶髂关节面稍偏向前内或者后外方,导致骶髂关节错位。机体受伤后为了自我保护,从而肌肉强烈收缩以抵抗疼痛,引起肌肉挛缩,强大的肌肉牵拉继而导致骨盆歪斜,出现双下肢不等长,走路姿势不协调,比如“长短腿”、“高低肩”“身体歪斜”“脊柱侧弯”等一系列体征。身体左右不协调扭动产生骨盆旋移剪应力,这一种剪应力主要作用于骶髂关节。躯体的急慢性损伤将通过各种轴向冲击,打破骨盆-脊柱体系精密的“自锁系统”使其发生移位,出现相应生物力学改变。 除此之外,骶髂关节损伤与性别的关系也极为密切,像月经期妇女、特别是孕妇或者孕妇在分娩后,机体内分泌调节功能紊乱,导致骨盆内外韧带变得松弛,从而导致骶髂关节失衡不稳,出现错位。孕妇在分娩时腹中胎儿挤压产道,持续对骨盆造成冲击,两侧腹直肌和腹外斜肌不停收缩带动牵扯耻骨附着点,这种牵扯强劲有力,产生剧烈的信号传达至骨盆,引起骶髂关节错位。分娩后,松弛的韧带未能完全恢复到以前状态,如果后期过度劳累或轻微的扭伤更加容易引起骶髂关节错位。 还有,对于中老年人骨盆旋移大多情况病因不明,存在很多干扰因素,无法做出明确的病因分析。可能是肌肉和韧带的慢性劳损,使得骨盆不稳;也可能是骨质疏松,骨性软化,自身发生改变;随着年龄增加,中老年人机体内分泌系统自我调节能力下降,韧带松弛,(笔者认为肌少症是引起老年患者骨关节退变的核心因素),骶髂关节发生退行性改变引发关节松弛失稳导致骨盆旋移。其他方面还比如肌肉的弹性下降,肌张力减弱,肥胖症,身体负重过大等,都有可能导致骶髂关节不稳。 总之,在外力和其他内在致病因素的相互作用下,骶骨与髂骨的耳状关节周围的肌肉及韧带损伤并且由于生理活动范围过大导致耳状关节发生微小的位移,其本身不能自动复位,引起耳状关节内外力学环境的失衡外加相关的软组织受到损伤。腰-盆-髋整体学说,奠定了欧美整脊领域的治疗和理论基础。法国整脊专家Kapandji进行多年临床研究之后提出了脊柱侧弯和旋转的复合运动理论,他认为脊柱与脊柱之间不存在单纯的侧弯运动或旋转运动;Fiyette化强调,髂翼是沿着耻骨联合做轴心旋转运动,这样可以引起两侧的耻骨做上下以及前后滑移的相向运动;SrferdMitcbell是第一位正式提出腰-盆-髋共轭系统学说的整脊专家。究其根本,骨盆旋移综合征多由于骨盆的各个关节发生扭动,碰撞,导致关节错位所致。但是关节错位和关节功能紊乱是两个概念,关节错位难以自己恢复,但关节功能紊乱在相应的纠正手段干预后是能够自行复位的,程度略轻于关节半脱位。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144

为什么坐久了会腰痛?

