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臀型不好看?假胯髋?下肢外侧发达?骨盆底端外扩可能是重要原因。很多人发现自己有臀型不佳、假胯髋,或者下肢外侧发达的体态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和骨盆底端外扩密切相关。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骨盆底端外扩的原因及其影响,以及如何改善这些体态问题。 骨盆底端外扩是什么? 骨盆的整体形态呈梯形,上宽下窄。王明杰博士认为,当骨盆底端外扩时,骨盆底部的形状会发生变化,使得整体形态呈现上窄下宽的趋势。这种变化会直接影响臀部的轮廓,导致臀部下外侧变宽、脂肪堆积,上部则变窄。每个人的脂肪分布不同,这也会导致不同的臀部形态,如妈妈臀、八字臀、方形臀或假胯髋。 骨盆底端外扩的主要表现 假胯髋:大腿根部不并拢,或者两者都比较明显。这是骨盆底端外扩的一个典型表现。 臀部形态:臀部的下外侧变宽,脂肪堆积明显,上部则显得更加紧致。 骨盆底端外扩的原因 长期错误姿势的久坐长期保持后倾的坐姿会导致骨盆僵化在这个位置。久坐时,腰椎的曲度变直,骨盆倾斜。随着时间的推移,骶骨会为了适应髂骨的旋转出现形变,这会导致坐骨沿骶髂关节面被动打开,从而形成骨盆底端外扩。 缺乏锻炼缺乏锻炼,特别是臀部肌肉的力量不足,会导致步态失稳。臀中肌是从髂骨髂翼位置斜向下生长,连接到股骨大转子。它主要负责髋关节的外展和稳定骨盆。如果臀中肌无力,会导致步态中的掉胯现象,即骨盆左右侧倾。长期的掉胯步态会进一步加剧骨盆底端的外扩。 生育因素对于女性来说,怀孕和分娩可能对骨盆产生影响。怀孕期间,骨盆因胎儿的增长而扩张,分娩过程中,骨盆底部的韧带和肌肉会受到拉伸。产后,骨盆底肌肉可能会出现松弛,影响骨盆底端的形态。此外,怀孕期间的体重增加也会对骨盆产生额外的压力。 如何改善骨盆底端外扩 1. 关注产后康复 分娩后,女性的骨盆及相关骨骼肌会受到显著影响。为帮助骨盆恢复健康,建议选择专业医疗机构进行产后骨盆状态评估。这些机构通常提供骨盆手法整复、功能性康复训练等服务,这些专业治疗和评估有助于调整骨盆底部的结构,促进肌肉和韧带的全面恢复。通过科学的康复措施,可以有效缓解骨盆底端外扩,改善整体体态。 2. 调整姿势保持正确坐姿,避免长期久坐。如果必须久坐,定时起身活动,调整姿势,防止骨盆的过度后倾和僵化。 3. 加强锻炼增加臀部肌肉,特别是臀中肌的锻炼,如臀部外展练习和单腿站立练习。这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改善步态和骨盆的动态平衡。 4. 注意步态保持良好的步态,避免骨盆左右侧倾,确保下肢力学结构稳定。这有助于减少骨盆底端外扩的风险。 王明杰博士提醒,无论是产后的康复、调整日常姿势、加强锻炼,还是保持良好的步态,每一步都是实现更健康、更美观体态的关键。 关注骨盆底的健康不仅能改善臀型和腿型,还能提升整体的身体功能和舒适度。如果你对骨盆底端外扩仍有疑问或困惑,建议咨询专业医疗机构,获得个性化的评估和治疗。让我们通过科学的方式,迈向更自信的自己!
