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中医调理胆囊切除术后反流性胃炎主要通过中药内服、针灸、按摩、情绪调理等多种方法进行。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调理方法: 1.中药内服 中医认为胆囊切除术后反流性胃炎多由肝气郁结、脾胃虚弱、胆胃不和等引起,治疗原则为疏肝理气、健脾和胃、利胆降逆。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 柴胡疏肝散:适用于肝气郁结型,具有疏肝解郁、理气和胃的作用。主要药物包括柴胡、香附、枳壳、白芍、甘草等。 黄连温胆汤:适用于胆胃郁热型,具有清热化痰、利胆和胃的作用。主要药物包括姜半夏、黄连、茯苓、陈皮、枳实等。 乌贝散:适用于反酸、烧心症状明显的患者,具有制酸止痛、止血护膜的作用。主要药物包括乌贼骨、浙贝母、陈皮油等。 大柴胡汤:适用于胆胃不和型,具有疏肝利胆、和胃降逆的作用。主要药物包括柴胡、黄芩、半夏、枳实、白芍等。 2.针灸调理 针灸可以促进气血运行,调节胃肠功能,缓解症状。常用的穴位包括: 内关: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中脘: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阴陵泉:位于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针灸时可以采用温和灸或电针刺激,每次治疗时间约为30分钟,每周治疗3-5次。 3.情绪调理 情绪波动是导致肝气郁结的重要因素,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缓解症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情绪调理: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患者调整认知,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 放松疗法: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促进身心放松。 社交活动:多参加社交活动,与家人和朋友多交流,避免孤独和压抑。
赵刚 2025-02-21阅读量681
病请描述: 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胃食管反流,这可是个困扰不少人的常见问题。我是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的张祎医生,接下来就带大家深入了解一下这个“胃”来的烦恼。 一、什么是胃食管反流 简单来讲,胃食管反流就像是胃里的东西“走错路”了。正常情况下,我们吃进去的食物,经过食管进入胃,胃就像一个“食物加工厂”,负责消化食物。胃和食管之间有一道“门”,叫食管下括约肌,它平时紧紧关闭,防止胃里的食物和胃酸反流回食管。但当这道“门”出了问题,变得松弛,或者胃内压力过高时,胃里的东西,比如胃酸、胃蛋白酶等,就会反流到食管,刺激食管黏膜,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这就是胃食管反流。 二、胃食管反流的症状 烧心与反酸:这是胃食管反流最典型的症状。烧心,就像胸口有一团火在烧,常发生在饭后1 - 2小时,尤其是当你弯腰、平卧或者吃了刺激性食物后,这种感觉可能会更强烈。反酸则是感觉有酸水从胃里涌到口腔,有时候还能尝到酸酸的味道,让人很不舒服。 吞咽困难或疼痛:当食管黏膜长期受到反流物的刺激,会引起炎症、水肿,导致食管管腔变窄。这时候吃东西,就会感觉吞咽困难,甚至吞咽时会有疼痛感,就像食物在食管里“卡住”了一样。 呼吸道症状:你可能想不到,胃食管反流还会影响到呼吸道。反流物如果误吸入气管,会引起咳嗽、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尤其是在夜间平卧时,反流更容易发生,导致咳嗽加重,严重影响睡眠质量。有些患者还可能因为长期咳嗽,被误诊为呼吸道疾病,结果久治不愈,其实病根可能在胃食管反流。 三、引发胃食管反流的原因 饮食因素:喜欢吃辛辣、油腻、酸性食物,或者经常喝咖啡、浓茶、饮酒的人,更容易出现胃食管反流。这些食物和饮品会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还可能影响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使其松弛,为反流创造条件。