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肥胖 > 内容

肥胖内容

减肥药相关性肺动脉高压

病请描述:近年来,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肥胖的发病率都正在逐年增加。肥胖及其伴发的相关疾病不仅给国家和个人带来了严重的经济负担,而且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肥胖患者易患2型糖尿病(2-DM),常伴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骨关节炎及某些肿瘤,导致致死率和致残率均明显增加。上海市肺科医院肺循环科姜蓉肥胖的确切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因此给肥胖的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除了遗传因素外,后天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过多能量的摄入和体力活动的减少)也是引起肥胖越来越常见的主要原因。改变生活方式是治疗肥胖的最基本的方法。但是,严重病态肥胖患者仅用饮食控制和增加运动量的方式难以达到预期的减肥目标,仅靠饮食控制和增加运动量也难以维持某些肥胖患者已取得的减肥效果,因此临床上常常需要减肥药物或/和手术协助这些患者的治疗。手术治疗仅适用于年龄大于18岁的严重病态肥胖患者,即BMI>=40,或BMI介于35-40之间但是伴有多种与肥胖相关的疾病,经专业肥胖治疗医师内科治疗后效果欠佳或难以维持减肥后的体重,且不存在手术和麻醉禁忌症的患者。Dixon等人为严重肥胖的2-DM患者(BMI:48.2+/-8 kg/m2)施行了腹腔镜下放置可调节的Lap-Band手术,通过减小胃容积而达到减肥目的。50名患者1年后体重由原来的137+/-30 kg减至110+/-24 kg,BMI降至38.7+/-6 kg/m2,糖脂代谢及胰岛素的敏感性亦都有明显的改善,其近期手术并发症为6%,远期手术并发症为30%。 目前治疗肥胖的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主要作用于中枢、可抑制食欲和增加饱感的药物。美国FDA批准用于减肥的此类药物包括:1.增加中枢神经系统去甲肾上腺素类药物,如苯甲苯丙胺、苯二甲吗啉、芬特明、安非拉酮等,建议使用时间不超过12周;2.主要增加中枢神经系统突触间血清素水平类药物,如西布曲明等。第二类为主要作用于外周、可减少营养物质吸收的药物。美国FDA批准用于减肥的此类药物-赛尼可(orlistat)通过抑制肠道脂肪酶减少肠道约1/3脂肪的吸收,从而达到减肥目的。研究证实,肥胖患者经赛尼可治疗1年后,可减少原来体重的9%(对照组为5.8%)。但是,它的常见不良反应大便失禁及油样便使其应用受限,尤其是在社交场所不能为人们所接受,9%的患者因此而停药。其它的减肥药物还有麻黄素、咖啡因等,通过增加能量消耗达到减肥目的。另外还有一些药物尚在研制开发中,如重组人体瘦素(leptin)、ß3-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等。减肥药物有助于减少多余的体内脂肪,并能维持减轻后的体重。Weintraub等人曾在1992年报道芬氟拉明(fenfluramine)与芬特明(phentermine)联合应用(fen+phen)可使体重明显减轻并能维持达3年半之久。但是,早期的食欲抑制剂少见但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肺动脉高压、心脏瓣膜病等使其逐渐退出了肥胖治疗领域。尽管如此,它仍然对目前应用的中枢减肥药物造成了不良影响。而有关西布曲明使人致死的报道亦使该药在意大利停止出售。至于食欲抑制剂与心脏瓣膜病的关系,各个研究所报道的发生率也很不一致,尚存在许多争议,在此,我们将近几年的相关文献做个简单回顾。富马酸氨基唑啉(aminorex fumarate:2-氨基-5-苯基- 唑啉)在60年代曾作为食欲抑制剂应用,但在70年代发现其与肺动脉高压明显相关,这使它在1972年退出了销售市场,也使人们第一次认识到口服药物可以引起肺动脉高压。在发病患者中,女性是男性的4倍,而在用该药饲养的动物模型中却未能发现肺动脉高压,因此人体可能存在的遗传易感性导致了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并且,随诊17年发现,停用该药后20例患者中有12例肺动脉高压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缓解。Weintraub在1992年报道了fen+phen对治疗肥胖具有显著疗效,并在1996年得到了美国FDA的批准,截止到1997年已开出1800万张处方。但在1997年6月,Connolly等人报道,24例服用fen+phen一年的患者(全部为女性)出现了心脏瓣膜形态学的改变,并发生瓣膜返流。另外,组织学亦发现瓣膜表面存在有斑块样物质,病理学检查则显示病变瓣膜在大量的细胞外基质内有成肌纤维细胞的增生,与类癌或麦角胺引起的病变相似。回顾性心脏超声检查发现,20-30%服用fen+phen的患者有轻度主动脉瓣返流或中度二尖瓣返流(美国FDA制定的心脏瓣膜病变标准)。此后在美国FDA的要求下,5个研究中心调查了食欲抑制剂与心脏瓣膜病的关系,发现高达37.1%的患者有超声诊断的瓣膜返流,而绝大多数为女性(占77-100%),其平均年龄为47-48岁,服用fen+phen的时间为6-24个月。这一结果导致该种药物退出了美国和英国市场。但是,这些早期研究没有患者服用药物之前的心脏超声资料,也无相同年龄、性别组成和体重的对照组。另外,多普勒超声的高敏感性可发现健康人群中亦有少数人存在瓣膜返流,而生理性的二尖瓣和三尖瓣返流并不意味着将一定发展为病理性改变。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在年龄为23-35岁的健康人群中,有1%的人存在中度以上的二尖瓣返流,1.2%的人存在轻度以上的主动脉瓣返流;而在平均年龄为54-55岁的健康人群中,轻度以上主动脉瓣返流者则可占10.5%,也就是说,随年龄的增加瓣膜病的发生机率也增加,这可能与瓣膜的退行性变和/或主动脉瓣硬化有关。另外,肥胖和高血压也可影响瓣膜返流的程度,因此将年龄不相匹配的人群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显然不太合适。Jick等人在1998年用以往计算机贮存的病人资料回顾性调查了9765例服用右旋芬氟拉明(dexfenfluramine)(简写为dexfen)或芬氟拉明(fenfluramine)或芬特明(phentermine)的患者,并选择了年龄、性别、体重与之相匹配的人群作为对照组。研究发现,右旋芬氟拉明组中的5例和芬氟拉明组中的6例出现了新的瓣膜病变,而芬特明组和对照组则无一例,这显示与食欲抑制剂相关的瓣膜病变发生率为0.1%。Burger等人在1999年对226例服用fen+phen平均时间为97天的患者行心脏超声检查,发现仅有3例中度主动脉瓣返流和3例中度二尖瓣返流。Kahn于1998年报道,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年龄、性别、BMI相匹配的对照组,发现服用fen+phen患者中的25.2%、服用dexfen+phen患者中的22.6%、服用dexfen患者中的12.8%发生了有临床意义的瓣膜返流。而在用药组原来已记录的60例患者中,当时报道的瓣膜病变发生率是38.3%。在Weissman等人于1998年做的多中心、随机、双盲研究中,1212例患者被分为新型缓释dexfen组、传统dexfen组和对照组,其平均用药时间为2-3月。在治疗1个月时行心脏超声检查,发现有明显二尖瓣返流者在缓释dexfen组为1.8%,在传统dexfen组为1.7%,在对照组为1.2%,其P值无统计学差异。而有意义的主动脉瓣返流发生率则分别为5.8%、5.0%、3.6%,P值亦无显著差异。上述报道的与食欲抑制剂相关的瓣膜病发病率从0.1%到38.3%,是什么导致了如此大的差异呢?首先,早期的超声检查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由于临床医生竭力要发现用药患者中哪些人存在瓣膜病变,而这显然不同于常规查体,因此在评价患者的超声病变程度时,很可能会将边缘性的异常作过度的评价,从而得出不恰当的诊断。而进行超声诊断时,临床医生只有在对患者的用药史不详的情况下,才能做出客观的评价,这一点是那些早期研究未能做到的。其次,药物剂量与时间的影响。当用药时间超过4个月时,患者发生瓣膜病的机率是用药3个月以内患者的7.4倍。再次,联合应用其它药物也会影响瓣膜病的发生,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那么,服用食欲抑制剂患者瓣膜病变的实际发生率应为多少呢?2000年报道的几个大样本、多中心、对照研究显示其发病率应在5-15%,而对照组的发病率则在3-6%。至于食欲抑制剂引起瓣膜病变的机理,研究显示可能与此类药物影响了肺对血清素的清除有关。芬氟拉明和右旋芬氟拉明主要刺激神经末梢和血小板释放血清素,并抑制血清素的再摄取,而血清素有很强的收缩肺血管的作用,可刺激血管平滑肌的增生,这可能导致了肺动脉高压的形成。Eicholtz在1924年和Gaddam在1953年均发现如果没有肺循环,血液中的血清素(5-HT)将使肾血管严重收缩,肾脏也根本不可能存活。Thomas在1967年发现,经过一次肺循环,血液中98%的血清素可由于肺血管内皮内的单胺氧化酶脱氨作用而被清除掉。Agevine和Morita在1980s发现,食欲抑制剂的应用明显减少了肺对血清素的清除,从而使到达左心的血液中仍含有较高的血清素,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食欲抑制剂易导致左心瓣膜的病变,而类癌的瓣膜病变却多发生在右侧。Malzer在1999年的研究提示芬特明可能是种尚未被认识的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因此,联合应用食欲抑制剂将进一步降低肺清除血清素的能力。西布曲明则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去甲肾上腺素和血清素的再摄取来减少食欲、提高代谢率,从而达到减肥目的。在长达2年的研究中发现,西布曲明可减少初始体重的5-8%(安慰剂组为4%),并能长期维持减轻后的体重,且不增加肺动脉高压和瓣膜病的发病率。如同高血压易引起心力衰竭、脑卒中,血脂异常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一样,肥胖及其带来的危害亦不能忽视,而减少多余的脂肪可降低2-DM、高血压、冠心病及骨关节病等疾病的发生。高血压患者在停药后会血压升高,糖尿病患者停药后会血糖血脂代谢紊乱加剧,同样,肥胖患者也需要药物治疗。尽管中枢食欲抑制剂有可能引起瓣膜病变,但是如果谨慎选择所用药物、用药时间,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就可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另外,目前已有报道,在停止用药后瓣膜病变一般不会继续进展,部分患者甚至可以逐渐缓解。众所周知,在1958年氯噻嗪用于治疗高血压之前,高血压的治疗主要依靠低盐饮食、药物(利血平、肼苯哒嗪、神经节阻滞剂)和手术治疗。目前肥胖的治疗就像当年的高血压治疗,赛尼可减少脂肪的吸收如同利尿剂减少体内的水钠潴留,胃部减容术如同交感神经切除术,而当今的中枢食欲抑制剂则相当于早期的抗高血压药物。在我们还未找到可作用于肝细胞、脂肪细胞和肌肉细胞,从而调节脂肪代谢的肥胖治疗药物之前,还需要权衡治疗肥胖药物所带来的益处(如减少2-DM、心血管疾病及年轻患者的死亡率等)与其不良反应,从而给肥胖患者提供一个合理的治疗方法。