病请描述: 腰痛,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很常见。腰痛终身患病率约为 70%。 说到腰痛,很多人会首先想到腰肌劳损、肾结石、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 从疾病的分类来说,产生腰痛的原因主要有四类: 1、腰椎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病变,如:腰扭伤、腰背肌筋膜炎、腰部棘上韧带拉伤、棘间韧带损伤、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腰椎骨折、骨盆歪斜引起的肌肉慢性损伤等; 2、腰椎管脊髓病变或脊神经病变,如:脊髓肿瘤、脊神经炎性病变、骶管囊肿、腰椎结核、脓肿等; 3、内脏器官的病变,如:女性盆腔炎、子宫及卵巢肿瘤、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结石等; 4、精神因素。 除此之外,受寒、肥胖、缺乏一定强度的运动、长时间驾驶、女性因长期穿高跟鞋而骨盆前倾、姿势不良(如:跷二郎腿、侧躺)及坐位前倾、久坐等使腰椎受力不当,负荷过重,导致慢性损伤是产生腰痛的主要因素。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进入21世纪后,人类日常从事体力活动水平降低了60%~70%。 近年来,腰痛患者逐年增加并呈现年轻化趋势,其实与日常久坐行为大幅增加有关。 据相关资料,工业化国家中有3/4的工作在坐立位条件下执行,约有2/3的工作时间处于久坐状态。临床研究发现,大部分需要久坐的职业,腰痛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职业。 那么,为什么久坐会和腰痛有关系呢? 第一、久坐是通过长时间脊椎肌肉静力收缩来维持姿势实现的,因此,容易产生肌肉疲劳,肌肉疲劳引起脊柱不稳定(特别是长时间跷二郎腿坐姿)使脊柱结构发生损伤,从而导致腰痛。 第二、从脊柱的功能解剖学分析,久坐易使整个脊椎略呈弓形前倾,颈椎和胸椎的弯曲弧度尤其明显,采用这种被动脊柱姿势导致腰椎肌肉、韧带长时间不同程度的处于疲劳拉伸状态,组织劳损程度加深,维持腰部稳定性的肌肉萎缩,进而进一步引起脊柱-骨盆-肌肉体系力学失衡。 第三、不良姿势(脊柱后弯、过度拱起、慵懒姿势或跷二郎腿)久坐被认为是诱发腰痛的危险因素之一。长时间、位置固定和持续不良姿势会导致脊柱周围软组织长度缩短,从而限制脊柱运动范围,继而影响其正常生物力学功能。此外,固定不良姿势久坐减少了椎间盘内的液体含量,阻碍了椎间盘的营养供应,会加速椎间盘的退变,影响椎间盘的生理功能。 第四、久坐期间脊柱缺乏运动可能会对椎间盘营养产生负面影响被认为是腰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所以,生命在于折腾! 哦,不对! 生命在于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重要的话说三遍) 那么,有了腰痛该怎么办? 首先,需要明确诊断病因。针对病因治疗,才能治病求本! 对于这类久坐引起的非特异性腰痛患者,王明杰博士建议: 第一、中医手法治疗首选,其次针刺、中药热敷、 中药熏蒸、药酒涂擦、红外线、干涉波、蜡疗等等都有很不错的疗效。 第二、很重要的一点,一定要改变行为习惯和方式。比如:改变不良习惯,如果工作逼不得已需要久坐,就需要增加坐姿变换频率和休息时间。 第三、最重要的一点。非特异性下腰痛的发生与患者核心肌群协调性失衡密切相关,通过对核心肌群进行控制训练,能够有效恢复核心肌群的协调性和稳定性,从而改善患者下腰痛及其相关症状。 核心肌力训练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肌力训练,而是包含了对于肌肉稳定性、协调性训练的治疗措施(这也是为什么腰痛久治不愈或者容易复发的原因)。 通过核心肌群控制训练,一方面能够改善患者腰痛的临床症状,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对核心肌群的稳定实现对核心肌群功能的强化,达到稳定性和协调性,进而实现了预防腰痛复发的效果。 笔者比较推崇腰痛患者开展针对性躯干肌力训练、核心稳定训练、麦肯基力学治疗技术、水中运动、悬吊训练和普拉提运动。 综上所述,引起腰痛的病因有多种,通常包括个体、身体、心理和社会等方面,需要医患合作一起努力去康复。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593

乳腺癌的发生跟爱生气有关系吗?

病请描述:  生气作为一种情绪状态,虽然不会直接导致乳腺癌的发生,但长期生气可能会引起自主神经功能和内分泌功能失调,导致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进而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当免疫功能下降时,身体对癌症的抵抗能力也会减弱,从而更容易发生癌症。生气可以作为乳腺癌的一个危险因素,间接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因为乳腺癌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除了不良情绪还与遗传、激素水平、不良生活方式、不良环境等有关系。   遗传因素:乳腺癌患者的亲属与一般人群相比,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要高2-3倍。母亲或姐妹中有患乳腺癌者,其亲属发病率则更高,具体表现为“家族性聚集”。家族行乳腺癌具有发病早,发病年龄女儿比母亲提前10年,并有双侧乳腺癌高发危险,乳腺癌的病因。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的基因为乳腺癌的易感基因,主要存在于具有乳腺癌家族史个体中的BRCA1基因与BRCA2基因,如发生突变,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发生几率;   激素水平:体内激素水平过高,或者乳腺腺体对激素过于敏感,如月经初潮早、绝经晚、未生育或未哺乳等,都可能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不良的生活习惯:易感因素,如吸烟、高脂饮食、绝经后肥胖等因素,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乳腺癌的发生几率。   不良的环境:环境中的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等有害物质可能对乳腺组织产生损害,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