王明杰 2024-09-25阅读量957
病请描述: 胆脂瘤是颅内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肿瘤,好发于桥小脑角,其生长特点是见缝就钻,包绕、压迫桥小脑角区域的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进而诱发相应的临床症状。 床上,颅内胆脂瘤患者根据肿瘤生长位置的不同可能出现多种症状。 如小脑桥脑角位置,此部位最常见,多以三叉神经痛起病,可有患侧耳鸣、耳聋,可逐渐发展为小脑桥脑角综合征。体征表现为第V、VII和VIII颅神经功能障碍,面部感觉减弱,面肌无力,听力下降,共济失调等。少数可出现舌咽、迷走神经麻痹表现。 鞍区位置的胆脂瘤则常类似于垂体瘤,早期表现为视力减退、视野缺损等,甚至出现晚期视神经萎缩,但由于一般病情进展缓慢,视力严重减退和失明比较少见。亦可出现内分泌障碍,如性功能减退、多饮多尿等垂体功能不足及下丘脑损害症状。随着肿瘤的生长,可向前生长导致额叶症状,可向后突入第三脑室导致颅内压增高。 位于鞍旁者亦可向中颅窝扩展,累及三叉神经节而出现疼痛、感觉麻木、颞肌及咬肌无力等。位于脑实质内时,大脑半球肿瘤常有癫痫发作、精神症状及一侧肢体活动障碍,而小脑部位则多引起眼震、共济失调等。 脑干肿瘤可出现交叉性瘫痪,患侧第VI、VII颅神经麻痹和对侧强制性轻瘫。脑室内胆脂瘤则多见于侧脑室三角区及颞角,可体积较大,甚至充满脑室。由于脑脊液循环受阻而产生颅内压增高症状。相对来讲,少见于第三、第四脑室。位于颅骨表面时,肿瘤可发生在颅骨的任何部位,但往往多见于中线或者近中线部位。可偶然被发现,呈颅骨表面隆起,较韧硬,一般无压痛。由于位于中线,故可向颅内扩展而累及静脉窦或深入脑组织内。 总而言之,不同位置的胆脂瘤患者症状表现差异较大,尤其是本病好发于40岁以上人群导致患者出现症状后经常和正常的听力视力变化等混淆,导致就诊时病情已经相对较为严重。 目前对于胆脂的治疗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早期确诊非常重要,早诊早治,切勿错失最佳的手术治疗时机,降低手术风险。赵天智主任介绍:颅内胆脂瘤手术的成功率,相对于其他颅脑肿瘤较高。颅内胆脂瘤不是肿瘤,而是颅内的异位上皮,可不断分泌胆脂成分。胆脂瘤无血供,因此术中不如处理其他肿瘤时,需要处理血供后再去处理肿瘤。另外,颅内胆脂瘤质地较软,术中不需要过多去剪或用超吸刀打碎,使用吸引器吸引基本就能将其吸出。如果胆脂瘤能得到微创和彻底的切除,手术成功率较高。对于颅内胆脂瘤手术,最大的难度主要有以下几点: 1、粘连:颅内胆脂瘤会分泌胆脂成分,可能与旁边神经发生化学性炎症而导致粘连,此时分离需要小心,应将胆脂瘤从神经上分离; 2、位置:对于胆脂瘤,可以长的位置较多,可在颅内到处生长,所以应选择较好的入颅方式,甚至需联合入颅,或通过分期手术将其彻底切除。
赵天智 2024-08-08阅读量1681
病请描述:3.中纵隔肿瘤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中纵隔肿瘤——淋巴囊肿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 图片描述四、纵隔肿瘤的诊断方案纵隔肿瘤特异性症状:对明确诊断有决定性意义胸腺瘤:重症肌无力生殖细胞肿瘤:咳出皮脂样物或毛发神经源性肿瘤:Horner综合症脊髓压迫症状检查方法:放射性核素:131碘诊断甲状腺疾病淋巴结活检气管镜、食管镜及纵隔镜诊断性放射治疗:恶性淋巴瘤CT扫描: CT扫描能提供许多胸部X线片所不能提供的信息CT扫描在脂肪性、血管性、囊性及软组织肿块的鉴别上较为优越CT扫描能显示出肿瘤所侵及的邻近结构和组织的关系磁共振检查(MRI) :在判断神经源性肿瘤有无椎管内或硬脊膜内扩展方面,MRI优于CTMRI在肿瘤与大血管疾病鉴别时不需要造影剂MRI除横断面外,还能提供矢状面及冠状面图像五、纵隔肿瘤治疗方法,纵隔肿瘤多大需要手术?纵隔肿瘤手术可以明确诊断,防止良性肿瘤恶变,解除器官受压和“减轻肿瘤负荷”,为放、化疗创造条件。 除恶性淋巴源性肿瘤适用放射治疗外,绝大多数原发性纵隔肿瘤只要无其它手术禁忌证,均应首选外科治疗。 当然良性的胸腺增生和胸腺囊肿应该避免手术切除。纵隔肿瘤所在部位复杂,常与大血管、心包、气管、支气管、食管、迷走神经等器官关系密切。不能完全切除时,术后应行放疗或化疗,放疗或化疗后可二次开胸探查,将肿瘤切除六、纵隔肿瘤的预后 纵隔肿瘤能活多久?纵隔肿瘤的预后,主要取决于患者的病理结果,胸腺癌,淋巴瘤,恶性畸胎瘤,以及恶性神经源性肿瘤预后较差,需要后续治疗,胸腺瘤的预后取决于病理分期以及胸腺瘤的分型。
谢冬 2022-02-03阅读量1.3万
病请描述:肌肉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muscle-specific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MuSK)是一种少见的致病抗体。大约在1%-4%的重症肌无力MG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MuSK抗体,与AChR抗体(IgG1和IgG3)不同,绝大多数MuSK抗体属于IgG4亚型,其与AChR-IgG极少同时出现。MuSK-MG受累肌群较局限,以球部、颈部及呼吸肌受累为主,其次为眼外肌、四肢肌,主要表现为球麻痹、面颈肌无力。MuSK-MG与HLA-DQ5相关,通常不伴胸腺异常。治疗无需手术。
胡军勇 2021-11-22阅读量9653