姜蓉 2018-08-06阅读量8963

隐匿型阴茎[转]

病请描述: 隐匿型阴茎发病原因不明,但与阴茎发育不良和肥胖有关。主要表现为肥胖,阴阜脂肪厚达5-7厘米,阴茎完全被淹没在皮肤和脂肪下,龟头也看不见。外表仅能见到阴茎包皮,有时包皮还有狭窄,龟头用力也不能拔出。这种情况小孩悲观没自信,成人排尿性交成问题。除此之外包皮内的污垢也得不到清洗,常可引起尿道炎,前例腺炎等。隐匿型阴茎应早治,儿童6岁即可治疗。目前主要手术方法是阴茎海绵体松解和延长,皮肤不同部位固定,过多脂肪吸除。手术创伤小,儿童住院4天,成人门诊可完成。建议隐匿型阴茎病人尽早治疗,别耽误了治疗时机,影响发育是大事,并且影响几代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程辰转载自程开祥医师文章。

程辰 2018-08-06阅读量5635

冷空气来袭,脑卒中高发

病请描述:    冷空气来袭,脑卒中高发    嗜烟酒、多应酬  “三高”肥胖“4050”成好发人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刘建仁    晚报记者  许沁  报道        冷空气来袭,申城一夜入秋。记者昨天(14日)从沪上不少医院神经内科了解到,近期因天气变化等导致新发脑血管病病人有所增加。特别是如今高压下的“40、50”人群成为脑卒中好发人群,更有向30来岁蔓延的年轻化趋势。对此,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刘建仁教授提醒,嗜烟酒、久坐少动,以及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都是诱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当发现家人或朋友出现突发的口齿不清、手脚偏瘫、口角歪斜等,需紧急就医,抓住脑卒中“黄金抢救期”。        爱喝酒、好吃肉皮六旬老翁脑卒中        今年57岁的老黄(化名)已退休,近日一晚,他与往常一样晚饭时喝了点白酒后倒头而睡。晚间,妻子突然发现已睡着的老黄嘴巴歪了,连连呼唤他他却说话含糊、口齿不清。情急之下,家人将老黄紧急送往附近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急诊,一路上,老黄出现偏瘫、小便失禁……所幸,老黄在深夜11点多及时送到九院神内科急诊,院方开启脑卒中抢救绿色通道,第一时间为老黄进行化验和检查。经急诊神经内科医生紧急会诊,老黄被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又称为脑梗死),是右侧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所致。由于距离发病已有4、5小时,医生选择动脉取栓治疗,术后闭塞的大脑中动脉得到开通,老黄很快恢复,第二天双脚可以动了,还可下地走路。事后,老黄和家人仍心有余悸:所幸送院治疗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或留下瘫痪或不能讲话等严重后遗症……    据老黄妻子回忆:虽然老伴平时身体尚可,但他有个很不好的饮食习惯,特别喜欢吃鸡皮、鸭皮等。此外还爱喝酒。一般来说,喜欢吃肉皮容易导致血脂、胆固醇高,这些不良习惯都是脑卒中的高危因素。        “三高”、久坐少动、熬夜或诱发脑卒中    冷空气来袭,气温骤降,脑卒中病人骤增。仅九院神经内科,收到的新发脑卒中病人中,不少患者在40至50岁间,以男性偏多,平时还常抽烟、喝酒,且“三高”肥胖者多,又多应酬。据透露,目前脑卒中还有明显年轻化趋势。    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刘建仁分析说,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以及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都是脑卒中的高危因素。随着年龄增加,不少人久坐少动的生活习惯,以及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饮食习惯,逐渐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如果遇到紧张、激动、熬夜、疲劳、感染等外在因素时,可怕的脑卒中就会发生。此外,脑卒中特别易在晚上、凌晨发作,导致很多患者未能及时送院。专家提醒,脑卒中预防重在“行动”,市民可从现在开始改变不良习惯。                脑卒中不及时治  70%会留不同程度后遗症    “因脑卒中致残率高,约70%患者会留下不同程度后遗症,严重者甚至完全瘫痪,失去自理能力,成为植物人!”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介入中心急诊介入组唐学梅主治医师说,发病早期静脉内溶栓治疗是治疗脑卒中确切有效的方法。发病4.5小时内是抢救脑卒中患者最佳黄金期,任何延误都等于脑组织不可逆的损失。静脉内溶栓对大动脉堵塞的患者、发病超过4. 5小时的患者、刚接受手术或有出血倾向的患者,都不适合。此时可在发病6至8小时内接受有效的动脉内超选择性溶栓或取栓治疗。            刘建仁主任还提醒市民,当家人发现家中有中老年人出现突发口齿不清、手脚偏瘫、口角歪斜等,需紧急拨打120就近急送有资质的上海市脑卒中救治中心抢救。若家里人平时就有高血脂、高血压和糖尿病高危人群,应特别留意这些症状。

