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秋冬季节是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在双11即将来临之际,顾医师整理了关于脑血管意外的双十一,11个症状,11个注意事项。 1.伸舌歪斜 如果在不经意间伸舌的时候,发现的舌头有偏斜,那么也要注意一下是不是有脑梗,脑梗塞的患者会出现伸舌歪斜。 2.口角流涎 如果在吃饭或者说话的时候不自主的流口水,又或者出现颜面部不对称,那么这个时候也应该要排除脑梗塞引起的面瘫。 3.言语不清 很多患者的家人听见患者说话口齿不清,大舌头,舌根发硬,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要注意中风的可能,建议去医院做一下头颅的检查。 4.头痛 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头痛,部位不固定,阵发性、隐痛、胀痛,逐步转化为持续性疼痛,如果出现这样情况,在排除感冒、风寒等其它因素引起的头痛后,建议去医院做一个头颅的检查。 5.眩晕 很多患者会认为头晕可能是颈椎病或者是脑供血不足,如果持续性的头晕,尤其是出现了行走不稳、平衡功能障碍的时候,建议去医院做一个头颅的检查。 6.肢体麻木 很多颈椎病的患者或者腰椎不好的患者都会有肢体的麻木。如果麻木持续时间过长,甚至影响了肢体的力量。而且以单侧肢体持续性麻木为主,建议去医院做检查。 7.眼前蒙黑 突然一过性的眼前蒙黑,或者一只眼睛出现识物不清,看东西模糊,甚至出现重影。这也是提示可能脑血管有问题,建议去医院做一下头颅的检查。 8.饮食呛咳 呛咳是很常见的一个问题,如果频繁出现呛咳又伴有肢体活动不利的话,那么应该要排除一下脑梗塞,因为脑干的梗塞影响了吞咽,所以出现了饮水的呛咳,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引起误吸,引发肺部感染。 9.精神欠振 有一些老年人突然出现精神欠振,哈气连天,不停的想睡觉,那也要注意一下脑梗塞的原因,因为脑部缺氧供血不足所导致的人精神不佳。 10.力量下降 有些老年人持物不稳,经常把东西掉在地上,可能他会认为是老年性震颤所引起的持物不稳,如果频繁出现这样的情况,而且以一侧肢体为主的话,也要排除一下中风的可能,因为血管堵塞影响了支配一侧肢体的神经,导致肌力下降。 11.视物不清 如果出现了视物不清,视物模糊,特别是重影的话,那么有可能是脑梗塞,可能影响了视神经,从而出现了视物不清和重影。 当然出现上述症状,不一定就是脑梗塞,脑供血不足,颈椎病也会出现头晕头痛,腰椎不好,也会出现肢体的麻木,用眼过度也会导致视物模糊和眼睛疲劳,饮食过快也会导致吞咽呛咳,但是出现症状,总是要加以重视,这样才能做到早期预防和早期干预。 对于干预顾医师给大家11个关键词 1.情绪:情绪的稳定不容易使血压波动,对预防脑梗塞有很大的帮助。 2.血压:血压对于脑梗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保持一个稳定的血压,就能使大脑得到持续稳定的供血和供氧。 3.血糖:高血糖使血液当中的黏稠度增加,血液流动性下降容易形成斑块,也是脑梗塞和周围神经病变一个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 4.血脂:高血脂使血液当中的垃圾增多,容易形成斑块、堵塞血管从而造成脑梗塞。 5.保暖:保暖,尤其是冬季的保暖,对于预防脑梗塞有很大的帮助。 6.劲动脉超声:可以检测血管内的垃圾(斑块),斑块分为硬斑和软斑,预防斑块对于脑梗塞非常重要。 7.头颅核磁共振:可以直观的反映脑梗塞和血管的情况。 8.心超:对于诊断心房颤动导致栓子脱落引起的脑栓塞,有重要意义。 9.他汀:目前脑梗塞最热门的药物,起到稳定斑块降血脂的作用。 10.饮食:合理的饮食对于预防脑梗塞意义非比寻常。 11.抗血小板:我们常用的阿司匹林就是最经典的抗血小板药物,也是预防脑梗塞最重要的药物。 希望这11个症状和11个关键词,能够让大家了解到脑梗塞、预防脑梗塞、远离脑梗塞。
顾超 2018-10-24阅读量1.0万