比如,一顿麻辣大餐后,很多人就会感觉烧心、反酸的症状加重。 生活习惯:长期吸烟、肥胖、经常弯腰劳作、穿紧身衣服等,也与胃食管反流有关。吸烟会降低食管下括约肌的压力,使其更容易松弛;肥胖会增加腹部压力,迫使胃内压力升高,导致反流;弯腰劳作和穿紧身衣服会挤压腹部,同样增加胃内压力,促使反流发生。 疾病因素:某些疾病,如食管裂孔疝、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会影响食管和胃的正常结构与功能,增加胃食管反流的风险。例如,食管裂孔疝会使食管下括约肌的位置发生改变,破坏其正常的抗反流机制。 四、胃食管反流的危害 食管损伤:长期的胃酸反流会反复刺激食管黏膜,引发食管炎。食管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食管溃疡、食管狭窄,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长期的炎症刺激还可能增加食管癌的发病风险。 咽喉与口腔问题:反流物刺激咽喉部,会引起咽喉炎、声带炎,导致声音嘶哑、咽部异物感等症状。同时,反流的胃酸还会腐蚀牙齿,造成牙齿敏感、龋齿等口腔问题。 睡眠与生活质量下降:频繁的烧心、反酸、咳嗽等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长期睡眠不足,不仅会让人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还会影响身体的免疫力,引发其他健康问题。而且,这些不适症状还会影响患者的日常饮食和活动,降低生活质量。 五、如何预防和治疗胃食管反流 调整生活方式 - 饮食调整: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酸性食物,减少咖啡、浓茶、酒精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保持饮食清淡、规律,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睡前3小时尽量不要进食,以免夜间胃酸分泌过多引发反流。 - 体重管理:对于肥胖患者,减轻体重是预防和治疗胃食管反流的重要措施。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以有效降低腹部压力,减少反流的发生。 - 生活习惯改变:戒烟限酒,避免穿紧身衣服,减少弯腰劳作。睡觉时,可以将床头抬高15 - 20厘米,利用重力作用减少夜间反流。 药物治疗:如果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症状仍无明显改善,就需要药物治疗了。常用的药物有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它可以抑制胃酸分泌,减轻胃酸对食管黏膜的刺激;还有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能促进胃排空,减少胃内食物反流。 手术治疗:对于少数药物治疗无效或者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的目的是修复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增强抗反流能力。常见的手术方式有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等。 胃食管反流虽然常见,但只要我们了解它的成因、症状和防治方法,就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如果出现相关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希望大家都能远离胃食管反流的困扰,享受健康生活!
张祎 2025-02-10阅读量865