刘建仁 2018-08-04阅读量8182

运用LIGASURETM行痔...

病请描述:  运用LIGASURETM行痔疮切除手术的技术和技巧王振宜1     指导:Francois Pigot2  、喻德洪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肛肠科王振宜1.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肛肠科 (上海市虹口区甘河路110号,200437)2.       SERVICE DE PROCTOLOGIE, MSPB HOPITAL BAGATELLE (201 RUE ROBESPIERRE,33401,TALENCE CEDEX, FRANCE)3.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肛肠外科(上海市杨浦区长海路174号邮编:200433) 概述:当前手术治疗痔疮的两种主要方法分别是痔疮切除术(Milligan-Morgan或者Ferguson)和痔疮悬吊术(Longo,即PPH手术)。痔疮切除手术即将内外痔组织切除。Millgan-morgan手术留下放射状的开放创面,而FERGUSON则将创面缝合;Longo(PPH)手术的方法是通过运用特殊器械将痔疮提升并固定在直肠下端,同时减少局部的血供,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本文根据法国LIGASURETM痔疮切除手术特别培训班讲课内容整理,(主讲人:Francois Pigot教授,为本人法国职业肛肠病医师资格培训 DU DE PRCTOLOGIE 导师,法国BAGATELLE医院肛肠科主任,法国LIGASURETM欧洲飞行集训培训点导师,文中图片为该院手术照片。)旨在介绍一种改善痔疮切除手术的辅助器械,为临床开展痔疮手术提供一种新的选择方法。LIGASURETM 是Tyco Healthcare 集团有限公司®的产品,同传统的器械方法比较,它具有如下的优点:1.LIGASURETM是一种使血管壁胶原纤维瞬间融合,从而同时起到切断和止血作用的手术器械,由于该器械的传热部位非常集中而局限,(1mm),由此与传统电刀的不同在于,如果正确使用,不会损伤临近的正常组织,既而影响术后创面的延迟愈合;可以减少使用其它手术器械,从而缩短手术时间;2.减少术中出血;3.缩短创面恢复时间;4.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出现;5.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止痛药的用量;6.降低住院总费用。使用技术:患者的选择:同痔疮切除手术指症相同,为III或IV痔疮患者。术前准备及手术体位:术前准备同痔疮切除手术,体位可以采用截石位或者折刀位。两种手术体位都需要充分暴露肛门,尤其是肥胖的病人。手术方法:1.确定病人已经获得良好的麻醉以后。(全麻或者其他麻醉方法),局部消毒肛管和直肠下段,常规铺巾。2.利多卡因或布比卡因局部区域麻醉,(四点法)可以减少局部出血和减轻术后疼痛。3.用牵拉器充分显露需要手术的痔疮范围,确定大致要切除的痔疮数目和范围,(通常为截石位左中,右上和右下。手术者需要达到的目的是切除痔核,同时保留足够痔疮切除创面之间的皮瓣,通常约1-1.5cm宽,由此避免术后的局部缺血和肛门狭窄的并发症。)4.用第一把血管钳,钳夹外痔皮肤部分以定位,并牵拉,暴露同一侧内痔部分,用第二把血管钳钳夹在齿线部位,第三把血管钳钳夹痔核顶部。用手术刀切开外痔皮肤部分至齿线附近,(以第二把血管钳位置定位),用ligasureTM钳夹切开部分皮肤,踩踏板凝固血管组织,当凝固完全,器械会发出“滴”的声响,并停止。用剪刀剪开凝固部分。内痔黏膜部分可以直接使用Ligasure器械凝固,同样用剪刀剪除凝固部分。为了不损伤内括约肌,器械钳夹不要过份牵拉组织,由此一步一步切除痔疮。期间需要用纱布清洁器械表面,因为黏附在上面的组织会降低切除和凝固的效果。使用相同的方法,按照传统痔疮切除手术方法,完成3-4个痔疮切除。手术完成。5.与传统痔疮切除手不同,术后并不需要在肛管内留置纱布,而只要在肛门外敷纱布1-2块纱布以利吸收术后的分泌物。术前,术中及术后处理:可以根据各个医院治疗痔疮切除手术的常规进行。本院通常给予术后患者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一天清洗肛门部2-3次,常规使用润肠药物一天2次。局部止痛药膏外用2-3次每日。分别在术后15天,和一月随访。手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处理:运用LIGASURETM器械出现的并发症基本同痔疮切除的并发症相似,但临床文献报告显示,并发症出现的例数,及严重程度要少于和轻于传统器械手术,但同样手术者的技术是减少并发症出现的一个关键。术后疼痛:术后即日的疼痛非常常见,可以通过止痛药物得到控制。需要提前告知病人术后创面恢复阶段也会引起一定的疼痛。与传统痔疮切除手术相比,使用LigasureTM器械的疼痛持续时间和强度都会缩短和减轻,基本同使用PPH手术器械相当。术后的出血:即刻出血:如果手术操作正确,术后即刻出血是非常罕见的。常见的情况是外部皮肤部分创面渗血。但内部创面大量出血也需要关注,比如出现皮肤苍白,血压下降,心跳加快症状,甚至休克等情况。若是小血管出血可以用含有肾上腺素的纱布压迫止血。如果是较大的血管则需要结扎止血,或者运用充气肛管局部加压止血。延迟性出血:非常少见。但如果在术后7-16天创面感染导致出血,患者通常需要急诊住院进行治疗。尿潴留:通常男性患者术后会出项上述情况。可以通过导尿解决。如果情况持续,可请泌尿科医师会诊。粪嵌顿:术后疼痛是导致粪便嵌顿的主要原因,表现为疼痛,肛门溢液或伴随少量粪便,形如腹泻。这个问题可以通过运用口服通便药物,肛门内使用通便栓剂或者灌肠来解决。肛裂:如果无法正常解大便或者坚硬的大便摩擦尚未愈合的创面,可能会导致肛裂的出现,所以通常需要预先避免。如果肛裂形成,需要通过扩肛或再次手术来解决。肛门失禁:这不是痔疮切除手术后的并发症之一。除非患者在术前即有此症状。因此术前的全面权衡手术利弊,病例的选择显得非常重要。肛门狭窄:在此情况下,肛门无法正常松解。如果早期发现,可以局部扩肛,如果狭窄严重,需要再次手术治疗。痔疮复发:约有5%的患者需要进一步治疗。使用技巧1.患者处于正常体位,通常局部解剖位置外括约肌下降得比内括约肌低,但在截石位手术体位的时候,情况正好相反,内括约肌下降比外括约肌低,因此手术操作时候,要避免切割部位过深,从而损伤内括约肌。2.器械的传热范围非常局限是该器械的优点,但操作的时候如果钳夹的痔组织体积过大,会使局部融合的时间增加,传热的范围扩大,从而引起周围组织的损伤,导致创面延迟愈合。因此,务必分多段切除。3.手术必须遵循痔疮切除手术的操作原则,不能因为切除方便而切除过多痔组织,从而损伤直肠黏膜,或者引起术后肛门狭窄。4.切除痔疮组织之间的皮瓣留置和保护是痔疮切除手术的关键,同样使用该器械也要遵循这个原则。5.使用该器械切割皮肤的时候,需要先用手术刀或剪刀切割,然后再使用该器械,而对于黏膜组织,可以直接切割凝固。结论:LigasureTM器械是一种新的痔疮切除辅助器械,在遵循痔疮切除手术的原则下,该器械的使用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的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较少较轻的术后并发症,创面恢复快,缩短住院时间和较快地恢复工作,从而降低了手术的总体成本。由于该器械的使用时间不长,长期疗效仍旧需要进一步观察。参考文献:1.       Chung YC, Wu HJ.Clinical experience of sutureless closed hemorrhoidectomy with LigaSure. Dis Colon Rectum. 2003 Jan;46(1):87-92.2.       Thorbeck CV, Montes MF.Haemorrhoidectomy: randomis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f Ligasure compared with Milligan-Morgan operation. Eur J Surg. 2002;168(8-9):482-4.3.       Franklin EJ, Seetharam S, Lowney J, et al.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Ligasure vs conventional diathermy in hemorrhoidectomy. Dis Colon Rectum. 2003 Oct;46(10):1380-3. 4.       Lawes DA, Palazzo FF, Francis DL, Clifton MA. One year follow up of a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Ligasure with open haemorrhoidectomy. Colorectal Dis. 2004 Jul;6(4):233-5.5.       Basdanis G, Papadopoulos VN, Michalopoulos A,et al.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stapled hemorrhoidectomy vs open with Ligasure for prolapsed piles. Surg Endosc. 2005 Feb;19(2):235-9. Epub 2004 Dec 2.6.       Kwok SY, Chung CC, Tsui KK,et al.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Ligasure and Harmonic Scalpel hemorrhoidectomy. Dis Colon Rectum. 2005 Feb;48(2):344-8.7.       Peters CJ, Botterill I, Ambrose NS, et al. Ligasure trademark vs conventional diathermy haemorrhoidectomy: long-term follow-up of a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 Colorectal Dis. 2005 Jul;7(4):350-3.8.       Kraemer M, Parulava T, Roblick M, et al.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 proximate PPH stapler vs. LigaSure for hemorrhoidal surgery. Dis Colon Rectum. 2005 Aug;48(8):1517-22.9.       Pattana-Arun J, Sooriprasoet N, Sahakijrungruang C, et al.Closed vs ligasure hemorrhoidectomy: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 Med Assoc Thai. 2006 Apr;89(4):453-8.10.    Wang JY, Tsai HL, Chen FM,et al.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Starion vs Ligasure hemorrhoidectomy for prolapsed hemorrhoids. Dis Colon Rectum. 2007 Aug;50(8):1146-51.11.    Chen S, Lai DM, Yang B et al .Therapeutic comparison between 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 and Ligasure technique for hemorrhoids.Zhonghua Wei Chang Wai Ke Za Zhi. 2007 Jul;10(4):342-5.手术附图(略)