赵华栋 2024-08-30阅读量1173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解读

病请描述:银屑病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免疫介导性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疾病。为了进一步规范银屑病的诊疗,提高临床治疗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业委员会发布了《2023版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本文将详细解读该指南的核心内容,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 文 | 刘驰 银屑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01 遗传因素 银屑病的遗传倾向非常显著,研究显示,大约31.26%的银屑病患者有家族史,一级亲属和二级亲属的遗传度分别为67.04%和46.59%。当父母一方患有银屑病时,子女的发病率约为20%;若父母双方均患有银屑病,子女的发病率则高达65%。双胞胎研究也显示,同卵双生子的发病一致性为65%至72%,而异卵双生子的发病一致性则为15%至30%。 在遗传研究方面,HLA-C06:02位点与银屑病的发病关联性最为显著。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安徽医科大学张学军团队发现了38个银屑病易感基因,这些基因占全球已发现银屑病易感基因的38%。目前,已确认的银屑病易感基因超过80个,包括IL-12B、IL-23R、IL-17A、TNFAIP3等。脓疱型银屑病与IL-36基因位点相关,而银屑病关节炎(PsA)则与HLA-B27位点相关。 02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在银屑病的发病和加重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点滴状银屑病常与咽部急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精神紧张、睡眠障碍、过度劳累等因素也可导致银屑病的发生、加重或复发。创伤如手术、烫伤或擦伤可能诱发同形反应,使受损部位发生银屑病。 03 免疫因素 免疫系统的异常是银屑病发病的核心机制。T细胞、树突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等免疫细胞通过分泌TNF-α、IL-17、IL-22等细胞因子,形成炎症循环,导致银屑病的特征性皮损。IL-23和Th17细胞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IL-23可促进Th17细胞分泌IL-17,而IL-17A与银屑病的发病机制关系最为密切。此外,IL-17A还可通过激活信号传导子和转录活化子1(STAT1)和STAT3通路,促进角蛋白K17的表达。 银屑病的诊断与分型 银屑病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和皮肤病理特征。不同类型的银屑病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 01 寻常型银屑病 寻常型银屑病是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银屑病病例的80%至90%。主要表现为边界清晰的暗红色斑块或浸润性红斑,上覆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后可见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现象。 02 脓疱型银屑病 脓疱型银屑病包括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GPP)和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GPP是一种临床少见但严重的银屑病类型,表现为全身弥漫性红斑及无菌性脓疱,常伴有发热、关节肿胀疼痛、外周血白细胞增多等系统症状。局限性脓疱型银屑病主要发生在手掌和足跖部位,表现为反复出现的小脓疱。 03 红皮病型银屑病 红皮病型银屑病是一种较为少见的重症银屑病类型,患者全身弥漫性红斑,伴有大量糠状鳞屑,皮损面积可超过90%体表面积。患者常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畏寒、乏力等,病程较长且易复发。 04 银屑病关节炎(PsA) PsA患者除了皮肤表现外,关节也受到影响。大约30%的银屑病患者会发展为PsA,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晨僵以及关节活动受限。根据是否存在关节病变,结合皮损情况,诊断PsA。 银屑病的严重程度分级 银屑病的严重程度分级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指标进行评估: 01 PASI(银屑病皮损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 PASI是评估银屑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最常用指标。PASI评分根据皮损的面积、红斑、鳞屑和浸润程度进行打分,分值范围从0到72分。 02 BSA(皮损体表面积) BSA通过估算皮损面积占全身表面积的百分比来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患者单个手掌及手指屈侧面积定义为1%体表面积。 03 PGA(医生整体评价) PGA根据红斑、鳞屑和斑块浸润的整体情况进行评分,从无症状(0分)到极重症(5分)进行分类,评分越高表示病情越重。 