病请描述:胆囊反流性胃炎中医调理见效的时间因人而异,通常在1-3个月左右,具体如下: 轻度患者 1个月左右见效:如果患者的胆囊反流性胃炎症状较轻,如偶尔的胃部不适、轻微的恶心等,经过1个月左右的中医调理,可能会有比较明显的改善。比如通过服用一些健脾和胃、疏肝理气的中药,像柴胡疏肝散等,能够帮助调节脾胃功能,使胃部的不适症状得到缓解 。 需坚持治疗:虽然1个月左右可能见效,但为了巩固疗效,防止病情反复,通常还需要继续坚持治疗一段时间,如再调理1-2个月,以使身体机能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 中度患者 2-3个月见效:对于症状较为明显的中度患者,如频繁出现胃痛、烧心、反酸等症状,中医调理可能需要2-3个月的时间才能见效。在这期间,通过中药的辨证施治,配合针灸、推拿等外治法,可以逐步改善胆汁反流的情况,减轻胃黏膜的炎症和损伤。 个体差异较大:不同患者的体质、病情发展程度以及对治疗的敏感度等都有所不同,所以见效时间也会存在差异。有些患者可能在2个月左右就能感受到明显的症状改善,而有些患者则可能需要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重度患者 3个月以上见效:重度胆囊反流性胃炎患者的症状往往比较严重,如持续性的胃痛、严重的反酸、呕吐胆汁等,且胃黏膜可能已经出现了糜烂、出血等情况。这类患者中医调理见效的时间相对较长,通常需要3个月以上,甚至可能达到半年左右。 需综合治疗:在中医调理的同时,可能还需要结合西药治疗,如使用抑酸药、胃黏膜保护剂等,以更好地控制症状,促进胃黏膜的修复。此外,患者还需要严格遵守医嘱,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如避免辛辣油腻食物、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作息等,以辅助治疗,提高疗效。
赵刚 2025-02-05阅读量775
病请描述:胆囊功能不全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 腹部疼痛:慢性胆囊炎最典型的症状是腹部疼痛,通常位于右上腹部,表现为持续性的钝痛或不适感。疼痛可能会放射到背部、肩膀或大腿等部位,尤其在晚上或饱餐后出现。 消化不良:患者常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如恶心、呕吐、厌食油腻食物、食欲缺乏等。可能在饱食后感到上腹部饱胀不适、胃部灼热、嗳气和反酸等症状。 黄疸:部分胆囊不好的人可能会出现胆管不通,从而阻塞胆汁的排泄,引起胆汁排泄不通,这样就引起黄疸。患者的皮肤、黏膜发生黄染,同时眼睛虹膜也会发生黄染,小便也会发黄等。 发热和发冷:胆囊疾病若得不到治疗,可能会引发感染或炎症。发烧和发冷是疾病的早期症状。如果同时伴有右侧腹部不适,那就更严重了,这可能是非常危险的疾病,如胆囊炎。 脂肪泻:胆囊功能丧失后,失去了储存、浓缩、排泄胆汁的功能,患者可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胀等表现,特别是在进食油腻的食物后,由于缺乏辅助脂肪消化、吸收的胆汁,所以患者会出现脂肪泻。 上腹部不适:患者可能会感到上腹部闷胀不适,部分患者还会表现出恶心、厌油等症状,多发生在饱食或者进食油腻食物后。 全身症状: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全身症状,如体重减轻、乏力等,这些症状可能与长期的消化不良和食欲减退有关。 以上症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饮食,因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和治疗。
赵刚 2025-01-22阅读量1226
病请描述:健康时报记者武星如 受访专家:吴继敏,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胃食管外科主任 擅长:多种腹腔镜抗反流手术,及胃镜下微量射频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出诊时间:周一、周四上午 哮喘、鼻炎、咽喉炎等可能也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信号”。很多患者就诊于耳鼻喉科、呼吸科却未能得到有效治疗,此时应到消化科胃食管反流病专科门诊,检查一下是否得了胃食管反流病。 胃和食管的连接处,就好比一个“阀门”。一旦“阀门”变松了,就容易导致胃里的食物、胃酸、气体等内容物进入食管。吴继敏告诉健康时报记者,由于呼吸道和食管有共同的开口,反流至食管的胃内容物还可以进一步向上反流至喉咽和气管,甚至到达鼻腔、中耳等部位。 胃食管反流病通常表现为反酸、烧心等典型症状,也可以表现胸痛、胸闷、吞咽困难、吞咽疼痛等不典型症状。如果反流物刺激或损伤食管以外的组织器官如咽喉、口腔、气管等,又可以或者仅以哮喘、咽喉炎、鼻炎、慢性咳嗽,甚至以牙酸腐蚀症、睡眠障碍为主要表现,还可以导致焦虑、抑郁。 