王振宜 2018-07-24阅读量6266

乳房多发性纤维腺瘤也能术后&...

病请描述:这种肿瘤到底叫什么?首先澄清一个概念,乳房里的肿瘤大多是“纤维腺瘤”,有些患者会说成是“纤维瘤”,奇怪的是,有些医生也这么说。其实应该叫“纤维腺瘤”。这是因为,这种肿瘤里面有两种成分,一种是“纤维成分”,一种是“腺细胞成分”。只把它叫做“纤维瘤”显然是不对的。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乳腺外科宋晖纤维腺瘤是什么引起的?门诊上经常可以遇到多发纤维腺瘤的患者。这些患者以20-30岁的青年女性占大多数,有的人曾经做过手术,切除过一至数个肿块,但是经过数月至数年,又发现出现了若干肿块。患者经常很困惑地问我:“为什么我会不停地长肿块?我的饮食已经很清淡了!”应该说,饮食和纤维腺瘤的生长有一定的关系,但是,饮食不是纤维腺瘤生长的根本因素。在同样生活环境里长大的姊妹,经常是其中一个反复长出乳房纤维腺瘤,而另一个却只是有些乳腺增生,从来都没有长过纤维腺瘤。所以说,纤维腺瘤的出现,一定是内因起决定因素,那就是“雌激素”。根据现有的资料看,雌激素可以促进纤维腺瘤的生长。雌激素就像是纤维腺瘤的食物,这种“食物”吃的越多,纤维腺瘤就会长得越快;当然,有相当一部分多发纤维腺瘤患者抽血化验发现雌激素水平完全正常,这部分人一般是肿瘤细胞的雌激素受体比较多造成的。这种情况导致了肿瘤对雌激素利用率比别人高。就像是肥胖的人吃的很少也还是不停地长肉,瘦的人大鱼大肉依然身材苗条一样。那么这些肿瘤来源是哪里呢,恐怕应该归因于体质因素了,也就是说,您的基因决定了您容易生这种肿瘤。这些患者的体内有许多肿瘤的“种子”,时机成熟的时候,它们就会生根、发芽、长大。这个时机就是“雌激素”的刺激。怎样避免肿瘤的生长内源性的雌激素我们不宜进行干涉,外源性的雌激素还是可以减少摄入的。1、尽量不要选择口服避孕药避孕。口服避孕药里面一般都会或多或少的含有雌、孕激素。2、不要反复地流产。多次流产不仅破坏女性的生育功能,也是乳房良、恶性疾病的发病因素之一。3、尽量不用那些可能含有雌激素的补品、保健品、化妆品,不管是内服的还是外用的,都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这里主要指的是蜂王浆、花粉、胎盘、动物卵巢等等,有些宣称有美白和细腻肌肤作用的化妆品也可能含有雌激素,选用时也要小心。4、日常生活中,尽量少吃动物脂肪,植物油摄入也要适量,因为油脂进入体内会成为制造雌激素的原料。5、有些人工养殖的动植物,培育过程中会投放较多激素样添加剂,这些动植物被人食用后,没有降解的添加剂继续在人体内起到雌激素样的作用。又回到前面的问题:“为什么我会不停地长肿块?我的饮食已经很清淡了”。我只能说,如果您大鱼大肉的吃,问题会比现在更严重,所以请继续以前的生活方式吧。手术是治疗纤维腺瘤的唯一方法目前为止,手术是纤维腺瘤唯一的治疗方式,依靠按摩、理疗、外敷、中药等方法都是无效的。手术肯定会带来瘢痕,关键是这种瘢痕能否接受。通过上面的图片可以看出,不管选取什么切口,只要是在乳晕以外的“白肉”上开刀,瘢痕都很明显。不要说姑娘了,要是这种瘢痕放在我身上,作为男性我也难以接受。多发性纤维腺瘤就意味着乳房“千窗百孔”吗看了前面的图片,可能会吓退好多患者。这种外观怎么找对象啊?外科医生不应该是粗线条的,应该有美学眼光,应该“温柔一刀,肿瘤全消”。多发性纤维腺瘤也能做到术后无痕,或者术后淡淡留痕。我们一般是通过下面几种方式达到上述目的的。1、多发肿块,而且肿块都比较大的患者。选用术前彩超定位,术中全麻,采用乳晕切口切除所有肿块的方法。2、多发肿块,肿块有的比较大可触及、有的比较小不能触及的患者。选用乳晕切口切除所有大肿块,再沿乳晕切口使用微创旋切的方法切除小肿块。3、多发肿块,肿块都难以触及的患者。选用微创旋切的方法切除肿块。4、有些患者肿块实在太多,会使用分2次手术的方法进行处理。先将一侧乳房的肿块切除干净,1个月以后,等伤口完全好了,再切除另外一侧的肿瘤。手术以后的瘢痕其实还是比较美观的。您说呢?