04 DLQI(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 DLQI用于评估银屑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值范围为0到30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受影响越大。指南强调治疗不仅要改善皮损,还应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银屑病的治疗选择 01 外用治疗 外用治疗是轻度银屑病的主要治疗方法。指南推荐使用维生素D3衍生物如他卡西醇,以及弱效至中效的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软膏和糠酸莫米松软膏。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减少炎症和鳞屑,并在长期使用中相对安全。 02 光疗 光疗特别是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被推荐用于中度至重度银屑病患者。研究表明,NB-UVB疗效较广谱中波紫外线(BB-UVB)更为显著,且与外用药物联合使用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03 系统治疗 中重度银屑病或外用治疗无效的患者,系统治疗是主要选择。常用药物包括甲氨蝶呤、环孢素、维A酸类药物(如阿维A酸)、托法替布等。指南建议,对于那些对传统系统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考虑生物制剂。 04 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是近年来银屑病治疗的重大进展,主要靶向TNF-α、IL-17和IL-23等细胞因子。阿达木单抗(抗TNF-α单抗)、司库奇尤单抗(抗IL-17A单抗)和乌司奴单抗(抗IL-12/23单抗)均已被证明在改善银屑病皮损和预防复发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银屑病的共病管理 银屑病是一种系统性疾病,常伴有多种共病,如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精神心理疾病和慢性肾脏疾病等。指南详细列出了各类共病的管理策略。 01 心血管疾病 研究显示,银屑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特别是重度银屑病患者。常见的心血管共病包括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等。指南建议,银屑病患者应定期监测心血管健康状况,尤其是在使用可能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治疗药物时,如TNF-α抑制剂。 02 代谢性疾病 银屑病与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和肥胖有密切关联。银屑病患者的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1.69倍。研究显示,肥胖是银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特别是在年轻患者中。体重指数(BMI)与银屑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指南建议在治疗银屑病的同时,应积极管理代谢性疾病。 03 精神心理疾病 银屑病患者中焦虑和抑郁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这与银屑病的外观影响和慢性病程密切相关。精神抑郁可能通过炎症通路加重银屑病的病情。指南建议对合并精神心理疾病的银屑病患者进行定期评估,并在必要时转诊至心理科进行综合治疗。 04 慢性肾脏疾病 严重银屑病患者罹患慢性肾病和终末期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尤其是在使用可能对肾功能有影响的药物时,如甲氨蝶呤、环孢素和非甾体抗炎药(NSAID),应定期监测肾功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特别提到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策略,融合了中医诊治银屑病的最新研究成果。 01 中医辨证施治 中医治疗银屑病强调“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养血润燥”的基本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施治。例如,对于湿热内蕴证患者,可选用清热解毒、利湿化浊的中药方剂;对于血瘀阻滞证患者,可使用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 02 中药的外用与内服结合 中药的外用治疗可以有效减轻局部症状,如炎症和瘙痒,而内服中药则有助于整体调理,预防复发。指南建议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并减少不良反应。       本指南在继承以往版本的基础上,结合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更加系统、规范和科学的诊疗建议。对于临床医生而言,遵循指南不仅能提高银屑病的治疗效果,还能有效减少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引用文献: [1]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银屑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银屑病诊疗指南(2023版)[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23,56(7):573-625. DOI:10.35541/cjd.20220839.