病请描述: 冷空气来袭,脑卒中高发 嗜烟酒、多应酬 “三高”肥胖“4050”成好发人群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刘建仁 晚报记者 许沁 报道 冷空气来袭,申城一夜入秋。记者昨天(14日)从沪上不少医院神经内科了解到,近期因天气变化等导致新发脑血管病病人有所增加。特别是如今高压下的“40、50”人群成为脑卒中好发人群,更有向30来岁蔓延的年轻化趋势。对此,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刘建仁教授提醒,嗜烟酒、久坐少动,以及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都是诱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当发现家人或朋友出现突发的口齿不清、手脚偏瘫、口角歪斜等,需紧急就医,抓住脑卒中“黄金抢救期”。 爱喝酒、好吃肉皮六旬老翁脑卒中 今年57岁的老黄(化名)已退休,近日一晚,他与往常一样晚饭时喝了点白酒后倒头而睡。晚间,妻子突然发现已睡着的老黄嘴巴歪了,连连呼唤他他却说话含糊、口齿不清。情急之下,家人将老黄紧急送往附近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急诊,一路上,老黄出现偏瘫、小便失禁……所幸,老黄在深夜11点多及时送到九院神内科急诊,院方开启脑卒中抢救绿色通道,第一时间为老黄进行化验和检查。经急诊神经内科医生紧急会诊,老黄被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又称为脑梗死),是右侧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所致。由于距离发病已有4、5小时,医生选择动脉取栓治疗,术后闭塞的大脑中动脉得到开通,老黄很快恢复,第二天双脚可以动了,还可下地走路。事后,老黄和家人仍心有余悸:所幸送院治疗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或留下瘫痪或不能讲话等严重后遗症…… 据老黄妻子回忆:虽然老伴平时身体尚可,但他有个很不好的饮食习惯,特别喜欢吃鸡皮、鸭皮等。此外还爱喝酒。一般来说,喜欢吃肉皮容易导致血脂、胆固醇高,这些不良习惯都是脑卒中的高危因素。 “三高”、久坐少动、熬夜或诱发脑卒中 冷空气来袭,气温骤降,脑卒中病人骤增。仅九院神经内科,收到的新发脑卒中病人中,不少患者在40至50岁间,以男性偏多,平时还常抽烟、喝酒,且“三高”肥胖者多,又多应酬。据透露,目前脑卒中还有明显年轻化趋势。 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刘建仁分析说,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以及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都是脑卒中的高危因素。随着年龄增加,不少人久坐少动的生活习惯,以及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饮食习惯,逐渐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如果遇到紧张、激动、熬夜、疲劳、感染等外在因素时,可怕的脑卒中就会发生。此外,脑卒中特别易在晚上、凌晨发作,导致很多患者未能及时送院。专家提醒,脑卒中预防重在“行动”,市民可从现在开始改变不良习惯。 脑卒中不及时治 70%会留不同程度后遗症 “因脑卒中致残率高,约70%患者会留下不同程度后遗症,严重者甚至完全瘫痪,失去自理能力,成为植物人!”第九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介入中心急诊介入组唐学梅主治医师说,发病早期静脉内溶栓治疗是治疗脑卒中确切有效的方法。发病4.5小时内是抢救脑卒中患者最佳黄金期,任何延误都等于脑组织不可逆的损失。静脉内溶栓对大动脉堵塞的患者、发病超过4. 5小时的患者、刚接受手术或有出血倾向的患者,都不适合。此时可在发病6至8小时内接受有效的动脉内超选择性溶栓或取栓治疗。 刘建仁主任还提醒市民,当家人发现家中有中老年人出现突发口齿不清、手脚偏瘫、口角歪斜等,需紧急拨打120就近急送有资质的上海市脑卒中救治中心抢救。若家里人平时就有高血脂、高血压和糖尿病高危人群,应特别留意这些症状。
刘建仁 2018-08-04阅读量8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