宋晖 2018-07-19阅读量1.0万

94岁耄耋老伯直肠癌3D腹腔...

病请描述: 2016.07.28日下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胃肠肛肠外科在为一位97岁结肠癌伴部分梗阻病人进行根治性手术,病人术后10天顺利康复出院后,再为一名94岁直肠癌老伯行3D腹腔镜腹部无切口根治手术治疗。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胃肠肛肠外科傅传刚 术前肠镜显示肠癌肿瘤已经引起明显狭窄 术前盆腔CT显示肿瘤位于直肠上段,伴有肠腔狭窄著名结直肠外科专家傅传刚教授亲自主刀,带领他的团队一起通过3D腹腔镜进行腹部无切口直肠癌根治术,手术不仅彻底切除肿瘤侵犯肠管,同时切除相关系膜和转移淋巴结, 整个手术仅用时1小时20分钟,出血不到10ml,完全做到无血白色手术。在傅传刚教授娴熟的技术操作和其团队和谐的配合下,整个手术过程进展的非常顺利。 手术过程术中血管神经的解剖更加的精细和精准,使手术更加的彻底和安全手术切除标本,中间白色为肿瘤 传统开腹手术,腹部切口巨大 腹部无切口手术,几乎无伤口3D腹腔镜无切口手术,是在传统腹腔镜微创手术基础上在国际上最新开展的极致微创结直肠手术。传统开腹手术切口长约15-20cm,创伤大、疼痛感强、术后切口感染和并发症风险大。尤其高龄患者,全身生理功能差,更易发生呼吸道和肺部感染,切口裂开等并发症。而且由于卧床时间长,加大了静脉血栓发生的风险。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既往的传统腹腔镜手术可以明显缩小手术切口,减少手术后的并发症,但由于是2D的腹腔镜,手术视野的缺乏空间立体感,难以进行复杂和精准的操作,手术时间明显延长,难以进行复杂和精准手术。3D腹腔镜手术者佩戴特殊的3D眼镜,针对大屏幕上的图像进行操作,不仅手术部位的结构被明显放大,即使头发粗细的纤维也显示的非常清楚,而且由于是立体结构,可以进行比开腹手术还要精细和精准的操作,加之超声电刀的使用,几乎做到完全的无血白色手术,因此病人手术可以更加的快速康复。由于能够进行复杂的操作,3D腹腔镜使结直肠切除后完全的腹腔内吻合成为可能。为此,傅传刚教授团队在国际上比较早的成熟开展腹部无切口结直肠手术,通过不断的创新使手术更加的规范,更加的安全和便捷,无论是近期效果还是远期结果均处于国际领先,引起国际和国内同行的广泛关注。94岁老伯,直肠癌腹部无切口术后2天,已能神采奕奕的自由行走。而同时进行开腹手术的年轻人还在床上痛苦的煎熬无切口手术更受患者欢迎,主要是因为它是真正意义上的微创手术,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疼痛轻、病人恢复快、卧床时间大大缩短,患者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地走路,胃肠道功能恢复快,完全避免了各类并发症的发生。为何3D腹腔镜手术成为患者首选?3D腹腔镜与传统2D腹腔镜相比,3D腹腔镜明显优势在于3D腹腔镜还原了真实视觉中的三维立体手术视野,并具有放大作用,克服了传统腹腔镜二维视野所造成的视觉差别与不便,可在各种脏器之间查找病变部位,从而精确切除及重建。3D放大效果比2D更大,具有明显的解剖优势,使组织之间的间隙更加清晰,有利于精细解剖,使手术更加精准。 目前,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胃肠肛肠外科每年开展3D腹腔镜手术600多例,其中无切口大肠癌根治手术已十分成熟,特别适合于体型清瘦或不太肥胖的国人,尤其是高龄患者,明显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根治性肿瘤切除率和保肛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更多患者带去了福音。