刘驰 2024-08-30阅读量1592

脊柱侧弯怎么办?--这篇文章...

病请描述:脊柱侧弯 脊柱侧弯是指脊柱出现大于10度的C型或S型的非正常弯曲。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常见于儿童或青少年发育成长最快速的阶段,X 线片表现为脊柱的C型或S型弯曲,发病率为2%-4%,女孩发病率明显高于男孩。 其病因不明且与特定的综合征、先天性及神经肌肉疾病无关,难以凭借药物或功能锻炼来改善,对于轻中度患者,矫形器治疗是目前非手术治疗手段的首选。 脊柱侧弯已经继肥胖、近视之后,成为了危害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疾病。如果不及时发现、治疗,如果不进行干预,通常侧弯度数会每月增加1度左右。 脊柱侧弯的早期筛查与诊断 脊柱侧弯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也看不出明显的躯体畸形,因此常常被忽略。一旦青少年患者进入生长发育时期,脊柱侧弯角度越大,进展就越快,因早期未及时干预,而错过最佳矫治时机。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脊柱侧凸这一问题往往通过学校的例行体检、公益健康筛查或是家长对孩子体态变化的细心观察而初露端倪。针对脊柱侧弯,我们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下面将介绍几种脊柱侧弯的常用检查方法: 1 观察法 1.双肩是否等高; 2.双肩胛下角是否同一平面; 3.两侧腰凹是否对称; 4.两侧髂嵴是否等高; 5.棘突连线是否偏离中线。 2 查体法 1.Adams前屈试验:被检查者双足并拢、双膝伸直、双臂自然下垂,向前弯腰直至脊柱与水平面平行,检查者从背后观察患者,一侧胸部(肋骨)或腰部隆起为脊柱侧凸的体征。 2.触摸法 ①对比孩子双侧肩胛下角的位置是否等高,有没有一侧肩胛骨向后凸起; ②触摸并对比孩子的双侧背部是否有隆起、是否对称 ③患者正常站立,双脚打开与肩同宽,触摸并对比孩子的双侧腰部是否等高、是否对称 3 测量法 1.影像学检查:标准的站立全脊柱X片(正位片、侧位片)可以帮我们去分析脊柱侧弯的Cobb角度和旋转的角度 2.躯干旋转角(ATR):借助脊柱侧弯测量仪进一步评估侧弯程度,使用躯干测量仪分别测量受检者脊柱各段(胸段、胸腰段、腰段)旋转程度 3.风险评估:对于轻中度的未成年脊柱侧凸患者,可以使用借助以下公式 ①风险<40%;建议每隔6个月随访一次 ②风险>40%;建议立即采用脊柱侧弯矫形器进行治疗; 脊柱侧弯的治疗 1 轻度脊柱侧弯(Cobb角<10°) 矫形鞋垫可控制足部内外侧压力分布,从而减少对脊柱姿势的不良影响,降低脊柱侧凸的风险,对于轻度代偿性脊柱侧凸可以通过3D打印矫形鞋垫矫正。 2 中度脊柱侧弯(Cobb角10°-45°) 对于发现时脊柱侧弯已较重或观察过程中进展快的脊柱侧弯患者,需要采用支具治疗来控制。 3 重度脊柱侧弯(Cobb角>45°) 尽管佩戴支具矫正治疗,但侧弯进展迅速加重的,建议手术矫正治疗。 上海九院3D打印中心通过三维扫描结合3D打印技术,将3D打印优势充分的运用到脊柱侧弯矫形器的个性化定制和生产中,研发制作精准化、个体化的脊柱侧弯矫形器,经过计算机设计的侧弯矫形器更加小巧轻便,镂空设计,降低患者皮肤由于封闭引起的压疮等风险,使矫形器透气性能最佳,舒适性与隐蔽性增加,有效的改变了以往矫形器笨重、美观性差等问题;将会有效提升患者对穿戴矫形器的依从性,让青少年患者更容易接受,从而更好的配合治疗达到最佳的矫正效果。 本文部分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联系 [1]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alcaneal valgus angle and asymmetrical thoracic-lumbar rotation angles in patients with adolescent scoliosis. Journal of Physical Therapy Science. [2] Bilateral and unilateral increases in calcaneal eversion affect pelvic alignment in standing position. Manual Therapy. [3] Effects of calcaneal eversion on three-dimensional kinematics of the hip, pelvis and thorax in unilateral weight bearing. Human Movement Science. [4]Lou E, Hill D, Raso J. Brace treatment for 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王金武 2024-08-19阅读量1111

多囊流产综合征和胎停流产有啥...