吴继敏表示,如果经常感到反酸、烧心、嗝气;或是总有胸闷、胸痛;又或者存在久治不愈的慢性咳嗽、哮喘、咽炎、鼻炎,一定要重视检查胃食管反流病。吴继敏表示,以胃食管反流带来的哮喘症状为例,如果一直单纯治疗哮喘,方向可能南辕北辙:缓解哮喘发作的β-受体激动剂,可以作用于食管,使食管的下段括约肌更加松弛,进一步造成胃食管反流,胃食管反流又将加重哮喘,这样的治疗可能越治越糟。 临床中,对于胃食管反流病有很多精确的诊断方法。反流监测是诊断胃食管反流病的“金标准”,通过将极细的导管插入食管并连接电极,可以客观反映酸反流异常,并可同时检测弱酸和弱碱反流,以及气体反流,还可以计算反流事件与记录症状的相关性。此外,高分辨率食管测压可以简单快捷的评估食管动力,显示食管的蠕动功能,以及用于诊断食管裂孔疝;胃镜也可以对胃食管反流病做初步判断,发现反流性食管炎。 胃食管反流病是预后良好的疾病。依据不同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个人意愿,可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手段。对于轻症患者,首先可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来改善反流症状。对于生活方式干预无效或无法改变者,可采取抑酸药物治疗。 手术是可以根治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手段,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内镜下射频消融术、经口内镜下贲门缩窄术等均是临床常用的微创抗反流手术,都能起到很好的抗反流效果。“胃食管反流病不是疑难病,重要的是得到准确的诊断,积极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吴继敏说。
陈冬 2024-10-22阅读量2030
病请描述: 当身体出现不适感时,人们往往会担心身体健康出现了问题,会立即选择就医。但是有的人常常会感觉身上哪哪都不舒服,反复的做全面检查也查不出毛病,可仍然感觉身体就是不舒服,他们总被认为是没事找事,不能被家人理解,也给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实际上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躯体形式障碍造成的。概括来讲就是:感觉不舒服,但检查一切正常。 1.躯体化障碍 是一种以多种多样、反复出现、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为主的神经症,造成明显的精神痛苦或者明显扰乱患者的日常生活,临床多伴有焦虑或者抑郁情绪。女性远多于男性,多在成年早期发病,病程是慢性和波动性的,常伴有社会、人际及家庭方面的问题。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和器官,最常见的是胃肠道不适(如疼痛、打嗝、反酸、呕吐、恶心等)、异常的皮肤感觉(如瘙痒、烧灼感、刺痛、麻木感、酸痛等)患者不断求治或者要求进行多种检查无果,就算有医生的合理解释也不能打消疑虑,常常感觉很痛苦,对这些症状或健康关注,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2.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这种类型的患者在临床上最常见,患者往往会有心悸、出汗、颤抖、脸红等症状,常常有部位不定的疼痛、烧灼感、沉重感、紧束感、肿胀感等。 3.疼痛障碍 此类的主要特征是一切都以疼痛为中心,生活中最重要的任何事均不能分散病人对疾病的注意力。发病高峰年龄为30-50岁,女性多见。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疼痛,以头部、背部常见,其次有腰部、胸部等,疼痛性质不一,患者常常感觉到抑郁、焦虑、缺觉,严重者会产生自杀念头,这种莫名其妙的疼痛使患者到处就医,服用各种药物,有的甚至对镇静止痛药产生依赖。 4.疑病症 又称疑病障碍,主要表现是担心或者相信自己患有某种严重的躯体疾病,其关注程度与实际健康状况很不相符。遇到这类疾病时,应该及时到专业机构就诊,得到最佳的治疗,在具体治疗手段上,如果能够和患者建立治疗关系,可以采用认知行为治疗,帮助患者处理起病过程中的“灾难化”“以偏概全”等导致不良应对的认知模式,并指导患者用积极的行动改善精神生活品质,从而争取缓解症状。必要时需要辅助精神科药物,如果伴有情绪低落、失眠、疼痛敏感,有些抗抑郁药物有效;伴有紧张焦虑的时候,抗焦虑治疗有帮助;易激惹、反复思虑,有时可以试用小剂量强镇静剂。这些治疗都是对症的,不是针对整个障碍的。 躯体形式障碍的治疗需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确诊后需要长期规范的用药以改善生理、心理症状,同时配合心理干预以解决内心困扰。中药、针灸等中医疗法是治疗过程中重要的手段,可以更快的缓解身体不适症状,并减少服用西药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减轻身体负担。