傅传刚 2018-07-18阅读量8401

不育症的原因,你了解多少

病请描述:【孙大夫名医话】不育中少精子症,你了解多少梁国庆  七院男科  昨天WHO第五版手册之前,精子密度<20×106/L称为少精症,而2011年《WHO第五版人类精液检查和实验室处理手册》把精子浓度<15×106/L称为少精症。由于精子数量减少导致男性不育的发病率较高,是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之一。——少精症哪些原因可以导致少精症?1、精索静脉曲张  由于静脉曲张导致睾丸温度升高,代谢产物及毒物的影响,影响睾丸的生精功能,大约有24-39%的少精子症是由精索静脉曲张导致。2、炎症  睾丸炎可以破坏睾丸的生精功能(如:腮腺炎性睾丸炎)。附睾的炎症可以累及到睾丸。输精管道可因为炎症水肿、甚至引起不完全性的梗阻出现少精子症。3、内分泌异常  由于脑垂体分泌的各种促性腺激素的异常,以及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都可以导致少精子症。4、染色体异常  染色体的基因突变,对精子的数量、活力、活率等都有重要的影响。如AZF基因的缺如等。5、隐睾  少精子症的患者中,隐睾大约占了9%。单侧隐睾在手术前已经有组织学的改变了(故而对于隐睾的手术宜早不宜晚),会导致生精功能的下降。6、自身免疫  自身免疫可影响精子的发生,使生殖细胞脱落,还使精子的输出发生阻断。7、肥胖  肥胖男性的睾酮水平下降,雌激素水平升高,精液多为少精子症。8、慢性疾病  慢性肝病的患者中有近一半会有睾丸萎缩,从而出现少精子症。尿毒症的患者中可出现睾丸生精功能的低下或阻滞。此外,少精症的发生还有其它因素有关:1、年龄:睾丸的生精功能,在30岁以后开始逐渐下降,约有一半的老年男性在70岁以前会出现自发性的睾丸输出梗阻,从而导致少精子症。2、禁欲和性交频率:性生活频次过高会影响精子的数量。反之,禁欲虽然可以增加精子的数量,但是如果禁欲时间过长,反而会影响精子的活率及活力。3、环境因素:X线、微波、红外线、杀虫剂、除臭剂、食物添加剂、化学制品等影响精子的生成。4、药物因素:化疗药物、激素类药物,可以引起少精子症。少精子症的病因较多,但临床上仍有约一半的患者是找不到病因的。中医药在少精子症的保守治疗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特发性少精症,还是对于感染,免疫性不育,或轻中度精索静脉曲张,以及精索静脉曲张术后恢复,都有较好的疗效。保守治疗一般需要3-6月,部分患者的精子数量和活力得到改善,其中有些患者可以自然受孕。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男性病科科室介绍:男性病科是上海市公立医院专业男科,在科主任孙建明主任医师带领下,以中西医结合诊疗男性病为特色。男性病科是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规培生带教基地,浦东新区中医药协会男性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中西医结合男性病学是上海浦东新区重点学科2017年男性不育症入选上海市卫计委优势病种建设项目2017年男性性功能障碍中医特色治疗入选上海市重点建设项目2017年中医药特色品牌(阳痿病)入选浦东新区“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重点建设项目2013年入选浦东新区“传统型临床示范学科(不育症)”2011年被浦东新区中医药协会授予浦东中医药系统“名科”称号2009年被浦东新区卫生局评为“不育不孕特色专科”科室专病门诊设有中医外科、生殖专病、前列腺炎专病、精索静脉曲张专病门诊科室治疗特色:主要治疗不育症、前列腺疾病(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性功能障碍(阳痿、早泄、遗精、不射精症、异常勃起)、精索静脉曲张、男性更年期综合症、男性亚健康调理、泌尿生殖道炎症(龟头炎、精囊炎、附睾炎、血精等)、包皮手术、精索静脉曲张显微结扎术、输精管-输精管显微吻合术等男科疾病科室人才建设:“浦东新区名中医”孙建明主任医师、“上海市杏林新星”1名、“浦东新区中医青年骨干”1名、“七院名中医继承人”1名、“七院启明星”1名,“七院新星”2名学科科教情况:近年来获科研课题15项,主要研究不育症、前列腺疾病和性功能障碍等。发表SCI、核心期刊等学术论文100余篇,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7项,上海市中西医结合科技奖三等奖1项。近五年举办国家级、上海市级、区级等继续教育项目15次特需门诊:周一上午专家门诊:周二、三、四、五上午普通门诊:周一至周六全天

孙建明 2018-07-18阅读量1.1万

身体变胖,别忘了甲减!

病请描述: 甲状腺激素是由人体内分泌器官-甲状腺所分泌的内分泌激素。甲状腺激素主要包括四碘甲腺原氨酸和三碘甲腺原氨酸,前者一般简称T4,后者一般简称T3。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以T4为主,另外可以分泌少量的T3,但是T4又可以在外周组织转化为T3。人体内发挥生理作用的甲状腺激素主要是T3。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李连喜正常水平的甲状腺激素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离不开甲状腺激素,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功能的正常发挥等也离不开甲状腺激素。因此,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或分泌过少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引起多种不适。其中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疾病称为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简称甲减。另外,甲状腺激素分泌正常,但是其生理效应不足也可以引起甲减。甲减可以引起多种症状,例如小儿发生甲减不仅引起身材矮小,而且导致智商低下,称为呆小病。而成人发生甲减则出现怕冷、乏力、脱发、贫血、情绪低落等,严重的还会出现抑郁症的表现。肥胖是现代社会十分常见的疾病。甲减除了引起上述的多种症状外,也会表现为肥胖,主要是由于粘蛋白在皮肤、组织的沉积引起的粘液性水肿。由于同时合并高胡萝卜素血症,因此甲减患者手脚皮肤呈姜黄色,中医因此把甲减引起的肥胖称为黄胖症。如果您及您的家人出现了体重增加,同时伴有食欲差、畏寒、不喜活动、思睡等甲减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做甲状腺激素的测定,看是不是甲减引起的肥胖。诊断甲减比较简单,一般通过T3、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测定就能够明确诊断。为了明确甲减的病因,有时还需要进一步检测甲状腺自身抗体如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以及甲状腺超声的检查。对于比较少见病因如垂体病变引起的甲减有时还需要做脑垂体CT或磁共振的检查才能明确。甲减诊断明确后,治疗比较简单,主要是补充体内所缺乏的甲状腺激素。补充甲状腺激素目前有两种药物,一个是甲状腺片,另一个是左旋甲状腺素片。前者是用动物甲状腺组织制成,含有比较多的T3,但是效价不稳定。后者是人工合成的甲状腺激素,效价恒定,临时使用较多。甲状腺激素的替代治疗虽然简单,但是一定要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合理用药。例如老年人和心脏病患者在补充甲状腺激素时一定要缓慢增加剂量,以免加重心脏负担,引发急性心脏病发作。相反,对于小儿和孕妇甲减患者则需要尽快让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恢复正常。甲减引起的各种症状包括肥胖在合理的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下,会慢慢消失,患者自身的情况也会逐步恢复正常。需要提醒的是,在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恢复正常后,不少患者自觉症状好转,往往自行将药物减量,有的甚至停药,这样做的后果是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又会逐渐下降,甲减的症状又会出现,因此切记甲减的药物治疗一般是终身的,切莫自行停药。

李连喜 2018-07-17阅读量9945

怀孕了,您需要筛查妊娠糖尿病...