病请描述:多囊卵巢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是育龄期妇女月经失调的最常见病因,以雄激素增多、胰岛素抵抗和无排卵或稀发排卵为主要特征。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不仅不孕率发生高,孕后自然流产的风险也大,据不完全统计,如无任何治疗,这些患者孕后自然流产发生率为30-40%。这是因为多囊卵巢综合症所合并的诸多代谢性异常性疾病,都可能诱发自然流产。 1、肥胖   肥胖是多囊卵巢综合症的常见表现,肥胖本身就是不孕和自然流产的独立风险因子。因此减重是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症的首选治疗。孕前减重幅度至少为原体重的5%,才有利于女性的妊娠结局。 2、胰岛素抵抗 糖代谢和胰岛素异常不仅可能影响卵泡发育及排卵质量,而且还会影响血凝系统,改变子宫内膜,从而导致受精卵着床或胎盘形成困难。这两者不仅会导致不孕,也会增加自然流产的风险 3、高雄血症 雄激素过高时不仅抑制卵泡成熟,影响卵泡发育,在接受治疗的促排患者中,雄激素过高会降低成熟卵母细胞的质量,从而影响受精卵及胚胎的质量。另外,高雄血症会降低子宫内膜容受性,诱发免疫反应,不利于受精卵/胚胎在子宫内的扎根.     那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该怎么办来减少这样悲剧的发生呢? 1、调整好代谢异常再备孕 不要急着备孕或者要求促排,先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增加运动,控制饮食,必要时服用胰岛素增敏剂,尽量减轻胰岛素抵抗。超重或肥胖患者,至少减去体重的5%。有高雄血症的患者,可用避孕药几个周期,等痤疮,多毛等高雄体征缓解,雄激素降至正常后才能备孕。 2、孕期继续规范饮食 孕前有血糖和胰岛素代谢异常的患者,孕后仍然不能“放松”,继续原来建立的良好饮食习惯:控糖控总热量,适度活动,不仅可预防流产,也能预防妊娠期糖尿病。 3、一旦发生自然流产,再次备孕需谨慎     如果做足上述准备了,怀孕了以后依然自然流产或胎停,在下次备孕前,必须去医院接受详细检查,并按医嘱治疗后再备孕。    减重困难的胖妹子,可找王医生来接受个体化的身体成分管理哦。 西院专家门诊:周二,周四全天 西院特需门诊:周三下午

王哲蔚 2024-08-16阅读量1953

153、成人腹股沟疝患者教育...

病请描述:全球每年超过2000万人接受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国人口约占全世界的五分之一,保守估计,每年超过150万台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数量众多,因此,制定了该专家共识,此篇先介绍定义、病因、表现、和诊断: 1、腹股沟疝就是在腹部和大腿交界区域(腹股沟区域)有突出的包块,通常站立时或咳嗽、腹部用力时容易突出,平躺或者按压后可以消失,伴或不伴有胀、痛等不适。男性更常见。 2、发病原因:其一,腹壁薄弱,比如年老、营养不良、吸烟等导致胶原蛋白代谢受损;第二,腹腔压力增高如肥胖、怀孕、慢性咳嗽、便秘、前列腺增生、腹水等; 3、突出的包块如果按压无法消失称之为崁顿疝,需要看急诊,因为肠管卡在这里久了会缺血坏死,需要急诊手术切除部分坏死肠管,非常危险; 4、诊断比较容易,通常典型的症状和检查可以明确诊断,腹部超声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腹腔内的脏器通过腹壁的破洞(缺损)突出到皮下。特殊的腹股沟疝可以行CT或磁共振检查可以看得更清楚更全面; 5、腹股沟区包块也可能是淋巴结肿大,睾丸鞘膜积液、脂肪瘤、睾丸下降不全、子宫圆韧带囊肿等,需要鉴别; 每个患者均有特殊性,具体病因、治疗指征和方式请咨询专科医生。 欢迎收藏及转发给有需要的亲人朋友。

孙平 2024-08-06阅读量1034

152、肝细胞癌癌前病变诊断...

病请描述:在我国,肝癌是发病率第四位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则位于第二位,提示其恶性程度高于发病率第二位的胃癌和第三位的结直肠癌。除了恶性程度高导致治疗效果差,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发现晚,有症状的时候就诊,往往已经是晚期。因此,如何识别癌前病变并密切监测或及时处理至关重要。这里分享一下最新版肝细胞癌癌前病变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23): 1、癌前病变主要是异型增生结节,包括低级别和高级别; 2、发生癌前病变的常见原因包括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比如乙肝、丙肝、酗酒、脂肪肝、长期摄入霉变食物、长期口服肝毒性药物等; 3、多无症状,发现主要靠肝胆彩超、CT或磁共振检查;彩超是筛查最常用最经济的手段,诊断准确性增强磁共振>增强CT>彩超; 4、确定结节性质需要活检,切除活检准确性优于穿刺活检,但为了平衡准确性、风险和疗效,不同的患者适合不同的活检方式; 5、针对已经发生的癌前病变,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但护肝、抗肝纤维化等药物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6、对于病因,可行相应治疗可延缓肝硬化进展,降低肝癌风险,比如抗病毒、戒酒、控制体重血脂肥胖等; 7、高危结节或者不能排除癌变,首选外科干预,包括切除或消融,同时活检定性; 每个患者均有特殊性,具体病因、治疗指征和方式请咨询专科医生。 欢迎收藏及转发给有需要的亲人朋友。

孙平 2024-08-06阅读量1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