任璐露 2024-09-06阅读量1588
病请描述:当胃不舒服时,许多人理所当然认为胃出了问题,但有时候吃了几天胃药却也不见有效果,这是为什么呢?王明杰博士提示:如果胃不舒服,吃胃药不见好转,检查后也发现没有溃疡或胃炎,就不能盲目继续用药了,这时应该考虑另一种可能——颈胃综合征。 颈胃综合征痛在胃,病在颈,颈椎和胃相距较远,它们的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怎么会有联系呢? 什么是颈胃综合征?所谓颈胃综合征,就是颈椎骨刺激了内脏神经,进而引起了胃部的不适感症状。 当颈椎发生骨质增生时,增生的骨刺、退化的椎间盘以及变得狭窄的椎间隙,对颈部分布极其丰富的交感神经会产生不良刺激,这些刺激就会传入下丘脑植物神经中枢,产生优势灶。 该优势灶的兴奋再沿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下传到胃及十二指肠,促使胃及十二指肠功能或器质出现问题。 颈胃综合征多见于长期从事伏案低头工作的人。 这类患者常会感到颈项强痛不舒,或颈项容易疲劳,或有强硬感,出现头晕、头痛、头脑沉重、耳鸣、听力下降;或感到眼胀、眼干、眼痛;或心烦、急躁、汗多、失眠;同时还可能伴有上腹饱胀、疼痛、烧心、泛酸、呕吐、口干、口苦、便秘等胃肠症状。这些与一般胃病很相似的表现,很可能是因颈椎病所引起的胃部炎症。 当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时,会抑制胃的蠕动和胃液的分泌,就会出现口干舌燥、不思饮食、腹胀不适、打嗝嗳气,上腹隐痛甚至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症状。 而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时,胃蠕动加快,胃液分泌增多,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出现烧心感、反酸、嗳气、上腹部饥饿性疼痛进食后缓解等溃疡症状。 如果你感觉胃部不适而消化系统又没什么问题的话,可以考虑到骨科门诊检查颈椎是否出现了异常病变。颈椎病与胃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随着颈椎病的加重与好转,胃病也会随之加重与减轻,若不重视颈椎病的治疗,胃病也难以好转。 所以,对于颈椎病患者来说,若同时出现慢性胃炎和其他交感神经亢进等症状时,应想到患有“颈胃综合征”的可能。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561
病请描述:“吃出来的癌症” 食管癌科普知多少? 食管癌已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食管癌的新发病人数达60.4万,死亡人数达54.4万。中国是食管癌高发地区,虽然中国食管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但依旧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 我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如何早期发现我? 我的典型表现是进行性吞咽困难,但有这样的症状多半已是中晚期表现。若40岁以上有食管癌高危因素的人出现一些可疑症状也要警惕,及时排查。 1、轻微的或偶尔的食物下咽梗噎感; 2、与进食无关的食管内异物感; 3、咽部干燥及颈部紧缩感; 4、进食时在食管行经的某一部位有食物停滞感。 要想在没有症状的阶段就发现我,最终还是需要靠胃镜检查。胃镜检查的过程中要经过我的身体,也能对发生病变时进行观察。 如何消灭我? 对于早期病变,符合内镜下切除适应症的首选内镜下切除病灶,根据病灶大小不同可选ESD(内镜下粘膜下剥脱术)或EMR(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内镜治疗后应积极预防我的身体狭窄,可通过局部注射类固醇,口服类固醇和球囊扩张。 