病请描述: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确认妊娠后,首次发现的各种程度的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无论分娩后上述情况是否持续存在,都应视作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如果未能及时发现及治疗,对孕妇及胎儿都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因此我们一定要早期识别出妊娠期糖尿病,让容易发生糖尿病的孕妇在怀孕前就开始接受糖尿病健康教育并进行孕前检查,一旦怀孕后及时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以及早发现糖尿病。对于妊娠期糖尿病高危人群,可以进行适当的预防措施,以尽可能减少其发生的机会。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李连喜     那么,哪些人群属于女性妊娠期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呢?一般说来,如果具备以下特征,那你就需要提高警惕了,因为你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几率要比正常人要高很多。 1.  肥胖女性尤其是严重肥胖者。     肥胖不仅是2型糖尿病的一个高危因素,同时也是妊娠期糖尿病的一个高危因素。这里的肥胖不仅指孕前肥胖,同时也包括怀孕后出现的体重增加过快。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西方化改变,目前很多育龄期妇女在怀孕前过多摄入高糖高脂食物,同时体育锻炼也越来越少,出门往往以车代步,这些都容易造成孕前的肥胖。怀孕后,有的孕妇及其家人担心胎儿营养不足而过多摄入营养物质,过多的营养物质很多可以在体内转化为脂肪而导致体内脂肪堆积,导致妊娠期体重增加过多,这种情况也容易诱发妊娠期糖尿病。 2.   以前明确诊断过妊娠期糖尿病或是生过巨大儿者。     前次妊娠患过妊娠期糖尿病的部分女性,在妊娠结束后糖耐量可以恢复正常,也就是说分娩后糖尿病消失了,这种情况确实是存在的,但要切记的是,这类女性如果再次怀孕的话,她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是很大的,需要及早到医院进行检查。同时,如果以前生过巨大儿的女性,再次妊娠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也是很大的。 3.  出现过尿糖阳性者。     目前诊断糖尿病是以血糖作为标准的,但是尿糖阳性往往也是糖尿病的一个线索,如果尿糖阳性,可能提示你的糖代谢存在异常。当然,在诊断妊娠期糖尿病时,千万不能单纯以尿糖的升高作为诊断依据,因为尿糖检测本身容易受到许多因素的干扰而出现假阳性,如在怀孕期间过多服用维生素C、本身肾脏疾病使肾糖阈降低等都会导致尿糖阳性。因此发现尿糖有异常,一定要到医院进一步检查血糖等以明确诊断。 4.  患有多囊卵巢综合症的女性。       多囊卵巢综合症是容易发生于育龄期女性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肥胖、多毛、不孕、月经不调等。多囊卵巢综合症的女性往往肥胖,同时存在胰岛素抵抗,而胰岛素抵抗、肥胖都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因此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女性如果在怀孕前血糖一直正常,没有发现糖尿病或是糖耐量异常,那么在怀孕后一定要注意到医院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以免漏诊。 5.  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女性。      2型糖尿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性疾病,因此如果你的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例如你的父亲或是母亲患有糖尿病,那么毫无疑问,你的身体内也一定带有糖尿病的易患基因,你比正常人生糖尿病的几率明显增加。因此如果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你在怀孕前就要引起注意,及时进行血糖检查,以早期发现糖尿病,如果已经怀孕,也要及时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并注意孕期间血糖的监测,以便及早发现妊娠期糖尿病。

李连喜 2018-07-17阅读量8496

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诊断及处理

病请描述: 1. 病例概述 孙某某,男性,54岁,某政府机关中层干部,因“体检发现血糖、血脂增高10天”就诊于社区卫生服务站,无“口渴、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无心悸、胸闷,无肢体麻木、疼痛”症状,患者平时喜食甜食及动物内脏等高脂食物,每天活动量少、不锻炼。查体:身高171 cm,体重83 kg,体重指数(BMI)28.4 kg/㎡,腰围97cm,血压125/75 mmHg,心肺听诊无异常,双下肢无水肿,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无减弱。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7.10 mmol/L,甘油三酯(TG) 3.91 mmol/L,总胆固醇(TC) 6.89 mmol/L,HDL-C(HDL-C) 1.10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4.27 mmol/L,肝肾功能正常。既往体健,无高血压、冠心病、间歇性跛行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平素有吸烟及饮酒嗜好。其父亲和弟弟患有糖尿病。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李连喜 2. 全科医生初步诊断与处理 1) 病史特点 1)  患者存在多项糖尿病危险因素,包括年龄>45岁、肥胖体型、糖尿病家族史、腰围≥90cm、血脂异常、静坐生活方式。但是血压正常。2)  患者生活方式不健康,喜爱吃高糖及高脂食品,且有饮酒及吸烟不良嗜好,每日活动量少,不锻炼。3)  患者既往体检有血糖、血脂增高,但是因为是轻度增高,所以患者并未重视。4)  目前实验室检查发现高血糖、高TG血症、高TC血症和高LDL-C血症,故诊断初步考虑糖尿病伴血脂紊乱。 2) 初步处理 为明确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的诊断,全科医生嘱患者禁食8小时后次日清晨接受静脉抽血,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血脂水平,结果为空腹血糖7.4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4.8 mmol/L,TG 3.67 mmol/L,TC 6.92 mmol/L,HDL-C 1.07 mmol/L,LDL-C 4.33 mmol/L。根据检查结果,社区全科医生初步诊断患者为:糖尿病伴混合性高脂血症。之后,全科医生为进一步明确患者情况,进行了其他检查,结果如下:糖化血红蛋白6.8%,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为15 mg/g,尿常规正常。由于患者为新诊断糖尿病,故须转诊至综合医院以明确诊断分型及了解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情况,所以全科医生对患者给予转诊处理。 3. 内分泌专科诊治经过 患者被转诊至综合医院内分泌专科后,接受了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餐后2小时胰岛素和餐后2小时C肽检测,同时检测了胰岛自身免疫标志物包括谷氨酸脱羧酶抗体、抗胰岛细胞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样蛋白抗体,根据检测结果(高胰岛素血症、胰岛自身免疫标志物阴性),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此外,专科医生还对患者进行了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和大血管病变的筛查,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筛查包括尿微量白蛋白、眼底摄片、肌电图等检查;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筛查包括颈动脉血管超声、下肢动脉血管超声、心电图等检查。同时复查了肝肾功能和血脂水平的检查。综合检查结果发现患者血脂水平仍高于正常,且下肢动脉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余检查尚正常,在综合上述检查后,专科医生给该患者诊断为:2型糖尿病伴大血管病变、伴混合性高脂血症,给予患者生活方式干预包括饮食控制、运动治疗,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包括戒烟、减少饮酒等,药物治疗包括使用二甲双胍500 mg Tid控制血糖,同时加用阿托伐他汀 20mg Qd 控制血脂及稳定控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另外加用阿司匹林100mg QN预防心脑血管事件。住院治疗9天后,患者血糖得到较好控制,故被转回社区继续治疗。 4. 全科医生制定长期管理计划 1) 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特点 高脂血症临床上一般分为高TG血症、高TC血症、混合性高脂血症、低HDL-C血症。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根据调查,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伴血脂异常的比率达到78. 51%,但是患者的知晓率仅55. 5%,血脂异常的总体治疗率仅44. 8%,已治疗者总体达标率更低,仅为11. 6%,以上数据显示我国2 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管理状况形势严峻、不容乐观。 2 型糖尿病的血脂代谢紊乱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高胰岛素血症、腹型肥胖等代谢紊乱,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紊乱以混合性高脂血症多见,其特征性的血脂谱包括:空腹和餐后TG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TC水平和LDL-C正常或轻度升高,更加重要的是,患者的LDL-C发生性质变化,更多地转变为小而密LDL-C,后者致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作用更加强。 2) 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诊断 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年),中国人血清TC的合适范围为<5.18 mmol/L (200mg/dl),5.18-6.19mmol/L(200-239mg/dl)为边缘升高,≥6.22 mmol/L (240mg/dl)为升高;血清LDL-C的合适范围为<3.37 mmol/L (130mg/dl),3.37-4.12mmol/L(130-159mg/dl)为边缘升高,≥4.14 mmol/L (240mg/dl)为升高;血清HDL-C的合适范围为≥1.04 mmol/L (40mg/dl),≥1.55mmol/L(60mg/dl)为升高,<1.04 mmol/L (40mg/dl)为减低;TG的合适范围为<1.70 mmol/L (150mg/dl),1.70-2.25mmol/L(150-199mg/dl)为边缘升高,≥2.26 mmol/L(200mg/dl)为升高。 根据上述诊断标准,该患者存在高TG血症、高TC血症和高LDL-C血症,故诊断为混合性高脂血症。 3) 2 型糖尿病患者调脂治疗的策略和目标 2 型糖尿病伴血脂紊乱患者是否需要调脂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的选择等应建立在全面评估心血管事件风险基础之上,因此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患者药物治疗前心血管风险的评估至关重要。高危人群包括:(1)无心血管疾病,但年龄﹥40岁并有1 个以上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者(高血压、吸烟、肥胖、微量白蛋白尿、早发缺血性心血管病家族史、男性年龄>45岁、女性年龄>55岁、女性绝经期后等。(2) 无心血管疾病,年龄<40 岁,但LDL-C≥2. 6 mmol/ L(100 mg/ dl)或合并多个危险因素。极高危人群包括: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合并颈动脉斑块或狭窄、糖尿病合并周围动脉病变患者,无论其基线LDL-C水平如何均属于极高危人群。 根据该患者的临床特点:不仅合并多个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包括男性年龄>45岁、吸烟、肥胖等,而且已经合并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故属于极高危人群。 2 型糖尿病患者血脂紊乱的干预均应以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作为基础,而且应该贯穿2 型糖尿病治疗始终。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包括饮食调节(减少饱和脂肪酸及TC的摄入,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增加运动、减轻体重、戒烟、限酒、限盐等。 在进行调脂治疗时,应将降低LDL-C作为首要目标,LDL-C的控制目标为:对于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首选他汀类药物,LDL-C目标值<2. 6 mmol/ L(100 mg/ dl); 对于极高危患者,立即选用他汀类调脂药,LDL-C目标值< 2. 07mmol/ L(80 mg/ dl)。若经最大耐受剂量的他汀类调脂药治疗后仍未达到上述治疗目标,建议将LDL-C比基线降低30% -40%作为目标值,也可以合用TC吸收抑制剂等其他调脂药。 高TG 血症的治疗目标是TG<1. 7mmol/ L(150 mg/ dl),强调首先严格控制血糖,血糖控制后部分患者TG 可恢复正常。TG 在1. 70-2. 25 mmol/ L,首先开始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如TG 在2. 26-4. 5 mmol/ L,在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开始使用贝特类降脂药;如TG>4. 5 mmol/ L,首先考虑使用贝特类药物迅速降低TG 水平。 低HDL-C血症的治疗目标是: 如伴高LDL-C血症,首要目标仍然是降低LDL-C; HDL-C的治疗目标: 男性>1. 04 mmol/ L(40mg/ dl),女性>1. 4 mmol/ L(50 mg/ dl)。可通过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或选用贝特类药物。 混合性高脂血症的治疗目标是:强调首先严格控制血糖,强化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首要目标仍是降低LDL-C,可首选他汀类调脂药,如LDL-C已达标,TG仍≥2. 3 mmol/ L 改为贝特类或与他汀类合用。如TG> 4. 5 mmol/ L时首选贝特类药物,如果TG < 4. 5mmol/ L,应降低LDL-C 水平。 根据该患者的情况,属于极高危人群,TG、TC及LDL-C均不达标,故在给予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立即给予他汀类降脂药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首要目标是将LDL-C控制在< 2. 07mmol/ L,治疗一段时间后复查血脂,根据血脂情况调整下一步治疗方案。 5.2 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检测时机及监测频率 患者转回社区医院后,全科医生根据其具体情况,加强对患者进行教育,要求其改掉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戒烟、增加运动、控制饮食等。并告知患者根据以下原则进行血脂的监测:新诊断2 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均应检测血脂水平,如果患者血脂正常且无其他心血管疾病风险,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血脂水平的检测;如果患者血脂水平正常但有多种心血管风险因素存在,在诊断糖尿病后应当每3 个月监测血脂一次;对于2 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若仅给予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建议6 -8 周后复查血脂,决定是否需调整治疗方案;给予调脂药物治疗的患者,初始治疗4 周后应监测血脂水平,若仍未达标,则调整治疗方案,4 周后复查;对于血脂水平控制达标的糖尿病患者建议每半年监测一次血脂。 6.降脂药物治疗中的若干注意事项 1)调脂药剂量与疗效标准剂量的他汀类药物降脂作用已经比较明显,不宜为片面追求更低的LDL-C 目标值而过度增大药物剂量,必要时可与TC吸收抑制剂等其他调脂药合用。 2)联合用药的安全性除非特别严重的血脂异常,一般不建议联合用药,联合用药时需注意安全性问题,因为联合用药副作用明显增加。例如他汀类和贝特类联用时剂量应小、两药分开服用、严密监测、老年人需谨慎,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停药。相对而言,他汀类和TC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的联用更加安全,临床可以考虑。 3)长期维持治疗的必要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经调脂治疗,血脂达标后,仍需小剂量长期维持治疗,以维持正常血脂目标值,从而可以更大临床获益。需避免血脂水平正常后就停用调脂药物,以防止血脂水平的反弹。 4)烟酸类降脂药的使用由于烟酸类降脂药会导致糖代谢异常或糖耐量恶化,故一般不推荐用于糖尿病患者,如果必须使用,应该定期监测血糖水平。 5)药物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监测使用调脂药过程尤其联合用药者应密切监测安全性,尤其在高龄、低体重、多系统疾病、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围手术期等患者更应加强监测。 他汀类降脂药物比较常见的副作用是肝功能损害和肌病的发生,故意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肌酸激酶,建议在治疗前和开始治疗后半个月监测肝功能,如用药前ALT>正常上限3倍暂不用药;开始治疗后如发生肝功能异常;建议减少他汀类剂量,并在调整治疗方案后半个月再次监测肝功能;如果AST和ALT 仍超过正常上限3 倍,建议暂停给药,停药后仍需每周复查肝功能,直至恢复正常。如果肝功能正常,建议每3 个月监测一次。 用药过程如有肌病症状包括肌肉疼痛或无力等,需立即检测肌酸激酶;如出现肌肉症状,且CK>正常上限5 倍即停用他汀类药物;如CK>正常上限3-5 倍,每周监测症状和CK 水平,如CK 逐渐升高,应减药或停药。 贝特类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长期服用贝特类时,需要警惕药物引起的肝、肾功能损害,因此在治疗开始后半个月应该监测肝、肾功能;个别患者服药后也有可能发生药物性横纹肌溶解症,若有上述症状,则应该立即检测血CK 水平。另外,有胆囊疾病史、患胆石症的患者禁用,因为此药可增加TC向胆汁的排泌,从而引起胆结石,需要注意。 

李连喜 2018-07-17阅读量9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