对于浸润至黏膜下层的病变,应该首先考虑外科手术治疗,不能耐受手术可选同步放化疗。对于中晚期患者,不宜直接进行手术。目前通常先采取新辅助治疗(化疗药物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即化疗联合免疫治疗)以达到降期的目的,再评估尝试行手术治疗;经评估不能手术或拒绝手术的,也可选择同步放化疗。 我很爱黏哪些人呢? 1、年龄超过40岁。 2、来自食管癌高发区(太行山区、潮汕地区、四川盆地、新疆哈萨克地区等)。 3、有上消化道症状,比如反酸、烧心、吞咽困难。 4、有食管癌家族史或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者。 5、 具有食管癌的其他高危因素(吸烟、重度饮酒、头颈部或呼吸道鳞癌等)。 6招教你预防我 01 吃饭“慢”一点 02 每餐七分饱 03 增加果蔬摄入 04 远离熏烤制品 05 勿食发霉食物 06 戒烟戒酒,保持体重
郑远 2024-09-02阅读量1322
病请描述:胃肠功能紊乱及胃肠不适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压力的增加,胃肠功能紊乱及各种胃肠不适的患者就诊率显著上升。 胃肠功能紊乱及胃肠不适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餐后早饱、上腹痛、上腹部烧灼、嗳气反酸及烧心不适;部分患者还可以表现为大便干稀交替,排便次数增多、排便困难等症状。临床中此类患者生活质量往往存在较多问题,如失眠、抑郁、焦虑、头痛头晕等精神心理异常,而这些精神心理异常又可引起上述症状反复或加重。 胃肠功能紊乱及胃肠不适的患者除去常规的对症治疗,如使用抑酸剂、黏膜保护剂、解痉剂外,辅以酪酸梭菌(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益生菌米雅)治疗效果会更佳。酪酸梭菌是一种含有酪酸芽孢杆菌的活菌制剂,用于补充胃肠道内正常菌群的数量,纠正菌群失调,治疗和改善胃肠道菌群紊乱。有研究表面酪酸梭菌在提高Hp根除率和(或)降低不良反应方面有明显疗效,被推荐用于Hp根除的辅助治疗所致的消化道症状。 酪酸梭菌治疗胃肠功能紊乱及胃肠不适没有固定的疗程限制,可随临床症状的变化而酌情加减用量。酪酸梭菌活菌为胃肠道内正常生理性活菌,口服后可在胃肠道内生长繁殖,一般需要一周以上时间才可见效。具体时间因人而已,疾病严重程度会影响起效时间,故大家在治疗过程中需按时按量服药。 总而言之,酪酸梭菌(米雅)作为一种益生菌制剂,已投入临床使用多年,可广泛应用于各类人群,对胃肠道疾病的辅助治疗及胃肠道功能的调节有良好的效果,且对人体副作用小无停药依赖,是我们日常生活胃肠不适的绝佳小帮手!
路伟 2024-07-08阅读量2611
病请描述:胃肠功能紊乱及胃肠不适是消化内科常见疾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压力的增加,胃肠功能紊乱及各种胃肠不适的患者就诊率显著上升。 胃肠功能紊乱及胃肠不适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餐后早饱、上腹痛、上腹部烧灼、嗳气反酸及烧心不适;部分患者还可以表现为大便干稀交替,排便次数增多、排便困难等症状。临床中此类患者生活质量往往存在较多问题,如失眠、抑郁、焦虑、头痛头晕等精神心理异常,而这些精神心理异常又可引起上述症状反复或加重。 胃肠功能紊乱及胃肠不适的患者除去常规的对症治疗,如使用抑酸剂、黏膜保护剂、解痉剂外,辅以酪酸梭菌(也就是大家熟知的益生菌 米雅)治疗效果会更佳。酪酸梭菌是一种含有酪酸芽孢杆菌的活菌制剂,用于补充胃肠道内正常菌群的数量,纠正菌群失调,治疗和改善胃肠道菌群紊乱。有研究表面酪酸梭菌在提高Hp根除率和(或)降低不良反应方面有明显疗效,被推荐用于Hp根除的辅助治疗所致的消化道症状。 酪酸梭菌治疗胃肠功能紊乱及胃肠不适没有固定的疗程限制,可随临床症状的变化而酌情加减用量。酪酸梭菌活菌为胃肠道内正常生理性活菌,口服后可在胃肠道内生长繁殖,一般需要一周以上时间才可见效。具体时间因人而已,疾病严重程度会影响起效时间,故大家在治疗过程中需按时按量服药。 总而言之,酪酸梭菌(米雅)作为一种益生菌制剂,已投入临床使用多年,可广泛应用于各类人群,对胃肠道疾病的辅助治疗及胃肠道功能的调节有良好的效果,且对人体副作用小无停药依赖,是我们日常生活胃肠不适的绝佳小帮手!
路伟 2024-07-08阅读量1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